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当局要努力抗拒人民币会贬值吗大幅贬值的压力

SDR在即人民币稳字当先 但贬值压力犹存
作者:黎敏 章睿哲
  从6月份以来在离岸价差的情况来看,经过英国退欧一个月左右时间的持续贬值之后,压力有所缓解。但是进入9月份后,受鹰派信号频发的影响,压力再次增大,而美联储9月份会议结束后12月份的加息预期也逐渐上升,导致人民币目前的贬值压力虽有减少但仍然较大,在离岸人民币价差和在岸即期与远期价差仍处于较高的水平。
  从汇率走势和资金面情况来看,中秋前后离岸人民币市场突然出现了资金大幅收紧的情况,9月14日离岸人民币即期与离岸1月远期汇率价差达到了-0.5,是今年2月份之后的第二高水平,而香港人民币隔夜拆借利率在9月6日就开始上涨,14日达到了8.16%,19日更是达到了23.68%,是去年12月30日以来的最高点,离岸市场的资金紧张导致中秋前后在离岸人民币价差出现持续一周为正的情况,这是较为罕见的。而离岸人民币远期与即期汇率价差逐渐收窄之后,香港CHNHIBOR隔夜利率也开始回落。日人民币将加入SDR,而9月份下旬至目前为止在岸持续保持稳定,反映了中国当局对人民币汇率的调控行为。
  从资金流动来看,8月份中国跨境资金流出压力有所缓解,结售汇逆差为95亿,为2015年7月以来最低,比上月逆差减少了221亿美元;代客结售汇逆差也大幅减少,8月份逆差为33亿美元,比上月逆差减少了164亿美元。同时境内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逆差为80亿美元,同样也是去年7月份以来的最低水平。从今年累计情况来看,1-8月银行结售汇逆差累计值为2150亿美元,高于去年1923亿美元的水平,银行代客结售汇逆差累计值为2122亿美元,低于去年的2381亿美元,境内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逆差累计值为2088亿美元,大幅高于去年的7亿美元。总体来看,今年以来人民币累计抛售压力仍要高于去年同期水平,而离岸人民币存款在5月份略有增加之后,6、7月份又开始大幅减少,7月份香港人民币存款减少了444亿元,是继今年2月份以来的最高降幅。
  考虑到四季度全球政治经济风险恐将密集出现,而且美联储12月份加息概率和确定性在不断上升,我们认为未来人民币的贬值压力仍将持续存在,不过由于目前国内的经济基本面超过预期,同时货币政策较为中性,与去年货币宽松和经济持续下行的情况有所不同,所以我们预计今年资金的整体流出情况要好于去年。
  机构来源:南华期货
关键词阅读:
责任编辑:吴晓璐
中国证监会授牌&&&民生银行资金监管&&&
数据来源:盈利宝基金研究中心,巨灵数据支持
全场购买手续费4折起!
近一年涨幅
近一年涨幅
已有&0&条评论
24小时新闻榜
理财产品推荐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人民币是否应该升值要点分析.doc 41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需要金币:30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人民币是否应该升值
/jushou.jsp?eid=
.tw/4072314/index.html
人民币该不该升值?
奥巴马总统最近又在嚷嚷人民币该升值了,但是没用。在今年两会的答记者问中,温家宝总理再次重申人民币短期内不可能大幅升值。事实上,从2005年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相对美元已经升值20%,为什么美国人还觉得不够呢?
平心而论,按照购买力平价理论,人民币确实显著被低估了。举个例子,一个麦当劳巨无霸在美国的平均售价为3.10美元,而在中国的单卖价格为14元,按照当前汇率折算约为2.12美元。换句话说,在当前的汇率水平下,人民币的购买力要超过美元45%。如果要将人民币和美元对巨无霸的购买力拉平,美元兑人民币的汇率应降低到1:4.68左右。《经济学人》杂志据此编制了“巨无霸指数”用于衡量各国货币的购买力。也有好事的经济学家编制“星巴克指数”和“iPod指数”,得出的结论大致相似。国内民众也许不知道的是,世界银行用于估算各国GDP时所采用的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为1:5.5。这个数值是经济学家们用货币对“一篮子”商品的购买力推算的,似乎更加合理些。不管用哪个指标来衡量,人民币当前的购买力确实超过了美元和欧元,凡是出国采购过的读者应该有此体会。问题的关键是,升值对我们有什么好处?
