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战争后,美国嘉兴地区出台了一系列列对朝遏制政策

对峙中的缓和:70年代的美国对朝政策
对峙中的缓和:70年代的美国对朝政策
詹德斌(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 上海 200433)
原载《安徽史学》2004 No.3
摘要:对朝鲜政策是美国亚太政策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伴随着70年代国际局势的相对缓和,美国对朝政策也随之出现松动。尽管两国间危机不断,但在安全、政治、文化交流等领域美国仍采取了一些主动缓和的措施。然而,作为二战后美国第一场热战的主要对手之一和意识形态上的敌人,美国对改善对朝关系又心存疑虑,同时也受到多方牵制,最终没能有所突破。
关键词:美国;朝鲜;对朝政策
朝鲜战争以后,美国错误地认为在亚洲最大的威胁是共产主义的扩张。从此反共不反共成为美国制订亚洲政策的主要出发点,因而美国在打完了一场失败的朝鲜战争后,仍然发动了另一场注定命运更糟的越南战争,同时对朝鲜奉行了近20年的全面遏制政策。尼克松就任总统后,认识到其国际地位相对下降的客观现实,并开始从“国家利益”出发全面审查并改变美国的亚洲政策,福特、卡特基本承袭了前任的路线,继续实行战略收缩,因而整个70年代美国对朝鲜的政策也经历了一段有限的缓和。
一、美国对朝政策松动的有利因素
美国对朝鲜政策的调整始终是与美国亚太政策的变化紧密相连的,从尼克松上任至卡特离任的十多年里,美国亚太政策总体上处于收缩态势。1969年尼克松主义出台、1972年中美关系正常化以及卡特政府的“人权外交”理念等直接影响了70年代美国对朝政策的制订。
(一)、“尼克松主义”出台。尼克松上任前,美国已经深陷越南战争难以自拔,美国在亚洲的扩张再次受挫,美苏军备竞赛中美国也暂时处于下风。为摆脱这种不利局面,结合尼克松本人对国际格局将出现五大力量中心的重新认识,上台不久他就在关岛发表了后来被称为“尼克松主义”的谈话。实质就是收缩美国海外态势,以减轻它在整个亚洲地区的责任和负担。作为补充,尼克松后来又提出对待共产党国家的“以谈判代替对抗”的政策。尼克松主义不仅在尼克松任内成为对外政策的指南,而且在不同程度上构成以后数届政府对外政策的出发点或借鉴。
(二)、中美关系从正常化走向建交。为确保越战后“亚洲的稳定”和维护美国的利益,尼克松政府打开了对华关系的大门,卡特接受了尼克松主义军事上在远东实行低姿态的政策,继续实行战略收缩,在很多方面表现为继续完成前任政府的工作,如美中建交。中美关系正常化和美国放弃越南标志着美国对亚洲政策从“以反共划线”向以“各个国家对美国的安全和利益有多大的重要性”为标准来决定政策的转变。这些都为美国寻求中国协助改善与朝鲜的关系,缓和东北亚的紧张局势奠定了基础。
(三)、卡特的人权外交理念。卡特总统上台时表示要对美国对外政策进行他认为是自从五十年代以来最具有深远意义的改革。他的基本目标是:在美国致力于道义上的价值观念而不是“对共产主义过分担心”的基础上建立一种新的世界秩序,要把美国在世界各地支持人权作为最优先的任务。卡特表示“决心把支持我们的比较专制的盟国与友邦的做法同在这些国度中大力促进人权的措施结合起来。”卡特的个人哲学直接促成了他在外交政策中追求平等对待南北双方的做法,为美朝关系的改善提供了更加宽松的环境。
二、美国在朝鲜半岛问题上的基本立场
美国在朝鲜半岛问题上始终存在着一种矛盾心态:作为民主国家,美国对南北朝鲜的独裁体制都深恶痛绝,美国国内形势和民众舆论都要求美国从半岛撤军,但考虑到美朝敌对和美韩20同盟,美国在政策选择上又有很多顾忌。特别是“越南时代”结束后,东南亚各国纷纷要求美国撤军和归还军事基地,这对韩国造成了强烈的心理影响。美国也害怕朝鲜半岛成为第二个越南,倘若继越南之后韩国也发生崩溃的话,美国将遭到难以估计的打击。朝鲜半岛问题已然成为越南以后美国亚洲政策的关注焦点。
