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战争与现代国家建构构中有哪些

内容介绍/民族国家的建构
书集中讨论20世纪上半期中国民族主义的表现形态、具体构成及政治诉求等问题,使关于近代中国民族问题、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建构等问题的研究更为完整和系统。同时亦说明,只有建立在近代中国之救国建国的历史经验基础上,尊重各民族的生存和发展,既维护国家统一、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又充满理性和开放意识的民族主义,才有积极意义。
作者介绍/民族国家的建构
暨爱民,湖南师范大学历史学博士,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思想文化史博士后,任教于吉首大学人类学民族学研究所。
作品目录/民族国家的建构
目  录前 言1第一章 民族主义问题研究:一个学术史的检讨1一 中文语汇中“民族”一词的源流4二 民族与民族主义的理论渊源6三 民族问题之发生与民族主义之构成9四 民族主义的演变与类型11五 现代化视野中的中国民族问题与民族主义15六 民族主义与民主、自由之关系18七 文化民族主义21八 研究中的局限24第二章 基本概念的阐释27一 民族、民族国家与民族问题27二 民族主义与爱国主义37第三章 近代中国的民族问题与民族主义45一 近代中国的民族问题46二 走出“中国中心”的民族观50三 “遭遇历史的需要”:近代中国民族意识的觉醒53四 近代意义的民族主义:作为一种思潮的形成57(一)民族危机下的观念选择58(二)近代中国民族问题语境中的西方理论资源61五 “改良”与“革命”:近代中国民族问题的应对与民族主义的两个方向66(一)“改良”的民族主义:梁启超的“新民”与“新国”67(二)“革命”的民族主义:孙中山的“排满”与“激进”79第四章 “五四”与民族主义的新高涨88一 民族的危机与困境88(一)民族经济“黄金时期”隐含的危机89(二)政治晦暗与文化复古93二 “国家摇篮”被偷后的民族情绪97三 “启蒙”的歧向与民族国家目标100第五章 个人与国家之间:自由主义的民族主义及其政治实践106一 自由主义的国家关怀108二 理想与现实的冲突:民族国家改造的努力118(一)教育与救国118(二)“好政府”规划的民族主义逻辑125(三)“联省自治”:民族国家统一的期待132第六章 文化民族主义:民族问题的文化理解与民族文化重建138一 “东方文化派”与民族文化复兴140(一)民族文化之比较:“东方”优于“西洋”142(二)民族文化之改造:“调和新旧”“融合中西”143(三)民族文化之复兴:“破”与“立”146二 现代新儒家与民族文化生命的开展153(一)民族多重危机与现代新儒家的“发生”153(二)儒家思想的现代开展与民族文化关怀157(三)梁漱溟:民族文化与民族自救162(四)张君劢:从“精神自由”到“民族复兴”166(五)熊十力:本体论的哲学探求与救国之道171(六)冯友兰:“中国到自由之路”175三 “中国本位的文化”与民族救国取径的“表述”182(一)《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宣言》的出场183(二)“本位文化”与“全盘西化”的论争187四 “文化”的“民族”叙述——战国策派之文化民族主义建构192(一)重演“战国时代”:建构民族的“战国文化”认同193(二)批判与建设:民族性格的意象塑造197第七章 民族主义的政治运作——国共两党关于民族危机的应对206一 从“五族共和”到“民族自决”——孙中山民族问题考量及其民族主义新发展208(一)“五族共和”208(二)“民族同化”与“民族自决”210(三)民族主义之新发展212二 国民党的民族主义及其使用策略217(一)国民革命与民族运动218(二)年:国民党民族主义的政治构建与运作227(三)抗战与建国246三 中国共产党的民族问题理论与民族主义实践252(一)关于近代中国民族问题的理论阐释254(二)中国共产党民族主义之理论建构与实践特色260结束语279参考文献285索 引295后 记303
&|&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1次
参与编辑人数:1位
最近更新时间: 07:20:36
贡献光荣榜伊斯兰激进组织已成为影响索马里未来和平的重要因素,也成为民族国家建构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But the Islamic group has become an integral part of building Somalia state and will make great influence in future.
这种主张在印度民族主义运动和现代民族国家建构中,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
The Indian nationalistic movement embodied the negative and the positive double effect came from this conception which had hazard about the creation of the modern Indian nation.
