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花桥裕花园未来有可能并给上海吗?未来30到50年!凡事无绝对!

近年,我国不少城市热衷于成为金融中心,尤其是上海,过去10年呼声一直很高,大有“超京赶港”之势。        金融中心建设热的历史背景        可以说,国人大谈金融中心是近几年的事情。邓小平同志曾说:“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可见其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之巨大。于是,建成金融中心的前景变得十分诱人,也正是看到了建设金融中心的巨大经济和政治效应,各地主政者心向往之。 在过去的100年,中国的金融中心经历了这么一个转变过程:上海——北京、香港。 上海在解放前就是中国的金融中心,其证券市场很早就已出现,黄金交易量也曾在亚洲名列前茅。然而建国后,上海的经济功能被分解,一方面,很多工商企业转移阵地去了香港,另一方面,在计划经济的掌控下,各大银行迁移到了北京,因此北京在建国后成为实际上的国内金融中心,上海是我们国家最大的商品集散地。至于金融中心,历史上的上海是这样,但以后就成了一个大问题。在上世纪的六、七十年代,香港赶上了资本主义的黄金时代,发展迅猛,并于1980年代中期开始成为国际公认的金融中心,并在随后的20年时间里充当中国这艘航母的经济引擎。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对比中俄两国的经济差距时,曾认为俄罗斯发展不如意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俄罗斯没有一个像香港那样引进万亿美元外资的金融中心。深圳在改革开放初期借助香港的力量,曾经也“阔”过,但深圳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现实条件使她几乎注定了不可能独立成为金融中心,而是和香港共同闪耀的双子星之一。          时间到了1992年,面对国内蓬勃的经济发展,当时的决策层认为中国需要一个真正金融中心。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香港未能进入他们的视野;深圳一度呼声很高,但由于苍白的历史以及临近香港等原因,深圳也最终未能被相中;机会落到了北京和上海之间,决策层不想把所有鸡蛋都放在北京这个篮子里,况且“上海过去就是金融中心”,因此上海被选中,作为唯一的经国家批准的国家金融中心来发展。“浦东开发,金融先行”,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短短数年内就崛起了多座摩天大厦。         然而世易时移,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以往那种由行政手段来确定城市产性质的做法开始受到质疑,加上香港已回归,北京、香港、上海三个金融中心城市共处一国,竞争在所难免。          在笔者看来,目前京、港、沪三地争雄,香港虽为悲观迷雾所掩盖,但是就作为中国的国际金融中心而言,在未来很长的时间内,鲜有内地城市能出其右。上海在国内金融市场建设方面有先行优势,但却遭受港深两地的挑战。而北京银行业基础雄厚,如果政策得当,则有望成为中国的银行业中心。         那么,我们为什么说香港是中国的国际金融中心呢?理由包括下面几个方面:其一,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许多优势,是上海、北京等地很难具备的,香港是自由市场经济的典范,拥有完善的法律体系,法制传统深厚,内地城市在这方面明显不足。另外,香港长期浸淫的银行业传统,使得其在金融业务方面的硬件条件相当出色,金融人才的积累十分雄厚,这种由长期积淀的氛围,不是靠政策倾斜或者大量投资就能获取的。 其二,香港近年经济下滑,金融中心国际化色彩在褪色,急需新的支撑点。如果顺从香港和内地经济的不断融合,将香港向人民币离岸中心的方向引导,则既能重振香港的雄峰,也使的人民币有可能具有市场化的汇率和利率指示器。这是“双赢”的选择,事实上,近期签署的允许人民币在香港流通的协议就使香港在离岸金融中心的大道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相对于香港和上海,北京成为内地的国际银行业中心有其独特优势。一是金融资源优势,这方面甚至不比香港逊色。中国的“一行三会”总部都在北京,四大商业银行的业务占据全国银行业务总量的比重达60%,另外,全国性股份银行以及政策性银行的总部也大多在北京,北京集中了全国银行资金总量的80%左右。可见,中国的金融资源大多集中在北京,而不是上海。     二是北京近期高调进军金融业,对成为金融中心情有独钟。1992年的“14大”上,上海被“钦定”为“一龙头三中心”,而北京则被定位为政治、文化中心。但从去年开始,北京明确提出发展首都金融业,并宣称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吸引各类金融机构在京设立总部。今年10月又召开了声势浩大的国际金融论坛,探讨金融发展战略,此举引发京沪两地的网友大打“口水战”,经久不息。当然,这只是题外话,但北京在金融发展方面的实力不容小觑,却是实实在在的。德意志银行等国际权威机构的研究成果表明,建成金融城市,并非一定要求有十分强大的周边经济总量作基础。因此,他相信在消除税收政策缺乏竞争力,金融业劳动用工政策不够灵活等制约因素的前提下,北京完全有可能建成中国的国际化金融中心之一。况且北京在高校及研究机构、人才数量,政策制定等方面有绝对优势。形势似乎对北京日渐有利。         面对香港、北京、深圳的挑战,上海如何应对?         目前。上海似乎在“离岸”和“在岸”之间摇摆不定。如果说上海要成为离岸中心,那么其直接竞争对手就是香港,这意味着上海成为资本输出地,这至少在目前看来几乎不可能完成的。并且离岸中心似乎不适宜建在内地城市,央行的领导曾表态:设立离岸中心,香港是首选。如果说上海希望成为国内金融中心,那么其直接的竞争对手显然是北京。