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华约和北约和华约对峙图武器哪个好些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病童候诊痛苦躺地无人让,悲!
您还看国足比赛吗?
交警拔枪逼停酒驾该不该?
博客劲爆点
第一视频推荐
24小时排行榜
【北约历次首脑会议】
经过6次扩大,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约)已形成了拥有28个成员国的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集团,其边界直接与俄罗斯领土接壤。以下是北约历次首脑会议的简介:
1957年12月,第1次首脑会议在巴黎举行。会议重申对和平与安全的立场,强调建立核武库的必要性,决定把中程导弹交给北约驻欧洲最高司令支配。
1974年6月,第2次首脑会议在布鲁塞尔举行。会上签署了大西洋宣言,重申所有成员国对成立公约所承担的义务。
1975年5月,第3次首脑会议在布鲁塞尔举行。会议重申集体防务义务和对付经济问题的互助义务。
1977年5月,第4次首脑会议在伦敦举行。会议承认人权是国家间合作的基本原则,开始研究对东西方关系的长期趋势和对防务的需要。
1978年5月,第5次首脑会议在华盛顿举行。会议着重讨论北约同华沙条约组织的关系,并就北约的长期防务计划作出决定。
1982年6月,第6次首脑会议在波恩举行。会议讨论了在欧洲部署新式中程核导弹和与苏联进行谈判等问题,通过了《波恩宣言》,强调了防务与对话并重的双重战略。
1985年11月,第7次首脑会议在布鲁塞尔举行,美国总统里根向盟国通报了他在日内瓦同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举行会谈的情况。
1988年3月,第8次首脑会议在布鲁塞尔举行。会议重申坚持北约的威摄战略,对苏联既保持对话,又保持有力的防务。会后发表了题为《朝着常规武器控制目标前进》的声明。
1989年5月,第9次首脑会议在布鲁塞尔举行。会议通过了关于防务和军备控制政策的总体方案及处理东西方关系的政治声明两个文件,并正式肯定了美国总统乔治·布什在会上提出的欧洲常规裁军的新建议。
1989年12月,第10次首脑会议在布鲁塞尔举行。会议认为北约和华约均是“稳定欧洲的支柱”,强调西方要在急剧变化的形势下协调立场,维持欧洲的边界现状。
1990年7月,第11次首脑会议在伦敦举行。会上通过的《伦敦宣言》在强调北约继续保持适当数量核武器和常规武器的同时,向苏联和东欧国家表示了“和平友好意向”。
1991年11月,第12次北约首脑会议在罗马举行。会议通过了《北约新战略概念》、《关于和平与合作的罗马宣言》、《关于苏联的声明》等文件和对南斯拉夫实行经济制裁的决定。
1994年1月,第13次布鲁塞尔会议通过了美国提出的关于同原华约成员国和其他欧洲国家建立“和平伙伴关系”的计划。这是北约东扩的一个重要战略步骤。
1997年7月,第14次马德里会议正式决定,首批接纳波兰、匈牙利和捷克三国加入北约,北约东扩计划正式启动。
1999年4月,第15次会议在华盛顿举行,在庆祝北约成立50周年的同时,通过了面向21世纪的新战略。
2002年11月,第16次首脑会议在捷克首都布拉格举行。会议决定邀请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加入北约;决定加强防务能力和对北约的军事机构进行改革,并就国际反恐和伊拉克等问题进行了磋商。
2004年6月,第17次首脑会议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举行,它是北约2004年3月实现新一轮东扩后的首次峰会。会议将主要讨论北约战略调整、下一轮扩大、与第三方发展新型关系等重要内容。
2005年2月,北约首脑会议在布鲁塞尔北约总部举行,加强盟国在北约框架内的合作,特别是在伊拉克和阿富汗问题上的合作,是这次北约首脑会议的重要议题。
2006年11月,北约首脑会议在拉脱维亚首都里加举行,会议通过了《里加峰会声明》、北约未来转型战略等文件,并宣布北约快速反应部队已完成组建工作。北约快速反应部队由陆、海、空三大兵种的精锐部队组成。根据北约计划,这支快速反应部队能在5天内部署到世界上任何地方,在单次补给情况下可连续30天执行各种使命。这些使命包括共同防御、人道主义援助、作为先锋为后续部队开辟通道等。
