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中国人值得骄傲的事未来十年哪些事最值得投资

吴晓波最新演讲:未来十年,中国最值得投资的是这两方面
我的图书馆
吴晓波最新演讲:未来十年,中国最值得投资的是这两方面
吴晓波最新演讲:未来十年,中国最值得投资的是这两方面 18:17 &&&&&&9月22日,凯德·麓语2015全球发布盛典在京北上风上水的奥北别墅区举办。著名经济学者、正和岛岛邻吴晓波莅临盛典,论道经济动向。在吴晓波看来,未来的钱,至少在十年之内不会有问题,未来十年中国经济发生崩溃是极小概率的事件。中国仍然是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发动机,问题在于整个产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消费发生了很大变化,因此财富和投资的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特别强调,未来十年保全和增值财富有四个策略。来源:新华网思客(ID:sikexh)作者:吴晓波最近这段时间,有很多50后、60后的朋友都问我一个问题,为什么突然有一种不安全感,有一种陌生感。过去的两三年里,中国的很多产业在发展,互联网对制造业、服务业形成了冲击,中国金融市场出现一定波动。消费者的陌生感以及大家对未来中国经济预期的担忧,还是非常厉害的。这种陌生感和不安全感正在袭击着我们,大家都觉得有一点迷茫。现在每个人都问,未来会怎么样呢?自己的钱能不能保值,能不能增值?我们需要用一种结构的方式来看待这个问题——简单地回顾一下,我们口袋里的钱是从哪来的,我们的企业是怎么发展到今天的,过去二、三十年里面,中国的财富以怎样的一种方式在波动,我们怎么走到今天,面向未来我们会有哪些可能性?从“吃穿用”到“房贸网”钱从哪来的呢?从1978年到今天的三十多年中,中国的经济增长率达到平均7.4%,从全球经济体中排位第八,到今天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从1978年到现在,中国经历了几个大的产业周期。第一个周期是1978年到1997年。在这二十年里,中国由重工业经济变成轻型经济,由短缺经济变成了过剩经济。在这20年里面,中国人绝大多数是在吃、穿、用这三个方面,通过食品、保健品、饮料、纺织、家电等行业赚到的钱。中国今天成名的企业家和品牌,90%以上都是在这20年里面出现的。在改革的第一个阶段,只要进入到这三个行业里面,只要非常勤奋和努力,扩大自己的产能,做出自己的品牌,就可以赚很多的钱。第二个周期,1998年发生了东南亚金融危机。从那一年起,中国为了应对危机,推出了很多的产业政策。今天的房地产政策就是1998年开始的,取消福利分房,全部推行商品房制度。1998年开始修高速路,开放了外贸的进出口自主权,报纸上出现了一个名词——中国制造。外贸对中国沿海各城市的经济影响也是从1998年开始。1998年开始,居民消费渐渐转变为以房地产为主,城市化建设也从以中小企业为主渐渐转移到以政府为主。房地产和城市化建设开始崛起的时候,能源价格大幅度上涨,包括煤炭价格、钢铁价格等等,这使大量资本进入到产业的上游领域,中国的产业开始从轻型结构调整为重型结构。1998年到2014年,长达16年的时间,出现了中国制造“席卷”全世界的过程,外贸大幅度增加。作为从完全的内向经济转向外向经济发展的新型经济模型,1998年以后出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产业,就是互联网经济。我发现一个有趣的事实,中国一些非常重要的互联网企业,比如新浪、搜狐、网易、腾讯、百度、阿里等,都诞生在1998年的二季度到第四季度。这三个变化是我们非常熟悉的景象。过去16年里面,你只要进入到这些行业——比如房地产行业或与房地产相关的行业、能源行业、外贸行业或互联网行业——就可以赚很多钱。这些行业替代吃穿用三个行业,形成中国经济新的增长极。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看到了地产的盛宴。从1999年开始,中国富豪榜前100个富豪里面,有60个左右是房地产开发商,这个速度一直持续到2013年,2014年开始变化。所以房地产的黄金周期已经过去了。但是到今天,为什么很多朋友在过去十几、二十年里面获得很多财富,在今天却觉得很陌生,觉得有不安全感?未来会好还是会坏?如果仅仅从经济层面来看的话,长达16年的产业周期结束了,钱已经不在消费、出口、投资这“三驾马车”上了。原来靠成本和规模优势的重工业投资获得经济增长逻辑结束了,GDP也不再保持8%-9%的高速增长了,回落到7%,我们叫做新常态。中国经济由通货膨胀变成了通货紧缩,满街都是商品,老百姓不愿意花钱。2015年的今天,所有的“陌生”都因周期而存在,大规模的增长周期结束了。未来十年,中国的产业会进入到四个新的动力区。在我看来,未来的钱,至少在十年之内不会有问题,未来十年中国经济发生崩溃是极小概率的事件。问题是,过去的三驾马车模式被改变了,未来的变化全部在于新——新实业,新消费,新金融,新城镇化。实体经济还会发展,消费产业、服务产业还会发展,金融业都在变革,新的城镇和新的城市仍然会建设。过去第一个周期的二十年,是从无到有的过程,我们原来没有实体行业,没有家电行业。第二周期的消费出口投资仍然是从无到有的过程,原来没有出口,后来有了,原来没有城市化建设,没有高速公路,现在有了。未来所谓的新,指的是都有了。中国今天的制造业排在全球第一位,中国的比重达到了28%,超过了美国。消费,中国每年有非常庞大的几十亿消费。问题在于,并不是每个工厂都可以赚钱,未来三五年,中国的银行业和金融业变化会非常大。在2013年,中国还没有一家私人银行,现在我们有了四家,中国今天的互联网金融公司有2800家,三年前一家都没有。整个金融行业都改变了,城镇化也一样。未来的十年,中国仍然是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发动机,问题在于整个产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消费发生了很大变化,因此财富和投资的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财富如何增值?我有四招&策略一:加大资产的杠杆效应简单算一下,如果每年的资产增长在10%,刚刚对得起这个时代。任何一个单一的理财产品都难以给到你这个收益,所以一定是复合式、组合式的资产投资,要保持比较激进的杠杆资产。全世界现在都在大规模地印钱,从美国到欧洲,到日本。日本过去三年里面,货币发行量增加了一倍。现在全球处在通货紧缩时期,所以从财富安全性的角度来讲,现在最好的办法是把钱都花出去,不管买什么都是对的。