这意味着中国的“一行三会”愿意将资金调度和结算,甚至将机构等迁到上海来,更多地以上海为立足点展开面向全国的服务。目前上海拥有的金融资源难以跟北京抗衡,而且近年上海金融业增长疲软,其金融业增加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在2002年被北京超越,上海社科院的杨建文教授认为:“1992年十四大之后,没有隔两年,就开始实行宏观调控。中央银行直接通过信贷抓投资规模,控制通货膨胀。这个时候,地方上建国际金融中心,难度之大可想而知”,可以想见,将来北京的金融环境改善之后,四大银行将越来越不可能搬到上海去。北师大金融中心主任钟伟说:“无论上海如何选择,它都必须面对来自香港和北京的强烈竞争,而目前的上海,对这两个对手还没有显现任何优势”,可见上海金融中心并非垂手可得。        徘徊的上海         更值得注意的是,上海决策层近来修改了上海的发展战略。他们意识到,所谓的“四大中心”(金融、贸易、经济及航运中心)短期内是难以发挥较大经济效应的。据《南风窗》报道,在早前的一次全上海工业领导人参加的会议上,上海市市长韩正指出:“要花大力气把上海建设成为一个制造业最具竞争力的国际大都市”。这意味着上海发展战略的焦点最终又回到了原先选择的那些支柱产业,包括汽车、钢铁、石化、生物医药和电信等等。         与珠三角地区的实际不同,长三角地区没有明显的产业梯度。在珠三角,服务业占86%的香港已经把大部分制造业搬迁到小珠三角——大珠三角的广东部分,使得其可以专心发展金融物流等服务业,且其产业水平明显高于广东,粤港两地的经济互补性很强。而在长三角,情况则是另外一个样子。上海经济在本质上跟江苏、浙江两省处于同一个层次的,如果按照三地以前的分工和发展定位,上海发展为金融中心,江浙两省接受龙头上海的辐射,与上海错位发展的话,那么长三角可能会实现“三赢”。纵观世界上真正的金融城市,他们往往是不会直接参与大规模的制造业的发展的,这一块有他们周边的数量众多的卫星城来承担,自己则发展成为服务型城市。这是金融中心能跟周边和睦相处的前提。然而,上海还是推出了“173计划”,坊间流传的“173,赛昆山”,令昆山等城市颇有微词。上海这样一搅和,形势就变了,苏州、宁波等地普遍认为上海老大哥要跟江浙小兄弟抢食,引资恶战彼起此伏也就不足为奇了。         这种不符合产业理论的举措颇遭一些学者非议,而错误的发展战略要纠正过来至少要耽误5—8年。复旦大学金融中心的张军教授认为,上海试图扭转在制造业上一路下滑的生产力的努力是可笑的 ,“因为上海是一个土地和人力资本都很密集的城市,其生活水平、生产成本已经比长三角其他地区相对高出许多,因此,挖空40年的计划经济体系留下的工业遗产不仅是公正的,而且是有效率的表现。上海制造业的空心化不可避免”。事实也印证了张教授所言:上海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缓慢,并被其临近的江浙两省超越。         上海是进亦难,退亦难矣。进则和临近地区产业雷同,有重复建设之嫌,并且埋下恶性竞争的祸根,同时丧失其对长三角地区的控制力,使长三角的城市产生离心倾向。而没有经济腹地有力支持的上海将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退则面对香港和北京的双重打压,而现阶段上海对这两个对手还没有显现任何优势。也许有人会说:“上海有国家的政策支持啊”。但中央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多长时间内支持上海呢?没有人能说清楚。摩根斯坦利说,世界上还没出现过一个国家里面有两个金融中心的结构。过去中国的决策者没有把香港纳入中国的经济版图,而现在的情况已发生了变化,中资企业在香港金融市场上已经举足轻重,香港日渐成为中国名副其实的国际金融中心。在这种情势下,上海如何跟香港、北京、深圳等城市和睦相处?上海要发展成为一个什么样的金融中心?是跟伦敦、纽约那样的综合性金融中心呢,还是像苏黎世那样的银行业中心?中国已有国际国内金融中心了,还有没有必要再打造上海?《金融时报》曾说,上海若保持目前发展速度,要超越香港至少要15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但经济发展有其自身规律,了解实际情况的人知道,那只是英国人的隐晦说法,其言下之意是:上海超越香港几乎不可能!然而令人惊讶的是,上海对其成为金融中心抱有强烈的自信,曾经的十里洋场,曾经的远东金融中心的显赫,使得上海似乎顺理成章就应该成为“金融中心”,完全缺乏应有的危机感。         上海应该看到,要成为国际金融中心,有香港这个遥遥领先者;要成为国内金融中心,有北京这个欲重振雄风者。 如此格局,上海将何去何从?  
楼主发言:28次 发图:0张 | 更多
  香港的压力更大。。。
  对香港稍做了解,你会发现那里是生意人的伊甸园,法制健全,企业的决策者到普通员工都特别务实,工作勤奋,最可贵一点是香港人自立的能力,不像其他地方人,自己出现问题总在政策上或他人身上找原因,香港经济不好最受影响的是产业工人,就像大陆现在最苦难的是下岗工人,只是香港的媒体据实报道,大家就觉的香港的情况很遭,其实香港的企业和素质较高的人才利润和收入根本没有减少。
  其实,北京和上海的问题就是中央领导中的京派和海派的斗争问题.  
香港深圳落选也是因为这个缘故.广东道发展势头减慢等都是因为中央领导中没有粤派!
  和香港没“法”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法制健全这个最重要的基石;  还是先冲出大陆吧
  近日看香港选举,香港的法治比内地先进多了。  俺也参加过几次选举,一个字:黑!
  我想上海要成为金融中心的话是不是需要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上海与周边城市的行政区划问题,上海成为金融中心,对江浙两省都有好处,江浙有理由全力支持上海.长三角最终成为中国经济发展动力最足的引擎需要江浙沪的联手而不是竞争
  可是对于江浙,上海可是下手不轻啊,从浙江手里活生生夺取了大小洋山
  上海就是中国金融的墓地
  夺取了大小洋山不说,还造成跟宁波北仑港的恶性竞争。苦日子还在后头!
