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机遇 谋发展 我能做什么幼儿教师做什么

日,百姓商贸集团邀请到河南省壹玖资本董事长袁国顺老师来企业参观考察,百姓商贸集团董事长程建、百姓商贸集团慈善爱心基金会会长、仁德艺术博物馆总经理王建英、集团公司经营副总裁兼超市公司总经理王杰、集团营销副总裁刘卫、生活广场总经理柴志华热情接待了袁国顺老师及他的精英团队。
河南省壹玖资本袁国顺老师莅临百姓商贸集团参观考察
上午10点在百姓商贸集团公司办公楼二楼会议室召开了研讨会,袁老师对百姓企业发展历程、企业文化、百姓超市经营状况以及百姓公益事业进行了深入的了解。会上针对企业核心发展战略及创新经营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并且听取了袁老师的宝贵建议。袁国顺老师又从思维模式、跨界整合、客户定位等几个方面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并且与程总沟通了企业的落地方案策划!会上袁老师高度赞扬百姓企业是一个爱学习、思维活跃、有创新力、有爱心的优秀企业!
集团公司董事长程建与袁国顺老师进行交流
沟通交流会现场气氛活跃、融洽
随后,袁国顺老师在百姓商贸集团董事长程建、百姓商贸集团慈善爱心基金委员会会长、仁德艺术博物馆总经理王建英女士的陪同下来到了“英之坊.仁德艺术博物馆”进行了参观。走进“仁德艺术博物馆”,小桥流水般的艺术仙境,琳琅满目、古色古香的红木家具,闪耀瑰丽光芒的宝石玉器以及墙壁上的名人字画都让袁老师惊叹不已!仁德艺术博物馆所蕴含的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艺术深深震撼了袁国顺老师。接着来到了慈善办公室进行参观,袁老师对百姓企业热心于慈善公益事业、为社会做出了巨大贡献给予了很高的褒奖!十六年来,百姓商贸集团一直注重做好慈善公益事业,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发展壮大的同时不忘回报社会。无论是在抗震救灾,还是扶危济困、捐资助学,百姓企业都义无反顾的肩负起社会责任,献出一片片爱心。在仁德艺术博物馆,程总、王总和袁老师再次进行了深入地交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袁国顺老师莅临英之坊“仁德艺术博物馆”,受到了仁德艺术博物馆总经理王建英女士的欢迎袁国顺老师参观“仁德艺术博物馆”,对博物馆所蕴含的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艺术大加赞赏集团公司董事长程建与袁老师倾心交谈
集团公司董事长程建、仁德艺术博物馆总经理王建英和壹玖资本袁国顺老师合影集团公司董事长程建、营销副总裁刘卫和壹玖资本袁国顺老师合影
集团公司领导和壹玖资本全体同仁合影
感谢壹玖资本袁国顺老师的莅临,百姓商贸集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一定会再接再励,努力向前,再创新的辉煌!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账号提交,由微讯啦收录,转载请注明出处。
微信扫码 分享文章&&& 回望110年川农发展的脚步, 我们不仅能看到学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不断取得新佳绩,更能看到学校由最初十分简陋的校舍、教室和实验场地,发展成如今拥有雅安、成都和都江堰3个校区,占地总面积约4500亩,馆藏文献资源625万册(件),教学科研设备完备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
  尤其是10年来,校园面积由近3k㎡增加到近5k㎡。其中,校舍面积由52万㎡增加到100多万㎡,增幅近一倍;新增教学科研用地近2500亩,教学科研用房面积超过12万㎡;2006年学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为1.89亿元,到2016年总值已达6.85亿元,生均近2万元,年均增长率约为26%,新增图书期刊近300万册;修建教师公寓面积超过13万㎡,共计投放房源1958套,全力满足保障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
  &这10年,可以说是学校历史上基础建设规模最大、耗费人力做多、投资最集中的10年。&国资基建处处长袁朝富感慨万千,&学校的基础建设在这10年里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规模。&
灾后重建,成都校区拔地起
  10年间的两次地震,尤其是2008年汶川大地震,带给了学校巨大的破坏和损失。两次地震后,学校都千方百计、不等不靠,积极开展抢险救灾和恢复重建。今天再回望这段令人悲伤的往事,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地震在带个学校巨大伤痛的同时,也给了学校新的发展机遇。