民族国家建构作为一种宏大叙事,制约着现代中国的社会生活,也影响着现代家族人伦关系,包括婚恋关系。
The national-country conformation, as a kind of great narration, restricts the social living and affects the ethic relationship of modern families, including relationship of marriage and love.
年西亚德政权垮台以来,索马里一直处于军阀混战中,民族国家建构的努力始终未见成效。
Since the fall of Siad Regime in 1991, Somalia has been in the warlord era, and effort of the national building has not met with success.
同时也体现出国家对乡村社会的渗透和影响,这是现代民族国家建构的必然趋势和现代国家政府职能的显现。
At the same time, The rural cooperative movement also incarnates the pervasions and influences of the nation forced on rural society.
它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少数群体的权利要求,促进了多元文化国家内部的整合,使得民族国家的建构更为深入。
The policy satisfies the claim of minority groups to a certain extent, and promotes the integration within multicultural nation-states, makes the construction of nation-states to be more thorough.
这种寻找生命之根的意识是对“现代民族国家”建构的一种想像方式。
His consciousness of seeking the root of life is actually the imagination of building a modern nation.
近代以来,随着中国民族国家的建构和民族之间交往的频繁,促使其民族意识逐渐觉醒和强化,民族认同感越来越强烈。
Since modern time, with the establishment of nation-state of China, the Lisu people have had a stronger sense of national identification along with their strengthened national sense.
民族国家男性建构转向中的自恋和残余的依恋机制,在这里微妙发挥了不可小觑的作用。
The narcissism and remnant attachment mechanism in national masculinity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which couldn't be ignored.
新中国文学以其对新中国合法性论证与新的民族国家精神的建构而参与了现代民族国家想象的进程。
Literature in new China has participated in the process of modern national imagination on new China's legitimacy demonstration and new national spirit construction.
欧洲集体认同的建构在某种程度上与民族国家认同的建构是存在相似之处的,它们同样都是偏重于人为地选择,是一种“做成”的过程。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European collective identity is similar with the nation-state in a manner. They are both inclined to a man-made choice, and it is a constructed process.
在寻求民族自决、建构民族国家与巩固政治稳定的过程中,民族主义带有的非理性倾向,也有其特定的社会文化根源。
The non-reason tendency of Nationalism has its social and cultural root when people are seeking nation self-determination, establishing nation-state and consolidating political power.
但在这些国家获得独立后,建构民族-国家的过程中,华族母语教育的命运发生了根本的改变,相继衰落,有的甚至被连根拔起。
But after post-colonial and in the proces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nation-state, it's fate has fundamentally changed, one after another declining, some even been uprooted.
在战争中,国人不同程度地从自己所属的社群脱离出来,加入到建构自己民族国家的宏大叙事之中。
In the war, Chinese masses break away from their own mass organization and devote themselves to the great narration of construction themselves nation state.
美国文学具有建构民族特性和国家形象的传统,而“美国信念”则是美国特性的核心因素。
There is a long tradition of constructing national identity and images in the history of American literature with "American Creed" as the core of American character.
这时的民族性建构呈现出以国家政治意识形态为主导的多种价值观念、多种社会立场、多种意识形态体系共生并存。
At that moment, the national character emerged to build the country's political ideology-driven variety of values, many social position, a variety of ideological system symbiotic co-exist.
本文认为,现代国家的建构是一个民族-国家和民主-国家的双重化建构过程。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modern state is a dual constructive process of the nation state and the democracy state.
民族主义被认为是建构国家不可或缺 的。
Nationalism is arguably indispensable to state-building.
民族主义的建构与解构作用使得民族国家在统一和分裂两种结果和走势中擅变,从而深刻影响了国际格局的变迁。
The constructing and deconstructing function led nation - states transformed between integration and disintegration, and therefore deeply affected on the alteration of international patterns.
民族政治民主的建构应是当今世界许多国家应对民族问题的一项积极性对策。
The construction of ethnic democracy is an active countermeasure many countries have taken to tackle ethnic problems.
作为文化的法律,则无形地建构着民众对于个体、阶级、民族国家的想象。
Being a sort of culture, law contributes to person's imagination of self, class, and nation-state.
这个拟法律观点建构出来的公民概念原本是以民族国家为前提,但是在全球化的影响下,也被挪用至国际领域的讨论中。
As a consequence of globalisation this quasi-juridical view of citizenship, though conceived in terms of the nation-state, is being appropriated and applied to the international sphere.
