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大家都称呼一个入职三周年才三年的员工为“包老板”

冯尚宁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唐朝诗仙李白的绝美诗句,曾勾起我少时多少对秦岭的多仰望和遐想。家住陕南安康石泉,属秦巴山中汉江谷地,祖辈们都听说“西安有个钟鼓楼,半截插在天里头,正月十五吹大风,把天摇了个大窟窿”。但世居陕南,世代种地祖辈,很少有几个人翻过秦岭,到过西安,只有向往古都,望秦岭而兴叹。民国以前没有翻越秦岭,沟通南北的西万公路,因此,安康境内的石泉宁陕汉阴等地的桐油木耳茶叶这样的土特产,只能靠人工挑运,过宁陕翻秦岭经子午道,出沣浴河到西安,找店家商贾把货物交易,再换一些食盐和五金制品回家,上给一些坐家店铺,或自己走乡贩卖,获取一些辛苦脚力报酬。当时把这种挑运过程叫“出省挑盐”,或单叫“出省”。西安挑回的甘肃或青海的盐,叫大青盐。陕南没有盐,听说盐贵的时候要三升玉米才能换一斤盐。家乡我小时候的祖父辈中,有两个大个子出过省,现在早都不在人世。听他们说起出省,觉得挺好玩儿,其实并没有那么容易。祖父辈能出省的,大都身材高大壮实,年轻,有一身好力气出省要挑120斤到150斤的货物出门,挑少了不划算,路途顺畅要二十多天到一个月才能回家。出省的路是先辈从山崖沟谷中开辟的。初次出省的人长途跋涉,肩膀挑肿又压平,脚板走肿又走消,可想行进中的每一步是多么艰难。我提起这些陈年旧事,是缘于妈妈给我讲的祖父辈出省中让我感动不已的一个真实故事。我有一个外公和几个出省的伙计,有一年农闲时,相约出省,他们备好草鞋衣物干粮,选好日子挑好货物上路。一路上天黑住店天亮赶路,走走歇歇,过了秦岭,眼看路途过半,我外公却生起了病,开始勉强支撑还能赶在一路,后来实在赶不上了,他便卸下担子,喘着气对伙计们说“你们先走吧,我怕是到不了地方了”,前面的伙计发现不对劲,就停了下来,对他说道“那咋行呢,咱们出门就说好的,要一起出门一起回去,别怕,等过了松树桠就好了”,于是伙计们把外公的货分担了大半,让外公只挑了少部分跟在后面,又坚持了两天,外公终于病倒了,伙计们知道后并无怨言,把他的货全部分担,然后走一段,再轮流回来一个人扶外公前行,一些同路但以前并不认识的出省伙计,也不时的帮扶着他。由于没有条件医治,最终外公还是没有走出沣浴河子午古道到达西安,倒在没有人烟的深谷半道,再也起不来了。当他半躺在伙计怀里时,外公断断续续地说“我拖累大家了……可惜我回不了家了”。说罢便咽了气,眼角还挂着几颗不知是感激还是伤心的泪水……一同出门的伙计商量,只有把外公的遗体草裹好,然后在路边找一个安全的地方搁置妥当,才依依不舍一路无语地担着货物继续赶路。到了西安商贾闹市,找客店先住下,再找店家商铺把从陕南挑来的土特产卖的卖了贩的贩了,再歇一天脚,又扯了几丈白土布,原路返程。回程时货少了,肩上轻松了,但脚步谁也不轻松。走到放置外公尸身的地方时,一同出门的伙计不约而同的停了下来,面色凝重一言不发。沉默了一阵,才都同一个意见,说“我们是一路出的门,一定要一路回去,不能把他一个人抛在外乡”。于是,用土布把外公的尸身缠裹好,硬是一个个轮流着背,把外公背回了陕南老家……多深的劳动中结下情谊,多么悲凄的真实故事!至今一提起,我都被它感动的无语盈泪。多少年的沧桑变化,社会进步,西万公路跨越秦岭,结束了陕南人人工肩挑出省过秦岭的历史。而西康高速穿越秦岭,又结束了西万公路盘山颠簸、堵车、翻车事故多发的历史,将八小时一整夜缩短到三个半小时。回望秦岭,我感概良多。作为一个生长在陕南秦巴山里的平民百姓,我感谢我们伟大的时代,也向当年翻越秦岭出省一路患难情谊与共的先辈深鞠一躬。
石泉文艺(shiquanwenyi)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大不六文章网立场
shiquanwenyi石泉文艺:以石泉文艺之空,窥陕南文化之面。热门文章最新文章shiquanwenyi石泉文艺:以石泉文艺之空,窥陕南文化之面。&&&&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3-
举报邮箱:
Copyright(C)2016 大不六文章网
京公网安备78(Meeeeeeeeee)
(输什么也不能输)
第三方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入职三周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