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为什么不让攀缘?攀缘度众生礼佛图的速度不更快吗?为什么非要等众生礼佛图来找你

为度众生来去娑婆 - 弘善佛教网
当前位置: >
为度众生来去娑婆
发表时间:
作者:证严法师
  为度来去娑婆  释迦牟尼佛,为了一大事而来人间,莫非就是「开、示、悟、入」,众生佛的,但是众生的知见,有利根也有劣根的不同。  利根的,很快就能够顿悟,若是下劣的,就是要一次再一次,不知道多久的时间,才能够体会到。  也曾说过,只为五,就要三转四谛*轮,何况我们芸芸这么多的众生,当然就要适应众生的根机,佛陀已经立下这个愿,从无始以来,一直就是发这样的愿,就是度尽天下众生。  芸芸天下众生,根机就是不整齐,所以一定要用耐心,所以他就「五时设教」,这样来适应众生的根机,若是根机比较利,一句话,一个道理,他就能体会十项,有的人很快地就能吸收。  华严境界,那就是的大士,上上的人才能接受,其他就没办法了,所以佛陀不得不施「权」,那就是以「阿含」。  经过了阿含,看看十二年间,人人差不多对,有建立了,所以开始八年的「方等」,就是更再进一步要跟大家说,人人有,八年的时间,慢慢地大家会觉得,佛陀说我们若愿意认真用功,同样可以,不过还没有对自己很有信心。  所以八年过了之后,就开始讲「」,因为人开始相信有佛性,开始也知道能成佛,但是佛陀更再进一步,不要执着在「有」里,开始就开般若门,般若,那就是谈「空」,就是说人人有一道明智,我们人人都本具有的,其实透彻深无瑕秽,没有污染,既然没有污染,一切都明朗,就空。  这个空,这样大家在听,高根机的人,很了解的人都知道,是啊!人人与佛平等有,的,但是到了终极,就要无挂碍,到了究竟境界,就是佛寂光土,这若是上上根机的人,在华严海会就已经很透彻了解,那是法身菩萨,无始以来、已成就,所以这种远离颠倒梦想的境界,早已远离。  不过,中、小根器,虽然经过阿含,虽然经过方等,到了般若的时候,一切皆空,这还有一段距离,不过大家已经开始,慢慢慢慢要知道。  但是空了之后,那时要如何?虽然都有信心,那要如何呢?还有妙有,所以空中妙有,我们人人若能够相信,不要计较,不计较的人,就没有是非,就能脱离那分,我都不要跟你计较了,我还要想什么呢?怎么样都好,这种没有计较心,没有心,没有得失的心。  但是这个心都没有的时候,那往哪个方向走?那就是成佛,成佛的方向,就是要我们把的事情,都全部透彻、看开,那朦胧的境界打开了,前面这条道路是正确的,大直道,这么清朗明确,要我们往这条路走,那就是。  所以开始佛陀就要讲,《》了,这就是佛陀来人间的一大事因缘;其实,释迦牟尼佛来人间,他用身教来教育我们,同样降生在人间,同样在人间里面长大,同样有生老病死,这的形态都跟人一样,思想不同。  的思想,今朝有酒今朝醉,今日的欢乐,今日来享受,就不会去想到,世间有多少矛盾事,不会去想,哪怕外面的境界,所看见的生老病死,或者是春夏秋冬,四季轮转等等,大家就是这样在过日子,没有人会去启动他的心。  那个时候的悉达多太子,他就启动到了,他就会想,应该要脱离皇宫,才能全心往这条道路去找,要如何能找出了,这人世间的,所以他这样。  所以这条路走过来很辛苦,是不是到了两千多年前,那个悉达多太子来修行,才开始成佛吗?不是,释迦牟尼佛实成以来,已经不可思议阿僧o劫了,已经很久很久的时间,无法用算数的数字来说,在几亿几万,多久多久以前无法说,所以说「无量阿僧o劫」,不可思议的,不是我们凡夫用数字,能去标示出来,是不可思议的阿僧o劫。  