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可以请到啊南无阿閦如来来佛像

五方五佛_百度百科
密宗金刚界五方五佛正中一尊,中央世界毗卢遮那佛(大日如来)左下一尊,为东方世界阿閦佛(不动如来)左上一尊,为南方世界宝生佛(宝生如来)右上一尊,为西方世界阿弥陀佛右下一尊,为北方世界不空成就佛(不空成就如来)我们常说的五方佛就是上面所说的金刚界五佛。.密宗胎藏界五方五佛正中一尊,中央世界大日如来左下一尊,为东方世界宝幢如来左上一尊,为南方世界开敷华王如来右上一尊,为西方世界无量寿如来右下一尊,为北方世界天鼓雷音如来.华夏五方五佛(中方佛)河南洛阳的;卢舍那佛(座像);(东方佛)江苏无锡的;释迦牟尼(立像);(南方佛)香港大屿山的;释迦牟尼(坐像);(西方佛)四川乐山的;弥勒佛(座像);(北方佛)山西大同的大佛;释迦牟尼(坐像)。.新华夏五方五佛(中方佛)河南鲁山的;卢舍那佛(立像);(东方佛)江苏无锡的灵山大佛;释迦牟尼(立像);(南方佛)香港大屿山的;释迦牟尼(坐像);(西方佛)四川乐山的乐山大佛;弥勒佛(座像);(北方佛)山西大同的云岗石窟大佛。大佛;释迦牟尼(坐像)。
五方五佛五方五佛概念一览
密宗金刚界五方五佛
密宗胎藏界五方五佛
华夏五方五佛
新华夏五方五佛
五方五佛密宗金刚界五方五佛
密教金刚界五佛为果曼荼罗,表智,即毗卢遮那、阿閦、宝生、阿弥陀、不空成就五佛。这五佛居住在金刚界曼荼罗中央的五解脱轮中。
毗卢遮那佛身白色,结智拳印,位于中央。阿閦佛身黄金色,左右我劝置于胁部,右手下垂触地,位於东方。宝生佛身金色,左右握拳安於脐部,右手向外结施愿印,位於南方。阿弥陀佛身亦金色,结三摩地印,位於西方。不空成就佛身金色,左右作拳当脐,右手舒五指当胸,位於北方。
根据唐密祖师、「开元三大士」之一的不空所译《菩提心论》记载,大日如来为教化众生,将其自身具备的五智变化为五方五佛:中央毗卢遮那佛(大日如来)代表法界体性智;东方阿閦佛,代表大圆镜智;南方宝生佛,代表平等性智;西方阿弥陀佛,代表妙观察智;北方不空成就佛,代表成所作智。
正中一尊,为中央世界毗卢遮那佛(大日如来),代表佛的清净功德,表法界体性智;
左下一尊,为东方世界阿閦佛(不动如来),表觉性及大圆智;
左上一尊,为南方世界宝生佛(宝生如来),表佛德及平等性智;
右上一尊,为西方世界阿弥陀佛,表智慧功德及妙观察智。
右下一尊,为北方世界不空成就佛(不空成就如来),表弘法利生的事业及成所作智。
我们常说的五方佛就是上面所说的金刚界五佛。
五方五佛密宗胎藏界五方五佛
密教胎藏界五佛为因曼荼罗,表理,即大日如来、宝幢、开敷华王、无量寿、天鼓雷音五佛。
大日如来位于中央,身呈黄金色,结法界定印。宝幢如来在东方,身呈赤白色,左手握拳安於胁部,右手结触地印。开敷华王如来在南方,身呈黄金色,结离垢三昧。无量寿如来在西方,身亦呈黄金色,结弥陀定印。天鼓雷音如来在北方,身呈赤金色,为入定印相。
五方五佛华夏五方五佛溯源
五方五佛概念来源
“五方五佛”是佛教中的概念。佛教以时空无尽、世界无尽、众生无尽、佛无尽为其根本理念。佛既然无尽,所以体现在佛像的塑造供养方面有很多仪轨,有供一佛的、有供三佛、五佛、七佛、千佛、万佛的,无非因指则明、借事显理。其中所谓五佛,又称五智佛、五智如来,根据密宗教义而设立,以五佛配五方:中央毗卢遮那佛代表法界体性智、东方阿从佛代表大圆镜智、南方宝生佛代表平等性智、西方阿弥陀佛代表妙观察智、北方不空成就佛代表成所作智。在新的时代里、从构建中国佛教信仰体系的角度出发,前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对“五方五佛”理论作了全新的解释和演绎。
