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卢沟桥事变日军兵力形势示意图",日军为什么在卢沟桥发动事变

当前位置:
>>>读下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卢沟桥事变形势示意图(1)日军进攻卢沟..
读下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卢沟桥事变形势示意图(1)日军进攻卢沟桥的借口是(&&&)A.炸毁铁路反诬中国军队所为 B.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C.卢沟桥有中国军队守卫&&&& D.日军火车在此被炸(2)下列关于九一八事变与七七事变相同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事变后中国政府进行了积极抵抗&&&&&& B.日本推行侵略扩张政策的必然结果C.日本为了摆脱经济危机而进行&&&&&&&& D.中国内部不统一给日本提供了可乘之机(3)卢沟桥所处的位置对中国方面的重要性体现在哪里?(4)卢沟桥所处的位置对日本侵略军的重要性体现在哪里?(5)卢沟桥事变有什么标志性意义?
题型:改错题难度:中档来源:不详
(1)B(2)A(3)卢沟桥背靠宛平城,扼平汉铁路,成为北平通往南方等地的惟一通道。(4)日军如占领卢沟桥,就可以四面完成对北平的包围。(5)标志着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和中华民族全国性抗日战争的开始。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七七事变史实的识记。题目是考查学生对七七事变相关史实的记忆,依据题目中《卢沟桥事变形势示意图》,可知题目考查七七事变。第(1)问考查日军进攻卢沟桥的借口,依据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5课“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第一子目血染卢沟桥中的内容:“日晚,日军在卢沟桥附近举行军事演习。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无理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拒绝。蓄意挑动战争的日本军队悍然向卢沟桥中国守军发起进攻,并炮轰宛平城。”据此可知,日军进攻卢沟桥的借口是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故选B。第(2)问考查日本全面侵华战争中,日本军发动的重大事件,A选项九一八事变后,国民政府采取不抵抗政策,使中国东北三省不到半年,就沦为日本的殖民地。七七事变后,中国守军奋起反抗,故A选项不是九一八事变与七七事变的相同点,故选A。BCD选项九一八事变与七七事变的发生都是日本推行侵略扩张政策的必然结果;都是日本为了摆脱经济危机而进行的;都是中国内部不统一给日本提供了可乘之机的结果。第(3)问依据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5课“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第一子目血染卢沟桥中的内容:“卢沟桥背靠宛平城,扼平汉铁路,成为北平通往南方等地的唯一通道,是军事上的必争之地。”据此可知,卢沟桥所处的位置对中国方面的重要性体现在背靠宛平城,扼平汉铁路,成为北平通往南方等地的唯一通道。第(4)问依据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5课“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第一子目血染卢沟桥中的内容:“日军侵占我国东北三省后,继续向南进逼,企图占领华北。1936年,日军势力从东、南、北三面包围了北平,形势十分危急。”据此可知,如果日军占领卢沟桥,就可以四面完成对北平的包围。第(5)问考查卢沟桥事变的影响。依据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5课“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第一子目血染卢沟桥中的内容:“中国守军忍无可忍,奋起抵抗,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据此可知,七七事变标志着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和中华民族全国性抗日战争的开始。点评:本题难度中等,主要考查学生对七七事变史实的识记。对于七七事变,还可以考查时间、原因和影响。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读下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卢沟桥事变形势示意图(1)日军进攻卢沟..”主要考查你对&&巩固抗日根据地的艰苦斗争,九一八事变,淞沪会战,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巩固抗日根据地的艰苦斗争九一八事变淞沪会战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陕甘宁边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心抗日根据地。抗战爆发后,根据国共双方协议,于1937年9月,陕甘宁革命根据地改编而成,原苏维埃政府改为边区政府,以延安为边区首府。