日,国务卿基辛格在西雅图闹市区扶轮社和西雅图商会的一次联席会议上发表了一篇范围广泛的论述美国对亚洲政策的讲话,在这次讲话中美国对朝政策的原则立场得到了较为全面的概括。基辛格表示,美国准备作出认真的努力来缓和紧张局势。美国并不认为,目前在朝鲜半岛的安排应永远冻结起来。“首先,我们要求恢复南北朝鲜之间的认真谈判。其次,如果朝鲜的盟国准备改善他们同韩国的关系,那时而且只有那时,我们才准备对朝鲜采取类似的步骤。第三,我们继续支持这样的建议,即在不损害南北朝鲜的最后统一的情况下,联合国接受他们为正式成员国。最后,我们准备通过谈判为停战协定确立新的基础,或者说以各方都可以接受的任何形式的比较长远的安排来取代停战协定。”&
基辛格声明的立场不仅是对美国政府前些年对朝政策的一个总结,也大体上为下届政府对朝鲜问题的态度定下了基调。推动美朝关系发展方面,卡特可能更加“激进”。他笃信人权,在整个任职期间这一信念始终如一,不论对作为盟国的韩国还是敌国的朝鲜,这个标准都是一样的。虽然绝大多数美国战略家仍然认为,朝鲜半岛的安全对于维护整个东北亚的稳定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美国国内对于朴正熙的镇压性的国内政策深为愤怒。1979年卡特访问汉城时对就朴正熙表示,韩国当局无视公民自由权一事正在削弱美国公众对两国间密切的防卫联系的支持。
三、对朝政策的谨慎调整
基于上述立场以及服务于美国亚太政策总体调整的需要,美国在安全、政治、人权等政策领域作了谨慎的变动以期缓和半岛局势,为美国收缩海外驻军服务。
(一)、削减驻韩美军,创造缓和氛围。冷战期间美国对韩国安全政策特别是军事安排的变化事实上直接或者间接地反应了美国对朝鲜政策的变化。尼克松主义出台以后,&美国修改了七十年代的军事战略,把“两个半战争”理论改为“一个半战争”,战略理念的变化要求兵力部署也因之变化。
尼克松上台时美国在韩国有约5.5万军事人员。作为亚太政策调整的一部分,美国谋求削减驻韩美军的规模。1971年2月美韩两国经过六个月棘手的谈判,就撤出二万美军和韩国部队现代化问题正式达成了协议,当年底驻韩美军就撤走了一个师。但随着美国对朝鲜威胁判断的变化,美国暂停了撤军计划。1975年8月,美国国防部长施莱辛格同韩国国防部长官徐钟哲会谈后重申,美国将继续保留4.2万人军队,以防止朝鲜半岛上再次出现任何敌对行动。卡特执政后重新启动了撤军进程,他最初甚至设想在获得中国和苏联两国保证朝鲜不入侵韩国后撤出所有驻韩美军。卡特认为,在此后四年或五年里非常谨慎地、可预料地和有条不紊地撤出地面部队,朝鲜半岛的军事力量对比不致发生变化,反而会增加半岛的稳定。1978年美国从韩国撤出了3600人的地面部队。驻韩美军司令部三号人物、陆军少将约翰·辛洛布(Singlaub)因声称“按时撤出地面部队将导致战争”而立即遭到解职。可见在撤军问题上,卡特的态度是非常坚决的。
(二)、推动南北和解,寻求多边对话。首先,要求南北接触。美国深知,缓和半岛局势首先要求南北和解,而自从朝鲜战争以来,朝鲜与韩国之间没有进行过任何形式的来往,南北之间、美朝之间纷争不断,特别是1969年两次发生危机事件,这些都有悖于美国的战略意图。1970年,一位美国政府官员对来访的韩国重量级议员表示,韩国同朝鲜就进行非政治接触的可能性进行探索的时机已经成熟,希望看到韩国认真接受关于与朝鲜私下来往的建议。1972南北双方举行会谈后,美国国务院立即表示了欢迎,认为这是“非常令人鼓舞的”。卡特政府也认为朝鲜问题是两个朝鲜之间的问题,应当由双方自行解决。1978布热津斯基访问中日韩三国,就“南北两个朝鲜的对话”问题进行了试探。邓小平访美前后,卡特再次呼吁“中国对朝鲜发挥更大的影响”,帮助安排南北朝鲜政府当局之间的直接会谈。
