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薪央视十二套一线万,我为什么要活在一线城市

  我先来报下自己的,女,硕士,一线城市,毕业两年,公益事业单位,年薪大概是每月7-8k加年终奖三万左右,就算十万多一点吧,我的同学都和我差不多,多的能拿到十五万,工作性质都是在科研单位比较多,所以也比较局限,大家都来报报看,说不定有合适的领域赚的多可以转行呢?谢绝我亲戚我闺蜜我朋友我同事。。。。
楼主发言:3次 发图:0张 | 更多
  难道是我赚的太少,大家没有聊起来的欲望?。。。。我看帖子里找老公大部分都在年薪二三十万,表示压力很大,我身边的同龄同学同事,都算发展的不错的,暂时都在十五万以下啊,那么多年轻的年薪二三十万的盆友都在做什么?来搭理我一下啊。。。  
  天涯标准是月入12w,是什么给了楼主勇气来发帖的
  自嘲的勇气呗!  
  某二线城市事业单位,年收入10万多一点,算是轻松稳定吧,勉强够自己活
  四五线沿海城市,房价一万左右,可是工资真心是低呀。教师,工作三年,月薪两千五,加半年一发的绩效,平均下来月入三千五
五险一金不包括  
  985,本科毕业五年,某省会城市,税后一个月一万二。我觉得挺滋润的,如果没房贷车贷的话。在同学里算中等,大家都差不多,不过现在房地产不行了,目测以后就没这么多了。  
  沿海某二线城市,刚毕业硕士,月入一万多一点
  楼主勇气可嘉  
  北京,男,工作4年,收入在13-14/年,准备做开发了  
  30+男,一线城市,国企中层,工资加奖金30万左右一年,其他不说,我老婆也看天涯的
  做it方面一般硕士毕业20万左右  
  刚毕业1个月,本科22岁,年薪不到10w,每月税后5 k,年终奖几万,一线城市,每天工作6个多小时轻松稳定,主要是租房压力大点…  
  本人女,金融行业,其实硕士只多1k而已,要是能找到好的工作可以工作后再读研,我是这样打算的,希望25岁能够拿到15w…男朋友跟我一样22岁,会计行业,第一年比我低几万,但是目测考出注册会计师5年能拿到20w,这样最好了…希望能留在这里  
  月薪十二万是八卦,这版块主群体不是村通网
  目前怀孕就是拿死工资,大概5000,原来加上自己做点其他的话会高一些。老公年薪四十万吧,但是非常非常累,压力大。  
  年薪五万  
<span class="count" title="万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你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 请开启后刷新浏览器获得更好的体验!
大城市好多人工资低.其实在家乡工资差不了多少?
- 我命犯天煞孤星,无伴终老!
赞同来自: 、、、、、
在我们刚走入社会的时候,如果你是一个学历一般,能力也一般,没有背景、没有资源、甚至没有自信的小青年,常常会有很深的无力感。其实在复杂的社会面前,单纯的我们既搞不定大城市,也搞不定小城市。同样的薪水,在小城市可以过得比大城市好这简直是一定的。那么为什么还要选择大城市呢?其实恰恰就是因为在大城市生活和奋斗更艰难,而我们需要这种艰难感。一方面,是因为他能让我们的困窘显得更加合理——不是我不够好,而是北京居大不易,这减轻了我们内心的无力感;另一方面,更艰难的生活,能给人以更强烈的奋斗感——走过一座山峰,你会觉得你在攀登,而走过一段平地,你只会觉得那是消磨。其实山峰并不一定更有未来,有可能你既登不上峰顶,也走不完平地,也有可能山的那边和平地的终点,其实是同一个地方。只不过在山路上,你每一步都要用力,都要流汗,你会觉得自己更有存在感,更有活着的意义。大城市就是那座山,小城市就是那段平地,而这存在感就是你们所说的希望。至于未来?我还是那句话,这时候的很多人是看不到未来的,即使看到了也不真实,也是臆想。他们只需要感觉自己在攀登就够了,感觉自己在努力生活就够了。
工资不高却坚持留在大城市,是因为相信未来工资会越来越高。
刚开始进入职场时,大城市与小城市的确没什么太大区别,
但在3-5年之后,这个差距就会越来越明显。
我自己就是真实例子。
刚开始实习时三个月零薪水,后三个月每月一千。
如果这样的情况发生其他人身上,很多人早就离开了。
那时候过年回家整个春节都不敢出门见人。
年后不久换了第二份工作,月薪三千,因为工作表现不错,一年内涨了四次薪水。
现在我的薪水其实也很一般,但是和老家相比,同龄人基本没有比我高的工资。
只要你多用心,多动脑,熬过眼前的难关,一切总会慢慢好起来。
大城市相信奇迹,相信梦想。
很多人觉得这么说太鸡汤了,有多少人在大城市里实现了梦想?
