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油拆分假如拆分管道业务意味着什么?对中石油拆分有什么影响

【评论】中石油拆分管道业务是为外部独立做准备|界面新闻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国企改革正在步入深水区,油气体制改革也屡屡被提上议程。油气管网分拆成立国家管网公司的争论已经持续了多年,却迟迟没有结果。
近日,《财经》报道,中石油反对分拆该公司天然气管网资产并组建独立国家管网公司的提议,相关改革基本陷于停滞。国家能源局此前为促进管网等天然气基础设施向第三方无歧视开放而出台的《油气管网设施公平开放监管办法(试行)》,由于得不到三大石油公司的配合,也被搁置。
在今年3月的全国政协经济组小组讨论会上,中石化原董事长傅成玉也表示,如果把石油企业的管网资产拆分出来单独成立一家管网公司,不利于国有资产的管理运营。
&国企改革中企业的力量很小,行政力量居多。&一位中石油内部人士向记者表示,&管网最终是否分拆并不是企业可以决定的。尽管&三桶油&不愿意把管网拆分出去,但是政府会有意识分拆,分拆速度比较慢,但是已经陆续开始做了。&去年12月底,中国石油(601857.SH)通过下属公司中石油管道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中油管道),收购中石油东部管道有限公司(下称东部管道公司)、中石油管道联合有限公司(下称管道联合公司)及中石油西北联合管道有限责任公司(下称西北联合公司)全部股权。
上述三家公司的主要资产包括西气东输一、二、三线的管道资产,以日为基准日,其股东权益评估价值分别为884.15亿元、1239.22亿元、690.3亿元,合计超过2800亿元。
中国石油表示,通过整合理顺了各个管道运营公司之间的股权关系,建立统一的管道资产管理运营及投融资平台,提升管理效率,节约运营成本,有利于提升管道资产整体价值。
此次重组除了实现中石油管道资产内部整合外,同时也实现了多元化的股权结构。中国石油占有整合后的中油管道72.26%股权,其他股东持有27.74%的股权。
8月初,中国石化(600028.SH)审议通过川气东送管道业务公开引资议案,引资完成后,中石化将持有川气东送管道公司50%股权。
川气东送管道是中国继西气东输后建设的又一条天然气长输管道,也是中石化目前唯一一条长输天然气管道,总投资627亿元,管道全长2229公里,设计年输送能力120亿立方米,2007年8月底正式开工,2009年投产运行。截至今年6月底,管道公司的营业收入26.4亿元,净利润为11.9亿元。川气东送管道的一期和二期增压工程正在建设规划中。
不过,厦门大学能源经济与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林伯强向记者指出,&混改&并不是一厢情愿,即使&两桶油&央企愿意让渡部分股权,其他企业是否愿意参与是另一回事。
&如果不让出一定的利益,外部企业不会愿意参与。如果让出太多,可能会涉及国有资产流失。&林伯强补充道。
另外一位石化行业分析人士则向记者表示,中油管道及川气东送引资都相当于&混改&,这是管道拆分的第一步。就企业而言,转让部分股权可以减轻资金压力、帮助企业较好的完成利润指标,从这个层面讲,中石油、中石化转让部分管道资产股权属正常行为;但是在管网分拆悬而未决的大背景下,是对深化改革的一种回应。
中石油集团2015年报
中国七成左右的油气管网由中石油掌握。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中石油集团原油管道18917千米,占全国的69.8%;天然气管道50928千米,占全国的76.2%;成品油管道10091千米,占全国的46.3%。
中国石化2015年报
中石化的管道资产目前尚不足以与中石油比肩,主要管道资产集中在中国石化管道储运有限公司(下称管道储运公司)。中石化官网显示,截至2013年底,管道储运公司管辖38条输油管线,全长6562公里。
