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自己抄了又用不着心经抄完了怎么处理办

抄写《心经》感悟篇 - 简书
抄写《心经》感悟篇
图片发自简书App
昨日晚间沐手完毕,正式抄写了《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一篇,其实整个抄经的过程犹如心路历程的时空行走,当毛笔的笔尖在纸上滑行时,黑色的墨汁随着受力点的不均匀分布,飘洒出了一个个汉字。抄经和平时普通写字时的确大有不同,平时写字都是为了完成一项任务,大多采用键盘敲字的模式,而用油性笔手写也是相当随意的,都是根据个人习惯洋洋洒洒地写,只要能看清就行。抄经用普通的写字笔抄也可以,但纯粹只是为了抄完经文而已。而用大小合适的毛笔抄经则会有完全不同的感受和思考,用毛笔写则离不开书法的讲究和墨汁的取用。同时用毛笔写字也很有中国传统书香文墨的文化底蕴之熏陶。
(小编亲手抄写于日夜)
接下来主要阐述下我用毛笔抄经过程中的体验与感触,首先,《心经》正文只有260字,在时间和精力的使用上很适合抄写,文章虽短,但却是字字珠玑,句句箴言,道出了佛法修持的精要智慧。同时也蕴含着一个人在精神世界和世俗世界之间的因缘际会关系。修心的目的就是为了净化自我的这颗世俗之心,找回心之本体的源泉,才能脱离因果关系的束缚,心如止水。其次,按照心经抄写纸上的字体格式,拿起毛笔书写,每一个字的书写力度、吃墨程度都离不开意念此起彼伏的流淌,即便是经文里面相同的字,如“无”、“空”、“色”,若仔细看,你每次写出来的都会不同,各有差异,这是为何呢?你的意念控制着你的身体行走,手中毛笔的走势也是无常的,因为我们是世俗之心,此心非彼心也,意之动的呈现宛如大海的波浪,每一次的潮卷潮落都各有不同,平静之下又是此起彼伏。也正如圣一法师所言,“波浪即非波浪,只有大海知道波浪即非波浪,是故如来说识得诸心非心,是名真心,是名佛心。” 抄经的过程就是一个逐渐识别心之本体的过程,让心归于平静,进入一种忘我的境界,及无我的状态,也正是《心经》的关键所在。再者,当你抄经的过程中,你会逐渐体验到自己的心理变化,心越平静,字体摹写的也就越美观,心有杂念,笔尖的走势也会偏轨,达不到刚刚好;笔画要么过长过细,要么过粗过短,要么力度不够,吃墨不饱和,要么弯弯曲曲,也达不到行运如流水般的挥洒自如。也就是说你的心态起伏会随着意念控制而输出到你的笔尖,所以把一个字写好不是目的,要把经文这260来字写得字字珠玑,有生命力体现,还是要在多抄写的过程中磨练心性,边抄写边默念,当抄写到末尾最后一字时,你才会发现心流的力量,全情投入,由忘我到无我的一次修心历程。最后,当我看着自己抄写完的这页《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时,蓦然回首,发现这就是一场意识之行的心路跋涉,“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在世俗的业障里,人生的修行需要不断地向内求去探索,修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抄经也是世俗之人修行的一种必经之路,人生在世的各种因缘际会没有必然也没有偶然,皆是修行必经之路上的菩提,所有的烦恼、苦厄皆是菩提,走过之后再回头看过去的自己,成长也是一种修行。祝幸福!
文字是有生命力的,行走的文字是会微笑的,用一支老笔记录下时间长河里流动的瞬间美好和思考轨迹。
自律通往自由,写字是一种态度。
个人微信公众号:木生毕方。念心经和抄心经,可以清洗自己的业力,增加自己的福慧,可以带给别人祝福!
念心经和抄心经,可以清洗自己的业力,增加自己的福慧,可以带给别人祝福!