要保持相对激进的理财的态度,才可以保证人民币的保值。&策略二:股权投资+投资创业者投什么呢?从最激进的角度,未来十年中国最值得投资的是两方面。一个是好的股权,另一个是好的人。现在新三板3200家公司,两年之内我认为会超过六千家到一万家。现在中国每年的基金信托债券业务大规模发展,中国拥有全世界最大规模的中小企业创业公司。政府提出了全民创业,所以某种意义上来讲,我们要去投好的企业。所以,股权投资是赢得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第一个重要的手段。第二是投“好的人”,“好的人”就是二十年前的我们。二十年前的年轻人,都是今天的80后、90后,你要找到那些好的人,可能是你的孩子,可能是你的下属,也可能是马路上的小伙子,对金钱渴望的人。找到他们,把钱投给他们。那么像我这个年纪的,60后、70后出来的朋友们,未来对于商业世界的最大的贡献是什么呢?是拿着我们上半场赚的几十万、几百万、上千万,把钱放在中国市场,全球市场,支持年轻的企业和年轻的人。我们用这样的方式来看下半场的建设。这是第二个策略。&策略三:全球化的资产配置和优质的不动产投资前面的一半资产做一些非常激进的措施,另一部分应该拿出来进行全球化的资产配置。全球化的资产配置,很多有人到美国去买房子,或者去欧洲买一个商铺,而真正的全球化资产配置应该是交给专业公司打理的过程。要安排一些对冲性的产品,这些产品不仅仅是买房子、买商铺那么简单,这是全球性的一个资产配置,是我们需要学习的。接下来就是优质的不动产投资。过去十几年,你在中国任何一个城市买的房子都是对的,但是在今天,我们谁也不敢想这句话。一个城市的房子,值不值得购买,是由很多因素决定的。首先要考虑这个城市在未来的三到五年内,它的人口是流出的还是流入;第二,这个城市过去几年的工业产值是增长还是降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比例是怎么调整的;第三,这个城市过去几年和未来几年,土地的出售是不是理性的,库存量是多少,也要考虑;第四,这个城市政府的施政效率是高还是低,公共配套到底怎么样。所有这些加在一起,才可以决定,未来几年这个城市的房子是涨还是跌,能够买还是不能够买。今天买房子不能闭着眼睛买,要睁得非常大才可以买到好房子,好的不动产还是值得珍藏和配置的。&策略四:要投资两个东西,自身健康和精神消费我们要去看好的电影,去旅行,要读书和看好的歌剧,我们要知道全世界人类文明到今天的很多成果,要用金钱和时间去交换它们。我们不应该只是天天忙着赚钱。只有投资这两项以后,我们才能真正跻身中产阶层。吴晓波:中国经济巨变将在2014年发生 知名财经作家吴晓波近日接受《价值线》记者专访。他表示,2014年是中国第四个改革周期的开始之年,巨变将在2014年发生。吴晓波还称,制造业和城镇化是驱动中国未来发展的两轮马车,但制造业面临巨大的问题,一定要转型,城镇化也需要改革。如果这两个问题解决不好,中国经济就面临一个巨大的泡沫。  《价值线》:近日多地房价传出下跌的消息,您如何看待房地产市场的走势?  吴晓波:在过去十多年我们买了很多的房子,我本人也有十套房子。以后,房子可能仍然是一个保值性的商品,但是未来的房子能不能继续保持增值,我不能肯定。  但另一方面要注意的是,财富在未来一定是不安全的,中国经济以后要发展,一定要保持温和型的调控,我们的GDP可能保持在7%左右,但每年的货币增发量是经济增速的两倍。所以我提出,一定要重新思考理财观念。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我们未来的财务问题是无法解决的。  《价值线》:房地产市场是否存在泡沫?中国经济有没有泡沫?  吴晓波:在经济学里面,什么是泡沫是没有答案的,能回答好这个问题,可以得诺贝尔奖。格林斯潘曾说过,什么是泡沫,只有当它破裂了,才知道是泡沫。比如温州、(8.97,&0.00,&0.00%)房价下跌,就是有泡沫,南京房价有没有下跌?没有,它就没有泡沫。  制造业和城镇化是驱动中国未来发展的两轮马车,但制造业面临巨大的问题,一定要转型,城镇化也面临问题,也需要改革,如果转型和改革到位,中国经济发展就没问题。如果这两个问题解决不好,中国经济就面临一个巨大的泡沫。  《价值线》:互联网金融如今很热,如何看待互联网金融带来的变化?  吴晓波:互联网金融对银行业的冲击已经开始,可能三五年后,我们不需要现金,不需要银行卡,有银行家说过,银行在20年后可能消失,我认为这种情况可能会出现。  《价值线》:如何看待比特币等虚拟货币?  吴晓波:不可能,货币是什么呢?是一个国家捍卫自己国家经济特权的武器,比特币像一个红卫兵式的产品,他希望打败各个国家的货币霸权,哪个国家愿意被它打败呢。比特币是一些互联网从业者和工程师的一个小型试验,替代实际货币是不太可能的。按照我国现行的规定,比特币是违法的,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虚拟货币国家,腾讯一年发行的Q币在250-280亿之间,但它是不可逆的,你只能用人民币购买Q币,但不能用Q币去兑换人民币。  《价值线》:人民币汇率近期走势比较动荡,能不能分析下人民币未来的走势。  吴晓波:美国退出QE3以后,所有新兴国家的货币受到了挫伤,如巴西、阿根廷。中国算是坚挺的。在2013年最后一天我记得没错的话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是6.09。  我认为,人民币对美元会长期角逐在6左右,这是全球央行的一个心理线。但如果各位手上有很多人民币现金的话,要注意一个节点,就是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如果达到1:5.5的话,人民币会变得十分脆弱。但短期内不太可能。  吴晓波相关观点链接:  谈改革:2014年是第四个改革周期的开始之年  改革,这个词已经很久没有听到了。在2003年的时候,当时中国有一个概念叫做“胡温新政”。提出两个目标,第一个是宪政下的社会主义。第二提出要转化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增长道路。但是很可惜,2003年开始的十年是中国改革停滞的十年,我们的广义货币M2增加了5倍。到今天我们看到中国的改革,从1978年算起的话,我们现在进入到改革第四个时期。到去年11月份召开了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国政府重新提出来要搞改革,在各个领域里面,在三中全会里面是有60大领域里面进行改革。所以从36年来的中国经济改革历史来看,2014年是第四个改革周期的开始之年,所以从改革角度来讲是非常非常重要。巨大的变化将在2014年发生。  