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土地出让收入真好让你有了收入还让你学到了很多知识

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北京真好.doc下载-支持高清免费浏览-max文档 7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需要金币:20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北京真好,确实好,但有你的啥?
昨晚看天津电视台的《非你莫属》,主持人张绍刚问一位应聘者,“对工作的城市有要求吗?必须北京吗?其他城市考虑不考虑?”这个只有高中学历的应聘者回答:“不考虑。就在北京。”绍钢问“为什么?”此人答“北京是个神奇的地方。”(这真是顺应了58同城的广告了,杨幂大喊“58同城一个神奇的网站”。)这已经是我第N次听到应聘者坚决要当“北漂”了。北京真是一个神奇的城市,吸引了全国各地的“人才”(从只有小学学历的到海龟博士后)。 但我真是不知道为什么全国各地那么多人非要削尖了脑袋扎进北京?北京有你爹还是有你妈?还是北京满马路金子等你来捡呢?
不要误会,我无意诋毁北京。客观的说,北京挺好。不论悠久的历史文化、快速发展的经济、还是宏伟大气的城市风貌,异常丰富的教育资源,全国顶尖的医疗条件….这个城市都堪称绝对的国际化大都市。
具体点儿:
故宫、长城、颐和园、圆明园、后海儿….这是帝都!(如果这儿的历史文化你都看不上,那中国也没啥你能看上的地儿了。)
清华、北大、北邮、北航、人大….这是中国的教育中心!(如果这儿都教育不好你,那你基本也是没法教育好的料儿了。)
协和、301、武总、空总、阜外、中日友好….这是中国顶尖的医疗高地。(如果这儿都治不好你的病,基本你就只有见阎王的份儿了。)
中石油、中石化、五矿、神化、中行、建行、农行、中xx….中央企业总部的集散地!(如果这儿的工作你都看不上,那你只能上外星找工作了。)
川、苏、鲁、粤、闽、湘、徽、淮扬,海鲜、烧烤、火锅、西餐,民间小吃、国宴大菜….全国美食集大成之地!(如果这儿的菜你都不爱吃,基本地球也没你能吃的东西了。)
奔驰、宝马、迈巴赫、劳斯莱斯、宾利、布加迪….世界名车的展览会!(如果这儿的车你都看不上,你只能坐着“天宫”奔上月球找嫦娥了。)
党中央、国务院、中纪委、发改委、国资委、各部委,全国行政指挥部!(如果这儿都解决不了你的事,那你只能冲进白宫去问奥巴马了。)
北京真好,确实好,但有你的啥?
故宫长城都说好,天天爆棚挤死你!清华北大门儿开着,就怕你高考分不够!协和、武总、301,先别说治病,早晨5点排队就要你命!石油石化玩垄断,工资一月发八回,没人你进得去吗?川苏鲁粤、奔驰宝马,没钱都是纯扯淡!言归正传。
本文旨在给各位看官展示真实的北京生活。北京是好,但未必适合所有人,未必适合人的生活,千万不要被表面的繁华和虚荣所迷惑,还要谨慎的选择。普通人的生活无非就是几件事,吃饭、住房、教育、医疗、交通,支撑这些事的支柱就是–工作。有份好工作就解决了。没错,但也不绝对。
一、咱们先探讨探讨工作和收入吧。大学生毕业,包括研究生,刚毕业找份月薪5000(实际到手)的工作算不算好工作?我觉得应该算。至少我知道的 985,211工程大学的学生刚毕业在北京头两年也就是这个数左右。那么,我告诉你,5000刚够一个外地人在北京的基本生活。算笔账:房租1500(合租一个单元的一个房间,四环外,10-15平米,如果想降低租金,ok,5环外到6环),房租外分摊煤气水电费200,交通费200,吃饭1000(一天 30,基本算是最低了吧),日用品支出(牙膏、香皂、洗发水、内裤、袜子、卫生巾等)均到每月算200,自己改善伙食+应酬吃饭每月500(这就算两顿饭,现在随便两人下次馆子也得200。你在北京没个朋友同学吗?人家请你,你不得回请?外地同学朋友来北京玩,找你你不去?),电话费100,宽带费 100。每年可能的其他开销平均到月500不多吧?(换手机、笔记本电脑、买鞋、衣服、假期回家来回的火车票飞机票、人情世故婚丧嫁娶随礼、给家里买点特产)。这已经4300了。还剩几百机动。所以月光很正常。
有人该说了,北京的好工作有的是。赚个万八千的很正常,低于 5000的很少。我很客观的告诉你,那都是听说,道听途说。你一个毕业生,不管本科生研究生,过来赚个我看看。5000到手的工资,基本就是税前 7000,单位还要给你缴纳个人所得税、五险一金或六险二金。你想想你刚毕业能给单位做什么正事,凭什么给你高薪?
