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怎么罚在中国的外企排名“变坏”的外企

纽约时报:高通被罚凸显外企在华面临监管压力|高通|中国_电信_新浪科技_新浪网
纽约时报:高通被罚凸显外企在华面临监管压力
  导语:美国《纽约时报》网络版今天撰文称,被罚事件表明外国企业在中国攫取利润的同时,面临的监管压力也在不断加大。
  以下为文章全文:
  过去10年间,外国科技公司向中国投入了数十亿美元,希望挖掘这个高增长市场的潜力。现在,这个国家的网民数量和智能手机销量都已经独霸全球,但跨国公司却碰上了监管天花板。
  中国政府周一释放出了最严厉的信号,对美国芯片制造商高通开出9.75亿美元的反垄断罚单。作为此次处罚的一部分,高通还必须大幅降低在中国收取的3G和4G通信技术专利费——具体的收费标准将远低于世界其他地方。
  “我们已经调整了措施。”高通CEO史蒂夫·穆伦科普夫(Steve Mollenkopf)在声明中说,“这将帮助我们充分利用中国市场的快速增长。”
  此事集中折射出外企在中国的最新处境:他们正在腐败、垄断和逃税等问题上面临越发严格的监管。
  过去一年间,已经有数十家美国、欧洲和日本跨国公司遭到中国政府的调查。高通收到的罚单金额几乎是去年遭到的行贿处罚的两倍。
  高通CFO乔治·戴维斯(George Davis)表示,该公司对处罚规模感到“失望”。这一罚单将令高通全年的每股收益缩水0.58美元。但中国市场庞大的规模和潜在的利润却令其难以忽视。
  高通表示,此次处罚为该公司的未来增长奠定了基础。莫伦科普夫说,该公司仍处在中国市场的前沿。他还表示,此次和解将允许高通与小米等中国企业展开密切合作,后者正在向印度和美国等市场扩张。
  “我们建立了很多重要合作关系。”他说,“现在的地位更有利了。”
  即便如此,这张罚单还是在中美之间开辟了新的经济冲突领域。
  虽然中国政府表示,外企只是其整体监管计划的一部分,但跨国公司却表示,他们成为了经济民族主义的受害者。据知情人士透露,在去年11月的中国之行中,美国总统奥巴马特意提到了反垄断调查。
  “这不仅事关高通,而是所有大公司面临的问题,包括美国和欧洲企业,他们都拥有重要的专利权,并希望对外授权,并在中国开展业务。”美国传统基金会(Heritage Foundation)法律和贸易专家阿尔登·阿伯特(Alden Abbott)说。
  在长达一年的调查中,中国官员并没有隐藏新经济民族主义倾向。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主任鲁炜最近访问美国时指出,高通有半数营收来自中国。他表示,外国企业要在中国赚钱,必须要成为中国的“朋友”。
  高通此次遭到的调查,正值中国振兴民族半导体工业之际。尽管中国为全球生产了很多电子设备,但却高度依赖外国企业设计和生产的芯片。2013年,中国半导体产品进口额高达2320亿美元,甚至超过了石油进口额。
  为了解决这种不平衡现状,国务院副总理马凯领导了一个工作组,希望在2030年将中国打造成芯片行业的世界领导者。根据麦肯锡去年6月发布的报告,这个工作组估计将在未来5至10年获得1700亿美元政府支持。
  与此同时,新一轮政府调查也令外国科技企业开始重新思考中国战略。
  “美国的多数领军科技企业都感觉自己在中国成为了目标。”经济研究和顾问公司Rhodium Group创始合伙人丹尼尔·罗森(DAniel Rosen)说,“他们考虑的战略之一,是与强大的中国企业展开合作,避免被排挤出这个市场。”
  去年9月,芯片制造商就采取了这样的措施,向紫光集团投资15亿美元。这家国有公司去年花费27亿美元收购了中国的两大芯片设计公司。分析师认为,中国政府计划将紫光集团打造成芯片设计领域的国家龙头。
  不过,高通的经验也表明,加强对本土企业的投资和合作并不能确保万无一失。高通自1990年代以来一直对中国大举投资,与设备制造商合作开发了新的知识产权。
  高通目前约有50%的营收源自中国市场。该公司最近几个月的营收有所下滑,部分原因在于无法从中国收取全额专利费。(书聿)
文章关键词:
&&|&&&&|&&&&|&&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顶部 “”,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您的位置:&&&产品问题增多 洋品牌为何在中国市场变坏?
产品问题增多 洋品牌为何在中国市场变坏?
