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毅投资夫的毕业院校

能海法师传(德阳文史选辑)(张继寅)
能海法师是名播全国且声誉远及海外的佛教大师,俗名龚缉熙,四川绵竹人。其父于清末营古董业于成都,住家在北门内,光绪丙戌年(一八八六年)腊月,法师出生于此。十多岁时,其父送他到北门大街的钟姓绸缎铺当学徒。钟体乾(四川陆军武备学堂毕业后曾迭办四川陆军各学堂,解放后任成都第一任市长)和钟体道(四川陆军武备学堂毕业,民国后曾任川军师长多年,在陕南被刘存厚吞并后,到北京将军府任将军,以后曾任绵阳专区行政督察专员),当时既是少东家,也是龚的师兄弟;龚称体乾为大哥,体道为五哥。
早在光绪二十六年(一九○○年)义和团运动后,各省区开始训练新军。光绪二十七年(一九○一年)西太后宣布变法,推行新政。筹饷练兵,为其新政的一项要务。清廷为了稳定其危在旦夕的腐朽反动统治,于光绪二十九年(一九○三年)在北京设立练兵处,各省设督练公所,作为改革军制,督练新军的机构。光绪三十年(一九○四年),遂决定改定军制,
划一编制,并拟定全国新军为三十六镇,按各省的人力、物力及战略地位进行分配。次年即把这项计划正式提出。
在全国编练新军日趋高涨的情况下,四川方面总督岑春煊于光绪二十八年(一九○二年),为准备训练新军的人员,开办了“四川武备学堂速成班”,次年开始招收“四川武备学堂”的第一期学生。是年锡良继任川督,又先后开办了“四川陆军弁目队”、“四川陆军传习所”和“四川陆军速成学堂”。在维新变法影响及政府大力宣传待遇优厚的情况下,许多爱国志士,思所报效,故好多秀才都去报考了;北门大街钟姓绸缎铺的钟体乾、钟体道早已考上武备学堂去了;龚缉熙因年龄较小,在他们之后两年(一九○六年)才考入了“四川陆军弁目队”,以后又转入“四川陆军速成学堂”。当时的同学有杨森、刘湘、潘文华、唐式遵、王钻绪、张斯可、乔毅夫等。这时钟体乾、钟体道、王陵基已由武备学堂毕业,当了“速成学堂”的教官。后锡良调任云贵总督赴滇,陈宦、张毅、刘存厚等随行,并调速成毕业的乔毅夫、陈笃斋、龚缉熙等同去。到云南后,陈宦任十九镇统制,张毅任协统,刘存厚任标统,龚缉熙等则被派到“云南讲武堂”(总办是李根源)任教练官。当时(一九○九年至一九一一年),朱德总司令也在该堂上学,所以龚与朱还有这一段师生之谊。解放后能海法师在北京与朱总司令会见时,朱还说:“别来将近四十年,老师的面貌虽老了些,但精神还和早年在云南时差不多,可喜可贺!”这一段佳话是张兴良对我转述的,他是能海法师的侍者,即随侍的弟子,法名仁定,他当时在场。张是一九六六年“文化大革命”起时,请准离开五台山回川务农,现住在广汉县连山乡四社。
辛亥革命(一九一一年)武昌起义后,四川的保路同志军运动更为高涨,终于迫使四川总督赵尔丰退位,于一九一一年十一月二十七日成立了蒲殿俊为都督的大汉四川军政府;以后又由尹昌衡平息兵变并杀了赵尔丰,干十二月十一日继任都督,将军队扩编为三镇:即以原十七镇改为第一镇,宋学皋任统制;以同志军收编为第二镇,彭光烈任统制;以巡防军溃散部队收编为第三镇,孙兆鸾任统制。刘存厚在云南听到这些消息,立即拼揍了少数部队,带著龚缉熙、乔毅夫、陈笃斋等,打着援川旗号由滇回川。尹与刘是日本士官学校毕业的同学,因此特成立四川陆军第四镇,以刘存厚为统制,并将军政府所辖近卫第二标和驻邛崃独立协杨肇锡归其指挥,还发给库存枪械服装,作为补充。龚缉熙等则被任为第四镇管带(营长),驻防成都。
一九一四年,因一个偶然的机会,龚缉熙在成都提督街三义庙听到佛源法师讲经,听后大为醉心,遂拜在佛源法师名下为弟子,从此他就热忱地研习佛法。
