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石:为什么印度的大国梦破碎注定无法实现

选择分类频道
为什么日本的大国梦注定不可能成功?
明治维新后,日本开始工业化,国力大增之下,对外也开始了军事扩张。
而扩张的对象,正是中国。
这是自然而然的选择。在农耕时代,东亚大陆的地缘实力傲视全球,并孕育出世界最强大的华夏文明。虽然工业文明条件下,东亚大陆的地缘实力相对弱化,已不复农耕时代独领风骚的荣光;但依然是第一等的世界级地缘板块,而且与日本毗邻。
在上一节的《为什么古代日本四分五裂》一文中,云石君已经对日本的地缘格局做了剖析:在正常情况下,以日本的地缘实力,根本没有觊觎东亚大陆的可能。甚至,如果中国也同步进入工业化,那么以二者的地缘关系和近代的国家和文明扩张规律,日本很有可能被中国吞并。
但由于各种原因,在日本工业化的同时,占据东亚大陆的中国依然处于农耕时代。
工业与农耕在文明质量上的巨大差距,使日本虽然地缘实力远远不如,但却凭借工业的加持,在现实国力上逼近甚至超过了中国。对日本来说,这是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
只要趁此机会占领中国、用自己的大和文明将华夏文明替换掉,那么日本将获得东亚大陆这个世界级的地缘板块,进而鱼跃龙门,成为第一流的民族、国家和文明!这么大的诱惑摆在眼前,日本焉能无动于衷?
如此一来,甲午战争的爆发就不可避免了。缺乏工业加持的中国,完全无法发挥自己应有的实力,最终败在地缘实力远不如自己的日本手中。这场战争的结果,既证明了工业文明对农耕文明的巨大质量优势,也证明了军国主义在军事扩张上的卓越成效。
只是,中国毕竟体量巨大,这个时期的日本,尚不足以全取东亚大陆。不过对朝鲜、辽东半岛、台湾的割占,和《马关条约》中2亿两白银的赔款,已经让日本鸟枪换炮。
经历了这番此消彼长,深陷农耕文明泥沼的中国,已经不再是日本同等级的对手。阻碍日本占领东亚大陆的主要敌人,变成了北方强大的俄罗斯。
欧洲列强中,俄罗斯与东亚大陆的地缘关系最为紧密,而且俄罗斯的大陆帝国特质,也导致他对领土的渴求,比英法这类靠海洋发家的西欧国家强烈的多。在俄罗斯已全取北亚,开始盯上中国的情况下,日俄的冲突不可避免。
与空有强大地缘实力,却无法将之释放出来的中国不同,已经有一定工业基础的俄罗斯,国力远在日本之上。只是俄罗斯的本部核心区远在万里之外的欧洲,过于遥远的距离,北亚极端恶劣的地理环境,以及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人类工业文明发展水平,在限制了远东地区地缘实力的同时,又严重阻碍了东欧本部与远东边缘板块的地缘联系,导致俄罗斯虽有一身蛮力,在东亚地区却难以发挥——这就让日本有了发挥的空间。
1904年,日俄战争在东北亚爆发。日本在国力远远不如俄国的情况下,却凭借地缘关系上的优势,居然打赢了俄罗斯,获取了对满洲、黄海和朝鲜半岛的绝对主导权。
只不过俄罗斯毕竟是响当当的世界级强国,综合国力远非日本可比。日俄战争结束后不久,西伯利亚铁路建成,俄罗斯东欧本部对远东的地缘影响力大增,这使日本依然面临俄罗斯的巨大压力。
但此时的日本已非吴下阿蒙。凭借甲午、日俄两次战争的胜利果实,其地缘实力和现实国力均大幅攀升,虽然仍比不上传统的西方列强,但也已经可以跻身二流强国之列。
此时国际形势也变的对日本有利。作为当时的世界霸主,英国本部与东亚的地缘关系太过疏离,因此早在日俄战争爆发前的1902年,英国便跟日本结盟,希望借日本之力遏制俄罗斯在东亚的扩张,维护自己的全球霸权。
虽说20世纪初的英国已经没有了当年独领风骚的气概,但依然是世界第一强国。有了英国的支持,再凭借自身实力,日本也有了遏制俄罗斯继续扩张的本钱。
随后,一战爆发,沙俄政权倒台,新生的苏俄政权内受白俄之困,外遭列强围堵,一时无暇东顾;至于英法等传统列强,虽然取得最终胜利,但也在战争将国力消耗大半,在导致其对东方的影响力大减,东亚遂形成日本一家占优的局面。
这是日本形势最好的时期。不仅外无强敌,中国内部也陷入军阀混战,如果当时日本国力足够强大,此时全面侵华,还真无人可阻。
但日本的底子实在太薄,虽然这几十年连连取胜,国力大增,但要支持其一举夺取东亚大陆,实力仍有不足,所以只能步步蚕食。值不够,这个小步迈进的过程中,一个新的对手——美国逐渐跻了进来。
