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对东正教和基督教的区别持什么样的看法

当前位置: >>
文明冲突视角下的东斯拉夫―天主教(新教)+东正教国家乌克兰与东斯拉夫―东正教国家俄罗斯关系研究
2012 年 12 月 第 39 卷 第 6 期 ?外 交?西伯利亚研究 SIBERIAN STUDIESDec. 2012 Vol. 39 No. 6?????????????????????????????????????????????文明冲突视角下的乌克兰与俄罗斯关系研究王庆平( 哈尔滨商业大学 外语学院, 哈尔滨 150028 ) 摘 “具有两种文化的割裂的国家 ” , 要: 乌克兰是一个 东部乌克兰属于东正教文明, 而西部属于西方天主教 - 新教文明。在乌克兰与俄罗斯关系中, 东正教文明和西方天主教 - 新教文明同时在起作用, 两种文明博弈 的结果决定了乌克兰对外政策的制定, 也决定了乌俄关系的走向 。乌克兰最大可能仍将是一个统一的 、 充满裂 独立的国家, 乌俄关系总体上仍将保持密切合作 。 痕的、 关键词: 乌克兰; 俄罗斯; 文明冲突 中图分类号: D851. 2 ; D851. 1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 - 0961 ( 2012 ) 06 - 0036 - 0620 世纪 80 年代后兴 在国际政治理论领域, 起的批判理论颠覆了传统理论对文化的忽视 , 为 冷战后多表现为种族冲突、 民族分离和宗教战争 较为合理的理论解 的世界冲突提供了一种新的、 释范式。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 ”是一种比较有 代表性的批判理论, 该理论认为在新的世界中, 冲 突的根源主要将是文化的而不是意识形态的和经 济的。全球政治的主要冲突将在不同文明的国家 和集团之间进行, 文明间的断裂带将成为未来的 战线[1 ]常是宗教[2 ]21。人类历史上的各主要文明在很大程度上被基本等同于世界上的各伟大宗教 。根据 文化特征把人们划分为不同的文明与根据身体特 其结果有相当大的 征把人们划分为不同的种族, 重合。然而文明与种族并不等同。同种族的人可 能因文明而产生深刻的分裂; 不同种族的人可能 因文明而趋向统一。人类群体之间的关键差别是 他们的价值观、 信仰体系和社会结构, 而不是他们 头型和肤色。 的形体、 俄罗斯民族是一个信仰东正教的民族, 东正 教在俄国历史上发挥过特别重要的作用。988 年 基辅罗斯接受基督教为国教, 俄罗斯被纳入欧洲 文明体系。但之后不久, 基督教的西方教会和东 方教会由于各自的历史文化传统和对教义的理解 不同, 尤其是对基督教最高领导权和势力范围的 争夺, 于 1054 年彻底决裂, 形成各自独立的教会。 , (中 西方教会标榜其“普世性 ” 故称“罗马公教 ” 国人称之为天主教 ) ; 东方 教 会 则 强 调 其“正 统 , “东正教 ” 。 基辅罗斯地区属 性” 故称 或“正教 ” 于东正教体系。拜占庭文化是俄罗斯传统文化的 主要来源之一。1453 年拜占庭帝国被土耳其灭 亡, 其政治、 经济和文化中心君士坦丁堡 ( 现伊斯 坦布尔) 沦陷。 莫斯科逐渐取而代之, 成为东正 教文明的中心。1510 年, 普斯科夫一修道院长老。亨廷顿的“文明断裂带 ” 是指冷战结束后, 随着欧洲意识形态分裂的结束, 在欧洲形成的 以西方基督教为一方, 以东正教和伊斯兰教为另 一方的文化断裂带。 文化的“丝绒幕 ” 已取代意 , 识形态的“铁幕 ” 成为欧洲最重要的分界线[1 ]。