龚缉熙骤然由军官而变为佛门弟子,这是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政治上,他原来加入过同盟会(四川速成生加入同盟会的有百分之六十),对国民党比较同情。癸丑之役(一九一三年),胡景伊(四川都督)打败了熊克武的讨袁军以后,对各地国民党人及参加和响应讨袁的各方面起义人士,进行了极其残酷的镇压。川军中刘存厚(第四师师长)和周骏(第一师师长)都是拥袁最热烈的人,并且还都加入了胡景伊组织的四川共和党支部,所以在和讨袁军作战中,表现最为积极,而刘存厚在刻治党人、籍没家产上尤为卖力,冤难及事外人,亲属株连者至多。《巴县志》曾载:“第四师师长刘存厚入城后,擅作威福,抄没党人财产数十家,并杀党人吴楚等,株连之众,等于明之‘瓜蔓抄’,民国所仅见也。”回成都后,刘又奉胡命列名通缉一百余人。在这一役中,速成同学只刘湘一人立了功,升了官,而速成同学之同情起义军者却被周骏杀了不少,如李哲、杨栩、唐思渭、游俊、任尔康等都是。龚缉熙看到这许多同学、同志惨遭屠戮,内心的悲痛,可以想见。(二)在家庭上,他的原配是唐家寺庄姓女,和他感情很好,一疾竟然不起,也很使他伤感。龚缉熙在这样内外两种刺激而苦闷的情况下,一遇到“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的佛家妙旨,所以就豁然大悟,解脱了内心的苦恼而发心学佛,以期“自利利他”了。
四川自民国二年(一九一三年)以后,多次混战,很少安宁。如一九一三年癸丑讨袁之役,一九一六年护法之后的“刘罗”、“刘戴”之战,青眉之战、内泸之战,一九一七年至一九一八年驱刘之役,一九二○年熊刘对川滇黔联军之役,战火遍及全川,人民酷受祸害,一般野心军人不惜残民以逞,唯事扩充实力,谋取高位。刘湘也在这几次混战中,由营长而团长、而旅长、而师长、而军长,以至川军前敌总司令,因之大肆延纳速成同学以巩固其建军的基础;而刘存厚则两次失败,被逐到陕西境内。龚缉熙也于这段时间转到了刘湘部内。他既信佛法,不愿再当带兵官,遂任了幕僚职务。刘湘因他有折冲尊俎之才,就派他以该部顾问名义为代表,去到北京与各方周旋。龚于是经常奔波于北京、天津、上海、武汉、重庆之间,并且还去过日本一趟。(据他以后对“仁定”说:他在日本生疮很痛苦,半年多都医不好,乃决心回国治疗。到北京后,不旬日即痊愈。他认为是水土的关系。)每到一处他总是竭诚访求名师,研习佛法,尤其是在北京时,经常诚恳地向当时的北京佛学大师张克诚先生(四川广汉狸神庙,即今复兴乡人,在京以行医为业)。专学“唯识”。一九二一年以后,龚缉熙辞去外务,专在成都少城公园办“佛经流通处”。一九二四年(民国十三年)春正月,他就在成都文殊院剃度出家。剃度师是当时的文殊院方丈禅安老和尚(代表佛源法师),取法名“能海”,引领师是法光老和尚(以后接禅安任方丈);传戒和尚却是新都宝光寺的贯一老和尚,所以他剃度后跟即到宝光寺去,接受贯一老和尚传给他的戒律。住在那里两三个月,一面学习戒律,一面准备赴藏学法事宜。以后就到康定跑马山的喇嘛庙住了大约三年,潜心学习藏文藏语。学好后即带着早已准备好的礼物十几驮,进藏学法。(佛法上讲究积集资粮,一种是福德资粮,一种是智慧资粮。福德资粮如不具备,何能侈言智慧资粮!所以到西藏学法,必须具备厚礼,表明有了福德资粮才行。能海法师因为有大军阀刘湘给他当护法,筹备这十来万元的礼物,自然不在话下。)到拉萨后,即拜在著名大喇嘛降样清丕康萨仁波晴门下为弟子,在藏学习约十年之久,康萨仁波晴对他的学习成绩非常满意,尤其对他的戒行精进,更为赞赏。当时西藏僧众,无论地位如何,对于肉食,都很随便;而能海法师却坚持绝不食肉。当地僧众都惊叹说:“能海法师对肉一点不吃,简直是个活佛了!”康萨因此种种便对能海法师由衷器重,把他的衣、和许多重要、珍贵经典全部交给能海法师,这说明康萨已经认为能海法师是继承他法统的承传弟子了。
能海法师于一九三六年离藏,取道尼泊尔、印度,乘海轮回国,借便瞻礼尼、印两国古刹圣迹,访问善知识(佛教大师),因此回到四川已是一九三七年了。回川后,即就成都石羊场附近的近慈寺加以培修、辉煌,开办了内地第一个密宗道场。国内各寺院僧人闻风前来学习者极为众多,弟子中最著者为普超(曾任峨嵋山报国寺方丈,四川省政协委员,一九八三年病故)、妙轮(曾任山西省政协委员,新都宝光寺方丈,已病故,系广汉金轮寺人)、仁修(俗名叶德生,德阳人,北京师范大学毕业,曾在川大任过教,教历史)、隆莲(女僧,四川大学毕业,曾在四川省政府任职,现住持成都爱道堂,通数国外语,又从海公上师学藏语,并擅速记术,海公所讲大都由她记录)。当时的军政人员,作为在家居士,前来听讲经说法者亦为数不少,如夏斗寅、稽祖佑、张斯可、侯少煊等。能海法师在近慈寺讲经时,最初用《宗喀巴大师显密修行次第科颂》(亦称《菩提道次第科颂》)来讲解,并在初习止观中以《三皈依观》来修习;进一步才用《大威德怖畏金刚仪轨》来讲解和修习,这就是密宗大法里的“生起次第”和“圆成次第”了。