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警执法直播需要出示“执法证”吗

交警执法该不该主动出示执法证?听听专家怎么说
大河报李敬欣刘江浩
  □记者李敬欣刘江浩  核心提示|行政执法人员执行公务活动时,应主动出示执法证。未出示行政执法证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有权拒绝,并可以向行政执法监督机关投诉、举报。昨日,河南省政府法制办发布《河南省行政执法证件管理办法(草案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办法》)第十五条作出上述规定。交警对交通违法事实进行查处该不该出示执法证,再次被推上风口浪尖。  网络热议  交警出示警察证执法遭质疑  像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一样,一段视频引起了网民关于交警执法需要不需要出示执法证的适用法律之争。  最近一段时间,一段要求交警出示执法证的视频在网上热传。视频中多名交警着警服执法,被执行人和在场群众纷纷要求交警出示执法证。有交警出示人民警察证后,被指“不好使”,继续要求其出示执法证,形成争议。  记者网上查询发现,像这种交警执法时,被市民要求出示执法证的情况,在不少地方均有出现。  对此,网上和朋友圈里有两种对立意见。  视频中的交警认为,人民警察凭警服和警察证就可以开展行政执法。而车主认为交警行政执法必须要有执法证。  对立的意见还在向外延伸——交警处罚出示不出示执法证,到底适用于哪部法律?  一条微信在朋友圈里解释说,根据人民警察法规定,警察证和着装就是执法依据。而另外一条反驳的微信说,对交通违法行为进行行政执法时,应依据行政处罚法的规定,必须出示执法证。警察证并不是执法证,有警察证不一定有执法权。  法律适用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这些法律都有效  人民警察执法时只需着装并出示警察证观点的法律依据  《人民警察法》第二十条规定,人民警察必须按照规定着装,佩戴人民警察标志或持有人民警察证件。第九条规定,为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对有违法犯罪嫌疑的人员,经出示相应证件,可以当场盘问、检查。  《人民警察证使用管理规定》第四条规定:人民警察在依法执行职务时,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应当随身携带人民警察证,主动出示并表明人民警察身份。  《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是否申领地方政府统一制发的〈行政执法证〉问题的批复》明确答复:公安机关不必申领地方政府制发的《行政执法证》。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八十条规定,交通警察执行职务时,应当按照规定着装,佩戴人民警察标志,持有人民警察证件。  VS  与此观点对立的人所持法律依据是《行政处罚法》  《行政处罚法》第三十四条规定,执法人员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应当向当事人出示执法身份证件。  《行政处罚法》是全国人大通过的,《人民警察法》是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前者效力高于后者,但是后者是特别法,前者是一般法,特别法又优于一般法,这个比较矛盾。《道路交通安全法》是专门针对道路交通参与者的,也是专门约束交通警察的,所以该法第八十条适用于交警。  意见交锋  警察证不是执法证,有警察证不一定有执法权  《人民警察法》、《道路交通安全法》、《行政处罚法》三部法律,到底该听谁的?  昨日,记者就此问题咨询了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河南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河南省法制办有关专业人士及北京、郑州的多名律师。大家意见比较一致的是,警察证不是执法证,有警察证不一定有执法权。  北京泽永律师事务所律师王永杰说,根据《立法法》第八十五条“法律之间对同一事项的新的一般规定与旧的特别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裁决”。  但是,具体到是否需要出示执法证,什么时候出示执法证,专家比群众的意见分歧还大。  第一种意见认为,交警执法时,不需要出示执法证。  