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你对雾霾的看法古代地道管理制度嬗变的看法

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文体嬗变--《武汉大学》2011年博士论文
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文体嬗变
【摘要】: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兴起的文体学研究热潮,其学术兴趣在“文学文体”而非“批评文体”,因而对批评文体的演变规律、现代价值等重要的理论问题缺乏深入和系统的探讨,这使得中国古代文论批评文体宝贵的诗性传统得不到系统梳理和有效传承,在某种程度上导致当代文学批评实践的资源匮乏和学术短视。本文从历时性和共时性相结合的视角研究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文体嬗变,重点考察古代批评家如何在沿用既有批评文体的同时不断变更文体形态以寻求其最佳言说方式,并最终形成诗性言说的文体特征。梳理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文体嬗变,理清中国文学批评的诗性传统,打通古今以针砭中国当下文学批评流行病症,为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重开诗径,是本文研究的学术价值之所在。
本文共分五章。前有绪论,对近三十年来中国批评文体的分类研究和以李建中先生为首的珞珈学术团队的批评文体研究进行概述。
第一章《无体的时代:从寄生到弥漫》,先秦文论没有自己的批评文体,其文学批评以只言片语的方式寄生于经、史、子、集之中,本章对先秦文学批评的片语式寄生和弥漫式寄生进行考察,指出由片语式寄生逐渐向弥漫式寄生过渡反映了先秦文学批评在寄主体内不断的成长壮大,并对以对话体和语录体为主要寄生形式的两种文体进行研究。
第二章《借体的时代:史传和序跋》,到了汉代,中国文学批评有了长足的发展,序跋体批评作为中国第一个独立的批评文体开始出现。本章把史书体批评分为史传体、赞曰体和史志目录体三种形态进行考察,并对独立讨论文学批评问题的序跋体进行研究。
第三章《俪辞的时代:批评文体的文学性生成》,魏晋南北朝是中国文论自觉的时代,也是批评文体文学化最为显著的时代。本章在魏晋六朝的文体意识和文体繁荣进行考察的基础上对魏晋六朝文学批评的主要批评方法和批评文体所呈现的绮靡特征进行研究。
第四章《境与意的时代:诗人言诗》,唐宋金元时期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也是三教合流的融和时期,唐宋金元文学批评开创了境与意的时代。论诗诗和诗话批评是本时期创立的更富有诗性特征的批评文体,本章在对唐宋金元文学批评的诗性因缘和批评文体状况分析的基础上,再对论诗诗和诗话体这种新型的文学批评文体特征进行分析。
第五章《文备众体的时代:天地间竟有此等文字》,经过魏晋南北朝的发展高潮和隋唐宋金元时期深入扩展,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到明清时代进入繁荣和大总结阶段。明清文学批评文体也呈现出集历代批评文体之大成的特征,其中尤以小说评点和选本批评最为明显,本章先对明清文学批评文体的总龟特征进行分析,然后对明清小说评点和选本体的特点进行考察。
本文的创新点主要有两点:一是从批评文体的形式特征角度切入,第一次全面系统地考察中国古代历代代表性批评文体,对其进行多元、多层面的总体观照,研究视角新颖独特。二是从共时性和历时性相结合的视野来探讨中国古代批评文体的嬗变规律,对其共时性的文学性品质进行重点论述。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大学【学位级别】:博士【学位授予年份】:2011【分类号】:I206.09【目录】:
中文摘要5-7Abstract7-12绪论12-22 一、批评文体分类研究12-17 二、珞珈学术团队的批评文体研究17-22第一章 无体的时代:从寄生到弥漫22-52 第一节 先秦文学批评的片语式寄生22-31
一、寄生在《诗经》、《楚辞》诗骚体文学中的文学批评22-24
二、寄生在《尚书》、《左传》等叙事性史书中的批评24-26
三、寄生在先秦诸子说理性散文中的文学批评26-31 第二节 先秦文学批评的弥漫式寄生31-37
一、弥漫在《荀子》中的文学批评31-34
二、弥漫在《庄子》中的文学批评34-36
三、弥漫在《易传》中的文学批评36-37 第三节 语录和对话37-44
一、语录体37-40
二、对话体40-44 第四节 比显兴隐44-52
一、比兴释义44-46
二、比兴手法先秦批评文体中的运用46-52第二章 借体的时代:史书与序跋52-90 第一节 两汉文学批评的史书体言说52-66
一、史传体批评52-57
二、赞曰体批评57-62
三、史志目录体批评62-66 第二节 诗骚之"序":借来的独立66-77
一、序跋释义66-67
二、序跋体批评特征67-77 第三节 叙事与叙志77-90
一、史传体叙事77-82
二、序跋体叙志82-90第三章 俪辞的时代:批评文体的文学性生成90-133 第一节 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的文体自由91-108
一、文体意识的自觉和文体的繁荣91-95
二、多样的批评体式95-108 第二节 魏晋六朝文学批评方法108-116
一、品评批评108-109
二、隐喻批评109-111
三、摘句批评111-116 第三节 缘"理"亦绮靡116-133
一、魏晋六朝文学批评绮靡之成因117-121
二、魏晋六朝文学批评绮靡之表现121-133第四章 境与意的时代:诗人言诗133-170 第一节 唐宋金元文学批评的诗性因缘133-138
一、道、佛诗性文化的滋润133-136
二、声律论的成熟136-138
三、漫游和读书山林的风气138 第二节 论诗诗的兴起138-155
一、论诗诗在唐宋金元的发展138-147
二、论诗诗的文体特征147-155 第三节 诗话体155-170
一、诗话批评在宋金元的发展157-163
二、诗话体的文体特征163-170第五章 文备众体的时代:天地间竟有此等文字170-209 第一节 明清文学批评文体的玉屑与总龟170-182
一、书信体和序跋体170-172
二、论诗诗批评172-176
三、诗话体批评176-182 第二节 小说评点之兴起182-195
一、小说评点之兴起与发展182-185
二、明清时期小说评点的具体发展185-186
三、小说评点的文体特征186-195 第三节 选本体之繁荣195-209
一、选本体之发展历程196-199