赵朴初认为,神州大地上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分别有五尊大佛——东方灵山大佛、南方天坛大佛、西方乐山大佛、北方云冈大佛、中央龙门大佛。尽管这五尊佛像的名称与佛经中的五方佛名称不完全一致,但佛佛道齐,事相上的差别,不碍理性上的平等、一致。因此,这五尊佛像从理论上说已是五智俱足,从自然法则上说是五大协和,从修因证果的关系上说,在因行上有四大名山四大菩萨的信仰,在果德上有五方五佛的崇奉。赵老认为,中国佛教界在佛像供奉方面要注意把事相设施上的差别性和理论体系上的完整性结合贯通起来,要注意保持像四大名山四大菩萨、五方五佛这种信仰的体系,让这种信仰体系在广大信徒的心目中形成一种稳定的依托,有助于信仰情感的落实,有助于整个教团的信仰上形成一种凝聚力。赵老号召中国佛教界从信仰体系的高度深入理解五方五佛和四大名山四大菩萨信仰的深刻意义,并保持这种信仰体系的格局。
最初提出的“五方五佛会齐华夏”的大构想,这“五方五佛”指:
(中方佛)河南洛阳的;
(东方佛)江苏无锡的;
(南方佛)香港大屿山的;
(西方佛)四川乐山的;
(北方佛)山西大同的大佛。
“五方五佛”按建造年代、建筑材料及高度排序为:
中原的龙门大佛,卢舍那佛座像,石料,通高17.14米。
东方的灵山大佛,释迦牟尼立像,青铜材料,通高88米。
南方香港的天坛大佛,释迦牟尼座像,锡青铜材料,通高26.4米。
西方的乐山大佛,弥勒佛座像,石料,通高71米。
北方的云冈大佛,第20窟释迦牟尼座像,石料,通高17米。
五方五佛变更原因
龙门石窟大佛年代久远,双臂残缺、手印难以考证。
五方五佛中方佛新尊
在中兴大法王寺之际,方丈释延佛就怀有
一种不可抗拒的使命感——创建中天大佛。1990年,释延佛赴北京拜会赵朴初先生,向他谈到了自己的打算。朴初老听了非常惊喜地说道:“目前关于中华五方五佛,西有乐山大佛,北有云岗大佛,南方香港的天坛大佛正在创建中,东方正筹建灵山大佛,而修建中天大佛的使命就落在你的肩上,非你莫属了。”
赵朴初的阐释坚定了释延佛的信心。从此,释延佛拖着残疾之身义无返顾地踏上了漫长而艰苦的创建之路,决心创建一个世界之最的佛教圣像工程,为人类留下历千年而不朽的宝贵文化遗产。
于是,释延佛率领弟子,踏访名山,一路行来,个中艰辛,难以言喻。
经过反复勘察和专家论证,河南鲁山县境内的玉枕山被定为修建中天大佛的最佳地点,成为今后旅游、观光、拜佛之圣境福地。
在民营企业家李留法的支持下,2004年农历四月初八释迦牟尼佛圣诞日,有明确的说法手印的铜铸“佛山金佛”——毗卢遮那中天大佛终于建成,“佛山金佛”身高108米,庄严卓绝,
赵朴初生前“五方五佛会齐华夏”的宏伟景愿终于告成。
赵朴初在金刚座上手书“佛山金佛”四个大字。据佛门说法,这五方五佛,加上原有的道场,能佑中华万代平安。
中天大佛又称或佛山金佛。至此,新华夏“五方五佛”终得圆满。
五方五佛华夏五方五佛
最初提出的“五方五佛会齐华夏”的大构想的华夏“五方五佛”为
(中方佛)河南洛阳的;
(东方佛)江苏无锡的;
(南方佛)香港大屿山的;