  浙江是上海的廉价劳动力制造基地,太重大、太复杂的项目,就不要争了。
  北京啦
  封狼居胥  可相对其他人均GDP与之相当的国家和地区,香港人的受教育程度不高,高素质人才比例不大。  
  香港的教育偏重于国际金融方面,你可能觉的香港人历史自然科学的知识贫乏,不如大陆和台湾,其实在大陆每年高考湖南人的平均分数是最高的,但是出色的商人大多来自浙江和广东。    香港人英文很好,我原来的香港老板高中毕业,能说流利的英语,我学了那么多年的英文和他比差远了,香港的教育注重实际,如果他们觉的某个学科学会了对挣钱没有帮助,他们就不学。美国的教育注重创造性,台湾人学习的目标是去美国留学,大陆的教育?不用说了,典型的应试教育。大陆刚毕业的学生普遍志向远大、所有的人都想从事研发工作,不屑于做销售员等工作。香港刚毕业的大学生可以很快胜任销售员的工作,90%的企业家是从销售员干起的,有多少科研人员可以成为公司的老板?相比之下接受大陆应试教育的人有更多的性格缺陷,没有考上大学的人会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一辈子都不会有多大的出息,上了大学的人有会觉得自己非常了不起。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可以很好的适应社会,从这个角度来看,香港的教育程度要比大陆高的多。    说香港人教育程度不高?你了解香港人吗?  
  楼主说的好!香港有很多东西是我们大陆很职得学习的!
  香港白领一眼就能看出你lv是正宗的还是襄阳路买的,偶很羡慕啊~  上海白领明显做不到。。。。。
  上述的城市都有自己的长处与短处,未来怎样现在还很难说。
  上海人全部都是自私自利的,咱们中国人都不要去支持他们那些狗
  good    未来盟主一是深港双城,另一个将在京沪之间产生,公平竞争上海不一定行。
  作者:封狼居胥 回复日期: 00:27:44     香港的教育注重实际,如果他们觉的某个学科学会了对挣钱没有帮助,他们就不学....大陆刚毕业的学生普遍志向远大、所有的人都想从事研发工作,不屑于做销售员等工作。香港刚毕业的大学生可以很快胜任销售员的工作,90%的企业家是从销售员干起的,有多少科研人员可以成为公司的老板&      这正是HK缺乏后劲及存在危机的主要原因。
  香港和台湾的在电子制造业方面,在70年代还是可以一争高下。现在台湾的电子制造业甚至可以傲视全球,主要归功与台湾的高等教育培养了许多优秀人才。香港的长处不在于制造业,城市要发挥自己的长处和特色才会有竞争力,为了GDP的增长什么事情都干,最后发现原来花了大价钱投资的项目,不久就成为了包袱。  香港经济现在看来确实缺乏后劲,这不奇怪,原先做家电生意挣钱多,现在做汽车生意是暴利。香港的法制和人们的心态是华人社会中最健全,最健康的。
  香港的长处不在于制造业,城市要发挥自己的长处和特色才会有竞争力,为了GDP的增长什么事情都干,最后发现原来花了大价钱投资的项目,不久就成为了包袱。  =======================  同意封狼居胥 的话。  没有哪个城市在各方面都有竞争力的,总得有所取舍,上海欠缺这一点,这也是我不看好上海的原因之一。香港在制造业方面的弱势有广东来弥补,大家相得益彰,这是区域合作的前提。反观长三角3省市就没有这种分工,上海企图全盘通吃!我在文中已写得够多了。
  最近中央跟香港签署的新协议,又把上海晾在一边了。
  作者:男越王 回复日期: 17:09:33     最近中央跟香港签署的新协议,又把上海晾在一边了。       香港的100个富翁上访才是关键所在
  香港目前的现状,单纯靠金融的话是不行的,你可以说纽约,伦敦靠金融支撑,但是要拿HK简单的和纽约、伦敦比较我不敢苟同。   香港相对纽约、伦敦来讲,最大的问题就是相对封闭。不是全国的人才都可以随便朝那挤,在纽约,伦敦,有本事有想法的美国人、英国人可以随便往那钻,如果不适应当地高物价,生活节奏的人可以搬走到其他地区,这几乎没什么限制,而香港呢,中国其他地方想进去的人难,想出来的人更是少数。毕竟富裕的人和有真本事的人是少数而不是大多数。大多数老百姓的幸福生活是靠勤劳双手获得的,而不是靠投资理财。纽约伦敦可以是通过股票控制本国的主要经济发展方向,香港凭借股票完全不能控制大陆或亚洲其他地区的经济走向,这就是存在一个主动权跟被动权的问题。     美国的硅谷也不大,但是产值呢?一个城市有时不是说非要建立完备的工业体系,但是必须要有一个比较支柱的可控的实体工业,否则将会是很被动的,尤其像香港这样相对独立的城市。
  香港成为纪念日中心并不排斥她成为别的中心。比如影视、设计、教育、高端制造业等等。我觉得,香港的很多优势还未被内地同胞所了解,比如教育这一块,中国在国际上拿得出手的,除了北大清华之外,还真只有香港的3所了。  另外,香港的人流问题将来会越来越方便,现在不是有了自由行吗?难说明天会怎样,只要中央肯帮忙。
  更正一下。上面说的应是“金融中心”,而不是“纪念日中心”。  :)
  《南风窗》最新一期文章:《人民币流通香港:金融中心之争转向?》
  上海的银行服务比较差,管理人员素质也不行。我认识一个支行的负责人,在人行颁布5号令那段时间,向她咨询有关这个文件的一些问题,她居然很干脆地回答我:“我不知道这个文件,我们分行也没有转发这个文件。”晕!  