谈制造业:50-60%的传统制造业企业有可能熬过不去  我跑企业20多年,经常是制造企业老板驾驶汽车开到厂房里,告诉我,这是亚洲的最大厂房。这种情况,今后可能越来越少。  长期来看,全世界没有一个国家有人提供三年以上的熟练产业工人,中国未来要在世界上站住脚就要靠制造业。那么制造业现在发生什么变化?制造业会由原来依靠成本优势大规模制造的模型变成这样一个模型,叫做“专业化公司+信息化改造+小制造”。  我认为从今往后在中国十年之内,有50-60%的传统制造业企业迈不过这个槛,但是迈过槛的这些企业在未来有非常大的前景。未来真正能在中国活下去的是那些专业性公司。另外你还需要用信息化革命手段改变两件事,第一是改造企业所有内部流程,进行内部所有信息化改造。第二用信息化手段再造你和消费着之间的关系。  谈电子商务:如果不懂电商,肯定没有未来  很多年前电子商务还是高科技领域,在今天做生意的人,做企业的人,无论是卖鲜花的,还是卖彩电的,如果不懂电商,肯定没有未来。  举个例子,褚时健在中国非常偏远的地方种橙子,种了十年橙子,现在85岁了,在那有8000吨橙子,过去一年全部卖掉,是通过网络上卖掉的。聚划算三天内卖这个橙子165吨。  现在做企业的人,首先要想你和BAT的关系是什么。第二,我是(4.01,&0.00,0.00%),我是中国移动,我的敌人是谁?我现在可以肯定中国银行的敌人一定不是中国(18.68,&0.00,&0.00%),就是未来击败这些大家伙的人,都不在你的视野中,所有都被击穿掉了。很多瓶颈都被电子商务击穿掉了。  一个微信,你们要知道中国互联网公司是什么时候发明微信的?就是类似微信的产品。2004年丁磊就已经发明了这个产品,在北京开了一个新闻发布会,提出我要成为中国虚拟电信运营商,结果两天后政府找他,把它关掉了。大家知道,全世界三大移动端社交,两大是亚洲人发明的。  谈移动互联:手机改变一切  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一个季度在8千万到9千万之间,是美国的三倍,今年会推出4G。今年4G手机出货量会达到1亿台左右。  在手机端会有四个现象出现。第一是消费者关系的新建。第二是中国将进行支付信用体系的新建。京东最近推出一个产品叫做“先消费再付费”(京东白条)。因为你在京东所有消费记录都被留存下来,所以他敢于打白条。未来中国个人信用消费体系,未来可能是这些电子商务公司帮我们建立的。第三是O2O模式的新建。第四是个人学习模式的新建,所以手机会改变一切。  无论是快速消费品,还是慢用消费品都要想清楚,我和手机有什么关系,如果没有想清楚,三年之内一定会死掉。  谈未来:80后主导世界  宗庆后是1945年出生的,柳传志是1944年出生,这批人是改革的第一批先驱者。中国现在亿万富翁大概10万人左右,平均年龄是1966年出生的,中国千万富翁大概是在1972年左右出生的这一波50年代、60年代,70年代出生的人,用我们的价值观建立了中国现在的商业世界。但是现在出现了什么问题呢?现在出现了1980年出生的人已经成为职场主力,90年的人去年开始找工作了吧。  前一阵子我参加一个活动,在坐的有三个80后,一个做乐视的,一个做途家网的,一个做人人贷的,可能五零年以上的人会觉得非常陌生,五年以前他们根本不在人们的视野里,而现在他们出现在中国最顶级的企业家圈子里。&  当他们成为中国消费最主要人群以后,就面临一个问题,他们对60年代、70年代所建立的商业世界就会不习惯。80后从中国人群来讲是新人类。当新人类目前开始出现以后,我们就看到所谓的新四化。第一,所有商业都将互联网化。第二,一切品牌都将人格化。第三条,一切消费都将娱乐化。未来一个不会讲营销的企业会很麻烦。第四条,一切流行都将城乡一体化。原来我们做产品,第一个市场是北上广深,第二个市场是二三线城市。但是在80后状态下,每一个人都有机会,无论你是苏州的男孩子,还是宁夏甘肃的男孩子,同一时间段可以买到一个耐克限款鞋。原来所建立金字塔型的品牌模型和营销模型被彻底颠覆掉了。  第四关健词:重新思考金融。如果中国有产阶级在未来十年内不懂得投资,那么你所有现有资产会大幅度缩水。因为你要知道,你今天拥有一千万块钱,十年之后,它的购买能力可能只有现在的20%或者30%。也就是你现在现有一千万资产,如果你的企业不进行很好的金融化改革的话,可能会变成穷人。  (《价值线》记者 董良)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当新人类目前开始出现以后,我们就看到所谓的新四化。第一,所有商业都将互联网化。第二,一切品牌都将人格化。第三条,一切消费都将娱乐化。未来一个不会讲营销的企业会很麻烦。第四条,一切流行都将城乡一体化。原来我们做产品,第一个市场是北上广深,第二个市场是二三线城市。但是在80后状态下,每一个人都有机会,无论你是苏州的男孩子,还是宁夏甘肃的男孩子,同一时间段可以买到一个耐克限款鞋。原来所建立金字塔型的品牌模型和营销模型被彻底颠覆掉了。 中国经济将迎四大新动力吴晓波看好三类公司成长性 03:03:01 来源:&8月8日,由和记黄埔地产(南京)公司主办、腾讯大苏网协办的《2015如何拯救我的资产?》经济论坛上,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介绍了中国经济可能存在的四大新动力,即新实业、新消费、新金融、新城镇化。吴晓波认为,中国产业进入到新的迭代,着重点名三类上市公司可能代表的新消费、新财富方向。四大新动力将改变世界吴晓波表示,一些60后、70后的企业家正在感慨“这个世界变得陌生”。从商业模式、盈利模式、理财模式,乃至消费者的面孔都变得模糊起来,市场已经很难回到过去依靠“谁第一个吃螃蟹”“谁具有价格优势”来抢占市场,因为中国经济从供求关系角度来说已经“通货紧缩”,这就是产能特别过剩,而老百姓又不愿意花钱。吴晓波认为,应对“通货紧缩”,管理层只有两张牌可以打,一个是“货币牌”,一个是“信贷牌”。但是货币目前已经超发,能打的牌只有“信贷牌”,要通过信贷政策来刺激资本、不动产市场的发展。比如,在资本市场领域,允许上市公司跨行业实施并购,做大新三板,推动上海新兴战略板;在不动产领域,全面放开限购;鼓励全民创业、万众创新,通过这些举措来调动经济活力、消费欲望、增加就业。吴晓波判断,四大新动力将改变陌生世界,经济将告别传统的“消费、出口、投资”这三驾马车,走上“新实业、新消费、新金融、新城镇化”这四大领域。吴晓波直言:“当今中国一没有传统产业,二没有夕阳行业,有的是生生不息的创新与对旧模式的颠覆。未来五年,是新秩序的建成时期;未来五年内,中国制造业的淘汰非常非常惨烈,甚至5-8年内所谓传统银行就可能会消失。”不炒股却点名三类股票熟悉吴晓波的人都知道,他不炒股、投资领域集中在股权投资、不动产方面,他甚至买了一个岛来酿造杨梅酒。吴晓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股市不是中国经济的‘晴雨表’,更多的是反映市场的信心,而我更关注中国产业领域发生的变化,从中挖掘投资机会。”