劫,也是曾大家说过了,时间无法算,但是可以用比喻,经过一百年,在人寿十几岁开始说起,经过一百年增加一岁,这样不断地经过一百年,增加一岁,一直加,加到人寿八万四千岁,你们想,这样累积起来,时间多久?难道说到人寿八万四千岁,这就停住了吗?这样是不是叫一「劫」?这样才是一「增」而已。  但是还有「减」(劫),八万四千岁,过一百年,减一岁,过一百年,再喊一岁,这样不断再一直减减减,减到人寿十岁,这样叫做「一增减劫」,到底这样是多久?  尤其是又说,不可思议阿僧o劫,当然是很久,其实这是要让我们了解,让我们知道,佛性本来就已经与生俱来,应该佛成佛以来是无量数劫,修行,他要修行,经过了这个过程。  因,为什么要成佛?因为众生,所以他现相人间来成佛。所以我常常说,佛是为谁修行呢?名称上看起来,好像是为他自己去修行,其实我们若能去思考它,为什么会有生老病死?为什么会有春夏秋冬?为什么会有四姓阶级?有的贫穷苦难人这么苦,生老病死、生离死别,这么苦,到底是为什么?  所以为了要解决,很多矛盾的问题,这个矛盾的问题,是要为众生解决,因为众生在这种四姓阶级,苦难人这么多,生老病死、生离死别、爱别离苦,这些事情要如何更正过来?  这在他为太子时,不是为自己,自己每天在享福,但是是为众生,所以为众生修行,为众生成佛。  释迦牟尼佛  时成佛道以来  已经不可思议  阿僧o劫  为度众生无有休息  数数示生数数示灭  所以他来人间,就是没有休息过,不是两千多年前而已,过去的过去无量数劫,他还是在中,现在来人道,为悉达多太子,贵为王子,他也一样,要为人去找出了一条觉道,他本身已经觉了,就是以身作则给大家看,来修行。  修行,你辞亲割爱,自然你修行知道这个道理,你就没有家属的挂虑,你没有家属的挂虑,就没有爱别离苦,没有生离死别的苦,这就是要辞亲割爱出家去,没有这些家属的挂虑,你就能专心去了解的道路。  所以我们在四谛,十二(因) 缘里面,佛陀就跟我们解释得很清楚,你要先了解,人生这种的苦、集、灭、道,我们要修行于道,我们还要知道,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法,这些我们都可以去体会,然后人如何来,从开始。  十二因缘  、行、识、名色  名色、六入、触、受、爱  取、有、生、老死  你从本来是清净一面的本性,因为一念无明开始,所以,我们长了六粗,就是六粗的境界来诱引,所以就有无明,所以说「一念无明生三细,境界为缘长六粗」,所以我们这个境界,外面的境界,诱引我们的六根,因为六根,所以就去造作很多,所以说来,从十二因缘来为我们解释,我们就能很了解人如何起因,这就是一个修行方向的道路,所以我们要很。  佛陀已经跟我们说,众生人人与佛同等的本性,给我们很多智慧的吸收,不过我们吸收了很多的智能,我们若没有去应用,这不算,你要去应用。  不是说你辞亲割爱,你没有家属的挂碍,你修行,你就是都不要去,这样是不是能够成佛呢?这样还不够,我们还要再入人群众中,了解这些道理之后,我们的心,不会受外面的境界诱惑,哪怕是外面的境界来了,我们也要用尊重心、感恩心,付出了那分无私的大爱。  释迦牟尼佛的过去,为「常不轻菩萨」,他就是到这样的境界,不管外面什么样的境界给我,我还是尊重、、感恩,因为你们人人都会成佛,这也就是佛陀这样跟我们。  