同样,无论当代民族国家内部的民族构成状况如何,都在一定程度和形式上建构着各自的主权民族。
Moreover, contemporary nation-states are all constructing their sovereign nations respectively in a certain form and to a certain degree regardless of their internal ethnic compositions.
不仅在认识上,而且在行动中,回民让自身竭力融入国家创建的公共秩序之中去,并分享国家所建构出来的“中国人”的文化意义,最终成为国家认同的民族实体之一。
Not only in recognition, but also in action, Hui people try to indulge themselves into the public order and share the "Chinese" identity so that they becomes one of the ethnic entity.
以此为逻辑基点,围绕着争取民族独立与自强的思想主旨,他从多个路向建构起独具特色的国民国家思想。
On the basis of this, focusing on the thinking of the nation' s independence and self-strengthening, he constructed his unique thought of the nation-state from quite a few angles.
要建构一个合适澳门的德育教育内容,便必须处理好爱国教育及国家民族教育的问题。
In order to create a suitable moral education for Macau students, we have to deal properly with the problems of patriotic education and national education.
多民族国家是现代民主国家的普遍形式,在国家主权范围内选择自治模式是其重要的制度建构。
Multi-ethnic Country is the prevalent form of modern democratic state, which chooses autonomy pattern within national sovereignty is its important institutional construction.
多民族国家是现代民主国家的普遍形式,在国家主权范围内选择自治模式是其重要的制度建构。
System design based on unity and diversity of ethnic regional autonomy is the basic institutional framework on political integration of Chinese multi-ethnic country.
多民族国家是现代民主国家的普遍形式,在国家主权范围内选择自治模式是其重要的制度建构。
System design based on unity and diversity of ethnic regional autonomy is the basic institutional framework on political integration of Chinese multi-ethnic country.
$firstVoiceSent
- 来自原声例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购买最佳搭配
定 价:&58.00
文轩价:&47.00
出版时间:
开 本:16开
页 数:231
印刷时间:
字 数:274千字
装 帧:平装
语  种:中文
I S B N:3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进展与学界共识
三民族主义与民族国家建构
四理论、历史与现实:一个分析框架
第一章理论基础:国家建构理论的当代政治思想史考察
第一节“回归国家”与国家建构理论的兴起
一检视行为主义政治学
二国家中心论的复兴
三国家建构理论的提出
第二节国家建构理论的两大流派及其新进展
一查尔斯·蒂利与内源型国家建构理论
二弗朗西斯·福山与外源型国家建构理论
三国际组织对于国家建构理论的拓展
第三节国家建构的阶段特征与类型划分