那么,吴晓波关注怎样的产业变革呢?记者梳理了吴晓波近期不断点名的三类上市公司及其成长性。一是青岛海尔、美的集团;它们对应的是产业经济从“成本+规模”到“互联网+”,以及“从屌丝经济到中产崛起”的转变。吴晓波大胆预计,未来的海尔将告别大规模生产,每一台冰箱将成为一个可定制、可联网的智能装备,比如冰箱里没有鸡蛋了,系统发出提示并推荐鸡蛋,乃至其他果蔬产品。那么,海尔可能成为一个农副产品供应商。8月8日,由和记黄埔地产(南京)公司主办、腾讯大苏网协办的《2015如何拯救我的资产?》经济论坛上,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介绍了中国经济可能存在的四大新动力,即新实业、新消费、新金融、新城镇化。吴晓波认为,中国产业进入到新的迭代,着重点名三类上市公司可能代表的新消费、新财富方向。四大新动力将改变世界吴晓波表示,一些60后、70后的企业家正在感慨“这个世界变得陌生”。从商业模式、盈利模式、理财模式,乃至消费者的面孔都变得模糊起来,市场已经很难回到过去依靠“谁第一个吃螃蟹”“谁具有价格优势”来抢占市场,因为中国经济从供求关系角度来说已经“通货紧缩”,这就是产能特别过剩,而老百姓又不愿意花钱。吴晓波认为,应对“通货紧缩”,管理层只有两张牌可以打,一个是“货币牌”,一个是“信贷牌”。但是货币目前已经超发,能打的牌只有“信贷牌”,要通过信贷政策来刺激资本、不动产市场的发展。比如,在资本市场领域,允许上市公司跨行业实施并购,做大新三板,推动上海新兴战略板;在不动产领域,全面放开限购;鼓励全民创业、万众创新,通过这些举措来调动经济活力、消费欲望、增加就业。吴晓波判断,四大新动力将改变陌生世界,经济将告别传统的“消费、出口、投资”这三驾马车,走上“新实业、新消费、新金融、新城镇化”这四大领域。吴晓波直言:“当今中国一没有传统产业,二没有夕阳行业,有的是生生不息的创新与对旧模式的颠覆。未来五年,是新秩序的建成时期;未来五年内,中国制造业的淘汰非常非常惨烈,甚至5-8年内所谓传统银行就可能会消失。”不炒股却点名三类股票熟悉吴晓波的人都知道,他不炒股、投资领域集中在股权投资、不动产方面,他甚至买了一个岛来酿造杨梅酒。吴晓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股市不是中国经济的‘晴雨表’,更多的是反映市场的信心,而我更关注中国产业领域发生的变化,从中挖掘投资机会。”那么,吴晓波关注怎样的产业变革呢?记者梳理了吴晓波近期不断点名的三类上市公司及其成长性。一是青岛海尔、美的集团;它们对应的是产业经济从“成本+规模”到“互联网+”,以及“从屌丝经济到中产崛起”的转变。吴晓波大胆预计,未来的海尔将告别大规模生产,每一台冰箱将成为一个可定制、可联网的智能装备,比如冰箱里没有鸡蛋了,系统发出提示并推荐鸡蛋,乃至其他果蔬产品。那么,海尔可能成为一个农副产品供应商。二是皖新传媒、蓝狮子。吴晓波将“TFboys”和“小虎队”的成长轨迹进行了对比,并认为“粉丝经济”将带动消费社群模式的演变,实现“从大众消费到圈层经济”的升级。吴晓波透露,其打造的原创财经出版机构蓝狮子即将在11月份登陆新三板,“吴晓波频道”公号订阅数超65万。根据此前公告,皖新传媒于4月17日完成对蓝狮子45%股权的收购,交易金额1.58亿元,成为其第一大股东。三是苏宁云商。记者注意到,吴晓波近期在南京的两场活动中均提到苏宁金融正逐步建立互联网金融业务体系,满足不同类型用户的个性化、定制化需求。他认为苏宁的蜕变是“一场‘有产者革命’”,就是“从产业资本时代到金融资本时代”的变革。值得注意的是,周一下午,阿里巴巴与苏宁云商共同宣布达成全面战略合作,阿里巴巴将投资约280亿元参与苏宁云商的非公开发行,占发行后总股本的19.99%,成为苏宁云商的第二大股东。现代快报记者 李喆吴晓波:未来几年经济不会崩溃 四个行业能赚钱资本市场的结构越来越复杂,产品结构越来越复杂,未来在中国地区做企业的人,你一定要知道一件事,第一,你必须要做好企业。第二,要尽快让你的企业证券化。 8月8日,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在南京作了一场1小时40分钟的演讲,题目为:《如何拯救我的资产》。  十年之后,这个白金时代究竟该怎么发展,如何在未来的商业地产里面挖到自己最好的宝贝,在过去一段时间惊心动魄经历过的股市大跌大起后,我们该逃离还是应拥抱······在这篇演讲中,你都可以找到答案!  他的演讲近15000字,记者犹豫再三,决定只稍作精简,尽量保持原汁原味。  以下是吴晓波演讲文字实录:  大家好!很高兴在8月8日吉祥的日子在南京跟大家见面!  我进来的时候吓了一跳,这个题目叫做如何拯救我的资产。我在想,其实我不是一个理财师,我是一个研究经济和研究企业的一个人,长期去一线跑,我能够和大家讲的事情,还是产业的问题,因为36年来,我们这个国家的经济波动就像一个不断成长的人,由一个非常贫穷的穷小子变成今天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我们的很多财富都是在这个产业的波动中不断的累积的。  这些年的需求出现了一个情况,就是巨变,我是90年开始工作的,从去年开始,很多60、70后的朋友会和我见面,问我,晓波,你发觉没有,最近一两年开始,这个世界好象变的非常的陌生,我们原来非常熟悉的商业模式在改变,原来非常熟悉的盈利模式在改变了,甚至有一些我们非常熟悉的消费者,现在突然间变的非常模糊。  今天来到现场的应该是我们中国的中产阶级,有很多是企业家,这些人都是过去二三十年来成长的获益者,今天确实有很多的迷茫。一个国家的经济由两部分构成,一个是波动,政策波动是怎么样的,第二个是在我们眼前和我们从事的这个产业在发生什么变化。如果把宏观当做天,把产业当作地,今天这个情况,2015年的今天,大家有没有感觉现在已经改天换地,很多行业变的非常陌生,天变成了什么样了?  今年四月份的时候,国务院秘书局给我打电话,说月中的时候李总理要开一个一季度的经济学习座谈会,总理点了十个人,其中有我的名字。我就去了中南海,在国务院第一会议室,我是第六个发言的,在我前面发言的五个人,是中国非常好的宏观经济学家,五个宏观经济学家向总理汇报了一个多小时,我看总理的脸色从非常好变成非常的难看。因为这五个人和总理说,2015年一季度是2009年以后经济形势最差的时间,进入到一个新的低点,然后呢?我们现在几乎所有的数据大概是过去五年来比较差的,整个经济的宏观形势叫通货紧缩。  所谓通货紧缩,就是现在所有的制品从房子开始,到一瓶水,到家电,到汽车,到房产,全部产能过剩,不肯花钱。中国通货紧缩挺麻烦的,中国历来是一个产能非常大的国家,中国的建筑工人就有八千万,所以一旦通货紧缩以后,第一,整个产业波动,产能过剩,第二,失业率大幅度提高,国家就会变得动荡,经济问题会上升为政治问题,我就看到总理愁眉苦脸的坐在那里。  