(西方佛)四川乐山市的;
(北方佛)山西大同的大佛。
中方—河南洛阳龙门大佛
龙门石窟位于河南省南十三公里处,它同甘肃的敦煌石窟、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并称中国古代佛教的三大宝库。
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日洛阳龙门石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龙门石窟始开凿于迁都洛阳(公元493年)前后,后来,历经东西魏、北齐,到隋唐至宋等朝代又连续大规模营造达400余年之久。密布于伊水东西两山的峭壁上,南北长达1公里,现存窟龛2345个,题记和碑刻2680余品,佛塔70余座,造像10万余尊。其中最大的佛像高达17.14米,最小的仅有2厘米。这些都体现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极高的艺术造诣。
是龙门唐代石窟中最大的一个石窟,长宽各30余米。据碑文记载,此窟开凿于和武则天在位时期,于公元675年建成。供奉的主神为,“”的意思就是释迦牟尼的报身佛,洞中佛像明显体现了唐代特点,面形丰肥、两耳下垂,形态圆满、安详、温存、亲切,极为动人。石窟正中卢舍那佛坐像为龙门石窟最大佛像,身高17.14米,头高4米,耳朵长1.9米,造型丰满,仪表堂皇,衣纹流畅,具有高度的艺术感染力,实在是一件精美绝伦的艺术杰作。据佛经说,卢舍那意即光明遍照。
这尊佛像,丰颐秀目,嘴角微翘,呈微笑状,头部稍低,略作俯视态,宛若一位睿智而慈祥的中年妇女,令人敬而不惧。有人评论说,在塑造这尊佛像时,把高尚的情操、丰富的感情、开阔的胸怀和典雅的外貌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因此,她具有巨大的艺术魅力。卢舍那佛像两边还有二弟子和阿难,形态温顺虔诚,二菩萨和善开朗。天王手托宝塔,显得魁梧刚劲。而力士像就更动人了,只见他右手叉腰,左手合十,威武雄壮。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龙门大佛”通高17.14米。卢舍那佛坐像,石料。
五方五佛新华夏五方五佛
河南鲁山佛都山大佛建成后,新华夏“五方五佛”调整为
(中方佛)河南鲁山的;
(东方佛)江苏无锡的;
(南方佛)香港大屿山的;
(西方佛)四川乐山的;
(北方佛)山西大同的大佛。
五方五佛中方—河南佛山金佛
河南省平顶山市上汤赵村佛泉寺内的铜制,
总高208米[1]
(大佛身高108米,高20米,金刚座高25米,高55米),是全世界最大的佛像,称为“佛山金佛”。其中金刚座内分三层,每层有九个殿,三个拜佛台,每个拜佛台有300平方米,气势之宏伟是前所未有的。其外层上部是飞天造型,中部为万佛龛,下部为巨门三个。其下为须弥座,占地6680平方米。整座像总投资2.8亿元人民币。佛身用黄铜、紫铜2700吨、黄金100公斤,为抗震、防风、防灾内部用钢材3700吨支撑,其造型庄严、飘逸、气势独特,真乃“当惊世界殊”。