2008年4月,北约首脑会议在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举行。北约扩大和阿富汗问题是此次峰会的重要议题。各成员国领导人决定,正式邀请克罗地亚和阿尔巴尼亚加入北约,但马其顿的入约申请被暂时搁置,同时乌克兰和格鲁吉亚加入北约“成员国行动计划”的申请也未被接受。会议决定邀请黑山和波黑加入北约专为致力于入约国家而建立的“强化对话机制”。会议发表声明,承诺在阿富汗问题上共同承担长期责任。北约峰会分歧多
2009年4月,北约峰会在法国东部城市斯特拉斯堡和相邻的德国西部小镇凯尔举行。会议决定任命丹麦首相安诺斯·拉斯穆森为下一任北约秘书长,同时还就北约在阿富汗实施新战略以及开始研究制订北约新战略构想等问题达成了一致。北约峰会的几大看点北约未来的变与不变北约启动制定新的《战略构想》工作
日至20日,北约峰会在葡萄牙里斯本举行。根据新安全形势北约作出战略调整,在建立欧洲导弹防御系统、向阿富汗移交防务、发展与俄罗斯关系等一系列具体问题上取得进展。批准了用于指导北约未来10年发展名为《积极参与现代防御》战略新概念。北约在1991年和1999年先后通过两份新概念,这是冷战结束后北约通过的第三份战略文件,也是北约根据当前安全形势再次作出战略调整。
日,俄罗斯-北约理事会大使级会议在俄罗斯黑海海滨城市索契举行,会议未能就广泛关注的欧洲反导系统问题达成协议。北约秘书长安诺斯·福格·拉斯穆森当天表示,他认为北约导弹防御系统不对俄罗斯构成威胁。俄方则主张需要北约保证其反导系统不针对俄罗斯。
【北约军事委员会】
北约军事委员会是北约政治决策机构的咨询机构,负责就北约防务问题向北约秘书长、北大西洋理事会和防务计划委员会等提供建议,由参加军事一体化指挥系统的各成员国参谋长组成(1966年7月,时任法国总统戴高乐将军担心美国对北约的控制有损法国军事独立性,宣布退出军事一体化机构,但保留北约政治成员身份。
1995年12月法国在北约秋季理事长会议上宣布它将重新参加北约军事委员会,并参加北约国防部长会议。2009年3月下旬,法国国民议会(议会下院)经过辩论和表决,决定重返北约;冰岛因无国防军,派文官参加;西班牙派常驻代表参加),并对下属各主要战区司令部实施领导。
从1963年起,军事委员会主席由该委员会成员选举产生,任期为3年,均由非美国人担任。现任主席是丹麦将军孔德·巴特尔斯。委员会的日常事务由各国参谋长任命的常驻军事代表组成军事代表委员会负责办理。委员会下设国际军事参谋部,负责实施军事委员会的政策和计划。委员会下辖三个地区性军事指挥机构:欧洲盟军司令部、太西洋盟军司令部和美国-加拿大区域联合防空计划小组。
【】【】【】【】【】【一键分享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英NATO:North Atlantic Treaty Organization;法OTAN:l'Organisation du Traité de l'Atlantique Nord),简称北约组织或北约,是美国与西欧、北美主要发达国家为实现防卫协作而建立的一个国际军事集团组织。北约拥有大量核武器和常规部队,是西方的重要军事力量。这是资本主义阵营在军事上实现战略同盟的标志,是马歇尔计划的发展,使美国得以控制欧洲的防务体系,是美国称霸世界的标志。
  日美国与加拿大、英国、法国、比利时、荷兰、卢森堡、丹麦、挪威、冰岛、葡萄牙、意大利共12国在华盛顿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标志着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正式成立。公约于日生效。北约的目的是与前苏联为首的东欧集团国成员相抗衡,若某成员国一旦受到攻击,其他成员国可以及时作出反应、联合进行反击。但这一条款在九一一事件之前,一直未曾付诸实施。及至前苏联解体,华沙公约组织宣告解散,北约遂成为一个地区性防卫协作组织。北约的最高决策机构是北约理事会。理事会由成员国国家元首及政府首脑、外长、国防部长组成。总部设在布鲁塞尔。组织机构主要有北大西洋理事会、防务计划委员会、常设代表理事会、军事委员会、国际秘书处等。欧洲盟军最高司令历来由美国将领担任。北约就重大国际问题进行磋商合作,协调立场,加强集体防务,每年举行各种联合军事演习。北约拥有大量核武器和常规部队,是西方的重要军事力量。这是资本主义阵营在军事上实现战略同盟的标志,是马歇尔计划的发展,使美国得以控制欧洲的防务体系,是美国称霸世界的标志