其次,试探改善美朝关系。1971年10月,金日成首相向美国暗示在有条件的情况下缓和态度的可能性,并通过低级官员传递了改善朝美关系的愿望。此外朝鲜还开展了同韩国举行红十字会会谈、邀请日本和美国的一些记者前去访问等实际行动。这使尼克松政府对朝鲜的事态发展表现出了更大的兴趣。1972年3月国务卿罗杰斯在记者招待会上表示“朝鲜现在愿意尝试改善他们同韩国的关系,可能也愿意改善同美国的关系。我们已经表示了同所有国家改善关系的普遍愿望,实际上这包括朝鲜在内。”同年6月25日,罗杰斯打破惯例在堪培拉举行的东南亚条约组织会议上提到朝鲜时使用了它的官方名称——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这是美国官员第一次使用朝鲜的全称,虽然不可避免地招致韩国的抗议,但它清楚地反映了美国正在考虑对朝政策的新立场,显然意味着是向朝鲜发出的一种信号,让人想起美国在中美关系正常化中的做法。日,卡特甚至表示,如果韩国能够参加,他愿意会见朝鲜领导人。日,美国驻韩国大使格雷斯迪恩(William Gleysteen)在演讲中再次使用了朝鲜的全称。
再次,提出多边机制解决半岛问题。(1)基辛格的“四方会谈”。南北关系自72年短暂缓和后再次陷入敌对,朝鲜加紧努力来改善它的国际地位和孤立南韩并加紧向美国施压要求其撤军。作为回应,日,基辛格在联合国大会上建议由最直接有关的各方,南北朝鲜、美国和中国召开一次会议,讨论在朝鲜维护停战协定和缓和紧张局势的办法。随后基辛格访问了中国,希望利用中朝间的微妙关系和良好的美中关系为背景,探索实现“四方会谈”和“交叉承认”的道路。(2)、卡特的“三方会谈”。卡特对缓和半岛局势持更加积极的态度,受到很多国家的欢迎。1977年秋,南斯拉夫总统铁托出访美国期间首次向卡特建议召开三方会谈共同拟订重新统一朝鲜半岛计划。在中美两国领导人会谈中,卡特表示,美韩两国“都希望中国能够防止朝鲜采取任何军事行动和帮助缓和朝鲜半岛的紧张局势。”邓小平认为,美国的担心“是不必要的”。不久后,卡特对韩国进行了为期三天的国事访问,期间两国经过激烈地争吵和讨价还价,最终在联合公报中提出了要求朝鲜参加三方会谈的新建议,并表示将委托外长同朝鲜接触,以求最终使两个国家统一起来。这是美国政府再次向平壤伸出的橄榄枝。正如《华盛顿邮报》在一篇社论中所说,如果悉心地追求这些主动行动的话,即使在未来取得什么结果的可能性很小且缓慢,但这仍然是有益的。
(三)、避免危机事件升级为对抗。约翰逊政府后期美朝之间就解决“普韦布洛号”事件花了10个多月的时间,最终以美国承认错误收场,但美国并没有悔改,一直不停地动用诸如RB-47、RC-130等大型侦察机对朝鲜进行间谍活动。美朝危机也因此一场接一场地发生。与前几届政府不同的是,尼克松和卡特政府都极力控制事态的发展,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化解危机。如日刚上任3个月不到的尼克松政府就面临着一场重大危机,美国一架EC-121侦察机被朝鲜击落,造成31人全部丧生。除了象征性地展示武力外,美国“默默地忍受了”,并从中汲取了很多教训。同年8月发生的朝鲜击落美国直升飞机事件在美国承认越境飞行是破坏朝鲜停战的“犯罪行动”后,朝鲜立即释放了飞行员。虽然美国后来发表声明推翻了上述承认,但整个危机的解决用了不到4个月的时间。日朝鲜杀死了两名在非军事区砍树的美军军官,此事在美国国内引起强烈反响,美国各大报都以空前未有的突出版面报道了此事,谴责朝鲜的野蛮行为。美国政府也立即作出愤怒反应,使4.2万驻韩美军和在太平洋的很大一部分海空力量处于戒备状态,但所有这一切在朝鲜发表声明表示遗憾后很快结束。联合国军司令部和朝鲜还达成了板门店新的安全安排,美国和韩国都认为这个新协议“是现实的和建设性的步骤”。
日,美军一架武装直升飞机侵入军事分界线朝方上空被朝鲜击落,造成美军人员三人死亡,另一人被生擒。卡特得知后立即表示要确保“这件事不升级成对抗”。在7月16日的板门店会议上,朝鲜政府表示愿意“宽大”处理这一事件,而美国也表示准备考虑朝鲜提出的交还机组人员和飞机的任何合理建议,事件很快得到了处理。在办理移交后,卡特总统对朝鲜的做法表示欢迎。自1953年朝鲜停战以来发生的五起涉及美国飞机的类似事件,这次事件是解决得最有效和最快的。