  我还是觉得这是决策的问题
  如果是北京宁可没有这个什么金融中心。。。。
  香港是自由市场经济的典范,拥有完善的法律体系,法制传统深厚,内地城市在这方面明显不足。另外,香港长期浸淫的银行业传统,使得其在金融业务方面的硬件条件相当出色,金融人才的积累十分雄厚,这种由长期积淀的氛围,不是靠政策倾斜或者大量投资就能获取的。深有同感!    随着CEPA协议的签订与履行,离岸金融中心的尝试,香港会加快和内地庞大市场融合与发展的步伐,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仍是中国首屈一指的国际金融中心。    相对的,在经济体制、法律制度、银行金融业硬软件方面的硬伤使得上海为此所做的努力并不能一蹴而就。曾经的十里洋场,曾经的远东金融中心的显赫,并不能使得上海顺理成章就应该成为“金融中心”。至少在20年内人们只能从往昔的&大上海情结&中追忆了。。。
  前辈与俺心有戚戚焉……    目前,“气场”明显的转到珠三角和北京这一边。
  中国的金融中心像气球一样,不是慢慢做大的,是被人吹出来的
  上海这个泡沫终归要破的。
      作者:男越王 回复日期: 13:14:48     上海这个泡沫终归要破的。  ============================================================  不是吧?那我党怎么办?老百姓怎么办?    
  沉下去了,顶一下先。
  我党说是就是, 说不是就不是  我党说不是是也不是, 我党说是不是也是!
  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    说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
  上海建设金融中心的构想已经成为历史。
  上海金融中心赖以生存的“长江龙”计划现在已经失败了,因为根本不存在一个所谓的长江经济区。
  每次经过浦东陆家嘴,都会想起邓公的那句话:坚持浦东开发开放,不要动摇,一直到建成。好好的开发为何要动摇哪?而浦东的核心就是陆家嘴,定位于中国和世界的金融中心。看来,提出这个口号时,邓公就已经考虑到今后会出现的种种情况,肯定包括政治及经济上的变化,他当然知道香港回归后的地位,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央早已有远期计划安排,我们相信邓公有此远见,他自己及他所安排的身后接班人确保了中国的40年(至少)的和平和政策的持续,中国只要有50年左右的和平发展,会如何,不言自明。
  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      说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    (转载)
  前辈与俺心有戚戚焉……        目前,“气场”明显的转到珠三角和北京这一边。       ~~~~~~~~~~~~~~~~~~~~~~~~~~~~~~  新领导要拿香港为中心的珠3角对抗上海的长3角~~~  因为上海已经成为***的天下
  上海,中国金融中心的不二之选,天时,地利,人和均有优势。
      作者:天山之颠 回复日期: 9:48:17     每次经过浦东陆家嘴,都会想起邓公的那句话:坚持浦东开发开放,不要动摇,一直到建成。好好的开发为何要动摇哪?而浦东的核心就是陆家嘴,定位于中国和世界的金融中心。看来,提出这个口号时,邓公就已经考虑到今后会出现的种种情况,肯定包括政治及经济上的变化,他当然知道香港回归后的地位,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央早已有远期计划安排,我们相信邓公有此远见,他自己及他所安排的身后接班人确保了中国的40年(至少)的和平和政策的持续,中国只要有50年左右的和平发展,会如何,不言自明。       ============================================================  至尊宝,快过来,月光宝盒找到了,在他手上。
  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央早已有远期计划安排,我们相信邓公有此远见,他自己及他所安排的身后接班人确保了中国的40年(至少)的和平和政策的持续  -------------------------  我们需要这样的安排吗?中国的发展是安排出来的吗?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上海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这种强权政治,但是,但是当中国走向市场化的时候,我们就会发觉这种人治经济底下的羁绊,正损害着上海的经济,想起了周正毅,想起了地铁事故……。  中国的明天在香港!
  这本身是一个众说纷纭的问题,楼主的居心可见一斑,争取言论自由是件好事,但这也太过明显是自由亚洲电台的国内起哄版    在下看了,同是中国人,既然在中共的领导下,  不如大家就别争了,联合起来对付那些狗日本,无赖南韩,傻B霉粒奸才对!
  楼主,上海的发展是得益于强权,我认为160年前的开埔是强权(英国),可当时的强权应该是香港更甚,此后100年内的发展又如何呢?30-40年代以上海为代表的江浙财团的华人资本占到世界华人资本的30%以上,所以我认为上海及江浙除了强权以外还有更加深刻的内涵,不错,上海目前的发展是有中央的支持,再加上两翼的江浙(两种发展模式私营+乡镇的相得益彰),所以更加看好,至于安排,我认为在个人叫个人生涯规划,在国家就叫国家战略,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嘛。你认为美国它就没有安排,是脚踩瓜皮撞大运才走到今天的?
  上海的文化缺乏包容性,不可能成为金融中心。
  作者:皇帝寿昌 回复日期: 9:50:20     作者:封狼居胥 回复日期: 00:27:44         香港的教育注重实际,如果他们觉的某个学科学会了对挣钱没有帮助,他们就不学....大陆刚毕业的学生普遍志向远大、所有的人都想从事研发工作,不屑于做销售员等工作。香港刚毕业的大学生可以很快胜任销售员的工作,90%的企业家是从销售员干起的,有多少科研人员可以成为公司的老板&            这正是HK缺乏后劲及存在危机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非常非常非常赞同!!!我不知道有什么能力比销售能力更重要!!!但是上海仍是大陆的经济中心!!现在!!将来数十年内!!这是由它的地位和文化历史决定的!!
