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在哪些方面正在取代商业银行

互联网金融是否会取代传统银行? @ 甘肃经济网
>> 浏览文章
互联网金融是否会取代传统银行?
来源: 作者:刘琼 更新:日
  在互联网金融快速膨胀的今天,传统商业银行越来越感受到互联网大潮的冲击。在危机感的驱使下,商业银行转身拥抱互联网时代,如今战火已经从移动支付、电商平台、银行系&宝宝&产品蔓延到P2P领域。
  银行涉足P2P金融
  P2P金融就是个人与个人间的小额借贷交易,一般需要借助电子商务专业网络平台帮助借贷双方确立借贷关系并完成相关交易手续。借款者可自行发布借款信息,包括金额、利息、还款方式和时间,实现自助式借款;借出者根据借款人发布的信息,自行决定借出金额,实现自助式借贷。
  近日,记者在兰州各大商业银行中了解到,银行系P2P平台的预期年化收益率普遍在8%以下,其中,招行的小企业e家目前项目收益率普遍在5.5%-5.8%;民生易贷平台发布的项目预期年化收益在5.7%-6%;可以看出其预期年化收益率不超过6%。而其他草根P2P平台的预期年化收益率平均在18%左右,甚至有些高达42%。
  &通过P2P平台服务小微企业,银行不但可在不占用本行信贷额度和存贷比指标的情况下获得管理费和其他中间收入,而且能够借助P2P平台吸引大量个人投资者,网上理财销售的成本大降,也可促进存款增长。&银行业员工表示。
  银行相较于其他的P2P平台,银行可直接对接央行的征信数据库,能在短时间内就对借款人资信情况大致了解。而且,在基本账户开户许可证、授信抵押方式、融资方在银行是否有授信三项判断指标上,银行都有信贷记录。这些其它平台显然无法做到。
  目前,国内网络借贷平台已经超过2000家,平台的模式各有不同,P2P的高收益率,是让众多投资者难以抗拒的重要原因。据银行业内人士介绍,现有的银行系P2P平台分为三种模式:一是银行自建P2P平台,如招行的小企业e家。二是由子公司投资入股新建独立的P2P公司。三是银行所在集团设立的独立P2P公司。
  余额宝被指&金融寄生虫&
  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好处显而易见,风险问题当然也不能忽视,曾经&央视新闻评论员&的博友&钮文新&发文称,余额宝是趴在银行身上的&吸血鬼&,典型的&金融寄生虫&,风险巨大。它们并未创造价值,而是通过拉高全社会的经济成本并从中渔利。主张取缔余额宝。
  老百姓热捧之时,突然有人浇了一盆冷水。余额宝的粉丝们其实就是想通过这种方式挣点钱罢了。对于互联网金融产品遭到的指责,有粉丝表示,&各行各业总会有&第一个吃螃蟹者&打破僵局,从而加速行业优胜劣汰。虽然目前很多问题仍困扰着互联网金融发展,但应该让市场的无形之手,调节不合理现象。&
  经济学家认为:&绝对不能忽视互联网金融自身的风险,更不能忽视互联网理财给整体金融带来的风险。&货币市场基金回报率推得那么高,银行为应对竞争也不得不提高利率,你追我赶,水涨船高,最终高利率要转嫁到实体经济。
  互联网金融好在哪
  互联网金融是金融业务与互联网技术长期融合、到了特定阶段的产物。近两年来,中国互联网金融业务迅速发展。大数据、云计算、P2P平台搭建以及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完善,使得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成为可能,但促成其迅速发展更为重要的原因则是互联网金融的自身价值。
  经济学家认为,首先,中国的传统金融始终没有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难题,这就给了互联网金融生存的空间。其次,互联网第三方支付的迅速发展使得支付的价值和重要性大大提升,支付平台可以和基金相结合,形成新的金融产品,支付本身也隐含着丰富的信息,如双方的交易习惯、信用状况等。再次,互联网金融体现了民主化的精神,P2P平台给投资者提供了区别于传统商业银行的投资机会,也给个人消费提供了贷款机会,使投资者和借款人的选择更加多样。此外,互联网金融的平台搭建之后,提供服务的边际成本相比于传统金融更低,资源得到了更有效的快捷配置。最后,当前各界都意识到大数据的重要性,而互联网金融在利用大数据上有先天优势,对大数据的搜集、管理和分析,不仅可以促进P2P业务的发展,还可以支持保险业细分风险,提供更精确的保险定价,提高了行业的风险识别和管理能力。
  &互联网精神和金融精神有一些冲突。互联网精神是普惠的,这是传统金融做不到的。&这句话是在博鳌亚洲论坛2014年年会上一位投资公司经理人表示的。互联网金融的民主化和普惠化对现代金融是巨大创新。互联网金融在普惠金融方面有三个特点:一是覆盖面广,二是公平性,三是可获得性。这些是传统金融做不到的。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在迅猛发展的互联网金融时代,传统银行业确实受到了一定的冲击,储户的大量流出也加速了传统银行业的转型步伐。但是,如果就此认为互联网金融会颠覆传统银行业,实质上也不大合理。毕竟传统银行业的根基尚在,且拥有庞大的用户基础,而互联网金融公司专注于小额贷款的模式也注定短期内仍然无法颠覆传统银行业。
录入:唐丽丽互联网金融时代商业银行转型战略
来源:金融时报