在国内过去是极为难得难闻的,非具备大福德资粮者不能涉足。当然,能海法师在近慈寺所授的经、法,决不止于上面所述,不过我过去也偶尔找点机会去听听说法,我的所见止于此耳。有时他也到城内和附近各县乃至重庆及岷江流域重要城镇去讲经说法。所讲有时用《菩提道次第》或《现证庄严论》;有时也讲一些显教的经典,如《华严经》、《普贤行愿品》、《仁王护国经》、《心经》等,在广汉也讲过两次:一次在开元寺,一次在龙居寺。在什邡罗汉寺,绵竹祥符寺和德阳崇果寺也都讲过经。能海法师讲经,因其教理圆融,人情练达,又具有辩才无碍的素养,深入浅出,妙喻横生,信手拈来,都成妙谛,故能摄引上中下三根都能各得其趣味。这一点远非其他当时佛教大师所能及,所以能誉满全国。无论在那里讲经,听众都非常踊跃。说到能海法师在近慈寺的日课和戒行,那是非常谨严的。不特绝对素食,而且还实行过午不食。每天早晨三点钟便到大殿上座,开始讲经,或在讲经前先讲一些寺内的事务问题,约两小时讲毕,下座后进早餐(斋)。上午九时至十一时又上座讲经,十二时前进午餐。午餐后是会客时间,下午有时也讲两个钟头经;不讲经则译经或静坐。傍晚有时同居士们在寺内园林散步谈谈。前半夜静坐。总之,全日夜在榻上时除静坐修止观外,如微有倦意,也只能盘腿靠靠,绝不容许倒头大睡。多年如此,不是没有毅力的人可能办到的。上师带头这样做,自然容易要求全寺都谨严地完成这样的日课。
绵竹云雾寺是能海法师每年夏天必去的静坐基地。他静坐不在寺内,而在另修的茅棚内。静坐不是简单的事,而要按功夫深浅分为好几个等级,不仅课目不同,而且场地也有区别,必须达到一定的等级者乃能坐茅棚。可以随他前去习静坐的弟子,能坐茅棚者不多,其余功夫浅的只能在寺内静坐。一九三七年能海法师还同文殊院退院方丈法光到绵竹,帮助法光在祥符寺任住持。一九四七年前后,西藏的札萨喇嘛(札萨不是名字,而是西藏总管教务的僧官,也就是任命来掌管一定地区的佛教事宜的职称。不过一般按这样职称称呼惯了,反倒把他的名字忘掉了)。来到近慈寺,以后还随能海法师到五台山去,任五台山的札萨喇嘛。还有罗桑殿达(是蒙古喇嘛,章嘉活佛的经师。)也到过近慈寺,传了《毗卢仪轨》,他还很长于绘画。
一九五○年初,为和平解放西藏,能海法师派了他能懂藏文藏语的弟子随军进藏,以供翻译和与藏方接洽的需要。能海法师随即前往北京,会同喜饶嘉错(青海喇嘛)商讨和平解放西藏事宜,迭电达赖,申明党中央眷念西藏,宽大为怀的诚意,希其明察时势,协同努力,完成和平统一的伟大使命。几经电商,终于成功。事后,喜饶嘉错被任命为青海省政府副主席,能海法师则以特邀人士身份作为政协委员出席全国政治协商会议。以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又被选为人大代表出席会议。并任全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以遂其政教兼顾的志愿。
从能海法师解放后对待政治活动的热情,和他解放前对待政治的冷淡态度相比——抗战期间,蒋介石曾派人邀请能海法师出任“国民参政会”的参政员,以后又征聘他加入“陪都宗教联谊会”(蒋指令:以孔祥熙为孔教理事,白崇禧为回教理事,于斌为天主教理事,何明华为基督教理事,太虚为佛教理事,能海为顾问),他都毅然谢绝。这就足以证明:能海法师不仅是深于佛法,而且是很有政治见解,能洞察政治之良窳,绝不轻于随波逐流,图谋虚荣的。
一九五二年,能海法师由北京去五台山,初住碧山寺(又称广济茅棚,地处中、南、东三台之中)安居;结夏圆满后,又到善才洞(在南台)居住。刚一月,上海方面邀请去讲经,所讲以《现证庄严论》为主。一九五三年二月,受国务院之命,赴维也纳出席世界和平大会。他取道苏联前往,圆满完成任务而回。回国后,仍在上海讲经或赴北京开会。三年后,又一次世界和平大会在印度新德里召开,他又受命前往出席,这一次来回都是走海路的。一九五七年四月,再回五台山,选定清凉桥的吉祥寺(这是五台山庙宇中建筑规模最宏大巍峨的一个,在西台范围,其东有杨五郎庙。)为久住之地。一因此地幽静爽洁,适于居住;一因有灯笼文殊的传说。(相传康熙曾游览至此,入夜迷路,又苦无灯笼照明,正彷徨间,忽一老叟体貌岸然,持一红灯笼来迎,导至清凉桥,即飘然不见,疑是文殊化身。以后康熙即命大修吉祥寺,以志其遇。)并恰与能海法师的上师康萨仁波晴的吉祥派法流有相应之义,所以作此选定。在这里的主要工作,除讲经,传戒(共传三期,收弟子约百人)外,集中精力搞翻译工作,即把藏文的《现证庄严论》译成汉文。这部《论》是用密宗教义解释的,不同于内地原有的显教的《现证庄严论》,部头相当大,有十本之多。
