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产生的原因对商业银行负债项产生的影响有哪些

503 Service Temporarily Unavailable
503 Service Temporarily Unavailable
openresty/1.9.7.4当前位置:
互联网金融发展态势 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来源:上海证券报
中国资金管理网01月22日讯 互联网金融是一种新兴的商业模式与盈利方式,在商业银行未来长期发展中扮演鲶鱼的角色。互联网金融将改变商业银行的价值创造和价值实现方式,导致商业银行支付功能边缘化,重构已有融资格局,挑战传统的金融中介理论。在银行业新的竞争格局下,商业银行需要重新审视自身的优势与不足,并以此为契机全面认识技术变革带来的影响、再造业务流程和构建新的价值网络。
互联网金融发展态势
互联网金融是指借助于互联网技术、移动通信技术实现资金融通、支付和信息中介等业务的新兴金融模式,包括三种基本的企业组织形式:新兴小贷公司、第三方支付公司以及金融中介公司。当前商业银行普遍推广的电子银行、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也属于此类范畴。有学者指出,互联网金融将发展成为既不同于商业银行间接融资,也不同于股票和债券市场直接融资的第三种金融模式。
互联网金融以其独特的优势将对传统商业银行的竞争行为产生深远的影响,在银行业长期发展过程中发挥鲶鱼效应,包括改变银行传统盈利模式、调整业务结构、改变客户基础、改善服务水平、建立和引入新的信息管理系统等。比尔&盖茨十几年前就曾断言,在互联网的冲击下,传统商业银行将是21世纪行将灭绝的恐龙。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指出,以Facebook为代表的社交网络,将威胁到银行生存的根基&&存贷中介功能,并且他虽然看似遥远,但很快就会发生。阿里巴巴集团主席和首席执行官马云豪言,将用互联网的思想和技术改变贷款模式,重建整个社会未来的金融体系。
近年来,网络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的普及,大大推动了互联网金融的迅猛发展。据国家统计局、工信部和易观咨询等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互联网用户的数量已由1993年的2005人猛增至5.2亿人,移动智能终端出货量达1.2亿部,超过我国历年移动智能终端出货量的总和,月智能手机出货量占比已达48.66%,网上银行注册用户为4.3亿,全年交易额高达780.9万亿元,全行业离柜业务率达到50.54%。
互联网金融以其独特的经营模式和价值创造方式,对商业银行传统业务形成直接冲击甚至具有替代作用,引起业内一片恐慌。例如,2006年国内第一家人人贷公司宜信成立,2010年阿里巴巴成立浙江阿里巴巴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阿里信贷),2012年平安集团与阿里巴巴、腾讯共同成立合资公司等,都引起金融业银行家们的热议或恐慌。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总体来说,与传统商业银行相比,互联网金融具有支付快捷、资金配置效率高、交易成本低等优势,对商业银行将产生全面性、系统性(业务、产品、定价、风控等)和持续性的冲击。全面性是指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机构的冲击不仅包括大型国有商业银行,而且还包括城市商业银行和小型村镇商业银行;系统性是指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冲击不仅包括支付、贷款等核心业务领域,而且还包括从产品设计、产品定价、市场营销到风险控制等各个价值环节;持续性是指互联网金融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将对商业银行的经营方式和盈利模式产生深刻影响,有专家预言互联网金融模式20年后成形。
  1.互联网金融改变商业银行的价值创造和价值实现方式
近十年来,中国商业银行实现了持续快速稳定的发展,总资产和总负债年均复合增长率近20%。但到目前为止,商业银行的发展模式和盈利方式基本上还是传统上&重投入轻效益、重数量轻质量、重规模轻结构、重速度轻管理&的外延粗放式增长模式,&一高二低三优&的内涵集约化经营任重道远。当前,利差仍然是中国商业银行的主要收入来源,2011年,我国银行业非利息收入占比尽管有所提升,但仅占19.3%。从商业银行传统的价值创造和价值实现方式看,因为其客户主要是对贷款有稳定需求的大企业客户以及高端零售客户,安全、稳定、低成本和低风险是客户的基本诉求,银行的价值创造和价值实现主要是以其专业的技术、复杂的知识和冗繁的流程向客户提供安全、稳定、低成本和低风险的金融产品与服务。
