蒋介石炒股失败到底为什么失败

解读蒋介石_百度百科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解读蒋介石
《解读蒋介石》大致按蒋介石言论的类别,主要从伦理观、民众观、民族观、政治观4个方面对蒋介石的言论分别加以研究,力图从言行结合的角度探究蒋介石的政治灵魂。希望读者在阅读中能够进一步了解和认识当年统治中国大陆的蒋介石到底说了什么,做了什么,为什么最终被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所推翻,并能够从中引发思考。
解读蒋介石基本介绍
解读蒋介石内容简介
《解读蒋介石》由庹平著。蒋介石曾经作为国民党的领袖,操纵中国政权20余年。他的特殊历史地位及其扮演的不可替代的历史角色,使其成为人们关注和研究的对象。蒋介石统治中国的时间较长,要研究他的东西有很多很多,学术界已经有了不少研究成果。《解读蒋介石》所研究的主要是蒋介石的政治灵魂。选择国民党领袖蒋介石的灵魂作透视,试图从思想言论的角度来探寻蒋的政治动机与目的,以进一步加深人们对蒋的认识。这是作者的主要意图。
解读蒋介石作者简介
庹平,南开大学历史学博士,研究员,现任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二编研部副主任。担任《朱德年谱》(新编本)副主编。出版著作主要有《朱德与中共党史重大事件》、《人民的总司令朱德》、《天下铁军·红星篇》、《长江作证——新四军抗战纪实》及《中国军事科学的西传及其影响》(合著)等。发表文章主要有《孙中山对中国未来社会经济结构的构想》、《中国共产党早期军事思想评析》、《红军长征中的运动战战略》、《八路军、新四军开赴华北抗日前线及其战略展开》、《华北敌后国民党军的游击战及其失败》等。
解读蒋介石图书目录
第一章伦理观解读   第一节 复活孔家店   孔孟之道——“新生活运动”的实质   “忠孝”与一党专政   革命—党·个人英雄主义   王阳明·曾国藩·孙中山   民族固有道德丧失论   五四运动“简直是一个大罪过”   “谋中国人的思想统一”   第二节 国民党党员守则中的封建道德   四维乃“维系军心之道”   八德是“革命精神”之基础   “伦理建设”即“国民精神建设”   以“礼”为中心的伦理道德网   诚与行的哲学   党员守则即为国民守则   发起“新生活运动”竟是为了“剿共”   抗战军兴,改变了“新生活运动”的初衷   第三节 “杀身成仁”——蒋介石倡导的“革命的人生观”   从黄埔军校开始的教育   以个人崇拜反对个人崇拜   以“革命”的名义将人们引入生与死的迷津   塑造“中华民国的岳武穆”   要求军人和党员,为统帅为国民党而死   要求一般国民,“只知有国家,不知有个人”   第二章民众观解读   第一节 工农商学兵——以职业模糊阶级概念   “国民中的知识分子,都负有教导一般国民的责任”   并非不知民间疾苦   北伐印象:工农能来革命,这个革命才能成功   因“争民”而“重民”   因“不满”而“轻民”   重社稷,轻庶民   第二节 “教民”方能“用民”   注重民众教育   教育民众的方法   “用民”在于“剿共”和“御侮”   保甲制度是“用民”的最好方式   “教民”—“用民”论的失败   第三节 “革命的中心目的,即在民生”   以“平均地权”、“节制资本”诠释民生   坦陈国民党没有把主要精力用在国民经济建设上   在“中国国民党旗帜之下”资本家“完全是在保护之列”   中国土地的经营及整理“更急于分配问题”   处置土地问题,应以“补助剿匪进行为前提”   二五减租——“反其的最后有效的武器”   带有明显阶级特征的民生主义   第三章民族观解读   第一节 复兴民族论   中华民族的绝对统一性——复兴前提   自强自立——复兴途径   民族的固有道德——复兴关键   自强自立包含精神和物质双重层面   复兴愿望的落空   提倡“哲学运动”无果   第二节 “卧薪尝胆”论   “我们的敌人是帝国主义”   扮左派:在民族观上不乏反帝亲共词藻   转向社会达尔文主义   妥协退让,将全民族置于空前的危机之中   “卧薪尝胆”论成为国民党政权的对外政策   第三节 “不抵抗”论   