敬建金佛的创意来自已故会长提出的“五方五齐华夏”的构想。这五方五佛原本是江苏无锡的(东方佛)、四川乐山市的乐山大佛(西方佛)、山西大同的云岗石窟大佛(北方佛)、香港的天坛大佛(南方佛),以及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大佛(中方佛)。可是,龙门石窟大佛年代久远,双臂残缺、手印难以考证。在方丈大和尚的多方奔走及河南民营企业家的鼎力支持下,造型完整、有明确的说法手印的铜铸“佛山金佛”遂应运而生,成为新的中方佛。
“佛山金佛”金刚座上的四个大字,就是手书。
河南鲁山佛都山“佛山金佛”总高208米[1]
。释迦牟尼立像,紫铜材料,佛体108米,20米,金刚座25米,高55米。
这尊宏伟庄严的大佛是界近百年来最大的一件盛事。日,世界第一大佛中原释迦大佛落成庆典暨开光法会在中国河南省鲁山县佛泉寺隆重举行。108名来自两岸四地的高僧大德,为高达208米的大佛开光。开光盛典由知名主持人吴小莉、陈铎担任司仪。3分钟绚烂的日景烟花拉开盛典序幕。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一诚长老、香港佛教联合会会长觉光长老、台湾佛光山开山宗长星云长老率领加木祥活佛、圣辉大和尚、学诚大和尚、永信大和尚、延佛大和尚、净雄法师、海涛法师等两岸四地108位高僧大德走上主礼台,以隆重的佛教礼仪联袂为大佛开光,并祈福风调雨顺、国泰民安。[1]
河南平顶山由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传承人、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协会副会长、莆田兴胜工艺公司(福建鑫铜工艺有限公司董事长)、著名民间雕塑工艺大师林胜标、蔡燕美伉俪设计制作。[2]
五方五佛东方—无锡灵山大佛
坐落于无锡马山秦履峰南侧的小灵山地区,
该处原为唐宋千年名刹祥符寺的旧址,为保存古迹,弘扬文化,落实宗教政策,由修复祥符禅寺建造大佛筹建委筹划,在恢复祥符寺的同时,兴建八十八米高的露天青铜释迦牟尼佛立像。灵山大佛于日落成开光,海内外高僧大德及各地信众万余人亲临现场。大佛所在位置系唐玄奘命名的小灵山,故名灵山大佛。
占地面积约30公顷。从灵山大型果园停车场步行至照壁广场,可见三山环抱,灵山大佛巍然屹立,气势雄伟壮观。大佛南面太湖,背倚灵山,左挽青龙(山),右牵白虎(山),地灵形胜,风水佳绝,为难得之佛国宝地。灵山大照壁可谓华夏,长39.8米,高7米,正面“灵山胜会”石刻组雕,神仙道伟,千人千面,栩栩如生;背面为“唐僧赐禅小灵山图”。  
成为太湖明珠--无锡的标志之一。
大佛采用材料铸造,除因青铜件持久永恒外,更重要的是青铜艺术是源于石器时代的古典艺术精粹,同时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极为灿烂的一部分.青铜艺术的古朴素雅和优美细致,在世界上享有崇高地位。大佛的铸造是一项大规模、高难度的工程,筹建委决定由南京承建此项工程。南京晨光集团有令人信赖的技术,并曾在建造香港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灵山大佛的主要数据资料如下:
1、灵山大佛通高88米,佛体79米,莲花瓣9米。
2、灵山大佛佛体(不含莲花瓣)由毫米厚的铜壁板构成,焊缝长达30余公里。
3、灵山大佛铸铜约700吨,铜板面积达九千多平方米,约一个半足球场大小。