接着给你分析分析北京的工作结构。北京好工作,从数量和质量上,比其他城市确实要多和好一些。
第一类,就是中央公务员和地方公务员,绝对的光鲜,好工作。外交部、铁道部、农业部,不错吧?如果你有朋友在这些地方,问问吧。科员基本月收入到手现金都在5000以内,处长8000以内,司长1万以内,待遇很好每年能多发点购物卡、水果啥的,好的部委能分保障性住房,一平方,但怎么需要个5年以上。部委的工资都是国家规定的,就是这样。就是这样的工资,还砸破头呢。因为这样的工作是铁饭碗,社会地位高,体面,稳定。要考公务员,甚至还需要背景,也就是所谓的“拼爹”。
第二类,中央企业(含二级子公司驻京单位),所谓的石油石化能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最活跃的散户都在这里
有新回复,X
封杀用户 /
限制全站发帖!)
同时删除相关帖子(请慎重使用,删除后不可恢复!)
您当前的位置: & >& 浏览帖子
炒股两个多月了,也学到了很多知识,一直睡不着看股票到现在,看了几十只了,这股真好
炒股两个多月了,也学到了很多知识,一直睡不着看股票到现在,看了几十只了,这股真好,雄安叠加军工,又刚好可以填权,前天大跌,昨天收底部十字阳星,收盘多年来最低价了十三块多,并且12月份会限售解禁,刚好还有两个月,这段时间绝对拉升,板块上有龙头雄安叠军工华讯方舟因公告今天还得一字连板绝对带动,北京科锐今天开盘绝对建全仓好时机,后市绝对八十个点以上,个人想法,不知分析对否,今天大会开幕,雄安叠军工应该没错,望各位老师指点
此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点击可查看作者简介
来自电脑网页版
阅读数(6258)
北京科锐吧活跃用户
北京科锐吧热门贴
如果你使用中遇到困难请联系,当你以为可以凭借能力在北京好好生活下去时,现实却残忍地告诉你,你越来越买不起房了
当你以为可以凭借能力在北京好好生活下去时,现实却残忍地告诉你,你越来越买不起房了
经理人分享
“关于北京的房价,其高涨的可怕在于,当我以为可以凭借自己的聪明,创造力,上进,等等自身的能力,在北京好好生活下去的时候,现实却残忍地告诉我,你越来越买不起房了……”文 | 知乎用户匿名作者 A本人清华本硕连读,目前工作两年多。关于北京的房价,其高涨的可怕在于,当我以为可以凭借自己的聪明,创造力,上进,等等自身的能力,在北京好好生活下去的时候,现实却残忍地告诉我,你越来越买不起房了……没毕业那会儿想的是,已经习惯了北京的生活,也喜欢这座城市,找的工作也是行业内全国顶尖的单位,有北京户口,薪水20w+,一切都挺理想的了。虽然自己家庭背景比较特殊,即父母均生过大病,家里已无积蓄帮忙付首付,但,自己多攒几年首付钱,多租房住几年就好了吧,也没什么关系。那时候觉得,不至于一个清华毕业生都在北京混不下去了吧。然而现在我却在这里怀疑人生,是不是像我这种家庭条件的孩子就不应该留在北京?是不是不应该选择自己喜欢却薪酬稍低且涨幅不大的工作单位?听得较多的话是,两家家长一起凑首付就好了。那么,单身就不该有对房子的渴望和需求吗?如果爱的人家境也不好,是另觅他人还是租房一辈子?可我的确有对稳定住房的渴望啊。租房确实有诸多不便以及风险,有同学突然被房东赶出来,房东按合约多赔了一个月房租毫不在意,区区几千块钱。有一个同学觉得北京的房价压力实在太大,年前辞了工作,现在准备动身去德国读博,不知道还回不回来。当年的奥赛金牌,极其聪明的一个人,觉得留在北京太难了。