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目标客户类型发生了改变,客户的消费习惯和消费模式不同,其价值诉求业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使得商业银行传统的价值创造和价值实现方式被彻底颠覆。市场参与者更为大众化和普及化,中小企业、企业家和普通大众都可以通过互联网参与各种金融交易。金融产品或服务提供商是那些聚焦于为客户提供快捷、低成本服务的新兴金融机构,其社会分工和专业化被大大淡化。客户主要是追求多样化、差异化和个性化服务的中小企业客户及年轻消费者,方便、快捷、参与和体验是客户的基本诉求。
互联网金融机构的竞争基础是网络技术、信息技术和数据处理技术,需求响应、期限匹配、风险定价与管理等业务流程被大大简化。互联网金融模式下,金融机构为客户提供的产品与服务是在数据分析上的模块化资产组合,以往传统商业银行为客户提供的那种基于密集知识和复杂技术的金融产品的优势被削弱了。根据破坏性创新理论,互联网金融使传统商业银行的竞争基础发生了演变,由安全、稳定、低成本和低风险转向快捷、便利和体验,进而从金字塔的底端开始对银行核心业务进行破坏。
2.互联网金融导致商业银行支付功能边缘化
互联网金融模式下的支付方式是以移动支付为基础,其通过移动通信设备、无线通信技术来转移货币价值以清偿债权债务关系。互联网金融进一步加速金融脱媒,使商业银行的支付中介功能边缘化,并使其中间业务受到替代。例如,支付宝、财付通、易宝支付和快线等已经能够为客户提供收付款、自动分账以及转账汇款、机票与火车票代购、电费与保险代缴等结算和支付服务,对商业银行形成了明显的替代效应。
迄今为止,央行为前后5批、共计197家第三方支付企业颁发了支付业务许可证,其中包括阿里巴巴、腾讯、盛大、百度和Ebay等互联网巨头。目前,第三方支付的业务范围已经涵盖移动电话与固定电话支付、银行卡支付、货币汇兑、预付卡发行受理、互联网支付、数字电视支付等,所提供的服务由单纯支付、结算渗透至为整个产业链提供行业解决方案,区域范围突破京沪和沿海扩大到河南、山西、四川、重庆、内蒙古、黑龙江等中西部地区。
随着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发展,中国的互联网第三方支付平台交易量、虚拟货币的发行和流通量越来越大,涉及的用户越来越多,第三方支付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产业。据易观智库的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市场全年交易额规模达2.16万亿元人民币,较2010年增长99%。尽管与当年全国支付系统近2000万亿元的业务处理金额相差甚远,但第三方支付组织已将手伸向了银行的核心业务,且在电子支付领域奠定了优势地位。业界人士预计,未来几年其交易额将迎来爆炸式增长,业务占比会不断提升。
3.互联网金融重构已有融资格局
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互联网金融搜索平台为资金供需双方提供了一个机会发现的市场,同时现代信息技术大大降低了信息不对称性和交易成本,双方对对方信息基本实现完全了解,资金中介将不再需要,取而代之的是资金信息中介。
例如,2005年3月成立的全球第一家人人贷公司&&Zopa,在资金借贷过程中充当了信息中介的功能:在 Zopa网页上,贷款者可列出贷款金额、利率和想要出借款项的时间;借款者可以在无中介的情况下自由寻找适合自己的贷款产品,而借贷双方达成的借款利率,主要因贷款人的风险喜好程度而定,风险偏好型的贷款人会追求较高的利率水平,而风险厌恶的贷款人则会确定较低利率以规避相关风险。类似的,国内融360也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专业的融资贷款搜索服务,实现用户和业务人员的直接对接,让用户通过搜索就能获取更高性价比的融资贷款产品。
需要强调的是,互联网金融在服务中小企业融资及个人消费贷款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包括贷款审批流程简单、放款速度快、产品类型丰富多样等。例如,专注于小微企业融资服务的阿里信贷,其淘宝商户贷流程包括:3分钟申请、没有人工审批、1秒到款到账。近年来,互联网金融发展势头异常迅猛,其中阿里金融自2010年成立以来,已累计为超过13万家的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贷款总额达280亿,2012年上半年就累计发放贷款130亿,新增获贷企业4万家,不良贷款率为仅为0.72%。
另据报道,甚至有专家预测,&如果阿里巴巴拿到银行牌照,三年内超过民生银行不成问题!&。因此,互联网金融模式不仅可以达到与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一样的资源配置效率,而且还能大幅减少交易成本。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谢平指出,20年后&互联网直接融资市场&或&互联网金融模式&,可能形成一个既不同于商业银行间接融资、也不同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第三种金融运行机制。
