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与机会成本本是按照需求去选择的,这说法对吗?

人人网 - 抱歉
哦,抱歉,好像看不到了
现在你可以:
看看其它好友写了什么
北京千橡网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文网文[号··京公网安备号·甲测资字
文化部监督电子邮箱:wlwh@··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举报电话: 举报邮箱:&&&&&&&&&&&&试分析你上大学的机会成本?并谈谈你从机会成本中收到的启发?
腐姐控百合737
摘要:现在社会上流行着“上大学无用论”,因此很多勉强供得起大学生或者供不起大学生的家庭就选择让孩子放弃上学而直接就业.这种决策是否合理呢?现在就从经济学的机会成本这一角度来分析一下.关键词:上大学:机会成本论;利益;最大利益由于我国人口众多,每年从高校毕业的应届毕业生的数量远远大于社会工作岗位的需求量,从而导致就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很多的大学生刚毕业就面临失业.即使找到了工作,获得的相对收益也远远低于人们的预期.所以现在社会上流行着“上大学无用论”,因此很多勉强供得起大学生或者供不起大学生的家庭就选择让孩子放弃上学而直接就业.这种决策是否合理呢?现在就从经济学的机会成本这一角度来分析一下.那么先让我们了解一下什么是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指做一个选择后所丧失的不做该选择而可能获得的最大利益.简单的讲,可以理解为把一定资源投入某一用途后所放弃的在其他用途中所能获得的利益.而上大学的机会成本就是不用四年大学时间来读书而去工作所得到的收入.但要注意的是机会成本并不是生产活动中的实际货币支出,而是根据这些资源在其他用途上可能产生的最好收益来衡量.我们在理解机会成本这一概念时要注意,机会成本不同于实际成本,它是一种观念上的成本或损失.在经济分析中,可以采用机会成本来判断一种生产资源的使用是否经济合理,如果它的实际收益大于或等于机会成本时,资源的配置才达到最优状态,否则,资源配置没有达到最优状态.每个人在一生中都会面临许多选择,而由于资源是稀缺的,把资源投入到一种选择上,就不得不放弃其他选择.机会成本就是指在资源稀缺的条件下,由于做出一种选择而放弃的最优替代物或失去的最好机会的价值.当人们作选择时,不管有没有意识到,机会成本都会影响你的决策.其实对于每一个来说,选择就意味着放弃.做出充分的判断,做出正确的选择对一个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上大学的收益是获得了知识的积累和日后更好的工作机会,失去的是更早的工作机会和工资,或者说是时间,因为我们把好几年的时间都花在了学业上,这就是上大学最大的单项成本.那么从目前的情况看,我们放弃的东西和得到的东西是不是平衡的呢? 现在就来以我个人为例大体计算一下我读大学的机会成本:首先来计算一下我读四年大学所付出的显成本:大一一年的学费是4200元、住宿费1200元、书费等400元、生活费8000元,共计13800元,以此作为每年的平均成本,四年就是55200元,加上买电脑、手机等,差不多总成本为125200元.如果我没有选择上大学而是用这四年时间来工作的话,每月按没有本科学历的一般工资水平来算,每月工资约为1500元,每年收入为18000元,加上奖金、补贴等其他收入,每年收入约为20000元,四年总收入就是80000元,这也就是我读大学的机会成本.换句话说,如果我没有上大学而去工作,不仅可以节约23200元,而且还可以多赚56800元,所以从这个层面上看起来放弃上大学而去工作就显得是很合理的决策了.不过就目前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具有较高学历的人具有相当较高的竞争力,一般而言学历越高,其薪金也相对较高.也就是说,当四年大学毕业以后,我们工资的一般水平会高于没有上过大学的人,假定每月工资为3000元,每年的收入约为36000元.这时我们来比较一下,四年前的每年平均机会成本是20000元,四年后每年的平均机会成本为36000元,相当于四年前的两倍.只要再经过6年时间我们就会弥补上大学的成本并且开始比没有上大学的人多获得一些收入,而且时间越长,优势越明显.