这条界线穿过乌克兰, 将天主教的西乌克兰与东 正教的东乌克兰分开, 使乌克兰成为一个“具有 两种文化的割裂的国家 ”[2 ]144。 这也使文化因素成为影响乌俄关系的重要因素。一、 东正教文明构建中的俄罗斯 与乌克兰( 一) 俄罗斯东正教文明中心的形成 在所有界定文明的客观因素中, 最重要的通收稿日期: 2012 - 06 - 21作者简介: 王庆平( 1972 - ) , 男, 黑龙江海伦人, 副教授, 博士, 主要从事俄罗斯研究。? 36? 文明冲突视角下的乌克兰与俄罗斯关系研究 费洛菲向莫斯科大公瓦西里三世 ( 1505 ―1533 年 在位) 提出“莫斯科―第三罗马 ” 思想, 该理论成 为俄罗斯东正教的意识形态。 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 ( 1889 ―1975 ) 将俄罗 斯文明视为拜占庭东正教文明的子文明 。但越来 俄罗斯文明属于独特的、 混合 越多的学者则认为, “欧亚文明 ” 。 还在 19 世纪 30 年代, 型的 俄国宗 教哲学家 П. 恰达耶夫就提出俄罗斯文明的独特 : “我们从未与其他的民族携手 性问题。他认为 并进; 我们不属于人类的任何一个大家庭 ; 我们不 也不属于东方, 我们既无西方的传统, 属于西方, ” 还有一些学者认为俄罗斯 也无东方的传统。 “欧俄文明 ” , 先后存在两种文明: 9 ―13 世纪末是 “欧洲―罗斯文明 ” ; 14 ―20 世纪初是“欧亚 或称 , “俄罗斯文明 ” 。 他们认为 13 ―14 世 文明” 或称 国家制度逐渐发 纪之交开始形成新文明的原型, 展成集权主义的政治制度, 并培植出一种独特的 规范性价值观, 从而构成俄欧亚文明的基础。 历史上, 彼得大帝的欧化政策、 叶卡捷琳娜二 “开明专制 ” 、 世的 亚历山 大 一 世 的 自 由 主 义 改 革, 在不同程度上将俄罗斯引向西方。19 世 纪 30 ―50 年代, 俄国思想界出现西方派与斯拉夫派 之争。前者拥护改革, 幻想俄国成为西欧式的发 达国家; 后者否定彼得大帝的改革, 幻想回到彼得 前的俄国。 但东方蒙古人对罗斯近 250 年的统 治、 俄国同东方文明古国中国以及朝鲜 、 日本等亚 洲国家频繁的接触, 都为俄罗斯文明的东方特性 创造了客观条件。 ( 二) 乌克兰 “文明断裂带” 的形成 乌克兰的主要宗教为东正教和天主教 。 立陶宛公国吞并乌克兰时期, 基辅东正教总 教区与俄国的总教区分离而臣服于拜占庭大牧 首, 形成了乌克兰东正教。1448 年俄罗斯东正教 会拒绝服从拜占庭大牧首而宣告独立后, 在乌克 兰就存在着服从莫斯科的俄罗斯东正教和服从拜 占庭大牧首的乌克兰东正教。1654 年东乌克兰 与俄国合并后, 乌克兰东正教的基辅主教又逐步 脱离拜占庭, 于 1686 年与东乌克兰的俄罗斯东正 教合为一派, 但在乌克兰仍存在着反对合并的乌 克兰自主正教。20 世纪 80 年代末, 随着乌克兰 争取独立步伐的加快, 被禁止和处于地下的乌克 在乌克兰东正 兰自主正教重新开始活动。 这样,[3 ]教又分为忠于莫斯科的俄罗斯东正教和乌克兰自 主正教。乌克兰的俄罗斯东正教宗教礼仪使用俄 语, 而乌克兰自主正教的宗教礼仪则使用乌克兰 。 语 两个东正教教派分裂时, 曾就如何划分东正 教教堂和财产发生争执。但在 1992 年中期, 乌克 成立了 兰东正教会和乌克兰自主东正教会合并, 新的乌克兰东正教会。 在波兰―立陶宛公国统治时期, 乌克兰的天 主教占有统治地位。但从 1946 年开始至 80 年代 末, 乌克兰天主教处于地下状态。80 年代中期, 乌克兰天主教的活动逐渐从地下状态转为半公开 状态。