(四)、放宽对两国间人员往来的限制。尼克松政府采取定期延长签证的办法放宽美国公民去朝鲜的旅游限制。1972年5月《纽约时报》的两位记者最先来到朝鲜访问并受到金日成的接见,之后有多位美国记者和学者相继访问了平壤。卡特时期这一趋势进一步扩大,因为卡特本人认为“在我们批评别国违反国际公认的准则之前,首先把我们自己的内务整顿好。作为在赫尔辛基举行的欧洲合作与安全会议最后协议的签字国之一,美国决不能违反协议中有关人权的条款。”因此,刚上任不到两个月的卡特政府就于日取消了美国人去古巴、朝鲜、越南之类国家的限制。1979年4月美国派出了一个由42人组成的美国乒乓球队代表团赴朝鲜参加第35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虽然受到“低调的欢迎”,但这是自1953年朝鲜战争结束以来第一个访问朝鲜的美国小组。同年9月21日,美国向在联合国总部参加不结盟国家会议的朝鲜外长许锬发放了签证。尽管当时朝鲜已有13名驻纽约联合国总部的观察员,但部长级官员在美国领土上出现还是第一次。日美国民主党议员索拉兹(Stephen Solarz)应朝鲜政府的邀请前往平壤进行5天的访问,并同金日成就朝鲜半岛的紧张局势、缓和南北之间紧张关系的方法等举行了四个小时的会谈,成为30年来第一个访问朝鲜的美国议员。当年9月又有三名美国公谊会教徒对朝鲜进行了11天的访问。
据统计,在年间,只有8名学者和15名其他人员得以访问朝鲜,而在1979年到1981年的3年间,这两个数字就分别达到了19人和33人,而且访问者的级别也大大提高,这无疑为传递两国间的重要信息,加强相互间的了解,促进美朝关系的进一步解冻起了积极的作用。
四、原因分析与评价
从尼克松掌政至卡特离任的十多年里,虽然在整个国际局势缓和的大背景下美国对朝政策同时出现松动,但美朝关系并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美朝在半岛的军事对峙依然十分严峻,政治关系也时有紧张,造成这种情况主要有以下一些因素。
首先,美国国内反对撤军势力强大。卡特刚上任时在撤军方面雄心勃勃,希望将驻扎在半岛25年的地面部队全部撤回,但刚完成3600名驻韩美军撤离后,卡特就不得不中断首批撤走六千名军人的计划。国会两党都对撤军缺乏热情,更不愿意批准向韩国转让八亿美元的武器,执行部门内部以及几乎所有顾问也强烈反对(只有国防部长布朗一人赞成),军队和情报部门反对的声浪更高。美国国防情报处和中央情报局甚至随便调整朝鲜的军事力量评估,以提高问题的严重性。他们在卡特访问韩国前提交的一份报告中认为,朝鲜的实际军事实力比以前估计的要高30%左右,朝鲜有能力发动几乎无须预先警告的进攻。一夜之间,美国对朝鲜军队人数的估计一下子增加了16万到26万人,坦克650辆,APCs250架,野战炮500-1000门,防空武器件。各军种参谋长联名要求暂停进一步撤出美国的部队。前国务卿基辛格也表示,朝鲜半岛存在“高度危险”,如果撤军的话可能会被朝鲜错误理解,进而引起灾难,而且看不出撤军对美国来说会有什么好处,只能被苏联人看作是软弱的表现。卡特发现他限于政治困境,为了不被看作是对“共产主义软弱”,访问韩国归来后,美国即宣布1981年以前冻结撤军计划。
其次,韩国方面全力反对撤军和美朝缓和。对韩国来说,从越南得到的教训是 “到头来,你不能靠别人而只能靠你自己”。韩国担心朝鲜可能受到河内胜利的影响进攻南方并设法以武力重新统一朝鲜,因此韩国一方面呼吁美国不要撤军,抵制多边会谈,另一方面不时地故意制造紧张气氛,夸大朝鲜入侵的威胁。为了消除韩国的恐惧,美国在撤军的同时,通过提高驻韩美军的质量、部署新式武器、帮助韩国军队现代化、加强联合军事演习以及继续提供核保护等方式显示美国的条约义务。1975年7月,国防部长施莱辛格甚至明确表示在对受侵略的重要地区使用核武器时“不能把朝鲜排除在外”。从1976年开始的美韩“协作精神”(team spirit)年度军事演习到1983年时已经成为美国与一个盟国举行的最大规模的野战训练。这些做法无疑加剧了半岛的紧张气氛。