表面上,升值可以让我们用同样的货币买到更多的外国产品,但是,这只是硬币的一面。大幅升值将降低出口商品的价格优势,从而导致沿海出口企业倒闭及大量失业,这对于外贸依存度高达65%的中国经济来说是不可接受的。看看日本的例子我们就能明白货币升值对出口导向型经济造成的影响了。1985年在纽约的广场饭店,日本与欧美发达国家签订著名的“广场协议”。日元在其后的2年内,由240日元兑1美元升值到120日元兑1美元。
在这以后,1990年代被日本称为“失去的十年”,因为日本的经济增长几乎完全停滞。现在来看,“失去的十年”应该修正为“失去的二十年”,因为日本经济到今年也没缓过劲来。这从一个数据就可以看出,1989年日经指数达到顶峰的38000点,2009年底日经指数则在10500点左右。而老龄化的日本已经失去通过货币贬值重新恢复增长的动力,因为占人口多数的退休老人不希望丧失手中退休金的购买力。
在许多接受正统经济学教育的学生看来,经济应该维持在均衡状态,人民币币值也应调整到均衡状态。一些主流经济学家甚至认为,反正伸头缩头都是一刀,不如一步升值到位,颇有当年俄罗斯休克疗法的范儿。他们的论点并非没有依据,人民币币值低估确实是中国当前许多经济问题的根源。由于币值被低估,每年中国的贸易顺差在亿美元之间。这些美元结汇之后使得央行被动发行了1~2万亿的货币,从而导致“流动性过剩”,也就是钱太多。这是2006年以来中国股市和楼市暴涨的重要原因。
为缓解这个问题,央行发行了4~5万亿元的票据,将钱“借”回央行。这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是罕见的,央行是印钞票的主,一般当债主,很少像中国央行这样不缺钱却借钱的。此外,财政部还发行了1.55万亿特别国债,建立中投公司,将之兑换成美元投资到国外。如果不是中投运气太差,表现太过一般,那么我们应该每年设立一家中投。
此外,由于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存在,大量游资通过合法非法的渠道进入中国,收购国内的房地产和股票,目的是在人民币升值兑现之后套现。这也是对冲基金常见的操作手法。中国资产价格的暴涨导致了相当多的家庭不得不将资源向房屋这种必需品倾斜,从而相对压缩了消费。同时资产价格的暴涨还导致国内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资产价格导致的分配不公成为中国当前主要的社会问题。
那么,人民币升值是否能解决泡沫问题呢?我看未必。日本的房价是在日元升值之后的1989年达到顶峰的。当时东京的房价总和等于美国房价总和,而日本全国房价总和等于美国的四倍。也就是说,人民币升值在短期内可能造成资产价格进一步暴涨,从而加剧国内的经济失衡。从长期来看,短期升值造成的泡沫也是很危险的。失去经济增长支撑的日本房价泡沫在1989年破裂,迄今为止日本的房价还没恢复到1985年升值前的水平。
如此来看,我们面临的情况是,不管人民币在短期内是否大幅升值,资产价格都会出现泡沫。当前存在的资产价格相对国民平均收入过高的局面存在多方面的原因,而不仅仅是人民币币值被低估的原因。在过去十多年中,中国经济的通货膨胀率相对于GDP增速而言过低,而劳动收入占GDP的比例则不断降低。当通货膨胀“反扑”的时候,资产价格的增速就远远超过国民平均收入,从而出现价格泡沫。解决资产价格过高显然更主要地要从收入分配入手,而不是一味地强调压低房价或要求人民币升值。
事实上,从年人民币主动贬值以来,币值被低估的情况始终存在。欧美国家是在享受廉价的中国制造多年之后,才强烈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美元步步进逼,人民币举手投降?
环球老虎财经 | 大型商业银行金融市场研究员 韩会师
"还没到投降的时候!"
最近两个交易日人民币的连续大幅下挫颇为引人注目,继上周五(21日)中间价跌穿6.75之后,周一(24日)中间价轻松逼近6.70,报6.7690,两个交易日人民币中间价贬值幅度达到379个基点。与此同时人民币即期汇率也轻松击穿6.的整数位已触手可及。
面对人民币的重挫,相当多的市场舆将其解读为央行对贬值压力的屈服,甚至就此得出人民币必将暴跌的结论。但实际情况恐怕没这么简单,得出这上述结论很大程度上是对人民币定价机制的不了解。
央行人民币中间价的定价遵循“参考一篮子货币”和“参考收盘价”两个基本原则,至于这两个原则如何运作,不了解的朋友可以参考笔者以前的文章。简单讲,“参考一篮子货币”原则就是,在美元大幅度升值的时候,次日人民币中间价一定倾向于贬值;“参考收盘价”原则就是,如果下午4:30人民币收盘价位比较低(或高),那么次日人民币中间价一定倾向于贬值(或升值)。次日人民币的升贬取决于上述两种力量的对比。
所以,要想通过中间价的走势来判断央行的态度,我们首先就要搞清楚,最近人民币的暴跌究竟是“参考一篮子货币”在作祟,还是“参考收盘价”为主谋。
毫无疑问,“参考一篮子货币”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最近两个交易日,美元指数的涨幅都偏大,从97.83附近大幅跳升至98.60上方。在美元指数大涨的情况下,人民币中间价贬值是很正常的。这时我们要判断监管当局对人民币贬值的态度,就需要观察下午4:30人民币收盘价的点位。这一般有3种情况:
一是人民币收盘价大幅度强于中间价。比如中间价在6.60,但收盘价在6.58。在结售汇逆差格局下,这一般意味着监管当局对贬值预期持强硬打压态度,不愿意看到人民币快速贬值导致预期失控。
二是人民币收盘价大幅度弱于中间价。比如中间价在6.60,但收盘价在6.62。在结售汇逆差格局下,这一般意味着监管当局对贬值的容忍度较高。
三是人民币收盘价与中间价基本持平,或者偏离幅度很小。比如中间价在6.60,但收盘价在6.0区间。在结售汇逆差格局下,这意味着监管当局对贬值的大方向并无异议,也不想改变其基本趋势,但不希望即期汇率贬值速度明显快于中间价。
我们现在再看21日(上周五)和24日的汇率波动,可能对其的理解就会有些不同。
21日人民币中间价开在6.7558,这主要受隔夜美元指数大幅上涨0.5%影响,当天人民币即期汇率收盘报6.7599,比20日收盘价贬值203个基点,但仅比中间价贬值41个基点。这一方面说明监管当局对于美元大幅升值触发的人民币贬值压力持开放态度,另一方面则说明监管当局对于即期汇率的贬值速度仍有较大疑虑,不希望“参考收盘价”定价规则成为引导人民币贬值的主要力量。
再看24日(周一)的市场走势。由于上周五的收盘价6.7599与中间价的偏离幅度并不大,所以24日6.7690的中间价虽然较21日贬值了132个基点,但是其中91个基点要归因于美元在上周五夜盘的升值。而24日下午4:30收盘于 6.7718 ,与中间价偏离幅度仅为28个基点,这与21日的波动模式并无二致。
根据前文分析,这种汇率波动模式表明,当前监管当局一方面对于美元持续走强给予人民币的贬值压力持开放态度,在遵循人民币中间价定价规则的前提下,顺势而为令人民币贬值;另一方面又不希望人民币贬值速度过快,不希望即期汇率的快速走弱过度刺激贬值预期。
监管当局目前对于人民币贬值容忍度的提高可能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
一是结售汇逆差的压力总体可控。笔者在昨日微信文章《代客结售汇逆差扩张7倍究竟有多可怕》一文中,对当前结售汇逆差的压力问题进行过分析,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一下。粗略地看,今年3季度,银行代客结售汇(即期+远期)月均逆差额度为208亿美元,9月单月为333亿美元,这种幅度的逆差难以对外汇储备造成太大压力。这一方面说明目前的资本流动管理至少是部分有效的,另一方面也令监管当局对于贬值加大可能带来的资本外流压力不是特别担忧。
二是10月交易日较少。由于10月份只有16个交易日,即使10月份的日均结售汇逆差大于9月份,其逆差总规模也可能低于9月份,对外汇储备的总压力也就相应较小。
所以,近期人民币频创新低其实谈不上央行对贬值压力的屈服,更主要的是面对持续走强的美元和基本可控的资本外流风险,央行顺势而为,继续测试人民币均衡价位和市场对贬值的忍耐底线的正常行为。
如果真的是对贬值压力彻底屈服了,那么人民币即期汇率绝不会仅仅偏离中间价几十个基点。要知道当前的法定日间波幅是2%,在结售汇逆差推动下,如果没有外力的引导和调控,那么人民币一日之内贬值到6.90附近并不是什么难事。
笔者在前期文章中多次强调,对于监管当局来说,人民币的具体点位并不重要,贬值预期是否存在失控风险,外汇储备的波动是否可以做到有序平稳才是核心利益所在。如果美元持续走强,同时结售汇逆差风险可控,那么人民币就没有必要维持对美元双边汇率的稳定,顶多贬值幅度比其他主要货币小一些。在目前的市场格局没有改变之前,人民币对美元的弱势行情还将延续。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您现在的位置:
人民币加入SDR基本确定 当前人民币贬值压力仍然大
  人民币加入SDR基本确定 当前人民币贬值压力仍然大
  周四(11月5日)瑞银集团(UBS)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汪涛接受外媒采访时表示,基本确定人民币可顺利加入国际基金货币组织(IMF)的特别提款权(SDR),然而加入SDR并不意味着其他国家央行会在短期内增持人民币。
  汪涛认为,SDR只是一个记账单位,其他国家央行增持人民币资产是一个缓慢逐渐的过程。如果加入SDR之后,人民币应该与美元脱钩,作为一种独立的货币存在。否则加入的意义将大打折扣,因SDR篮子中无需多一个与美元汇率高度相关的货币。
  汪涛表示,随着美联储(Fed)升息时机的临近,美元兑其他货币升值是必然的,人民币与美元挂钩就意味着兑一篮子货币将继续升值,这对中国经济并无益处。
  汪涛继续指出,当前人民币贬值压力依然较大,一方面因中国资金外流仍严重,另一方面企业和居民将陆续偿还此前积累的外债,以对冲美元升值风险。
  汪涛预计,到2016年,在岸人民币兑美元将进一步贬至6.80附近。
  来源:FX168
  南方财富网外汇频道为你提供人民币加入SDR新闻的更新。
  南方财富网微信号:southmoney
南方财富网声明: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人民币专区
48小时排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民币贬值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