这就好比买彩票,结果出来之前,谁也不知道自己会不会中奖,但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买呢?
因为【可能】啊,买彩票买的就是一种概率和可能啊。
大城市和小城市的区别,不就在于【有可能】和【基本不可能】吗?
以下分割线,是我之前写的一篇文章,列举了一些让我留在北京的小事。
这些事看起来微不足道,也不全面,但是累积起来,却足以促使一个人改变生活轨迹。
因为大城市的灯红酒绿和霓虹闪烁让人仿佛有了无限的希望。
这种感觉在家乡的小城是没有的。
而人最怕的,就是没有希望。
这么说是因为我的一个师兄,即将毕业面临找工作的问题,他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要留在北京。
一次吃饭的时候我问他:为什么?他说,北京好。
我继续问:好在哪里?他说,北京很繁华,有苹果旗舰店,有很多购物广场,文化产业发达,有很多演唱会、演出可以看。
我笑着说:要是工作了不定忙成什么样呢,哪有功夫去看,就算有时间那也很贵,再说你平时不是不看演唱会么。
这次他也不知道了,过了一会儿他才说:就是感觉这里什么都有,就算我现在不能享受,等我有钱有闲了,就可以了。
所以我说,是因为希望。
大城市给我们提供了太多的成功“样本”,人们看着那些社会精英在美好的享受生活,会产生一种自己有朝一日也会活的那样潇洒的感觉,抱歉我实在不忍心用错觉这个词。
要是连用眼睛摸一摸自己理想的权利都没有了,相信很多人会受不了的。
虽然这会再增加阐述有点迟了,很多人不会再看了,不过有些话我还是想补充一下。在我们刚走入社会的时候,如果你是一个学历一般,能力也一般,没有背景、没有资源、甚至没有自信的小青年,常常会有很深的无力感。其实在复杂的社会面前,单纯的我们既搞不定大城市,也搞不定小城市。同样的薪水,在小城市可以过得比大城市好这简直是一定的。
那么为什么还要选择大城市呢?其实恰恰就是因为在大城市生活和奋斗更艰难,而我们需要这种艰难感。
一方面,是因为他能让我们的困窘显得更加合理——不是我不够好,而是北京居大不易,这减轻了我们内心的无力感;
另一方面,更艰难的生活,能给人以更强烈的奋斗感——走过一座山峰,你会觉得你在攀登,而走过一段平地,你只会觉得那是消磨。其实山峰并不一定更有未来,有可能你既登不上峰顶,也走不完平地,也有可能山的那边和平地的终点,其实是同一个地方。只不过在山路上,你每一步都要用力,都要流汗,你会觉得自己更有存在感,更有活着的意义。大城市就是那座山,小城市就是那段平地,而这存在感就是你们所说的希望。至于未来?我还是那句话,这时候的很多人是看不到未来的,即使看到了也不真实,也是臆想。他们只需要感觉自己在攀登就够了,感觉自己在努力生活就够了。
关于这个问题,我深有感触,我在深圳,当初来深圳的目的其实也只是为了有一份工作;在09年的时候听说了深圳的很多传闻,大部分是通过我舅舅跟我表述的,大多是说的工厂里的事情,所以我对于来深圳的感觉是以为深圳都是工厂的生活!