我和他只有十米的距离,我就在想,如果我们是李总理的话会怎么办?幸好我们不是。他手上没有很多牌可以打,就两张牌,一张叫货币牌,一张叫信贷牌。货币牌还可以打吗?已经不能打了,因为都被上一任总理打完了,温总理上任的时候是2002年,他上任的时候,我们国家广义货币M2总量是18.6万亿,温总理退休的时候是94万亿,十年时间货币总量增加了5倍,这5倍相当于什么呢?基本相当于南京市、杭州市、苏州、深圳商品房十年新房交易价格上涨的幅度,相对来讲,可能深圳、北京涨的更快一点。这说明什么?说明2002年到2012年,所有在中国购买不动产的朋友,你们都用脚投票的方式,躲避了一场非常大的货币泡沫,完成了一项避险性投资。中国的广义货币总量133万亿,经济总量只有美国的一半,只有52%,货币总量已经超过美国。如果李总理像温总理这样,晚上仰望星空,白天埋头印钱,十年后,全世界别的国家不用发行货币了,都是我们人民币。  李总理比温总理的命苦,怎么办呢?只有一条办法,信贷政策。把各位口袋里的钱全部逼出来,逼到哪里去呢?中国有两个非常大的泡沫市场,一个叫资本市场,一个叫做不动产市场。所以,这一轮价格的上涨和复苏和资本市场的复苏是从去年四季度开始的。  除了北上广以外,各个地方的限购限贷政策逐渐取消,不动产开始复苏。从10月1日开始,证监会公布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政策,就是允许上市公司跨行业并购,不需要审批。在去年四季度之前,所有上市公司如果要发生一个并购案,要报证监会批准,只允许你同行业并购。去年四季度以后,整个资本市场疯了一样的涨,就是靠大规模跨行业并购的题材,并购成功,三个涨停板,并购不成功,五个涨停。为什么呢?利空出尽,必有利好。   &在北京做了一个新的资本市场,叫新三板,今天上市公司2700家,已经超过深沪两市总和了。两年之内,不出意外,新三板的公司会超过一万家,成为全球最大的中小企业融资平台。然后,上海马上要开新兴战略板。当大家所有的钱都跑到马路上以后,朝野对赌,赌什么呢?赌政府在整个实体经济转型完成之前,你不敢让这个泡沫破灭。政府赌各位什么呢?赌各位当你们花一百万块钱买股票,当它变成200万的时候,你一定不敢拿200万再去炒股。你会拿120万炒股,还有80万买房子、吃小龙虾、去旅游。当你干这些事情的时候,实体经济就复苏了。  当你的公司上了新三板,融资完成后,我赌你不敢拿2个亿再去搞泡沫,你一定会拿1.5亿出来招募工人,进行企业投资,进行创业扶持,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就业压力非常大,中国每年有700万的大学毕业生,1300万的农民要变成城市居民。政府已经解决不了了,怎么办?所以,全民创业,万众创新。在创业过程中,政府由一个审批性政府政府变成一个服务性政府。  从中南海出来后,我和朋友说,我认为一个月之内会降息,然后15天降息。我说下半年会降两次息,已经降了两次。  到了今年五月份的时候,资本市场疯掉了,我当时在写了一篇文章,叫《疯了》,有100多万的点击量。为什么疯了呢?股票到4000多点的时候,我和美国股市做了一个对比,美国有个纳斯达克泡沫破灭,大规模蒸发了几万亿美金的资产,纳斯达克泡沫破灭的时候,美国上市公司的平均市盈率已经到了天花板,40倍,当我写《疯了》的时候,新三板87倍,133倍,疯掉了。  结果到了六月初到了5100多点的时候开始往下走,走到上个月初,人心惶惶,跌到7月8日,我到北京去参加柳传志的一个发布会,到了北京国际会议中心,我看来了一堆人,中国几乎所有的媒体都到了,有很多的一线的企业家,马云、王健林都到了。人人都在围着说,股票会不会跌到2000点?几个老总在一桌问我,晓波,你怎么看今天的资本市场?我会开了一半,我说我要回去写稿子去了,我写的稿子叫《别慌》,为什么别慌呢?我这几天在全国各地跑企业,我看到的情况是什么呢?中国很多的实体企业的老板都在想怎么样转型,你跑到北上广、南京,每一个酒吧、咖啡厅里面,你看到的80后、90后都在谈怎么样创业,你跑到马路上到处看到脚手架,一季度二季度经济没有好到哪里去,但是也没有坏到哪里去。资本市场怎么可能崩掉呢?我那天文章救了蛮多人的命。因为,第二天公安部就到证监会去了,股票就开始稳定了。  为什么我们会对宏观经济有了这样的一些判断,这些判断都来自于我们在一线,我们每天去看企业,每天去看一些区域经济的发展,每天去看一个城市的不动产产价格的发展,看这个城市的厂房租金怎么样,你看到的实际情况就和你的财富有了关系。这是我们今天面临的一个情况。  在四月份的时候,这五个宏观经济学家向总理汇报说,我们现在处在一个通货紧缩期,他们说未来的五年,中国是一个通货紧缩的新常态,未来五年在实体经济做产业的人,我们会非常的煎熬,他们和总理说,全球未来五年都存在一个通货紧缩期,相对通货还算好,到海外找市场也很难找,这是一个大的方面。  钱有可能在什么地方?我并不认为在未来的几年内,在中国会赚钱很难赚,未来几年内,中国仍然是全球表现最好的经济体之一,我们只是自己和自己比很困难,78年到2014年,中国的年均增长9.7%,现在已经到了7%左右,连续降低,而且这个会是新常态。如果我们从产业角度来看,在过去36年来发生了什么,钱在什么地方?  我写过一本书叫《激荡30年》。当把这本书写完以后,你会发现,36年来,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行业赚到不同的钱,中国30多年的经济发展,就像南京的长江一样曲曲折折,不同的时间点钱在不同的地方,大波段看是这么一个格局。  我认为78年到今天,中国经历了三次长波段的产业链,第一个时期是年,钱在三个行业,第一叫做吃的,第二叫穿的,第三叫用的。中国在20年里面,有一个短缺性的经济,今天在座的60、70后,甚至80年代初出生的朋友回想一下小时候,我们的爸爸妈妈都有一个抽屉,抽屉里的小本子,有很多的票据,布票、豆腐票等等,这就是票据经济。中国是1993年开始取消票据。1997年底的时候,国务院总理上任叫朱镕基,他说,今天70%的工业制成品产能过剩,现在要摆脱成本依赖,要转型升级。今天听到的转型升级这四个字,第一次出现是1997年底朱镕基政府工作报告。  在97年的时候,除了中国国内产能过剩以外,在亚洲地区发生了一个非常大的事情叫东亚金融风暴,整个亚洲地区全部垮掉了。98年的时候,当时中国电影院在放一部电影叫做《泰坦尼克号》,我在98年写过一篇文章叫《中国企业界的泰坦尼克现象》,那是民营企业第一次大规模倒闭浪潮。后来,写成了《大败局》。当时那个时间段的朱镕基,98年的朱镕基和今天的李克强面临同样的问题,就是通货紧缩、产能过剩。当时朱镕基怎么把风波拉出泥潭的呢?  