一安东尼,吉登斯:国家形态的历时性分析
二迈克尔·曼:国家建构的四种理想类型
三吉尔,德拉诺瓦:民族主义浪潮与民族国家建构
四史密斯与格罗斯:民族国家“两分法”
五国内学者的相关探讨
第二章概念解析:民族、民族国家与现代民族国家建构
第一节民族的多义性
一不同历史演进阶段与分期的民族
二政治、历史与文化语境中的民族
三演进与辨析:中国学术话语中的民族及其使用
第二节不同知识体系中的民族国家
一民族学视野下的“一个民族,一个国家”
二政治学视野下的“主权国家”
三社会学视野下的“现代国家”
四在民族政治学的知识体系中发现民族国家
第三节外观与内核:现代民族国家的双重建构
一民族建构:现代民族国家的内核建构
二国家建构:现代民族国家的外观建构
三对于民族建构与国家建构关系的初步探讨
四观念认识的误区及其修正
第三章全球扩展:民族国家历史建构的三种主要模式
第一节内生形态的民族国家建构
一西欧民族国家建构的历史线索
二内生形态民族国家建构的“西欧特色”
三个案分析:英国民族国家建构之路
第二节衍生形态的民族国家建构
一民族国家在美洲和大洋洲的扩展
二衍生形态民族国家历史建构的共性评析
三个案分析:加拿大民族国家建构之路
第三节外生形态的民族国家建构
一三大帝国解体促生的民族国家建构
二亚非民族解放运动促生的民族国家建构
三东欧剧变促生的民族国家建构
四个案分析:中国民族国家建构之路
第四章当代境遇:全球化与民族国家的历史命运
第一节主权与疆界:全球化时代民族国家遭遇的挑战
一来自超国家集团与非政府组织的“去国家化”挑战
二来自族裔民族主义和次国家主体的“去中心化”挑战
第二节争论与共识:观点的交锋与民族国家的现实
一“民族国家的终结”是否已然来临
二“世界政府”的限度
三“全球治理”的可能性
四几点共识:民族国家的现实
第三节反思与扬弃:重构民族国家
一回到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民族国家的历史命运
二民族国家权威的重构:国家权力合法性建设
三国家与社会、市场、国际体系关系的重构:国家能力建设
四族际政治关系的重构:三种整合模式的评析
主要参考文献
本书以现代民族国家建构作为研究对象,旨在通过理论、历史和现实三个维度的系统考察,对全球化时代民族国家的历史命运、当代境遇和发展前景问题做出尝试性解答。通过理论维度的考察,系统理解民族国家建构的基本线索、主要内容、本质特征和一般规律,形成对于民族国家及其建构的理性认识;通过历史维度的考察,全景展现民族国家的初创、衍生及其在全球范围的扩展历程,为理解民族国家的当代境遇提供历史观照和逻辑线索;通过现实维度的考察,深度分析全球化时代民族国家遭遇的内外挑战,剖析学界“反对民族国家”的理论主张,形成对于民族国家发展前景的理性瞻望,指出重构民族国家的一般路径。
定价:为出版社全国统一定价;文轩价:为商品的销售价,是您最终决定是否购买商品的依据;受系统缓存影响,最终价格以商品放入购物车后显示的价格为准;
同类热销商品
近七日热销榜
新书热销榜民族国家建构与中国的现代转型作者:膏沐容文章发于;“应有”却根本缺乏兴趣研究“实然”,终于导致今天;条路;点、掌握了真正的软力量,而使其获得了与自身工业实;在简要回顾了民族国家的理论与历史之后,我们应该清;
民族国家建构与中国的现代转型作者:膏沐容
文章发于:乌有之乡
点击数:268
更新时间:
【字体:小 大】【复制本文】 【下载本文】   两千零八、两千零九年,西藏、新疆接连发生了震惊中外的暴乱事件。一时间,舆论和学界都在纷纷检讨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民族政策上的失误。寒武纪俱乐部在第一时间发表了会员反思文章,提出我国正经历“二次民族国家化”的假设。毫不谦虚地说,迄今为止,这也是我看到过的就这一问题最别具只眼、启人长思的论点。  我向来深感中国主流知识界对民族国家建构这一课题的认识肤浅、观照淡漠;而恰恰这一课题又关系中国现代知识分子日夜思虑之“中国问题”甚巨,以至居于十九至二十世纪中国现代转型的核心。实在不能不认为这是中国当代知识分子知识结构上的重大偏颇和理论视野的严重盲点。  长久以来,中国主流知识界在各个向度上深化和拓展着八十年代的启蒙话语。这种努力对于冲破当时保守教条的思想氛围所做出的深具历史合理性的贡献已广为承认,却也在无意中构筑了另几件意识形态牢笼、挖下了另几桩思维方式陷阱。这其中最根本的,就是对西方作为不言自明参照系的总体化想象。在知识界的这种集体意淫中,有三件事被遗忘了。首先,是忘记了历史还在继续。