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0年鸦片战争争是什么时候结束的

鸦片战争开始和结束的地点分别是
组卷网基于海量中小学试题库建立的在线组卷系统
组卷网简介
组卷网()是一个依托百万量级的创建的在线组卷系统,试卷涵盖全国各地中小学学科教材版本,试题质量高、更新快,是深受广大中小学教师喜爱的学科组卷平台,旗下有:数学组卷网、语文组卷网、英语组卷网、物理组卷网、历史组卷网。
微信公众号
在线QQ客服
周一至周六 8:30-21:00
其它登录方式:第二次鸦片战争,开始和结束的时间是 诛仙手游文曲初试答案_图文攻略_全通关攻略_高分攻略_百度攻略
第二次鸦片战争,开始和结束的时间是?这篇诛仙手游文曲星初试问题:“第二次鸦片战争,开始和结束的时间是?”答案希望可以帮大家。游戏简介:《诛仙手游》是一款3D全景自由御空,四大门派惊艳亮相,再现诛仙经典。诛仙手游官方唯一正版授权,全平台首测,激活码开启发放,掌上诛仙,情怀依旧。精彩内容,尽在百度攻略:问题:第二次鸦片战争,开始和结束的时间是?答案:精彩内容,尽在百度攻略:诛仙青云志电视剧免费全集地址:传送门玩家交流群:
相关攻略推荐中法战争_百度百科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中法战争又作清法战争(法文:Guerre franco-chinoise),是1883年12月至1885年4月(九年十一月至十一年二月),由于法国越南并进而侵略中国而引起的一次战争。第一阶段战场在北部;第二阶段扩大到中国东南沿海。战争过程中,法海陆两军虽于多数战役占上风,但均无法取得底定全局的战略性大胜:法国远东舰队虽于赢得全胜,并一度攻占,却因(今)一役受挫及疫病流行,无法达成拿下的战略目的;而清军虽于初期陆海皆遭惨败,导致由领班的被全面撤换(),但后期台湾及防卫成功,且有统率各部于镇南关之役给法国陆军带来较重伤亡,导致费里政权垮台。以此为契机,两国重启和谈,结果订定《》,清方承认法国对诸殖民地的,两国重开贸易。受此战的影响,清廷于台湾设省,以为大力推展现代化防务及新政,并积极筹建。[1]
中法战争历史背景
中法战争国际环境
费里(左)和李鸿章
中国与越南山川相连,唇齿相依,自古以来关系密切。19世纪以前法国势力已侵入越南。英法对华期间,法国开始武力侵占越南南部(,西方人称为交址支那),使越南南部六省沦为。接着就由西贡出发探测沿通往中国的航路,在发现湄公河的上游不适于航行后,即转向越南北部(,西方人称为东京),企图利用作为入侵中国云南的通道。1873年11月(十二年十月),法国派率军百余人侵袭并攻陷河内及其附近各地。越南国王阮福时请求当时驻扎在中越边境保胜地方(今老街)的中国人率领的黑旗军协助抵抗法军侵略。同年12月,在城郊大败法军,击毙安邺,法军被迫退回越南南部。日,越
南在法国侵略者的压迫和讹诈下,在签订了《越法和平同盟条约》,即第二次《》,越南向法国开放红河,并给予法国在越南北部通商等多种权益。日,法国清政府,通告该约内容,意在争取清政府的,从而排除在历史上形成已久的中国在越南的影响。6月15日清政府复照,对该条约不予承认。[2]