中国发了三个产业变更,第一,把老虎放笼子里放出来,这个老虎叫做房地产,98年中央政府取消了福利分房,全国普及按揭贷款,98年开始,中国金融到了一个很长时间的房地产的黄金时期,中国的房价开始涨,形成了老百姓把一辈子的钱拿出来买房子,买了房子以后要买所有的东西,和房地产相关的60多个行业。  第二,1998年,中央政府逐渐取消了外贸限制权。第一次出现了一个叫“中国制造”。  第三,1998年中国政府发布了六千亿国债,中国开始修。当高速公路修的时候,地方政府把土地从农民手上买过来卖给开发商。所以,我们说城市化建设是1998年以后,中国经济由吃穿用的产业经济结构内重型化转型。  我们常常讲三架马车,就是在1998年形成的,叫做消费、出口和投资。当这三架马车形成之后,中国的整个经济形势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一个叫进口替代的消化内需市场变成了一个外贸的一个企业结构。在前20年,中国的主要成长叫吃穿用,钢铁、水泥价格开始上涨,能源价格开始大规模的上涨,中国的整个产业经济向重型转移。做煤矿、不动产的,在长江上下游开水电站的都赚了大钱。  中国非常意外的出现了一个非常新兴的行业叫互联网。我最近在写一本书《腾讯传》,我研究中国的互联网公司,发现今天中国的很多著名互联网企业,比如说新浪、搜狐、网易、百度、腾讯、阿里、360、京东、盛大,全部诞生在1998年的二季度到1990年的四季度。这一波企业家的年龄,年龄最大的是1964年的马云和张朝阳,年龄最轻的是1974年的刘强东,他现在已经和90后打成一片了。  房地产这一拨的老板基本上是年,互联网的是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的这一拨人,而80、90后你们是第三拨人,你们在未来会把第一第二拨集体的干掉。  第二场波段,以消费出口的波段,统治了中国经济16年,在这三个领域里面积极努力的人都赚到钱了,今天为什么很多我认识的老朋友们觉得很困惑,因为在今天2015年的8月份,我们面向未来看,钱在哪里?整个资产,整个产业进入到了新的迭代状态。我认为钱在这四个地方,一个叫新实业,新消费,新金融,新城镇化,这四个行业将统治起码十年。你会和我说,这四个行业的发展和原来第一个周期的吃穿用行业,和消费、出口、投资有什么区别?  当年的吃穿用和消费、投资,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当一个国家的经济是一个从无到有的时候,谁能赚到钱?胆子非常大的人,跑到一块空地上面,用非常野蛮的方式进行野蛮开拓的人才能赚到钱,不需要遵守任何的规矩,因为没有规矩。用温州人的话说,所有的改革都是从违法开始的,今天还敢讲这句话吗?每一个行业都是空的,你只要冲进去就可以赚到钱。  冲进去靠什么呢?靠两件东西,一个是成本优势,只要能够很低的价格拿到土地,偷漏税收,由于形成庞大的优势。过去36年就这么走过来的。  今天为什么很困难呢?最大的问题是成本优势没有了。我前两天去富士康做调研,过去五年里面,富士康年均工资增长13%,最大的代工是苹果,未来在中国五年内,富士康要做一百万台机器,替代生产线上的生产产能。我们还能够很自由的偷税漏税吗?很困难,政府也很缺钱。我们还能够任意污染空气吗?不能。  过往的一个从无到有,野蛮生长的时代结束了,一个投机主义、冒险为主的时代已经结束了,未来的都是“新”,说明中国未来的十年变革是建立在存量的上面,全世界能够想象得到的。我女儿问我要一个iwatch,而全世界的iwatch是在河北廊坊和常熟生产的,中国在全球制造业比重超过了美国。今天中国所有做制造业的老板,整天惶惶不可终日,规模越大越麻烦。消费产生变革也非常的厉害。三年前人人讨论万达模式,生了一个儿子还能当国民老公。上个礼拜宣布万达百货34家被关掉,你能想象三年前大家都在学万达模式,现在万达模式却老化了。  金融业的变革是最大的,回想一下,2010年的秋冬天,全中国最好的金融脑袋在北京香山开了两个半小时的会,讨论业的未来会怎么样?有一个词从来没有从家嘴巴里面出现过,这个词叫“支付”,变革的是一个长的很好看的人,叫做马云。因为冲击太大了,去年12月底的时候,中国的公司1600家,我今天演讲的时候达到2800家,我去年写过一篇文章叫《银行去哪儿》,我认为未来银行会瓦解。未来三年五年内,这个浩浩荡荡的互联网金融是不可阻挡的,没有人挡得住,整个金融业都在发生变化。  中国的房地产已经完成了十年左右的高速的发展。在今天中国的房地产行业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并不是每一个城市的房子都是购买的,未来好的房子仍然很值钱,好的城市的房子仍然很值钱。另外一些城市的房子、一些质量差的房子会越来越不值钱。整个城市化建设开始由东南沿海向西部和北部进行转移,李克强把城市化改成城镇化。  今天来的很多都是中产阶级的朋友,我在想,因为我们这一代人很有趣,我小时候我是最后一批红小兵,当年我一天能够吃两个鸡蛋的日子一年只有一天,就是我生日那一天,两个鸡蛋,一万长寿面。我眼看着这个国家变成今天这个样子,人情越来越单薄,产业从无到有。我们这一代人的未来会怎么样?我们未来的财富在哪里?  我在想有未来有两件事会在我一生中发生。第一个,在我们的有生之年,我们一定可以看到这个国家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第二个,我们会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批活过一百岁的人。我去了美国斯坦福,又去了深圳和华大基因的科学家探讨,我相信我可以活到100岁。我还可以活40到50多岁,如果未来这个世界和我没有关系,等40多年的死也是件很痛苦的一件事。那么,我怎么能够跟上这个时代的变化?  给大家讲四个正在发生的变化。第一,从“成本+规模”到“互联网+”。左边的人是张瑞敏,他是1984年的,应该是那代企业家里面进步最高的,四月份的时候他坐在我边上,向总理汇报说,我今年做企业31年,海尔31年来靠什么打天下?两个东西,第一,我有8.2万的产能,是全世界最好的产能,第二,我在全世界有3万家海尔专卖店。在过去两年里面,海尔裁员2.6万人。现在80、90后朋友去哪里买家电?你们去一号店、京东、天猫,所以他说我坚决的变革。上个月我在海尔两天,访问了六个部门。今天的海尔薪资级别只分三级,第一叫平台组,第二叫小微组,第三叫创客。而中国现在制造业分三级公司,一个叫海尔,一个叫小米。  IBM前总裁郭士纳和张瑞敏说你是我们这一代当中最勇敢的,我们已经不敢那么干了。我问张瑞敏,你怎么看外界对你的评价?当时,他的眼泪都要掉下来了,张瑞敏说,如果我再管别人怎么想我,我就不改革了,我退休了,我已经成为全球最大家电企业了。  旁边的小姑娘知道吗?她是1979年出生的,在过去的两年里面,张瑞敏到她的企业去了9次,去干吗呢?这个姑娘在青岛做了一个服装厂,她是二代,她爸爸的年龄和张瑞敏差不多,原来是做西装外贸的,外贸垮了,她女儿回来以后,在她的工厂边上另外做了一个工厂。