  有多少科研人员可以成为公司的老板&  ------------------------  盖茨,戴尔,埃里森都是技术人员出身的,公司做大后才离开研发队伍的.福特,SONY创始人一样是靠自己的发明打开局面.真正的发达国家就是靠无数这样的技术“老板”才保持创造力,使自己永远处于产业链上层。  
  成还是不成,这里说了不作算,也到无伤大雅
      作者:ytaod 回复日期: 11:04:51     上海的文化缺乏包容性,不可能成为金融中心。  ~~~~~~~~~~~~~~~~~~~~~~~~~~~~~~~~~~~~~~~~~~~~~~~~~~~~~~~~~~~~~~~~~~~~~~~~~~~~~~~~~~~~~~~~~~~~~~~~~~~~~~~~~~~~~~~~~~~~~`~~  同意楼上的。本人就不喜欢上海人。
      作者:SU37 回复日期: 12:10:58     有多少科研人员可以成为公司的老板&    ------------------------    盖茨,戴尔,埃里森都是技术人员出身的,公司做大后才离开研发队伍的.福特,SONY创始人一样是靠自己的发明打开局面.真正的发达国家就是靠无数这样的技术“老板”才保持创造力,使自己永远处于产业链上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事实并非如此.  比尔盖兹自己并没研发过任何的东西.他的创业开始是比尔盖兹购买了BASIC编程语言的一个版本并运用于第一台微型计算机 – MITS Altair 从此揭开了他微软帝国的首章!比尔盖兹的成功是因为他看到了计算机的先趋!当IMB等大公司还在迷醉于巨大计算机的预言和研发的时候他已经开始了未来50年微软帝国的建造!时至今日微软仍然是购买他人研发的软件再由它卖给全世界。真实的讲,比尔盖兹是一个懂得先趋的成功的商人。    而迈克尔·戴尔更不是计算机专业出身,他曾德克萨斯大学的一名医科学生。戴尔电脑公司成立初期,迈克尔·戴尔靠的就是“新点子”。想当年,许多电脑公司营销大都是依赖中间商将产品推向市场。而迈克尔·戴尔却认为,中间商并不能创造多少价值,因而撇开中间商,直接与用户打交道。由于运用了独特的直销市场手段以及开拓多种多样的电脑服务和支持项目,戴尔电脑公司的业务蒸蒸日上。  
个人电脑是戴尔电脑公司的发家产品,这一领域有实力雄厚的IBM和康柏公司耀武扬威。可戴尔电脑公司以直销客户、低廉的价格、高质量的产品赢得了用户的信赖,愣是在你死我活的竞争中,打下了一片美好江山。    而埃里森更非研究计算机专业出身,据说他读了3个大学却连一个大学文凭都没有得到!合理才是价值。这是他的名言。他的发家在于敏锐发现IMB公司的一个错误:“上百亿美元的错误” 他在IBM研究人员发表的一篇论文《R系统:数据库关系理论》中发现了这一商机,开发了通用商用数据库系统Oracle。    综上所述:他们都不是真正意义的科研人员。当然他们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他们具有敏锐的商业和行业眼光和嗅觉。其实他们是真正意义的商人,而决非科研人员。    这一点值得我们所有现有教育体制下苦读和深受文凭为上的学子的认真思考!重要的不是学了什么,而是能用的是什么。现在的中国人才中普遍出现吸纳过量,转化不足的现象。那么多年的书读了不能转化为财富和创造财富,读了有什么用???而且,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很多人还在不断的读,却没想过读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创造的实现。如果所学不能有所转化,我们会看到越来越多手里捧着大把文凭和证书的“穷人”。社会需要的才能是创造的才能,而不是只呆在肚子里的才能。
  很好,有这么多高人在啊,那我就帮手顶上去罗
  作者:ytaod 回复日期: 11:04:51       上海的文化缺乏包容性,不可能成为金融中心。    ~~~~~~~~~~~~~~~~~~~~~~~~~~~~~~~~~~~~~~~~~~~~~~~~~~~~~~~~~~~~~~~~~~~~~~~~~~~~~~~~~~~~~~~~~~~~~~~~~~~~~~~~~~~~~~~~~~~~~`~~    同意楼上的。本人就不喜欢上海人。        这只能说明你缺乏包容性,无法表明上海缺乏包容性
  这一点值得我们所有现有教育体制下苦读和深受文凭为上的学子的认真思考!重要的不是学了什么,而是能用的是什么。现在的中国人才中普遍出现吸纳过量,转化不足的现象。那么多年的书读了不能转化为财富和创造财富,读了有什么用???而且,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很多人还在不断的读,却没想过读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创造的实现。如果所学不能有所转化,我们会看到越来越多手里捧着大把文凭和证书的“穷人”。社会需要的才能是创造的才能,而不是只呆在肚子里的才能。  =============================  想起了《富爸爸,穷爸爸》!有钱人是不干技术工,不当“  专业人士”的。
  作者:男越王 回复日期: 13:35:13  想起了《富爸爸,穷爸爸》!有钱人是不干技术工,不当“    专业人士”的。  ------------------------------------------------------------  不是不干,而是无论他/她干什么,都要具有财商管理和经营自己的财富!!有钱的人并不是因为职业的不同早就的,而是具有运用财富和经济知识创造发展并留住财富的能力。相反,富人的奋斗大都从最普通最底层做起,这样他才有实际的基础,无论哪一种才能,都会潜移默化,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他的判断和决定。    对于个人来说,重要的不是你做哪一行,而是你怎样有效的学习和运用结合和发展具有经济和财富效应的能力。这才是富人思维的精髓所在。    
  楼上有理。
  上海是江苏浙江用来抗衡北方的,虽说江苏人,浙江人在北京城很吊。但总要保持南北平衡撒。  至于香港那里,偏远地区就是偏远地区,只能在一旁偷着乐(他们经济很发达)但上不了台面,不可能是中心。
  哈哈,楼上的同志很有“见地”啊:)
  你总是说楼上有理  你是不是家在一楼啊?  哈哈,,开个玩笑
  作者:我心若云 回复日期: 01:24:00             作者:SU37 回复日期: 12:10:58       有多少科研人员可以成为公司的老板&      ------------------------      盖茨,戴尔,埃里森都是技术人员出身的,公司做大后才离开研发队伍的.福特,SONY创始人一样是靠自己的发明打开局面.真正的发达国家就是靠无数这样的技术“老板”才保持创造力,使自己永远处于产业链上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事实并非如此.    比尔盖兹自己并没研发过任何的东西.他的创业开始是比尔盖兹购买了BASIC编程语言的一个版本并运用于第一台微型计算机 – MITS Altair 从此揭开了他微软帝国的首章!比尔盖兹的成功是因为他看到了计算机的先趋!当IMB等大公司还在迷醉于巨大计算机的预言和研发的时候他已经开始了未来50年微软帝国的建造!时至今日微软仍然是购买他人研发的软件再由它卖给全世界。真实的讲,比尔盖兹是一个懂得先趋的成功的商人。  ---------  你难得不晓得bill是basic高手?
