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反张国焘肃反分裂斗争中的关键人物

所在位置:&>&&>&
朱德:坚持北上方针 与张国焘斗争
来源:南充日报&&&&&&&&发布时间: 10:01:41
  长征途中,张国焘另立&中央&,分裂党和红军,朱德同志尽管身处险境,却大义凛然,坚定地说,党是一个整体,不能分裂,红军行动应按党中央的决定执行。
  1935年8月,毛儿盖会议后,按中央决定,红军编为左右两路军:党中央率领由一、三军团改名的一、三军和四军、三十军组成的右路军向班佑前进;朱德和张国焘率由九军、三十一军、三十三军和一方面军的五军及由九军团改名的三十二军组成的左路军向阿坝前进。
  朱德在左路军中直接同张国焘的错误进行了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
  左路军到达阿坝后,前卫第五军已进抵墨洼附近,准备按中央原计划渡过噶曲河东进,会合右路军,共同北上。可是,张国焘借口噶曲河涨水不能渡河,强令五军返回阿坝。
  朱德为了弄明真实情况,亲自赶到噶曲河边,探测水势。证实河水虽然稍有上涨,但水深不过腰际,部队完全可以徙涉。朱德回来后,多次要张国焘同意部队渡河,可张国焘就是按兵不动。不久,张国焘变本加厉,要朱德与他联名发报令右路军南下,遭到朱德严词拒绝。当张国焘顽固坚持错误,党中央被迫单独率领一、三军北上,原右路军中的四、三十军掉头南下后,张国焘更加肆无忌惮地演出了一出出分裂闹剧。朱德同张国焘的斗争进入了一个异常艰苦、激烈的阶段。好在有红军总参谋长刘伯承的有力配合。
  9月中旬,张国焘在阿坝召开川康省委会议,公开污蔑中央&不顾中国革命的利益&,&分裂逃跑&,破坏红军团结。朱德临难不苟,凛然说道:&中央北上抗日的决定,我是赞成的,拥护的,举了手的。我不能反对我亲自参加作出的决定。如果硬要我发表声明,那我就再声明一下:我是坚决拥护党中央作出北上抗日决定的。&说到这里,朱德鄙弃地看了看左边的张国焘,继续侃侃而谈:&要我反对毛泽东,我同毛泽东同志从井冈山会师以来就在一起,人家都叫我们是&朱毛&,我朱怎能反对毛?&
  10月5日,张国焘又在松岗地区的卓木碉召开高干会议,正式打出分裂旗号,宣布成立以他为首的&中央&,自封&中央主席&,并宣布朱德为&中央委员&。
  &你这种做法我反对。大敌当前,要讲团结;我们不能让蒋介石看笑话。&朱德斩钉截铁地说,&我是总司令,不能反对中央,不能当你封的这个&委员&、那个&委员&。你要搞,我不赞成。&
  由于朱德总司令的地位和在全军的崇高威望,使张国焘在这理直气壮的声明面前下不了台,但又无可奈何。于是,张国焘变换着手法,从精神上折磨、生活上摧残朱德。朱德为了维护全党、全军团结这个大局,为了贯彻北上这一正确战略方针,他对张国焘的种种卑劣行径并不放在心上,仍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因时因势、仁至义尽地坚持做张国焘的工作。
  1935年冬天,红军总部驻在天全。这时,百丈战役的挫折和失败,使得张国焘不得不停止红军的南下行动。与此同时,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张浩从莫斯科回到陕北,带来共产国际的指示。他电告张国焘:&共产国际完全同意中国党中央的政治路线&,不承认他自立的&中央&。当时中国共产党是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共产国际的意见,不能不对张国焘有很大的约束作用,这使朱德在同张国焘的斗争中取得主动地位。
  朱德抓住这一转机,于1936年2月初与徐向前一同要求张国焘放弃建立川康边根据地的计划,建议部队撤离川西地区,转移到康定、炉霍、道孚一带休整,然后北上与红一方面军会师。2月中旬,党中央来电提出南下红军北上陕甘、就地发展和南下转移三个战略方案,并指出北上陕甘方案是上策。南下失败后有点骑虎难下的张国焘,只好同意了这一意见。于是,朱德反对张国焘分裂活动的斗争,取得了初步胜利。
  5月下旬,红二、六军团在红四方面军派部队策应下,分左、右两路进入康南。张国焘眼看红二、六军团即将到来,加以党中央允诺以协商方式解决他的问题,在自己已经没有能力控制和领导全军寻找一条出路的情况下,他不得不在6月6日宣布取消其另立的&中央&,成立西北局。朱德回忆说,张国焘是&自动把那一块&中央&的牌子摘下来&的。张国焘分裂党中央的活动以失败而告终。
  日,朱德和张国焘、徐向前、陈昌浩等率红军总部及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到达会宁,与党中央派来的红一方面军部队会师。10月22日,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到达静宁东北部的将台堡,与红一方面军接应部队第二师会师。至此,红军三大主力终于完成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长征,迎来中国革命新的历史时期。
  纵观这段历史,朱德同张国焘的斗争,不仅具有原则性、坚定性,而且具有灵活性、策略性,堪称党内斗争的典范。为此,毛泽东称赞朱德&斗得有理、有利、有节,临大节而不辱,真是度量大如海,意志坚如钢。&
&|&&|&&|&&|&&|&&|&
ICP备案号:蜀ICP备号|||||||||||
南下还是北上,决定革命前途的关键之争
日15:51&&&&来源:
原标题:南下还是北上,决定革命前途的关键之争
“北上南下之争”,是长征途中中共中央和红四方面军领导人张国焘之间关于红军战略方针和发展方向的争论。同时,也是一场反对张国焘分裂主义的斗争。