对日方针和政策:不抵抗论   “日本人要你几时死,就可以几时死”   一度认为:日本对中国“压迫得越厉害,我们中国革命就成功得越快当”   “东北沦丧了,东北军队反而得以完全统一于中央”——九一八价值观   中日“提携”,可以消弭世界大战   对日外交提出“四不原则”   对日外交的妥协、恐惧、侥幸心态   第四节 “安内攘外”论   “安内攘外”理论和政策同时形成   安内首要目标是“剿共”:“赤匪一日未灭,则中正之责任一天未尽”   安内另一目标是统一:“在我一个人意志之下统一起来”   攘外即“攘日”:“一息尚存,亦惟竭力抵抗”   攘外之心与御侮之策   对日政策的变化——不轻言牺牲   第四章政治观解读   第一节 “以党治国”论   孙中山认为“以党治国”是“向宪政过渡的一个特殊方法”   蒋介石在阐释“党员与政府的关系”时,重提“以党治国”   以党治国——一党专制——以党训政   第二节 “信仰领袖”论   从忠君思想推衍出的忠于国家元首和政党领袖的现代政治观   一个党·一个领袖·一个主义   对军队提出“三信心”   痛说革命史的背后   儒家伦理道德与法西斯主义的怪胎   注释   主要参考书目
解读蒋介石序言
蒋介石曾经作为国民党的领袖,操纵中国政权20余年。他的特殊历史地位及其扮演的不可替代的历史角色,使其成为人们关注和研究的对象。蒋介石统治中国的时间较长,要研究他的东西有很多很多,学术界已经有了不少研究成果。本书所研究的主要是蒋介石的政治灵魂。选择国民党领袖蒋介石的灵魂作透视,试图从思想言论的角度来探寻蒋的政治动机与目的,以进一步加深人们对蒋的认识。这是作者的主要意图。   日,蒋介石乘飞机离开大陆逃往台湾,结束了其在大陆长达20余年的统治。水可载舟也可覆舟,不管蒋介石是否承认这个道理,他的的确确在人民面前栽了一个大跟头,其政权之舟也同样在人民的汪洋大海里覆没了。   蒋介石逃跑了,但他给人民留下的创痛是至深的。谁也无法否认蒋走后给大陆留下的是一个隐隐约约却又十分庞大的身影:蒋介石为什么能在大陆独裁统治22年,最终又为何逃不脱失败的厄运等等,类似的问题似乎至今仍然在好思考的人们的大脑中萦绕着。在蒋介石统治中国的20余年里,正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急剧震荡的年代。在当时中国这个宽广无垠的历史舞台上,蒋介石以其反共反人民的言行扮演了一个极其反动的政治角色。对政治上反动的蒋介石无疑是要否定的,但用辩证唯物主义看问题便可知,在蒋介石的思想中存在一些矛盾的东西。他既有鲜明的维护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根本利益的阶级倾向性,又有想争取民众以稳定和巩固国民党政权的“用民”心理;既有在帝国主义威胁和利诱下出于个人利益高于民族利益的考虑而表现出来的无奈或有意的对帝国主义的妥协态度,又有在广大民众强烈要求抗日的巨大压力下和个人民族情感或民族主义支配下产生出来的一定的反帝愿望:既能够根据此一时的政治需要极力歪曲孙中山的主张,又能够为了彼一时的政治目的在一定程度上正确解释孙中山的思想。对蒋介石思想中这些矛盾现像的简单肯定和否定,或者干脆回避它,都不是马克思主义史学工作者所应采取的态度。   当然,蒋介石在独揽国民党的党政军大权时期,总是在自己的政治灵魂上蒙起一层又一层的面纱,由政治灵魂透射出来的是一张堂而皇之的束缚人们心灵的精神罗网。揭开其面纱和撕碎其罗网至今也许仍是一个十分复杂而又非常敏感的问题。   平心而论,蒋介石虽然有些言论赋有一定的个人特色,但从根本上说,他却不能认识时代的需要或者是不愿根据时代的需要,来继往开来地批判与吸收古今中外文化宝库中有益的东西,以至在某一方面形成具有独创性且自成体系的思想。他主要是以政治家的身份来利用各种思想为己服务。就像蒋自己所言:“学术上,我是一个没有造诣的人。”“领袖的思想是常常变动的”。因此,蒋介石的思想具有因各种政治需要而“常常变动”的十分突出的特点。这就为研究其思想带来了很大的难度。陈铁健先生在《蒋介石与中国文化》一书的绪论中说:“作为一个政治人物,蒋介石的很多行动都以实现其既定的政治目标为出发点,因此,他的文化观念具有强烈的政治性质。只有透过政治的帷幕,深窥其文化意义,才能对现代中国历史行程中出现的蒋介石现象进行深入的了解,作出科学的评估。”