一战中,美国大发战争财,国力暴涨,英法俄德等欧洲列强却元气大伤,此消彼长之下,战后的美国在国力上已经成为世界第一。
虽然英法凭借传统影响力,依旧主导了战后国际格局,但实力已跟战前不可同日而语。尤其是在东亚这种地缘关系疏离的边缘地区,英法的影响力已经严重削弱。
而美国却实力大增。而且相较于英法,美国与东亚的地缘关系要相对紧密,所以虽然在全球范围内,美国仍被英法压制,但在太平洋地区,美国却已占据了主导地位。这种地缘政治格局的变化,反应到现实中,就是“英日同盟”的解体与《华盛顿条约》的签订。
在云石君看来,英日同盟的解体是不可避免的。在国力大伤的情况下,英国要保证对全球,尤其是对欧洲形势的掌控,则必然会在一些对自己不太重要的边缘板块对美让步;而在美国逐渐觊觎东亚,英国却力不从心的情况下,没必要再在这里和美国过不去。
《华盛顿条约》的签订,意味着太平洋地区,已由英法主导,转变为美日主导。
当然,地缘实力的差距,决定了整个太平洋范围内,还是美国实力占优。不过具体到西太平洋地区,日本凭借地缘关系的优势,仍差差可以跟美国分庭抗礼。甚至在中国地区,日本还比美国影响更大。
不过美国却绝不能允许日本独霸东亚大陆。这不光涉及到美国在华利益——其实在当时,这点利益对美国来说微不足道,更重要的是,这会影响到美国对整个太平洋板块的控制。
与英法不同,美国与东亚的地缘关系要相对紧密的多,而东亚大陆又是不逊于北美的世界级地缘板块。如果东亚大陆的地缘实力释放出来,美国对西太平洋的控制自然而然的会走向终结,甚至东太平洋乃至本土的西海岸,都会受到严重威胁。
如果东亚大陆维持现状,这对美国来说是很不错的。毕竟当时的中国仍处于农耕时代,不光贫弱,还军阀混战,四分五裂——一个贫穷分裂的东亚大陆,不可能对美国利益构成任何威胁。
但如果中国被日本独占,那就完全不同了。日本毕竟是一个二流工业强国,让它占领东亚大陆,一旦整合完毕,其释放出的能量,将让美国彻夜难眠!
基于这般考虑,美国逐步加强了对日本的打压,并有意扶持中国。
美国的介入,严重影响了日本对中国的蚕食。而苏联的复苏,更加剧了日本的危机。
在摆脱初期的生存危机后,苏联依靠计划经济手段,在区区十多年内便实现了工业化(苏联能够迅速崛起的原因,云石君会在将来的俄罗斯系列中分析),国力较沙俄时代暴涨,重新在远东方向构成威胁,这对将中国视为自家囊中物的日本来说当然不是好事。
为了应对美苏的双重压力,日本的解决之道是内外二法:内部,进一步强化军国主义,最大限度的挖掘自身的战争潜力,争取抢在美苏对东亚的影响力扩大到无法遏制之前,把中国完全征服;外部,则跟德国结盟,利用纳粹在欧洲方向牵制美苏。
与此同时,日本侵华也开始提速。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东北沦陷。紧接着日本在华北、淞沪不断滋事,并最终在七七事变后全面侵华。
对日本独占中国的企图,美国当然无法坐视。于是,美国开始援助国民政府、并在经济对日本封锁制裁,希望迫使日本收手。
但日本却不可能满足美国的要求。如果就这么罢手,他将无法获得足够的地缘实力。在美苏已成长为世界级大国,又对东亚各有所图的情况下,就算二者一时容忍,早晚有一天,仍会拿日本开刀——而届时日本将无力抵挡。
可是,要继续这么耗下去又非常困难:一方面,中国虽然贫弱,但毕竟体量巨大,加上美国背后支持,致使其虽然不足以击退日本,但仍有相当能力抵抗,将战争拖入长期拉锯。而另一方面,战争本身就意味着资源的快速消耗,日本资源非常匮乏,美国又严加封锁,导致日本很难从外部获得足够的资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就算日本把军国主义发挥到极致,没有物质层面的支撑亦是枉然。
面对这种困境,日本的选择是对美开战,偷袭珍珠港。
后来的人们通常认为对美开战是日本在近代史上犯下的最大错误。但这不过是马后炮罢了。以当时形势,对美开战,是大日本帝国继续混下去的唯一选择。
如果不对美开战,日本侵华将无以为继,将来总有一天会被美苏打回原形。而通过开战,尤其是闪电般的不宣而战,就有可能摧毁美国在太平洋的现有军事力量。
现有军事力量被消灭后,美国短时间内无法应对日本威胁,就极有可能以放弃中国为条件,换取日本的休兵。
当然,美国也有可能继续打下去。但在军事力量被毁后,美国要想恢复必须有一段时期,日本可以趁此机会大举东进,直接摧毁美国西海岸核心区的工业基础。