机会成本对个人而言更多的表现为个人的时间价值.例如演艺明星,他们的每年的收入超过上千万,他们的时间价值(也就是机会成本)就比我们一般人要高得多,他们停下工作去学习所付出机会成本就远远高于我们一般人,因此对他们而言放弃深造选择工作就是明智的.而对于我们一般的高中毕业生而言,机会成本很低,选择继续深造,在大学里面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和能力培养,可以提高我们的机会成本,换句话说就是可以在以后获得更多的经济收益.人们预期上大学进行人力资本投资的收益大于参加工作的收益.如果在一个社会中,人们的收益不取决于其人力资本的积累,而是取决于其他因素,比如说谁先参加工作,那么,上大学的机会成本就会过高,选择上大学的人就会大大减少.在人力资本的重要性与日俱增的情况下,这对社会经济发展无疑是非常有害的.同样,如果作决策的人的收益不取决于其决策为社会带来的收益,那么,他就没有动力把稀缺资源用于对社会最有益的用途,从而导致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可见,一方面,要尽量把配置资源的功能交给市场,并确保市场有效,防止市场信号被人为扭曲,以避免出现类似很多人不选择上大学的情况;另一方面,必不可少的资源行政配置,必须解决好对决策者的监督和激励问题.我想我们应该从在大学四年中我们可以把自己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才,在相同的大学中,我们同样读着大学,但是我们的机会成本却有些人很高而有些人却很低,这就涉及到了我们在大学中要如何把握时间,把自己培养为尖端,从而减少我们的机会成本了.这也让我们想到了自己,我们享受着大学生活,但是我们却同时都有付出沉重的机会成本的可能,因为在这所大学里,我们有些人都是在轻松的享受着自己的大学,而却没有想到自己在四年后自己可以成为什么样的人才,没有想到四年后自己会付出什么样的机会成本,不可否认的是有很多人都是可以在四年后可以以极低的机会成本换取高昂的大学生涯所带来的收益的,但也不可否认我们中有些人的机会成本也是有点超了,所以我在此想向大家提出一个忠告,要想让我们的机会成本降低,我们就应该把握好我们的每一天,好好地培养自己,让自己成为社会所需求的人才,只有这样,我们的机会成本才会最低.这也就是读大学给我们的一种独特的吸引力,不过我想读大学也是一种风险投资,因为它的机会成本是不固定的,不过机会成本的高低却也掌握在我们的手中,就看我们如何利用这种权利.我认为人的眼光应该长远一些,不能只看到眼前利益,人的一生至少有30年在工作,我们不能只看重前10年的成就来决定一生的命运.而且人一生中学习效率最高的时间是青年时期,机会成本也最低.综上所述,从长远来看,一般的高中毕业生选择继续学习深造才是明智之举.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什么是机会成本?  如果你去电影院看电影,它的机会成本是什么?
楼主发言:4次 发图:0张 | 更多
  我只知道一点点,用个例子来说明:  如果你去赌博,你压10元,赔率为一赔二,如果你赢了,你会得到20元,但你如果输了,你就一分钱都没了,这里,10元用于赌博时就是机会成本。不知道对不对,还请高手指教~
  机会成本是选择某一特定方案放弃的其他各种可行方案的可能收益之平均值。  就看电影来讲,如果你有其他选择,比如睡觉,那么你选择睡觉给你代理的收益就是看电影的机会成本。
  同意楼上所说:)
  你看电影的机会成本等于你做除看电影之外其他事情所能得到的最大效用,比如,你看电影的效用是100, 打球的效用的120,你如果选择去看电影,看电影的机会成本就是120
  不知道3楼的平均值这个概念从何而来,  我比较孤陋寡闻,我查阅了一下平迪克的微观,  目前还没有听说过这种说法。  
  基本的经济学命题啊。  举例说明比较容易理解:  乔丹打球平均一天赚10万美圆,他去扫地,那么他扫地一天就散失了10万美圆的机会成本。
  再举个例子:  
读全职MBA的成本是多少?  
可能你会说是三年的学费20万,实际还应该包括你不上MBA而继续工作的收入,假定为30万,这30万就是机会成本
  比如你决定结婚了,那你机会成本就是你放弃了和其他千千万万漂亮MM交往的可能性.......    通俗易懂把........
  不同意楼上的!  是在误导--谁说结婚了就不能和其他MM交往?〉  
  支持楼上的。
  谢谢大家啊!!!