该边区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三三制”:日,中共中央发出《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的指示,规定在边区的民意机关和政府中,共产党员、非党左派进步分子,中间派各占三分之一。在此之后,各根据地都按此原则,先后对原有政权组织进行了充实和调整。以陕甘宁边区为例,1941年11月,在陕甘宁边区召开的第二届参议会第一次大会上,为了认真实行“三三制”原则,王维舟等共产党员宣布退出候选人。选举结果,在18名边区政府委员中,林伯渠、徐特立等共产党员占7人,超过了1/3。于是,徐特立当即声明退出,经大会通过由党外人士白文焕补上。在这次会上,林伯渠当选为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开明绅士李鼎铭当选为副主席。教育厅、建设厅、民政厅的厅长,也都吸收了进步或开明人士参加。“三三制”的实行,使党团结了各抗日阶级、阶层,进一步发展和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大生产运动:大生产运动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根据地军民开展的以自给为目标的大规模生产自救运动。1939年2月,中共中央在延安召开生产动员大会,毛泽东号召陕甘宁边区的军民“自己动手,生产自给”,要求部队在不妨碍作战的条件下参加生产运动。1942年底,中共中央提出“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总方针,号召解放区军民自力更生,开展大规模的生产运动。解放区军民开展了南泥湾、槐树庄、大风川等地 的屯田大生产运动。通过大生产运动,根据地军民战胜了严重的物质困难。不仅粉碎了敌、伪、顽的封锁,也改善了军民生活,给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雄厚的基础。敌后军民的艰苦斗争:1、背景:1941年开始,日本集中一半以上的侵华兵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大“扫荡”。在“扫荡”中,日军实行野蛮的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甚至施放毒气和进行细菌战,制造无人区,妄图消灭抗日根据地。2、反扫荡斗争:根据地军民执行“基本的游击战,不放松有利条件的运动战”的方针,积极开展了反“扫荡”斗争。民兵积极配合正规军、地方游击队作战,创造出了地雷战、地道战、麻雀战、破袭战等游击战术。在反“扫荡”斗争中,蒙古抗日游击队、回民支队等少数民族抗日武装,也表现十分英勇。抗日根据地的建设: 1.政权组织上:在根据地实行“三三制”的原则,按照这一原则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加强了各阶层人民的团结,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2.政治上: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减轻了封建地主的剥削,改善了农民的物质生活,提高了农民抗日和生产的积极性,同时也有利于联合地主阶级一致抗日。3.经济上:展开大生产运动。八路军三五九旅进驻南泥湾开荒,成为大生产运动的模范。大生产运动使根据地度过了严重的经济困难时期,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4.中国共产党于1942年开展了整风运动。整风的内容是,反对主观主义,反对宗派主义,反对党八股。通过整风,党从思想上清算了“左”的和右的错误,达到了空前的团结和统一,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整风运动是一项思想解放运动。三五九旅开进南泥湾:国民党军队向共产党八路军抗日根据地发动大规模进攻,并调集军队包围陕甘宁边区,实行严密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当时,边区地广人稀,土地贫瘠,仅有140万群众,要担负起几万干部、战士和学生的吃穿用,实在是一件难事。正如毛泽东说的那样“我们曾经弄到几乎没有衣穿,没有油吃、没有纸、没有菜、战士没有鞋袜,工作人员在冬天没有被盖……我们的困难真是大极了”。面对日益困难的经济形势,毛泽东在延安发动了大生产运动:他率先垂范,在杨家岭的办公楼下亲手开辟了一片荒地,种上辣椒、西红柿等蔬菜;朱德背着箩筐到处拾粪积肥;周恩来迅速成了纺线能手。1940年,朱德总司令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开展大生产运动的指示精神亲赴南泥湾踏勘调查,决定在此屯垦自给。1941年春,八路军一二0师三五九旅长兼政委王震的率领下,奉命开进南泥湾,披荆斩棘,开荒种地,风餐露宿,战胜重重困难,量的物质财富。1942年,生产自给率达到百分之六十一;1943年,生产自给率达到百分之百,到1944年,三五九旅共开荒种地26.1万亩,收获粮食3.7万石,养猪5624头,上缴公粮1万石,达到了“耕一余一”。广大官兵用自己的双手和汗水,将荒无人烟的南泥湾弯成了“平川稻谷香,肥鸭遍池塘。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陕北好江南。 1943年2月,西北局高干会议上,毛泽东亲自为该旅4位领导干部题词,给王震题词“有创造精神”,并嘉奖了三五九旅全体将士,命名为“发展经济先锋”。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战争的序幕。由石原莞尔和板垣征四郎策划,日军关东部队在民国二十年(1931年)9月18日炸毁了南满铁路在沈阳柳条湖附近的路段,原计划挑衅中国军队,但中国军队并没有动作,日本便诬陷中国军队破坏铁路,进军入东三省。