有一个同学之前创业,16年上半年买了房,到下半年一衡量,房子大赚,创业小赔。再没坚持的动力了,不创业了,安心找了个稳定工作。有一个同学家里青岛的,今年终于是下定决心知道在北京买房无望,拿攒的钱付了青岛房子的首付准备回去了。以上这些都是清华人。我也想过,是不是还是我以及我举例的这几个人自身能力不行。但臣妾实在是做不到呐,不是所有人都在金融或IT这种高薪行业,我已经身在这一行的最好的单位了,还能怎样?这行业也绝不冷门,至少中等吧。想想确实是个挺大的笑话。小时候还觉得父母养育我很辛苦,以后要靠自己的能力买个大房子把父母接到大城市来住回报他们孝顺他们,家乡那个小城市环境脏乱差医疗水平低。哦,原来我认真努力了这么多年,使自己成为一个“栋梁之才”,连给我自己一个稳定的居所都给不了。不是说我工作两年就想狮子大开口买房。而是面对北京如此昂贵且上涨不停的房价,我对自己未来几岁才能买到房感到遥遥无期!可能像我这种家境不殷实的人确实不是该留在北京的人吧。你看,我都开始产生这种念头了,房价对年轻人的思想影响有多深。匿名作者 B看到楼上清华这位兄弟的帖子,感同身受。一个清华毕业的,在行业顶尖的单位工作,也买不起房。很多人以为这位兄弟再工作几年,就能买的上。2年就来谈买房是搞笑。真以为大部分工作都跟it,金融一样工资来个三级跳?很遗憾,大部分人的工作工资都比较稳定。一眼能看到自己有没有能力买的起房。开篇,我也谈一下自己,北京top医院的内科主治医师。给你们谈一下北京医生薪资,可能有偏差。但应该不会太大。医生的职称有住院医师,主治,副主任,主任医师。但收入不是按这个分的,而是按住院医师,主管医师,主诊医师这么分。硕博毕业的住院医师5年左右,顺利的话能聘上主管医师,年龄一般在35-40,主诊医师大部分都在45岁之后。目前工作五年,年薪20万+,加上整个家庭的存款,本来可以在北京首付一套80平米四环外的房子,本次暴涨以后,只能买5环60平米的房子。来到北京一直没停过思考的就是买房。刚来的时候觉得自己年轻,收入低,可以等两年再说。后来,思考的买一次房必会掏光家里的积蓄,父母退休后只有微薄的退休金,万一生病我拿什么去承担。我曾经算过一笔,我自己收入的60%要用来交房贷,抗风险能力非常差,一旦出现变故,就要卖房。我的收入不是跟随我的年龄增加而增加,有明显的分层,也就是在当上主管之前,我收入就是20+,当上主管之后,我收入能30万+,再之后是年代久远的主诊。所以我评估了自己的情况后,一直犹犹豫豫的没买房。一起轮转的时候认识一个协和的8年制医生,真是年少轻狂,人中龙凤,不管从逻辑能力和知识上,都明显高出普通人一筹。他还是北京的土著,当时为60平米的婚房发愁。纠结了好久没买。后来微信上跟他聊过,也是一直发愁房子的事。我身边的同事,也算是普通人眼中的精英,如果夫妻都是外地人,这几年,我就没看到有买的起房的,基本都是在租房。有一个同事,今年辞职,带着妻子去了燕郊。另一个同事准备在职博士念完就离开北京。身边能留在北京的,大部分都是女同事找本地土著嫁了,自己能买房的寥寥无几。这几年也算奋斗过,每周工作70多个小时。直到今年身体出了点问题,过年在家的时候,再思考这个房子的问题。为了买房,这几年基本紧衣缩食,没有旅游,没有锻炼,单位出租房一条线。娱乐全靠玩游戏看电影,手机用两年才换一次。为了买房,一年才回一次家,觉得千把块的高铁费挺贵。为了买房,我一直没买车。我觉得一辆车每年占用我3-4万的资金,太不值得。什么创造力,都是狗屁,一切都是为了存钱。我突然觉得这样的生活很操蛋。