第二种意见认为,交警执法时,应该出示警察证和执法证。公安部的解释不能算数,自己解释自己,是越权解释。  还有一种意见认为,很多地方就没有办理执法证,本身就没有执法证,因此无法出示。  其实,打架的法律不但让群众茫然,也让基层执法的公安部门感到无所适从。一位一线执勤交警说,自己也愿意规范,这事儿,需要上面来定。  指明出路  记者寄发《法律询问》  一位熟悉人大工作程序的专家向记者介绍,公安部的解释属于越权解释。根据立法法的规定,应由人大作出立法解释。  立法法第四十五条规定,法律解释权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法律有以下情况之一的,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解释:一是法律的规定需要进一步明确具体含义的;二是法律制定后出现新的情况,需要明确适用法律依据的。  他给记者指出了一条路子,根据立法法第六十四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机构可以对有关具体问题的法律询问进行研究予以答复,并报常务委员会备案。如果寻求法律解释,必须是具有立法权的地方人大和两高,并且要走程序,比较麻烦。作为公民,可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提交《法律询问》,有关部门会给予明确。  按照指点,记者写好了《法律询问》,并于今日邮寄至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  深一度  交警贴条不需要主动出示执法证  其实,读者更关心的不是交警是否有执法证,而是执法的“交警”是否具有资格。因为一些地方有合同警、以工代干警。他们虽是警察,但没有执法权。在一些地方,没有执法权的“临时工”协警甚至还单独上路执法,存在诸多不规范。  有网友称,一些地方的交警在处理违法停车时,上路贴条(“道路交通违法告知单”)的是临时工。有车主问贴条的人要执法证,对方拿不出来。  有关专家说,贴条也是执法的一个环节,这个环节需要有执法权的民警带领协警进行,协警单独贴条是不允许的。  此外,贴条的目的是告知违法行为,不是处罚决定,所以这个环节不一定非得要求主动出示执法证。但是对道路交通违法当事人作出处罚决定时,应该由拥有执法权的人员来进行,并出示相应的执法证。  俩亮点  亮点1  我省拟规定临时工不得发放执法证  临时工身份,经常成为行政执法中违规行为的“挡箭牌”。那么,既是临时工,何来执法权?又是谁给了他们执法权?  我省出台的《办法》对此将有新规定,办法第八条指出,有如下几种情形的人员,不予核发行政执法证,包括公共法律知识、专业法律知识考试不合格的;属于工勤人员、劳动合同工、临时工的;年度考核不称职的;受行政记过以上处分尚在受处分期间的;其他不得从事行政执法工作的情形等。  “请亮出你的执法证。”未出示行政执法证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有权拒绝。《办法》第十五条规定,以后遇到行政执法人员执行公务活动,应当主动出示行政执法证。不出示,公民可以向行政执法监督机关投诉、举报。同样,行政执法监督人员和政府特邀行政执法监督员行使监督职责时,也应当主动出示行政执法监督证。  亮点2  不文明执法将视情节轻重依法追责  推搡、恶语恶言甚至打骂,这些最基本的不文明行为,如果出现在执法人员身上,将会视情节严重程度追究相应责任,甚至追究刑事责任。  《办法》第十九条规定,行政执法人员有如下几种情形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法制机构可以暂扣、吊销其行政执法证;情节严重的,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这些不被允许的情形包括:在调查、检查或者核查时,未依法出示行政执法证的;涂改、损毁或者转借给他人使用行政执法证的;不履行行政执法职责的;违反法定程序的;在执法过程中有不文明行为的;超越职权或者滥用职权的;对申诉、控告、检举者打击报复的;拒绝或者阻碍行政执法监督人员、政府特邀行政执法监督员依法履行监督职责的;有其他违法失职行为的。  《办法》指出,暂扣行政执法证最长期限为90日。行政执法人员在行政执法证暂扣期间,不得从事行政执法活动。(大河报)
正在加载...
今日热图:今日热闻: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搜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责任编辑:wyameng]
【装修福利】368元/平搞定14件全屋柜子和家具,还免费送空调!