中国青年报
  遭遇&3&15&信任危机后,3月22日麦当劳北京三里屯店悄然重业。中国青年报记者在其店外看到用易拉宝张贴的道歉信,&对于我们给您带来的不便深表歉意,请您接受我们诚挚的道歉。&
  在中央电视台&3&15&晚会节目中,麦当劳三里屯店被揭露鸡翅超过保温期后不被取出、甜品派以旧充新,以及食材掉地上不加处理继续备用等。
  节目播出后,麦当劳通过微博致歉,表示将对这个个别事件进行调查,以行动向消费者道歉。
  在央视&3&15&晚会曝光的,除了麦当劳,还有家喻户晓的超市巨无霸家乐福。洋品牌又一次集体在中国遭遇信任危机。
  衣食住行:洋品牌商品问题增多
  最近网上流行这样一则笑话。问:把大象装进西门子冰箱总共分几步?答:100步。第一步,把冰箱门打开;第二步,把大象装进去;第三步,关上冰箱门;第四步,关上冰箱门;第五步,关上冰箱门&&因为冰箱门关不上!
  因为关不上的冰箱门,较真的老罗培训创始人罗永浩上演了&怒砸西门子冰箱&的行为艺术。
  日,罗永浩在博客上发帖说:&西门子冰箱刚买就觉得设计不良:拿完东西随手把门甩上,10次有9次都会自动弹开。用了那么多冰箱,从来没见过这么烂的。后来被迫养成了小心关门并且关门后反复确认的习惯,基本上就是财务人员用保险柜的用法。&
  近500个跟帖中,很多网友反映家里的西门子冰箱跟罗的情况几乎一样。有网友说,&为了冰箱关门的事,被老妈骂了无数次,现在关冰箱门有强迫症了。&
  湖北武汉的一位女士反映说,她家的西门子冰箱同样存在关不上门的情况,反映给售后,售后免费给装了个闭门器,可之后又出现冷藏室积水问题。
  罗永浩觉得西门子公司回避问题,日,罗永浩等几名消费者到西门子大厦前用铁锤砸烂了三台质量有问题的冰箱。
  号,罗永浩召开&西门子冰箱门门交流会&,邀请现场媒体及观众再次上演&砸冰箱秀&,现场砸坏冰箱十余台。
  从媒体公开报道的新闻事件可以看出:经过几十年发展,洋品牌的质量问题充斥各行各业,遍布衣食住行。
  2011年8月上旬,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共对5625批货物实施抽样检测,抽检率为49.5%,不合格超过3100批,不合格率达55.8%。据不完全统计,上海口岸年进口服装3万余批,进口金额占我国进口服装总额的40%以上。作为重要的进口服装口岸,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自2005年起就对进口服装实施了摸底调查和监督抽查工作。进口服装的不合格率一直高居20%以上。
  2011年9月初,知名打假人士王海爆料,耐克一款篮球鞋在中国大陆售价为1299元,而在美国售价为125美元。另外,在美国销售的同款鞋有两个zoom气垫,在中国销售的却只有1个气垫。当年9月9日,耐克承认对该款球鞋宣传错误,向消费者表示歉意,并将作出相应赔偿。
  2010年初,丰田汽车&踏板门&事件轰动一时。丰田董事长丰田章男专程来北京向中国消费者道歉。
  据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日公布的消息,法拉利玛莎拉蒂汽车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代表玛莎拉蒂公司向国家质检总局递交了召回报告,因后尾灯缺陷,召回部分进口年款玛莎拉蒂(Maserati)汽车。据该公司统计,在中国大陆地区共涉及222辆。
  商通服务:洋品牌褪去光环
  不光洋品牌的产品出现问题,在一些不以生产为主的为主&洋品牌&,比如商品流通和服务行业,洋品牌也逐渐褪去光环。
  中国社科院2011年11月发布《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称,课题组分别调研了中国境内的国企、民企、外企的百强企业。结果显示,在被选中评价的300家企业中,按百分制考评,有26家企业得分是0分甚至是负分。这26家企业中,外资企业占了大头,共有19家。其中,阿迪达斯、戴姆勒&克莱斯勒、可口可乐等均&榜上有名&。
  2011年1月,家乐福被曝光涉嫌价格欺诈,国家发改委价检司介绍,家乐福在一些城市的部分超市存在虚构原价、低价招徕顾客高价结算、不履行价格承诺、误导性价格标示等多种价格欺诈行为。国家发改委责成相关地方价格主管部门依法予以严肃处理,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5倍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或无法计算违法所得的,最高处以50万元的罚款。
  关于洋品牌涉嫌侵权,还出现了更加复杂的案例,隐蔽用工就是一种。
  成都的李美荣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2010年7月至2011年2月,成都思睿商贸公司派其在家乐福红牌楼店从事某牛肉促销工作。但家乐福却拒绝支付李美荣工资和提成。