一九六六年文革开始红卫兵上山,除进行批斗外,无理宣布僧人回乡,寺庙解散。能海法师认为大愿难满,再住无益,即於一九六七年元月清晨,端坐而化。
我写这篇传记的用意,只是把能海法师作为一个历史人物,就我所知他的一些基本的实际情况介绍出来,以供海内外关心他的各界人士参考而已。从他的事迹中可以看出,贯穿能海法师一生的一个基本特点是,他一贯爱祖国,爱人民,反对专制腐朽、外族压迫和拥护民主、致力和平。这些也就是宗教界能够在新中国长期存在的根本前提,务请注意。希我宗教界人士以他为典范而共勉之。
&&&&&&&&&&&&&&&&&&&&&&&&&&&&&&&&&&&&&&&&&&&&&&&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中国国民党军官系列之走向新生——国民党起义将领名载史册(3)
大家好,现在我要为各位记述一下当年在解放战争中那些为了祖国能够早日统一,战乱能够早日结束,老百姓能够早日过上幸福安定的生活而毅然弃暗投明、走向新生的国民党将领,他们的名字应该载入史册而名垂千古、万古流芳的。在这里我只记述他们在参加起义时所任职务和军衔;
刘清凡:中将,号如山,湖南安化人。广州湘军讲武堂第2期、陆军大学第10期毕业。1949年4月任国民党华中军政长官公署第5督导团团长,12月7日在广西西隆参加起义;
刘基炎:少将,字庄甫,河南新县人。日本陆军测量修技所毕业。1949年任国民党河南省潢川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同年在河南信阳起义;
刘措宜:少将,别号独醒,湖南新邵人。黄埔军校第6期步科、陆军大学第12期毕业。1948年任华北剿匪总部新兵训练总队总队长,1949年1月在北平参加起义;
刘梓馨:少将,傅巍,湖南湘潭人。黄埔军校第1期毕业。1949年任国民党第1兵团高参,8月在长沙参加起义;
刘琦生:少将,字哲生,贵州遵义人。黄埔军校第4期步科毕业。1949年任国民党西南军政长官公署高参,同年11月在贵州遵义参加起义;
刘景岳:少将,号效武,河北景县人。陆军大学特别班第7期毕业。职务不详,日在淮海战役中参加贾汪起义;
刘景素:少将,四川江油人。中央军校第8期步科毕业。1949年10月任川鄂边区绥靖公署独立纵队司令,12月21日在四川什邡参加起义;
刘鹤鸣:少将,原名铁民,贵州独山人。1949年11月任国民党第101军第271师师长并兼黔西北绥靖区司令,12月10日在贵州普安率部起义;
刘镇国:少将,字松轩,湖南宝庆人。黄埔军校第1期毕业。1949年11月任贵州省第2(黔北)绥靖区副司令,12月1日在贵州遵义起义;
刘儒林:少将,山东成武人。黄埔军校第4期步科毕业。1948年任国民党第92军副军长,1949年1月在北平参加起义,曾参加抗美援朝;
齐天然:少将,陕西定边人。1949年12月任国民党第36军第123师代师长,12月24日在成都起义;
齐国楮:少将,砥周,河北蠡县人。河北军事政治学校第2期炮科、陆军大学第12期毕业。1948年任国民党江苏省保安总队总队长,1949年4月在江苏常州起义;
关中一:中将,号舒忱,辽宁沈阳人。陆军大学第10期毕业。1948年底任国民党第9兵团参谋长,1949年1月在北平参加起义;
关廷珍:少将,号海山,山西晋城人。陆军大学第15期毕业。1948年任华北剿匪总部高参,1949年1月在北平参加起义;
许森:少将,陕西洪洞人。1948年任国民党第19军副军长兼暂编第40师师长,1949年4月在太原率部起义;
许义浚:少将,名泽,云南昆明人。云南讲武堂第18期步科毕业。1949年11月任国民党昆明警备司令部副司令,12月9日在昆明参加起义;