  近年来,互联网日益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力量,深刻改变着社会生产生活方式。与传统业相比,具有资金配置效率高、交易成本低、支付便捷、普惠性好等特点,打破了传统银行业的时空限制,给人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高效、便捷的用户体验以及更具可得性的实际利益。与此同时,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银行的业务边界日趋模糊,通过长尾效应、迭代效应和社区效应等途径冲击传统银行的经营模式与运行格局,弱化银行中介职能,加速金融脱媒,挤压盈利空间。因此,各银行需要重新审视自身的优势与短板,从技术创新、组织架构改革、信息管理、风险控制、用户体验等方面寻求突破口,尽快实现(,,),以应对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浪潮。  互联网金融对传统提出新挑战  (一)商业银行弱中介化。互联网技术拓展了支付方式和渠道,冲击了商业银行的支付中介地位。电子商务的发展,催生了支付宝、财富通等一大批第三方支付平台,其更为快捷、开放、人性化的支付体验以及将商务、理财、物流、结算等环节高度融合的特性,割裂了银行和终端用户的直接联系,吸拢了越来越多的支付需求,动摇了传统银行的支付垄断地位,银行从原来支付体系中的唯一主体演变为目前链中的最末端。  (二)收入来源受威胁。随着第三方支付和网络服务内容的不断增加,商业银行传统信贷业务和中间业务都面临新的竞争。首先,商业银行传统利差的盈利模式受到威胁。尽管、余额宝等主要针对的是电商交易平台上的中小企业及个人客户,尚未触动商业银行的传统利息收入链条,但随着互联网金融业务的不断渗透,面向国有大型企业、政府机关等优质客户的网络借贷模式一旦诞生,将直接导致银行优质客户流失,严重影响传统商业银行的资产收入。其次,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受到威胁。随着第三方支付范围的不断延伸,商业银行经营的部分中间业务被逐步取代,威胁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来源。按照相关规定,互联网企业可以进入网上或者电话支付结算、部分业务、汇兑等领域开展金融服务,如收付款、汇款、电费缴纳、保险代缴、手机话费缴纳等结算和支付服务,客户都能通过第三方支付来解决,且运行成本更低。因此,互联网金融会抢占传统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市场,而且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其提供的金融业务创新步伐也在不断加快,进一步威胁传统银行的业务模式,这些都会导致银行业中间业务盈利空间不断被压缩,甚至可能会被互联网金融完全取代。  (三)客户粘性降低。互联网金融市场中的客户一般都是主动寻找适合的网络平台,具有开放式网络平台、提倡交互式营销、重视客户个性化服务体验、金融服务与互联网移动通信技术高效融合,可以看做是互联网金融相较传统银行业来说最为鲜明的特点。而商业银行面对激烈竞争,推出的客户策略一般都只强调优质客户,且在信息收集、市场定位、个性化营销服务等方面缺乏有效技术手段,很多大型商业银行并不能完全满足小微客户的金融服务需求。而互联网金融却依靠其独特的信息处理、、结算支付等移动信息技术手段,针对客户尤其是小微客户提供个性化的金融服务,这无疑对很多被传统银行业忽略的小微客户极具吸引力,而且高效的互联网金融营销模式迅速吸引了大量的客户群,具有较强的客户粘性,这是长尾效应的现实体现。同时,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移动终端的普及,加上商业银行在金融市场上脱媒的现状,商业银行原有客户群体很可能成为互联网金融市场的目标客户和潜在客户,最终造成商业银行客户群的大量流失。  商业银行转型升级战略选择  (一)以创新作为商业银行转型升级的驱动力。以创新作为转型驱动力,将是传统银行未来可持续发展的不竭源泉。商业银行的创新实践,应将重点放在业务流程、渠道交付和IT技术等方面,加快推动业务盈利模式的变革。互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的技术创新以及电子产品智能化革命带来的核心技术产业化创新,驱动商业银行将传统金融业务与活力创新因子相结合,寻找新的发展动力和发展方式。客户行为习惯的网络化、智能化,驱动商业银行不断完善与客户的关系,以更加人性化、便捷化的服务方式以及设计满足和提升客户体验度。因此,商业银行转型的重点是在降低风险和提高效率的基础上,由低成本和规模资产不断向服务创新和品牌价值转型。首先,运用平台思维,创设新型业务平台,集聚关注众多闲散用户,占领金融竞争的制高点。商业银行的金融平台搭建要紧紧结合用户最为关心的生活现实和财富管理需求,通过与第三方合作打造包括支付平台、融资借贷平台、平台、电子商务平台以及同业业务平台在内的互联网交易平台,以互联网广聚各类生活资源,带动聚集流量,通过提供丰富而具有竞争力的交易品种来实现用户财富增长,提升互联网金融平台活跃度,增加平台粘性。其次,利用大数据技术实现云计算,将互联网、移动终端和物联网融合。通过数据采集分析客户风险癖好和投资偏好,细分目标客户群,并运用到设计、风险监测分析、营销效果评测、绩效考核等方面,实现金融信息的透明化、贷款的统一化、支付的虚拟化,实现资源共享最大化。  (二)以组织架构改革作为商业银行转型升级的支撑。