同样,也只有从蒋介石的言论着手研究,把握其思想脉搏,才有助于掀开他的政治帷幕,科学地探究其政治动机。这当然更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   本书大致按蒋介石言论的类别,主要从伦理观、民众观、民族观、政治观4个方面对蒋介石的言论分别加以研究,力图从言行结合的角度探究蒋介石的政治灵魂。希望读者在阅读中能够进一步了解和认识当年统治中国大陆的蒋介石到底说了什么,做了什么,为什么最终被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所推翻,并能够从中引发思考。不当之处,祈望指正。1968年国共和谈失败原因:红卫兵炸蒋介石母亲墓
[导读]1965年,曹聚仁于7月向两蒋简报,提出和平统一中国的谈判条款草案,即所谓“六项协议”。然而“文革”爆发,打断了国共两党联系。1968年,红卫兵炸毁慈庵,蒋介石十分气愤,两岸商谈成为泡影。图书封面本文摘自:《蒋介石后传》 作者:师永刚 方旭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年7月10月间,曹聚仁再衔命造访北京,毛泽东对曹聚仁提出,如果台湾回归祖国,“一切照旧”,可以实行三民主义等说法,周恩来并指示对蒋介石、陈诚等人祖坟加以保护,对尚在大陆亲属注意照顾。1957年3月曹聚仁再度写信给蒋经国。不久,台湾方面要求曹聚仁再赴大陆,到奉化看蒋氏祖坟是否完好。1957年5月,曹聚仁专程到溪口,住进蒋介常住的妙高台,走访蒋介石的丰镐房和蒋经国住过的文昌阁,还到“慈庵”扫墓。所到处一一拍照,随即寄赴台湾,曹聚仁称“尊府院落庭园,整洁如旧,足证当局维护促使之至意” 。据说炮战前后,毛泽东即透过曹聚仁释放金门炮战相关消息。只是曹聚仁穿梭两岸之事,迅速遭美国中央情报局掌握。据说,曹聚仁向新闻界透露他写信给蒋,蒋经国不得不向美方“报告”,称曹聚仁为机会主义者,是否真正代表中共,还是一厢情愿,都不无问题。蒋经国并把曹聚仁一封关于重开国共谈判的信拿给美国官员看,强调蒋介石“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不会与中共谈判。在美国干预下,曹聚仁管道一度中断。之后包括1961年曹聚仁致函蒋经国,告知中共有意以金厦为国共缓冲地带,并辟为自由港,1962年3月又写信给小蒋,重提此提议,但蒋经国都未作理会。这段时间内,蒋介石原有意发动反攻,但遭美方严禁,同时透过华沙会谈向中共表白不会支持老蒋军事反攻,让蒋介石勃然大怒,因此CIA推测,国民党重启两岸秘密互动的低层次管道,希望掌握美中互动情形。 也因此1965年,曹聚仁再度秘密访台,携来一封周恩来信函,内容则是毛泽东指示的“一纲四目”,重申和平统一构想,强调只要台湾回归祖国,其他一切问题均按蒋介石意见处理 。曹聚仁并于7月间在涵碧楼向两蒋简报,除出示密函,说明密访北京情形,并提出和平统一中国的谈判条款草案,即所谓“六项协议”。然而“文革”爆发,打断了国共两党联系。1968年,红卫兵炸毁慈庵,让蒋介石十分气愤,两岸商谈成为泡影。蒋经国因担心美方对国共秘密接触的猜忌影响美援,因此主动告知美方两岸接触情形,且出示他和其他高层收到的信件,美方因此掌握五十到六十年代中期两岸长达十年的接触。不过美方也怀疑小蒋未告知所有实情,甚至蒋经国掌权后也再未提及有无第三人士传话讯息。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每日微信 | 如果爱打牌的胡适也有朋友圈
新文化运动领袖胡适一度痴迷打牌你信么?不信就一起围观胡适的“朋友圈”吧。
←扫我订阅腾讯文化,每天至少一篇品味文章,让你的生活更充实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8年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接收了日军上缴的武器装备,又有大量美援,老蒋掌握、控制的正规军、地方军、民团达800万之众!蒙哥马利元帅说“有一百万军队的统帅是不应该打败仗的”,可手握800万雄师的蒋介石为什么三年的功夫,一败涂地?