这在《法华经》里,在以前在修行的过程,就是接受到无量诸佛的教法,所以能够了解,启开了心,拨开了人我是非,无所有,烦恼都拨开掉,所以是真的、是假的,对我都没有关系,是空、是有,对我们都没有执着,所以他不断不断来人间,示相成佛。  是不是已经取涅,入寂了呢?在寂光土里面全都不动,不是,还是要不断地来人间,所以无有休息,为了要度众生,我们芸芸无明的众生还很多,佛陀虽然示灭,不过他还是不断地为众生,没有休息。  「数数示生、数数示灭」,不断地来人间,不断地生老病死,到了生命的终点,在生命的终点之后,再来到生命的起点,所以无数来来回回,无有休息,「数数示生、数数示灭」,所以我们能够了解,释迦牟尼佛成佛以来,真的是很久了。  各位菩萨,各位同修,我们人人应该要用感恩心,我们人人应该日日,我们的心要清除到清澄,我们在这个恶浊的世间里,我们自己的心莲,这个「妙莲华」,也应该要浮现出来,莲花出淤泥而不染,就是在人我是非,人事烦恼中,我们才能开出了,一朵灿烂的莲花,所以希望人人要时时多用心。
本周阅读排行榜
本月阅读排行榜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 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弘善法德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Copyrights reserved&&教育性、非赢利性、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联系方式:中国?广东?汕头&&联系电话:2&&联系人:黄易&&邮箱:admin@gming.org&&联系QQ:&&工信部ICP备案号:&&海涛法师: 解决众生的痛苦,来消除自己的业力
海涛法师开示:
来,读第一句:来,一、所谓一个&修法者&,是指面对任何顺逆诸境,皆能转极逆的境界为助缘的修行人;他能清净一切外境,且对修行的过程中,一切顺逆外境的经验及相应,也能清楚了知。好,所谓一个修法者,真正在修行了,不管面对生老病死、快乐、痛苦,他都能转为修行。皆能转极逆的境界为助缘的修行人。得癌症了,现在有人要砍杀你了,现在有人欺骗你了,你如何转化为修行?所以对自己来讲,我会痛苦就是因为我有一个我执在,今天的这个痛苦,也是因为过去的我执造业,所以享受了业报。
所以你要思惟空性,也要思惟因果。对正在造恶业的人,要生起悲心,所以,他因为无明所以他才会造这个恶业,愿他跟我之间的因缘让我将来成佛能够度他。你就要这样转化。如果修行你只是想要追求快乐的,不想痛苦的,那就不叫修行了。就像医生叫你吃药,药当然不好吃,但是这个药吃下去,对你身体有帮助,所以你要吃。所以吃东西不能挑食。所以对境界你也没办法挑,因为变化无常。你不可能说我每天运动就不会生病,我努力赚钱就会有钱,不一定。你很爱你的太太,希望她对你很好,不一定。修行的目的,所谓出世间法,解脱的心,不是改变环境,是这个心不被环境的变化所影响。
所以叫法忍。你要达到这个法忍,一开始你要修众生忍。众生忍就是这些人对你不好,再来法忍、变化,所以最后你才能够证得无生法忍。连读经也是个忍。不懂?不懂你要不断的思惟,不断的思惟。念佛也是个忍。阿弥陀佛。。。会起妄念,会想睡觉,会不想念,但是你都要,你要引导自己的心。所以一个修法者,能够清净一切外境,转五浊恶世为净土,转凡心为佛心,修行不在于改变外在的环境,而是让内心清净。甚至把外境这个假象,看到它的本体。本体还是空性、佛性,无分别的。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不管你面对爱恨情仇、快乐、痛苦,这些诸法,一切法的本体空相,是无自性空的。所以也没有什么快乐、痛苦;肮脏、干净;多少、生死。要这样来超越。所以每天要思惟空性,故空中,你要以这个,看到真实相的智慧。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你就能够超越一切。