要怎样念诵才有效呢?其实很简单,分3个步骤:发愿、念经、回向。
可能大家不知道要回向。
什么叫回向?【回向】,就是一己所做的行为,为某人做,或将功德送给某人,也可以回向给自己。
睡前盘腿坐在床上,张开眼睛:
&& 1,念一遍或想一遍你心中下愿望。
&& 2,念诵心经3遍或心咒21遍
3,念完经文后,(如果识念“大金刚轮咒”,最好念一遍。“大金刚轮咒”有补错漏的功效,可以弥补你之前念的经文的错漏。)念回向文:“愿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我等与众生,皆共成佛道。”
如果你念心经是为别人念的,
1,先念或想一遍你对别人的愿望。
2,念心经时,需在心经最后一句“娑婆诃”前加上别人的名字。
例如:羯谛羯谛,波罗羯谛,波罗僧羯谛,(***)娑婆诃。
3,念回向文:“愿以此功德,回向给(***)。
有些朋友觉得自己在逝世亲人在生之时,没有做足应做的事,可抄经回向给亲人。
如果抄心经是回向给往生的亲人。这种回向,是在经文末「奉为」二字,下面写上亲人的名字,出生日期,逝世日期,并写出祈求的目的,写上年月日自己的姓名便可。
&& 还有一些是抄给在世的人:
(1)对不起某人,但一直无法向对方直言,或已经失去机会,可以用抄心经方法,回向给他,为某人积福德。
(2)某人陷于困境,很多时都因为孽缘,可代某人抄心经,消减该人的孽。
(3)某人健康有问题,甚至有生命危殆,可通过抄经、祈求还寿。但必须起誓抄经多少次,然后开始抄写,在抄写过程中,一定要观想病者药到病除的样子。
&&如果抄给在世的人,在经文末,写上愿望,最后写上回向文:“愿以此功德,回向给(***写上别人的名字)。。。。。。”
3,如果抄给自己或没指定抄给某人。
在经文末,写上回向文:“愿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我等与众生,皆共成佛道。
最后集齐7张,便可以火化。最好将心经摺成千纸鹤,挂在神坛上,集合至108只才火化,效果更佳。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抄《心经》我都抄了些什么 - 简书
抄《心经》我都抄了些什么
周末抄了一份《心经》。对于《心经》,自己有一种难以言说的情怀。其实,每一次的抄写,都是内心的洗礼,心里也总会装着美好的祝愿。除了这些,也有很多其它的收获和体会。这些体会或许由于我自身觉悟和理解的局限,来得没那么准确,甚至会带着某种偏颇,但却是我现阶段真实的感受。写下来,也权当是给今后的一点借鉴。
一、书法即佛法。每抄一遍《心经》,自己都得用上三个小时的时间,而中间又万万不敢间歇,生怕若是停下一段时间再写,用笔和用墨就会与先前的相差太大。人常说,练书法练的是定力,人能定其心,何事不可为?其实,自己喜欢抄写《心经》,很大程度上也是以这种形式来磨砺自己。“坐亦禅,行亦禅”。而书法里面的禅意无刻不在。裁纸,蘸墨,起笔,运笔,收笔,都需屏息凝神,容不得半点懈怠。举手投足间,便是对身与心的修炼。窗外蝉鸣阵阵,屋内风扇飞转,我端坐在桌前,细数着每一个词句,品味着每一个笔画,感受着书法与佛法的交融。对于书法通于佛法,古人还有很多精到的见解。康有为说,书法亦犹佛法,始于戒律,精于定慧,证于心源,妙于了悟,至于极也,亦非口手可传焉。是对书法参悟与创作的形象写照。另一方面,书法也促进了佛法的传播。弘一法师说,夫耽乐书术增长放逸,佛所深诫。然研习之者能尽其美,以是书写佛典,流通于世,另诸众生欢喜受持,自利利他,同趣佛道,非无益也。古人写经、刻记碑铭,都是对佛法的传播。而书法的发展史,也像极了佛法。汉字与书法的进程大体分为两个阶段,一是由简入繁阶段,从远古陶器上的刻画符号演变到笔画复杂的篆文,二是由繁入简阶段,由篆书到隶书、章草、楷书的演变。佛语又说,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天堂。佛法也是从简单中体味复杂,由复杂物化为简单。畅游于书法史,也好似是在听古人说法,错综变化的甲骨文,博大凝重的金文,浑厚高古的石鼓文,通古今之变的汉隶,崇尚风韵的晋书,法度精严的唐书,等等,其间变化多端却不离根本。