蒋介石败退台湾,自己总结了几条失败的原因,如失去了信仰,军队将领不听指挥,军队丧失了战斗意志,军队政治工作废驰,导致军队战斗力削弱,战略战术上的失败,对于美援的依赖心理等等,但是纵观蒋一生,赫然在目的种种失误,使得蒋介石难辞其咎。
正在加载中...
失误一之抗日篇
【失误一之抗日篇】九一八事变后,东三省沦陷,外敌压迫空前严重,蒋介石依然强调“攘外必先安内”方针。站在抗战大局和国家民族利益的立场上,蒋介石国民政府的攘外必先安内政策是带有不顾大局,私心过重的色彩,不战而降意图也显而易见。此乃蒋介石的重大失误开始,也引发了他一生中接下来一连串的错误......
失误二之战后篇
【失误二之战后篇】日本投降,罗斯福向蒋提议战后由中国主导对日占领问题,却遭到蒋婉拒。在蒋看来,共产党才是他的最大威胁,是需要首先清除的对象......
失误三之特务篇
【失误三之特务篇】蒋介石统治的权术中,特务政治是他的杀手锏。蒋介石设立“军统”“中统”两大特务机构,拥有庞大严密的特务网络,监视、窃听、暗杀、绑架……无所不用其极。
失误四之国共内战
【失误四之国共内战】日本投降后,蒋介石一边部署兵力准备内战,一边假意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由于蒋政府腐败,官员明争暗斗,战争不得民心,三大战役后,国民党作战失败,丧失大片控制的土地,最终败走台湾......
【蒋介石“看错”的将才1】
蒋介石一生效法曾国藩为人处事,在用人上也套用此法。蒋介石用相面术识人,成功的也有,但也多错失栋梁之材的。徐向前在黄埔军校的时候,蒋介石很不看好他。而后来,这位不被蒋重视的徐向前,把昔日的校长指挥的国民党军队打得惨败,成为新中国的十大元帅之一,这是蒋介石所想不到的。
【蒋介石“看错”的将才2】
另一方面,他在识才方面还有一个很大偏见,那就是被他相中了的,就会重用到底,不管是否有政绩。例如陈诚在解放战争时期,他指挥东北的战役,遭到惨重失败。蒋介石不怎么追究,而是把他安排到台湾任职,看似降了职,实际上蒋介石把经营后退之路的重任委托给了他。
【失误五之台湾篇】1949年5月台湾发布戒严令,同年6月蒋介石溃退到台湾。在长达38年的戒严时期,国民党政府杀害了大量的“匪谍”,制造了“台湾五零年代白色恐怖”......蒋介石晚年看完一材料后为何大叫戴笠误大事|蒋介石|戴笠|林彪_新浪军事
蒋介石晚年看完一材料后为何大叫戴笠误大事
  蒋介石为人阴暗、城府极深,向来不苟言笑,但每当对人谈起他打天下的大本营――黄埔军校,他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立时情绪高涨,口若悬河。在担任黄埔军校校长期间,蒋介石一共培训了23期黄埔学员,其中一期和四期的毕业学员是他最引以为傲的。吕梦熊,贺衷寒,宋希濂,胡宗南,杜聿明这些一期的良将美才都是在蒋介石的耳提面命下成长起来的。四期优秀人才更多,而且后来大都成了国民党军界的佼佼者,如和刘伯承齐名“不败将军”的胡琏,鼎鼎有名的张灵甫、潘裕昆、高吉人、刘玉章,都出自四期。
  但是在这些所谓的“高徒”中有一个人令蒋介石不能释怀,这个人就是林彪。林彪曾经也是黄埔学员,蒋校长的学生,却在后来的战场上让国民党的部队吃尽了苦头。在辽沈决战前的军政会议上,蒋介石曾扼腕感慨说:“……这个人就是林彪。我要表扬他,他是黄埔最优秀的将军,因为他把他的学长和教官都打败了。我这个校长失职啊,在黄埔对他关心不够,以致他投奔了共产党。我对在座诸位很关心,但是却让我非常失望,我很痛心。”
  其实,林彪在黄埔期间与蒋介石有过接触,蒋介石也曾拉拢过林彪为其效命。只是他没有意识到正是由于自己的疏忽错失了人才。
  第一次食言
  孙中山逝世后,汪精卫成了国民党的指挥者,他继续孙中山的联俄联共政策,继续国共合作,准备北伐。1925年11月,国民党右翼召开西山会议,反对联共。前苏联顾问季山嘉和蒋介石关系不和,他竭力拉拢汪精卫反蒋。蒋介石很是烦心,于是前往黄埔散心。