再次,朝鲜方面没有抓住美国主动缓和的历史机遇。1972年,南北双方以实现朝鲜半岛统一为原则达成了协议后,美国多次表示了改善关系的积极想法,然而,朝鲜不仅没有从原先的立场上后退,反而加大宣传力度要求美国撤军准备统一半岛,并进行了一系列恐怖活动。1975年5月金日成访问北京期间警告说,现在是美国人离开亚洲和让平壤重新统一朝鲜两个部分的时候了。朝鲜指责美国“并不想放弃在朝鲜的侵略战争计划”,称撤军建议“明显更像是武器加强和备战计划。”朝鲜虽然希望打开与美国对话的大门,但一直贬低韩国的地位。美国提出“四方会谈”和“三方会谈”后,朝鲜认为这些设想是要把南北分裂作为既成事实合法化,一直加以反对。美朝两国在韩国是否以及以什么样的身份参加问题上存在严重分歧,日金日成在会见《朝日新闻》访朝记者团时说:“现在南方的全斗焕体制镇压人民,我们与之会谈,就等于承认了全斗焕体制,所以不能同意进行会谈。” 朝鲜始终漠视朝鲜半岛上存在着两个政府的客观事实,一味追求在当时情况下几乎是不可能的美朝双边会谈,致使多次历史机遇擦肩而过。
朝鲜半岛是世界上大国利益和影响相互交叉最密集的地方,美朝双边关系的变动,不仅会影响美韩、美日关系,而且同样牵动同中国和苏联的关系。美朝敌对也就是起源于这些复杂的冷战对抗,因而在围绕半岛的冷战次地区体系未解构以前,任何想解决作为冷战遗产的半岛问题都是不切实际的,因为“体系能够导致任何一个体系成员都意想不到的结果。”70年代美朝间的有限缓和最终未能挣脱冷战的束缚,朝鲜半岛仍然处在美苏对抗和两大阵营对峙的夹缝中,等待真正缓和的曙光。
Relaxation while Confronting: U.S. Policy to North Korea of the 1970’s
Zhan, Debin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 Public Affairs, Fudan University)
Abstract: The North Korean policy is one of very important points of U.S. Asian-Pacific policy chain. With the relative detente of world situation of 1970’s, American policy to Korea also became flexible. Though there were crisis once and again between two countries, there were also some active measures taken by U.S. to develop bilateral relations in the fields of security, politics, cultural exchanges etc. However, as they had been adversaries in the first hot war shortly after World War II and were enemies on ideology, U.S. had worries about the prospect while developing the relations between two countries, which on top of some other constraints made a real break-through of their relations impossible.