许午言:少将,原名英,别号第璋,四川眉山人。黄埔军校第6期工兵科、陆军大学第13期毕业。1948年9月任国民党第21军第230师师长,1949年5月化名许立新在上海参加起义;
许绍宗:中将,号尧卿,河北青田人。四川陆军速成学堂、陆军大学将官班甲级第2期毕业。1949年11月任川陕甘边区绥靖公署第3路总指挥,12月23日在四川广汉起义;
许维新:少将,号健勋,河北青田人。陆军大学特别班第6期毕业。1949年11月任川陕甘边区绥靖公署第3路总指挥部参谋长,12月23日在四川广汉起义;
许靖黎:少将,又名靖礼,河南安阳人。黄埔军校第4期步科毕业。1948年底任第19绥靖区豫西分区副参谋长,及国防部第3纵队副参谋长兼新编第3师师长,日在河南灵宝起义;
许照:少将,字光千,籍贯不统一。黄埔军校第6期步科、陆军大学将官班乙级第4期毕业。1948年11月任国民党青年军第203师参谋长,日在上海参加起义;
邢喆:少将,字吉章,号濬如,河北无极人。陆军大学第15期毕业。1948年3月任国民党北平警备总司令部参谋长,1949年1月在北平参加起义;
达理扎雅:中将,蒙古族,字锐荪,内蒙古阿拉善旗人,阿拉善旗第9代亲王。1946年6月任国民党阿拉善旗区防司令部司令,并兼任国民政府蒙藏委员会委员,宁夏省政府委员,西北军政长官公署参议,日在宁夏定远营率部起义;
过家芳:少将,字馨庭,安徽蒙城人。西北陆军干部学校、陆军大学第13期毕业。职务不详,
日在淮海战役中于徐州北运河率部起义;
毕书文:中将,号幼斋,河北天津人。陆军大学特别班第8期毕业。1948年12月任国民党总统府参军,日在重庆参加陆军大学起义;
吕康:中将,字永钊,号立南,四川华阳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8期步科毕业。1949年任国民党川东师管区司令,12月在四川什邡起义;
吕汝骥:中将,字季良,天津静海人。直隶军官学校毕业。1948年10月任国民党国防部部员,1949年1月在北平参加起义;
吕纪化:少将,浙江平阳人。黄埔军校第6期骑兵科毕业。1948年年夏任西安绥靖公署整编骑兵第2旅旅长,1949年12月在四川德阳参加起义;
吕钦璜:少将,号壁成,浙江永康人。黄埔军校第6期炮科、陆军大学特别班第4期毕业。1949年3月任国民党浙北师管区司令兼嘉兴团管区司令,5月3日在杭州起义;
朱大纯:少将,字中孚,山西五台人。太原北方军官学校、陆军大学第12期毕业。1949年1月初任国民党第35军军长,1月22日在北平参加起义;
朱则鸣:少将,字代理,湖南湘乡人。黄埔军校第4期经理科、陆军大学特别班第5期毕业。职务不详,日在成都起义;
朱丽泉:少将,名淦,号白水,贵州独山人。广西航空学校第2期、陆军大学参谋班第3期、陆军大学第19期毕业。1949年6月任黔桂边区绥靖司令部副参谋长,12月27日在广西西隆参加起义;
朱尚德:少将,字润身,河南安阳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6期步科毕业。职务不详,日在绥远包头参加起义;
朱明章:少将,湖南醴陵人。中央军校高教班第4期毕业。1949年3月任长沙绥靖公署高参兼党政军联合办公室警卫组长,8月在长沙参加起义;
朱鸣刚:少将,号国光,江西南康人。中央军校第7期、陆军大学第15期毕业。1948年任国民党整编第78师第227旅旅长,日在新疆迪化参加起义;
朱济猛:少将,原名若赤,广东台山人。黄埔军校第4期步科毕业。1949年10月任国民党第110军第140师师长,日在四川郫县参加起义;
朱鼎卿:中将,又名万鋆,湖北黄冈人。云南讲武堂第18期步科、中央军校高教班第1期毕业。1949年10月任国民党第3兵团司令官兼暂编第8军军长,12月26日在四川金堂率部起义;
朱冕群:少将,四川开江人。中央军校武汉分校第6期毕业。1949年11月任国民党新编第12军副军长,12月29日在四川温江起义;
乔治:少将,号光钜,贵州镇远人。中央军校第10期工兵科毕业。职务不详,日在四川邛崃参加起义;
乔汉魁:少将,绥远凉城人。职务不详,日在绥远参加起义;
乔明礼:少将,字节之,河北获鹿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5期步科、中央军校高教班第4期毕业。1945年6月任国民党第11战区河北民军总指挥,10月30日在河北邯郸参加起义;