  改变2003 :呵呵,BILL是电脑高手,恐怕全世界都知道。但他懂电脑并不代表他会发明电脑。而且,他的确没有发明过任何的电脑软件,那个所谓的他与他人共同研制的BASIC编程语言的版本,是他花钱从人家那儿买来,再运用于他的微机中的。这是公开的秘密。就是你又机会问BILL本人,他也会这么告诉你的。如果你能找出证据并实实在在能证明是他本人什么什么时候发明(有他名字的不能证明)证明BILL发明过任何的东西,就算我胡说八道!OK?!
  BILL、BAFFET等人往往是作为著名的投资专家而广为人知的,而不是作为技术专家。
  上海想成为金融中心  还早几十年呢  经济形势好转才多久了  就想一口吃成个胖子了  国家的政策倾斜大家有目共睹  等到国家把目光放到中西部的时候上海还能想现在这样么  难  而且目前上海已经跟周围城市起了冲突  搬机场,特别划出一片区域来吸引投资  都是由于苏州,无锡等城市对它造成了威胁  现在居然信誓旦旦说要成为金融中心  光是硬件就跟香港差远了  何况人才基础以及国际声望更是不能比拟  人家愿意在这里办理大笔的投资运作么  它可以承担金融中心的只能么  还早了吧
  国人开始思考了:)
  国人开始思考
  没什么的,上海吹了那么久了,自然就会有人反思的。  深圳高速发展了20多年,到最后不是出了个《深圳,你被谁抛弃?》?
  我个人认为上海是否能成为金融中心.如果是指上海成为中国大陆地区的金融中心是毫无疑问的.但如果这个命题的前提是上海与香港相比,并且把香港比下去才成为金融中心.这个命题和比较本身是毫无意义的!!    金融中心的目的不是比较.他的职能和目的是:金融机构集中在一起,能够促进为市场需求而建立起来的客户关系,方便具有相关业务的金融机构交流和沟通。      上海能否将超过香港的命题,首先前提就不对,中国政府的有关文件和报告,学界的一些研究报告,都明确地说明,人民币自由兑换,将是在10年以后的事情。换言之,上海至少在10年内,不可能超越香港成为国际金融中心。     其次,即使人民币可以自由兑换,也不意味著上海对香港会造成冲击和不利影响,香港的问题,是如何成为珠江三角洲的龙头,把握好地区角色的地位。     深层次的文化和习惯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改变象,上海在这方面这方面,要达到香港的水平,的确是很短时间很难达到.    上海要超过香港的确还有非常漫长的时间.但金融中心并不是一个.美国的金融中心是:纽约;欧洲的金融中心是:法兰克福;长江三角洲的金融中心是:香港;中国大陆的金融中心是上海.各司其职,共同完成金融的纽带和金融服务的任务,为各地和世界的共同发展做出必要的贡献.为什么一定要谁超过谁才是金融中心呢???欧洲的金融中心没超过美国,是不是法兰克福就不叫金融中心,而叫世界的金融&边&心的呢???    国际金融中心的命运基本上取决于金融业务与金融机构未来是分散还是集中。即:空间集聚效应越高,金融中心在未来胜出的可能性越高。而上海金融空间的聚集,中资金融机构云集、人民币结算和清算便利、离岸在岸业务能够互补等有利于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建立的条件又是香港所不足的.因为上海在中国的特殊地位,其金融作用是无法用与谁比较或是否超过香港的金融发展来描述的.    为什么一定要比较呢???又为什么一定只有一个金融中心呢???又为什么一个超过另一个才是金融中心呢???我认为从谁会成为最大或谁会超过谁上去比较毫无意义.上海一定是中国大陆的金融中心.香港不能替代其在内陆的金融中心的位置.从国家的政策来看上海的金融职能10年内不可能超过香港.比较什么呢???不一样的衡量标准怎么比较???    但是,上海作为相对比较落后的金融中心很多地方要向香港学习倒是很有必要.建议楼主另外开个贴:上海和香港的差距及如何缩短其差距,这样的主题讨论更有意义.    所谈浅薄之拙见.还望楼主及各位勿要见笑.也请楼主原谅小女子的唐突之语.SORRY!! :)))    
  上海要超过香港的确还有非常漫长的时间.但金融中心并不是一个.美国的金融中心是:纽约;欧洲的金融中心是:法兰克福;长江三角洲的金融中心是:香港;中国大陆的金融中心是上海.各司其职,共同完成金融的纽带和金融服务的任务,为各地和世界的共同发展做出必要的贡献.为什么一定要谁超过谁才是金融中心呢???欧洲的金融中心没超过美国,是不是法兰克福就不叫金融中心,而叫世界的金融&边&心的呢???  ------------------------------------------------------------  应改为珠江三角州及其周边的金融中心是:香港。    不好意思打错了。    
  作者:ss1860 回复日期: 1:58:36  何况人才基础        你说长三角说这里人才基础差  你回家做家庭妇男把    你看看香港的特首,财政司司长,,你去看看香港的上流社会  都是哪里过去的人?
  嗯,上海的人才和高校基础都是没什么好说的!!而且,这两年大量的海龟回来。更是如虎添翼~~~~~    但是整个城市的文明建设还是离香港很远。当然这跟背景时间有关。我对上海是充满信心的说。我喜欢这座城市!!上海是中国我最喜欢的城市!!
  作为上海的老百姓说一句话:就TMD不要再折腾的行不行。。。我们只要买的起房子,交通不再拥挤,空气不再污浊,什么中心不中心的,让给其他想找罪受的地方吧。。。
呵呵,很早就看过楼主写的这个帖子了!  