即便在历史的终点――西方,生活也还在不断提出新鲜挑战,变化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在各个领域内发生。例如在社会政治心理方面,保守化倾向在加剧、正版的自由主义在退潮;例如在生活方式方面,后工业化时代的来临造成“未来的震荡”、亚文化群落雨后春笋般的爆发。并不存在永恒不变、亘古如斯的西方。同理,在空间维度上考察,盎格鲁-撒克逊的西方、伊比利亚的西方、斯堪的纳维亚的西方以及日本,也很难给人以一个似乎应该是铁板一块的西方印象。其次,还忘记了人类在同一颗星球上生活的共时态性质。一种普遍的想象是,历史老人在一场长跑比赛中拉起了现代化的终点线。选手们由于可能是文化基因的缘故,有的飞奔、有的蜗行,总之依次撞线、排定座次。这种荒唐可笑的线性进化史观根源于早已过时的机械论世界观,以及方法论个人主义――以构成国际社会的民族国家为基本分析单位、对其做原子化的想象,而不把人类文明看做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相互影响、相互调节的复杂系统。最后,是忘记了我们民族磕磕AA一路走到今天的历史根据。只是孩子气地吵嚷各种
“应有”却根本缺乏兴趣研究“实然”,终于导致今天大面积的历史虚无主义泛滥。  并非偶然的是,被遗忘的这三件事都与民族国家建构有密切关系。  要讲清楚什么是民族国家,最好的办法是讲清楚一件事,即仅仅两百年前,人类社会还不是像今天这样,以联合国会员国的形式――民族国家的形式――为基本政治形态或者政治共同体组织形式的。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世博会的前身――万国博览会方兴未艾。这一名称明白无误地出示了国际社会第一次以民族国家为单位集合在一起时的荣耀感。无独有偶,现代奥运会――各国代表以体育的名义集合的盛会――也发端在彼时亦非偶然。  民族国家为什么会伴随启蒙运动和工业革命出现在人类文明地平线上,它的发生机制是怎样的,至今仍为学术界笔墨官司聚讼纷纭的课题。我们所确知的大略有两点。其一,现代社会虽早已是民族国家的天下,但仍有少数前民族国家政治形式的遗迹。例如,教皇国梵蒂冈、埃及不受政府管理的沙漠部落、索马里的海盗、意大利南部和西西里岛家族制的黑手党等等。这些历史的“活化石”、“活文物”,为我们更透彻地理解民族国家究竟怎样地在当时是一种新事物、民族国家对现代生活有哪些影响、设若不建立民族国家或建立而不成功会有哪些后果等问题,提供了极宝贵的参照资源。其二,民族国家的建构伴随社会文化心理的巨大调整。古代人民不知有国家,自我身份认知中也并不包含一国公民、一国成员这样的意识。从表面上看,中国是一个汉奸传统源远流长的国家;然而,这种观念本身来自于已接受现代民族国家观念洗礼的今人。事实上,南宋、晚明的汉奸是不能等同于今日所谓汉奸――即叛国者的,正如岳飞、文天祥、夏完淳、史可法等殉国者也不同于现代意义上的爱国者一样。他们浩气长存的壮烈举动出于不同的政治意识和文化心理,这点切不可不察。为充分理解这点,试比较一下两类“叛徒”:一是洪湖赤卫队中王金彪式的人物,另一类是最近发生的美俄间谍案中同情古巴革命的美国外交官夫妇。一个明显的区别是,前者的叛变是因为只知有家、不知有国,而后者建立在有充分意识形态理据的、成熟的理性考量上。这种区别正是现代转型的结果,这个转型正是一个半世纪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对环境变迁和自身处境的实质与根源有充分省察的中国人――舍命追求的目标。  地球上大部分民族并非民族国家这种政治组织形式的内生摇篮,却统统都在对外部环境变化的响应中被迫走上了这
条路。由于涉及民族文化心理这种最基础、最保守的上层建筑调整,走完这条路不可能一蹴而就。即以美国为例,开国国父们只是实现了独立,距离真正民族国家的建设完成还差得远。这一任务是在林肯手上完成的。南北战争的伟大意义固然可以从不同角度审视。例如一种最浅薄的论调当然是自由战胜了奴役的二元话语;中国人所熟悉的价值尺度则来自马克思从全球产业分工再调整角度揭示的命题――弱小的美国工业通过拒绝初级资源供给者的地位获得了与大英帝国竞争世界工厂的机遇。这一命题后来更是被沃勒斯坦、弗兰克等人发展为进步的工业资产阶级战胜了反动的流氓资产阶级从而主宰了美国在下个世纪命运的叙事。然而一个始终被忽略的视角则是民族国家建构的最终完成。林肯通过解放黑奴重新肯定和确认了建国文献所申明的基本价值,从而获得了充分的道义力量和道德资源;他明智地利用了这些资源,一举扫荡了那些“只承认自己是弗吉尼亚人而不承认是美国人”的前现代意识,在合众国历史上第一次真正实现了“合众为一”的理想。  