  2011年5月李上诉成都市劳动局仲裁委,要求家乐福支付工资及提成。家乐福庭辩称,是思睿商贸公司租用家乐福专柜,家乐福与李美荣无劳动关系,故不支付报酬。
  该案代理律师卿又萍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他长期关注家乐福用工侵权的问题,这个问题在各地家乐福很普遍。供应商提供促销员,供应商承担用工责任。家乐福这种用工模式称为劳务派遣。
  卿又萍说,&家乐福劳务派遣实质是隐蔽用工。&劳务派遣在我国劳动合同法上的定义是临时性、辅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工作岗位。可实际上,家乐福长期性岗位也使用成本更低的劳务派遣工。
  卿又萍说:&这样的案件中,权益受害者通常无法胜诉,因为法官包括有一些劳动法方面的学者都认为,这属于劳动派遣,不应当追究。& 但家乐福这种用工模式在法国遭到巨额的罚款。
  据法国媒体报道,在法国家乐福以及其他连锁超市中调查发现,工人们虽然在超市中工作,却由供货商或劳动力中介机构来支付工资。最终,包括家乐福在内的超市、供应厂商以及劳动中介机构,都被定罪并处以相应罚金。
  卿又萍对中国青年报记者说,李女士的遭遇绝对不是个例,在北京其实也存在这种情况。因怀孕而被北京方庄家乐福辞退的促销员盛玉就因劳务派遣问题而与家乐福对簿公堂。
  部分洋品牌在中国利润变薄
  洋品牌在中国曾是高质量、高价格的代名词,如今为什么光环不再?
  北京大学企业管理案例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杜烨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洋品牌的个案不能代表外企整体质量下滑,只能说质量问题比原先多一些。
  杜烨分析,随着竞争对手的增加,中国品牌商的崛起,洋品牌的利润变薄,渐渐失去了高利润的生存环境。没有了高利润,想要跟人竞争,在一个法制尚需健全的环境里,自然会不择手段降低质量来提高利润。
  中外资企业的不平等待遇,地方政府对外企的&优待&,让外企不诚信的违法成本很低。为追求最高利润偷工减料也在所难免。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授、中国社科院私营企业研究中心研究员蒋泽中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这也暴露出了国外企业和洋品牌对中国的双重标准问题。
  外企对发达国家输出的产品是一个标准,对发展中国家却是另一个标准。外企解释为参考本土标准和消费国的实际,其实就是降低了产品的标准,因为一些发展中国家的标准是低于发达国家标准的。
  蒋泽中说,外企实行双重标准对消费者来说十分不公平。标准不统一,就意味着,我们的消费者享受不到与发达国家同等的待遇。
  明知道它歧视中国消费者,有什么办法吗?
  北京市律师协会消费者权益法律事务专业委员会主任、北京市汇佳律师事务所主任邱宝昌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中国标准低于国际标准,洋品牌采取的是双重标准,即便洋品牌的低标准屡屡出问题,依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只要它不违反法律,谁也没办法。
  蒋泽中说,从消费者个人来说,中国消费者对洋品牌的消费偏好,也纵容了洋品牌降低标准,屡屡做出一些损害中国消费者权益的事情。
  不过,比起国内一些企业,外企更注重诚信。因为外企生存环境比国内民企要好,它可以赚取高利润。在能够赚取高利润的时候,企业心态相对好,不会很急功近利。
  有专家指出,洋品牌从&超国民待遇&开始变成&普通国民待遇&,与中国自有品牌同台竞争,中国消费者应破除迷信,理性消费。
  要杜绝洋品牌问题,蒋泽中提出,国家提高相关标准,同时也要改变我国对待外企和洋品牌一贯宽松政策,不给外洋品牌降低标准的借口;相关部门加大查处力度,对违法的外企和洋品牌要加大处罚力度,使得它们担负起应有的责任。
  洋品牌屡屡出问题被请下神坛,对国内企业是一个抢占市场的好机会。蒋泽中说,竞争中,如果国内企业更注重提高产品的质量,对消费者也是一个好消息。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这是一个重大转变,其重要性不亚于19世纪末美国打败英国皇家海军
(C) 环球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的外企有哪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