我觉得:也许这个观点,与大家通常所认同的现象是不一致的,就象有的回帖里说的,海龟,如虎添翼等等。这帖子也引起了一些上海哥们的义愤,什么关他中心不中心。      
其实,何必如此动气?我觉得这仅仅是一个话题,大家聊聊嘛,上海和香港到底如何发展?我们在这里放下私人的什么东西,就事论事,不牵扯个人感情问题啊。
也不是说上海是金融中心就能如何,不是又能如何。 就是为了讨论问题的快感嘛!    
我对这个问题,特别感兴趣。
而且在理智上,觉得还是比较赞同顶楼的观点的,虽然我最近也一直在反驳这个观点,但觉得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也很想听听别人的观点。
  不要只看上海,看看江苏特别是浙江,你就会明白上海的优势
  上海要超过香港的确还有非常漫长的时间.但金融中心并不是一个.美国的金融中心是:纽约;欧洲的金融中心是:法兰克福;长江三角洲的金融中心是:香港;中国大陆的金融中心是上海.各司其职,共同完成金融的纽带和金融服务的任务,为各地和世界的共同发展做出必要的贡献.为什么一定要谁超过谁才是金融中心呢???欧洲的金融中心没超过美国,是不是法兰克福就不叫金融中心,而叫世界的金融&边&心的呢???    ------------------------------------------------------------    应改为珠江三角州及其周边的金融中心是:香港。  =============================  若云MM,首先冒昧指正一下,欧洲的首要金融中心是伦敦。 另外,我的本意不是让大家比较上海和香港谁会超越谁,这种比较在近3年的中国甚至亚洲的传媒中已经很滥,甚至成为一门显学,本人不想拿这些老话题来说了,只是想大家思考一下中国的几个重要的金融城市的现状,这种现状在中国遭到人为的扭曲,很多人看不清真实面目,上海人有骄傲情绪,香港人妄自菲薄。北京的优势没被人重视(天啊,现在很多人不知道北京是现实的金融中心!),但我在这里的讨论把握的不好,有点误导了。  
  再者,把香港看成珠三角的金融中心,把上海看成中国大陆金融中心,这似乎欠妥。没错,香港是立足于珠三角的,但其金融影响力远不止珠三角;相反,上海的经济辐射力目前还没有大到超出长三角以外的地步,惶论全国。窃以为,把香港与中国大陆割裂开来是不合时宜的。香港应该是南中国以及东南亚的首要金融中心,同时在这个基础上,成为中国最大的金融中心。至于未来如何,则是本文要讨论的,因为北京和上海都加入了这个竞争游戏。
  不要只看上海,看看江苏特别是浙江,你就会明白上海的优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江浙好,关上海什么事,离得近就是理由吗? 须知现在不是上海辐射江浙,而是江浙辐射上海
  作者:wygost 回复日期: 2:57:27     香港白领一眼就能看出你lv是正宗的还是襄阳路买的,偶很羡慕啊~    上海白领明显做不到。。  哈哈哈!!!
  WYGOSTGG就是有意思
  上海妹,出来做鸡赚钱吧
  什么中不中心的,都是人家给扣的帽子.大部分上海人觉得做好每一天的事就行了.上海人不偷不抢不腐败不官僚,很多人羡慕的紧.不过树大招风,压力太大了.全国各地都来上海竞争,上海人活的太累了,也是让我们喘口气的时候了.    楼主说上海人有骄傲情绪,这又何曾见得? 不要一棍子全打死了吧!上海是个很杂的地方,哪里人都有.海派文化也指的是上海的杂(实在不敢妄称上海是包容的,因为有时真的看不懂某些上海人的作风)上海也不敢说是哪儿的龙头,各地定位不同,各有所长,尽量避免国内各地恶性竞争为好.    上海绝对欢迎全国各地的同胞来上海旅游投资工作.但请遵守上海的法规,注意保护市容环境.你也不想你家去的客人乱吐痰乱扔垃圾吧!欢迎来上海!
  这个帖子的讨论气氛格外的好,真是天涯里难得的帖子。除了我楼上的“鸡仔王”外,几乎没有嘴巴长错了地方的。  
我老家江苏,从小上海没少去,也居住过,比较了解;人生大部分时间在北京,练就了一口儿京片子,更是熟悉;全家移居香港十几年了,京港常来常往,对HK也算不陌生了。难得对三地都比较熟悉,但是高人在上已经发表了很多的高见了,我就不说太专业的内容了,免得贻笑大方。仅从文化角度谈一点。不知道全世界的金融中心城市都各有什么样的人文个性,我想包容性和开放性总是最重要的。香港由于历史原因,文化中归属感的先天不足,反而使她最容易和世界交流、融合,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公民”。金融中心也正需要这样的气度。相比之下北京也好,上海也好,差距不是一星半点。再就是法制环境,毋庸质疑,香港是最好的。即便和西方成熟法制社会相比,也属于上流。尤其是金融和经贸方面的法制之健全绝对够大陆任何地方玩命追一阵的。现有的知名度和世界对她的了解也是香港很大的优势,全世界对她都不陌生,但是说到北京或上海,恐怕会有不少资本望而却步。香港面向的是全世界,背靠的是广大的大陆腹地,条件可谓得天独厚,发展的潜力依然大。  
北京和上海也都是我的故乡,当然希望发展得更好,但在金融这个领域,恐怕现实一点比太过自信更实惠。
  说到香港的优势,经常有人把英文水平拿出来说,英文好久这么重要吗??亚洲英文说的最好的国家是菲律宾和印度,比较差的是日本,英文说得好不好和经济发展没有多大关系。  当其他国家的人全民学英语以便于能进欧美公司打工时,日本人正在利用宝贵的时间开发新产品,再卖到全世界包括美国。当然,日本的专业翻译很厉害,欧美新科技的资料只要一出来,马上就会有日文译本,便于日本的科技人员跟踪最新技术。    此外前面我说香港的教育水平不高,有人不信,下面这个链接是香港人的受教育水平,和其他人均2.5万美元的地区比比就知道高不高了。  http://ihouse.hkedcity.net/~hm1203/settlement/pop-hk-education.htm