如果我买了房,至少我在当上主诊前,我还得过十几二十年这样的生活,还要祈祷我父母无病无灾活到80岁。这真是鬼迷了心眼,为什么我非得在北京买一套房然后压榨我自己的一生。我要每年出国游一次,带上我的父母。我要住在宽敞的房子,不用再被房东二房东恶心。我要开着车子,不用再跟一群人挤地铁。这一切只要我离开北京就能实现,所以我等我手中的课题做完,我就准备离开北京。有时候看着学历比你低,收入比你低,能力比你差,只是早几年比你进京买到便宜房子的人在你面前嘚瑟房价暴涨,他的房子值多少钱,心里确实闷烦。现在释怀了,这几天又看到北京房价跳涨60万新闻,我心里只有感到搞笑。涨吧,涨到天上去。去你的高端医疗条件,去你的优质教育。都不如我自己过的痛快重要。我决定离开首都!作者︱dw ch我的一个手下。男的,专科毕业,工作能力不错。在北京这边呆了7年。技术一等一的,找了个老婆也不是北京人。家里开饭店的,不算大富大贵,但也不算穷。只不过产业不能离人,要是生了孩子家里就管不了了。去年辞职回老家工作了。辞职前在北京8000多。辞职后回成都找了个我们公司以前的中层出去开的创业公司。现在10000多月薪。在北京的时候一辆小摩托,还满世界加不上油只好换电的。租合租房,三天两头搬家。回去以后,自然是车子房子分分钟解决。工资还高,花费还低,老婆孩子。生活顿时就有了点品味了。就我自己来说,土长的北京人,和外地朋友相比就是缺了一个后路的感觉。去上海周边,南京,烟台转了转,都觉得其实生活不比北京差。甚至还好不少。北京这边最糟糕的还不是房价,而是教育。两个城区占了全部教育资源,其他城区反而连地方城市都不如。我是当年区高考成绩第35,才就将将擦到了重点大学上线。北京录取率高,清华北大的更多。但是那是平均数,实际上呢?除了老西城和海淀两个区,其他区县加起来连这两个区的零头都没有。远郊区县更是一年一个就值得张灯结彩,大拉条幅。往往还是在外地读书又有北京户口的孩子回京高考给这些区县“贡献”的名额。而西城海淀这两个区的学区房,那就不是工薪阶层可以考虑的事情了。即使是名牌大学的学生,也断然没有可能在没有相当的家世背景的情况下考虑在北京几年的时间内达到一个先赚上一个亿的“小目标”的,一千万也没戏。我不知道北京这个城市以后会变成一个什么情况。但是说到习惯,说到教育,说到品质。的确有有品质的生活,但与你我无缘。作为北京的土著居民,我拼命的上了大学,读了博士,找了在我所在的行业内还算是高薪的工作,然而我已经被我的家乡抛弃了。外来人想要站住脚,不是我酸你们,就算你们也如我买了房,有车牌,有一份不算差,还算体面的工作,甚至有户口,到小孩子准备上高中,参加中考的时候,你们就知道什么叫两个区垄断中考550分以上学生的90%,见识到全国最严苛的跨区县读高中的禁令。即使你们的孩子在你买得起房子的区县中出类拔萃,在家乡可以任意选择能够保证50%以上重点大学的升学率的牛逼高中,你依然进不去这两个区县的所谓普通中学。北京的不平等已经是疯狂了,尤其在教育上。我不知道那些愿意把北京当作终身生活的地方的人是怎么看待这个城市。是如何理解这个城市背后的荒谬。然而终有一日我会离开。因为在别的地方,我能活的更有品味。本文综合自知乎网友的回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图片来源于网络。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经理人分享
百家号 最近更新:
作者最新文章再有人问你北京好不好,就把这条微信扔给他!