所以且对修行的过程中,一切顺逆外境的经验与相应,也能清楚了知。所以各位看那个《高僧传》,修行的大德的过程,越痛苦就越精彩,对不对?就像虚云老和尚,被几十个人打得快死了,但是他的意识,在弥勒菩萨那边。这代表他一心念佛,达到了念佛三昧。身体在被打、被揍,但是他心中没有恨,忆念着弥勒菩萨。但是弥勒菩萨还跟他说法一样。所以,我想,现在的医学可以用麻醉剂,让你的脚在被开刀,他给你打麻醉,你没知觉,还拿报纸给你看。因为你忘了脚在被开刀。这个是用暂时的医疗麻醉。佛法的空性,可以达到这个阶段,而且,被开刀的人意识完全清楚,清清楚楚。也可以感受到他有一点痛,但是内心里面平静,所以,只要有心就会轮回痛苦,只要无心就解脱。无心并不是把这个心消灭掉,意思是说,你要有智慧的观照。
所以,一直强调是,各位要有禅定的功夫。你能够禅定才能够看清楚。但是你要达到禅定,要以持戒做基础。你要戒、定、慧。站在大乘,布施、持戒、忍辱、精进,名为戒。这是基本。你才能够定。定才能够有智慧,有智慧才能够服务众生。善巧方便。所以,在这一点,各位必须要告诉自己,我是个修法者,我是个修行者,我是个念佛的人,所以我们常常叫人家说,念佛的人,不要执着。我们劝人家念佛,老实念佛,结果你没有在念佛,念老公、念儿子、念钱、念生病。这个世间本来就是苦的,你念这个你当然痛苦了。所以无论在什么样的不清净,你都转为极乐世界的清净,念佛也是这个意思。因为有些人,你跟他讲这个道理,听不下去,太深了。你要想说,一切都是极乐世界的庄严,身体在被侮辱,被打,被割的时候,心里念着佛,这就是老实念佛。特别人老了,又老又病,上厕所也不方便,吃东西又没有牙齿。那个时候你不念佛念什么?只能求往生。所以,要一心的放下,来念佛。
但是那个时候活多久,都无所谓。因为尽力做功德,留在这个世间,累积福德善根因缘,这样让自己往生品位高升,能够早得乘愿再来。第二,来,&修法者&不应被顺逆诸境所引起的障碍而停滞及困扰。应视自身如同大地,对于任何的众生,不分其好坏及顺逆,均同样加以维护,而仅作承担与容忍而已。这一次我去一间泰国最大的寺庙,大雄宝殿真大。它里面写两个字很大,忍辱、慈悲。这个住持太慈悲了,佛像虽然庄严,但是这个法更庄严。大乘的就是忍辱与慈悲。忍辱如大地,所以,来包容所有如母的众生,来让他离苦得乐。所以,我为什么要念地藏王菩萨?地藏王菩萨就是这个个性。
忍辱,承受一切众生的苦,成为他的责任。这一句叫南无地藏王菩萨。但是如果你会念地藏王菩萨,却不了解地藏王菩萨的悲愿,这样就意义就不大了。所以我想,念佛,你要先了解《净土五经》,娑婆极苦,你就知道我为什么要念佛。因为我念佛,就是希望大家都成佛。所以要从这个表现在个性上面。我想我们住在寺庙的人,寺庙的好好坏坏,这是个人因缘、福报。但是寺庙的人,所表现出来的心态、人格,这才是法之所在。如果你家里贴满了阿弥陀佛,结果你表现出来的,一副不阿弥陀佛的样子,人家就会取笑你。所以我想,透过外在是要开发内在,由内在再来影响外在。我们先念佛,学阿弥陀佛,哪一天以佛的心,来庄严这个世间,来普度众生。就像皈依,以外在的皈依,达到了自性的皈依。找出自己的佛性。第三,来,修行者又应视困顿环境,为修持的增上逆缘,在面对不好的外境时,恰恰能增上对心性的证悟。