  当时,黄埔四期步科的学生正在上战术课,蒋介石没有惊动任何人,只是悄悄地坐在了教室后面。课题是以前不久发生的惠州攻坚战为例,要学员分析这次战斗的取胜要素。这一仗恰巧是蒋介石亲自指挥的,他当然对此再熟悉不过,于是兴致盎然,听得津津有味。
  学生们轮番上台,口说笔划,滔滔不绝……蒋介石心里哼一声;不置可否。轮到林彪上台,只见他一脸怯生生的模样,也不多言语,就开始在黑板上画起惠州地形图。他画得很仔细、很投入,城郭民居、地势地表、山川河流,一一标点清楚,就凭这一手,蒋介石已不用往下看了,断定该生是个非常有心的人,他已经把这一课钻研精熟,透彻到如同了解自己的掌纹一样。用兵之道,在于谋定而后动。林彪凭着对战争精髓独到的理解给蒋介石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悄悄地走出教室,吩咐随行的人,下课后,让林彪去校长室见他。
  这一次谈话,十多年后蒋介石仍记得每一个细节。当年林彪虽然只是一个学生娃,却是城府森严,惜语如金。在以往与人的谈话中,蒋介石一向是多问少答,始终掌握主动。但与林彪则难进行,因为林彪从不多答一个字,每一句话都是经过深谋熟虑,极得体,极中听。蒋介石有一股怪怪的感觉,年轻人本应该血气方刚,朝气蓬勃,很少有像林彪这样少年老成,这样有心机。凭着直觉,他意识到坐在他面前的乃是难得一见的将才,但却很难驾驭、让人捉摸不透。
  师生一问一答,时间不知不觉过得很快。这时,校长办公室秘书陈立夫敲门而入,报告说,汪党代表精卫也上黄埔了,请蒋校长前往议事。“娘希匹!”蒋介石嘴里愤愤地骂了一句。自从廖仲恺死后,汪精卫便接任了军校党代表职,又把手插到黄埔来了,很明显是想挤进蒋介石的势力范围。这让蒋介石很恼火。但当时汪精卫毕竟是广东政府的一把手,他还得忍住气与之虚与委蛇。正在气头上的蒋介石调转身气呼呼而去,却忘了与林彪打声招呼。林彪的自尊心极强,他觉得这个校长太善变,也没有真正地看重自己。刚才还说着鼓励他,要提拔他的话,现在却一下子变了脸,居然不打招呼就走了,把自己冷在一旁,林彪深感受辱,对此事耿耿于怀。林彪与蒋介石初次见面便以这样的方式不欢而终。
  第二次食言
  数月后,蒋介石又找了一些师生进行个别交流,林彪就是其中之一。蒋介石向林彪许诺,毕业后让他来总司令部工作。林彪虽然还对上次的事有所怨恨,但听到这个承诺他还是很激动。林彪是共产党组织里的人,他知道组织对他毕业后的去处已经有了意向,即把他分配到叶挺的独立团。但林彪当年正年轻气盛,雄心勃勃,向往毕业后做出一番大事业,总司令部对他的吸引力还是很大的。林彪简短地回答道:“感谢校长的信任和栽培。”话虽如此,但他还是希望毕业后蒋介石能兑现诺言。蒋介石见林彪不领情,有些惊讶,他回答道:“好吧,我出征在即,今后再和你联系。”谁知这一别,师生两人竟成陌路,从此分为两个营垒,成了敌人、对手。
  蒋介石出师北伐后,一路征战,出两湖,战江西,眼看着大雁南飞,已进入1927年的秋季,离开广东已有数月,黄埔四期生也面临毕业。蒋介石唤来了陈立夫询问四期生分配情况,其中专门提到了林彪。陈立夫当时任北伐军总司令部机要科长兼秘书处处长,已经成为蒋介石的心腹,他报告说:“立夫明白校长的意思,对那林彪有过调查,据说此人可能是名共党分子,他的一些亲戚可能还是中共重要人物,因此将此人放在校长身边怕是不妥。”“这黄埔岛都成了共产党人大本营了!”蒋介石狠狠道,他挥挥手说:“此事到此再不用提了,我不能引狼入室,身边放一个异党分子。”
  蒋介石与林彪谈话不久,林彪即向中共黄埔党团书记熊雄作了汇报,熊雄当时就明确作了指示:“你应该争取到蒋介石身边工作,那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自从陈赓同志离开了总司令部,我们的工作就削弱了许多,现在的机会难得,从中山舰事件发生后,蒋介石开始了向右转,你可以利用自己的影响,使其少受右派的唆使,维持国共联合的局面,争取北伐战争的胜利。”林彪听了这样的安排,便下决心争取到总司令部工作。然而,蒋介石第二次食言却将林彪满腔的希冀化作了冰冷的失望,直到黄埔所有的同学都分配走了,他才明白自己第二次被捉弄了。