当然,如此一来,日美的梁子就更没法解了,美国肯定会死命报复。可是在西海岸工业基础被毁后,美国至少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失去了反击日本的能力,而封锁日本和援助中国的能力也同步丧失。
利用美国的这段空隙期,日本就可以调过身来,一举击败国民政府,占领东亚大陆,然后迅速开始工业化整合。
等到美国实力恢复,想回过头来跟日本玩命时,它要面对的,已不再是一个小小的二流岛国,而是拥有东亚这个世界级地缘板块的一流工业大国!面对实力不逊于自己的新日本,美国还有没有能力将其击败,那可就不一定了!
这才是日本对美开战的真实战略考量!当然,这是在赌博,但在地缘实力和现实国力都远不如美国的情况下,日本别无选择!
只不过,跟美国比,日本的家底实在是太差了,运气也不怎么样。虽然偷袭珍珠港的战役获得成功,但并没有消灭美国在太平洋的主要军事力量,西海岸的工业基础更是完好无损。而美国经此一败,正式对日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
面对庞然大物般的美国,日本自然不会有任何胜算。虽然依靠现有的军事积累和偷袭珍珠港的胜利,日本在早期赚得了一些优势,但随着美国开动战争机器,局势被迅速扭转。
虽然军国主义体制下的日本,军事动员能力远超美国。但在物质基础的巨大差异,决定了日本不管在体制和意识形态上有多大优势,都不可能与美国匹敌。随着战争的深入,日本实力丧尽,最终只能无条件投降。
无条件投降后的日本,势力范围全部丧失,国力消耗殆尽,而且整个国家都被美国控制。
地缘实力本就有限,扩张成果又被迫吐出,还沦为世界公敌,怎么看日本都应该就此沉沦,哪怕亡国灭种也不稀奇。但是,日本不但挺了过来,还在短短数十年内东山再起,再度成长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日本凭什么能做到这一点?云石君在下一节中继续分析。
注:本文为云石地缘政治系列第27章——东北亚日本篇之第三部分。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云石微信公众号:yunshi911(长按可复制),收看作者全部地缘政治文章。
扫一扫立即下载并读查看: 4588|回复: 0
云石:印度为什么“怕”中国【地缘政治12】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两个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中印在国际社会中本应同气连枝,共谋进退。但在实际发展过程中,两国关系却是一波三折。经历建国初期的短暂蜜月后,两国迅速因为领土和第三世界话语权等问题分道扬镳,最终导致1962年中印边境战争的爆发,两国亦长期陷入对峙状态。
  冷战结束后,国际政治形势缓和,中印双边关系亦逐渐解冻,但在国际经济领域的竞争却日渐增强。作为印度人眼中“同一档次”的国家,中国一直是这个南亚大国的比较对象。只是二十多年过去,中国早已一骑绝尘,基本坐上世界第二大国的宝座;印度虽有发展,但与中国相比却显得黯淡不少。时至今日,印度GDP只有中国四分之一不到,高新科技、基础设置和工业规模与中国更是判若云泥。巨大的反差,使印度人脸上无光;而其压过中国的口号愿景与“一直在追赶,从来不超越”的现实处境,更使其沦为中国网民的笑柄。
  为什么印度一直要和中国“较劲”?他支持西藏.2“独立”的动机是什么?在所谓的“中印博弈”中,印度处于什么样的位置,未来又有多少胜算?中国又是什么态度?不妨从地缘政治角度做个简单分析。
  从自身地缘实力看,印度位于印度洋,三面环海,国土呈南北向,深入北印度洋腹地,具备掌控印度洋的天然优势;人口已逼近12亿,仅次于中国;而其 316万平方公里的实控国土面积,虽然与俄、中、美等当今世界主要玩家相比有所不如,但其地处亚热带,土地可利用比例相当之高(谁能想到,印度耕地面积高达1.6亿公顷,而比它大了足足三倍的中国却才1.28亿公顷)。这种良好的基本条件,虽不足以支持印度像美国那样橫行全球,但使之称霸印度洋,还是完全足够的。
  正是基于对印度地缘实力的深刻认识,印度国父贾瓦哈拉尔·尼赫鲁才在建国之初,豪情万丈的喊出那句深深烙在每个现代印度人心底的名言:印度要么成为一个有声有色的大国,要么销声匿迹!