  2008年的5&12大地震带给都江堰校区(当时称为分校)沉重打击在8年后的今天依然历历在目:&围墙、水塔倒塌,有办公楼和多栋学生及职工宿舍成了危房&, &实验室设备受损严重&,&全校水、电、气供应全部中断&&&据统计,都江堰校区灾后危房总面积达到17000多㎡,其中教学辅助用房(学生宿舍)5978㎡;生活用房350 ㎡;文体活动场馆280 ㎡;行政办公用房2476 ㎡;教职工住宅17989.8 ㎡。5年后,芦山4&20地震又袭击了雅安校区,3栋共1万余平方米危房,7栋共11万多平方米房屋需要加固维修,4000多台件套仪器设备在地震中损毁。
  两次地震过后,学校按照国家和省上要求,千方百计、不等不靠,积极进行抢险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不仅两个校区旧貌换新颜,更是通过灾后异地重建催生了如今的成都校区。
  &从2008年6月份提交重建规划到2009年上半年实质动工,再到2010年10月校区启用,成都校区建设任务要求的速度与强度,困难程度前所未有。&袁朝富回忆起那段在温江&拓荒征途&,从他的脸上还能看出如释重负的轻松。
  在那段不堪回首的岁月里,最让&拓荒者&们头疼的不是无休无止的加班,而是许许多多&24小时不睡&也解决不了的问题:因为工程项目多(同时开工27幢建筑,建筑面积超过24万㎡),到2010年8月,在已进行的60余次招投标中,有24项(次)流标,工地上不时出现停工待料的尴尬局面;2009年11月,校区建设工地发现文物。经考古人员的发掘,发现了一个总面积达20万平方米的大型西周聚落遗址,为了等待考古工作完成又耽搁一个月的时间;2010年上半年工地发生安全事故,虽不是学校责任,但停工整顿又耽搁工期&&各种问题数不胜数,让人既哭笑不得,又焦虑不已。
  艰难的环境下,成都校区建设指挥部的同志们在焦心的同时,也都深深知道自己肩上的担子不允许他们找退路。&不到最后一刻不要说完不成&,这句话成了当时成都校区的&名言&。为了施工的安全与有序,从第一家施工队伍进场到2010年9月初,指挥部召开了至少100余次管理协调会议,有的时候开会到太晚,但事情又没确定完,就只有第二天接着开;为了让贯穿学校的高压线改迁,一趟趟地到相关部门沟通协商,&多的时候一天跑几个来回&;临近规定的完工日期,才刷完的水泥还没有干,就加班加点,通宵达旦地用灯烤干&&
  皇天不负苦心人。在日上午,首批调整到成都校区的4000余名师生按照原定计划时间入驻成都校区,&拓荒者们&在看到师生进校开心地笑脸时,所有的压力与苦楚都变成了欣慰。 2天后的成都校区启用暨开学典礼上,成都校区建设指挥部指挥长、副校长张强在致辞中的一句话更是引发许多人的共鸣:&为了这一天,太多太多的人们期盼了很久很久。为了这一天,太多太多的人们付出了很多很多!&
  随后的6年里,成都校区又相继启动了一系列建设项目,新建各类建筑面积42万平米,总投资近12亿元,相当于再造了四分之三个雅安校区或者再建了四个都江堰校区。
  伴随着成都校区的建成,标志着学校一校三区结构大局已定。
生活设施,一年更比一年好
  中国有句古话叫&先安居而后乐业&,这句话在川农的发展历程中更是体现的淋漓尽致。从四川农学院第一任院长杨开渠为解决教职工子女教育问题而兴办川农幼儿园,并自费为幼儿园采购手风琴开始,到如今校长郑有良多次强调&让师生员工在川农生活感到幸福是我们努力的目标&,把教职员工的&安居&问题放在首位成为了川农的传统。
  安居最重要的一项内容便是拥有稳定、舒适的居所。近年来,学校统筹安排,突出重点,加大资金投入,协调推进三个校区建设,雅安校区建成研究生公寓27、28和29组团和教工电梯公寓,成都校区建成1-2期教师公寓,都江堰校区建成教师灾后重建住房、红庙巷代建工程等,教职工住房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以前我们许多老师都租住在老校区外临近小廊桥的老房子里,环境很糟糕,特别是蜂窝煤烟,呛得人受不了,而且租金还贵的吓人。后来学校青年教师公寓落成后,我就搬了过去,入住的时候看到干净敞亮的新房子,心里可开心了&,宿舍管理一科的鲁妮老师说道,&现在来看,山上那片公寓,就是雅安&最好的小区&&
  &我1956年来到这里,最开始我们四口人住在五十多平米的小房子里,只有两间屋子,这是80年代以前的情况,在当时这种住房条件也算是还好的了。2000年过后,学校住房初步改善了,2012年后,住房条件变得更好了,现在我家两口人住房有一百七十多平米。&已退休的、农学院李国璋教授说起自己的住房,笑意盎然。
  除了教师公寓,学生公寓以及各类配套设施近年来也不断得到扩展和丰富。据统计,10年来,学校新修学生公寓总面积超过18万㎡,校医院面积2645㎡,食堂面积近20万㎡,运动场馆14万㎡,图书馆16万㎡以及学生活动中心6500多㎡,在不断改善学生生活基本设施的基础上尽可能多地为各类学生组织、社团、文体活动等提供场地,丰富学生课外生活,助力学子全面发展。
工作条件,全力满足师生所需
  如果说学者、老师们是学校科研发展和人才培养征途上的&急先锋&,那么高端、适用的一台台教学科研设备,则成为了其路途上大有助益的&攻城利器&。
  &学校就是我的大BOSS,不仅有支计划为我的研究提供经费,更是举全校之力丰盈了我的科研基础设施设备,如此我的研究才得以顺利进行。&2016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者之一王莹在不久前举行的国家自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推进工作会上说道。在她看来,丰富、适用的科研设备,是进行科研工作的基础,&往后的实验还会用到更多类型的仪器设备。&