1881年7月,由茹费理主导的法国议会通过了二百四十万法郎的军费用于越南。1882年3月,法国政府命海军司令耶(李维业)指挥第二次侵犯越南北部,4月,侵占河内城砦,进而以兵船溯红河进行侦察,直到西北的山西附近。次年3月,又攻占产煤基地和军事要地南定。越南朝廷一再要求清政府速派军应援。清政府鉴于形势变化,命令滇桂两省当局督饬边外防军扼要进扎,但强调“衅端不可自我而开”。日,刘永福率黑旗军在府纸桥进行决战,李维业及副司令卢眉以下三十余名军官、两百余名士兵被击毙。法军被迫退回河内。法国利用李维业之死,随即宣布要“为她的光荣的孩子复仇”,拨给东京法军350万法郎,竭力煽动全面的侵越战争,除增援陆军外,成立北越舰队,调兵遣将,积极部署。8月间,法军一面在北越加紧攻击黑旗军,一面以军舰进攻越南中部,直逼越南都城顺化。日,迫使越南签订《》,取得了对越南的“保护权”。法国侵略者为实现对越南的殖民统治,及早达到据越南而侵入中国西南的目的,开始以全力来对付中国。[2]
中法战争战前冲突
红河三角洲
越南向法国屈服的《》签订后,中国成为法国占有越南的唯一障碍,法国决定消除这一障碍,立即禁绝了越南与中国的一切关系,并强迫越南撤退包括黑旗军在内的抗法军。于是造成了与中国直接对峙的形势。[4]
法国首先想用外交方式达到其目的。日,法国政府向中国提出一个解决越南问题的方案,即以划出一个狭小的的办法使中国撤出驻越军队,承认法国对整个越南的殖民统治,并向法国开放云南的蛮耗为,为法国打开云南门户。方案为清政府拒绝,谈判毫无结果。这时,鉴于中越两国的特殊关系和法国侵越给中国造成的严重威胁,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以、、为代表的主战派,力促朝廷采取抗法方针;但掌握清政府外交、军事实权的却一意主和。清朝最高决策机构举棋不定,在军事上,一面派军队出关援助越南,一面又再三训令清军不得主动向法军出击。在外交上,一面抗议法国侵略越南,一面又企图通过谈判或第三国的达成妥协。这种自相矛盾的举措,大大便利了法国的侵略部署。日,法国东京海域分舰队司令受命为北越法军统帅。12月初,决定向中国军队防地发动攻击。
中法战争战争过程
中法战争山西之战
中法战争是从1883年12月的开始的。法国的第一个目标确定为山西。山西的防军主要是,同时也有七个营正规的和。法军于14日发起,中国驻军被迫实行了军事抵抗。法军依靠优势的装备,16日占领山西。
1884年2月,米乐继孤拔为法军统帅,兵力增至一万六千人,图谋侵犯,筹划给中国军队更大的打击,从而迫使清统治者完全屈服。时清政府在北宁一带驻军约四十营,但由于将帅昏庸、怯懦,互不协调,军纪废弛,兵无斗志。3月12日,法军来攻,北宁失守;19日,太原失陷;4月12日,法军进驻。法国利用军事胜利的形势,对越南和中国都展开了进一步的政治胁迫。6月,法国政府与越南订立最后的保护条约。
清廷得悉前线军事挫败的消息后,以撤换大批疆吏廷臣掩饰败绩。全面改组,等被黜退,以礼亲王世铎代之。(后为)主持,而实际大权操在醇亲王奕譞(生父)的手中。授权李鸿章与法国代表举行和谈。5月11日,李鸿章与法国代表福禄诺在天津签订了《》(又称《》)。主要内容是:中国同意法国与越南之间“所有已定与未定各条约”一概不加过问,亦即承认法国对越南的保护权;法国约明“应保全助护”中国与越南毗连的边界,中国约明“将所驻各防营即行调回边界”;中国同意中越边界开放通商,并约明将来与法国议定有关的商约税则时,应使之“于法国商务极为有利”;本约签订后三个月内双方派代表会议详细条款。17日,福禄诺交给李鸿章一份节略,通告法国已派为全权公使来华会议详细条款,并单方面规定在越南北部全境向中国军队原驻地分期“接防”的日期。李鸿章没有肯定同意这个规定,又没有明确反对,亦未上报清朝中央政府。
中法战争北黎冲突
法军统帅库尔贝(孤拔)