1989 年乌克兰成立了“保卫乌克兰天主教 , 委员会” 之后, 要恢复乌克兰天主教合法性呼声 越来越高, 活动越来越多。1991 年 3 月 30 日, 流 亡在罗马 50 年之久的乌克兰天主教牧首 M. 鲁巴 受到数万 切弗斯基返回乌克兰西部城市利沃夫, 教徒的欢迎。 乌克兰天主教恢复合法性后, 宣布 接受罗马教皇二世和乌克兰天主教主教的领导 。 乌克兰天主教在乌克兰独立后发展很快 。侨居国 外的神职人员纷纷返回乌克兰建立宗教学校 , 进 行传教活动。1992 年初, 乌克兰的天主教会发展 到 1 912 个, 超过东正教教会数目, 有教徒 500 多 万, 占乌人口 10% 左右。 乌克兰东正教控制区主要分布在乌克兰东部 和南部, 而天主教教徒主要分布在西部。 乌克兰 两大宗教 ( 东正教和天主教 ) 分布的地域性差别 客观上形成了乌克兰文明的分裂 。起源于古罗斯 文明( 欧洲―罗斯文明 ) 西南罗斯次文明的乌克 兰文明断裂的原因是乌克兰不同历史时期受到不 同文明的统治。 14 世纪初, 立陶宛公国吞并南罗斯, 即现今 。 1569 《 乌克兰的大部分土地 年 卢布林条约 》 签 乌克兰全境归属波兰―立陶宛王国。1596 订后, 年, 波兰不顾乌克兰人民的意愿宣布乌克兰的东 正教会和罗马天主教会合并 ( 布列斯特合并 ) , 合 并后的宗教成为合并教派; 同时决定合并教派是 波兰―立陶宛王国的唯一合法教会, 服从罗马教 皇, 承认天主教教义。于是, 天主教在乌克兰得到 更大规模的传播。但由于信奉天主教的波兰―立 , 陶宛王国在乌克兰强制推行“拉丁化 ” 压制和迫 害东正教会和信徒, 引起乌克兰下层民众和哥萨 于是乌克兰爆发了大规模的哥萨 克的强烈不满, ? 37? 西伯利亚研究 2012 年第 6 期 克起义, 并建立了准国家组织形式的盖特曼政权 。 1620 年乌克兰著名的盖特曼萨盖达契内率全体 哥萨克官兵加入东正教团体基辅兄弟会, 表明了 。 乌克兰哥萨克的政治取向 在乌克兰民族生死存 亡的历史时刻, 乌克兰哥萨克选择了与己具有相 同信仰的东正教国家俄国结盟。 乌克兰于 1653 《佩利亚斯拉夫同盟条约 》 。 随后, 年与俄国签订 俄国与波兰进行了长达 13 年的战争, 并为各自利 益于 1667 年签订瓜分乌克兰的《安德鲁索沃条 , 约》 条约规定西乌克兰 ( 第聂伯河右岸 ) 属波兰, 东乌克兰( 第聂伯河左岸 ) 归俄国。 从此, 乌克兰 就长期处于分裂状态, 直至 1954 年, 乌克兰现在 的版图才最终形成。 在分裂的历史时期内, 乌克 兰东西部地区分别处于天主教文明的西方国家 ( 波兰、 奥匈帝国等) 和东正教文明的俄国的统治 形成了不同倾向的文化和民族意识。 在西 之下, 乌克兰, 人们多信仰东仪天主教 ( 合并教派 ) , 乌 克兰族人占绝对优势, 多数人讲乌克兰语, 思想观 念中有强烈的民族主义色彩, 对俄罗斯文明持排 斥态度而认同西方文明; 而在东乌克兰, 人们多信 奉东正教, 为俄罗斯族人主要聚集区, 多数人讲俄 语, 对东正教核心国家俄国具有较强聚合力 。 报》 一针见血地指出乌克兰大选举步维艰的深层 原因: 今天在乌克兰争斗的并不是两个政治家亚 努科维奇与尤先科, 而是东西方两种文明 …… 西 方决心不惜一切代价把俄罗斯从乌克兰排挤出 去。美国政治家布热津斯基在其著作《大棋局 》 中明确写道: 让乌克兰离开俄罗斯是美国最重要 的战略目标。而离开了乌克兰的东正教文明势必 会分崩离析, 会加速本已存在的东正教文明衰弱 的速度。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国力的衰弱导致东正 教文明的凝聚力减弱, 从而使东正教文明的成员 国开始在别的文明中寻找成功的经验 。