  宗旨:成员国在集体防务和维持和平与安全方面共同努力,促进北大西洋地区的稳定和福利
  成员国   1、美国,北约领头羊,联合国乃至世界说法分量最重的国家   2、英国,美国最可靠盟友,欧洲两个综合实力最强的大国之一也是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   3、法国,欧洲两个综合实力最强的大国之一也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随着法国逐步回归北约军事一体化,法国将在欧洲扮演更重要角色。   4、德国,两次世界大战战败国,经济居欧洲头把金交椅,但是军事发展受到限制,注定他不能够成为拥有绝对实力的大国。在欧洲只能扮演重要发言者的角色。   5、意大利,一个软绵绵的做什么都不是很成功而又想在欧洲展露头角的欧洲地区性大国。现代意大利人在血统上与古罗马人有很深渊源。   6、荷兰,北约欧盟最早的成员国之一。曾有有着海上马车之称。与英国有特殊渊源。   7、比利时,从尼德兰分出去的南荷兰,主体民族是信仰天主教的荷兰人和法国人。也是北约欧盟最早成员国之一,首都布鲁塞尔是北约象征性总部。   8、卢森堡,世界最著名的大公国,国家小但是资历却很深。   9、西班牙,在英国之前曾经的世界第一殖民帝国,与过去勇敢地抵抗摩尔人的老卡斯蒂利亚人加泰罗尼亚人加里西亚人相比,现在西班牙人胆小怕事,注定了只能做法国的跟班。   10、葡萄牙,曾经殖民帝国也是最贫穷的西欧国家。在抗击摩尔人之后与西班牙分道扬镳自立门户。   11、丹麦,北欧最富饶的王国之一,地理位置重要,正好遏制俄罗斯波罗的海舰队的行动能力。   12、挪威,最富个性的北欧王国,也非常富饶,三次否定加入欧盟,至今还是非欧盟国家,却能够享受欧盟国家同等待遇。地缘政治与俄罗斯北方舰队接壤。   13、冰岛,由于与挪威有着民族、宗教、文化的渊源,更像是挪威跟班,挪威不入欧盟他也不加入。地理位置重要,正好处于跨大西洋中心地位。   14、匈牙利,曾经奥匈帝国的一部分,曾经沦为苏联“准殖民地”,获得独立后重新投入西方怀抱。   15、希腊,悠久文明古国,也是西方阵营最早出现的东正教国家也是东正教中心。曾经被奥斯曼占领,具有象征意义的君士坦丁堡至今被土耳其人掌控,与土耳其人有着深仇大恨。   16、波兰,曾经是苏联最大的海外“殖民国”。如今独立重新回到西方阵营。   17、捷克,奥匈帝国一部分,也是大摩拉维亚一部分,之后和斯洛伐克组成联合国家先后被纳粹德国和苏联统治,独立后成为北约接收最早三个前“华约”国家   18、斯洛伐克,重要中欧国家,曾经与捷克组成了联合国家,是大摩拉维亚一部分。地区山区经济不如捷克发达。   19、斯洛文尼亚,中东欧国家最早一个脱贫致富国家(第一个加入欧元区第一个跨入发达国家行列)   20、立陶宛,历史上立陶宛公国曾非常有名,之后不断遭受外敌入侵,最痛苦就是苏联借东方战线入侵立陶宛,连同另外两个波罗的海国家一夜间亡国。独立后立陶宛也投入西方怀抱。与俄罗斯有着亡国亡种的国仇家恨,至今有一部分领土还在俄罗斯手中。   21、拉脱维亚,受条顿骑士团影响的斯拉夫民族,近现代境况与立陶宛类似。   22、爱沙尼亚,与芬兰有很深渊源,近现代境况与立陶宛类似。   23、加拿大,跨大西洋重要国家之一,美国的邻居。领土面积仅次于俄罗斯,也是世界经济强国之一。   24、克罗地亚,曾经并入南斯拉夫,之后重新独立,因波黑战争、斯拉沃尼亚问题,加入北约欧盟进度大大延缓。09年成为北约新成员国,也是最符合欧盟标准的准欧盟国家。   25、罗马尼亚,继希腊之后成为第二批加入北约的东正教国家。曾经沦为奥斯曼帝国和苏联的殖民地。因为摩尔多瓦被割让问题与俄罗斯有着深刻矛盾。地处巴尔干玫瑰产区   26、保加利亚,也是继希腊之后第二批加入北约的东正教国家。曾经沦为奥斯曼帝国和苏联的殖民地,也是巴尔干战争的最大失败者。至今保加利亚对马其顿问题一直耿耿于怀。地处巴尔干玫瑰产区。境内有一特殊人群波马克人(土耳其化的保加利亚人)   27、阿尔巴尼亚,巴尔干诸国最后一个结束奥斯曼统治的国家,也是受土耳其影响最大的国家,被西方人视为经受不住奥斯曼人迫害的“基督教叛徒民族”,阿尔巴尼亚人大多转宗回教。