中国石油正以中油管道为平台对内部的油气管网进行整合,这就意味着中油管道将成为中国石油内部具有独立法人资质的二级子公司。将所属管网资产进行租赁式运营,是呼声较高的一种模式。&中石油是在朝这个方向运作。中石油以前有天然气与管道分公司,既包括管道业务也包括天然气销售业务,下一步要把销售和管道分拆,成立单独的管道公司和单独的销售公司。&前述中石油内部人士说。
管道和销售公司分拆后,既可以面向集团内部的管网上下游板块进行出租、也可面向集团外客户出租,这样既充分保障管输资产的高效率运行、也可以减少运输上的浪费。&独立管道公司的原则就是非排他性和非歧视性,主路管道谁都可以用,这也意味着理论上和实际上都可以向外租赁管道。&他说。
管网对外出租,前提是要对管道资产进行监管。通过市场化竞价或公开中石油的管道参数,这样第三方才可以借助信息平台监督管道资产的公平公正经营。
一位石化行业分析师说,&从国外的管网模式来看,特别是美国的油气管网都是单独的运营主体,第三方进入只需要交管输费,便可以租借管道,国内可以借鉴这种模式。&
国外的油气管网体制主要包括三类,第一种是以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委内瑞拉国家石油公司为代表的上下一体化模式。天然气生产、运输、配送、销售,基本上由一家国有公司或国有控股公司垄断经营,发展中国家和部分发达国家多采取这种模式。
第二种是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等为代表的西欧国家。由2-3家大型公司分别经营全国的主要输气管网,垄断绝大部分管输市场,国家对公司的控股比例相对较高。以英国为例,在壳牌收购英国天然气公司(下称BG)之前,BG主要负责天然气的勘探、开发、生产及LNG加工,国家电网主要负责英国境内电网和天然气管网的运营管理,Centrica公司负责天然气和电力供应,此外拥有16家独立天然气运营商;英国天然气与电力市场办公室作为独立的监管机构,负责对天然气行业的监管。
第三种是以美国、加拿大为代表的北美国家,这些国家管道公司相对较多,且以私营为主,形成多家管道公司的主要背景是天然气生产和销售竞争程度较高,政府对管输价格、技术标准和公平开放实施监管。
&不分拆管网,公司的利益肯定最大化,但是企业的利益与社会、国家的利益有时是不一致的。&林伯强说,&既然选择了市场化道路,就必须向着分拆的方向走。&
中国石油2015年报
中国石油2015年报
上述中石油人士透露,中石油的天然气销售与管道业务已基本上做到了财务独立,中石油成立专门的销售公司和管道公司的计划可能在今年底或明年年初完成。
&国家对管网输送利润率的核定是有要求的,不独立核算无法进行管控,内部分拆是肯定的,但管网公司该不该独立各方有分歧。&中国城市燃气协会一位资深人士说。
&管网分拆到底是为了改机制还是改体制。&在上述中石油人士看来,油气管网分拆首先要想清楚分拆的原因。如果认为一体化公司不利于油气行业发展,对一体化公司进行专业化拆分,例如管网独立成立管网公司,但是管网公司实际上还是国资性质的企业,这就是机制层面;如果认为油气行业以国资为主的性质不利于行业发展,就应该向民营或者非公有制资本开放,这是体制层面。
如果认为油气行业属于垄断行业,分拆及专业化整合的措施只能是换汤不换药,只不过多增加一个垄断企业而已;那么,改革油气行业的体制可能就更为重要,比如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实现股权的多元化。
不过,类似于油气管网的分拆在其他行业已经有成功案例。比如高速公路网,现在的高速公路网由国网改为省网,却达到了四通八达的目的,各省分区收费以及银联通存通兑等商业模式已经非常成熟。
对于中国这样的大国而言,任何破除旧有体制的工作都不得不涉及到固有的利益分配机制,任何改革措施既有人欢迎也必然有人抵触,寻找到各方利益的平衡点,可能是接下来管网分拆等油气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工作。
更多专业报道,请
0界面工业能源组记者,业务交流及新闻线索请加微信/QQ相关文章您至少需输入5个字评论()传中石油拆分管道业务上市 管道业务风光不再?|公司_新浪财经_新浪网
&&& &&正文
传中石油拆分管道业务上市 管道业务风光不再?