  后来,经聂荣臻之手,林彪最终去了叶挺独立团,从此开始了他辉煌的军事之旅,之后他出江西,闹八闽,战长沙,扬名天下。
  第三次食言
  1941 年10月,林彪从前苏联养伤回国,中共中央立即通知国民党方面,希望在林彪途经西安转道延安时能给予关照。蒋介石闻听是林彪,立即重视起来。因为他已经打好了拉拢林彪的如意算盘。他专门让居蒋介石“十三太保”之首、三十四集团军总司令,人称“西北王”的胡宗南飞了一趟重庆,并亲自交待了注意事项,让其和戴笠配合,负责林彪的安全。但是戴笠的行动却是秘密的。蒋介石指示胡宗南说:“接待林彪以热情体贴为妥,务必使其感到亲切随和,宾至如归。”胡宗南不敢怠慢,也不管自己是林彪的学长兼上级,轻车简从地来到了林彪下榻地即十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所在地七贤庄。
  胡宗南也算得上是个响当当的人物,开土封疆,率甲十万,权倾一方,但他对林彪却是实实在在的敬佩,因为有了蒋介石的交待,加上他也是个军人,所以他对林彪的尊敬、钦佩并不是装出来的,这种情绪也感染了林彪,平时少言寡语的他也变得健谈起来。“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两人的话题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竟忘了几年前还是敌对双方。
  胡、林二人谈话之后,戴笠又粉墨登场。戴、林的这次会晤,胡宗南安排得极为秘密,专门找来了不属军队系统的西安警察局的人来做安保工作,当时七贤庄封锁得密不透风。夕阳西下的时候,胡宗南亲自驾车来到七贤庄,之后戴笠等人从车里跳了出来,林彪走出来迎接,林与那人似有默契,也不打招呼,那人一个闪身钻进了八路军办事处。他便是戴笠!胡宗南四下观望了一番,便驾车返回了府邸。由于这次行动事关重大,胡宗南在凌晨时见戴笠还不答复,便拿起电话拨通林彪留下的号码。电话那边林彪的声音让胡宗南很是激动,戴笠的声音显得更是兴奋,他让胡宗南不必牵挂,说他和林彪还有许多话要谈,大约天亮前赶回。
  戴笠回来后像是吃了兴奋剂,洗了把脸便关起门来整理他与林彪的谈话。中午时分,胡宗南前来看望,见戴笠还在奋笔疾书,并且有意无意地挡着他的视线。他虽心中不快,但出于自尊也不好打听。回到重庆后,蒋介石询问戴笠西安之行的收获,他说已经把委座交代的许诺给了林彪,之后草草敷衍了蒋介石一番。戴笠这个人好大喜功,在饭做好之前不愿意揭开盖子,想出乎众人意料地放一颗卫星,而蒋介石也一直被蒙在鼓里,以为林彪不为所动,就不再过问此事,以致于林彪认为蒋介石对自己不重视。
  国民党败退台湾后的1971年秋,林彪已经命归大漠。蒋经国向蒋介石报告说发现了一份关于林彪的档案,是戴笠在西安与林彪那次秘密谈话的书面资料,但已经在绝密档案中尘封了几十年,蒋介石当即吩咐把那份文件找来,他戴着花镜仔细地看完这份记录后,面色发青, 双手颤抖不已,连连叹息道:“雨农(戴笠字)误我大事啊!”至于戴笠究竟怎样耽误了大事,我们不得而知。但是从结果上看,应该是他的好大喜功导致了蒋介石对林彪的拉拢计划再次告吹。(王玉龙)
(新浪军事)
(编辑:SN100)
文章关键词:
&&|&&&&|&&&&|&&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顶部 “”,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请用微博账号,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蒋介石三次力图收回香港的努力为什么会失败?