远离欧亚大陆纷扰的美国尚且无从避免全球经济竞争压力,需要通过一场内战,脱胎换骨成为合格民族国家来为未来开辟道路,况乎那些直接处在欧洲人枪口和炮火威胁下的民族――即是处于他们直接奴役下的民族,条件成熟也一样会走上这条路。欧洲人教育了全人类:落后即要挨打,无国家主权遑论个人生存权!除非经由民族国家的政治形式团结起来,任何家族、行会、城邦、庄园都不再能够保障尊严与秩序了。好莱坞巨制《加勒比海盗》以迪士尼风格记录了这一大转变时代失败者的落寞:海盗时代永远过去了,起义歌很久未唱响了,海盗公会在船坚炮利、武装到牙齿、为利润奔走于每一片海域的英帝国殖民公司面前再也不能保有它的传统与自由了。  第三世界享有的共同命运和因此而铸就的共同意识,甚至远比全世界工人阶级的共同命运和共同意识来得直观和深刻。这解释了新中国为什么能够一开始就摒弃外交上的意识形态偏见、在险恶的国际环境下执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拒绝与苏东集团抱团、始终站稳第三世界立场。因为美国理所当然地把这个新生国家看作苏联的亚洲堡垒,而苏联也想当然地把她视为自己应该当仁不让插手管辖的政治附属国,新中国有条件利用此中战略判断不对称的空间,摸索自己的战略定位;等美、苏回过神来,一个三足鼎立的全球政治格局已然成形。新中国出乎他们意料地成为第三世界的自觉代言人。这一定位由于占据了道德制高
点、掌握了真正的软力量,而使其获得了与自身工业实力并不完全匹配的国际影响力。由于中国的榜样和示范作用,也由于它真金白银的无私援助(既非托洛茨基式的输出革命,也非勃列日涅夫式的武装侵略,而是鼓励第三世界反抗美、苏霸权,从其不计较受援国国体、政体可以见出),战后第三世界民族独立浪潮蓬勃高涨,最终重塑了国际政治经济秩序。这是十九世纪欧洲革命以来,地球上最大一波民族国家的喷发式涌现。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在这片古老土地上创建现代民族国家努力的基本成功。这一成就来之不易。将散居南北、各营生计的人民,打造成分享作为国家这一特殊政治共同体一员意识的公民,仅靠宣传教育是绝对不行的,需要赶上能够幸运地提供实践资源的时代。林肯即赶上了这一时代,或者说历史把机遇摆在了他面前。他巧妙利用了这场战争中内含的道义感召,将其描述为一场考验,一场对一切孕育于自由中、并承诺人人生而平等信条的国家能否在地上长存的考验,极大激发了各州人民的命运共同体想象,最终塑造出美国公民。类似的机遇对像中国这样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则要容易寻找得多。一百多年来不屈不挠、抵御外辱的奋斗经历,提供了模铸现代中国人的资源。这是为什么一个世纪绵延不绝的内战总是通过诉诸推翻帝国主义在华代理人获得合法性的原因,这也是为什么新政权要大力宣传嘎达梅林式的少数民族英雄的原因,这更是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必须上溯至一千八百四十年的原因。非如此,内战岂非皆为毫无意义的同袍相残?非如此,五十六个民族合而为一的中华民族概念从何而来?非如此,不同集团领导的不同性质斗争如何能够接续进同一道统?  遗憾的是,长久以来,中国知识分子似乎完全忘记了近现代史的民族国家建构性质,也全然不去考察今日中国诸种病灶中隐藏的民族国家问题。吉登斯尝谓现代性四个维度,中国媒体知识分子念兹在兹的启蒙只是其中之一,并且任何稍有健康理性的人都会承认,其仍处于历史的展开过程中。而作为另一大维度的民族国家建构又何尝不是这样?主流话语――以及官方话语,却都顾此失彼、一叶障目,其终于导致现代化建设的跛脚和畸重就不奇怪了。即以西藏、新疆动乱为例,两大强势话语固执于自身狭隘视野,用肤浅的意识形态呢喃堵塞了更敏锐学理性思维的进路,以至各大媒体上完全见不到对事件的更深沉反思,而居然只有八零后一辈青年学子的文化沙龙――寒武纪俱乐部,观照到了事件背后的民族国家建设危机。