因此它也成为继土耳其之后第二个回教主体的北约国家   28、土耳其,目前地跨欧亚两洲,曾经奥斯曼帝国所向披靡,差点灭亡西方文化。第一个加入北约的回教国家。地理位置重要,起到遏制俄罗斯黑海舰队作用,是美国在近东中东地区的重要棋子。美国不惜为它牺牲亚美尼亚和塞浦路斯。   主要负责人   北大西洋理事会荣誉主席由各成员国外交部长轮流担任,任期1年。现任秘书长拉斯穆森(丹麦前首相), 日就任。   现任军事委员会主席圭多·文图罗尼( Guido Venturoni,意大利人)将于2002年6月卸任,由哈拉尔德·库雅特(Harald Kujat,德国人)继任。现任欧洲盟军最高司令约瑟夫· 罗尔斯顿(Joseph Ralston,美国人),日就职。   现任秘书长安诺斯福格-拉斯穆森,是在日,为纪念北约60周年德法峰会上由成员国一致提名的。8月3日,拉斯穆森到位于布鲁塞尔的北约总部赴任,开始他的4年任期。   其它   总部:比利时布鲁塞尔。   网址:h t t p : / / w w w . n a t o . i n t   出版物:《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评论》(NATO Review),用英、法、荷、德、意、西文(双月刊),丹、希、葡、土文(季刊),冰、挪文(年刊)编辑出版。   主要语言:英语、法语、德语、意大利语和西班牙语。(当发生语言冲突而不能做出决定时以英语为标准)
  (1)北大西洋理事会   北大西洋理事会(North Atlantic Council),亦称北约理事会,即部长理事会,最高决策机构。由成员国外长组成,必要时国防部长、财长甚至政府首脑也可与会。每年两次例会。在部长理事会休会期间,各成员国大使级常驻代表负责理事会日常工作。   (2)防务计划委员会   防务计划委员会(Defence Planning Committee),由参加北约防务一体化指挥系统的成员国国防部长组成(法国于日退出军事一体化机构,1995年12月起参加国防部长会议和军委会会议,但仍不参加军事一体化机构。西班牙于1982年加入北约,但不参加军事一体化机构。日,在北约秋季理事会上,西班牙因其在直布罗陀海峡制空权得到保证,宣布重返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冰岛因无军队不参加上述委员会),每年开会两次,负责审议北约防务政策和军事计划。1966年北约又设立专门负责核防务政策的核计划小组(Nuclear Planning Group, 法、冰未参加)。1968年,除法、冰之外的北约欧洲成员国国防部长组成非正式的北约"欧洲小组"。   (3)国际秘书处   国际秘书处(International Secretariat),负责北约会议的筹备。秘书长除领导秘书处外,也是部长理事会、防务计划委员会、核防务委员会和核计划小组的主席。   (4)军事委员会   军事委员会(Military Committee),系北约最高军事指挥机构,由参加军事一体化指挥系统的成员国总参谋长组成。每年约开会三次,负责就北约防务问题向部长理事会和防务计划委员会提出建议,并对下属各主要战区司令部实施领导。军委会主席由军委会成员推选,任期3年。其日常事务由各国总参谋长任命的常驻军事代表组成军事代表委员会负责办理。军委会下设国际军事参谋部,负责实施军委会的政策和计划,此外还设有3个军事指挥机构:欧洲盟军最高司令部、大西洋盟军最高司令部、美国-加拿大地区计划小组。   (5)北大西洋议会   北大西洋议会(NATO Parliamentary Assembly)。这是北约26个成员国及17个联系国议会间组织,议员由各国议会指定,名额按国家人口比例分配。议会宗旨是鼓励各国议会间的合作,密切各国议会与北约机构的联系,推动实现北大西洋公约的目标。议会每年召开两次全会。
北约“和平伙伴关系计划”