日,法军突然到谅山附近的北黎(中国当时称为)地区“接防”,无理要求清军立即退回中国境内。中国驻军没有接到撤军命令,要求法军稍事等待,法军恃强前进,开枪打死清军代表,炮击清军阵地。清军被迫还击,两日交锋,法军死伤近百人,清军伤亡尤重。这次事件史称“”或“”。法国以此为扩大战争的藉口,照会清政府要求通饬驻越军队火速撤退,并赔偿军费两亿五千万法郎(约合白银三千八百万两),并威胁说,法国将占领中国一两个海口当作赔款的抵押。清政府虽然认为这是无理勒索,但仍派两江总督于7月下旬在上海与谈判,以求解决争端。谈判未有结果,法国重新诉诸武力。
法国将战火扩大到中国东南沿海法国派巴德诺与曾国荃进行谈判的同时,继续制造事端,再次挑起战争。法国将它在中国和越南的舰队合成舰队,任命孤拔为统帅,乘机分别开进福州和,一方面胁迫中国接受法国条件,一方面准备随时发动攻击,占领这些口岸。8月5日,法舰轰击基隆,强行登陆,中国军队在督办台湾事务大臣统率下顽强抵抗,使法军不得不退回海上待机再举。随后,授权政府“使用各种必要方法”使中国屈服,法国政府拟定新条件向中国勒索,要求赔款八千万法郎,十年付清。清政府没有接受。中法外交关系正式破裂。23日,法国以先期驶入福州马江以内的优势兵舰向中国船舰猛烈攻击,中国水师仓卒应战,顷刻间,战舰十一艘或沉或伤,官兵殉难者近八百人。法舰又炮轰马尾船厂(),将其击毁,并连日对马尾至海口间的岸防设施大肆破坏后驶出口,集结于澳。
从1884年5月《简明条约》签订前后法军攻击起,到1884年8月结束为止,为中法战争第二阶段,主要在中国东南沿海进行,越南北部陆上战争也在继续。
后战火延至中国本土,日,清廷颁发上谕,谴责法国“横索无名兵费,恣意要求”,“先启兵端”,令陆路各军迅速进兵,沿海各地严防法军侵入。这道上谕实际上是对法国侵略者的宣战书。
10月初,法舰分头进犯和淡水,刘铭传鉴于兵力不足,放弃基隆,坚守淡水。法军在基隆登陆后,再犯淡水,一度抵滩上陆,但很快被击退。法军占领基隆一隅,无法深入,转而从10月23日起对台湾实行海上封锁。1885年初,法军接连从基隆向台北进攻;法舰骚扰浙江,截击由上海往援福建的五艘中国军舰,在浙江石浦击沉其中两艘。3月底,法军占领及。,法舰遭到扼守炮台的中国军队奋勇还击。
中法战争镇南关战役
中法之间的陆上战争仍在中越边境和越南境内激烈进行。1885年2月,法军进攻谅山,不战而退。十天以后,法军侵占镇南关(今),因兵力不足、补给困难,焚关而去,退至文渊(今越南同登)、谅山,伺机再犯。时老将受命帮办广西关外军务,驰赴镇南关整顿部队,部署战守。得悉法军将犯镇南关,在隘口抢筑了一条横跨东西两岭高七尺、长三里、底宽一丈的长墙,墙外深掘堑壕,筑成了较完整的防御阵地。3月23日,盘踞谅山的法军倾巢出动,扑向镇南关,24日越墙进犯,冯子材率士卒冲出墙外,激励将士猛烈搏斗,终将法军击退,遏阻了法军对中国边境的窥伺。清军乘胜追击,连破、,将法军逐至郎甲以南,重伤东部法军统帅。法军陷入困境。使清军在中法战争中转败为胜。法军战败的消息传至巴黎后,法国议会以306对149票否决军费追加案,总理儒尔·费里旋引咎辞职。但是法国立刻又向越南法军支付五千万法郎,国内舆论一片要向清国宣战之声。
中法战争最后结果
中法战争停战协议
当时入侵广州湾的法国兵。
法国发动侵华战争后,各方面围绕和战问题的外交活动和秘密谈判几乎没有停止过。本来使中国在军事上、外交上都处于有利地位,但清政府在整个中法战争期间,即使在被迫宣战以后,也担心“兵连祸结”会激起“民变”、“兵变”,因此始终或明或暗、直接间接地向法国侵略者进行求和活动。李鸿章等人主张“乘胜即收”,把镇南关大捷当作寻求妥协的绝好机会,建议清政府立即与法国缔结和约。
1885年2月,海关总税务司在同意下,派其僚属英籍中国海关驻伦敦办事处税务司赴巴黎促进中法和议。4月4日,金登干和法国外交部政务司司长毕乐在巴黎匆促签订停战协定(《巴黎协定书》)。之后,清政府明令批准天津《》,并下令北越驻军分期撤退回国;法国解除对台湾和的封锁。中法战争至此停止,颁发了停战诏令。