  作者:flyinglark 回复日期: 18:42:13     基本的经济学命题啊。    举例说明比较容易理解:    乔丹打球平均一天赚10万美圆,他去扫地,那么他扫地一天就散失了10万美圆的机会成本      这个说得很好啊
  机会成本是某一资源用于某种用途以后,它用于其他用途所能得到的最大收益
  严重同意楼上的说法!!!    机会成本是某一资源用于某种用途以后,它用于其他用途所能得到的最大收益。      
  最大收益    所以机会成本总是大于等于你的收获  相等时达到最优
  错错错!  谁都会选择去做收益最大的事情。所以,机会成本大于选定方案的收益的可能性是不存在的。  另外,机会成本并不是你所放弃的方案的可能收益,准确的描述窃以为应该是:机会成本是你所能设想出来的所有方案中的次优方案所可能带给你的收益。    
  作者:海底小精灵 回复日期: 21:07:34   不同意楼上的!  是在误导--谁说结婚了就不能和其他MM交往?〉    作者:ccolw 回复日期: 22:30:00   支持楼上的。  ----------------------------------------------------------    牛X,召唤上述俩人的老婆/女友乱入.........       
  作者:woodlion 回复日期: 18:20:36     你看电影的机会成本等于你做除看电影之外其他事情所能得到的最大效用,比如,你看电影的效用是100, 打球的效用的120,你如果选择去看电影,看电影的机会成本就是120  ------------------------------------------------  这是最准确的。
  经济学高手最擅长的就是这个了:      作者:uv9 回复日期: 20:10:12     比如你决定结婚了,那你机会成本就是你放弃了和其他千千万万漂亮MM交往的可能性.......        通俗易懂把........      作者:海底小精灵 回复日期: 21:07:34     不同意楼上的!    是在误导--谁说结婚了就不能和其他MM交往?〉      
  每个人的理解不一样但它事财务上的一个基本的词语。    机会成本是选择某一特定方案放弃的其他各种可行方案的可能收益之平均值。      和这个意思差不多。
  机会成本本身就是一个主观的概念,因为它的定义是:人们为了做一件事而放弃的其他事中最好的。那么这个最好的衡量就是一个主观的东西。比如读大学四年的机会成本,对于农民的儿子可能就是很小的,对于家庭背景不错的人就是很大的。
  囚犯坐牢时,每天被强迫做一定的劳役,请问囚犯做劳役的机会成本是什么?
  被强迫就是没的选择了,无机会何来机会成本?
  作者:海大若 回复日期: 16:55:46  错错错!    谁都会选择去做收益最大的事情。所以,机会成本大于选定方案的收益的可能性是不存在的。    另外,机会成本并不是你所放弃的方案的可能收益,准确的描述窃以为应该是:机会成本是你所能设想出来的所有方案中的次优方案所可能带给你的收益。  -------------------------------------  海大若兄,我认为heijinboy说的没错:机会成本是某一资源用于某种用途以后,它用于其他用途所能得到的最大收益。  而不是你说的次优方案的收益。因为机会成本不是只针对最优方案而言的。设想有且只有四个方案,它们的收益如下:方案A,100; 方案B,80;方案C,60;方案D,40。那么对于方案A来说,机会成本是80,对于方案B,C,D来说,都是100。而不是如你所说都是次方案B的80。  而且事实中也不可能大家都去做收益最大的事情,没有任何人没有任何企业永远在做最佳选择。所以说,机会成本大于选定方案的收益的可能性不仅存在,而且广泛存在。比方说,决策人漏算了方案A,选择了方案B,难道这种情况下的机会成本不是最优方案A的100么?
  楼主没读过经济么?o/c最简单的概念,是经济类的书都会有吧^~
  作者:海底眼 回复日期: 0:14:52     囚犯坐牢时,每天被强迫做一定的劳役,请问囚犯做劳役的机会成本是什么?    海底眼明明是个很聪明的人,怎么问这样的问题?玩笑还是当真?  囚徒劳役又不是自己选择的,谈何机会成本?
  囚徒劳役又不是自己选择的,谈何机会成本?    ——————————————————————  楼上有道理,机会成本是建立在主观活动基础上  但有一个疑问,假如机会成本总是大于选择本件事情而获得的收益的话,那讨论机会成本还有意义吗?  