  北约“和平伙伴关系计划”是在美国建议下,于1994年1月在北约布鲁塞尔首脑会议上获得通过。 “和平伙伴关系计划”的主要内容包括:一、北约正式邀请前华沙条约组织国家和欧洲中立国家参加“和平伙伴关系计划”,在军事演习、维和、危机控制等方面进行合作和政治磋商;二、伙伴国可向北约总部派出联络员;三、伙伴国必须承认西方的民主、人权标准,并尊重现有边界。   北约"和平伙伴国"目前有:乌克兰()、摩尔多瓦()、格鲁吉亚()、阿塞拜疆()、芬兰()、瑞典()、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亚美尼亚()、白俄罗斯()、奥地利()、马其顿()、瑞士()、爱尔兰()和塔吉克斯坦()。   马耳他于日加入该计划,日退出该计划。波兰、匈牙利、捷克于日正式加入北约后退出该计划。
北约历次首脑会议
  经过5次扩大,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约)已形成了拥有28个成员国的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集团,其边界直接与俄罗斯领土接壤。以下是北约历次首脑会议的简介:   冷战期间   1957年12月,第1次首脑会议在巴黎举行。会议重申对和平与安全的立场,强调建立核武库的必要性,决定把中程导弹交给北约驻欧洲最高司令支配。   1974年6月,第2次首脑会议在布鲁塞尔举行。会上签署了大西洋宣言,重申所有成员国对成立公约所承担的义务。   1975年5月,第3次首脑会议在布鲁塞尔举行。会议重申集体防务义务和对付经济问题的互助义务。   1977年5月,第4次首脑会议在伦敦举行。会议承认人权是国家间合作的基本原则,开始研究对东西方关系的长期趋势和对防务的需要。   1978年5月,第5次首脑会议在华盛顿举行。会议着重讨论北约同华沙条约组织的关系,并就北约的长期防务计划作出决定。   1982年6月,第6次首脑会议在波恩举行。会议讨论了在欧洲部署新式中程核导弹和与苏联进行谈判等问题,通过了《波恩宣言》,强调了防务与对话并重的双重战略。   1985年11月,第7次首脑会议在布鲁塞尔举行,美国总统里根向盟国通报了他在日内瓦同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举行会谈的情况。   1988年3月,第8次首脑会议在布鲁塞尔举行。会议重申坚持北约的威摄战略,对苏联既保持对话,又保持有力的防务。会后发表了题为《朝着常规武器控制目标前进》的声明。   1989年5月,第9次首脑会议在布鲁塞尔举行。会议通过了关于防务和军备控制政策的总体方案及处理东西方关系的政治声明两个文件,并正式肯定了美国总统乔治·布什在会上提出的欧洲常规裁军的新建议。   1989年12月,第10次首脑会议在布鲁塞尔举行。会议认为北约和华约均是“稳定欧洲的支柱”,强调西方要在急剧变化的形势下协调立场,维持欧洲的边界现状。   1990年7月,第11次首脑会议在伦敦举行。会上通过的《伦敦宣言》在强调北约继续保持适当数量核武器和常规武器的同时,向苏联和东欧国家表示了“和平友好意向”。   后冷战期间   1991年11月,第12次北约首脑会议在罗马举行。会议通过了《北约新战略概念》、《关于和平与合作的罗马宣言》、《关于苏联的声明》等文件和对南斯拉夫实行经济制裁的决定。   1994年1月,第13次布鲁塞尔会议通过了美国提出的关于同原华约成员国和其他欧洲国家建立“和平伙伴关系”的计划。这是北约东扩的一个重要战略步骤。   1997年7月,第14次马德里会议正式决定,首批接纳波兰、匈牙利和捷克三国加入北约,北约东扩计划正式启动。   1999年4月,第15次会议在华盛顿举行,在庆祝北约成立50周年的同时,通过了面向21世纪的新战略。   新千年   2002年11月,第16次首脑会议在捷克首都布拉格举行。会议决定邀请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加入北约;决定加强防务能力和对北约的军事机构进行改革,并就国际反恐和伊拉克等问题进行了磋商。   2004年6月,第17次首脑会议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举行,它是北约2004年3月实现新一轮东扩后的首次峰会。会议将主要讨论北约战略调整、下一轮扩大、与第三方发展新型关系等重要内容。   2005年2月,北约首脑会议在布鲁塞尔北约总部举行,加强盟国在北约框架内的合作,特别是在伊拉克和阿富汗问题上的合作,是这次北约首脑会议的重要议题。   2006年11月,北约首脑会议在拉脱维亚首都里加举行,会议通过了《里加峰会声明》、北约未来转型战略等文件,并宣布北约快速反应部队已完成组建工作。