二、选本体的批评体例199-209结语209-211参考文献211-228 一、基础性文献资料211-213 二、研究性文献资料213-224 三、珞珈学术团队批评文体论文224-228攻博期间科研成果228-229后记229-230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张子侠;[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钱志熙;[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张少康;[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2期
赵秀凤,訾缨;[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成九田,畅孝昌;[J];北京社会科学;1994年02期
曹之;[J];图书与情报;1996年02期
李建中;;[J];长江学术;2006年01期
李小兰;;[J];长江学术;2008年04期
陈永辉;;[J];长江学术;2010年01期
潘凯雄;[J];当代作家评论;1992年05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武汉大学文学院
李建中;[N];光明日报;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林光;[D];浙江师范大学;2002年
严小玲;[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葛中魁;[D];青岛大学;2005年
薛月兵;[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阎霞;[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吴仕钊;[J];蒲松龄研究;2001年01期
黄晶;[J];蒲松龄研究;2004年01期
周晓琳;[J];蒲松龄研究;2004年04期
王光福;赵瑜;;[J];蒲松龄研究;2006年01期
刘艳玲;;[J];蒲松龄研究;2009年02期
杨广敏;张学艳;;[J];蒲松龄研究;2009年04期
曾垂超;李军均;;[J];蒲松龄研究;2011年01期
尚继武;;[J];蒲松龄研究;2011年04期
王海青;[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吴天德,张宗福;[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继安;;[A];安徽省管子研究会2011年年会暨全国第六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1年
张文;;[A];安徽省第五届“兴皖之光”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交叉学科卷)[C];2005年
王锦贵;;[A];科学发展:社会管理与社会和谐——2011学术前沿论丛(上)[C];2011年
裴继刚;;[A];第九届全国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暨首届中国陶瓷艺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向荣;;[A];“辛亥百年与四川小说创作”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当代文坛》2011年增刊)[C];2011年
张文东;;[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张劲松;;[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陈建农;;[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册)[C];2010年
宋娟;木斋;;[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册)[C];2010年
陈建农;;[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赵一霖;[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王凯波;[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孙永娟;[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康德强;[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魏晓红;[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龙金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施佳胜;[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杨石乔;[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王厚平;[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冯军;[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许耕耘;[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娄飞;[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唐珣;[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董桥锋;[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史爱芬;[D];河北大学;2009年
刘跃华;[D];河北大学;2007年
张轶芳;[D];河北大学;2007年
陈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曹艺;[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宫国华;[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张子侠;[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刘世生;[J];北京大学学报(英语语言文学专刊);1992年02期