4.互联网金融挑战商业银行传统金融中介理论
Mishkin(1995)指出,金融中介的存在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金融中介有规模经济和专门技术,能降低资金融通的交易成本;第二,金融中介有专门的信息处理能力,能够缓解储蓄者和融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以及由此引发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因此,资金中介和信息中介是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中介最为基础的两个功能,分担风险、提供流动性和信息也成为银行最主要的服务。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和兴起商业银行传统金融中介理论的存在基础形成了有力挑战,具体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互联网金融降低市场交易成本。银行直接融资以及股票和债券市场间接融资尽管对资源配置和经济增长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但也产生很大的市场交易成本,包括贷款信息收集成本、银行与客户签约成本、客户信用等级评价成本、贷后风险管理成本以及坏账处理成本等。这可以从银行和券商高昂的利润体现出来,如根据2012年三季度报告显示,2471家上市公司1-9月份的实现净利润1.49万亿,其中16家上市银行就高达8127.67亿元,占54.5%。
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资金供求方运行完全依赖于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网络进行联系和沟通,并可以实现多方对多方同时交易,客户信用等级的评价以及风险管理也主要通过数据分析来完成,交易双方在信息收集成本、借贷双方信用等级评价成本、双边签约成本以及贷后风险管理成本等极小。
其次,互联网金融降低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是商业银行存在的重要基础之一。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交易双方之间信息沟通充分、交易透明,定价完全市场化,风险管理和信任评级完全数据化。例如,一位上海客户需要申请一笔贷款期限为12个月、金额为10万元消费贷款,当通过融360专业贷款搜索平台进行融资时,他可以在10个商业银行以及9个非银行金融机构所提供的27个贷款产品中进行选择,并且每个产品都有独特的产品特点。
再如,Zopa平台在承担资金借贷中介功能时,首先会参照该借款人在Equifax信用评级机构信用评分的基础上对借款人进行风险评级;其次,录入借款人的家庭情况、借款用途、借款金额、愿意支付的最高借款利率及信用评级,并将其安排进入相应等级的细分市场;最后,特定信用评级的贷款人参考借款人的信用评级,结合贷款期限,以自身贷款利率参与竞标,利率低者胜出。
第三,互联网金融加速金融脱媒。互联网金融中大量第三方支付机构的涌现和崛起,大大加速金融脱媒。在传统的支付产业链中,电商、第三方支付公司和银行扮演着各自的角色:电商为用户提供网上交易平台;第三方支付建立网关服务平台,实现消费者、商家、金融机构之间的在线支付,并提供现金流转、资金清算服务;银行则是最终资金结算服务的提供者。
但随着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发展壮大,他们已不不满足于只做银行的网关支付平台,而是借助其数据信息积累与挖掘的优势,开始直接向供应链融资、小微企业信贷融资等领域扩张。尽管目前互联网金融由第三方支付所衍生出的信贷业务占仍比较小,但由于其为资金借贷双方之间提供了直接连通的通道,成为商业银行战略和业务转型的重要方向。
  商业银行的优势与不足
虽然目前互联网金融机构,如阿里信贷、第三方支付机构等发展势头迅猛,并开始逐步蚕食商业银行的核心业务领域、抢夺银行已有的客户资源、替代银行传统物理销售渠道等,对银行传统经营模式和盈利方式形成致命打击。但是,商业银行可以在发扬自身优势、规避劣势的基础上,通过战略转型和业务转型促进自身持续发展,可以预期的时间内仍难以被新兴业态所取代。
1.商业银行的优势
第一,银行业实力雄厚、诚信度较高。年间,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增长迅速,由2003年的26.6万亿元增长为2011年的106.1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9.3%;同时,商业银行金融机构增长速度更快,年年均增长率达19.7%,2011年为86.3万亿元(见图3)。而与此相比较,尽管互联网金融机构发展势头迅猛,但无论总资产还是交易规模都比较小。