我的图书馆
再有人问你北京好不好,就把这条微信扔给他!
万万没想到。。。
还是被北京击杀了!
再也不想呆在北京了!!!
写于颐和园后面的小野湖
致心碎的北京:
【北京的人生】就像乘坐地铁一号线:途经国贸,羡慕繁华;途径天安门,幻想权力;途经金融街,梦想发财;经过公主坟,遥想华丽家族;经过玉泉路,依然雄心勃勃----这时,有个声音飘然入耳:乘客你好,八宝山快到了!顿时醒悟:哎,人生苦短啊!淡然处之吧......
【心情】就像西直门立交桥,堵得慌,难得舒畅。
【爱情】就像长安街,顺时激情四射,堵时撕心裂肺。
【事业】就像朝阳路,总有无数红灯在你前面,闯吧,没有胆量,不闯吧,憋屈。
【理想】就像天安门,看过,却只是路过。
所以,游荡完北京也就浪荡了一生!
关于北京:
对知识分子来说,北京是高校和科研院所多、思想多、研讨会多、媒体多的地方。
对演艺圈和艺术界人士来说,北京是功成名就、人脉集中、机会多多的地方。
对媒体人来说,北京是政策发源地、新闻多发地、专家密集地。
对于父母来说,北京是教育资源最好、考大学最易、距离望子成龙梦最近的地方。
北京,成了离北平最远的城市
节选自【新周刊】文/胡赳赳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昨日之我与今日之我,是自我的面目全非,是昨天我叫北平,今天我叫北京。
北京是现世,现世以安稳为主;北平是往事,往事不安稳却有传奇。
老舍说:“我心中有个北平,可是我说不出来。”尹丽川说:“北京一下雪,就变成了北平。”
林语堂眼中的北平,“像一个国王的梦境”,像“一个饮食专家的乐园”,“是贫富共居的地方”,“是采购者的天堂”,有“旧的色素和新的色素”,……而最重要的是,“北平是一个理想的城市,每个人都有呼吸之地;农村幽静与城市舒适媲美”。
北平是“慢之国”,北京则是“急之国”。
法国作家谢阁兰1910年寄给德彪西的信中写道:“北京才是中国,整个中华大地都凝聚在这里。然而不是所有的眼睛都看得到这一点。”清晨,他会“被柔和的叫卖豆腐脑的声音吵醒”,黄昏,他可以欣赏院子上空的蓝天,“被四合院截下来的一块,属于我的一片蓝天”。夜晚,“在坐南朝北的睡着觉时也参与了整个城市的生命”。他觉得四合院住起来“舒适又方便”。他称北京城是“梦寐以求最理想的居家之地”。
民国才子作家张恨水写道:“能够代表东方建筑美的城市,在世界上,除了北平,恐怕难找第二处了。”
那时的北平人,穿长袍或西服,戴礼帽;人力车夫,也是短装利落,干干净净。物价便宜,知识受到尊重,稿费高,谋生易。礼节尚未废除,待人接物,还是民国范儿。
如今,生活方式变迁之烈,每况愈下。人心的困顿与生活之艰,在媒体信息巨变之时,难有舒畅安宁之日。缺水、缺新鲜空气、缺房子住、缺人——永远缺人才,这便是今日北京之现实。
其实,现在的北京都是有定律的,不信?
北京天气定律
帝都第一定律:雾霾散时,定大风起兮!
帝都是一个等风来的城市,没有风就没有蓝天,没有风就是雾霾!神准定律:雾霾散时,定大风起兮。。。小北泪风眼!一刮风就哭地稀里哗啦,雾霾时又成了瞎子!吾该如何自处?
帝都第二定律:夏天时都来北京看海!