到了09年中旬终于来到了深圳,来到第一站是华强北,当时就震惊了,这条街的宽敞和人流量让我吃惊!可能是我没见过什么世面吧!后来我决定一定要在华强北谋得“一官半职”,于是乎立刻找了房子租了下来,当时我记得身上钱多不多,就1000多块钱,租了个单房后就所剩无几了,无奈立刻找了一份销售的工作,就这样干了几个月解决了温饱,现在回想起来,那时候的单房真的好小,每天尽量自己做饭,吃的都是不超过3元钱的饭菜,大多是麻婆豆腐吧!每天也要挤公交,大家知道09年到12年这段时间都是不好过的,常常挤公交像打仗一样,大部分人脸是贴在门上的感觉,我当时住深圳龙华民治一带,那每天人卡在公交门上多的是,常常要靠下面的人使劲推才能关的上门!说到这里我想很多一线城市的打工者会有共鸣的!
而当时的工资确实也不高,那时的我也想过这个问题,为什么要在这个冷酷无情的城市受苦呢?在老家自己过的可舒服了!后来我想通了,我来这里的目的不单只是为了一份工作,我是来做一个不平凡的人,还没成功就这样离开这里,那我来这是干嘛的?仅仅是一个年轻人的不服输的劲让我一眨眼坚持了5年,如今也算过上小资生活!但我知道在这里还有非常多的人还没有实现梦想,还在不断拼搏着!
说了这么多,我说下我的想法吧,在一线城市生活的确不容易,但一线城市也有它的魅力,这里有苦有累也有酸有甜,正是深刻的酸甜苦辣都尝试过了,这样的人生才够完整!
说说我的理由,我来自深圳,我相信也代表着众多人的看法:
【1、一份合适的工作】
有很多人留在深圳的首要因素,就是在这里能找到合适的工作。比如我做广告,虽然老家也有广告公司,但跟深圳的广告公司是两种完全不同性质的公司。当年上大学时曾冒昧去县城一家公司询问有没有招聘实习文案的需求,老板反问我:“文案是做什么的?”
这个老板的回答没什么问题,但这个没问题却可以引申出很多问题。因为经济、文化水平的差异,很多人在自己的家乡并不能找到自己相应的职位,尤其是公关、互联网、金融、媒体等行业,一旦要回到老家,就意味着必须放弃已有经验,从零开始进入另一个行业。这是大多数在深圳工作多年的人无法返回家乡安定下来的原因。
【2、可以换工作的自由】
在这里不仅能够找到自己想做的工作,还拥有可以随意挑选工作的选择,这种选择往高了说,是一种自由意志的体现。如果你的老家是个小城市,你基本上只能在公务员和个体户之间二选一,一旦选定之后,它们就会伴随你一生。对于好不容易飞出鸟笼的鸟儿来说,能在憋屈的时候切换另一条飞行路线,也是一种弥足珍贵的自由。
【3、二十四小时便利店】
小城市里的人们九、十点就进入梦乡了,稍微晚一点的也就坚持到十一、二点,到了凌晨很多街道连路灯都关了,更别说商店。可对于很多经常加班到凌晨的人以及夜间工作者来说,他们需要能够随时买到宵夜、香烟、口香糖、杜蕾斯及其他日用品的便利店,在结束工作或娱乐之后,能解决一些应急需求。
【4、相对规范的出租车】
去其他城市出差的时候,即便是二三线城市的出租车市场,大部分也是很混乱的。不打表、乱报价、态度差、车内有异味,而且因为人生地不熟,还要担心司机的人品。虽然在深圳也存在一部分问题,但整体而言,打车的时候都可以很放心,有时候遇到善于聊天的司机,还能涨姿势。