作为东正 教文明中最重要成员国的乌克兰脱离东正教核心 国俄罗斯, 将意味着东正教文明的崩溃。 俄罗斯与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对乌克兰的争 夺体现在乌克兰的历次总统和议会选举中 , 但体 现最明显的是 2004 年乌克兰总统大选。2004 年 乌克兰总统选举牵动着俄美在乌克兰的战略利 益。俄罗斯及乌克兰东部和南部选民支持的候选 人亚努科维奇和西方及乌克兰西部和中部选民支 持的尤先科将执行截然不同的对外政策, 美俄争 夺非常激烈。 可以说, 乌克兰的大选一直在俄美 两国的影响下进行。 据媒体报道, 美国投入 1 367. 8 万美元组织 乌克兰的选举运动。 同时, 美国还帮助乌克兰培 训选举工作人员, 指导他们如何监督选举过程等。 在一个被文化分裂的国家里, 来自两种或更 , “我们是不同的 多文明的主要集团事实上在说 , 民族, 我们属于不同的地方” 排斥力使他们分 [2 ]135 。 而别的社会文明的磁 石 又 将 他 们 吸 引 开, 乌克兰东西部因历史上受到不同文明的影响已分 裂, 西部是西方文明的一部分, 东部成为东正教文 明的组成部分, 这为西方文明和东正教文明争夺 乌克兰提供了依据和现实的可能性 。西方文明的 核心国家是美国和法国、 德国, 而东正教文明的核 心国家是俄罗斯。 两种文明在乌克兰的争夺, 无 疑是俄罗斯和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的争夺 , 双方 的争夺主要集中在乌克兰大选和乌克兰加入北约 问题上。 ( 一) 两种文明在乌克兰大选中的争夺 俄罗斯与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都希望在乌克 兰培植自己的力量, 而双方力量的介入导致乌克 兰大选的复杂性与艰难性。 俄罗斯《共青团真理 ? 38? 美国和俄罗斯分别向乌克兰派出观察团监督选举 进程。从 2004 年上半年开始, 美国国会、 白宫、 国 务院等机构先后以不同形式要求乌克兰领导层进 行公正、 民主的选举活动。2004 年 8 月, 美国众 议院代表团专程前往乌克兰评估乌克兰的竞选活 动, 并指出乌克兰某些选区出现了不公正选举活 动。2004 年 9 月 15 日美国众议院在题为《关于 2004 年乌克兰民主和诚信选举 》 的 5102 号法律 草案中指出, 将制裁破坏乌克兰进行民主诚信选 举的乌克兰领导人。2004 年 10 月 7 日美国众议 院议员又提出有关具体的制裁措施的 5247 号议 案。该文件强调如果乌克兰的选举结果没有体现 民主和自由, 乌克兰部长级以上的领导人都将受 到禁止到美国访问等方面的制裁, 乌克兰与民主 国家的关系也将处于危险之中。 在乌克兰的总统选举中, 俄罗斯与欧美公开 乌克兰的俄罗斯俱乐 对立。2004 年 9 月 23 日,二、 两种文明在乌克兰的争夺 文明冲突视角下的乌克兰与俄罗斯关系研究 部就美国有关乌克兰选举的动作发表措辞严厉的 声明, 声明中称乌克兰和俄罗斯正在遭受境外的 强大压力, 指出乌克兰人民与欧美人民一样有权 , 自由选举 即使是选举的结果与一些西方政治家 的政治意愿不一样。2004 年 10 月 19 日, 俄罗斯 总统普京在莫斯科会见来访的乌克兰总统库奇马 : “俄罗斯将尊重乌克兰 10 月 31 日举行的总 时说 ” 统选举的结果。 2004 年 10 月 31 日, 乌克兰总统亚努科维奇 以微弱多数战胜反对派领导人尤先科, 俄罗斯总 美国国务卿鲍 统普京立即祝贺亚努科维奇获胜, , 威尔则宣称这次选举“不 符 合 国 际 标 准 ” 美国 “不能接受” 选举结果。 