虽说我北京地处北方,少雨干燥,然而,近年来,只要夏季,多暴雨,地面多积水!全国人民都在夏季来北京看海!让我们帝都人民情何以堪,我们是内陆城市啊!
帝都第三定律:来场雪,不是下的早就是下的迟!
今年北京下雪忒早,前两年都恨不得没下雪,全国人民都因为那句“一下雪,北京就变成了北平”在北京热烈的盼着下雪。。。可是,近几年这个雪就是任性地不给面儿!
北京公交定律
1.心情好,一辆接一辆来。
2.赶点上班的时候等死也不来。
3.刚上出租,公交嗖嗖来了。
4.等半天好容易来了趟车,满的!
5.费牛劲挤上去,发现后面跟着辆空车。
6.你挤成烧饼,后面空车跑前面了。
7.寒风中狂冻半小时,尼玛两辆肩并肩来了!
北京人的钱包定律
这是一张北京生活的清单:
房子——2015年均价约38133元每平米。(仅供参考)
车子——2015年12月北京摇号中签率0.49%,一张车牌能卖出天价!
娘子——中等水平婚宴成本15万。
孩子——北京生育成本276万。
票子——北京人均月薪6463元。
大家觉得,小北钱包里能有余款吗?
北京的高校定律
北京抓到一个野人:
北大让他学哲学,清华让他学高数,
首都医科大学说做解剖实验,北师大说让它学习人类文化,
北影、中戏说来当演员,北体说食堂推出新菜让他尝尝,
北外说教它说英语出国,中央财经说让他以后搞投资去,
央音说让他学习音乐,北理工男生跳出来大喊:谁敢动我们校花!
北京娶媳妇定律
知道么?娶个北京媳妇,等于娶了七个葫芦娃:
1.打老公时是大娃,力大无穷。
2.八卦时是二娃,千里眼顺风耳。
3.逛街是三娃,有金刚不坏之体。
4.发怒时是四娃,口喷烈火。
5.撒娇时是五娃,用眼泪淹死你。
6.一提到家务就是六娃,马上隐身。
7.七娃的宝葫芦,老公工资吸吸吸。
北京的姑娘定律
北京女孩不要用看的,要接触她们你才知道她们有多可爱:
她们穿的起香奈儿大衣,也不嫌弃动物园的T恤;
她们享受得了高档西餐,也撸得了路边烤串;
她们坐的起豪华轿车,也常挤地铁公交;
她们出席的了高档宴会,也嗨翻ktv的同学聚会;
她们就是这样,静如处子、动如疯兔。
她们就是北京姑娘!
可是,光棍为啥这么多?
总结起来:北京人民有12怕!
1怕:怕雾霾怕干燥
据法新社1月5日援引内地媒体报道,北京市环保局公布的数字称,北京去年有179个污染天,其中46天有重度污染。去年北京雾霾天达半年 重污染天数超一个月。想想都觉得可怕,呼吸雾霾,与吸毒又有什么区别呢?此外,还怕北京的天气,干燥难耐,处处都是静电,一不小心就会火花四溅,人与人之间接触、交往,难免没有心理阴影啊。
2怕:怕生病
生病不是问题,问题是看病。14元的专家号能炒到400元,背后是供求关系的严重不对等,其实,还有比这更狠的呢。北京看病,公立医院拥挤如春运的火车站,且没有一张可以坐的椅子,晚上有人打开铺盖就地而眠。私立医院,先要预约,再办会员,医生来自海外,都是博士,1000元看次感冒,真的不算贵。看来,在北京生病,痛的不止是身体,还有心窝。
3怕:怕亲戚来北京
哪怕你和亲戚之间的关系间接迂回得如同相声包袱,也不能不陪。你会陪着逛故宫N次、爬长城N次、吃全聚德N次……一遍又一遍,你大概都可以闲着眼就能知道故宫、长城哪块古砖在哪壁墙角里、长的是什么模样,全聚德的哪位服务员什么态度、什么德性。
4怕:怕的哥的姐
相信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感觉:城市太冷漠,没有一点人情味。别灰心,打的啊!北京的哥的姐太能侃、太能“发热”了,从两会报告到明星的危机公关策略,从美国的大选到乌克兰局势、从转基因食物到埃博拉疫情……的哥的姐脱口秀总会令你佩服得五体投地、温暖如春。不过,你也要做好强硬的心理准备,要坚强地面对,千万不要对自己浅薄的知识储备绝望透顶 。
5怕:怕热情的大妈
你也许听说过北京人好客,但你或许并不知道,北京大妈对人的殷切程度,那可是一点挑剔都没有——关爱有加,热情至上。我家大门有一天被敲开了,进来一位大妈,她从我的年龄、籍贯、学校、专业、工作单位一路盘问下来,紧接着下一刻,她就要给我介绍对象了……可是,我又实在不好意思开口,“大妈,你刚才不是说来收物业费的吗?”