Keyword: U.S.; North K Policy to North Korea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二战期间,美英中在开罗会议上宣布朝鲜在适当的时侯获得自由和独立,但日30余年的统治使朝鲜缺乏自治所需的经验。因此,获胜的同盟国决定,朝鲜在不超过5年的时间内,虽然独立,但仍由美、苏、英、中托管。随着美苏两大军事集团和冷战格局形成,朝鲜半岛就成了二者对抗的前沿阵地,美为了遏制苏,不断调整对朝鲜的政策,苏亦如此。年,美对朝鲜的遏制策略呈现极大的变化。朝鲜战争以前,对朝政策是以有限的手段为支撑,..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论朝鲜战争前后美国对朝鲜政策的演变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朝鲜抨击美强硬的对朝政策 称制裁即意味着战争
朝鲜抨击美强硬的对朝政策 称制裁即意味着战争
.cn 日13:20 中国日报网站
  中国日报网站消息:朝鲜中央通讯社1月7日发表评论,抨击了美国试图对朝鲜实施经济制裁的做法,称制裁即意味着战争,要求美国重新回到谈判桌前,通过谈判解决所有问题。
  评论说,上月美军在阿拉伯海拦截从是正常国际贸易朝鲜货轮的行为是美国实施对朝鲜“特殊遏制政策”的一部分,美国真正的目的是对朝鲜实施完全的经济制裁,孤立和遏制朝鲜。
  中央通讯社称,“制裁即意味着战争”,美国应该谋求同朝鲜对话,而不是选择战争,否则美国将要对它那鲁莽、不考虑后果的行为付出惨重的代价。
  1月6日表示,美国总统布什表示,美国将同朝鲜进行对话,美国不会侵略朝鲜,但提出的对话条件是朝鲜放弃其核武器项目。
  布什说:“我们将进行对话,我们已经同朝鲜进行了对话。”布什举例说,去年7月,参加文莱东盟地区论坛年会的国务卿鲍威尔同朝鲜外务相白南舜举行了非正式会面。他指出:“会谈只是一个方面,我们期望人们能够遵守承诺,期望朝鲜领导人金正日成为国际社会中可信的一员,他应该说到做到……我相信(朝鲜核问题)能够和平解决,我相信能够通过外交途径加以解决。”
  白宫的一位官员也指出,布什政府已经清楚地表明,朝鲜放弃其核武器研究项目并信守承诺是美国与其对话的前提条件。另一位官员也指出,不能将布什的这番讲话理解为美国对朝政策的改变。
  但另据报道,韩国将向美国和日本提交解决朝鲜核问题的方案,方案可能要求美国做出让步。白宫一名官员表示,美国将接受韩国的方案,因此其坚持的对朝强硬政策可能会有所软化,以换取核问题的和平解决。(晨翔)
【】【】【
】【】【】
新 闻 查 询
& 新浪精彩短信
卖:海南岛欢迎您!
&&&珠江绿洲新鲜生活
 相关链接
(/ 17:47)(/ 12:35)(/ 12:23)(/ 11:28)(/ 10:51)(/ 10:46)(/ 09:30)(/ 09:11)(/ 08:58)(/ 08:57)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笔名:   密码:
? 手机铃声: 
(0.2元/条)
(0.5元/条)
(0.5元/条)
(0.5元/条)
(0.3元/条)
你的手机: 手机密码:   &
  精彩专题:
 电话:010-   欢迎批评指正
Copyright & 1996 - 2002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举一反三(巩固练习,成绩显著提升,去)
根据问他()题库系统分析,
试题“冷战时期,美国遏制中国的政策包括①发动侵朝、侵越战争②20世...”,相似的试题还有:
日—18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国举行哥本哈根大会,决定年的全球减排协议,中美作为世界两个最大温室气体排放国,成为世界的集点,同时两国作为当前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两国关系正常健康的发展有利于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和发展。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美建立合作关系,都成为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成员。美国人军事、经济等方面援助中国的抗战,中国战场的抗战有力配合着美国在太平洋战场上对日军的作战。材料二二战结束后,美国帮蒋介石运输军队以抢夺抗战胜利果实,还为国民党装备军队、训练军事人员、给予贷款和物资,支持蒋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1946年,美蒋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美国从中攫取了中国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文化各方面的特权。材料三新中国成立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对中国采取政治上不承认、经济上封锁禁运、军事上包围威胁和外交上孤立的政策,企图扼杀新中国。1950年,美国发动侵朝战争,把战火烧到中朝边境,派遣第七舰队驶入台湾海峡,阻挠我国对台湾的解放。中国进行了抗美援朝战争。60年代,美国发动侵越战争,从南面威胁中国,中国援越抗美。这一时期,美国还利用台湾问题制造“两个中国”的阴谋。材料四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中美于28日在上海签订《中美联合公报》,结束了中美20多年的对抗,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8年12月16日,《中美建交联合公报》发表。日,中美建立起正式外交关系。中美建交以后,双方在反恐、朝核、伊核、中东问题、经济合作等多个领域进行了广泛的合作。但中美关系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因素,如在台湾问题、人权问题上美国百般刁难中国,致使中美关系的发展呈现出一波三折的特点,尤其是台湾问题在成为中美关系的焦点。请回答:(1)根据材料,分析近现代中美关系走过的主要阶段特征。(10分)(2)根据材料三和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分析20世纪70年代中美两国关系出现转机的原因。(10分)