  设想有且只有四个方案,它们的收益如下:方案A,100; 方案B,80;方案C,60;方案D,40。那么对于方案A来说,机会成本是80,对于方案B,C,D来说,都是100。而不是如你所说都是次方案B的80。    书呆子啊!  显然,一笔钱投向何处最赚钱永远没有最优答案。但我们总会选择我们所知道的方案中最好的一个。所以,次优方案的收益就是机会成本。  
  flyinglark的举例我认为是对的。
  我是忽然想到有人说过:经济学连自杀都能解释,显然囚犯还是可以选择自杀的.或者选择拒不劳动,顶多天天被人揍一顿?加刑?关黑房子?嘿嘿嘿......  楼上几位争论&平均值&还是&次优值&,这怎么说呢,本来机会成本就没有一个标准,另外平均值有时候也是求不出来的(以楼顶看电影为例,假设你拿着全年免费看电影卡,可以看任何一部电影,而你已经决定非看电影不可的了,那么选择看哪部电影的时候,就没有其它选择的平均值),所以还是&次优&的解释比较好.
  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或备择成本)的概念表述了稀缺与选择二者之间的基本关系。对任何人来说,如果有价值的实物或活动并不稀缺,那么,所有人在任何时期的所有需求都能得到满足。这就没有必要去从价值各不相同的备择方案中进行选择,实际上也就没有必要去进行决定哪种需求优先的社会协调过程。在这没有稀缺的幻想环境中,不存在错过、放弃或损失机会取舍的问题。  
一旦稀缺被引入,需求就不能都得到满足。除非存在着能够预先决定有价值最终产品分配的&自然&约束(比如,2月份苏格兰的阳光)、否则,稀缺既直接地在备择的最终产品中引起对必需品的选择,又间接地在公共机构或在为社会相互作用、并产生最终产品选择的程序安排中引起对必需品的选择。  
选择暗含着拒绝和挑选备择品。机会成本就是特指拒绝备择品或机会的最高价值的估价。它是为了获取已挑选的具体实物中具有更高价值的选择物而放弃或损失的价值。  
机会成本与选择
如果做出不同的选择,机会成本不是&某一种可能是&的预期价值。注意,它不是那种没有有效地参照选择的&某种一定是&的价值。在缺乏选择的情况下,有时候讨论预计要发生但没有发生事件的价值是有意义的,但是,既然可供选择的方案并不代表一种丢失或已损失的机会,因而把这些价值定义为机会成本是无意义的。一旦选择与机会成本之间的基本关系被承认就会得出几种含意。  
第一,如果选择是在不同的价值选择物中进行,一些人不一定会进行选择。这不是说,一个作出决定的人必然成为选择者。由此得出第二种含义。没有选中的选择方案的价值,即机会成本,一定是存在于参与选择的个人头脑中的价值,而不是其他。因此,成本必定完全由选择者来决定,而不能由其他人决定。第三个必然结论是,机会成本必定是主观事物。它存在于选择者头脑中,并且能由居于选择者之外的其他人去具体化或进行测量。同时,不能轻易地被转化为一种资源、商品或货币信度。第四,机会成本人是存在于作出选择决定的时刻。在此以后它立即消失。因此,这种成本从未被实现,这种被拒绝的选择物从不能被享有。  
在选择和机会成本二者关系中最重要的结论是,这里,成本必须具有超前或向前看特征。机会成本,即选择者所拒绝的选择方案的价值,是选择的障碍;但是,在选择者选择到更喜爱的选择物之前,它必须被考虑、估价、直到被拒绝。当然,在任何具体的选择中的机会成本,会被以前进行过的选择所影响,但是相对于选择本身来说,机会成本影响着选择(Choice-influencing),而是被选择所影响(Choice-influenced)。  
成本的其他概念
机会成本与成本的其他概念之间的区别,最好按照影响选择或被选择所影响这两类来解释。事实上,一旦做了选择,出现后果,结果很可能包含着效用损失,不论对于最初作出选择的人或是其他都是如此。在某种意义上,把这些损失(不论估计的学是实现的)称为成本是意义的,但必须认识到,这些通过选择决定的成本,由自身定义可知,不能影响选择本身。  
我们可以用一个简单的例子说明这一点。一人愿意采用期限三年的分期付款计划购买一部汽车。形成并影响选择的机会成本是购买者对所拒绝购买的备择品的估价。在上述情况下是该货款所能够支付的购买物的估计值。在考虑了备择物的潜在价值,并决定购买汽车之后,须要履行偿债计划。每月必须支付,通常把这些支付称为汽车的&成本&。只要贷款到期并必须按时支付,这个人将非常清楚,他正蒙受效用损失。然而,作为影响选择的要求,这些&成本&是不相干的。从效用维度看,选择后果不能资本化这是造成混淆的一个重要原因。  