【5、能认识不同类型的朋友】
看看我爸爸身边的朋友,基本上都是打小就认识的那些人,一辈子都没有新的圈子(没有看不起老爸的意思)。有人会觉得“朋友是老的好”,觉得真正的朋友只能是相识多年的发小,这是个狭隘的认知。要想人生的路越走越宽,必须不断接触新的环境和圈子,把自己打开,和不同的人群交流。在深圳这些年,除了同学和同事,还因为爱好认识了一些不同类型的朋友,这也是一种收获。
【6、能吃到各种各样的美食】
很多在深圳工作的人也经常自己做饭,或者平时都固定吃某几家饭馆,但重点是,假如有一天想换个新口味,或者要请朋友吃饭,这里有各种各样的餐厅和菜系可以选择。想节约就吃凉皮和煎饼,想省时就吃各种快餐,想吃好点就去精品餐厅,想请客就找高端餐厅……从街头快餐车到五星大饭店,要什么有什么。
【7、多晚的街道上都有人】
我喜欢夜晚空无一人的街道,也喜欢夜晚还人来人往的街道。记得2012年冬天,有一次加班到凌晨两点,外面下起了很大的雨,打不到出租车,我从大望路一直走到双井,一路上有很多人和我一样边走边等车。在那大雪纷纷的寒冷夜晚,虽然没有言语的交流,但街道上那些一起行走的陌生人,就是这个城市给我的温暖。
【8、很多书店和咖啡店】
如果没有这两者,我在深圳的生活将会变得非常乏味。这几年的周末只要有时间,我经常会去各个书店转一转。最常去的是三联书店,每次都买一两本书,然后在楼上的雕刻时光看完一本就回家。如今三联成了深圳第一家24小时书店,人气比以前更旺了。除了三联,深圳还有单向街、万圣书园等很多很棒的书店。以前还常去中关村的海淀图书城,那里有大量的折扣书店,每次去都背一堆书回来,现在好像快拆了,很遗憾。
【9、很多兴趣活动组织】
只要不是刻意封闭自己,在深圳总能找到志趣相投的人。豆瓣网上每天都有大量的线下活动,即便是再另类再独特的爱好,也能找到同伴。弹吉他、做公益、跳舞、手工、摄影、骑行甚至结伴逛胡同、写诗都能找到同道中人。即便单身,只要愿意走出去,就不会孤单。
【10、看不完的演出】
每个夜晚都有不同的演出:小型的有各种小酒吧里的民谣、爵士表演,中型的有各类LIVE HOUSE里的摇滚乐队表演,大型的有音乐厅、体育场的明星演唱会。当然还有话剧、音乐剧、芭蕾舞、交响乐等其他形式的演出。无论你喜欢什么样的艺术形式,无论你喜欢小众歌手还是大众艺人,这里都是离偶像最近的地方。
【11、纹身不用担心别人的异样眼光】
虽然我没有纹身,但我一直喜欢纹身。因为在这座城市里,纹身被当做一种文化和美的象征而存在,也经常能在街头巷尾看到一些精致的纹身店。不用担心露出胳膊或小腿上的图案时会被人说三道四,不会被当做无所事事的小流氓。这种包容性带来的安全感,只有在这样的大城市才能找到。
【12、男人可以交男友,女人可以交女友】