中法战争签订条约
广州湾租借地地图
日,清政府任命李鸿章为谈判代表,与法国政府代表、驻华巴德诺在天津开始谈判中法正式条约。
日,在天津签订《》,即《越南条款》或《》,又称《》,共十款,主要内容是:清政府承认法国对越南的保护权,承认法国与越南订立的条约;中越陆路交界开放贸易,内开辟两个,“所运货物,进出云南、广西边界应纳各税,照现在通商税则较减”;日后中国修筑铁路,“应向法国业者之人商办”;此约签字后六个月内,中法两国派员到中越边界“会同勘定界限”;法军退出台湾、。日,此条约在北京交换批准。从此,中国承认法国吞并安南,中国西南门户大开。
中法战争战败原因
中国在这次中,本有机会能取得最后胜利,但由于清统治者
年中法战争银章带原证书
的懦弱、妥协,胜利的成果才被葬送,使得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
其次,之所以对法议和,客观上也是因为英美等国的态度,他们担心中国一旦取得对法战争的全面胜利,就会进一步增强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者的决心,清政府也可能不再如以前那样驯服了,而且危及自己在华的侵略利益。英外交大臣就曾说:“中国的任何胜利,一般都会对欧洲人发生严重后果。”因此,他们极力施加影响,迫使清政府尽快对法妥协。[5]
中法战争战后影响
1886年—1888年,又被迫与法国签订了《中法越南边界通商章程》、《中法界务条约》、《中法续议商务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法国又得到很多权益。
中国西南门户洞开,法国侵略势力以为基地,长驱直入云南、广和广州湾(今湛江市),并使之一度变成法国的势力范围。
战后,清政府进一步意识到了海防的重要性,乃加紧建立北洋舰队,并于台湾设省,开始大力建设。
中法战争历史评价
日与巴德诺在《》(即《中法会订越南条约十款》)上签字画押之后,清朝承认越南为法国的殖民地,中法战争宣告结束。世人因此约丧权辱国,且签订于清军作战获胜之时,故称中法战争的结果为“法国不胜而胜,吾国不败而败”。并且在以后长达一个世纪的时间内,这种说法不绝于耳,普遍为人们所接受。
然而一些学者也认为,用“法国不胜而胜,吾国不败而败”来总结中法战争的结局是不贴切的,中国在这场战争中并没有太大的失败,或者说中国压根就没有失败,甚至还可以说中国胜利了。说中国失败不大的理由是,《中法新约》虽不平等,但与其前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其后甲午战争所订的条约相比,中国的损失要小得多,以并不太大的损失结束一次中外冲突,在外交上是一次不大的失败。[6]
另有学者评价说:“综合陆、海两线实际,乘胜即收是一项有利有理有节的决定。军机处发寄两广总督张之洞的电旨中说:“现桂(军)甫复谅(山),法即据澎(湖),冯(子材)、王(德榜)若不乘胜即收,不惟全局败坏,且孤军深入,战事亦无把握;纵再有进步,越地终非我有;而全台隶我版图,援断饷绝,一失难复,彼时和战两难,更将何以为计?”这些出自实情的话语,说明清廷及时把握战机、以战促和,顾及全局的隐衷。”[7]
此外还有学者认为,法国虽经这场战争实现了它把越南变成“保护国”的目的,但并未获得清政府的战争赔款、割地抵押。另一方面,这场战争使号称“世界第二”的法国的国际声誉一落千丈,而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声誉却得到提高。所以,这场战争是双方均有得失的战争:没有失败,也没有胜利。[8]