  相对于市面上流传拆分中石油或管道业务单立等传闻,对中石油各个板块进行分拆重组或许更为现实。
  近期,中石油西气东输二线与中石化川气东送实现互联互通,两个石油公司的管道实现相互贯通,这在国内还是头一遭。这似乎也从侧面佐证了近期盛传的中石油、中石化管道业务将从“两桶油”拆分出来,并整合成为一个新管道公司独立运营的传闻。
  《中国经营报》记者致电国家能源局新闻办公室,其工作人员表示,去年2月份就已经下发了《油气管网设施公平开放监管办法(试行)》,着力推进油气管网设施的无歧视对外开放,但并没有涉及油气管网业务拆分单立的内容。记者同时就此给中石油集团发去采访函,中石油方面称不方便就此问题进行回应。
  单立成疑
  前述《油气管网设施公平开放监管办法(试行)》于日下发并正式施行,有效期为5年。发送对象主要为各省市发改委、国内的相关油气企业。
  办法的核心内容是,作为油气管网运营企业的“三桶油”,尤其是中石油,应按照一定要求无歧视对第三方开放使用其油气管网设施输送、储存、气化、液化和压缩等相关服务。但没有提到任何有关油气管网业务拆分单立的内容。
  而有关油气管网拆分单立的传言,主要源自2013年底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伟与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刘鹤担纲撰写的一个改革方案,该改革方案提出,“将石油天然气管网业务从上中下游一体化经营的油气企业中分离出来,组建若干家油气管网公司”。
  目前,国内的油气管网以“三桶油”为主,其中中石油一家独大。
  数据显示,中国目前的油气管道总里程约12万公里。其中,中石油凭借中哈原油管道、西气东输等特殊项目,运营着全国约70%的原油管道及约90%的天然气管道,控制着7.7万公里长的油气管道。中石化紧随其后,拥有超过3万公里的管道。
  “这个改革方案曾讨论多次,但中石油等提出了很多意见,比如认为管道业务前期投资巨大没有收回成本等等。”曾参与改革方案讨论的一名发改委体改研究所人士对记者表示。
  其实早在2010年,发改委就讨论过将中石油管道拆分独立,但因为中石油反对不了了之。中石油管道储运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能源管道事关国家经济安全和能源安全,必须是国家来最终掌握,完全向社会开放并不现实。拆分单立或许是一种思路,可以加强全国统筹,但拆分单立依然会造成新的管网公司垄断,且拆分整合涉及大量人事、管理业务调整,容易造成管理混乱。
  管道业务风光不再?
  在前期投资大、回报周期长的特性面前,管道业务或许并非油水丰厚。
  中石油就曾多次引入社会资本来保障建设资金,2012年,中石油引入社保基金、国联能源基金、宝钢集团等组建了“中石油西北联合管道有限责任公司”,参与“西气东输三线”建设。2013年,中石油又联合泰康资产、北京国联能源基金等建立了“中石油管道联合有限公司”。
  “目前国内管道业务只有7%~8%的投资回报率,对民营油企缺乏吸引力”,安迅思能源总监李莉分析称。
  去年5月份,中石油设立东部管道公司,并通过产权交易所公开转让东部管道公司100%股权。中石油方面表示,这是公司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引进民间投资的举措。
  这也被业内解读为甩包袱,因为管道业务如今已不是中石油主要盈利业务,即使独立出去,对整个公司来说,也没有多大影响。
  中石油年报显示,2014年天然气与管道板块实现经营利润131.2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经营利润90.60亿元。2013年实现经营利润288.88亿元,2012年则直接亏损21.1亿元。
  此外,与一年几千亿的主营收入比,利润率很低,比如2013年毛利率仅有1.7%,2012年毛利率只有0.8%,在几个公司业务板块中表现最差。
  不过有业内人士提醒,近年来中石油天然气与管道业务利润下滑有一个重要背景,即天然气进口亏损严重,资料显示,仅2013年中石油天然气销售进口气净亏损达400多亿元。
  对于管道业务拆分单立传闻,记者求证了中石油天然气与管道分公司、中石油管道储运公司的工作人员,大多认为目前实施拆分单立的可能性很小。“涉及这么多公司业务调整工作量很大,调整后各公司制度、薪酬福利都千差万别,还有这么多人员的安置,”上述工作人员表示,关键不在怎么拆分整合,而是要解决管道业务目前利润下降、亏损严重的问题。
  据了解,管道运营企业由于都是收管输费用,相当于收过路费,只要有油气在管道内运输,就还有盈利;但随着四大能源通道建设的初步完成,管道设计、施工、建设等单位,则陷入工程量骤减、业绩利润下滑明显的困境。
  专业重组分拆上市
  至少目前来看,管道拆分单立还只是一种构想。