在美国的支持下, 尤先科 带领乌克兰反对派发动了为期 17 天的“橙色革 , 命” 推翻大选结果。 在国际和国内的双重政治 乌克兰最高法院判决此次投票结果无效 , 压力下, 并决定于 2004 年 12 月 26 日重新进行投票。 对 此, 普京总统利用多种场合多次警告西方国家不 要干涉乌克兰大选。 最终, 得到西方支持的尤先 科当选总统。 ( 二) 两种文明在乌加入北约问题上的争夺 在冷战后的世界里, 北约是西方文明的一个 安全组织。随着冷战的结束, 北约有一个中心的、 必须遵循的目标: 通过阻止俄罗斯重新把政治和 军事统治强加给中欧来确保冷战不再出现 。作为 西方的安全组织, 北约适当地向那些愿意加入北 约的, 在军事能力、 政治民主和由文职人员控制军 队等方面符合条件的西方国家开放, 吸收他们为 [2 ]140 。但显然北约不满足于只吸收中欧国 成员国 家, 美国政府积极行动为北约成员的扩大提出标 准和日程, 北约通过六次东扩已经把波兰、 匈牙 利、 捷克、 斯洛伐克和波罗的海三国等东欧国家收 , 开始把触角伸到俄 入囊中 并酝酿着第七次东扩, ― ―独联体国家, 罗斯的势力范围― 其中最重要的 是乌克兰。乌克兰的特殊战略意义, 使其成为北 约尤其是美国地缘战略中的重点国家 。美国前国 , “乌克兰对欧洲的稳 务卿克里斯托弗明确表示[4 ] 定至关重要 ” 。 美国兰德公司一份报告称, 虽 然乌克兰不是欧盟或北约的候选成员国, 但是乌缘战略方面的缓冲器, 如果俄罗斯走上帝国复仇 [4 ] 之路, 这一缓冲器可以将俄罗斯隔离开来” 。 所以, 北约在独联体国家中第一个与乌克兰签署 《 。2007 年 3 月 17 日, 了 和平伙伴关系条约 》 美 国参议院通过一项决议, 为乌克兰和格鲁吉亚加 入北约提供支持和援助。前北约秘书长夏侯雅伯 在 2008 年 6 月访问乌克兰时所举行的联合记者 : “我们鼓励乌克兰加入北约, 招待会上说 但我认 ; “乌克兰加入北约应是 为乌还须加大改革力度” 由北约来解决的问题, 不受第三方影响”。 反对北约东扩, 防止北约将边界推至乌克兰, 避免自己的战略空间被进一步挤压, 是俄罗斯既 定的目标。华约解体使东欧形成安全真空, 北约 的几次东扩已经把触角深入到原苏联地区 , 乌克 兰已经成为俄罗斯西南部最后的屏障 。俄罗斯反 总的目的是阻止北约损害俄罗斯在 对北约东进, 独联体包括在乌克兰的利益。俄采取的主要措施 是, 利用东正教文明中心的优势, 扶持大量散居在 乌克兰的俄罗斯族人及其主要代表党派反对乌克 兰加入北约, 同时挥舞能源大棒来影响乌克兰及 对其能源高度依赖的西欧国家, 以此来影响乌克 兰加入北约进程。 2006 年 6 月 6 日, 乌克兰克里米亚自治共和 国议会表决通过一项决定, 宣布半岛为非北约领 土, 禁止北约部队在该地区居留。 议员们发表声 明, 宣布乌国防部允许美军部队入境居留的行动 违宪违法, 克里米亚议会对美国和北约部队在克 里米亚非法驻扎表示抗议, 要求取消即将在克里 要求乌议会尽快通过 米亚举行的多国联合演习, 禁止外国部队在乌境内举行军事演习的法案 。 2008 年在亲俄党派的努力下, 乌议会通过了 乌克兰是否加入北约须由全民公决来决定的法 令。而乌克兰的多数民众反对乌克兰加入北约 。 乌克兰全乌社会学研究中心 2008 年 2 月 27 日至 3 月 8 日的民调显示: 55. 9% 的乌克兰人反对加 入北约, 只有 30. 5% 的乌克兰人支持加入北约。 36. 1% 的 乌 克 兰 人 认 为 乌 克 兰 加 入 北 约 同时, “成员国行动计划” 26. 