就如同强风,不单不会熄灭火焰,反而会帮助吹出更猛烈的火焰。所以要修行就不怕吃苦。如果你怕吃苦,就不容易有成就。三世诸佛以苦为师。所以很多寺庙,有些人不敢去。工作好苦、管理好严。如果你这样想,那你不能磨练你的心,叫借事磨心,你就没办法成就。所以,时时刻刻去思惟众生的苦,而且把这个众生当作是你的母亲、亲生儿子,那还真苦。如果你不把众生当作亲人,你当然不苦,与我何干,就是这个意思。如果你儿子正在流血,妈妈很急,很苦,哭得死去活来都会。所以一个大悲心的人,他是这样去观察众生的,每个众生都在苦的阶段里面,所以我如何帮助他们,为了能够帮助他们,我一定要安住空性。如果我还有一个我在受苦,我怎么帮助他们?自己都慌了,所以有一句话叫冷眼慈心。
一个修行者要就像职业杀手一样,处事很冷静,但是又充满了悲心,对待一切。所以,如果你很容易起心动念,那就不容易。但是为了要达到这个境界,各位最好要观修不清净,观修苦,自己的苦,你才会生起出离心,活着真苦,我要解脱轮回。然后进一步,既然我这么苦,其他众生更苦。比我们人类苦的太多了。那些畜生道、那看不见的鬼道、正在地狱受苦的三T苦。连天上的人,你会觉得他们也很苦。他们现在很快乐,但是福报享尽,那么他一样堕落。所以三T剧苦,救拔匪易。所以你要去思惟这些苦。当然修苦行,也不见得说光身体的劳力,但是是借过身体来改变我们的心态,所以越勇敢的人,就像风越大,火越强一样。所以如果你很脆弱,一吹就不见了,所以各位,当然你发愿做一个菩萨,那叫生命勇士。忍辱仙人、忍辱有力之人。你要故意要去面对问题,越复杂越好,但是虽然复杂,但不离开道德因果,这个要守好。所以再怎么苦没关系,只要符合道德因果,这样又能够净化自己,累积资粮。&
不过话又讲回来,很多人不愿意吃苦,睡觉很好,其他叫他读点书、背点经,受不了,只想睡觉。所以,有些人你叫他做事他会做,但是叫他坐下来他就睡觉。他可能有体力没脑力,这个还不是真正在修行。有些人脑筋很好,他脾气不好,那也没用。他可以三天不睡觉,但是你不能得罪他。他的心胸狭窄,这就代表这没修行。所以各位你要了解你自己的阶段。第四,来,因此我们遭逢逆境之时,(诸如诱惑、恶语、指责或入狱等等),我们不应抱怨而认为:&我不断地祈请三宝,所以不应遭此灾难。&而是应该认为此乃过去世损害他人所造成的恶业果报,因此今生受此灾难。然后思维:&借此灾难,愿一切有情众生,过去世的恶业,皆由我身承受。&所以痛苦来了,我们要有惭愧心,这是我的恶业现前了。
就像法护大师的剑轮之法,把一切东西都转为消恶业,再把它转为利益众生,承担众生苦。我关节痛,过去我可能用这个脚踢过父母。吃太多的鸡腿,如何如何的不应该,所以我有惭愧心,更愿所有众生的关节痛都我来承受。我为此而精进,愿所有关节痛都消除,这个就是关节痛,成为你修行最好的助缘。如果你有真实的这样发心,你会发觉不可思议。怎么今天关节比较不痛了,甚至好了,这个叫奇迹,三宝加持。所以,这种因缘、愿力,才会让你感受到佛法不可思议。但是如果你一直逃避痛苦,我不要痛,我不要痛,这个痛永远会追着你。我们还不如去解决众生的痛苦,来消除自己的业力,所以慈悲是最大的功德,所以各位不要抱怨,这个世间没什么好抱怨的,我们来这个世间投胎,乘业再来,要甘愿,如果是乘愿再来,更要慈悲。