  “简单分拆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新的管道公司依然会形成垄断。”一位行业资深人士表示,“尽管对中石油进行业务调整十分必要,亟待建立新的组织,以阻断垄断及腐败。”
  现实中,主管部门对油气管网的改革也非常审慎。据悉,管网分拆究竟采取何种运营方式仍在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的探讨阶段,并无定案。对此,长期研究油气管网制度的中石油大学副教授陈守海表示,组建国家管网公司或区域管网公司都不是重点,关键是要实现管道独立中立,实行严格监管,将输送和销售业务严格分开,避免利益输送。
  企业协会副会长彭元正也认为,高投资、高技术、高风险的石油行业特性,国际上的大石油公司,无一例外地都把集约化、一体化作为有效规避经营和发展风险的主要途径,综合一体化才是趋势,简单拆分意义不大。
  事实上,包括中石油在内的石油企业也在尝试让管网更加独立开放,成立东西部管道公司并引入社会资本是其中的一个举措,近期中石油西气东输二线与中石化川气东送实现互联互通也是一种积极的表现。
  “现在石油公司向民营的开放更多是资本开放,主要目的是融资,解决自身资金短缺问题,而不是真正向民企开放。”全国工商联石油业商会副会长齐放表示,民营企业不需要特别给予扶持,要的只是市场准入和公平对待问题。比如原油进口权等。
  民生证券研究院副院长管清友亦认为拆分不是目的,有关中石油的改革更多应该从破除垄断和解决自身问题入手。“分拆重组上市或许是当前较为可行的方式。”管清友表示。
  “近些年石油企业的舆论环境不好,有时候石油企业怕越说越错,但因此刻意回避反而会引来更多的误解和批评。”上述业内人士表示,相信中石油管道业务进行分拆重组后,会推动相关板块运营更加透明和规范化运作。
文章关键词:
&&|&&&&|&&&&|&&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顶部 “”,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请用微博账号,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传中石油拆分管道业务上市 管道业务风光不再?_上市公司_新浪财经_新浪网
传中石油拆分管道业务上市 管道业务风光不再?
  相对于市面上流传拆分中石油或管道业务单立等传闻,对中石油各个板块进行分拆重组或许更为现实。
  近期,中石油西气东输二线与中石化川气东送实现互联互通,两个石油公司的管道实现相互贯通,这在国内还是头一遭。这似乎也从侧面佐证了近期盛传的中石油、中石化管道业务将从“两桶油”拆分出来,并整合成为一个新管道公司独立运营的传闻。
  《中国经营报》记者致电国家能源局新闻办公室,其工作人员表示,去年2月份就已经下发了《油气管网设施公平开放监管办法(试行)》,着力推进油气管网设施的无歧视对外开放,但并没有涉及油气管网业务拆分单立的内容。记者同时就此给中石油集团发去采访函,中石油方面称不方便就此问题进行回应。
  单立成疑
  前述《油气管网设施公平开放监管办法(试行)》于日下发并正式施行,有效期为5年。发送对象主要为各省市发改委、国内的相关油气企业。
  办法的核心内容是,作为油气管网运营企业的“三桶油”,尤其是中石油,应按照一定要求无歧视对第三方开放使用其油气管网设施输送、储存、气化、液化和压缩等相关服务。但没有提到任何有关油气管网业务拆分单立的内容。
  而有关油气管网拆分单立的传言,主要源自2013年底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伟与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刘鹤担纲撰写的一个改革方案,该改革方案提出,“将石油天然气管网业务从上中下游一体化经营的油气企业中分离出来,组建若干家油气管网公司”。
  目前,国内的油气管网以“三桶油”为主,其中中石油一家独大。
  数据显示,中国目前的油气管道总里程约12万公里。其中,中石油凭借中哈原油管道、西气东输等特殊项目,运营着全国约70%的原油管道及约90%的天然气管道,控制着7.7万公里长的油气管道。中石化紧随其后,拥有超过3万公里的管道。
  “这个改革方案曾讨论多次,但中石油等提出了很多意见,比如认为管道业务前期投资巨大没有收回成本等等。”曾参与改革方案讨论的一名发改委体改研究所人士对记者表示。
  其实早在2010年,发改委就讨论过将中石油管道拆分独立,但因为中石油反对不了了之。中石油管道储运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能源管道事关国家经济安全和能源安全,必须是国家来最终掌握,完全向社会开放并不现实。拆分单立或许是一种思路,可以加强全国统筹,但拆分单立依然会造成新的管网公司垄断,且拆分整合涉及大量人事、管理业务调整,容易造成管理混乱。
  管道业务风光不再?