例如,2011年中国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市场的全年交易额规模为2.16万亿元,仅占当年全国支付系统交易规模的0.1%;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的两家小额贷款公司注册资本金分别为6亿和10亿元人民币,加上银行贷款,他们最多能够用于放贷的资金也才不过24亿元人民币。
第二,银行基础设施完善、物理网点分布广泛。商业银行拥有结算、清算、信贷等领域完善的IT基础构架以及覆盖全国范围的庞大物理网点,是其有效应对互联网金融中第三方支付、小额贷款机构等新兴金融业态冲击的互补性资产优势。根据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的《2011年度中国银行业社会责任报告》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末,全国银行网点达20.09万家,新增网点7023家,从业人员319.8万人,电子银行交易629.2亿笔,交易金额高达719.76万亿元,全行业离柜业务率达到50.54%,服务效率和服务速度得到大幅提升。与此相比,互联网金融机构尽管扩张很快,但网点分布主要集中在沿海大城市,数量仍有限。
第三,监管部门严格管制市场进入。从根本上说,互联网金融机构对商业银行的致命冲击不在技术层面,而在法律许可,即能否获取银行牌照。在国际金融体系中,商业银行是最重要的金融机构。银行除了通过为全社会提供存贷业务、财富存管业务获取经营利润之外,还承担着为整个社会的支付和结算提供媒介,维持经济活动顺畅进行等更为重要的社会职能。因此,银行等存款机构受到监管部门的严格监管,如阿里信贷和支付宝在2010年成立之初就开始申请银行牌照,但由于涉及商业银行存款、清算等核心业务,至今仍未获批。另一方面,因为第三方支付机构具有沉淀资金、信用卡套现、洗钱、欺诈、冲击实体货币等风险,行业内加强对其监管的呼声很高。
2.商业银行的不足
第一,高管对商业银行未来发展趋势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互联网金融是金融领域一种完全不同的新兴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既不是商业银行的业务的电子化也不是网络化。尽管当前发展迅速,并在金融领域内掀起了一股热潮,引起理论界和银行管理实践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
但是,总体来看,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时间还比较短(从全球第一家人人贷公司Zopa成立至今也不过7年时间),金融机构的总资产规模还比较小,市场交易量有限,仍未获取银行业经营资质,短期内尚不会对商业银行传统的经营模式和盈利方式产生致命的影响。因此,商业银行的领导人或管理人员很容易忽略其将对银行核心业务、盈利模式等方面带来的潜在冲击。
第二,观念相对传统、业务流程僵化。例如,一般来讲,商业银行的贷款流程主要包括:借款人提出申请,提供贷款资信,并向银行提交财务报告、抵押物清单及证明等材料;银行对借款人的财务状况进行分析,对其信用等级进行评估,判断借款人目前经营状况、中期盈亏和长期发展,进而按照规定权限进行审批;与借款人签订借款合同,并约定贷款种类、用途、金额、利率、期限、还款方式、违约责任、纠纷处理等等事项。不仅事项冗繁,而且审批时间少则数天、多则数周。
而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如阿里信贷,其淘宝商户贷流程仅包括:3分钟网上申请,没有人工审批,1秒到款到账。在针对中小企业融资方面,有专家直言,&僵化而复杂的银行内部流程是小企业无法从银行获得优质服务的最大门槛,而对于物理网点的高依赖度正是造成这一银行经营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据悉,阿里巴巴与商业银行从高调合作到失败,与银行信贷门槛高、固守已有操作方式密切相关。
互联网金融带来的战略契机
互联网金融尽管短期内在交易额、资产总量、市场地位等方面难以与商业银行相比,但却能为银行未来的长期健康发展带来&鲶鱼效应&,激发银行战略转型(更加重视小微企业客户、发展零售业务等)、调整业务结构(加大中间业务收入、金融衍生工具收入占比)、改善服务水平和提升服务速度以及大力发展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新兴业态等。以下重点阐述三个方面:
1.全面认识技术变革带来的影响
上从商业银行的经营哲学、战略导向、管理理念,下到银行网点建设和业务操作方式等所有层次和整个系统,改变对互联网金融的认知,将互联网业务当作核心业务而非增值业务,开拓新用户。切实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增强与客户无缝隙接触、加强客户参与和体验,精简业务流程、提高业务执行效率,为客户提供更加快捷、便利的金融服务。