由包容性带来的安全感,除了纹身,还有对同性文化的接纳。当然我也不是GAY,但我绝对维护他人的选择性取向的权利。所以在街上看到帅气男人挽着帅气男人的胳膊时,看到漂亮女生依偎在帅气女生的肩膀时,心里会发出“他们/她们真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啊”的感慨,他们/她们也可以自由追随自己的爱情,不用担心如何跟人解释自己的与众不同。
【13、从零开始到无限的可能】
蜷缩在小地方,最让人绝望的一点是,你看不到未来的可能性。一旦进入特定轨道,一切就已注定,基本上只能按照设定的道路走向人生终点。所以那么多人宁可忍受艰苦也要来到深圳,仅仅因为两个字:希望。
这城市有含着金钥匙出生的人,也有大量一无所有的人,在这里不用太介意自己的出身,只要肯努力、多动脑、能脚踏实地去实践,不怕失败,就有出人头地的可能。不用担心没有关系网就无路可走,真正有能力的人,自然会发光发热,会吸引其他人来到你身边,围绕着你形成一张关系网,而你,就是这张网的中心。
为什么,因为大城市其实机会更公平。
在小城镇,其实就是拼爹,拼关系,像我家那边,很多人读不读书都无所谓╮(╯_╰)╭反正镇上的厂或者店都是自己家的,他们即使考得再烂也能继承家业,而那些真正有才华的如果选择留在镇上,升得再高估计还是被他们骑在脖子上。
你可以说这是死要面子,但人活在世上又有多少不是在为那一口气而拼个你死我活争个面紫唇青。
像我这样的,有一项技能傍身而且心里还多多少少有点清高范,但又没钱没背景拼不了爹的,如果留在小城镇,估计现在就是在影楼打打工混口饭(本人设计类专业)。
而且不得不说,很多专业的确有地域上的限制。我也快毕业了,选择走的是游戏设计的路,这一行,即使你不了解,应该也能感受到,在一个小城镇上有可能会有发展吗?明显不可能。即使父母多想我离他们近点,但有时候就是为了心里那点目标,那点向往,那点冲动,即使可能在外面会吃很多苦,我也愿意选择离开而来到现在的地方。
我清楚自己有才华,也明白自己其实能力有限,但只要我努力,即使到不了凤头,我也能在凤脖子上优雅,而不是在小城镇上被挤压着做鸡脖子。
我还年轻,最美好的时光已经被各种考考考压榨得所剩无几,剩下的青春,走得再艰难我也愿意赌上一把,这是属于我的。
大城市你说梦想,没人会笑你。
小城市你说梦想,立刻一堆傻逼跳出来吧啦吧啦把你拉到同一层次,再用丰富经验打败你。
正是因为薪水不高,工资差别不大,才要留在大城市。同样的工资下,大城市里面更自由,所以肯定是留在大城市好啊。
思想,行动都可以更自由。
没有逼婚,没有闲言碎语。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行业,没有人因为你的工作不够稳定或者高薪而给你舆论压力。拜金主义哪里都有,但是大城市里面基数够大,不那么赚钱的行业也可以形成良好的圈子。
小城市里面,时尚是不存在的,文艺也是不存在的。一方面因为人太少,凡是俗事以外的爱好都会被挤压到没有空间。另一方面,万一你的行业或者爱好很小众,一个国家里面就那么几团人,你猜他们会坐落在大城市还是在小城市?