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变中国为其殖民地的开始,此后东北三省被蹂躏、奴役达14年之久;也是中国各阶层人民在民族危机的刺激下,掀起空前规模的抗日救国高潮的开始,对中日两国历史均具重大影响。直至今日,9月18日在中国许多非正式场合都被称为“中国国耻日”。九一八事变:1、背景:(1)日本对中国东北垂涎已久。九一八事变前,它已通过日俄战争夺取了旅顺、大连和满洲铁路沿线并派兵驻扎,这正是它能够阴谋进行事变的前提。在1927年夏,日本内阁就在东京召开“东方会议”,制订了《对华政策纲领》,露骨地声称中国东北“在(日本)国防和国民的生存上有着重大的利害关系”。同年7月,内阁首相田中义一向天皇奏呈《帝国对满蒙之积极根本政策》(即臭名昭著的“田中奏折”),公然宣称:“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从而确立了以“满蒙”为侵略基地的狂妄战略。&(2)世界资本主义危机波及到日本,到1931年,日本陷入极端困难的境地。日本政府急于发动一场侵略中国东北的战争,以转移国内人民视线,缓和阶级矛盾。并依靠掠夺中国的财富来医治经济危机带来的创伤。(3)当时中国国民党政府正竭尽全力“围剿”红军,给日本可乘之机。2、过程:日,日本又制造“柳条湖事件”,反诬中国军队破坏,炮轰东北军驻地,攻占沈阳,制造“九一八事变”。国民党政府对日本的进攻采取不抵抗政策。张学良执行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下令将20万东北军撤出东北,不到半年,东北三省全部落入日军之手。1932年,日本扶植清废帝溥仪做傀儡,建立伪满洲国。东北三省沦为日本的帝国主义的殖民地。随后日本又占据了热河,察哈尔等省,威胁平津。“九一八事变”后各方态度:1.中国共产党: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立即发布宣言,谴责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揭露蒋介石不抵抗政策,提出“发动群众斗争……直接给日本帝国主义以打击”的号召。并派出大批优秀干部,到东北组织抗日游击队,1936年,中共满洲省委将各路抗日武装组成抗日联军。抗日联军是东北抗日武装的力量核心。杨靖宇、周保中、李兆麟是抗日联军的主要领导人。2.东北人民:不愿做亡国奴的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纷纷组织抗日义勇军。义勇军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3.爱国民族人士和国民党内部爱国力量:(1)1932年,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在上海成立。要求国民政府释放政治犯,保障人民抗日的民主权利,对抗日民主运动发展作出了贡献。(2)1933年春,国民党爱国将领冯玉祥和共产党员吉鸿昌组织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与日军激战收复多伦,把日本赶出了察哈尔省。但是蒋介石以“妨碍统一政令”派兵勾结日伪军夹击同盟军,同盟军宣告失败(3)1933年11月,国民党第十九路军爱国将领蔡廷锴等联合国民党内部反蒋势力在福建建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宣布反蒋抗日,同红军签订《抗日停战协定》。蒋介石勾结日军,夹击十九路军,最后失败。4.蒋介石为代表的南京国民政府:(1)向国联申诉日本侵略的行径。(2)继续执行不抵抗政策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命令东北军撤退,导致东北三省沦陷,继续执行“围剿”中国共产党的政策。并多次破坏爱国人士的反日活动。(蒋介石为何在九一八事变后实行不抵抗政策: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时,国共两党的矛盾是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蒋介石之所以实行不抵抗政策,主要目的是为了保存自己的军事实力围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九一八事变发生时,蒋介石错误的认为英国和美国,会出面进行干涉,因此对英美等国家调停九一八事变抱有极大的幻想;国民政府把九一八事变作为一个局部性的冲突,没有引起高度重视。 九一八事变的影响:1.东三省的迅速沦陷,中国的半殖民地化进一步加深,中华民族的危机日益加深。2.加剧了中华民族的危机,从此中日矛盾逐渐上升为中国的主要矛盾,阶级和党派矛盾下降为次要矛盾。3.激发了学生,工人阶级,爱国政治派别等力量的爱国运动,他们对国民党政府施加压力,强烈要求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抗日。抗日民族运动就此兴起。4.打破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加剧了英美与日本直接的矛盾。九一八事日军攻破沈阳:八一三事件:日,日军在上海发动“八一三”事变。事件起因是,8月9日,驻上海日军一中尉率一士兵,不顾中国卫兵的劝阻,乘军用汽车企图冲入虹桥中国军用机场进行挑衅。机场的中国守军忍无可忍,开枪将日军官兵2人击毙。事件发生后,上海市市长俞鸿钧即与日方交涉,表示希望以外交方式解决,日本政府一方面派员与中国政府谈判,麻痹中国,一方面则加紧制定作战方案,向上海增派军队。日军准备就绪后,8月13日,即以上述事件为借口,向上海中国驻军发动大规模进攻。中国军队在张治中等将军的率领下,在上海和全国人民的支持下,奋力抵抗,开始了淞沪抗战。 