  印度国家安全与西藏问题
  能保证自身国家安全,是一个国家能称其为大国的基本条件。而国家政治经济实力和军事力量,国土纵深、地缘板块的完整与否,以及所处地缘板块的先天条件,都对国家安全构成重要影响。
  印度所处的南亚次大陆北倚喜马拉雅山脉,山脉再往北则是被称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从地缘角度来说,青藏高原对南亚次大陆形成泰山压顶般的地缘压制。
  不过农耕时代,限于当时的人类文明发展水平,翻越世界最大的喜马拉雅山脉无疑是极端困难的;同时,青藏高原虽然地域广阔,但过高的海拔却极大限制了人类的生存空间和文明水平,使之不足以对庞大的印度文明构成重大威胁;而青藏高原的存在,也将南亚次大陆与东亚大陆隔断开来,使印度得以避免与农耕时代世界最强文明——华夏文明发生正面冲突。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地缘格局逐渐发生变化。文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强大外部文明进入青藏高原逐渐成为可能。而地理条件的相对便利和本身地缘实力的更加强大,使中国与印度相比,在进入青藏高原方面更具优势。故早在元朝时期,青藏高原便被纳入中国领土。
  当然,在农耕时期,中国对青藏高原,尤其是西藏的的统治更多是名义上的,手段也不过是羁縻,对印度不存在任何威胁。但当世界迈入现代后,随着文明的跨越式发展,人类征服地球的能力也火箭般提升。在这种大背景下,西藏归属中国的现实,逐渐让印度感到威胁。
  印度对中国西藏的恐惧
  印度恐惧感的来源是多方面的:
  从地势上来说,青藏高原本身就对南亚次大陆、尤其是其核心的恒河平原形成不可逆的地缘压制。只是恶劣的自然条件使西藏无法积蓄足够侵扰南亚的力量,故而无法将这一地缘优势变现。
  但当青藏高原纳入中国领土后,其便获得了来自东亚大陆的强大支撑。尤其是公路、铁路、飞机等现代交通工具的出现,使中国可以迅捷的将资源输入西藏,并在此建设各种大规模军事设施。如此一来,西藏之于南亚次大陆的地缘压制功能便逐渐体现出来。尽管世界屋脊的阻断作用仍在,中国也不可能隔着高海拔的西藏去占领印度,但至少,中国已经具备了给予印度本土核心区一次大规模地面攻击的可能。
  而导弹和空军等空中打击力量的出现和发展,更加深了印度的恐惧。鉴于印度核心区——北印度普遍距离喜马拉雅山脉不过数百公里,所以一旦两国交恶,部署在喜马拉雅山脉北麓的中国战机、中短程导弹甚至火箭炮,都可以轻易覆盖整个北印度(可为例证的是,印度首都新德里距中国西藏边境直线距离约350公里,而中国仅仅是现有的卫士2D远程火箭炮,有效射程就高达400余公里)。换句话说,拥有西藏的中国,具备随时摧毁印度国家命脉的能力。
  而反观西藏,除了寥寥的军事基地和交通设施,印度找不到有同等价值的攻击目标。而若想攻击中国东部核心区则只有远程导弹才有可能。只是造价和维护费用的高昂,导致远程导弹的的产量注定稀少;而弹道导弹远程飞行的过程,也增大了其被拦截的几率。
  现代科技的发展,提升了青藏高原的地缘价值,打破了中印之间的地缘平衡。印度尴尬的发现,自己在与中国的军事博弈中,处于极端不利的地位——就算印度将西藏炸个底朝天又如何?那里本来就啥都没有!相反,如果北印度被中国陆空力量摧毁,印度的国运也就到头了!