最有意思的一点是: 认为住宅面积大就拥有更多自由的人,都已经回到小城市了,不用受这样的人的影响,无疑也是一种巨大的自由。
要回复问题请先或
最新活动 :
浏览: 2315关注: 8 人大国小民 | 年薪十二万,我为什么要活在一线城市_网易人间_网易新闻
大国小民 | 年薪十二万,我为什么要活在一线城市
《大国小民》第<font color="#1期“人间-大国小民”栏目,每周日至周四晚准时更新。编者注&医疗、养老、个人的教育深造、孩子的培养和成长,房子、车子、未来的生活打算,年薪12万,你过的是一种怎样的生活?&以下是读者写给我们的故事。“一线城市的年薪12万,但凡没有自带‘二代’标配的,相信我,你在这里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底层。”出于这样或那样的不得已,男友家当初的承诺基本作废,只能保持彩礼不变,婚房自行筹备。哭天抢地没用、大吵大闹没用、以死相逼更没用,难不成破了我父母批准结婚的底线,还蹬鼻子上脸,让他们为我兜底出钱。呵呵,这年头谁还没点孝心啊!后盾没了,自己垫背吧,不就首付嘛,豁出去了。税后两万,扣除房租水电两千五,餐费交通五千,杂七杂八两千五,两人节衣缩食一月共用一万,一年可攒12万。目前来看,首付大概要30万左右,排除其它无法预见的风险后,需要三年。从我的角度来看,首先,忽略自己的剩女年龄;其次,将“宝贝计划”推迟,认清自己必将成功升级为高龄产妇;再者,望着一线的天堂,过着炼狱的生活,除了工作,还是工作。一线城市的年薪12万,但凡没有自带“二代”标配的,相信我,你在这里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底层。这还得感谢深圳保留了不少城中村,这些黑暗、潮湿、不见阳光的“握手楼”及其周边的廉价配套设施以其物廉价廉的优质特性为你赢得了一线喘息的机会。至少,可以攒下几两银子,买几件看得过去的衣服,白日里继续在摩天大楼间伪装成资深白领。——幽钰 @深圳“存不到钱,压力山大”坐标青岛,硕士,毕业四年,年到手15、6万。媳妇大专,到手5万,已买房未交,尚在租房,年租金22000,月供3900。感觉存不到钱,压力山大。——Yangbo @青岛“母亲过世,来不及报答”离职前年薪实发13万左右,为了二宝全职在家了。当时老公年收入20万左右,婆婆突然生病住院,刚开始一天就是几千,我们的收入只能勉强维持生活,有半年没买过新衣服。婆婆已经去世了,老公心里满是遗憾,他对父母的爱都没来得及报答。——菁泉 @未知“要是我们能搬到正经小区就好了”嗡!手机被一条短信震亮了,打开一看是工资到账短信:10734元……支付宝转账7000给老婆做生活费,一个月又结束了。老婆微信回复:晚上想吃啥,一会儿开车带孩子去超市玩。心里悲喜交加,作为丈夫和爸爸的自豪感油然而生,高兴的是自己每个月可以给到足额的生活费用来养家;悲的是老婆之所以老是带3岁儿子去超市,是因为目前还住在城中村的握手楼里,儿子放学后是没地方去玩的,没有游乐场所,没有田径场,没有空地,甚至连买给他的各种玩具车都没地方玩。今年30岁,我在广州租房子租, 900块两室一厅的城中村,老婆总琢磨着啥时候能搬到正经小区就好了。很多个早上醒来,都第一反应自己生活在《北京折叠》里,挤着最拥挤的3号线,最拥挤的站点同和站,上下班时间要花费3小时。每天都在琢磨着同一件事:如何赚钱;担心着同一件事:今天要是失业了怎么办。2008年独自一人来广州,8年,支付宝全部存款15000。今年刚刚买了部20万的车,钱是爸妈借的,这笔钱原本是爸妈打算给弟弟结婚用的。老妈说也不想我在广州工作还背着按揭的压力,过的不自由。