【活动】19元秒杀无痛洗牙!还能抵1900元!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交警执法该不该主动出示执法证引法律之争 你如何看
扫描到手机,看更多国搜资讯
您可以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的二维码应用拍下左侧二维码,您可以在手机国搜客户端继续浏览本文,并可以分享给你的好友。
核心提示:5月30日,河南省政府出台意见稿称,行政执法人员执行公务活动时,应主动出示执法证。未出示行政执法证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有权拒绝,并可以向行政执法监督机关投诉、举报。交警该不该出示执法证,再次引起舆论热议。
行政执法人员执行公务活动时,应主动出示执法证。未出示行政执法证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有权拒绝,并可以向行政执法监督机关投诉、举报。昨日(5月30日),河南省政府法制办发布《河南省行政执法证件管理办法(草案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办法》)第十五条作出上述规定。交警对交通违法事实进行查处该不该出示执法证,再次被推上风口浪尖。
网络热议 交警出示警察证执法遭质疑
像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一样,一段视频引起了网民关于交警执法需要不需要出示执法证的适用法律之争。
最近一段时间,一段要求交警出示执法证的视频在网上热传。视频中多名交警着警服执法,被执行人和在场群众纷纷要求交警出示执法证。有交警出示人民警察证后,被指“不好使”,继续要求其出示执法证,形成争议。
记者网上查询发现,像这种交警执法时,被市民要求出示执法证的情况,在不少地方均有出现。
对此,网上和朋友圈里有两种对立意见。
视频中的交警认为,人民警察凭警服和警察证就可以开展行政执法。而车主认为交警行政执法必须要有执法证。
对立的意见还在向外延伸——交警处罚出示不出示执法证,到底适用于哪部法律?
一条微信在朋友圈里解释说,根据人民警察法规定,警察证和着装就是执法依据。而另外一条反驳的微信说,对交通违法行为进行行政执法时,应依据行政处罚法的规定,必须出示执法证。警察证并不是执法证,有警察证不一定有执法权。
法律适用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这些法律都有效
人民警察执法时只需着装并出示警察证观点的法律依据
《人民警察法》第二十条规定,人民警察必须按照规定着装,佩戴人民警察标志或持有人民警察证件。第九条规定,为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对有违法犯罪嫌疑的人员,经出示相应证件,可以当场盘问、检查。
《人民警察证使用管理规定》第四条规定:人民警察在依法执行职务时,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应当随身携带人民警察证,主动出示并表明人民警察身份。
《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是否申领地方政府统一制发的〈行政执法证〉问题的批复》明确答复:公安机关不必申领地方政府制发的《行政执法证》。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八十条规定,交通警察执行职务时,应当按照规定着装,佩戴人民警察标志,持有人民警察证件。
与此观点对立的人所持法律依据是《行政处罚法》
《行政处罚法》第三十四条规定,执法人员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应当向当事人出示执法身份证件。
《行政处罚法》是全国人大通过的,《人民警察法》是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前者效力高于后者,但是后者是特别法,前者是一般法,特别法又优于一般法,这个比较矛盾。《道路交通安全法》是专门针对道路交通参与者的,也是专门约束交通警察的,所以该法第八十条适用于交警。
意见交锋 警察证不是执法证,有警察证不一定有执法权
《人民警察法》、《道路交通安全法》、《行政处罚法》三部法律,到底该听谁的?