  香港由于历史原因,文化中归属感的先天不足,反而使她最容易和世界交流、融合,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公民”。金融中心也正需要这样的气度。  --------------------------------------------  呵呵,按阿东同志的说法,纽约伦敦就不应该是金融中心,而应该是百慕大、维尔京群岛这种“三不管”地区,这些地区现在也是“逃税天堂”和洗黑钱中心。
  百慕大、维尔京群岛等的确如你所言,现在在反洗黑钱打击名单中榜上有名。抛开道义不提,这不也正说明是他们在这方面的优势吸引了资本的进入么?但是他们的最大问题就是靠钻法律空子发财,在法律缺席的情况下,你怎么做都是对的。但是香港不同,有完善的法律,尤其在金融方面。可见不是靠钻空子、捡漏发的家。
  说到香港人平均受教育程度,的确不算高,但是年龄层不同,结果也大相径庭。香港毕竟是上世纪中后期才发展起来的。在全港还响彻着缝纫机的“嗒嗒”声的时候,受教育的确不是每个人第一考虑的问题,更不是每个人都能消费得起的。但是香港已经完成了好几轮的产业升级,现在再看年轻人受教育程度,恐怕就和su37朋友讲的人均2.5万的国家相差无几了。毕竟“受教育”这个事情还不算太艰巨,只要条件允许,一代人就能扭转,比如日本也是个好例子。而且香港的国际化也体现在受教育方面,中高层的人才中,大部分都有英美等西方教育背景,就连普遍认为没什么文化的娱乐圈中人,也愿意到维也纳旁听个声乐课什么的,要是能拿个文凭回来,当然就更有“卖点”了。所以香港的未来潜力也体现于此,现在的年轻人才是将来的政府要员及各大公司管理层的储备力量。将来的香港绝对不是仅仅靠勤奋和冒险就能横扫天下的,像做塑料花起家,做到亚洲首富的神话,可一不可再。一切都规范了,实力是第一的。
  作者:男越王 回复日期: 19:18:11     夺取了大小洋山不说,还造成跟宁波北仑港的恶性竞争。苦日子还在后头!    也不知道上海的那些领导怎么想的!
  男越王  怎么不提夸海大桥那丑事      广东只能被香港包二奶
  珠三角的基础设施重复建设已经说得够多了
  我不是经济学家,上海和香港谁能成为金融中心,我没有资格说。但是作为生意人我知道将资金存在香港是最方便的,我很多做外贸的朋友在香港有公司,实际就是个壳,在香港没有办公室也没有员工,只有一个银行账号。非常方便,香港世界各地的银行都有,不同的银行之间汇款非常快捷,就这一点大陆的银行要学好多年都赶不上,在我们这个城市不同银行转账有时要几天,实际上完全可以3个小时解决的,银行想少给你几天的利息,这点我相信上海的国有银行也是这个德性,国有银行太穷了,有30%的呆账,能赚点小便宜就赚点。由于汇款处理不及时会对做贸易的商人造成很大的影响,很多生意都是从支付货款开始,如果不及时会影响之后的运输、报关、甚至影响生产。这些损失比几天的利息要多得多。    另外在信用证制度、现金制度等等,香港的银行要比国内的银行要有效率的多,别的不说,从国内法人提款15万要上报人民银行,我们有时候私人买个房子一次也不只用15万,对于公司账户15万算啥?    上海成为金融中心?上海的国有银行和我们这里一个小镇的国有银行有什么不同吗?
  金融中心不光是靠政策捧出来的,更重要的是要靠一批顶尖的金融人才辛辛苦苦干上几十年换来的,这些上海有吗?尤其是想成为与纽约、东京等比肩的国际金融中心并不容易
  封狼居胥说得实在,把很多现实问题都说出来了,而不是泛泛而谈。在现实中,上海目前的确还不算一个真正的金融中心,这一点连他的江浙同族也这样认为,江浙一带有“到上海赚钱,去香港找钱”的说法。
  我喜欢上海这个地方  但我讨厌上海人,势力是他们最让我感到恶心的!!!  上海之所以能发展其实主要还是靠外来人口!  而香港人比上海人不知道优秀了多少倍!!!!!!  上海人其实就能搞几个门面摆摆地摊什么的  能够生在上海是他们八辈子祖宗修来的!!!!!!!!  请恕我直言!!上海的SB们
  上海成为国际金融中心最大的障碍是官僚主义.由传统工业城市向金融中心转变,工业的迁移是不可避免的,然而官僚主义阻碍了这种合理与不可避免的结构调整.试图以发展制造业吸引外资流入的窗口,看起来这个想法很不错,然而以有限的实际资本流入来打造国际金融中心未免有些可笑,同时也有以&实实在在的发展&表功的嫌疑.  
制造业中心与金融中心对制度建设的要求显然是不同的,甚至会发生冲突.要想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在现阶段的上海,离岸市场是必然的选择,毕竟上海还不是国内银行业中心,因而制度建设是根本.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上海的对手是香港,而不是北京,差距也是明显的.要想成为国内银行业中心,政策显然是决定性因素,然而要想&大雁南飞&斗争将是长期的,也是趋于白热化的.  
因而上海目前的选择也是两种矛盾的一种调和-&浦东发展金融业,制造业要加强,同时并举岂不美哉!这也充分显示上海经济龙头的不可或缺性!&前景如何,拭目以待.  
  大长见识!!!!!!
  谦谦君子之黄飞扬    我就是上海人,你想怎么样,你说呀。。    
  呵呵,这个人祖上不积德没生在上海也就算了, 自己还不积德...    下辈子肯定生在非洲了。...
使用“←”“→”快捷翻页
<span class="count" title="
<span class="count" title="万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昆山陆家镇未来规划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