这场争论要从1935年6月中央红军与红四方面军在懋功地区会师说起。会师后,摆在中共中央面前的首要任务,就是为红军制定正确的战略方针,明确发展方向。但在这个关键问题上,中共中央和张国焘之间产生了分歧和争论。
中共中央考虑到川陕甘地区地域广阔,交通方便,汉族居民较多,帝国主义势力和国民党统治薄弱,而且靠近抗日斗争的前线华北,因此主张红军北上,建立川陕甘革命根据地,以便在北方建立抗日的前进阵地,领导和推进全国的抗日救亡运动。但张国焘却认为,红军应向西退却到人烟稀少、少数民族聚居的川康边地区,或南下攻取成都,以为这样可以避开国民党军强大的军事力量。
为解决这个分歧,6月26日,中共中央在两河口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一致通过了周恩来提出的向北发展,在川陕甘建立根据地的战略方针,并于28日作出《关于一、四方面军会合后的战略方针》的决定,正式提出“集中主力向北进攻,在运动战中大量消灭敌人,首先取得甘肃南部,以创造川陕甘苏区根据地”的战略方针,由此制定了松潘战役计划,准备集中主力消灭松潘地区国民党军胡宗南部,打开北上甘南的通道。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又举行常委会议,决定张国焘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增补陈昌浩、徐向前为中央军委委员,以加强对两支红军的统一指挥,为实现北上方针提供组织保证。
两河口会议上,张国焘虽然也对北上的战略方针表示赞同,但他实际上并没有放弃向川康边地区退却的错误主张。会后,他以“统一指挥”“组织问题”没解决为由按兵不动,延迟红四方面军北上。他仗着人多枪多,向中央要权,策动一些人向中央提出改组军委和红军总司令部,要求由他担任军委主席。中共中央坚决拒绝张国焘的无理要求,但为了团结四方面军共同北上,还是任命张国焘为红军总政委。这时,张国焘才调兵北上。但此时,进行松潘战役的战机已经丧失,红军不得不放弃松潘战役计划,改由自然条件十分恶劣的草地北上。8月3日,红军总司令部制定《夏洮战役计划》,将红军混编为左右两路军。红军总司令朱德和总政委张国焘率领左路军;前敌总指挥徐向前、政委陈昌浩率领右路军。中共中央随右路军一起行动。
8月4日至6日,中央政治局召开沙窝会议,重申了北上的战略方针,并提出要加强党对红军的绝对领导,维护两个方面军的团结。8月20日,中央政治局又在毛儿盖召开扩大会议,批评了张国焘企图使红军西渡黄河深入青海、新疆等地的错误。但张国焘一意孤行,抵制中央作出的北上战略方针。
8月底,右路军历经千辛万苦通过了草地。虽然中央一再催促左路军向右路军靠拢北上,但张国焘却要求已进入草地的红军返回阿坝。9月5日,他命令当时尚在松岗、党坝、卓克基等地的左路军部队停止北上,就地“筹粮待命”。8日,他又命令右路军准备南下,“立即设法解决南下的具体问题”,还命令左路军中驻马尔康地区的红四方面军部队,让他们转令军委纵队转移到马尔康待命,如其不服从,就将其扣留。这表明,张国焘为坚持其错误的南下主张,已开始对右路军采用胁迫的方式。
中央再次劝告张国焘,强调如果左路军南下,前途将极端不利,希望左路军立即北上。张国焘无视中央的劝告,甚至背着党中央,给右路军领导人发密电,要右路军“南下,彻底开展党内斗争”。这份至关重要的电报被前敌总指挥部参谋长叶剑英获得。他立即报告了中共中央。就在红军面临分裂的危急时刻,为贯彻既定的北上方针,避免红军内部可能发生的冲突,中共中央于10日凌晨率领红一方面军的红1军、红3军和军委纵队迅速转移,先行北上。同日,中共中央发出《为执行北上方针告同志书》,指出“南下是绝路”“中央反对南下,主张北上”,号召红军广大指战员坚决拥护中央的战略方针,迅速北上,创建川陕甘新苏区。同时,致电张国焘,争取左路军立即北上。
9月1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俄界召开扩大会议,作出了《关于张国焘同志的错误的决定》。决定认为,张国焘对目前的革命形势存在错误的估计,并且存在军阀主义的倾向。决定号召红四方面军指战员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同张国焘的错误作斗争,并促其北上。
此后,已经北上的红军组成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于10月胜利到达陕北,结束了长征。张国焘则坚持错误,率红四方面军部队南下,另立“中央”,公然走上分裂党和红军的道路。事实证明,南下是行不通的。到1936年6月,南下红军在国民党优势兵力围攻下,损失过半,难以立足,张国焘被迫取消另立的“中央”,同意北上。南下方针不可避免地失败了。
在这场“北上南下”之争中,张国焘因为对政治形势和敌我力量的错误判断和估计,更出于自己的政治野心,屡次反对中央作出的决定,向党要兵权,发展到对中央进行武力威胁,以至于另立中央,公开分裂。中共中央与之进行了坚决的斗争,最终确保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维护了全党全军团结,促成了三大主力红军会师,开创了中国革命的崭新局面。(新华社北京9月1日 张啸、陈连鑫、马艺)
(责编:杨丽娜、常雪梅)
48小时新闻排行
12345678910
大家都在看
手机阅读更精彩
镜像:&&&&&&呼叫热线&&&&服务邮箱&&&&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您的位置: &
反张国焘分裂斗争中的关键人物——张浩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历史人物张国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