淞沪会战:背景:日军占领平津后,日本军部决定向华北和华东两个方向发动攻击,速战速决,妄图在三个月灭亡中国。经过:“八一三事件”后,日本海陆空军逐渐增至二十多万。中国军队投入总兵力四十多万,初期冯玉祥任总司令,后来蒋介石亲任总司令。战斗非常激烈,历时三个多月,共消灭日军六万多人。结果:1937年11月,上海失守,淞沪会战结束。影响:粉碎了日本三个月内灭亡中国的计划,日军速战速决灭亡中国的计划破产。抗日战争:抗日战争是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中国人民进行的8年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也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这场战争是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有社会各界、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抗日团体、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和海外侨胞广泛参加的全民族抗战。中国的抗日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组成部分。抗日战争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是战略防御阶段。第二阶段:从1938年10月至1943年12月,是战略相持阶段。第三阶段:从1944年1月解放区战场局部反攻至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是战略反攻阶段。正面战场的重要会战: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豫湘桂战役抗日战争中重要战役:平型关大捷(太原会战)、台儿庄战役(徐州会战)、百团大战。抗日战争中民族英雄:杨靖宇(被敌人称赞的英雄)、张自忠(全国军人的楷模)、左权(反扫荡中牺牲的八路军最高指挥官)、马本斋(回族抗日英雄)、刘胡兰(生的伟大,死的光荣)、李宗仁(台儿庄大捷)。
发现相似题
与“读下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卢沟桥事变形势示意图(1)日军进攻卢沟..”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181436170874189330183359179727183091历史八年级上课本习题解答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历史八年级上课本习题解答
上传于||文档简介
&&本​人​手​打​ ​八​年​级​上​册​历​史​考​试​保​过0​
​
​看​了​不​下​的​鄙​视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2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2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知识点梳理
1、——日本全面侵华(二十九军军长佟麟阁和一三二师师长赵登禹)卢沟桥事变的起因及时间:日,日军蓄意挑起战争,炮轰沈阳城,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史称卢沟桥事变,又叫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的意义:它标志着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和中国全面抗战的爆发,促成国共第二次合作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2、(1937.12)(三十万人以上)(1)注意相关图片资料。(2)南京大屠杀的历史教训(启示)①不忘历史,铭记历史教训是我们奋起的动力。②纵观人类几千年的历史,任何时候、任何国家都不是靠祈祷来赢得和平的。只有提升综合国力,才能捍卫国家主权。③“落后就会挨打”、“发展才是硬道理”,我们要随时警惕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④我们应努力学习,不忘国耻,奋发图强,准备报效祖国,只有国力强盛,才不会让历史悲剧重演。(3)正确认识“南京大屠杀”及日本右翼势力极力掩盖南京大屠杀事实。①南京大屠杀是法西斯暴行中的一个典型,它是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残暴、野蛮罪行,每个中国人及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都应记住它。②当今日本极右势力抬头,否认南京大屠杀,歪曲二战中日本侵华事实,这种抹杀侵略事实的行径,严重伤害中国以及亚洲各国人民的思想感情,应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③当今世界并不太平,地区冲突给世界人民带来重大灾难。④我们要树立反对战争、争取和平的意识。
整理教师:&&
举一反三(巩固练习,成绩显著提升,去)
根据问他()知识点分析,
试题“材料一:《卢沟桥事变形势示意图》材料二:命令前线这兵坚决抵抗...”,相似的试题还有:
材料一:“麻雀叫,麻雀叫,日本人,真凶暴。夺我东三省,杀我们同胞。小朋友!大家起来闹,日本糖果我不吃,东洋玩具我不要。”材料二:命令前线官兵坚决抵抗,卢沟桥即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第二十九军司令部命令材料三:根据远东国际军事法庭调查报告:无辜的南京居民和放下武器的中国士兵,被集体杀害,总共有30多万人丧生。(1)材料一叙述的“夺我东三省”局面发生在哪次事变后?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蒋介石采取了什么政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个历史事件?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什么样的抗日主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大敌当前,中国共产党奔赴抗日前线,写出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最大规模的战役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材料三控诉的是日本法西斯制造的什么事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针对当今某些日本右翼势力企图抹杀这一人间惨剧真相的事实,我们该如何正确看待中日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分析题:材料一:卢沟桥事变形势示意图材料二:命令前线官兵坚决抵抗,卢沟桥即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等后退。——第二九军司令部材料三:我们的口号是:武装保卫平津,保卫华北…著称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寇的侵略,国共两党亲密合作,抵抗日寇的新进攻,驱逐日寇出中国。——中国7月8日电请回答: &(1)“材料二”所反映的是哪一事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据“材料一”分析:中日双方高度重视卢沟桥所在区域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卢沟桥的守军在接到材料二的命令后,采取了什么样的行动的?有何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这次战事对中国的抗日有什么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材料三中共提出的主张实现了吗?中国的政局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麻雀叫,麻雀叫,日本人,真凶暴。夺我东三省,杀我们同胞。小朋友!大家起来闹,日本糖果我不吃,东洋玩具我不要。”材料二& 命令前线官兵坚决抵抗,卢沟桥即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第二十九军司令部命令材料三& 根据远东国际军事法庭调查报告:无辜的南京居民和放下武器的中国士兵,被集体杀害,总共有30多万人丧生。(1)材料一叙述的“夺我东三省”局面发生在哪次事变后?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蒋介石采取了什么政策?(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个历史事件?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什么样的抗日主张?(3)大敌当前,中国共产党奔赴抗日前线,写出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最大规模的战役名称。(4)材料三控诉的是日本法西斯制造的什么事件?(5)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针对当今某些日本右翼势力企图抹杀这一人间惨剧真相的事实,我们该如何正确看待中日关系?追寻卢沟桥事变真相
日10:43&&&来源:
日深夜,星光暗淡,万籁俱寂,一支全副武装的日本军队以一名士兵失踪为借口,要求进入宛平城内去“搜查”,被中国驻军拒绝。日军随即向宛平城和卢沟桥发动进攻,中国驻军奋起反抗,“卢沟桥事变”就这样爆发了。
卢沟桥事变到底是谁打响了第一枪?卢沟桥事变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发生的?为什么会成为全面抗战的标志?今天,让我们踏访宛平古城、卢沟桥,寻访抗战老兵,查找历史文献,专访历史学者,复原历史深处那段苦难的图像,探求事件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
“扑朔迷离”的第一枪
20世纪30年代后期,为了实现其征服中国称霸亚洲的野心,日本加快了全面侵略中国的步伐,不断扩大在中国驻屯军的编制,秘密制定大规模侵华的作战计划。从1936年10月至1937年卢沟桥事变之前,日军以北平为目标,不断在宛平城北、卢沟桥一带及平汉铁路北侧进行挑衅性的军事演习。日军剑拔弩张,战事已呈一触即发之势。
当时,国民革命军二十九军将守城、守桥任务交给了二一九团第三营。该营营长金振中接到调防宛平和卢沟桥的命令后,面对无时不在挑衅的日军,深感责任重大。
当年二十九军二一九团三营老兵马步先在晚年回忆说:“那年6月开始,鬼子就没日没夜地在宛平城边演习,闹得我们晚上不敢脱衣睡觉,我们手里拿着大刀,刀片儿都攥出水了。”
日下午,驻丰台日军河边正三旅团第一联队第三大队第八中队由中队长清水节郎率领,到达卢沟桥以北龙王庙附近,冒雨演习。
当晚10时40分,突然从城东北方向日军演习营地传来十几声枪响,宛平城内中国守军随即严密注意日军的动态。少顷,金振中接到报告,据日军称:一名新兵在“演习”时被我城内驻军捉去,日本军官要求率队进城搜查。金振中立即联想到九一八事变,预感到日军要故伎重演,便断然回答:“日方士兵被抓纯属捏造,进城搜查绝对不能允许!”