中国银行和招商银行的在应对互联网金融的冲击中走在了同业前面,其经验值得借鉴。2012年上半年,中国银行董事长不止十次去互联网创新企业进行调研,每次去都会带上分行行长;更为关键的是,中国银行还从总行战略的层面提出建设&智慧银行&,打破传统金融服务的时间、地域和物理网点限制,在实现客户服务从线下向线上迁移的同时,根据互联网的特点再造银行业务流程。招商银行行长在多个场合强调,&互联网金融威胁银行生存&,在利率市场化和金融脱媒时代,&银行转型关乎生死&。
  2.再造业务流程
从商业银行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的顶层再设计开始,以&小&、&快&、&简&、&整&的原则进行再造和重构。&小&,即银行目标客户定位由大型企业下沉至小微企业,工行董事长姜建清直言&大银行服务于大企业,小银行服务于小企业&是极为错误的观念;招行行长马蔚华也表示,随着储蓄红利逐渐消失,存贷利差缩小,小微企业的业务将放在重要位置。&快&,即以银行业务的电子化、网络化为手段重构渠道体系,提高离柜业务率,实施组织扁平化,以增强组织效率,具体包括与客户无缝联结,快速发现当前及潜在目标客户并与之接触、快速响应客户需求等。&简&,即简化业务操作方式、减少银行卡申请、贷款申请等审批环节,为客户提供便捷服务。&整&,即商业银行以其存款、贷款、汇款、支付、银行卡、理财等多业务为基础,打破传统银行部门局限,充分整合客户多账户、多币种、多投资等信息,通过数据分析客户的消费习惯和投资偏好,从而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优质金融服务。
3.构建新的价值网络
与传统的商业银行相比,互联网金融是一种新兴业态和全新的商业模式:其价值主张更加强调方便、快捷和客户体验,目标客户是小微企业及新一代年轻人,通过互联网或移动通信技术实现资金借贷双方的直接联结,与客户之间的关系实现开放、交互和无缝接触,主要成本来源于信息收集、数据处理和数据分析。
因此,商业银行在已有价值主张(强调安全、稳定、低成本和低风险)、客户定位(大型企业或大项目)、业务流程(冗繁、复杂而僵化)和组织架构(机械、缺乏灵活性)基础之上,难以有效应对互联网金融的冲击,必须构建新的价值网络,以重塑与目标客户及关联机构的关系,培育新的产业链和生态系统,具体方式包括:成立新的组织实体,如建设银行成立电商平台&&善融商务;或者与其他企业开展战略合作,如招商银行与HTC(中国)联合发布&招商银行手机钱包&,通过采用NFC近场支付技术推动移动支付领域的快速发展。
(作者单位: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战略发展部、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负债业务的影响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负债业务的影响
上传于|0|0|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11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上传于|0|0|文档简介
&&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4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转载]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产生了哪些积极的影响
相关主题文章静淳收藏:来源:长旺财务《从法律层面完善增值税制度设计》中国社会科学网6月6日讯,第十一届南方财税法高层论坛于6月4日在广州举...&10:07:29&/Article/Detail/249《账务代整理解决企业经营难题》现在有很多公司企业都一直存在只纳税不记账的问题,为什么呢?虽说这都是错...&9:56:23&/Article/Detail/248《什么方法能判断出代办营业执照的专业及服务质量?》一般代办营业执照的流程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要去所在辖区工商局名称核准窗...&9:33:38&/Article/Detail/247《工信部:以财税金融政策支持消费品工业发展》经济参考报6月3日报道:六一当日工信部副部长冯飞在《关于开展消费品工业...&&9:34:41&/Article/Detail/246《想要给自己分公司找代理注册的话应该怎么办?》分公司代理注册的固定流程是公司法定代表人签署的《分公司设立登记申请书》...&&9:28:07&/Article/Detail/245《代理一般纳税人申请的一般流程是什么?》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年审,是国家税务征收机关(以下简称国税机关)按年度实...