经济学家们在某种意义上认识到这里产生的区别。他们常常用&旁置成本不再相关&的论调表明,选择的后果不能影响选择自身。另一方面,通过建立形式化的成本表和成本函数(它们必定隐含着成本的可测量性和可具体化性),经济学家们把成本从选择过程中分离出来。  
会计师们也基本持有同一观点,他们通常严格按事后或受选择影响的方式估计成本。这些由会计师估计的&成本&,不能准确地反映损失值或失去的机会。在决策之前,可以把数量估计引入备择行动工作计划。但这种对机会成本的估计是会计对没有进行的项目的估计,而不是对已择项目定值的估计。  
正如前面所言,只有选择才会影响选择的机会成本。由定义成本不能&溢出&到其他人中。当然,也可能某人的选择会使其他人蒙受损失,把这些损失称为&外在成本&有时是有益的。我们必须强调,这些外在成本是选择的障碍,它衡量了失去的机会,如果人们愿意考虑这些外在成本,并按自己估计的效用值对其进行计算的话。  
机会成本和福利准则
在分析和应用机会成本理论时,混乱的主要根源在于,将理想人的市场反应的结果推广到为非市场环境的决策者定义规则或准则。在市场充分均衡时,大量买方和卖方分别选择,产生了可以用价格与成本之间的关系进行正式描述的那种结果。在特定条件下,通过竞争过程的作用,价格等于边际成本。此外,上述等式描述的一般均衡状态满足某些特定效率准则。  
价格可被观测,客观上是可度量的。市场均衡的一个条件是,任何一种商品的所有单位的所有相应交换价格都相等。根据这种相等关系,可以看出,由于交易者的均衡条件要求边际成本等于价格,边际成本在客观上也是可度量的。由上面讨论可推知,如果边际成本可以测度,通过迫使决策者使价格等于边际成本的机制的作用,就可以实现独立于与竞争过程本身的资源&有效&利用。  
上述整个逻辑来源于对机会成本的误解所引起的一系列混乱。每个交易者按照适当的数量关系进行调整,使他的边际机会成本等于价格。所有交易者边际机会成本均等于适当的、统一的价格这一事实表明,直到上述条件满足为止,所有交易者都具有调整商品数量的能力。它并不意味着在客观意义上边际机会成本与价格相等可以独立于数量调节过程。  
考虑一个理想市场。市场中存在种商品,其统一的交易价格为每单位1美元。交易者预期的机会损失值为1美元。在客观决定的价格下,只有调整商品数量,交易者才能使其主观经验与预期的效用损失相等。在采取活动过程中所放弃的预期比活动过程中的预期值更不具体、更难以度量。选择双方在各方面都是平等的。  
除市场选择,没有其他办法能使边际机会成本等于价格。因此,任何指导&管理者&在非市场环境中用成本作为确定价格基础的&规则&,必定是没意义的。然而,由机会成本定价确定的福利准则还受到另外一个重要的批评,它与可度量问题相去甚远。即使我们忽视第一种批评,并且假定边际成本可按某种方式度量,指导&管理者&用成本确定价格的原则也必须依赖于&管理者&个人行为,这种行为更像机器人,而不是理性的效用最大化的个人。为什么&管理者&会遵循这一规则?他不能使他的边际成本等于选择的预期收益值吗?他不能使他的边际本等于选择的预期收益值吗?&管理者&生活在非市场环境中,这一事实保证了他没有义务承担选择所产生的效用增减。然而,从个人的意义上来说,他自己的收益或损失,不论在选择之前还是在选择之后进行估计,都与在选择前本金的估计值完全不同,并由选择后的本金承担。  
机会成本与制度选择
如上所述,在缺乏预先配置的&自然&约束条件下,存在稀缺必然存在选择,不论直接从最终&商品&中做选择,还是间接地从最终配置决定的规则、制度和程序中进行选择。上述第二类选择中的机会成本须进一步考察。在某种意义上用制度化程序分配稀缺资源会消除上述意义上的&选择&,在这方面它近似于上面提到的&自然&约束。分配结果可从某些制度过程操作中得到,没有任何个人或团体从最终备择状态中选择,因而没有任何主观上经历的机会成本。然而,尽管在成本和选择之间缺乏这种一般意义上的重要桥梁,我们仍然可以估计不同的配置情况下&可能出现&的选择值。在一系列制度决定的配置中,这些预期值损失的形式会归入理性选择计算,这种计算包括各种备择制度程序中较高水平的选择。在这种高水平的选择中,即使&选择&这个词的标准用法没有包含在资源配置中,它只单独使用,机会成本也为选择的负方出现。  