6% 的居 须进行全民公投, 民认为当乌克兰将成为北约正式成员国时须进行 全民公投, 只有 26% 的人认为无须全民公投, 议 会就能解决这一问题。2008 年 4 月 1 日, 北约布 美国总统布什访乌之际, 左翼 加勒斯特峰会前夕、 ? 39?克兰今后的发展方向将是影响中欧未来力量对比 的一个重要因素。 俄罗斯《新时代 》 周刊刊登的 西方把乌克兰“当作一个地 莫舍斯的文章认为, 西伯利亚研究 2012 年第 6 期 政党便组织数千名群众在基辅举行游行示威 , 抗 。 议布什来访和乌加入北约“成 员 国 行 动 计 划 ” 并且声称, 如果北约峰会同意接纳乌加入“成员 , 国行动计划” 抗议活动将无限期持续下去。 俄罗斯采取天然气提价、 对乌克兰钢铁制品 禁止乌克兰肉类进口等一系列 进行反倾销制裁、 经济措施, 以迫使乌克兰放弃加入北约政策。 其 中最有力的制裁措施就是提高天然气价格 , 这直 2008 年和 2009 年三次天然 接导致俄乌 2006 年、 气争端。俄乌天然气之争表面上是经济方面的矛 而其实质是俄罗斯与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乌克 盾, 兰的地缘战略之争, 是俄罗斯以能源为武器来教 训乌克兰, 警告美国和欧盟, 是“颜色革命 ” 后俄 罗斯采取的杀鸡吓猴的举措。 “北约成员 乌克兰于 2008 年 1 月提出的加入 的申请, 并没有在 2008 年 3 月北约 国行动计划” 12 月布鲁塞尔会议以及 2009 布加勒斯特峰会、 12 年 月布鲁塞尔会议上获得通过。2010 年 7 月 1 日, 《乌克兰内外政策原则法 》 , 乌克兰颁布 用法 律的形式强化了乌克兰不结盟的对外政策 , 关闭 了乌克兰加入北约的大门。 立, 而俄罗斯与美国对乌克兰东西部施行强大而 有效的支持情况下才有可能出现 。 第三种模式: 乌克兰将是一个统一的、 充满裂 、 , 痕的 独立的国家 并且总体上与俄密切合作。 ( 二) 乌俄关系发展趋势分析 俄乌之间不具备冲突的条件。俄罗斯与乌克 兰之间有密切的文化、 人员和历史联系。 三百多 年来, 两国人民之间亲密联系, 相互通婚。 所以, 尽管存在着极大争议以及双方均受到来自极端民 族主义的压力, 两国领导人还是会作出很大的努 乌克兰选出了 力来缓和这些争端。1994 年中期, 明显倾向俄罗斯的总统, 减少了两国之间爆发严 重冲突的可能性。2010 年乌克兰亲俄派领导人 亚努科维奇当选总统, 把乌俄关系从历史的最低 点拉了回来。尽管原苏联其他地区发生过穆斯林 2008 年甚至发生了俄罗 和基督教徒的严重冲突, 斯与格鲁吉亚的战争, 但自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与 乌克兰之间实际上没有发生过大的暴力事件 。 同时, 乌克兰也不具备沿着文明断层线分裂 而东部融入俄罗斯的条件。这主要是因为俄罗斯 与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不可能发生严重对立 。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长时间对俄进行遏制 和挤压, 这使俄对美国充满了怨恨。以 2007 年俄 总统普京慕尼黑安全会议讲话为起点, 俄罗斯发 “反遏制、 起了以 反挤压 ” 为中心的战略反击, 双 方关系进入冲突多发期。 尤其是 2008 年俄格冲 突后, 俄罗斯与美国摩擦不断, 双边关系空前紧 张。但俄美双方的国家利益决定了双边关系紧张 的不可持续性。 俄罗斯为实现其全面现代化战 略, 必须争得和平的国际环境, 而与美国关系紧 张, 势必会牵制俄罗斯现代化的发展 , 迟滞俄罗斯 重新崛起的进程。