就决定把弟弟结婚的钱抽出来买车,等弟弟结婚了再还回去。在广州待久了,慢慢发现,自己在这边很难交到朋友,因为大家都是来广州谋生,自己的工作换了好多次。朋友们也都慢慢回老家去了。于是,自己也慢慢适应了这种没朋友的日子。买了车想喊朋友一起出去兜风,却不好意思,大家都有自己的家庭——没人能像以前随喊随到。生活也慢慢变得现实了,老同学或朋友问候过来,第一反应是不是会借钱。出差外地也不敢喊同学经常相聚,怕同学破费。很多时候在挤地铁的时候,耳朵里都在回想同事说的那句:“能在广州有部车,已经超越了70%的人。”呵呵,这70%的人应该都是和我一样的外来务工人员,因为定居下来的人买部车没啥难度。要是有个房子估计能超越90%的人了。之前也曾考虑过能不能用买车的钱,按揭个房子,看了下住的附近,最便宜的首付都需要70万,只好先不想了。来广州好几年,做过好多个工作,08年刚来的时候觉得月薪过万太牛逼了,当然现在月薪过万了,却老担心失业怎么办。要是老板没钱,公司开不去了怎么办。老婆经常问:我的面膜快用完了怎么办?我要去香港、澳门买了,听得我很心疼。可女人都是爱美的,自己只得赶紧赚钱了。向公司同事打听,小孩上学在广州这边的借读费要3、4万,我问:“私立学校不用吧?”结果原来都要。“要不就让小孩回老家做留守儿童,不然都要交这个钱,否则哪有那么多留守儿童?不都把孩子放到广州读书啦!”每天晚上6点,老婆都会问我几点回家。这大概就是在广州生活的唯一支点,每天有个归宿。我的固定答复是:“上地铁了。”“到区庄了。”“到燕塘了。”当然大部分时间,我离这几个站还隔着好几个站,但至少老婆知道我大概还有多久才到家,她好提前热好饭菜。以后在广州的生活会是怎么样的呢,我想会越来越好。以前总认为来广州打拼了几年的朋友,最后又回了老家,是懦弱的行为,现在才慢慢理解了,每个人有自己的追求。——渔夫之子 @广州“北上广深的夫妻月收入在四万以下就不要考虑买房了”北上广深的夫妻月收入在四万以下就不要考虑买房了,除非父母不差钱,薪资还会涨?别天真了。一线挣钱三线买房,国家是这样安排的,逆道而行,就会体验到什么叫“槛”。——王相宜 @未知“南方二线省会城市。还完贷款,日子紧巴巴的”税前年收入二十五万,在南方二线省会城市,每个月还完房车贷,日子就紧巴巴的。同学在某厅事业单位,据她说年入不到十万,老公和她同单位同级别,但人家的房、车都比我家的好。周六日从不加班,日子悠闲,经常出国旅个游。可我们就算买了房子,也不过是“郊”得不能再“郊”的。我很羡慕我同学。——陶陶妈咪 @未知“谁让我偏偏要在魔都租房打拼”年薪12万的生活质量取决于你在哪个城市,是否租房、买房,是否已婚生子。如果一个人无负债无需租房,而且又不太贪心,在二三线城市生活,那这个年薪是可以带来幸福感的。可我作为一个成都人,偏偏在魔都租房打拼,年薪16万这点工资真的感觉刚刚够。欣慰的是,我还单身。——Fi @上海“如果不买房不生病,日子过得还算惬意”月薪4000的时候看到一件800的衣服,很喜欢但舍不得买,心里默默地想,如果我的月薪可以翻一番,肯定毫不犹豫地把它买下来。如今年薪12万了,可看到800元的衣服,还是舍不得买。想想房租,想想一日三餐,只能选择默默地离开。不过值得庆幸的是,自己还有些钱去听喜欢的音乐会,报个兴趣班,偶尔在国内游玩一番,周末约三五好友一起玩。如果不买房不生病,日子过得也算是惬意的。——欣 @上海“对于莫名其妙留在大城市的生活,无法接受”西北落后地区,每个月“上8休22”,年薪过十二万。有车有房有商业险,不怕每月拿五千给父母当零花钱,不怕自己突然的购物欲,朋友聚会也可以说出“今天我请”这样的话。会拿出钱来资助需要资助的孩子,关照朋友圈里每一个辛苦推销产品的微商朋友,会给手头欠宽裕的客户无限期推迟缴费日期,会任由租客拖欠半年房租。