所以五浊恶世本来就是这样,没什么好抱怨,也不要放在心上。这个事情有一点逆境,就放在心上,你就没办法修行了。但是这些苦,反而会让你更精进,更具惭愧心,更发悲心,更了解众生苦,所以这样就能够转化。再来,第五,我们应该时时明了:一切的考验,都是莲花生大士的善巧示现,借此来消除我们的恶业。因此,我们应该当衷心地接受任何伤害与责骂,而思惟:&此均为上师的慈悲赐予。&所以任何的考验,都是佛菩萨的加持。你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现在就开始生病了,阿弥陀佛加持,让你累世的业障在这一世消除完。这样你才会品位高升,你要这样想。你不能说,我每天念佛吗,怎么念到生病?所以,因为每个人都必须要消除这个业,然后,就算你没这个业,佛菩萨让你感受到苦,让你生起大悲心,这样你才能够上品往生。
所以不离开痛苦,是最好的方法。所以所有的伤害、责骂都是上师的加持,都是佛菩萨的加持。第六,来,在密乘,对上师的虔信心被认为是开悟过程的必备的条件。而上师相应法则是通过祈祷上师,而获得证悟智慧的究竟方便。祈祷上师,祈祷阿弥陀佛,意义是一样的。但是你祈祷上师,还有一个特点,他可以跟你讲话、交流。你现在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一定加持你。但是,现在还没有达到般舟三昧,你不知道阿弥陀佛跟你讲什么,所以你内心有时候会退转。但是上师代表佛,活着的佛,所以叫活佛。所以,你一心一意的祈祷着师父,而且要圆满师父的心,叫上师瑜伽。师父说什么,我做什么;师父想什么,我想什么。这个就是去除我执,得到智慧的方便,记住这句话。
人最怕只听自己的,都不听别人的。乃至常常去跟人家计较。全世界只有你对,别人都不对。一个没有师父的人,他根本就是没智慧的人。因为他经常用自己的想法在做事。怎么修呢?所以一个小孩如果没有父母的教导,这个小孩就没有用了。所以我想,一个还没成佛的人,他必须依止佛,依止上师。所以有时候,你会觉得没道理,我要东他为什么叫我西,我要西他怎么叫我东?这个就是去除你执着的方法。能够降伏你自己,能够柔软。
能够完全放下自我。如果你做不到,那不合适。所以有时候我跟人家讲,修行比进入黑道还黑道。但是,修学佛法,那又不一样了,尤其是大乘佛教。所以各位,你愿意说我是大乘佛教,我是菩萨,你要完全的融入。你要承担所有众生的苦。所以为了如此,我一定要有佛的智慧,我要得到完全佛的加持。所以,谁是佛呢?你要把你所亲近的善知识,当作佛。你不要把你的善知识当作男人、女人,有钱没钱。不要用这个世俗的心态,用世俗的心态你会造业。所以你的师父就是一个佛,叫你东就东,叫你西就西。所以你不能跟他在那边讨价还价。否则对你就没用。&
只是讲到这点,你要好好的拿着放大镜去找善知识,不要随便拜师父。如果你仅仅要结缘结缘,那可以,但如果你哪一天决心要拜这个人做师父,跪下来皈依,请你想清楚,如果你拜了以后,又违逆你的师父,不理你的师父,你会堕落地狱,对你自己也没好处。所以在这一点,更严肃。各位,你要想清楚。所以有些人跟我说,师父,我想出家。是他想出家,也不是要来学师父度众生,仅仅他觉得可能出家就自由了,我完自身的愿,他不懂得修学佛法是为什么,就因为出家,自由了,有人供养,没人管。如果是这这样,反而更加容易堕落。因为出家相被供养一天,没有好好修行就会堕落的。所以,当然出家功德很大。但这个功德很大要回报众生的,因为众生供养你。为什么偷窃常住僧物,要堕落无间地狱?因为这个出家人的东西,寺庙的东西,这个属于众生供养的。你居然敢偷盗、侵占。这可不可怜?所以一个出家人,如果他是真实在修行,他功德力太大了。但是这个修行,最可怕就是我执。所以必须透过你的师父,来把你的我执降伏掉。你要东他叫你西,你不能说我要怎么样就怎么样,你要想的是众生需要什么。你还达不到为众生而做,那你要想,我师父要什么,上师要什么,我来服侍他。你能够服侍上师,服侍得很好,你以这个方法,来服侍未来佛。