.丽江[引用日期]
.新浪网[引用日期]
.中国广播网[引用日期]
.中华励志网[引用日期]
金满楼 .《百年前的巨变: 晚清帝国崩溃的三十二个细节· 五、和为上策:《中法新约》并非“不败而败”》:大旗出版社,2011,ISBN:0
储立新,中法战争中李鸿章主和动机试析,《中法战争史论文集》广西中法战争史研究会编,第4集,第205-206页
.上海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引用日期]
李光正,剖析清政府在中法战争中乘胜即收的策略,《中法战争史论文集》广西中法战争史研究会编,第3集,第114-115页38.第一次鸦片战争从 年6月开始到1842年结束.——精英家教网——
暑假天气热?在家里学北京名师课程,
38.第一次鸦片战争从 年6月开始到1842年结束. 【】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不屈的定海
  ①舟山群岛是祖国最大的群岛,明代就叫舟山。
  ②到了清朝,只因康熙皇帝觉得,舟山的地形像一艘船在海洋中漂浮着,似有轻舟荡漾、摇摆不定之感,于是就下诏改“舟山”为“定海山”,赐名定海县。
  ③定海历史悠久,民风淳朴。千百年来,勤劳朴直的舟山人在这里繁衍生息,安居乐业。正如流传至今的歌谣所说:“农家结屋傍城濠,沿街听卖碗儿糕。”街头巷尾朗朗的童谣,更把这一幅风情画描绘得形象生动:“正月放鹞子,二月剥瓜子,三月清明抬轿子,四月种田插秧子,五月吃粽子,六月热天扇扇子……”呈现出一派安宁祥和的生活景象。
  ④舟山群岛星罗棋布地散落在长江口东海之滨,地处中国沿海的中部,兼有政治、军事、交通、商贸上的几大优势。在19世纪,对急欲向外扩张的英国来说,军事上的战略地位尤显重要。他们认为舟山群岛是广州与北京的中段,接近几条通航的大河河口,能给侵华远征军提供一个设立司令部的合适地点。故而,1700年开始,英国就一而再、再而三地向中国政府提出设立商馆、让给岛屿、开放舟山等地为通商口岸等等要求,表现出对舟山群岛强烈的觊觎之心。
  ⑤在他们的无理要求遭到清王朝断然拒绝之后,1840年,英国政府发动鸦片战争,悍然下达占领舟山群岛的命令。从此,一场暴风雨降临到定海人民的头上。
  ⑥这一年7月5日下午2时,英国侵略军首先向定海道头发动炮击。定海总兵张朝发率水师2000余人迎战失利,壮烈牺牲。县令姚怀祥率领军民在城内继续顽强抵抗。终因寡不敌众,次日凌晨定海东门被装备精良的英军攻陷,姚怀祥退到北门,满怀“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一腔悲愤,在定海城北投梵宫池殉国。这就是鸦片战争中的第一次定海之战。
  ⑦英军进入定海城以后,定海人民奋起反抗,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抛掷砖石,污染水源,坚壁清野。英军得不到新鲜食物和清洁的饮用水,官兵中疫病流行,从7月到12月短短半年时间,总共4000人的占领军中,患病的竟多达5000多人次,死亡448人。
  ⑧9月16日,正值秋天,英陆军上尉安突德在定海城西北青岭岙上测量地形,偷绘地图,被定海盐仓青岭村村民包祖才发现。包祖才鸣锣喊来乡亲,并同其弟包阿四等一起,将安突德活捉。乡亲们兴高采烈,把安突德押送到清军大营。这个俘虏成为以后中英谈判的重要条件之一。
  ⑨日,定海镇总兵葛云飞、寿春镇总兵王锡朋、处州镇总兵郑国鸿,率官兵3000,摆开阵势,前去收复失地。七个多月来,英军日夜惊恐不安,如今见三总兵的部队声势浩大,而己方却战线过长,兵力不足,只得于日撤出定海城。