昨日,记者就此问题咨询了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河南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河南省法制办有关专业人士及北京、郑州的多名律师。大家意见比较一致的是,警察证不是执法证,有警察证不一定有执法权。
北京泽永律师事务所律师王永杰说,根据《立法法》第八十五条“法律之间对同一事项的新的一般规定与旧的特别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裁决”。
但是,具体到是否需要出示执法证,什么时候出示执法证,专家比群众的意见分歧还大。
第一种意见认为,交警执法时,不需要出示执法证。
第二种意见认为,交警执法时,应该出示警察证和执法证。公安部的解释不能算数,自己解释自己,是越权解释。
还有一种意见认为,很多地方就没有办理执法证,本身就没有执法证,因此无法出示。
其实,打架的法律不但让群众茫然,也让基层执法的公安部门感到无所适从。一位一线执勤交警说,自己也愿意规范,这事儿,需要上面来定。
指明出路 记者寄发《法律询问》
一位熟悉人大工作程序的专家向记者介绍,公安部的解释属于越权解释。根据立法法的规定,应由人大作出立法解释。
立法法第四十五条规定,法律解释权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法律有以下情况之一的,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解释:一是法律的规定需要进一步明确具体含义的;二是法律制定后出现新的情况,需要明确适用法律依据的。
他给记者指出了一条路子,根据立法法第六十四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机构可以对有关具体问题的法律询问进行研究予以答复,并报常务委员会备案。如果寻求法律解释,必须是具有立法权的地方人大和两高,并且要走程序,比较麻烦。作为公民,可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提交《法律询问》,有关部门会给予明确。
按照指点,记者写好了《法律询问》,并于今日邮寄至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
深一度 交警贴条不需要主动出示执法证
其实,读者更关心的不是交警是否有执法证,而是执法的“交警”是否具有资格。因为一些地方有合同警、以工代干警。他们虽是警察,但没有执法权。在一些地方,没有执法权的“临时工”协警甚至还单独上路执法,存在诸多不规范。
有网友称,一些地方的交警在处理违法停车时,上路贴条(“道路交通违法告知单”)的是临时工。有车主问贴条的人要执法证,对方拿不出来。
有关专家说,贴条也是执法的一个环节,这个环节需要有执法权的民警带领协警进行,协警单独贴条是不允许的。
此外,贴条的目的是告知违法行为,不是处罚决定,所以这个环节不一定非得要求主动出示执法证。但是对道路交通违法当事人作出处罚决定时,应该由拥有执法权的人员来进行,并出示相应的执法证。
亮点1&河南省拟规定临时工不得发放执法证
临时工身份,经常成为行政执法中违规行为的“挡箭牌”。那么,既是临时工,何来执法权?又是谁给了他们执法权?
我省出台的《办法》对此将有新规定,办法第八条指出,有如下几种情形的人员,不予核发行政执法证,包括公共法律知识、专业法律知识考试不合格的;属于工勤人员、劳动合同工、临时工的;年度考核不称职的;受行政记过以上处分尚在受处分期间的;其他不得从事行政执法工作的情形等。
“请亮出你的执法证。”未出示行政执法证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有权拒绝。《办法》第十五条规定,以后遇到行政执法人员执行公务活动,应当主动出示行政执法证。不出示,公民可以向行政执法监督机关投诉、举报。同样,行政执法监督人员和政府特邀行政执法监督员行使监督职责时,也应当主动出示行政执法监督证。
亮点2 不文明执法将视情节轻重依法追责
推搡、恶语恶言甚至打骂,这些最基本的不文明行为,如果出现在执法人员身上,将会视情节严重程度追究相应责任,甚至追究刑事责任。
《办法》第十九条规定,行政执法人员有如下几种情形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法制机构可以暂扣、吊销其行政执法证;情节严重的,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这些不被允许的情形包括:在调查、检查或者核查时,未依法出示行政执法证的;涂改、损毁或者转借给他人使用行政执法证的;不履行行政执法职责的;违反法定程序的;在执法过程中有不文明行为的;超越职权或者滥用职权的;对申诉、控告、检举者打击报复的;拒绝或者阻碍行政执法监督人员、政府特邀行政执法监督员依法履行监督职责的;有其他违法失职行为的。
《办法》指出,暂扣行政执法证最长期限为90日。行政执法人员在行政执法证暂扣期间,不得从事行政执法活动。(记者 李敬欣 刘江浩)
责任编辑:朱宝君
公开资料显示,吴清在任职虹口区委副书记之前,曾任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风险处置办主任、基金监管部主任等职。自2005年出任风险处置办主任后,专事问题券商的风险处置,作风强硬,被业界称为“券商屠夫”。
据了解,今年的高考考试时间分别为9时和15时,招考部门考虑到今年哈尔滨市有多路段施工,为方便考生参考,规定市区各考点上午7时30分和下午14时起允许考生进入考点(即校园内)。
海关总署网站发布的2016年第14号公告将于6月1日起实施,其中明确指出,中国旅客进境携带在境外获取的个人自用进境物品,若不在“自用合理数量”范围内,海关将暂不予放行并对物品进行暂存。
沈阳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沈阳调查队联合发布《2015年沈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沈阳晚报、沈阳网记者为您解读这些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数据。
免责声明:
凡发布在本网上的内容,除标注为“中国搜索”或“国搜”的稿件外,其他均转自第三方网站,是为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不意味着本网认可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如有意见建议,请点击页面下方的“对国搜说”,欢迎及时反馈。
版权说明:
凡来源标注为“中国搜索”的本网稿件,转载时请注明出处。
河南热搜词
黄金周哪些景点最受欢迎,会不会被挤成饼干?