4、由于高科技的运用,灵山大佛能抵御14级台风和8级地震的侵袭。  灵山大佛的塑造,依据佛经如来三十二形相的记载完成。大佛微笑,广视众生,右手&印&代表除却痛苦,左手&与愿印&代表给予快乐,均为祝福之相,整个佛像形态庄严圆满,安详凝重而细致,显现佛陀慈悲的法相。
江苏无锡灵山“灵山大佛”通高88米。释迦牟尼立像,青铜材料,佛体79米,莲花瓣9米。
五方五佛南方—香港天坛大佛
天坛大佛座落在香港海拔520米的昂平,
是香港受欢迎的旅游景点之一。天坛大佛位于旁,于1990年动工,1993年12月开光,并开放给公众人士参观。
世界上最大的户外青铜坐佛。位于宝莲寺牌坊正对的木鱼山顶上,以青铜铸造,1993年12月开光。佛头以黄金贴面,佛身由200余片青铜焊接打造,大佛所坐莲花宝座为仿北京天坛所设计,故而得名“天坛大佛”。  该像总高度近34米,为一结合宗教艺术和尖端科技的结晶品。大佛底座三层,设有展览厅等。大佛的三层殿堂由圆形楼梯贯通,
内有一口大钟悬挂在殿堂正中,大铜钟直径2米、重达6吨,外壁刻有佛像、手印和经文等上雕佛像和经文等。该钟由电脑控制,每隔七分钟敲打一次,共108次,以供人“解除108种烦恼”。
在三楼的纪念堂中,供奉了佛陀真身舍利。相传舍利是2500年前释迦牟尼世尊涅盘后留下的圣物,大小仿如米粒,现只有中国和斯里兰卡两国仍有珍藏佛祖舍利。佛陀真身舍利于1992年10月,由斯里兰卡迎请回港,信众可前往参拜。  佛像端坐在三层祭坛的莲花座上,宏伟肃穆。拾级而上,
到达祭坛可远眺大屿山和南中国海。
佛像佛高26米,重220吨,坐于三层祭坛上,是全球最大的青铜座佛。佛像坐在268级的石阶上,端坐的佛像庄严肃穆,无论远观近看,都予人宁静祥和的感觉。拾级而上,到祭坛上远眺大屿山和的无际风光,更是令人神往。寺院附近有一,亦是香港唯一的茶庄。旅客可在此品茗,不妨在大清晨到大屿山的山峰--凤凰山观赏日出。凤凰山高934米,是本港第二高的山峰。政府兴建观光吊车连接至昂平,于2006年落成,天坛大佛的座下设有资料馆,须于入口处购素斋券()方可内进。宝莲寺是本港的佛教胜地,藏经丰富,寺内还设有大型供善信享用。美国权威地理旅游杂志《旅行者》(NationalGeographic Traveller)亦极力推荐天坛大佛这项名胜。
香港大屿山通高26.4米。释迦牟尼座像,锡青铜材料。
五方五佛西方—四川乐山大佛
乐山大佛位于峨眉山东31公里的乐山市,
依栖霞峰临江峭壁凿造而成,又名凌云大佛,为弥勒坐像,乐山大佛开凿于唐玄宗开元初年(公元713年)。当时,岷江、大渡河、三江于此汇合,水流直冲凌云山脚,势不可挡,洪水季节水势更猛,过往船只常触壁粉碎。凌云寺名僧见此甚为不安,于是发起修造大佛之念,一使石块坠江减缓水势,二借佛力镇水。海通募集20年,筹得一笔款项,当时有一地方官前来索贿,海通怒斥:“目可自剜,佛财难得!”遂“自抉其目,捧盘致之”。海通去世后,剑南川西节度使,征集工匠,继续开凿,朝廷也诏赐盐麻税款予以资助,
历时90年大佛终告完成。
佛像高71米,是世界最高的大佛之一。长14.7米,头宽10米,肩宽24米,耳长7米,耳内可并立二人,宽8.5米,可坐百余人,素有“佛是一座山,山是一尊佛”之称。
乐山大佛具有一套设计巧妙,隐而不见的,对保护大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大佛头部共18层中,第4层、第9层和第18层各有一条横向,分别用锤灰垒砌修饰而成,远望看不出。衣领和衣纹皱折也有排水沟,正胸有向左侧也有水沟与右臂后侧水沟相连。两后靠山崖处,有洞穴左右相通;胸部背侧两端各有一洞,但互未凿通,湿润,