  排除军事因素,仅从水资源控制来说,中国也把住了印度的命根。青藏高原是亚洲众多主要河流的发源地,有亚洲水塔之称。印度境内多条河流,均发源于青藏高原。尤其是雅鲁藏布江——布拉马普特拉河,更是印度东北地区乃至孟加拉国的生命线。
  在古代,人类改造河流的能力有限,因此印度对这个下游身份倒也无所谓,但随着科技的发展,筑坝截流等水利工程早是家常便饭(这行当中国自称老二,没人敢认第一)。如此一来,印度自然坐立难安。
  综上,在现代文明条件下,青藏高原对南亚次大陆的地缘压制已经被大幅激活,而其被东亚核心地缘板块吸纳后,更是得到充分且源源不断的实力加持,最终成为悬在印度、乃至整个南亚次大陆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成为东亚制约南亚的无解法宝!
  在不改变西藏归属的情况下,无论印度强大与否,都无法改变国家安全被中国决定的命运!而印度却天然不具备反制的资本!鉴于此,吸纳西藏,至少使其摆脱中国控制,是印度在实现自己大国梦的过程中必须克服的障碍。
  “西藏.2独立”的可行性
  既然西藏是印度迈向大国的必过之坎。那么,印度策划西藏.2独立,到底又有多少胜算呢?
  当然,如果仅就现下而言,基于西藏归属中国的现实和中印双方巨大的国力差距,印度策划西藏.2独立完全不具备任何可能性。而从长远来看,印度图谋西藏的前景也不乐观:
  首先是地缘条件的限制。东亚大陆在地缘实力上天然强过南亚次大陆;而地貌也决定了,相对于东亚大陆,南亚次大陆进入青藏高原更加艰难(这一点,从历史上青藏高原与中国交流更多,而最终也被纳入中国可以证明)。所以除非东亚大陆出现颠覆性变化,中国彻底衰落乃至被分裂肢解,否则印度任何图谋西藏的举动都无法实现。
  退一步说,即便东亚巨变发生,印度策划西藏.2独立也万分困难:
  首先,在现代工业文明条件下,天然不适合大规模工业的青藏高原,完全丧失了像古代那样,依靠特殊地理条件阻挡东亚核心区的能力。所以,即便中国衰落乃至动荡,控制缺乏工业支撑的青藏高原也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印度若想实现西藏.2独立,光靠达赖这帮子流亡藏人肯定是无济于事,亲自操刀上阵必不可少。鉴于南亚次大陆在与东亚大陆争夺青藏高原中处于天然劣势,印度必须要拥有十分强大的国力,并全力投入,才有可能取得成功。
  而即便如此,待到东亚大陆核心区动荡结束,并重新整合完成后(以中国东、中部的地缘结构和人文特质来看,这种整合是不可避免的),必然会重新进入青藏高原。而南亚与东亚在地缘实力上的差距,决定了中国只要回归正常状态,必然会将印度势力驱出西藏,这是地缘格局决定的宿命。
  中国的对印政策。
  在中国将西藏纳入领土之后,已经取得了对印度的天然战略优势。尽管印度可以在藏南等边缘地区占到便宜(藏南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分水岭之南,从地理环境上讲属于西藏板块的飞地,中国或许可以凭借居高临下的优势一举攻占,但受限于地理条件,在军事上无法保证长期占领),但无法改变自身在整体上被中国地缘压制的现实。而且,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和中国国力的增强,这种地缘优势也越来越明显。因此,无论印度承认与否,其受中国钳制的状态已经形成。
  就中国而言,对青藏高原的拥有,使中国在中印关系中占据了天然的主动,这便使中国有能力在与印度的交往中,为自己谋取最大的利益——只不过,实现最大利益的方式,可能出乎所有人意料:中国希望印度强大起来。
  为何如此?