二、懂得放下,才能更好地珍惜。《心经》里说,五蕴皆空,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又说,心无挂碍。既然如此,就要学着放下执念,而我觉得,放下并不是不在乎或不作为,而是为了更好地拿起,更好地珍惜。成都文殊院三大士殿外有一千古楹联:见了便做,做了便放下,了了有何不了;慧生于觉,觉生于自在,生生还是无生。仔细品读体味,字里行间渗透着积极的人生态度。还记得那个小故事,讲的是坦山和尚和一个小和尚要过一条河,河畔有个年轻美丽的女子正为过不了河而发愁,坦山就把那女子抱了过去。之后,小和尚问坦山,说出家人不近女色,你为什么还去抱那女子?坦山回答道,我早就把她放下了,你还抱着她吗?是的,我们之所以放不下,很多时候是因为分别心太重,往往令自己徒生烦恼,于他人也无甚益处。相反,只有放下了自己内心的偏执,才会真正从他人它物的角度思考,也才会更好地珍惜。
三、约束是更大的自在。《大唐玄奘》里,驻守烽火台的将领王祥问对玄奘说,一个持戒的人,像是很幸福的样子,但不自在。玄奘却说,更自在些。王祥问,为什么?玄奘答道,知道什么当做什么不当做,岂不省心?生活中,我们也会有这样那样的约束,很多约束都是为了让我们获得更大的自由。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有所不为,才能真正有所为。为了实现心中的梦想,就要积极奋斗,甚至要忍受孤寂。可与梦想比起来,这些都不算什么,梦想也因有了这样的过程而更丰盈。
四、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玄奘西天取经,路途艰险,靠诵读《心经》来排除内心的杂念与恐惧。当在荒漠里被风吹洒了水,却又走不出去时,连他的马儿都急着往回走去。可他最终还是坚持了下来,只因他那取经的心愿。终于到了天竺那烂陀寺,赢了辩经大会,可谓功成名就。别人劝他留在天竺,他却要回大唐长安,说自己是来取经的。这就是不忘初心。
五、字如其人,如人品,如人心。论书者说,“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这是书法于不同时代不同人群的表现。汉代赵壹在《非草书》中说,凡人各殊气血,异筋骨。心有疏密,手有巧拙。书之好丑,在心与手,可强为哉?苏东坡也说,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阙一,不为成书也。人们在生活中也常说,字如其人。我觉得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如人品,二是如人心。文征明说,人品不高,用墨无法。人心正了,写的字才会有正气。而同一人在不同的心境下,也会写出不同效果的书法。刚正不阿的颜真卿创立了雄强圆厚的颜体,学他的字,也定能感受大唐的博大气派。读他的《祭侄文稿》,则能深深感受到他血泪相和、悲愤交加的情怀。
六、抄经,是一种美的享受。以前写过一首小诗《抄书人》,是自己内心对古代抄经人的崇敬之情的表达,也是对他们经历的羡慕。现一并附于下面。你可曾听到远方的琴声,撩起了江面上的一轮月明;犹如轻轻拨动的心弦,附和着夜灯下的半缕阑珊。你可曾品到暗淡的书香,沁透了窗格上的那片枯黄;就像悄悄浸润的翰墨,传承着千百年未变的执着。
一笔一划,书写的可是厚重里的轻灵?半丝半缕,萦绕的可是素朴中的幽情?但当时光渐渐老去,谁还能体会到笔尖意蕴的新鲜?再隔千百年之后,又是否有人会问起你的容颜?于是想为你立一尊雕像,拂去额头那银色的清霜;让你凝视的双眸里,会看到墨缘承载的希望。可在我心里,早已矗立着你清高的身姿;依然伴着那轮明月,还有夜灯旁那枯黄的窗格。而倘若时光可以逆转,我也愿成为当时的你;好将那幽幽深情细细地把赏品味;因为我知道,在这份幽情里,是抄书人独有的心静神谧。
用真心感悟生命,用文字描述生活。
微信公众号:沂河生的文字园(yihesheng_life)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抄写心经的好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