6怕:怕北京的房价
走在任何一条大街上,都会碰到几家房屋中介公司,人家随便挂个牌,歪歪斜斜写着一溜字就是:XX房子,八十平方米,350万!我的妈啊,要搁中小城市和我家集镇上,350万可以买一单元楼房子与一整条街道了。与北京高昂房价不断攀升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市民的工资永远处于最低档,多少年没变了?这个,真没有勇气想起来了。
7怕:怕北京中介
中介员工大都是西装革履、彬彬有礼,忒有礼貌了。如果你第一次见到中介,大概都会动心,让自己的孩子多向哥哥姐姐学习礼仪吧。但是,一旦等你签了合同,对不起,中介真面目暴露了:一是说话粗鲁,二是爱搭不理,三是干脆不接电话。这时你的感受一定是,天使跌落地狱,自己脑子咋就缺了根腾呢?!
8怕:怕堵车
在北京,出门一天只能办一件事,两件就算你赚到了,三件嘛,你得庆幸上辈子修什么福份来着。有个笑话:某君带着一只宠物乌龟下班开车回家,在北京二环路上遭遇堵车。看汽车半天走不了几步,乌龟耐不住性子,坚持要先爬回家去,主人只好由它去了。不知过了多久,主人在车里听见有敲门声,打开一看,只见乌龟满头冒汗,气鼓鼓地说:“回到家门一看,你忘了给我钥匙了……”啥也不说了,比乌龟还慢的前行,或许也就只有在北京发生了。
9怕:怕北京地铁
每条地铁线路都以不合理的方式连接,特别是西直门地铁站,13号线、2号线换乘,起码要走上10分钟。这哪里是乘坐地铁啊,分明是跑地下马拉松比赛嘛。这还不够,地铁内拥挤到没有一点隐私,一趟行程下来,你会知道,左前方的小哥FlappingBird玩到了91的高分,身后的萌妹子编造了一条蹩脚的迟到理由,而对面的大叔早餐吃了韭菜盒子。提起去年北京地铁屏蔽门夹死人事件,那更是令人畏惧万分。
10怕:怕买车
话说有个哥们一年都没有摇上号了,他决定去见上帝,他问上帝,“你能让我中10次500万吗?” 上帝很坚决地告诉他,“不可能,你命里面不会有外财。 ”接着,他又问上帝,“那你总能让北京取消购车摇号吧?”只见上帝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泪流满面地说:“我还是让你中奖吧。”爱车啊爱车,爱你真是有口难开。
11怕:怕一切与“5年/7年连续纳税”挂钩事务
除了买车,买房也需要够资格,孩子入学也需要特定门槛。积分落户也要连续纳税!总之,在北京办事,一说挂钩,我就害怕、心痛,当然也不完全是怕麻烦,最怕的是不够格啊。这钩不好挂,滑溜溜的,抓不上,粘不牢,我还没处说理去。
12怕:怕北京老外,比土著还生猛
西班牙哥们都会端着三两白酒过来,用京腔说:“哥们儿,你不喝就是不给我面子!”北京男人已经够爷们的了,再来个更爷们的,你说,这孙子还怎么好过了?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土地出让收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