考虑一个极端例子。一座楼房有两套互相分开的恒温器装置(高温和低温恒温器);规则是每天用一个均匀的硬币在两套装置中&选择&高温或低温调节。即使个人没有单独地、或做为集体中的一员做出选择,如果恒温装置是高温而不是低温的,他研究可预期的潜在价值也是有意义的。投掷硬币&选择&的温度设施对个人效用具有影响,其影响可以在实际&选择&之前预估。然而,只要常规程序实际上持续不变,在任一天,使用某一恒温装置而不是另外那种恒温装置的损失的预期值不能代表机会成本。  
为代替均匀、等重的硬币,假定现行制度允许楼房中所有投票表决,每天早晨由大多数人&选择&的结果确定该日的恒温器装置。再假定表决团体的人数很多,一个人对预期的多数派结果的影响很小。需要强调的是,在这一程序中,正如投掷硬币一样,没有人真正在备择物的最终状态之间选择。每一投票都面临十分不同的&赞成&高温或赞成低温的制度内选择,众所周知,任何人对结局的影响都很小。在他所面临的选择中,在这个术语的任何完全的价值意义上,每个表决者既不能为自己也不能为他人合理地考虑最终备择状态的预期损失。假如对个人来说低温恒温装置的预期损失为1000美元,如果他认为自己只对表决的结果有1‰的影响。则损失的预期效用值按交换标准仅为1美元。这1美元代表赞成高温调节的机会成本的交换标准的值。  
既然同一结果(数值可能不同)对所有的投票者都成立,则没有人按收益和损失充分估值进行&选择&。&选择&来自于个人和群体都未充分考虑效益--成本的制度程序。在相关机会成本意义上,有效选择成为各种制度的选择。当然,在很长时期内(在上述温度选择例子中为多日),一个制度中做出的&选择&的结果可能成为其他制度做出选择进行比较的资料。当个人面临各种制度中的一种选择时,只要他知道他对选择负有个人责任。那么全部机会成本逻辑就与制度或体系选择水平相宜。然而,只有当每个人在有关的团体中确实成为各式各样制度规则的选择者时,这种结果才得以实现。只有威克塞尔(Wicksell)一致性规则在制度体系选择的某些最高水平上生效时,从而任何人都具有潜在的抉择权力,才能预期选择的备择机会成本进入并形成个人决策。  
机会成本是经济理论中的一个基本概念。从它的基本定义(即稀缺存在时因选择而失去的机会值)上看,这一概念简单,直截了当,易于理解。在分析买卖双方在市场上做出的选择时,在概念的严格定义中出现的复杂性质相对而言并不重要。但是,当我们想让机会成本逻辑扩展到市场环境中时,不论在指导决策的规范确定上,还是在制度内部或制度之间的选择的应用上,所出现的模糊和混淆表明,就连这样一个基本的概念也需要予以分析和澄清。   
詹姆士.M.布坎南(James M. Buchnam) 著   
  错错错!    谁都会选择去做收益最大的事情。所以,机会成本大于选定方案的收益的可能性是不存在的。    另外,机会成本并不是你所放弃的方案的可能收益,准确的描述窃以为应该是:机会成本是你所能设想出来的所有方案中的次优方案所可能带给你的收益  ------------------------------------------------------------  这种说法是对的    海大若兄,我认为heijinboy说的没错:机会成本是某一资源用于某种用途以后,它用于其他用途所能得到的最大收益。    而不是你说的次优方案的收益。因为机会成本不是只针对最优方案而言的。设想有且只有四个方案,它们的收益如下:方案A,100; 方案B,80;方案C,60;方案D,40。那么对于方案A来说,机会成本是80,对于方案B,C,D来说,都是100。而不是如你所说都是次方案B的80。    而且事实中也不可能大家都去做收益最大的事情,没有任何人没有任何企业永远在做最佳选择。所以说,机会成本大于选定方案的收益的可能性不仅存在,而且广泛存在。比方说,决策人漏算了方案A,选择了方案B,难道这种情况下的机会成本不是最优方案A的100么?  ------------------------------------------------------------这种说法是不对的  经济学研究的前提就是有效的,理智的..........  机会成本不可能大于选定方案.......如果说决策人漏算了方案A,那就是说在决策时根本不存在方案A,.......  机会成本的理解永远是相对的,考虑到各种方案的收益风险问题,而风险的大小和权重是很难被量化的,对决策人而言,在决策时一定是以最优为条件  
  楼上分析得不错,但我的疑问是:  假设有一个人是做事很冲动的,事先从来不会考虑任何替代方案,那么他是不是做任何事情都没有机会成本呢?