金振中刚刚放下电话,激烈的枪炮声便响了起来。炮弹飞越宛平城墙,炸倒营指挥部房屋6间,炸死士兵2人、伤5人。防守阵地的各连连长纷纷报告,日军向我阵地蜂拥扑来。
金振中果断地下达了作战命令,冒着炮火登上城墙观察敌情,指挥部队还击敌人。战斗打了3个多小时,日军在第三营官兵的勇猛反击下伤亡惨重,始终未能接近城墙,只能龟缩在原地待援。
夜12时许,日本驻北平特务机关长松井太久郎给冀察政务委员会外交委员会打电话,诡称:“有日军陆军一中队,夜间在卢沟桥演习,仿佛听见由驻宛平城内之军队发枪数响,致演习部队一时呈混乱现象,失落士兵1名,要求进入宛平城搜索。”
时任第二十九军副军长、北平市长秦德纯接到报告后,回答说:“日军随意在我国领土内进行演习,完全是违背国际法的。事先既不通知,也未经许可,一名士兵行踪不明,我方不负任何责任。”这时,日本特务机关和丰台日军威胁说,如果不许入城搜查,就用军队包围宛平。秦德纯气愤地说:“我不知道日本人怎么这样野蛮!我方为了自卫,只有坚决抵抗。”
7月8日凌晨2时许,日军由丰台增派的部队在第三大队队长一木清直率领下与清水节郎所部会合,按计划占领了宛平东北的沙岗。冀察当局为防止事态扩大,同意双方派员前往卢沟桥调查。
实际上,日军那名“失踪”的士兵名叫志村菊次郎,是一名二等兵,因拉肚子去解手而离队,返回时在黑暗中走了相反的方向,因此延误了归队时间,20多分钟(一说约3小时)后悄悄归队。冀察当局与日军谈判之时,日方声称的“失踪”士兵早已归队,但日方不但隐而不报,反而蛮横无理地要求我守城部队退出城外5公里,以便日军进城调查“失踪”原委,还一再恫吓中方人员,若10分钟内还无法解决,严重事件将立即爆发。
5时许,双方还在谈判之际,日军的炮弹就接二连三地呼啸着飞进城内,在谈判桌附近爆炸。驻扎在丰台的日军第三大队主力部队气势汹汹地向宛平城开来。天大亮后,东警戒线方向出现大队日军。
由于日军突然发动炮击,中国守军第二十九军司令部立即命令前线官兵:“确保卢沟桥和宛平城”,“卢沟桥即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守卫卢沟桥和宛平城的三十七师一一○旅二一九团三营在团长吉星文和营长金振中的指挥下奋起抗战,连续击退日军3次进攻。
日军第三大队直扑龙王庙和附近的铁路桥。守卫桥头阵地的只有二十九军二一九团三营十一连2个排。他们表示“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同日军展开拼杀,终因寡不敌众,60多名战士壮烈牺牲。日军也在河堤上丢下了上百具尸体。7月8日夜12时许,二一九文团突击队的青年战士用绳梯爬出宛平城,出其不意地将日军1个中队全歼在铁路桥上,夺回了铁路桥和龙王庙,军心为之大振。
激战一天后,双方均伤亡严重,日军几次强攻接连受挫,其妄图“一击”而夺宛平的计划,被中国守军的密集弹雨打得头破血流,战况遂成胶着状态。
卢沟桥事变爆发的第二天,很多家报纸发行号外,将这个震惊中外的消息及时传递给了全国民众。一时间,举国上下群情激愤,“日本,凶!未必我们4亿多人还打不赢它?”“揍,狠狠地揍!”“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口号四处响起。
卢沟桥事件,尽管史称“七七事变”,但有学者认为其实是在7月8日打响第一枪的。这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当时战事紧张,对于突发的大事件,时人顾不上细节也没人去抠字眼;二是当时中国人钟表的使用率较低,时间概念不是特别强,一般人习惯把早晨日出后看成一天的开始,而不是以零点为一天的开始,天亮以前发生的事都算前一天。
卢沟桥事变到底是谁打响了第一枪?当年侵华日军中国驻屯军步兵旅团第一联队联队长、后升任第十五军司令官的牟田口廉也中将,就是指挥发动卢沟桥事变的最高长官,他曾得意洋洋地公开炫耀:“大东亚战争要说起来的话,是我的责任。在卢沟桥打响第一枪,引发战争的就是我。”他在笔记中也写道:“我挑起了卢沟桥事件,后来事件进一步扩大,导致卢沟桥事变终于发展成这次大东亚战争。”