即便这样开销,存款余额也在累积。每天都有时间睡到自然醒;可以在太阳好的时候喝咖啡吃甜点;可以偶尔飞去另一个地方听一场喜欢的音乐会;可以每年带足全家人选一个省,自驾半个月。我不知道为什么所有留言的人都在感叹钱不够用。物质上的追求完全可以因为不比较而轻松悠闲。对于莫名其妙留在大城市,每天花好几个小时在路上的事情表示无法接受。我开十万的车,住一百平的普通房子,孩子不上贵族学校,自己不抢名牌。这就是我年薪十二万后的生活,不会害怕有太多东西消费不起,但是绝不被虚荣攀比绑架。我不相信没有人和我一样觉得十二万够够的了。——带翅膀的小强 @西北某城“弱水三千,我只取其一瓢尽饮”人生有两种心态,一种是等着吃,一种是吃着等,我更倾向于后者。我出生、生活在一个南方的三线城市,工作则在旁边的另外一个城市,任职4S店的职业经理人,公司税后年薪大约12万左右,基本的社会养老保险和住院医疗保险,没有住房公积金,没有年假,公司提供宿舍和一台公务车。公司和家两地开车大约45公里。一个星期会回两趟家——周三和周六,其余时间则住在公司宿舍。我戏称自己为“钟摆族”。两个城市的经济发展还好,空气质量排在全国前列,蓝天白云的日子占大多数。2002年我便贷款买房。当年房价1380元每平米,83平米,南北通透,三个阳台,首付两万多,6年的积蓄刚刚够。现在二手房价格应该在40万左右。到今天,仍感谢当年有气魄的自己,那时的月收入才2500元,一个月的房贷700多。2012年加入现在的公司,到了当年的年底,老婆说,开摩托车实在太冷了。于是,就物色了一台五万五的二手车给她开,送儿子上学。2013年,工作稳定了,老婆便说,看看买个二套房改善一下,现在一个卫生间有时比较麻烦。看了不下二十个楼盘。还是对一款130平的户型印象深刻。销售员介绍说,“户型按照无边框画设计,有三个阳台,最大的阳台可以改为饭厅云云。”最后一次,销售员说,有个一楼的单位,客户由于不能办理按揭,退出来,最后一个单位了,价格也合适,总价80万,包装修。媳妇心动了,问我怎么样。我算算手里的钱,以及能借到的钱。月供3500左右,20年,不算太吃力,再说,实在供不动,还可以把第一套房卖了,于是便买了。签合同的时候,老婆拿出身份证交给销售员,笑嘻嘻地问我,“知道为什么要买二套房吗?”我说:“改善呗。”老婆说:“这是一个原因。更重要的原因是花光你的钱。你收入那么高,又长期在外地,钱又不归我管,很没安全感,这下好了,一箭双雕。”我听了竟然无言以对。我和我老婆家里的传统,都是讲究吃,不讲究穿。衣服要不淘宝,要不买外贸店,基本都是200元以内。吃就稍微讲究,平均一天伙食费100元,吃鱼为主,看到微信的推介,高兴了就去尝一下。旅游基本每年暑假都安排一次长途旅游,春节一次省内游。今年暑假,一家去了越南岘港,全部自由行,性价比极高,以后都定位东南亚自由行了。看《大国小民》的文章,一对未婚夫妻200多万买了套30平方且不能住的学区房,然后吃麻辣烫庆祝,护照还是白本,深感诧异。我们身在小城市,难以有大城市的那种豪迈,见识广播,嘴里能跑火车,但“弱水三千,只取其一瓢尽饮”,这就是我的小城日子,有滋有味。——吃着等 @南方小城投稿给“人间-非虚构”写作平台“大国小民”栏目,可致信:,稿件一经刊用,将根据文章质量,提供千字500元-1000元的稿酬。其它合作、建议、故事线索,欢迎于微信后台(或邮件)联系我们。&
扫一扫关注“人间”
林希·阿德里奥
活在尘世看见人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央十二一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