  在前期投资大、回报周期长的特性面前,管道业务或许并非油水丰厚。
  中石油就曾多次引入社会资本来保障建设资金,2012年,中石油引入社保基金、国联能源基金、宝钢集团等组建了“中石油西北联合管道有限责任公司”,参与“西气东输三线”建设。2013年,中石油又联合泰康资产、北京国联能源基金等建立了“中石油管道联合有限公司”。
  “目前国内管道业务只有7%~8%的投资回报率,对民营油企缺乏吸引力”,安迅思能源总监李莉分析称。
  去年5月份,中石油设立东部管道公司,并通过产权交易所公开转让东部管道公司100%股权。中石油方面表示,这是公司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引进民间投资的举措。
  这也被业内解读为甩包袱,因为管道业务如今已不是中石油主要盈利业务,即使独立出去,对整个公司来说,也没有多大影响。
  中石油年报显示,2014年天然气与管道板块实现经营利润131.2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经营利润90.60亿元。2013年实现经营利润288.88亿元,2012年则直接亏损21.1亿元。
  此外,与一年几千亿的主营收入比,利润率很低,比如2013年毛利率仅有1.7%,2012年毛利率只有0.8%,在几个公司业务板块中表现最差。
  不过有业内人士提醒,近年来中石油天然气与管道业务利润下滑有一个重要背景,即天然气进口亏损严重,资料显示,仅2013年中石油天然气销售进口气净亏损达400多亿元。
  对于管道业务拆分单立传闻,记者求证了中石油天然气与管道分公司、中石油管道储运公司的工作人员,大多认为目前实施拆分单立的可能性很小。“涉及这么多公司业务调整工作量很大,调整后各公司制度、薪酬福利都千差万别,还有这么多人员的安置,”上述工作人员表示,关键不在怎么拆分整合,而是要解决管道业务目前利润下降、亏损严重的问题。
  据了解,管道运营企业由于都是收管输费用,相当于收过路费,只要有油气在管道内运输,就还有盈利;但随着四大能源通道建设的初步完成,管道设计、施工、建设等单位,则陷入工程量骤减、业绩利润下滑明显的困境。
  专业重组分拆上市
  至少目前来看,管道拆分单立还只是一种构想。
  “简单分拆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新的管道公司依然会形成垄断。”一位行业资深人士表示,“尽管对中石油进行业务调整十分必要,亟待建立新的组织,以阻断垄断及腐败。”
  现实中,主管部门对油气管网的改革也非常审慎。据悉,管网分拆究竟采取何种运营方式仍在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的探讨阶段,并无定案。对此,长期研究油气管网制度的中石油大学副教授陈守海表示,组建国家管网公司或区域管网公司都不是重点,关键是要实现管道独立中立,实行严格监管,将输送和销售业务严格分开,避免利益输送。
  企业协会副会长彭元正也认为,高投资、高技术、高风险的石油行业特性,国际上的大石油公司,无一例外地都把集约化、一体化作为有效规避经营和发展风险的主要途径,综合一体化才是趋势,简单拆分意义不大。
  事实上,包括中石油在内的石油企业也在尝试让管网更加独立开放,成立东西部管道公司并引入社会资本是其中的一个举措,近期中石油西气东输二线与中石化川气东送实现互联互通也是一种积极的表现。
  “现在石油公司向民营的开放更多是资本开放,主要目的是融资,解决自身资金短缺问题,而不是真正向民企开放。”全国工商联石油业商会副会长齐放表示,民营企业不需要特别给予扶持,要的只是市场准入和公平对待问题。比如原油进口权等。
  民生证券研究院副院长管清友亦认为拆分不是目的,有关中石油的改革更多应该从破除垄断和解决自身问题入手。“分拆重组上市或许是当前较为可行的方式。”管清友表示。
  “近些年石油企业的舆论环境不好,有时候石油企业怕越说越错,但因此刻意回避反而会引来更多的误解和批评。”上述业内人士表示,相信中石油管道业务进行分拆重组后,会推动相关板块运营更加透明和规范化运作。
最近访问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石油管道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