显然,牟田口廉也率部向中国军队打响了第一枪,但他说发生大东亚战争是他个人的责任,这不符合历史,因为发动侵华战争是日本早就规划在其军事侵略的筹谋之中的。“我国的对华态度,换句话说,即经营大陆的理想,过去以至将来都应完全光明正大。”这就是卢沟桥事变时日本《宣传计划》所显示的国家意识与集团野心。
二战日本投降后,曾任日本驻天津特务机关长的茂川秀和也承认:卢沟桥事变的第一枪“是日本放的”,“为了扩大两军冲突,指使部下鸣放鞭炮的是我”。
《大刀进行曲》背后的激昂与悲壮
7月8日,蒋介石电令在老家山东乐陵守孝的二十九军军长宋哲元:宛平城应固守勿退,并须全体动员,以备事态扩大。9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电令全国备战,并令二十六军孙连仲等部4个师归宋哲元指挥,支援二十九军作战。
得知事变发生后,宋哲元并没有立即返回任上,而只是让部下与日军虚与委蛇。直到南京方面派出了第二十六路军和庞炳勋等部北上支援,并于7月9日、10日两次来电催促,宋哲元才在11日离开家乡。但他并没有返回华北军政中心的北平去筹划抗战,而是直接前往天津,与日军新任司令官香月清司进行求和,并拒绝了中央军的北上增援。
尽管宋哲元当时没有下死令抵抗,但是处在前线的国民党第二十九军爱国将士仍然奋勇作战,其大刀队更是大显神威。年方19岁的战士陈永德一人就杀死日军9名,缴获13支枪,威名大震。7月12日《世界日报》以“二十九军大刀杀日贼”的大幅标题予以报道。
当时,正在上海进行抗日活动的作曲家麦新被二十九军的事迹深深鼓舞,他感到热血奔涌、心潮澎湃,便以火山喷发般的创作激情,连夜谱写了高亢激昂的《大刀进行曲》:“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二十九军的弟兄们,抗战的一天来到了,抗战的一天来到了!……”歌曲采用明朗的大调,铿锵有力,表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且敢于血战到底的可贵精神和必胜信心,很快被传唱开来。
7月12日,10列军列分载着日军各种部队、附战车、汽车、弹药等,由山海关陆续西进,至傍晚已经有5列到达天津附近。同一日,800余名日军分乘战车、炮车和载重车,由通县逼近北平。卢沟桥附近的日军也没有按照约定撤退。
7月19日,宋哲元抵北平后,下令拆除城内的防御工事,打开关闭数日的城门,谢绝全国各界赠送给二十九军的抗战劳军捐款。同时,继续与华北日军进行谈判。
26日下午,日军向宋哲元发出最后通牒,要求二十九军于28日前全部撤出平津地区。同日,日军闯入广安门。27日中午,日军向北平近郊中国守军发起总攻。
日军咄咄逼人的态度令宋哲元感到求和无路。在全国人民抗日浪潮的推动下,二十九军绝大多数官兵纷纷要求抗日。当天深夜,宋哲元与二十九军的将领一致表示,决心固守北平,誓与城垣共存亡。
7月27日深夜,南苑战事打响。宋哲元意识到南苑的重要性,命令预备队赵登禹一三二师迅速进驻南苑,以新锐之师阻击日军的进攻。此时南苑的守军包括三十七师一部、副军长佟麟阁率领的军部人员和军官教育团、学生兵兵团等。
当年由于军备紧张,学生兵们一直没有配备武器,直到卢沟桥事变之后,他们才真正被武装起来,每人发了100发子弹、4颗手榴弹,每个班配备一把轻型机关枪,开始练习射击和投弹。当然,每人还有一把明晃晃的大刀。由于大刀都没开刃,刚发下来的时候,附近村子里的铁匠都被请来,军营里到处都是霍霍磨刀声。
当年还没完全掌握军事技能的17岁学兵王延洲拿起枪走上了抗日一线。他在晚年回忆说:“当时,军训团全部打散了,多数人光荣牺牲了。”战斗中,王延洲负了伤。乘着天黑暴雨,王延洲等4人一起突围出来。休息时,王延洲感到大腿疼痛,这才发现自己被流弹击中了,左大腿内侧有一个小洞,用手一按,一颗子弹在里面跑来跑去。王延洲用两段树枝当筷子,咬着牙自己硬是把子弹“挖”了出来。
整个平津地区打得最惨烈的就是南苑之战。连日军中著名的勇将、当时担任华北驻屯军第一大队大队长的一木清直,在卢沟桥事变发生一周年之际接受《朝日新闻》采访的时候,都不得不对中国学生兵们在南苑的英勇奋战表示钦佩――“面对面地死战也不肯退却”,“中国兵甚至负伤几次依然冲上来拼杀”。 战斗中,二十九军副军长佟麟阁不幸被机枪射中腿部,但他仍带伤率部激战。与日军从拂晓战至中午,他的头部又再受重伤,终因流血过多壮烈殉国,时年45岁。