而美国在单极霸权日益衰落的 同时美国在 情况下也有意改善与俄罗斯的关系, 阿富汗问题和伊朗问题上也需要俄罗斯的理解和 支持。所以俄罗斯借美国总统奥巴马有意缓和与 俄罗斯关系的契机, 着手稳定和改善与美国的关 系。2010 年 6 月, 梅德韦杰夫成功访美, 俄美关 系再次重启。 之后, 俄美签署了《削减和限制进 ; 俄罗斯签署了参与对伊朗 攻性战略武器条约 》 武器禁运的总统令; 在建立欧洲反导系统问题上, 俄罗斯也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灵活姿态 。 显然, 这并不意味着俄美关系会得到实质性三、 乌俄关系的发展趋势( 一) 文明冲突下的俄乌关系模式 文明冲突论为乌俄关系的未来发展提供了不 同的发展模式。 第一种模式: 冲突。 进攻性现实主义的代表约翰?米尔斯海默预 “乌克兰与俄罗斯之间的局势成熟到它们之间 测 可能爆发安全竞争。像俄罗斯和乌克兰这样彼此 之间有漫长而无保护的共同边界的大国, 常常陷 。 入因担忧安全而导致的竞争 俄罗斯和乌克兰可 能克服这一担忧, 学会一起和谐生存, 但如果它们 [5 ] 这样做, 那将是反常的” 。 第二种模式: 乌克兰沿文明断层线分裂成两 个相互独立的实体, 其东部可能与俄罗斯融合。 乌克兰的分裂首先可能始于克里米亚问题。 1954 年苏联政府把它 克里米亚原属俄罗斯联邦, 划给乌克兰, 该地区人口中 70% 以上是俄罗斯族 人, 具有强烈的亲俄罗斯倾向。 但乌克兰东西部 分裂只有在俄罗斯与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严重对 ? 40? 文明冲突视角下的乌克兰与俄罗斯关系研究 的改善, 因为维持现状的美国和要改变现状的俄 罗斯在战略目标上是相悖的。俄美间的多重结构 性矛盾并没有解决, 而且在可预见的未来也不可 。 能真正得到解决 不论是崛起与反崛起、 遏制与 反遏制, 还是单极与多极、 单边与多边, 俄美在战 略利益和战略理念上都存在着根本的对立 。在北 约东扩、 反导部署、 太空非军事化、 独联体势力范 围等重大安全问题上, 双方存在着严重的利益冲 突, 相互妥协空间有限, 这决定了俄美关系难以真 正走向和谐, 俄美关系在总体缓和的趋势下, 仍会 , “斗而不破 ” 将是俄美 不时波动。既合作又斗争 [6 ] 关系的基本特征 。 此外, 俄罗斯也不会同意克里米亚从乌克兰 分裂出来并接纳克里米亚加入俄罗斯 。其原因有 三: 其一, 俄罗斯不想恶化与乌克兰的关系, 乌克 俄罗 兰对于俄罗斯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 其二, 斯支持克里米亚独立会激化俄罗斯与独联体其他 国家的关系, 会使克里米亚问题国际化, 会招致国 际社会的强烈反对, 给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插 手克里米亚问题以口实; 其三, 克里米亚的独立会 刺激俄罗斯国内的民族分离主义势力, 形成不利 于俄罗斯稳定的连锁反应。 所以, 俄罗斯对克里 米亚的分离活动是非常谨慎小心的 。俄罗斯领导 人明确表示, 克里米亚问题是乌克兰的内政, 尽管 俄罗斯在克里米亚有一系列的利益[7 ]虽然动荡起伏, 但大部分 系在近 20 年的发展中, 时间是在友好协作氛围内发展两国关系的 。乌克 兰作为一个独立的国家并最终融入西方 ( 加入欧 盟) 是乌克兰东西部两大地缘群体的共识, 只是 在处理与俄罗斯关系问题上存在分歧 。在因恶化 与俄罗斯关系而给国家利益带来损失的情况下 , 乌克兰民众通常会作出理性的选择。