&&9:23:53&/Article/Detail/244《什么方法能判断出代办营业执照的专业及服务质量?》现在各种各样的工商事务都有能有它的代理代办方法,那么说到办理营业执照也同样如此,现在也是有很多公司机构有帮忙代理代办营业执照业务...&&14:45:59&.cn/s/blog_1623cde780102wpo3.html《营改增全面推开后迎来首个纳税申报期》6月1日,在福建省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国税局,工作人员为福建自贸区一家台资企业代表办理营改增申报业务...&&14:51:28&/Article/Detail/243《代理一般纳税人现在应该怎么找?》公司企业在运营过程中,肯定是会有遇到各种缴税纳税的问题,但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导致纳税人自身...&&14:36:44&/Article/Detail/242《成本会计要做哪些事?》成本会计是成本会计人员协助管理计划及控制公司的经营,并制定长期性或策略...&14:19:03&/Article/Detail/241相关阅读:财务外包代理记账长旺财务微信公众号GDCWCW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产生了哪些积极的影响
服务是银行参与市场竞争的核心内容。在互联网去中介化的过程中,用户和银行的关系、交互渠道以及“服务”的核心都随之有了新的外延和内涵。
促服务意识转变。在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同业竞争加剧的局面下,很多银行的服务措施仍显刻板和被动,对非核心客户的开发与维护在一定程度上缺乏主动性。同时,大量互联网企业涉足金融业,一是不懈追求用户体验的提高,带动了金融服务整体水平的提高;二是利用互联网用户群带来的规模优势,大幅降低金融服务费用,甚至出现大量免费服务。因此,商业银行将同时面对来自同业和互联网公司的竞争。在巨大的竞争压力下,银行的服务意识及服务模式产生了根本性变革,开始以智能化、专业化、特色化、休闲化的服务争取客户,以便捷的用户体验赢得客户,力求维系、巩固既有客户资源,挖掘、发展过去不被重视的非核心客户。
服务深度广度增加。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催生了各种融合类需求,金融用户开始希望获得更加全面、深入的服务。例如原本基于专柜、专人的私人银行、个人管家之类的定制化个人服务,借用互联网走进了社区、提到了线上。而企业用户也不满足于原有的基于当地银行的投、融资类的服务,把目标放在了更加宽广的供应链体系上,希望银行能够提供包含信用信息咨询、交易撮合、跨区域、跨行业、一体化的供应链类金融服务。这样的新型需求,催生了一批基于互联网的跨界企业,他们正以互联网行业特有的创新力和执行力飞速地抢占新兴市场。在用户和竞争者的催逼下,传统银行必须拓宽原有服务的广度和深度,以适应互联网大潮的强力冲击。
服务方式变化。互联网技术可使部分传统柜面业务实现远程交易,各银行的柜面人员可以脱离物理网点的束缚,借用专业的互联网终端设备,走进社区,为用户带来便捷的专业智能化服务。例如,民生银行的社区金融服务站可为社区居民提供一系列社区金融服务,如远程开卡,远程开通手机银行和网上银行,还推出集成了银行借记卡、小区门禁卡、缴费卡和停车卡等功能的“联名IC卡”,设立了远程视频柜员机(VTM设备),可为客户提供购买理财产品、信托、保险等自助服务。互联网技术使得银行原本如同“蹲点”式的服务方式,变得更加灵活、主动、人性和智能。
对内部流程管理的影响
流程是保障银行正常运行和防御风险的根基,商业银行以往在流程设计时主要考虑保证风险可控、责任明晰,在执行上常常以“尽职免责”为原则。互联网时代下市场竞争压力迫使银行重新审视、调整原有内部管理与工作流程。主要表现为:风险仍然是第一要素,但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尽可能精简程序提高效率,并将之作为赢得客户的重要手段。“尽职免责”不再是一种消极的工作方式,而是利用流程制度来保护创新的手段。同时,在互联网时代全新的思维方式和工作节奏下,流程制定的节奏加快,更迭周期缩短。流程和制度在初步制定后需要不断进行增补和修改,紧跟互联网产品迭代升级的步伐。
对组织架构建设的影响
为应对互联网金融(/)带来的冲击,各商业银行相继对内部组织架构进行了中心化、专业化的改革调整,针对性地建立起目标明确、边界清晰、责权对等的独立或半独立专门机构,整合优势资源聚焦目标领域进行专项攻关,变互联网金融的挑战为机遇,推动企业转型发展。
各银行对组织架构的调整主要包含三类:
一是设立致力于发展互联网金融的专门部门。例如,中国银行设立了创新研发部,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华夏银行、光大银行、浦发银行等相继设立了电子银行部,工商银行还成立了互联网金融营销中心,这些部门独立于传统业务条线部门,在其他部门的协同配合下,合理调配行内资源,主导全行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发展与创新。