来源:凤凰网历史
作者:《档案春秋》杂志社
核心提示:抗战期间及日寇投降时,蒋介石趁着中国在反法西斯阵线中地位增强的机会,先后三次提出收回香港,然因中国是大国而非强国,或遭英国无理拒绝,或美、英狼狈为奸施加压力,使公理难敌强权,香港回归梦未圆。
本文摘自《当年那些事》,作者:《档案春秋》杂志社,出版:华文出版社
废除旧约签订新约谈判中
日,太平洋战争爆发,时不过半月,日军从英国人手中夺取了香港。
美、英与日本进入战争状态。中国发布《宣战训令》,公开对日本、德国、意大利宣战,并宣布:所有一切条约、约定、合同,有涉及中日、中德、中意间之关系者,一律废止。
近代以来,东西方列强强加给了中国多个不平等条约,一代接一代的中国人企盼将此类条约早日废除,还我领土与主权完整。而今国民政府公开提出废除不平等条约,得到各界一致拥护,在全国掀起了废除不平等条约热潮。
1942年三四月间,在美国访问的中国外交部部长和,向美国总统表示,希望尽早废除先前强加于中国的旧约,另签平等互利的新约。其时的中国,已与美、英建立了反法西斯的盟国关系,又是领衔签署《联合国家宣言》的四大国之一,国际地位大大提高;又因为坚持抗日六个年头的中国军民,紧紧拖住了百万日军,显示了无尽伟力。
罗斯福把美国政府的意向通报给了英国,英国首相丘吉尔声称只能部分废除。保留的部分,就包括了香港。
日,美、英两国同时通知中国,准备马上就废约问题与中国谈判。次日下午,蒋介石在双十纪念大会上公布了这一喜讯,内有语云:&我国百年来所受各国不平等条约之束缚,至此可以根除。&他还在日记中写道:&心中快慰,实为平生唯一之幸事。&
中国与美、英废除旧约签订新约的谈判展开,无论在朝在野都以为,随着中英间不平等条约的废除,只等打败日本,香港可以回归祖国怀抱了。事与愿违,虽然与美国的谈判颇为顺利,但中英之间的谈判却在香港问题上陷入困境。
英国首席代表、驻华大使薛穆,根据首相丘吉尔与外交大臣艾登的指令,在向中国政府递交的《备忘录》中,对于归还香港只字未提,且公开宣称:英国在香港问题上决不会发生丝毫动摇与妥协。
英国首相丘吉尔更说:&我当国王的首席大臣,并非为了主持清算大英帝国,决不会放弃大英帝国的任何一块土地。&
蒋介石虑及英国的态度,从维护盟国友谊以利反法西斯大局出发,作出了让步,只要求废止1898年订立的《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即归还九龙租借地,至于被割占的香港本岛及尖沙嘴一线,且待以后另行谈判收回。九龙租借地又称新界。1898年4月,英国趁着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以法国占据广州湾对香港构成威胁为托词,照会清政府提出扩界要求。谈判中,已成惊弓之鸟的清廷有求必应,答应从深圳湾至大鹏湾画一直线,直线以南所有地区全部租给英国。这就是新界,较之割让的港岛与尖沙嘴一线扩大了近11倍,水面扩大了近50倍。日,李鸿章代表清政府,在《展拓香港界址专条》上签字,规定自当年7月1日起,英国开始使用新界,租期以99年为限,即至日为止。
英国连新界也不愿归还,远东司司长克拉克申述其所谓理由:&租借地的大部分地区在对香港的经济上和战略上都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必须坚决抵制中国的这一建议,毫无疑问,中国的计划是要把我们一步一步地挤出香港。&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马钟鸰]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独家独到独立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同步到微博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03/09 16:46
02/24 09:56
03/09 16:45
03/09 16:45
02/27 16:10
03/13 08:17
03/12 08:43
03/12 07:22
03/12 07:57
03/20 09:48
09/07 09:38
09/07 09:38
09/07 09:39
09/07 09:39
09/07 09:39
48小时点击排行
财经 · 房产
娱乐 · 时尚
汽车 · 旅游
科技 · 健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蒋介石失败的根本原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