在大敌压境的情况下,宋哲元在28日晚被迫率部由西直门出城,经长辛店撤往保定。一三二师师长赵登禹在奉命率部向北平撤退过程中突遭日军伏击,他率部奋起反击,身受重伤,最终英勇牺牲,时年39岁。
29日,日军分南北两路向北平西郊推进,北平沦陷。一天之后,天津沦陷。中国华北大门从此洞开,日本军国主义鲸吞中国的阴谋终于粉墨登场,中国人民的8年抗战由此开始。
缘起蓄谋与称霸
卢沟桥事变点燃了抗日战争的熊熊烈火,宛平城城墙上至今还残留着当年的累累弹痕,城南侧和东侧的墙面上更是留有很多很大的弹坑。东城墙东北侧和东南侧各有一段城墙没有垛口,据介绍这正是当年被日军轰塌的。
北京市档案馆在制作卢沟桥事变纪念专题时,偶然发现了一首以五线谱写成的钢琴曲《卢沟桥歌》,并且有英文标注曲调,但没有歌词。当时健在的二十九军老兵马步先还原了歌词:“卢沟桥卢沟桥,男儿坟墓在此桥!最后关头已临到,牺牲到底不屈挠!……”马步先尽管不知道歌曲的词曲作者,但是他的回忆弥补了相关史料的不足。他说,歌词唱出了当年二十九军的誓言。
持续8年之久的抗日战争,表面上虽源于卢沟桥事变这一偶发事件,但实质上却是日本处心积虑,进行侵略阴谋的必然产物。在侵略野心的驱使下,明治维新之后的日本把“富国强兵”的总目标转换成了“强兵富国”,沿着军国主义的道路,构筑了分五步走――“攫取台湾、吞并朝鲜、夺取满蒙、征服中国、称霸世界”的大陆政策。
今井武夫,日本陆军少将,1935 年任日本驻华大使馆助理武官,后任参谋本部中国班班长、中国课课长,积极从事侵华活动,奔走于南京、上海、香港、东京等地。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他主张不扩大,就地解决,竭力促成签订停战协定。1944年10月初,今井武夫任中国派遣军副总参谋长。他在《今井武夫回忆录》中写道:“1937年五六月间,日本东京盛传不久华北要发生什么事。”“东京政界的消息灵通人士之间私下传着这样的消息:‘七七’晚上,华北将重演柳条沟一样的事件。”
日军发动卢沟桥事变是事先预谋的,也可从事变发生之初,日军在几个小时内即制订的《宣传计划》看出。该计划指出:要不顾彼我伤亡,果断实行攻击,最迟于7月9日正午前后占领宛平县城;进行“言论统制”,“宣传的关键,在于先发制人”,要证明“事件发生非我方有计划的行动”,“本事端是因中国军队的不法行为而突然发生的”。
蒋介石也曾表示:“事变发生以后,或有人以为是偶然突发的,但一月来对方舆论,或外交上直接、间接的表示,都使我们觉到事变发生的征兆。而且在事变发生的前后,还传播着种种的新闻,说是什么要扩大塘沽协定的范围,要扩大冀东伪组织,要驱逐第二十九军,要逼迫宋哲元离开,诸如此类的传闻,不胜枚举。可想见这一次事件并不是偶然。”
事变发生后不久,中国政府就在声明中指出:“此次纷扰发生之际,系在7月7日夜间,其时日本军队正在举行演习,最初发生冲突之地点,系在卢沟桥一带,日本军队在该处毫无权利足以根据,盖1901年辛丑条约第9条,规定外国军队驻在地点,并未将卢沟桥宛平城及丰台包含在内。日本根据此项条约而提出要求,原已不合时宜,绝无根据,且即就各该地方驻扎军队举行演习,亦绝无理由足言……日本军队借词要求在中国军队防地内搜寻失踪之日本兵士一名,竟图以强力于夜间侵入中国军队所驻防之宛平县城,明知中国军队必加以拒绝,乃故意出此,借以发动对于华北更进一步之侵略行为,此固属显而易见者也。”
日本对中国的全面侵略以卢沟桥事变开始,以全面失败而告终。历史以正义者的胜利,在卢沟桥竖起了一座警告侵略者的信号台。如今,徜徉在卢沟桥上,在无数的石狮旁,抚摸那被岁月侵蚀的坑坑洼洼的铺路巨石,不禁心潮澎湃。卢沟桥时刻提醒着人们:要告别过去,但不能遗忘历史!&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张玉、谢磊)
热点关键词
热门点击排行榜
1234567891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卢沟桥事变日军兵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