  ⑩可是,舟山对于英国侵略者来说,实在太重要了,他们岂肯轻易放弃。当年9月26日,英军又集中了29艘舰艇,4000多侵略军,向定海城气势汹汹地扑来。
  三总兵率清军5800余人,齐心协力,与侵略军浴血奋战了整整六天六夜。这六天六夜啊,枪炮声、厮杀声伴随着沉闷的雷声响个不停,倾盆大雨昼夜狂泄,狂风咆哮着摇撼每一户人家的门窗,定海古城的街巷里发出声声呜鸣,平地积水淹过膝盖。舟山人民眼见得定海守军吃饭都困难,纷纷冒着生命危险,把饭菜送到前线,同守军并肩作战。
  六昼夜血战,身先士卒的三总兵葛云飞、王锡朋、郑国鸿同日壮烈殉国,所率5000多将士,也将英雄的热血洒在疆场上,充分地昭示着中国人民不可侮、中华疆土不可侵的浩然正气和伟大的民族精神。
      风雨泣英烈,
      草木悲壮士。
  定海城第二次被英军侵占。不屈的舟山人民纷纷揭竿而起,前仆后继,开展保家卫国的斗争。日,定海县36岙的老百姓齐集神庙,订立盟誓,发布了2000字长的《定海县人民告白》,号召全体舟山人民行动起来,齐心抗击英军。各地群众纷纷组成船勇、舵勇、枪勇、水勇,在城里、在海上、在郊外,阻击英军,伺机杀敌。英国侵略军士气一天比一天低落,处境一天比一天被动,日子一天比一天难熬。最后,英军又一次被迫退出定海。
  160多年过去了,经受过历史暴风雨吹打的定海城,依然屹立在东海前沿。今天,我们可以告慰先人的是,旧中国有海无防、军无战力的历史,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在当年浸透烈士鲜血的山岭上,建起了三忠祠和鸦片战争纪念馆,以纪念先烈,永昭后世。
  今天的定海,江山似锦,风景如画。
  不屈的定海在前进。
1.这篇文章在具体叙述定海战役的全过程之前,先在第④段中写了定海重要的地理位置,请你说说作者这样安排的原因。
答:________
2.说说“英军又集中了29艘舰艇,4000多侵略军,向定海城气势汹汹地扑来”中的“扑”一词,在这里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答:________
3.为什么说舟山群岛“在19世纪,对急欲向外扩张的英国来说,军事上的战略地位尤显重要”?(请结合文意作答)
答:________
4.在英军向定海城发动的第二次进攻中,三总兵率清军5 800余人与侵略军浴血奋战的六天六夜里,经历了怎样的困境?(用自己的话概括)
答:________
5.三总兵及5 000多将士的壮烈殉国,有着怎样的历史意义?(请用原文语句回答)
答:________
6.如何理解“不屈的定海”中的“不屈”二字的含义?
答:________
精英家教网新版app上线啦!用app只需扫描书本条形码就能找到作业,家长给孩子检查作业更省心,同学们作业对答案更方便,扫描上方二维码立刻安装!
请输入姓名
请输入手机号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请问:第一次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是多少年?
试试先1241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第一次1840.6---- 第二次1856秋----1860.10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抗日战争在什么时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