二是建立针对性的事业部和子公司。例如平安银行成立了公司网络金融事业部,重点开发网络金融产品。民生银行设立了直销银行二级部门,其业务拓展不以柜台为基础,打破时空限制,主要通过电子银行渠道营销金融产品、提供金融服务。
三是设立专题组或项目组。这类项目组目标明确,时间确定,资源调配灵活,可高效地完成某一产品或服务的开发设计,能够满足互联网产品、业务时效性较高的要求,同时可与各部门、各事业部及子公司并存,形成矩阵式组织架构,兼顾银行短期攻关与长期战略的统筹发展。
对人才队伍建设的影响
在互联网时代,由于全新知识和技术的引入,以及相关思维体系、业务领域的扩展,商业银行吸收人才的领域被拓宽,不再局限于金融、财会、营销等泛金融领域,还需要各类信息技术、电子商务、自媒体管理、互联网营销以及其他生活类、娱乐类应用开发及运营人才,特别是需要大量既懂社会行为学又懂信息技术与大数据挖掘分析的新经济复合型人才。例如上海银行2014年招聘100名跨界人才作为客户经理,旨在充分挖掘其专业优势,与金融业务有效对接,拓展行业客户。跨界人才的招募,给银行带来全新知识、技术以及新型业务,对银行的思维方式及企业文化产生影响,最终将转化为推动银行发展的生产力。
另外,传统银行过于刻板的程式化工作模式压制了创新性人才的积极性,使各个层级的金融从业者流动到创新性更强的互联网金融企业。因此,银行需要审视自身在人才建设方面的不足,转变经营思维,以发展的战略眼光建立健全金融创新机制、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增强对人才的吸引力。
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控制的影响
风险管理控制既关系到银行的生存与发展,又关系到金融市场与国家宏观经济的稳定发展。在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进程中,风险管控的任务更加复杂和艰巨,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风险种类增多。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大量应用以及以互联网为依托的业务及商业模式创新的大量涌现,银行业面临的风险类型不仅包含了传统银行业务风险,还包括由互联网金融自身的技术性、创新性、试错性而衍生出另外一些需要引起重视的新型风险。其中,以下几种风险尤其需要关注。
一是法律/监管风险,源自于业务创新的探索性。由于外部监管政策的空白,一些业务创新运作于无规可循的灰色地带,待相关法律、监管政策补位完善后,部分不符合规范的业务模式必将花费较大代价进行调整,甚至会被监管机构叫停。
二是技术风险,源自银行生产率的提高对IT运行维护的更高要求。由于互联网的便捷性和普及性,使得银行业务交易量以数量级的跨度急速提升,技术运行维护跟不上,将对银行的经营运转产生巨大影响。
三是信息安全风险,是信息流通的过程中产生的风险。互联网大大提升了信息流通的广度和深度,用户的个人信息、账户信息、交易信息以及银行的各种内部信息都存在被泄露的风险。
四是宣传/公关风险,来自于社交网络的飞速发展。由于信息传播的速度和广度极速扩张,银行一旦出现经营、风险、信誉等方面的负面信息,将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不仅影响自身发展,而且会危害社会经济秩序的稳定。
风险应对响应时限变短。互联网提升了信息传播效率,也同样提升了风险事件的影响力及破坏力。互联网技术的引入使银行的服务时段向7&24小时的方向发展,每时每刻都可能发生金融交易,留给银行从业者处理风险事件的“安全”时限缩短。只有建立快速有效的风险防控预警及处理机制,才能将风险可能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
风险管控体系变化。新的风险形式催生了大量全新的风险管控体系。企业各自为战的风控模式已经无法适应互联网时代带来的风险挑战,银行必须与同业及其他关联行业充分合作,共同抵御互联网带来的风险冲击。另外,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风险管控提供了全新的工具和方法。
例如,CFCA(中国金融认证中心)建立了“CFCA交易监控及反欺诈系统”,通过收集海量交易数据进行“大数据”分析,建立并丰富完善欺诈行为规则库,可以对交易行为数据进行实时分析,给出有效的预警和处置建议。此类基于“大数据”的风险管控方法改变了传统银行体系中主要依赖风控人员经验和实体抵押等手段的风控模式,把经验主导转变为数据驱动,从以实体凭证确认为中心变成了以模型计算预测为中心,提高了风险管控的客观性和科学性,节约了人力成本,提高了时间效率。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互联网金融商业模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