  &2005年,我博士毕业刚来的时候,有些设备还不是很齐全。我当时要做细胞培养的实验,需要倒置荧光显微镜,这是好几十万一台的昂贵仪器设备。当时向分校领导反映后,没想到学校立刻同意购置该设备。后来又接连配齐了一些设备,我们的森林资源保护与利用实验室就这样逐步建立起来了。现在很多来参观我们实验室的人,都认为我们实验室的条件非常好。&说起微生物课程实验室的建设,旅游学院的罗燕教授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得益于学校搭建的良好平台,罗燕也成为了都江堰校区的第一批评上教授的老师,也是第一个获得留学基金委西部计划项目出国访问的学者。
  据国资处副处长郭强介绍,近年来,学校对教学科研基础设施的投入不断加大,及时更新、充实教学科研仪器,&只要学院、系室确实有需要,我们都想方设法地尽快采购回来&。近年来,学校为了保障和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更是大力加强实验室硬件建设力度,改善实验室装备仪器设备条件,增加现代化教学设备,2007年~2016年期间,学校投入4.95亿元用于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购置,现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54397(件),总值达6.85亿元,是10年前的3倍。生均19573元,比2005生均增加10296元。实验室配备完善,内部环境与条件良好。
  趁着学校科研仪器大升级的东风,我校大力推进科研平台建设。从2005年至今,学校共搭建省部级科研平台22个,包括:5个部级重点实验室,2个部级工程研究中心,3个部级专业性(区域性)科学观测实验站,6个省级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3个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最大的变化还是在实验课上&,谈起教学的变化,余冰老师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营养所刚建好不久的虚拟实验室,&以前实验课上给学生介绍实验原料、实验步骤等都是老师讲,同学记,费事费力不说,同学们光是听,效果也不好。而现在这个基于WEB技术和VR虚拟显示技术的虚拟实验室里,只要学生在控制台输入想了解的内容,无论是仪器设备,还是实验过程,都能图文并茂或通过动画、视频等方式展现出来。&
  除装备先进的仪器以满足科研和研究生教学需要外,生物摄影显微镜、多功能PCR仪、核酸蛋白检测仪、高速离心机、各类色谱仪、分光光度计、全站仪等一大批先进的仪器设备已运用于本科实验教学,提高了实验教学质量。
  &新世纪之初的时候我们实验课上测量用仪器都还主要依靠经纬仪和平板仪结合使用,操作过程多且容易出错,如今授课都是使用全站仪,方便使用的同时数据还更精准。&水利水电学院的卢修元老师介绍到,&教学仪器更新与行业发展保持一致非常重要,它能让学生在校就接触到未来工作岗位上会使用到的仪器,避免出现在学校学习的内容与岗位需要脱节的尴尬情况。&
  时光荏苒,日月如梭,学校即将迎来建校110周年校庆。如果说从百年校庆至今的10年是学校基础建设大发展、硬件设施大改善的10年。那么未来,将是需要我们在此基础上,戒骄戒躁,潜心戮力,全力以赴冲刺&双一流&的发展新时期!
回望110年川农发展的脚步,&我们不仅能看到学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不断取得新佳绩,更能看到学校由最初十分简陋的校舍、教室和实验场地,发展成如今拥有雅安、成都和都江堰3个校区,教学科研设备完备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
最新图片文章
&Copyright&&&&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ll&rights&reserved.
雅安校区地址:雅安市雨城区新康路46号 邮编:625014 都江堰校区地址:都江堰市建设路288号
邮编:611830
温江校区地址:成都市温江区柳城镇东北路555号
邮编:611130
四川农业大学:宣传部/网络中心请使用支持脚本的浏览器!
该日志尚未公开,你暂时不能查看。博主可在此
不如去逛逛吧。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通知公告
   经验交流
   群团之窗
   文化精华
   反邪教警示教育
&&友情链接
:中共巴彦淖尔市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 信息编辑:中共巴彦淖尔市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宣传部
电话:8655934 传真:5944 E-mail:
蒙ICP备号 您是第位访问者
网站制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教师做什么生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