我说我要做件西装,小姑娘派人量我的身体,采集了40多个数据,把这几个数据扔到她的生产线上,一个礼拜以后她的生产线只给我一个人做西装,她每天可以接3000个这样的单子。这个小姑娘在做第一个现在很流行的事情,叫互联网+。互联网+的工作把他的生产线全部个性化,可以为一个人定制。张瑞敏去了9次,现在买海尔的洗衣机,已经可以定制面板的颜色,洗衣桶的容量。张瑞敏和我说,光搞互联网+不行,还要升级。海尔在研发一个洗衣机不用水,叫无水洗衣机。  你不知道这些家电企业往哪里走。在未来的几内,我认为传统的制造企业,做冰箱,做空调,做洗衣机,做家居,做服装,做饮料,做机械,做装备,中小型企业的80%会破产。  未来五年内,中国制造业的淘汰非常非常的惨烈,产业逼着大家改,地方政府逼着大家改,浙江和江苏县级政府都在推一个政策,叫把一个县里所有的制造业全部列一个排名,污水排放一个指标,生产雇佣工人一个指标,交的税收一个指标,排在倒数的每年掏5%,税收交的很少的企业会被迫的离开江苏省。5年后再有机会和大家讨论中国制造业问题的时候,有一件事一定会发生,我们再也不会讨论互联网+了,互联网+将不再是一个问题,因为所有的制造业企业全部完成了互联网+的改造。没有完成的也没有机会了。  制造业现在发生的年轻的一大堆的变革。我到佛山去看,他是全球最大的家居企业的集散地,很多家居企业已经没有钱赚了,成本越来越高。佛山是全中国最大的工业企业,一年的工业资产2.1万亿,制造业的压力非常大。它的家居行业、电器行业大规模转型。转不转得过去,我认为一定会转得过去。现在所谓的80、90后创业,就是一个新的过程,新的制造模式对旧的制造模式的一次彻底的颠覆,会彻底的改变。  第二个发生的情况是什么呢?从屌丝经济到中产崛起。长期以来,中国做制造业的朋友有一句话叫价廉物美,中国的消费者认为,我能够花很低的价格可以买到很好的东西,有可能吗?天下从来只有买错的,从来没有卖错的。价廉物美,有可能吗?我记得98、99年的时候,柳传志说,花半年时间帮我做一台一万以内的电脑,当年惠普的电脑卖1.8万,结果一万的电脑做出来了,所有的性能和IBM一样,结果柳传志踢了一脚,外面的主机壳就凹进去一块。一万以内?钢板肯定薄很多。  今年年初我写过一篇文章,《去日本买马桶盖》。为什么会写这篇文章呢?今年年初的时候,我有一个公司叫蓝狮子财经出版公司,我带了20位高管去日本开年会,这批高管的平均出生年份从年,他们的工资收入大概在二十多万到七八十万,属于中国80后的中产阶级。我看20多个小孩疯了一样的买东西,买电饭煲,满街都是中国人拎两个电饭煲,买吹风机,买保温杯,买马桶盖,买菜刀。我在旁边看,我很感慨,我问美的的高管说,为什么中国人到日本买电饭煲?那篇文章出来以后,美的非常紧张,我也准备为美的写了一篇稿子,因为我不希望伤害到中国的民族企业。  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关心马桶盖的事?我认为这件事情,这张照片的背后,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实在发生,中国第一次出现了一批理性的,愿意为高性能产品买单的中产阶级。  如果你是开商店的,当一个人走进来的时候,当他问你一句话的时候,你就知道他是屌丝,什么话?“这个东西打几折?”当他问这句话的时候他就是屌丝,他是一个追求性价比的人,他认为用很低的价格可以买到很好的东西。  而什么叫性能爱好者?他了解商品,他愿意花好的钱去买好的商品。我们做企业的一生的梦想是什么呢?我认为好企业就是我用我的心力提供了一个商品,这个商品有一个好的价格,好的价格会有好的利润,有好的利润,我会把利润拿出来一部分进行好的研发,好的研发继续有好的商品,通过好的价格,好的利润,好的研发,全世界的好企业都是这样生存的。  中国的麻烦在什么地方呢?我提供了一个商品,到市场上的时候消费者关心打几折。因为性能的雷同,我必须把价格压的非常低,我要通过价格战进行规模,我的规模越大,我的成本边际越来越薄,这个行业变的血淋淋。  50、60、70年代出生的人是现在中国最有钱的,我曾经问过胡润一个问题,中国排在前千位的富豪,哪个年龄段出生的最多?在年,这一拨人是中国最富有的人,年份最多的一年是1963年,62、63人口大爆发,这一批人是中国现代最富有的人,包括50后的一批。这一批人和80后、90后最大的区别在哪里?最大的区别不在钱多和钱少,而在中国的50、60后,甚至70后的部分不爱自己,他们的一生都在赚钱,他们不相信消费这件事情,他们被冯小刚嘲笑,怎么嘲笑他们呢?你们这帮土豪,买任何东西只买贵的,不买对的。  80、90、00后的区别在哪里?他们很了解商品,他们跑到钟表店,你和他说这是瑞士十大名表,他干的第一件事情是是到百度上搜一搜,如果不是的话,你就是个骗子。他相信广告吗?他不相信广告。他们相信口碑,同一个消费阶层人的口碑。他们非常的了解商品,他们是月光族,他们愿意花很多的钱在自己身上。  中国出现了两拨市场,一拨叫屌丝市场,一拨叫理性市场。特别有钱的人很少,特别没钱的人也很少,这个国家是稳定的。我认为这个景象正在发生,中国现在出现了服务经济的升级时期。  我们现在开始做卖不动产也好,卖一些商铺也好,基本上面对着中国中产阶级,靠你的高性能,靠你的服务,靠你的硬件和软件,靠理性的诉求来打动这些人,你靠硬广告,靠噱头,靠题材,已经没有办法打动这些中产阶级了。  第三个正在发生的景象从大众消费到圈层经济。小虎队流行的是中国第一次进入男士消费时代,现在TFBOYS是中国百度热搜榜排名第一个,今天在座的90%的人不知道他们,我听过了他们的歌,你们不会喜欢的。他们如果在下个月在南京举办一场万人演唱会,你们想想他的票会在多少时间之内卖完?我请教过一个娱乐界的人,他说最慢大概15秒,最快2秒。  而且在座的叔叔阿姨,哥哥姐姐们,你们再有钱也买不到他的票,因为他有几百万的粉丝,通过组织化的方式,在贴吧,在部落,在朋友圈把票已经分割完了,你再有钱也买不到他的票,他也不需要你进到他的会场里,你不属于他们的阶层。这就是今天中国新的消费,叫小众经济。  商业机会在哪里?未来的商业机会是我们将失去大众品牌,大部分的中小企业所服务的只是一个特定的人群,这个特定的人群会垂直打通。你只要服务这些人,你只要在这个族群中形成你的品牌理念,你就会变成一个非常小而美丽的优秀企业。在未来的中国,做一个几万人这样的企业,对各位的创业者来讲已经不是梦想了,做一个家喻户晓,从8岁到80岁都知道的品牌,也不再是一个梦想,梦想是一个做几百人,千把人的企业,甚至几十人的企业,在一个特定的族群和消费族群中打穿做透,为他们提供服务,这是中国现在消费社群最大的变化。  我前天刚刚在北京参加了腾讯组织的移动社群大会,我专门讲了这个话题,中国现在已经到了一个社群经济时代,太多的价值观,人群切割变的非常的重要。有的时候不需要外面的人。  