钱志熙;[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张少康;[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2期
童庆炳;[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2期
袁济喜;[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曹之;[J];图书与情报;1996年02期
李建中;;[J];长江学术;2006年01期
吴中胜;;[J];长江学术;2007年02期
李小兰;;[J];长江学术;2008年04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赵宪章;[N];中华读书报;200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论中国古代神判法到人判法的历史嬗变--《求索》1992年02期
论中国古代神判法到人判法的历史嬗变
【摘要】:正 历史证明,世界各国古代一般都经历过神权政治、神判法阶段。中国古代在奴隶制时期也实行神权政治、神判法,到春秋战国之际才开始发生变化,这个观点在学术界似乎成为定论。实际上中国古代神判法经过奴隶社会上千年的存在发展,到西周时期发生了一次深刻革命,随着神权的被怀疑而开始动摇,在司法审判领域,人们也开始从人事的视角审察法律的制定、刑罚的施用等重要问题,认
【关键词】:
【正文快照】:
历史证明,世界各国古代一般都经历过神权政治、神判法阶段。中国古代在奴隶制时期也实行神权政治、神判法,到春秋战国之际才开始发生变化,这个观点在学术界似乎成为定论。实际上中国古代神判法经过奴隶社会上千年的存在发展,到西周时期发生了一次深刻革命,随着神权的被怀疑而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李交发;[J];求索;2001年05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桑东辉;[D];黑龙江大学;2006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黄震;[J];湖南社会科学;2004年04期
左卫民,周洪波;[J];法学;2002年10期
曾宪通;[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4年04期
孙光妍;桑东辉;;[J];求是学刊;2006年05期
盛宏意;[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黄震;[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0年02期
蒋铁初;[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06期
郑牧民;易海辉;;[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舒国滢;[J];政法论坛;1999年03期
于语和;[J];政法论坛;1999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桑东辉;[D];黑龙江大学;2006年
【二级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陈松,熊建;[J];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公共安全研究;2004年05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松;[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逯星;[D];山东大学;2006年
梁云鹏;[D];兰州大学;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中国古代史官称谓内涵的嬗变--《史学史研究》2008年01期
中国古代史官称谓内涵的嬗变
【摘要】:"史官"作为中国古代史学研究中经常提及和运用的名词或概念,是一个历史的范畴。早期的史官因其官为"史",故被后人称为"史官",后期的史官,则因其职为"记史"、"写史",而被称为"史官"。这种称谓的变化经历了天官和巫官、著作官和天官的分离过程,到隋唐时期,史官的称谓才固定为专指记录和撰述史事的官员。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K092【正文快照】:
“史官”作为中国古代社会的一个特殊社会文化群体,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内涵。本文旨在以相关史料为据,揭示“史官”内涵在唐以前的演变历程。一、夏商“史”,属于巫官史官,是中国古代的一个特殊社会文化群体,传说它肇自黄帝。汉魏人宋衷在注释《世本》中“沮诵、仓颉作书”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乔治忠,王秀丽;[J];齐鲁学刊;2004年04期
尤学工;[J];史学史研究;2001年04期
刘桓;[J];殷都学刊;1993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铁晓娜;[J];蒲松龄研究;2004年03期
朱志荣;[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刘玉梅;[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朱志荣,邵君秋;[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马育良;[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李元;[J];北方论丛;2000年04期
傅道彬;[J];北方论丛;2001年03期
于茀;[J];北方论丛;2002年01期
张碧波;[J];北方论丛;2004年01期
陈桐生;;[J];北方论丛;200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鲁瑞菁;;[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一辑)[C];2005年
林志鵬;;[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七辑)[C];2009年
王慧;;[A];中国楚辞学(第十三辑)——2007年中国溆浦屈原及楚辞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廖名春;;[A];儒学与二十一世纪文化建设:首善文化的价值阐释与世界传播[C];2007年