日—18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国举行哥本哈根大会,决定年的全球减排协议,中美作为世界两个最大温室气体排放国,成为世界的集点,同时两国作为当前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两国关系正常健康的发展有利于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和发展。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美建立合作关系,都成为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成员。美国人军事、经济等方面援助中国的抗战,中国战场的抗战有力配合着美国在太平洋战场上对日军的作战。材料二二战结束后,美国帮蒋介石运输军队以抢夺抗战胜利果实,还为国民党装备军队、训练军事人员、给予贷款和物资,支持蒋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1946年,美蒋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美国从中攫取了中国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文化各方面的特权。材料三新中国成立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对中国采取政治上不承认、经济上封锁禁运、军事上包围威胁和外交上孤立的政策,企图扼杀新中国。1950年,美国发动侵朝战争,把战火烧到中朝边境,派遣第七舰队驶入台湾海峡,阻挠我国对台湾的解放。中国进行了抗美援朝战争。60年代,美国发动侵越战争,从南面威胁中国,中国援越抗美。这一时期,美国还利用台湾问题制造“两个中国”的阴谋。材料四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中美于28日在上海签订《中美联合公报》,结束了中美20多年的对抗,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8年12月16日,《中美建交联合公报》发表。日,中美建立起正式外交关系。中美建交以后,双方在反恐、朝核、伊核、中东问题、经济合作等多个领域进行了广泛的合作。但中美关系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因素,如在台湾问题、人权问题上美国百般刁难中国,致使中美关系的发展呈现出一波三折的特点,尤其是台湾问题在成为中美关系的焦点。请回答:(1)根据材料,分析近现代中美关系走过的主要阶段特征。(10分)(2)根据材料三和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分析20世纪70年代中美两国关系出现转机的原因。(10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不管怎样,朝鲜战争的爆发对中国来说尤其不幸。在朝鲜入侵韩国后,杜鲁门总统立即下令美军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以防止中国(大陆)进攻台湾。更为不幸的是,战争强化了西方对新中国政府的立场,导致中国有20年的时间被主要资本主义大国孤立。美国继续支持台湾的国民党政权作为中国人民的唯一合法代表,并支持其占据联合国的席位。结果,中国无法获得各种形式的经济和技术援助,不得不完全依赖于苏联。
——美国·教科书名:《世界历史》(第五版)材料二
在朝鲜战争中,新中国同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美国进行了三年战争,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美国通过战争扼杀亚洲社会主义国家的企图彻底失败。新中国是在帝国主义势力把战火烧到了家门口的情况下,被迫进行“保家卫国”的抗美援朝战争。它捍卫了中国的国家安全,支援了朝鲜人民的正义事业,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同时,在这场战争中和战争结束后,美国对中国实行长期封锁,致使两国关系长期处于敌对状态。
——中国高中历史选修3人教版《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给材料一美国教科书关于朝鲜战争的内容拟个标题并做简要论证。(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朝鲜战争的胜负谈谈你的看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遏制政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