扫码关注中国搜索官方微信
扫码关注中国搜索官方微信新闻热线5广告热线5
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给不服管的普法:你没资格要求警察出示这个证件!
&& 来源:环球时报&&编辑:jxnews && 作者:耿直哥
【字体:&nbsp &nbsp 】&【】&
订江西手机报:电信、联通用户发短信JX到,移动用户发短信JXB到,3元/月
  今天,一则某门户网站刊登的新闻,在网上引起了大量警察的不满。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其实,这条新闻本身并没什么问题,说的是三亚的一位警察在执法时,当事人拒绝配合执法,并要求警察出示警察证;可这位警察出示了证件,并表明警服、警号和警衔以及警官证都可以证明自己的身份后,此人仍然拒绝配合警察,反而继续要求警方出示“执法证”,结果被警方当场逮捕。
  可该门户网站给这则新闻撰写的标题,却非常的怪异:“男子要求警察出示执法证被拘”。
  可以想象,对于不少看新闻“只看标题”的网友来说,这个标题会给大家带来多大的误导。比如,该门户网站的一些网友就已经被误导,以为男子仅仅向警察提出了一个小要求,就被警察粗暴的逮捕了,认为警察在践踏被抓男子的公民权利。
  结果,很多警察就纷纷在网上表达了不满,怒斥这种“标题党”行为。不过,耿直哥觉得,比起这家门户网站经常出现的这种有些恶意的“标题党”,此事中更需要广大网友记住的是――
  以后在面对警察时,您或许可以要求警察出示“警察证”,但您还真没权要求警察出示“执法证”。
  为啥呢?微信公众号@猫眼看天下在一篇文章中给介绍说,按照我国法律规定,在执法过程中,警察的警服、警衔、警号及人民警察证,就是警察的合法【执法凭证】,并不需要再出示一个所谓的“执法证”。
  而且,警察其实只要按照规定着装,佩带人民警察标志,这就已经是他们身份的证明了;通常只有在便衣情况下执法时才需声明并出示警官证。所以,如果您想行使监督权,怀疑警察是假警察,最好的方式并不是向警察索要“警察证”,而是记下民警的警号,拨打110进行身份核对。至于新闻报道中那个男子索要的“执法证”,根据@猫眼看天下的介绍,其全称是“公安机关执法资格证书”。但这个资格证书,仅限于公安内部使用,根本不作为对外执法的身份证件。
  所以,正如@猫眼看天下所说,如果还有人再向警察索要除了“警察证”之外的“执法证”,那这恐怕不仅不是公民权利意识觉醒的象征,反而是对法律无知的一种体现...
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font color="#、凡本网注明“中国江西网讯”或“中国江西网”、“大江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江西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江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font color="#、凡本网注明“中国江西网讯[XXX报]”或“中国江西网-XXX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江西日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江西网?XXX报”。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font color="#、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江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不授权任何机构、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截取、复制和使用。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font color="#、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江西网 电话:2
江南都市报
今日家庭报
新闻排行榜
历史上的今天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赣B2--&&备案号: 药品信息服务证
文网文[2 新出网证(赣)字05号 络视听许可证1406143号 新网
江西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交警执法视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