  中国支持印度强大的原因
  虽然印度不大可能改变对中国的忌惮,但这并不妨碍中国支持印度富强。尽管这种做法看上去有些荒谬,但实际上却有着合理的内在逻辑。
  作为一个快速崛起的世界性的大国,中国在相当长一段历史时期内,最大的竞争对手都是西方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鉴于人种、语言、文化、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上的巨大差异,以及后来者的地位,中国注定要在这场竞争中承受巨大的压力。
  在这场大国间的零和游戏中,引入有实力的新势力,分担己方所承受的压力,便成为中国自然而然的选择。而在世界范围内,印度无疑是一个再合适不过的同盟军。以印度的体量,一旦进入工业化,必然会加剧西方经济份额的丧失和政治话语权的流失,为中国超越西方清除阻碍;而随之而来的西方与印度的冲突,也会大大分流中国所承受的压力。
  当然,这样的合作,并不会改变印度对中国的立场。甚至,由于自身国力的增强,印度在对华交往过程中会更有底气。不过,只要西藏在手,中国就具备压制印度、甚至将其一朝打回解放前的能力,而印度不管多么强大,都没有相对称的反制手段。因此,印度的强大,对中国有利无弊。
  印度洋上的中印制衡。
  印度洋航线的安全对中国崛起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而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在印度洋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利益也越来越深。出于维护自身利益的需要,中国势力进入印度洋将不可避免。而这也必将与把印度洋视为自家后院的印度发生冲突。
  作为区域内唯一具有大国资质的国家,印度在争夺印度洋控制权方面,有着其他势力无可比拟的优势。可以想象,伴随着印度的国力增长,其必然会将这一欲望付诸实现。而印度的独霸印度洋的构想,无疑不符合中国的利益。
  正如在争夺青藏高原的较量中,印度存在先天不足一样;过于遥远的距离,也使中国无论如何努力,也不可能在这个世界第三大洋上与印度匹敌。如果仅仅是海上角力,中国被印度驱逐出局将不可避免。
  不过,尽管中国在印度洋上难敌印度,但陆上的优势,却足以将这一影响冲抵。
  一旦中印在印度洋发生大规模冲突,中国的落败几乎板上钉钉;但与此同时,中国必然会在西藏发动的陆空力量,对印度展开全面报复。
  如果说印度洋的丢失,对中国来说是断足之痛;而对印度而言,本土核心区的毁灭,那便是灭顶之灾。何况,在本土被毁后,印度也就自然而然的丧失了角逐印度洋的能力。这也就意味着,即便中国在印度洋上老本赔光,用不了多久又可以卷土重来(再造一支舰队和几个军事基地,对中国来说算不了什么。等军事力量一恢复,其他的也自然就会回来);而印度,则再也无法恢复元气,甚至有亡国的危险。
  有了这样的底气,中国在向印度洋渗透的过程中,便无需担心印度的威胁。甚至,印度图谋印度洋的努力,对中国还有相当好处:
  借印挤美的中国战略
  对中国而言,终结美国的全球霸权,无疑是符合自身利益的。而对印度洋掌控,是美国全球霸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区域外国家,中国想仅凭自身力量,终结美国的印度洋霸权,难度可想而知。
  但印度则不然。印度要成为大国,对印度洋的掌控是必要条件。可以肯定的是,印度经略印度洋的过程,必然会与当前印度洋秩序的守护者——美国发生冲突。
  美国要维护全球霸权,当然不能放弃对世界第三大洋的控制;印度要走向富强,印度洋更是其核心利益所在,双方的矛盾无法调和。
  在这场印美博弈中,印度具有天然的地缘优势。可以想象,美国在印度洋的霸权,会因印度的崛起而遭受严重威胁,并在印度成为真正大国后走向终结——而这是中国孜孜以求的。换句话说,中国固然无法凭自身之力将美国赶出印度洋,但却可以借力打力,通过支持印度强大,达成这一目标。
  当然,印度的梦想是独霸印度洋。它固然要挤走美国,也同样不会欢迎中国。不过与美国不同的是,中国拥有青藏高原这个绝佳地缘优势,这使得印度即便万分不愿,也无法同中国翻脸。
  基于此,在美国势力退出后,中国可以放心大胆的构建自己的印度洋海上珍珠链。至于印度,它当然会掣肘,乃至暗中破坏。但由于不敢正面冲突,所以很难对中国产生根本性威胁。这就意味着,即便印度最终称霸印度洋,他的霸主地位也必须加上一个前提——即不能影响中国在印度洋的利益。
  赶走全球霸主;制约区域霸主;放心大胆的将势力挤入印度洋——这就是印度崛起后,中国可以在印度洋上谋取到的最大利益,也是中国支持印度强大的另一个主因。
  有声有色的大国,是印度孜孜以求的梦想;自身的体量规模,也让它有将其实现的本钱。只不过,地缘格局上的先天缺陷,使印度无论如何强大,背后都会牵着一根名为中国的锁链,而印度却无法摆脱。这种受制于人的局面,决定了印度空有大国资本,却无大国体式。小姐身子丫鬟命,正是印度在大国舞台上的最佳写照。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
&&&&&&&&&&&&&&&&&&
Powered by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张利律师 联系电话:为什么印度注定无法成为第二个中国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为什么印度注定无法成为第二个中国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7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印度的大国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