乔曾希:少将,四川成都人。中央军校第12期、中央空军军官学校第7期毕业。1949年12月初任国民党成都市民众自卫总队总队长,12月25日在成都参加起义;
乔毅夫:中将,名云松,四川绵竹人。四川陆军速成学堂毕业。1948年任国民党四川省政府顾问,日在四川彭县起义;
伍光宗:中将,字镇泰,湖南新化人。黄埔军校第3期、中央军校高教班第4期毕业。1949年3月任国民党湖南省新化县县长,8月12日在湖南新化起义;
伍培英:中将,名毓铨,四川大邑人,刘文辉之婿。陆军大学第10期毕业。1949年11月任国民党第24军副军长兼第136师师长、西昌警备司令部副司令,12月9日在西昌起义;
任行健:少将,字志勤,河北天津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9期炮科、陆军大学特别班第4期毕业。1948年任华北剿匪总部部员,1949年1月在北平参加起义;
任泮兰:少将,畹九,山东广饶人。西北陆军干部学校毕业。任国民党国防部部员,1949年1月在北平参加起义;
任星炳:少将,四川珙县人。黄埔军校第6期步科毕业。1949年11月任国民党西南民主联军第10纵队参谋长,12月23日在成都起义;
任得鋆:少将,字民生,四川开县人。1949年任国民党川西师管区司令,并兼任陆军预备第5师师长,12月24日在四川新繁参加起义;
向文彬:少将,又名光弼,四川广安人。四川陆军讲武堂毕业。1949年12月任国民党第20军独立师师长兼第20军军委会委员,12月23日在四川广汉起义;
向廷瑞:少将,号国琛,四川遂宁人。四川陆军讲武堂、中央军校高教班第5期毕业。1949年12月任国民党第20军军委会委员,12月23日在四川广汉起义;
向敏思:中将,土家族,字利锋,湖南永顺人。黄埔军校第4期步科毕业。1949年9月任国民党第15兵团副司令官兼第110军军长,12月24日在四川郫县率部起义;
向超中:中将,字杜凡,湖南洞口人。湖南陆军讲武堂、中央军校高教班第3期、陆军大学特别班第3期毕业。1948年任国民党湖南省政府田粮处处长,1949年8月在湖南洞口参加起义;
邬青云:少将,绥远米仓人。职务不详,日在绥远参加起义,在抗美援朝中牺牲;
邬国贤:少将,字文献,号足征,湖北五峰人。中央军校第9期步科、陆军大学第16期毕业。1949年任湘鄂边区绥靖公署第1绥靖分区副司令,12月在四川巴中参加起义;
孙子坤:少将,陕西长安人,孙蔚如之侄。西北陆军干部学校毕业。1946年任国民党整编第38师第55旅旅长,5月15日在河南巩县率部起义;
孙兰峰:中将,字畹九,山东滕县人。陆军大学将官班甲级第1期毕业。1949年7月任国民党第9兵团司令官,9月19日在绥远参加起义;
孙纪云:少将,号明辰,河北武强人。陆军大学第12期毕业。1948年底任国民党第35军参谋长,1949年1月在北平参加起义;
孙伯泉:少将,甘肃定西人。1949年8月任国民党甘肃省第1区代理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并兼任甘肃省自卫军总司令部参谋长,9月12日在甘肃岷县起义;
孙英年:少将,满族,字豪生,绥远归绥人。1948年9月任华北剿匪总部第311师师长,1949年1月在北平参加和平起义;
孙织天:少将,号无职,浙江青田人。黄埔军校第4期政治科毕业。1949年任国民党第110军副军长,12月24日在四川郫县参加起义;
孙常钧:中将,号敬业,湖南长沙人。黄埔军校第1期毕业。1949年5月任国民党第1兵团高参,并兼任湖南省在乡军人自救会副主任委员,8月在长沙参加起义;
沈静:中将,号铸东,江苏淮安人。日本陆军步兵学校第10期、陆军大学特别班第1期毕业。1949年8月任川湘鄂边区绥靖公署副主任,12月在成都参加起义;
沈仲文:少将,原名天元,江西高安人,生于湖南醴陵。黄埔军校第6期步科毕业。1949年任国民党长沙警备司令部高参,8月在长沙参加起义,曾参加抗美援朝;
沈芝生:少将,号达夫,湖南湘潭人。黄埔军校第4期步科毕业。1948年任国民党第91军第246师师长,日在甘肃酒泉参加起义;