单周尧;;[A];《春秋》三传与经学文化[C];2009年
景海峰;;[A];国际儒学研究(第十六辑)[C];2007年
沈长云;;[A];史海侦迹——庆祝孟世凯先生七十岁文集[C];2005年
张国静;;[A];唐史论丛(第十辑)[C];2008年
葛志毅;;[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姚小鸥;;[A];中国楚辞学(第十五辑)——2007年浙江杭州屈原及楚辞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言统;[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杨栋;[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吕庙军;[D];南开大学;2010年
尹佳涛;[D];南开大学;2010年
张欣;[D];南开大学;2010年
于语和;[D];天津师范大学;2001年
韩星;[D];西北大学;2001年
王美凤;[D];西北大学;2001年
何宏波;[D];郑州大学;2001年
傅绍良;[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闻婧;[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许庆玲;[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张曌嫘;[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芦翠;[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杨铭;[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张野;[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丁敏;[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贾俊侠;[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孙圣河;[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蒋玉斌;[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何新;[J];晋阳学刊;1985年01期
;[J];中国史研究动态;1996年03期
王鸿雁;[J];史学史研究;1999年04期
丁波;;[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谈家胜;[J];安徽史学;2001年02期
李波;;[J];云南档案;2009年07期
耿天勤;[J];管子学刊;1998年01期
葛剑雄;[J];科学中国人;2004年05期
王盛恩;[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衣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崔凡芝;;[A];山西区域社会史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王记录;;[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刘韶军;;[A];司马迁与《史记》学术研讨会会议手册[C];2007年
葛志毅;;[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卢思君;;[A];中国当代秘书群星文选[C];1999年
叶修成;;[A];《春秋》三传与经学文化[C];2009年
刘开军;;[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吕文郁;;[A];周秦社会与文化研究——纪念中国先秦史学会成立2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段谦;;[A];中国当代秘书群星文选[C];1999年
赵彦昌;;[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侯锋林 记者
高学冬;[N];黑龙江日报;2010年
许智博;[N];西部时报;2004年
黄波;[N];宜兴日报;2010年
本报评论员
易艳刚;[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历史地理研究中心教授
葛剑雄;[N];北京日报;2009年
吴大成;[N];中国气象报;2000年
王力 高新区(滨江)报道组
汤锦金;[N];杭州日报;2010年
高新(滨江)报道组
余小平?记者
王成;[N];杭州日报;2008年
昝万春;[N];中华读书报;2004年
鲜春章;[N];中国税务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管恩好;[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王雪萍;[D];扬州大学;2007年
王媛;[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李玲玲;[D];浙江大学;2009年
黄鸣;[D];复旦大学;2006年
钱慧真;[D];山东大学;2009年
赵彩花;[D];复旦大学;2004年
王月婷;[D];浙江大学;2007年
孙晓晖;[D];扬州大学;2001年
高峰;[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南伟;[D];青岛大学;2006年
赵婧;[D];内蒙古大学;2005年
徐晓峰;[D];北京大学;2006年
王莉;[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秦文;[D];贵州师范大学;2003年
贾俊侠;[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潘薇妮;[D];浙江大学;2007年
陈媛媛;[D];吉林大学;2009年
冀列;[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张卫静;[D];烟台大学;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谈谈我对萨德的看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