我在浙江有一个半岛,种了杨梅,每一年我非常苦恼的时候,就是六七月份,为什么呢?漫山遍野都是杨梅,如果要采摘,每天要五六百人,我的是山坡地,天气又很热,下雨,一下雨杨梅就会掉光。我自从租了那个岛以后,我觉得农民太难了,那个时候我才真正理解了靠天吃饭的意思。去年我做吴晓波频道以后,我对岛上的两个人说,今年不卖鲜梅了,做杨梅酒,我做了一些杨梅酒,吴晓波频道的订阅户在增加,现在是90多万,今年我记得6月底7月初,我卖我的杨梅酒,5000多瓶酒卖了30多个小时卖完了,明年我卖5万瓶,后年卖50万瓶,你们信不信?我只在互联网上卖,你们信不信?我不需要不认同我们价值观的人喝我们的酒你信不信?这就是未来垂直化的可能性。你只要形成一定的价值观和一定的属性,为一定的人群服务,你就能形成一个非常好的商业模式。  第四个变化是由产业资本时代进入到金融资本时代。这个可能对当前的中国中产阶级是最关键的,我们今天所经历的这一轮资产泡沫,应该是近十年来最大的资产泡沫,很可能是最后一次比较良性的资产泡沫期。经过这次的资产泡沫,中国整个的财富分配模式会发生非常大的变化。  在过去36年里面,靠的是实业,都是在产业中获得利润,这叫做产业资本主义时期。未来的每一个企业,我们所提供的每一项服务,每一个消费都可以被打包成一个证券产品在市场上进行销售,这是一个最大的变化。在过去很难,为什么很难呢?很长时间里面,中国的资本市场非常的单一,1990年中国有上市公司,到今天2700多家企业,中国数以百万的企业去银行融资,银行每年赚一万多亿。每一个中产阶级买什么东西呢?第一,买房子,第二买股票。  从今往后,作为中产阶级的变化非常大。随着上海的新兴战略板的起来,随着新三板的起来,随着信托行业的起来,随着海外资产配置不断的丰富,随着股权众筹不断的开放,整个市场形成了一个复杂结构,而且我们非常的陌生。  我5月份的时候到东莞做调研,我一个朋友十多年没有见面了,他打电话给我说,你来看看我,我说你干吗呢?他说,他在东莞,四年前到一个东莞的席梦思床垫厂工作,他们厂到今年做到将近30多亿的销售,2亿多的利润。我到东莞,到一个五星级酒店以后,看到一个沙盘放在那里,朋友说他们厂建了一批厂房,建了两套写字楼,花10亿。我问他现在的厂房呢?他说是租的。  我那天晚上没有睡着,第二天一大早我打电话,我说你早上陪我吃个早茶,把你老板也叫来,两句话和你讲完以后我要走了。他老板是一个60年代末的人。我说,你现在是一个30亿产值,两个多亿的盈利企业,你拿10亿做一个工业园区,如果在东莞有另外一家企业,30多亿的产值,2亿多的利润,他做行业并购,做技术研发,买壳上市,会发生什么事情?就是,你拿未来三四年的利润做一个工业园区,你的对手可能会在四到五年的宏观经济波动周期中,通过资本市场周期把你干掉。  资本市场的结构越来越复杂,产品结构越来越复杂,未来在中国地区做企业的人,你一定要知道一件事,第一,你必须要做好企业。第二,要尽快让你的企业证券化。  我在中国资本市场上是一个很有争议的人,在过去的15年里面从来不买中国的一张股票,为什么不买?因为我对他们太了解了,我看过无数的上市公司,上市造假,任意炒作自己的股价。  但是从去年开始,我说,我们要积极的去拥抱这次的资本泡沫,怎么拥抱呢?我干了两件事,第一,把我的蓝狮子在今年十月份推到新三板,要证券化,我要去享受这一轮的泡沫。第二,我成立了一家新媒体并购基金,我去做并购,三年前我不敢干。  我们要怎么拥抱这一轮的金融资产泡沫周期?在你的资产配置中进行多重资产配置,到信托,到基金。一定要让自己的资产迅速滚起来。这是我们在未来的新十年看到的变化,就是整个财富的创造模式在发生变化,资本和资本杠杆,在未来财富波动中的效应会急剧的增加。  最后,我有两个结论。第一个结论是把未来交给80后。今天在中国做企业,你的中高管层里面,如果80后的比例低于30%,你就是一个非常老的企业,是马上要挂的问题。你干的第一件事必须要洗盘,让听得到炮声的地方都是80、90后。有很多我这个年龄的人说,我们要理解80后,我女儿96年的,有一次我在家里吃饭,她坐在我旁边,我看着她,一个100斤左右的小姑娘,马上要到美国电影学院留学的小姑娘,我能理解她吗?我这边坐的70多岁的老爹,也在埋头吃饭,我就在想,这个老头子这辈子有没有理解过我。我和我爹只能达成谅解,我们是活在两个价值观里面的人,他是1945年出生的,他有他的价值观的,我有我的价值观,我女儿有她的人生观,有她的价值观,所以我和我女儿终身不能理解,只能谅解。那怎么办?就把决定权交给你了。  今天中国很多像我这样的上半场走过来的成功者,我们一定要把一线交给80、90后,我们干吗呢?我们去寻找那些最值得托付的孩子,我们所有的经验是看人,是对风险的规避。我们未来不是自己去打仗的,而是我们找到年轻人,让他们替我打仗,我们给他钱,给他资源,帮助他规避风险。所以世界在今天到了一个托付的时候,托付并不意味着我们已经退出战场。  第二个结论是生命要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人活在地球上最大的资产是钱吗?不是钱,是我们的生命本身,我们的生命本身是我们最大的资产,我觉得人活一世一生都在赚钱,是一件特别可悲的事情。我们要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这是我去年写的一篇文章。我这句话是写给我女儿,也是写给我自己。  我女儿初中毕业就到温哥华读书,去读书以后,我和她妈妈的想法是,你只要考进一家全球排名前100位的大学,就对我有交代了。到温哥华以后,我有一个经济学家的朋友,他和我讲了一个他的故事,他说我要求我女儿继承我的衣钵,他的女儿是本科学经济,博士学经济,耶鲁经济学博士后毕业,他飞到耶鲁去参加了他女儿的毕业典礼,参加完以后,当天晚上女儿来敲门,女儿把一顶博士帽扔在他的床上,告诉他说,我们已经完成了你所有定的目标,我要到新加坡学设计,我告诉你,我喜欢的是设计。我女儿从温哥华回来以后也说要退学,要学音乐,后来她到上海读音乐,她刚刚拿到了纽约电影学院的通知书。  今天的孩子,他们可以用自己的爱好去走自己的人生。千万不要用我们的价值观,用我们的理想拷贝到我们的孩子身上,他们不需要重复我们的人生,他们从一个富足走向一个更大的富足,他们这一代有机会浪费自己的生命。我对我们自己讲,我们一辈子不需要天天去赚钱,我们应该有时间去看好的电影,去日本看看樱花,去买一个好的房子犒劳犒劳自己。  我们赚的钱干吗呢?就是我们要吃好点住好点玩好点,把世界交给80后。我觉得我们没有人可以拯救我们的资产,谁可以拯救?第一,我们一定要不断的进步,跟得上这个市场,第二,我们必须要认命,不同的年龄干不同的事情,第三,我们要学会花钱。  我们演讲完了。谢谢大家!
馆藏&16439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未来十年的投资方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