汪云台:少将,字钟勋,河北密云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5期步科毕业。职务不详,1949年1月在北平参加起义;
汪维恒:少将,原名增益,号微痕,浙江诸暨人。陆军军需学校毕业。1949年任国民党上海市财政局长兼联勤总部第10补给区副司令,5月在上海起义;
沙靖:少将,号云翔,江苏海门人。黄埔军校第6期步科毕业。职务不详,日在成都参加起义;
宋涛:中将,又名湘涛,湖南宝庆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8期步科毕业。1949年初任国民党邵阳警备司令部副司令,8月在湖南邵阳起义;
宋文彬:少将,字质夫,河北遵化人。黄埔军校第1期毕业。职务不详,1949年1月在北平参加起义;
宋仁楚:少将,湖南双峰人,宋希濂之兄。黄埔军校第5期毕业。1948年任长沙绥靖公署高参兼省政府顾问,1949年8月在长沙参加和平起义;
宋永祝:少将,字元期,四川荥经人。陆军大学特别班第4期毕业。1948年任国民党成都警备司令部参谋长,1949年12月在成都参加起义;
宋英仲:少将,字增馥,湖南湘潭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2期骑兵科毕业。1949年4月任国民党长沙警备司令部参谋长,8月在长沙参加起义;
宋思一:中将,贵州贵定人。黄埔军校第1期、陆军大学特别班第2期毕业。1949年任贵阳绥靖公署副主任,12月由昆明返回贵阳起义;
宋海潮:少将,字泽生,山西万荣人。1948年任华北剿匪总部驻归绥指挥所军官总队总队副,日在绥远参加起义;
宋耀华:少将,福建莆田人。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24期工兵科毕业。职务不详,日在甘肃酒泉参加起义;
辛少亭:少将,安徽凤台人。云南讲武堂韶关分校第2期肄业。1949年3月任国民党第128军军长,5月15日在湖北金口率部起义;
闵锡如:少将,号铭厚,四川高县人。陆军大学将官班乙级第2期毕业。1949年11月任国民党新编第10军军长,12月27日在四川通电起义;
冷寅东:中将,又名廷桂,字薰南,四川大邑人。四川陆军军官学校第1期毕业。1949年4月任国民党成都市市长,并兼任成都市民众自卫总队总队长,12月25日在成都参加起义;
严正:少将,字佐华,湖北九江人。中央军校第7期炮科毕业。1949年5月任国民党第69军第144师师长,12月25日在四川绵竹起义;
严翊:中将,四川华阳人。1949年任国民党第47军军长,12月21日率部在四川什邡参加起义;
严映皋:少将,号德俊,湖北潜江人。黄埔军校第5期步科毕业。1948年春任国民党第16军第109师师长,1949年1月在北平参加起义;
严啸虎:中将,四川华阳人。四川合川军官传习所、陆军大学特别班第1期毕业。1949年12月初任国民党成都防守司令部副司令,12月9日在四川彭县参加起义;
苏文钦:少将,字日晴,湖南醴陵人。黄埔军校第1期、陆军大学特别班第4期毕业。1948年任长沙绥靖公署高参,1949年8月在长沙参加起义;
苏开元:少将,原名凯原,黑龙江青岗人。东北陆军讲武堂第5期步科、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20期毕业。1948年任华北剿匪总部高参,1949年1月在北平参加起义;
苏公望:中将,又名辕,湖南湘潭人。1949年7月任国民党湖南民防司令部副司令,8月在长沙参加起义。
苏本善:少将,号德隆,湖南湘潭人。黄埔军校第6期工兵科、陆军大学参谋班第7期毕业。1949年3月任国民党湖南省财政厅长,8月在长沙参加起义;
苏恂和:少将,字叔忱,河北交河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9期步科、陆军大学第8期毕业。1948年任华北剿匪总部军官训练团副总队长,1949年1月在北平参加起义;
杜逵:少将,字亚坪,云南昆明人。陆军大学第13期毕业。1948年任华北剿匪总部监察组组长,1949年1月在北平参加起义;
杜庸:少将,字崇爵,四川仁寿人。中央军校第11期炮科、陆军大学第19期毕业。1949年任国民党第16兵团参谋长,12月21日在四川什邡参加起义;