  把三楼的平均值改成最大就可以了。
  楼上分析得不错,但我的疑问是:    假设有一个人是做事很冲动的,事先从来不会考虑任何替代方案,那么他是不是做任何事情都没有机会成本呢?  ------------------------------------------------------------  应该这样说,经济学上的理论都是建立在主体理智的基础上,如果说&冲动&,那意味着这套理论在根本上就不能回答你的问题,也无所谓机会成本而言了......    打个比方  就象是数学中平面几何中的一个公理,如果前提是这个公理不存在,(比如,你说在一个平面内,通过直线外的一点有无数条或者没有直线和该直线平行),那我们中学学过的所有平面几何的内容都将被推翻,在这种情况下,去讨论三角形内角和一定为180度之类的问题是毫无意义的.........  
  我觉得看电影时的机会成本是你放弃看电影而不去作其他事情中的最优的价值比如一个考研的人他不学习而去看电影,他所放弃的学习时间就是他的机会成本
  俺是打破沙锅问到底  假设某人做事,有时由于时间紧迫,无法细想,那么在仓促中作出的决定是否没机会成本可言了?  另外,假设智商经验等等越高,考虑时间越长计划越周详,想出来的较次替代方案就越多越好,是否意味着其机会成本也越来越高?
  只要有选择就会有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的大小愚以为不是楼上所说的花费的劳力而是你放弃次优价值的大小  你所放弃的价值比起你所选择的要低一些但如果你没有哪个你你认为是最优的那么机会成本所关联的物质或事件就是最优的这就是机会成本的代价
  有些晕了!
  yin&机会成本是选择某一特定方案放弃的其他各种可行方案的可能收益之平均值。&      不是平均值,而是最大值.  
  是不是大家西经课没去啊
  to 月离  你误解我的意思了.  假设有两个人去看电影,正放映&手机& &大城小事& &海盗王&,票价都是40元  A是电影盲,反正有电影看就很高兴了,所以他随便买了张票看&手机&  B平时常看电影杂志,又是经济学家,分析了一通之后认为&手机&值75元,&大城小事&值60元,&海盗王&值80元,所以他选择看海盗王.  那么机会成本是   A:不知道;   B:75元  对不对? xixixi......
  楼猪,笨!opportunity cost这么幼稚的东东也拿出来问!!
  所谓机会成本就是你选择一种方案而放弃其他备选方案,这些备选方案中最大的效用值就是你选择第一种方案的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是不是越高越好?
  应该是所有可选项的最高值,而不是平均值!  如果4个选项A:100 B:80 C:60 D:40  那么这个项目的机会成本就是100,不管你选择哪个选项!  如果考虑机会成本,那么一个经济活动的最佳状态就是利润为0!  虽然经济学上对于人的定义都是理性的,追求利润更大化的,  但是由于消息的不对称和选择对于风险的偏好度,不是所有人都会选择一个收益最高的选择!