2010 年乌 克兰大选, 主张和俄罗斯保持良好合作关系的候 选人战胜了因恶化与俄罗斯关系而给乌带来较大 伤害的候选人, 这也说明了乌克兰民众在选择前 进道路上理性的一面。 参考文献:[ 1] J] . 现代外国哲学, 1994 , 亨廷顿. 文明的冲突? ( 一) [ ( 8) . [ 2] M] . 北京: 新 亨廷顿.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2010. 华出版社, [ 3] M] . 昆明: 云南人民出版社, 1999 : 恰达耶夫. 箴言集[ 6. [ 4]董 晓 阳, 李 静 杰. 乌 克 兰 综 合 国 力 和 战 略 地 位 [ EB / OL] . http: / / euroasia. cass. cn / Chinese / Production / Ukraine /00301. htm. [ 5] ? J] . 外交, 1993 , (夏 米尔斯海默 约翰. 核威慑的案例[ 季号) . [ 6] “全面现代化战略” 王海运. 俄罗斯 的实施及其对俄美 J] . 俄罗斯学刊, 2011 , ( 1) . 关系的影响[ [ 7] ― ―乌克兰与俄罗斯[ M] . 北京: 国 顾志红. 非常邻国― 2000 : 148. 防大学出版社,。笔者认为第三种模式将是乌俄关系的常态, 即乌克兰将是一个统一的、 充满裂痕的、 独立的国 家, 但总体与俄罗斯保持密切合作关系。 俄乌关Research on Relations between Ukraine and Russi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Conflict WANG Qing - ping(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Harbin University of Commerce,Harbin 150028 ,China) Abstract: Ukraine is a country owing two cultures,the east part of which is Orthodox civilization,and the west part is Catholic - Protestant civilization. In Ukraine's relations with Russia,two civilizations are at work simultaneously,the result of whose games determines the formulation of Ukrainian foreign policies and the tendency of Ukraine's relations with Russia. Most probably,Ukraine will still be a united,fractured and independent country. In general,Ukraine keeps close cooperation with Russia. Key words: Ukraine; Russia; cultural conflict; Eurasianism; China[ 责任编辑: 孙连庆]? 41?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东正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