因为未来佛都是你的上师,都是你恩人。这就是大乘佛教。念佛&&,原来众生都是阿弥陀佛。你要去服务一切众生,这叫做发菩提心念佛。鬼也好,人也好,畜生也好都是你服务的对象。所以我们悟成法师办养老院是不是在念佛?老人就是他的佛,他认为要去服务老人,所以,各人有各人的念佛的方法。但是你要产生这种力量。你不能用自己的想法来做事情。所以依止师父,依止上师,依止阿弥陀佛,要有阿弥陀佛的想法,所以要修上师瑜伽。简单说就是说,你要每天想说,你的师父在想什么,就像做子孙的要想说,我们的爸爸妈妈在想什么。要如何让爸爸妈妈欢喜、孝顺、体贴。这是基本的原则。因为,你想佛,佛想众生。所以你去忆念师父的心,佛的心,你才知道众生在想什么,就是这个简单的原则。第七,当我们在遭逢顺境之时,则不应攀缘,而应当视之如幻梦。如果遇到富裕以及发达成功,能居于高楼大厦之时,则不应自认为成就,也不应累积财富而要求享受,与追求名利、权势。
所以逆境还比较好修行,所以说,夫妻可以共苦,好像有时候不能同甘。对不对?苦的时候大家感情很好,赚了钱以后开始搞外遇了,所以逆境反而成就。但最怕顺境,但是一个所谓空性,超越逆境跟顺境,对他来讲,好的跟坏的,快乐跟痛苦,那都是假的。借那个机会来修行,这样就好了。因缘都是老师,因缘都在你示现。示现亮、示现暗,但是我随着这个来调整我的心,不执着好或坏。但是人往往在顺境的时候,很容易颠倒,因为他会执着我拥有这些。就像早上悟成法师:&你看,我这个做一做,要交给海涛法师。&我就害怕了(指海涛法师感觉到害怕),因为我没有那个想法,我从来没有想要做住持,我不想。所以我也跟悟成法师说,你千万不要讲把寺院送给我,因为我能做的我就做了,不能做的也做不到。但是我没那个想法去当主持的。
我到今天为止,很多人道场都要送给我,或是借我用,我都跟他讲,你一分钟就打电话跟我讲,你不要来了,我就不会来了,我都不会问你为什么。因为我不想要执着什么。包括我在家的时候,我还没学佛我就结婚了,我也跟我太太讲,你哪一天要离开我,哪一天要跟我离婚,我都不会问你为什么,因为我已经都准备好了。所以,我的钱就是你的钱,因为我已经,我习惯这样。我从小就习惯这样,这样我过得很自由,没有执着。因为怕自己起我执,你得到了以后你就放不下,就这个意思。我到今天为止,成立这么多中心了,我发觉一个问题,当中心要换一个联络人,就像革命一样的,换不掉。然后背后,就跟你攻击一大堆。我都会想说,对,好在是这样,怪不得他不能用。一个好的、一个联络人他说:&师父,一年到了,该换人了。&
我说,我还要继续用你,你还继续负责,正因为你要求要换人,说明你比较放得下。因为你有那个随时放下的心态,你就要有空性。有空性、有智慧,你事情才做得好。如果你一执着,就像男人、女人,一有感情执着是不是乱了?你没执着的时候,你跟你隔壁的讲话,就很好讲,回去跟你老公讲话就吵架。你照顾别人的小孩,就很会照顾,照顾自己的小孩,就气得要死。为什么?因为你对他有感情的执着。所以你有执着,放不下,你就会障碍到你的智慧。如果你觉得,这个寺庙是我的,你就障碍了,所以寺庙不能发展了。道场也一样,我们呢,过客,所以佛教吃饭的时候叫做过堂,知道吧?来一天就做一天的事情,做完就算了。所以,对哪里都一样,随时保持这个心态就好了,从来没有不尽力的那一天。