北约快速反应部队由陆、海、空三大兵种的精锐部队组成。根据北约计划,这支快速反应部队能在5天内部署到世界上任何地方,在单次补给情况下可连续30天执行各种使命。这些使命包括共同防御、人道主义援助、作为先锋为后续部队开辟通道等。   2008年4月,北约首脑会议在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举行。北约扩大和阿富汗问题是此次峰会的重要议题。各成员国领导人决定,正式邀请克罗地亚和阿尔巴尼亚加入北约,但马其顿的入约申请被暂时搁置,同时乌克兰和格鲁吉亚加入北约“成员国行动计划”的申请也未被接受。会议决定邀请黑山和波黑加入北约专为致力于入约国家而建立的“强化对话机制”。会议发表声明,承诺在阿富汗问题上共同承担长期责任。   日-4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ATO)成员国峰会在法国斯特拉斯堡及德国的巴登巴登、凯尔举行,庆祝北约成立六十周年,并正式迎接法国重返北约指挥体系。 会议决定任命丹麦首相拉斯穆森为下一任北约秘书长,同时还就北约在阿富汗实施新战略以及开始研究制订北约新战略构想等问题达成了一致。北约希望与俄罗斯建立“具有建设性的”关系。
中国“北约”
  来源于中国高考方面的变革,复旦大学在官方网站正式公布北京大学2011年自主招生联盟的组成高校,分别为北京大学(含医学部)、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香港大学和厦门大学。 根据7所高校招办联合发布的声明,联合自主招生是“为进一步深化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积极探索人才选拔的综合评价模式,切实从考生兴趣出发,为考生提供更多选择机会,减轻考生负担,推进中学素质教育深入实施”。根据规定,7所高校将在自主选拔录取中联合命题、统一组织笔试并共享考试成绩,根据考生笔试成绩确定参加本校面试考生名单。对此,不少人将以北大为首的7所高校联盟戏称为自主招生的“北约”组织。后来有武汉大学、四川大学、山东大学、兰州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和中山大学加入。   之前人民大学已悄悄加入以清华大学为首的“华约”组织中。11月20日,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西安交通大学7所高校结成的自主招生联盟在南京大学签约,这也让2010年成立的“五校联考”规模扩大到了7所高校。“七校联考”仍采取学业能力测试+复试的选拔方式。2011年“七校联考”考点将计划由去年的29个城市增加至33个城市。   就在两派各自成型仅仅一周后,同济大学领衔8所工科院校成立的“卓越联盟”就成为“华约”、“北约”之后的第三个高校自主招生联盟[1]。11月25日下午6时许,由北京理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天津大学、同济大学、西北工业大学8所以工科见长的知名学府结成的“卓越联盟”宣布:将于2011年自主选拔录取实行联考——联合命题、统一组织笔试并共享考试成绩。   另外,由同济大学、东南大学等八校组成的自招联盟“同盟”业已扩容[2],新加入的成员为重庆大学。同时,这9所高校的自招联考时间也已敲定为明年2月26日,比“华约”、“北约”晚一周。 “同盟”统一报名时间初定为今年12月10-30日,考生须通过联考网站进行报名,可以同时填报9校中2所高校,其后统一进行初试。初试采用笔试形式,设两个科目,涵盖语文、英语、数学、物理等相关学科内容。为方便考生,联考将在全国大部分省市设立考点,考务由协议高校分片负责。
在线投稿邮箱:
值班电话:工作日 010-:00-18:00)Copyright (C)2002-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110164号 京ICP备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北约与华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