杜文若:少将,山西沁源人。清华大学毕业。1948年任华北剿匪总部副参谋长,1949年1月在北平参加起义;
杜允中:少将,字大中,河北任丘人。陆军大学特别班第3期毕业。职务不详,日在江西弋阳参加起义;
杜新民:少将,字幼鼎,安徽凤阳人。任国民党新编第3路军第18师师长,日在河南永城率部起义;
李田:少将,原名浩,字凤书,湖南常宁人。中央军校第7期步科毕业。职务不详,1949年4月在上海起义;
李纲:少将,河北高阳人。中央军校第11期炮科毕业。职务不详,日在新疆参加起义;
李昊:少将,号君度,湖南长沙人。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24期步科、陆军步兵学校第1期、陆军大学第14期毕业。1949年任长沙绥靖公署高参,同年8月在长沙参加起义;
李觉:中将,又名淑志,号云波,湖南长沙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9期步科毕业。1948年7月任湖南省绥靖总司令部副总司令,8月在长沙参加起义;
李振:中将,字载宏,广东兴宁人。陆军大学特别班第3期毕业。1948年10月任国民党第18兵团司令官兼第65军军长,日率部在成都起义;
李鼎:少将,名峡峰,四川梁山人。中央军校武汉分校毕业。1949年12月任国民党第20军第349师师长,12月26日在四川金堂参加起义;
李士林:少将,号选之,河北蠡县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8期步科毕业。1948年任国民党第101军军长,1949年1月在北平参加起义;
李文定:少将,原名奠世,河南宝丰人。黄埔军校第6期警宪班、中央军校高教班第5期、陆军大学将官班乙级第3期毕业。1949年3月又任国民党国防部第3纵队参谋长兼新编第1师师长及第19绥靖区豫西分区干部训练班教育长,6月10日在河南灵宝起义;
李元宗;少将,四川南部人。1949年12月初任国民党川西北反共救国军副总指挥,12月22日在成都起义;
李汉辉:少将,号光甫,河南新蔡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8期炮科毕业。职务不详,日在广东东莞起义;
李永中:少将,字念橘,四川荣昌人。黄埔军校第3期、中央军校高教班第1期、德国陆军大学第21期毕业。1948年12月任国民党中央军校教育处长,日在四川郫县率部中央军校师生起义;
李世杰:中将,字北屏,甘肃皋兰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5期步科、陆军大学特别班第3期毕业。1947年12月任华北剿匪总部参谋长,1949年1月在北平参加起义;
李世勣:中将,号绍勋,辽宁凤城人。1948年任华北地区剿匪总部荣军管理处督导,1949年1月在北平参加起义;
李世鹏:少将,字云翼,湖北云梦人。中央军校第8期步科、陆军大学第16期毕业。1949年0月任国民党第3兵团高参,12月在成都参加起义;
李生润:少将,字德庵,山西介休人。北方军官学校、陆军大学第9期毕业。1949年任西安绥靖公署人事处处长,12月30日在四川德阳参加起义;
李汝炯;中将,纳西族,字伯庚,云南丽江人。云南讲武堂第15期炮科、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21期炮科、陆军大学特别班第8期毕业。1949年任国民党西南军政长官公署第1处处长兼专业法庭审判长,12月在重庆陆军大学参加起义;
李有莘:少将,字舜琴,湖南汨罗人。黄埔军校第4期政治科毕业。1948年任国民党湖南省保安司令部高参,1949年8月在长沙参加起义;
李竹亭:少将,又名广荫,山西灵丘人。陆军大学第12期毕业。1949年9月任国民党第7兵团参谋长,12月25日在四川德阳起义;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张晓晨的毕业院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