商业银行传统组织结构存在机构层次多、管理跨度大、部门分工不明确、职能交叉重叠、沟通成本高等问题,在原本市场跨度过大、经营范围过宽的经营模式下,冗余的组织架构导致金融资源配置分散、管理效率低,市场响应慢、风险控制不力,无法适应新金融生态环境的发展。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传统的“总行――分行――支行”制组织管理体制将逐步被扁平化、信息化和集约化于一身的“总部――前台”(点对点)式组织管理体制所取代,整个银行业将呈现出金融服务无网点化、消费支付移动化和业务模式垂直化三大新态。因此,传统商业银行的转型升级必须以组织架构改革支撑,融入互联网思维,通过理念创新、模式创新、流程创新,进行组织管理体系的再造,以“总部――前台”(点对点)式的组织管理构架改造总分行制组织管理体系,从低效能的粗放重型经营模式向内涵集约式的轻型发展模式进行转变。首先,打造轻型化组织框架,建立由信息中心、决策中心、风控中心、产品研发中心和大数据处理中心五大管理中心组成的总部管理中心,通过对前台的纵向管理促进各中心的信息资源共享,加强总部对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管控权力,并协同配合向前台提供更高效的业务支撑,实现“中心化作业,流程化管理”的集约运营模式。其次,构建轻型化业务系统。在公司金融业务方面,注重调整资产结构,充分利用手段提高资产周转率,保持资产运转的轻型化。在个人业务方面,注重资产的管理与安全性,向个人理财、养老金融和遗产管理等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领域拓展。通过不断细化各项业务细则,将轻资产与轻经营模式、轻组织框架与流程进行结合,打造轻型个人业务体系。最后,采用计算机智能与人工智能相结合的前台服务模式,提供计算机终端自助服务支持和营销人员的智力服务支持,以延伸服务、叠加服务的方式满足客户不同应用场景下的金融需求,加大客户粘性。  (三)以大数据管理作为商业银行转型升级的引擎。大数据的高速发展,使银行业的客户数据、交易数据、管理数据等均呈现爆炸式增长,这要求商业银行必须提高对各种数据价值的深度挖掘能力。通过数字化手段对数据和信息进行整合与分析是商业银行进行精细化管理的发展方向,因此,管理层应通过顶层设计提高大数据理念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大数据资源在商业银行战略转型中的重要地位,以大数据作为推动银行改革创新的内在引擎。首先,全面整合银行内外部数据,搭建商业银行大数据平台。大数据背景下,传统数据库已无法满足大量半结构化,甚至非结构化数据的处理要求。因此,必须加快建立商业银行大数据分析平台,整合银行内部自然数据,协同外部社会化数据,完善大数据环境下的银行数据分析,提高银行决策效率。其次,在统一的大数据平台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客户信息,形成统一的数据化客户管理。树立“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经营理念,深入分析客户行为和生活形态,勾勒客户整个生命周期的价值曲线,洞悉客户在金融产品、信贷、消费等方面的需求,分析客户流失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制定全流程的客户经营策略,并应用数据分析提升客户经营策略的持续优化能力。  (四)以风险管理作为商业银行转型升级的保障。由于信息不对称以及“羊群效应”的存在,金融创新活动在提升效率的同时,同步以传导效应放大风险。新的网络金融机会必然伴随着新的风险,新的风险主要不是互联网安全和金融网两网各自独立的风险,而是两网交织外加商务网、社交网等多网结合,构成风险倍加的特殊性风险。因此,需要根据运营模式和金融风险的起源,将传统金融风险管理模式与新型互联网平台相结合,探索新的风险管理模式。首先,采用数据分析技术实现风险精细化管理,通过大数据手段对客户动态行为以及客户静态财务数据进行分析,量化用户违约可能性,既有助于对用户实施精准贷款定价决策,又能有效地进行风险预警。银行还能通过对所有潜在风险的量化分析及精细化管理,降低银行的风险暴露成本,实现资本使用效率的最优化。其次,构建横向合作监管体系,提高在线金融监督。联合互联网金融企业与商业银行以及相关金融产品的发行机构建立有效的合作监管机制,加强监管。  制图 龚甜甜
责任编辑:Robot&RF13015
中国证监会授牌&&&民生银行资金监管&&&
数据来源:盈利宝基金研究中心,巨灵数据支持
全场购买手续费4折起!
近一年涨幅
近一年涨幅
机会早知道
已有&0&条评论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冲击和挑战分析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冲击和挑战分析
上传于|0|0|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2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5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互联网金融商业模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