但是世间人不一样,会认为是我的我才尽力,不是我的我不尽力,那就错了。哪一个地方不是你的?全都是你的责任区,你到哪里都要尽力,这样就好了,其他随缘。因为你有要求的时候,你就会失望。就像世间的结婚,本来就是一种失望,对不对?结婚你就会要求对方给我幸福,那你想错了。有些女孩子就说,我上辈子不知道怎么杀他,怎么割他,所以我这辈子不知道欠他多少债。我说,你也不早一点说,你等你结婚了还在抱怨。那是为什么,因为你对对方有要求,那就错了。你要是对方无所求,一天就一天,两天就两天,随缘吧,你就不会抱怨。所以会抱怨就是一种执着的体现。所以这一点,各位要看。如幻如化,梦幻泡影,不管是家,不管是什么,所以有的人受不了,我那间房子被卖掉了,怎样,要跳楼。我就比了,那座山给你好了,那座山没有人住。不要,我受不了,那个人死了,哭得死去活来,我说,路上都是人,你随便挑一个。
但是他执着,这样提醒他,他还是不明白。所以佛,一个修行人,你到底有没有执着,自己要知道。我执着这个男人,我执着这个道场,我执着这个感受,我执着这个东西,你就苦了。你就不是在修行。所以有很多女众来找我,&师父,我跟你出家。&我说好,你去找慧音法师(女众的法师)。你出家是为了修行,而不是跟着我,跟着我那是执着,甚至如果有爱染心,那就是男女爱情,那没有用。在我身上找不到这个东西的,我没时间。我们要做的很多事情,你要执着我就送你三只猪,你好好执着吧,好好照顾它。猪就是海涛,你把它照顾好。所以,但是如果你执着那个相,那就错了。所以各位,这一点你要一直问自己,你现在在执着什么。那个就是苦。如果你这些东西看清楚了,那就没有苦或不苦的的感受,不是你离开这个地方,或是去爱那个人,而是你心态的超越。这个要抓得很清楚。所以佛教里面讲空性、解脱的心,解脱不用等未来,当下即解脱。如何解脱?
放下。如何放下?智慧的观照。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你每天都要念,但是你有没有如实的在观照?但是如果你有一点骄傲,今天你开一部很贵的车来,大家都多看你两眼,你就中毒了。所以有时候不喜欢你以这样的方式参加法会,不要故意开好车来,对不对?不要故意穿戴跟别人不一样。这反而显示你的脆弱跟痛苦。所以如果有人特别标榜,他从东来我就看西,他从西来我就看东。我就不看你。各位以后要培养这样,好不好?又有人开名车来,不要看他。以后他就不想开过来了,没意思,我开那么贵的车,都没有人要看我。你来参加法会,开那个来做什么?还不如骑脚踏车来。因为你来参加法会,是朴素的。对不对?如果说你开名车来,悟成法师,这一辆送给你,这样还说得过去,对不对?这一辆送给你,让你去照顾老人,对不对?但是你只是在标榜你自己有钱,有世间的成就,你就不知道如幻如化是什么,你执着,你就痛苦。所以这一点各位要回光返照,我眼睛比较大,我皮肤比较白,我比较年轻,还在想这些东西,一个人就是不了解痛。你要是了解那个痛,你就不会执着这个东西。因为你执着的这真相都是痛。没有例外。 &
文章摘自:海涛法师-苗栗三湾弥陀村-慈心悲心菩提心
【上一篇】:【下一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即众生以观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