底部积水,洞口不断有水淌出,因而大佛胸部约有2米宽的浸水带。这些水沟和洞穴,组成了科学的排水、隔湿和通风系统,防止了大佛的侵蚀性风化。
沿大佛左侧的棱云栈道可直接到达大佛的底部。在此抬头仰望大佛,会有的感觉。坐像右侧有一条九曲。栈道沿著佛像的右侧绝壁开凿而成,奇陡无比,曲折九转,方能登上栈道的顶端。这里是大佛头部的右侧,也就是凌云山的山顶。此处可观赏到大佛头部的雕刻艺术。大佛顶上的头发,共有螺髻1021个。远看发髻与头部浑然一体,实则以石块逐个嵌就。
大佛根部内侧,有一深约25厘米的窟窿,长达7米的佛耳,不是原岩凿就,而是用木柱作结构,再抹以锤灰装饰而成。在大佛鼻孔下端亦发现窟窿,露出三截木头,成品字形。说明隆起的鼻梁,也是以木衬之,外饰锤灰而成。
大佛胸部有一封闭的藏脏洞。封门石是宋代重建天宁阁的纪事残碑。洞里面装着、破旧铅皮、砖头等。据说唐代大佛竣工后,曾建有木阁覆盖保护,以免日晒雨淋。从大佛棱、腿臂胸和脚背上残存的许多柱础和桩洞,证明确曾有过大佛阁。宋代重建之,称为“天宁阁”,后遭毁。维修者将此残碑移到海师洞里保存,可惜于后来被毁。
大佛头部的右后方是建于唐代的凌云寺,即俗称的。寺内有天王殿、大雄殿和等三大建筑群。
自明、清以来的数百年间,大佛饱受自然风雨侵蚀,以致佛身,面目全非。1962年,中国政府拨专款对佛像作全面维修,它那端庄清秀的真容才重见天日,以后大佛又批准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和国内外文物保护专家的指导下,这座屹立了1200多年的世界大佛的进一步维修保护工作,正在有步骤地展开。
四川乐山峨眉山“乐山大佛”通高71米。弥勒佛座像,石料。
五方五佛北方—山西云岗大佛
云岗石窟位于山西大同市城西16公里的武州山南麓,
武州山的最高峰名云冈,因此原名武州云冈石窟。它依山开凿,东西绵延1公里,开大小2100多个,规模宏大,气势雄伟,是艺术从西域经河西走廊至内地最早开凿的石窟群,有“东方罗马石雕”之美誉。石窟始建于北魏文成年间(公元455年),当时有数万名石刻工匠师经40年的努力,于公元494年北魏迁都洛阳时,基本上完成主要部分。随后又零星开窟造像30年,至公元524年才告结束,开窟造像前后达70年。
云冈石窟现保存主要洞窟有53个,其中:大型21个,
中型32个。另外还有数百个小型石窟。据统计,佛龛有2100多个,大小佛像5万尊,最大的高达17米,最小的不到2厘米。石窟雕刻题材主要是佛像和佛教故事,内容丰富,造像神态各异。
云冈石窟中最高的佛像17米,是第五窟“”中央的坐式佛像,其面部形象:额宽、眼大、、唇厚,具有古印度人特征。第二十窟中的释迦牟尼佛坐式雕塑像高13。7米,面部丰满,两肩宽厚,造型雄伟,气魄浑厚
,面部、身材具有中原人特征。由于洞窟前壁倒塌,使洞窟大部分佛像外露,人们在远处就能看到这尊庄严雄伟的坐式大佛。他是云冈石窟雕刻艺术的代表作。
云冈石窟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始建于公元460年,由当时的佛教高僧昙曜奉旨开凿。现存的云岗石窟群,是1961年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整个石窟分为东、中、西三部分,石窟内的佛龛,象蜂窝密布,大、中、小窟疏密有致地镶嵌在云冈半腰。东部的石窟多以造塔为主,故又称塔洞;中部石窟每个都分前后两室,主佛居中,洞壁及洞顶布满浮雕;西部石窟以中小窟和补刻的小龛为最多,修建的时代略晚,大多是北魏迁都洛阳后的作品。