  在简要回顾了民族国家的理论与历史之后,我们应该清楚,中国的国家统一不是必然的。首先,历史文化共同体的论调解决不了问题。因为中国本就是一个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帝国,历来以文化分亲疏、辨夷夏,共同体的范围远及东亚和印度支那,现代民族国家浪潮不还是轻而易举地瓦解了朝贡体系吗?其次,近现代团结抗击殖民主义的史实也已无多大用处。因为民族国家说到底是想象的共同体,没有什么必然因素能够保证共同体的界限、疆域、规模恒久不变;而欲维持既有的界限、疆域、规模,最根本的,是有能力持续提供对目前界限、疆域、规模合理性的想象。正如前述,近现代兄弟阋墙外御辱的共同经历提供了这种想象。而今时移事易,新的想象正在少数民族地区生根发芽,即为应付当代全球化经济竞争、更公平地分享发展利益,共同体的合理界限、疆域及规模,应该是民族地区自成一国。  反驳这种观念并不容易。并且最根本的是要认识到,即为“想象”,本就是虚妄观念。因此克服这种观念根本不在于辨清客观事实的真伪,而在于消除为其存在提供合理性证明的实践土壤。做到这一点,首先倒是要求祛除汉族中普遍存在的某些狭隘幼稚认识。考虑这样一个问题:既然少数民族今天缩减了对于共同体合理界限、疆域和规模的想象,为什么汉族却舍不得放手,仍坚持认为目前的界限、疆域和规模是合适的呢?毫无疑问,这一定是因为我们相信维持现在的共同体对我们更有利。事实也的确如此。问题恰在于少数民族不一定有对称的信念。因此讲白了,是汉族有求于人而非相反,汉族需要少数民族远甚于少数民族需要汉族。这种需要也并非完全自利,在根本上我们相信,只有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团结共同体――中华民族的民族国家――能够保障汉族和少数民族双方在这颗星球上的利益,否则唯有被帝国主义分而治之一途。可惜有这种清晰战略头脑的人在无论汉族还是少数民族群众中都不多。汉族群众中还流行两种截然相反、却一样糊涂的认识。一是以大汉族主义的愤青姿态要求镇压少数民族,另一则是看不出民族地区的重要性以至认为不如听其独立。新中国奠顶之初,党内相当部分高级干部中就流行前一种观念。登高望远的毛泽东不得不就此苦口婆心地向这般人说明:有些人以为给少数民族架个桥、修个路,就自以为了不起,要求人家感恩。须知少数民族加入中华民族大家庭就是巨大政治贡献;我们常说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其实是少数民族地大物博、汉族人口众多;既要反对大汉族主义也要反对狭隘地
包含各类专业文献、幼儿教育、小学教育、外语学习资料、生活休闲娱乐、行业资料、中学教育、文学作品欣赏、各类资格考试、民族国家建构与中国的现代转型84等内容。 
 国家建构视角下的我国村落转型刘伟 新中国建立 60 年以来,我国的广大村落经历了...在吉登斯的分析中, 现代民族国家的重要特点就在于,国家权力对日常生活 的全面...  中国式网络民主:作为自上... 暂无评价 9页 2.00...①民族国家与民主国家是现代国家构建的两个基本构成...[M] . 郁建兴,何子英. 后社会主义国家转型的结构性...  “现代民族国家的产生,其目标是要造就一个有明确边界、社会控制严密、国家行政...中国的现代国家建构,起始于晚清政权应对西方挑战所做出的诸如洋 务运动、百日维新...  在这一过程中,民族语言体制化和俗语文学经典化是西方“诸民族”文化 转型的重要步骤; 而各民族国家的文学经典建构既是民族文化资本的积累过程, 也是现代西 方文学...  中国也是如此。 当然, 每一个民族国家的民族建构享有不同的历史资源和现实条件,...传统帝国的解体或现代转型、 “去 殖民化”的民族解放运动、两次“热战”和一次...  “现代民族国家的产生,其目标是要造就一个有明确边界、社会控制严密、国家行政...中国的现代国家建构,起始于晚清政权应对西方挑战所做出的诸如洋 务运动、百日维新...  葛兆光:中国是现代民族国家和传统帝国的混合体_文学研究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答:我觉得,朝贡体制所构建起来的尤其是东亚的这个秩序,其实并不能作为现 代...  当代中国的社会转型及其理论建构_管理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当代中国社会转型及其...封闭还是开放,是一个国家 和民族是否走向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几千年的中国...  目前,以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为切入点,中国现代大学制度建构 的转型期已经到来。 【...直 至民族国家的兴起与独立, 世俗政权的冲击才打开了大学尘封的大门,推动了大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哪些国家和民族过春节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