  作者:海底眼 回复日期: 14:16:26     to 月离    你误解我的意思了.    假设有两个人去看电影,正放映&手机& &大城小事& &海盗王&,票价都是40元    A是电影盲,反正有电影看就很高兴了,所以他随便买了张票看&手机&    B平时常看电影杂志,又是经济学家,分析了一通之后认为&手机&值75元,&大城小事&值60元,&海盗王&值80元,所以他选择看海盗王.    那么机会成本是     A:不知道;     B:75元    对不对? xixixi......  ==================================================  A是备选符号还是那个人  如果是人那么他不会因为& A:不知道;&而不能说明什么问题啊  你说的B愚以为是的,,我也是正想的 我不知道你是如何解的
  我感觉大家的理解有误区的        乔丹打球平均一天赚10万美圆,他去扫地,那么他扫地一天就散失了10万美圆的机会成本    
这个例子很好,可是乔丹不仅仅可以做这两个选择啊,他还可以选择拍广告等,我理解的机会成本是一个经济个体在选择一个经济行为是所放弃的能过为他带来最大的收益的选择所带来的收益,机会成本不一定比现实的收益大的,比如乔丹打篮球赚10万,而其他选择中拍广告可以带来9万的收入是其他选择中最高的,那么机会成本就应该是9万这样说可以吗?  
我没有文化,请明白人解释一下!
  Opportunity cost is defined as the advantage forgone as the result of the acceptance of an alternative. It is measured as the benefits that would result from the next best alternative use of the same resources that were rejected in favor of the one accepted. Opportunity cost is difficult, perhaps impossible, to measure precisely.    任何决策的机会成本就是它必须放弃的次好方案的价值。    
  切,抄书谁不会了?写几句自己的话来看看?  月离和uv9以及几位楼上朋友都认为没有选择的时候,就不知道机会成本.那么  以我上面看电影为例,观众B的机会成本是75元,观众A的机会成本是&不知道&,那么谁看电影的经济收益比较大?应该也是不知道吧?  推而广之,A,B去投资同样的一个股票,都赚了1万.按会计说两人赚得一样多.  按机会成本来说就麻烦了,假设B是胡乱选一个股票,即没有机会成本可言,其所赚的经济利润是"不知道".而A是仔细分析了各种方案,其次佳方案是买债劵赚8000,所以他的经济利润是2000.  现在我问,在这一次投资中,A,B谁高明一些?   难道也是&不知道&?
  请抄书的朋友不要再抄上来了,上面已经有很多版本了,这里不是图书馆.
  同意 woodlion 的说法 !
  就按搂住的如果来回答  你去看电影的机会成本就是电影票的费用再加上这一段时间如果你不看电影能给你带来的收益    作者:rainstream 回复日期: 20:58:05  非常同意  
  月离和uv9以及几位楼上朋友都认为没有选择的时候,就不知道机会成本.  ------------------------------------------------------------  我的意思是这种情况下,无从谈起机会成本    
  那么,在这一次投资中,A,B谁高明一些?  也是&无从谈起&?
  高明是what 意思,你说来听听,算了  我还是开个有关高明的贴子来看看
  /new/Publicforum/Content.asp?idWriter=622303&Key=&strItem=develop&idArticle=29600&flag=1
  是你所放弃的东西中你认为最好的。
  怎么跟uv9兄谈论,最后总是变成名词解释了 :-(  其实我发问的意思是:机会成本这个概念根本屁用都没有.  教科书喜欢举例:某某赚了10块,但如果当初如何如何就其它条件不变下赚11块,所以某某实际上亏了1块.  我本人认为这种解释简直是放屁.  因为按本贴一些大虾的指点:  如果当初某某想到赚11块的方法而不用,那么他不是理性人,经济学无法解释;  如果某某当初没想到如何赚11块,那么他没有亏.
  机会成本就是让你有所顾虑的东西
  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辛辛苦苦你找了一份工作月薪1000,但实际上随便在大街上扫垃圾或是扛麻袋都能挣到1500(经济人假设,不计劳动强度和难度),那么你不仅没有挣到钱,还每月赔进去500,知道了吗?
  也就是说你在选择了一个机会后,就必然丧失其他的机会~!
  作者:我没有文化 回复日期: 20:29:41    这个例子很好,可是乔丹不仅仅可以做这两个选择啊,他还可以选择拍广告等,我理解的机会成本是一个经济个体在选择一个经济行为是所放弃的能过为他带来最大的收益的选择所带来的收益,机会成本不一定比现实的收益大的,比如乔丹打篮球赚10万,而其他选择中拍广告可以带来9万的收入是其他选择中最高的,那么机会成本就应该是9万这样说可以吗?     我没有文化,请明白人解释一下  ===============================================   我正有此意
  谢谢大家!一起长见识。。。。。
<span class="count" title="
<span class="count" title="
<span class="count" title="
<span class="count" title="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需求孕育着大机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