山西大同“云冈大佛”通高17米。第20窟释迦牟尼座像,石料。
密宗佛教汉朝(公元前202年-公元220年)一说三国黄龙二年(230年)开始传入中国,奉祀五方五佛的寺院叫“汉传密宗寺院”简称“汉密”或“唐密”, 盛行于北魏初年(386年)到唐朝武宗皇帝会昌五年(845年)。因为密宗佛教倡导俗家修行到南朝梁武帝时期(502-557年)梁武帝沉迷佛教修行,在全国修建大量官方佛寺,密宗佛教开始成为皇家寺院和官方寺院修行的佛教宗派。佛教官寺最早出现在南北朝一直延续到到唐朝武宗皇帝会昌五年(845年)。唐朝会昌以前每个县都有一座到两座官寺(和尚寺和尼姑寺),会昌年间中国佛教达到最鼎盛时期,全国寺院多达五千多座,僧侣七十多万,寺院占有大量土地和财产,僧侣并可免除兵役和劳役,严重影响唐朝经济,会昌五年武宗皇帝听信道士赵归真谗言,下旨拆毁全国所有佛像,寺院改成驿馆和酒楼,僧侣充当劳役,史称“会昌法难”或称“武宗毁佛”
奉祀五方五佛的寺院都属于官寺,在这次劫难中几乎在中国大地消失,保存下来屈指可数,全国除西藏“藏传密宗佛教”外,仅存十多座供奉五方五佛的官寺,分别是:北京法源寺、河北赵县柏林禅寺、南京瓦官寺、辽宁朝阳五佛寺,福建泉州开元寺、漳州龙溪古县城下半林鹳林寺,山西大同华严寺、善化寺、石窟寺、圆通寺、慈云寺。这些寺院保存下来的五方五佛也不是唐朝时期的造像有历史记载的比如:山西大同华严寺中央三尊造于明·宣德年间,属木雕,其余两尊造于宣德、景泰年间,属泥塑。泉州开元寺中间大日如来是唐朝造像,其他四尊是五代时期王审邽修大殿时增塑的,漳州下半林鹳林寺五方五佛,南明永历六年毁于兵燹,后来重新塑像于僧伽殿文革又被毁95年新塑的。  因为五方五佛的至高地位近来大陆有多座寺庙重塑开光了五方五佛:2003年11月嵩山少林寺,2011年5月西安大兴善寺,2014年10月上海西林禅寺等!  唐高宗时期佛教官寺开始由皇帝统一命名和管理,唐朝有历史记载的皇帝命名官寺有四次:唐高宗乾封元年(666年)官寺被统一命名为景星寺、天授元年(690年)命名为大云寺、天授二年(691年)命名为龙兴寺、最后是开元二十六年(738年)命名为开元寺,官寺皇帝命名只是封号,每座官寺还有自己的寺名,比如福建泉州开元寺全称:“敕大开元万寿禅寺”、广东潮州开元寺全称:“敕大开元镇国禅寺”,人们就习惯称开元寺,这就是全国各地有很多开元寺、龙兴寺、大云寺的原因。  官寺奉祀的五方五佛是佛教最高级别的五尊神祗 ,武宗毁佛后第二年就病死,宣宗登基后又提倡复兴佛教,但因政治和经济原因奉祀五方佛的官寺没有得到朝廷的复兴,民间复兴的佛教寺院都是奉祀“西天三佛”或“一佛二尊者”也称“一佛两菩萨”的民寺,后来僧侣就把代表至高无上的“五方五佛”雕刻在帽子上,俗称“五佛冠”,民间雅称“唐僧帽”,并只有方丈、主持或得道高僧才能佩戴。
.中国新闻网.日[引用日期]
.中国文化观察网.[引用日期]
企业信用信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日如来佛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