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乡的央企还是年轻人应该去大城市吗

  大家好!进来看帖即是缘,先恭祝各位事业蒸蒸日上,大展宏图,财源广进,玩了命的发大财哈!!  言归正传,先说下自己情况,我是2011年某二线城市211本科毕业,机械专业,毕业后在自己家乡某大型央企供职,年入到手八万多一点。现在工作即将满三年,感觉特别的迷茫,实在是不想在这里继续待下去。  先说企业,楼主所在单位是大型央企,水非常的深。从来这里后我一直就是一名车间里的一线工人,虽说每天不忙,非常的好混,但各位也清楚车间是个什么状况,相对很脏,环境恶劣,而且所干工作真的毫无技术可言,标准体力劳动者。加之楼主自幼体弱,干体力活儿实在有些吃力。楼主也曾多次竞聘集团公司内部各个部门乱七八糟岗位,尝试了七八次,全部以失败告终,后来一打听,都是有关系才能进去,没后台的只能一直一线待着。现在三年了,所学专业彻底荒废不说,感觉每天就是和各位临时工们混日子,接触的最大领导就是班组长,车间主管都接触不到。连车间里的办公室岗位也都是关系户(因为这个单位大多数所谓的大学生其实都是职工子弟,三本或者专科居多,对外招聘回来的大学生凤毛麟角)没有后台,没有关系,至于提拔更是无望,事业根本看不到任何前进的迹象。  其次楼主也对这个小城市非常不喜欢。这座城市是无可争议的五线小城市,各方面非常落后,当地人收入也不是很高,非常贫瘠(楼主的这点收入在论坛恐怕就是扫大街的,但在当地还是有些吸引力的)。尤其是人的观念很落后,各种读书无用论盛行。而且小地方不管干啥都得花黑钱,没规矩,大家找工作都是靠买,几乎什么事情都得靠关系,实在无语。现在唯一让我留下的理由就是我父母也在这里,守着他们相对安心。  楼主其实一直都有颗奔腾的心,非常非常渴望能到二线甚至更大的城市去工作生活,机会多,发展空间大,各方面条件好,优点无须赘言。但现在直接跳槽说真的,我几乎百无一能,应聘农民工可能还有些心得,几乎对所有行业都完全陌生。楼主本科也只是普通学校,现在应届生就业都压力巨大,感觉自己机械专业本身就不是什么高薪专业,自己又非名校非研究生博士什么的,无疑毫无优势。所以我的想法是不惜代价去考名校研究生(普通研究生出来恐怕连现在这水平的饭碗也够呛能找到),但这个想法遭到了身边几乎所有人的反对。反对理由很多,且不说我离校这么久能不能考上,就算能考上,现我已27周岁(小时因病晚上学一年,体质弱),考上也二十八九快三十了,上学三年除了不挣钱还得倒贴学费,一里一外近30万打水漂,出来后就业还未必就一定比现在强很多,到时年龄也大了,一切从头再来,用人单位肯定更倾向于用年轻人,即使用我,到新单位后提拔什么的也很渺茫,根本争不过年轻人。  所以实在是想请教各路大神给指点一下,我是不是把名校研究生太神话了,究竟我该不该考研?如果不考,我目前的路又该怎么走呢?  PS:前几天有个哥们建议我考在职研究生,但在职大多都是单证,毫无用处,似乎只有MBA有在职双证,不管它含金量高低,起码学位学历都有。但上这个,好学校不仅学费较高,而且似乎社会一样不怎么认可,尤其还是在职的,想借这个跳槽有些搞笑。不知道各位有人建议考这个在职MBA么?考出来究竟有多大用呢?  诚心发问,在线交流。现在每天一进车间,一股油味儿扑面而来,心烦意乱无法自持啊,真的跪求各位赐教,望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楼主发言:11次 发图:0张 | 更多
  回复楼主,@叹时光太匆匆  大家好!进来看帖即是缘,先恭祝各位事业蒸蒸日上,大展宏图,财源广进,玩了命的发大财哈!!   言归正传,先说下自己情况,我是2011年某二线城市211本科毕业,机械专业,毕业后在自己家乡某大型央企供职,年入到手八万多一点。现在工作即将满三年,感觉特别的迷茫,实在是不想在这里继续待下去。   先说企业,楼主所在单位是大型央企,水非常的深。从来这里后我一直就是一名车间里的一线工人,虽说每天不忙,非常的好混,但各位也清楚车间是个什么状况,相对很脏,环境恶劣,而且所干工作真的毫无技术可言,标准体力劳动者。加之楼主自幼体弱,干体力活儿实在有些吃力。楼主也曾多次竞聘集团公司内部各个部门乱七八糟岗位,尝试了七八次,全部以失败告终,后来一打听,都是有关系才能进去,没后台的只能一直一线待着。现在三年了,所学专业彻底荒废不说,感觉每天就是和各位临时工们混日子,接触的最大领导就是班组长,车间主管都接触不...  -----------------------------  考研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能力,你所谓的高层找关系尽的,那也是你自己不会找关系,先不要想那么多了,好好给自己的人生做个规划……定好详细规划了再去全力执行……  
  本人大工毕业,在大连造船厂,遇到和楼主一样的瓶颈,而且待遇更低,郁闷中  
  @lc5257  这位朋友你好,我去过大连和青岛,感觉沿海城市真的非常的好,而且你学校也比我的好,起码985。我现在要是在你的位置上,肯定不会乱动,又是大型企业,又是很好的城市,尽力在企业内部往起爬比较好。我现在城市垃圾,单位我相信远比你大连造船腐败,我又车间一线,根本没有出头之日。我要是有你的学历也早辞了,呵呵。
  自己顶一下吧,希望有高人能指点迷津
  我也是大工机械本科毕业,毕业后在汽车装配车间做了一年技术员,现在毅然抛弃专业转行到工地当民工去了。  
  回复楼主,@叹时光太匆匆  大家好!进来看帖即是缘,先恭祝各位事业蒸蒸日上,大展宏图,财源广进,玩了命的发大财哈!!   言归正传,先说下自己情况,我是2011年某二线城市211本科毕业,机械专业,毕业后在自己家乡某大型央企供职,年入到手八万多一点。现在工作即将满三年,感觉特别的迷茫,实在是不想在这里继续待下去。   先说企业,楼主所在单位是大型央企,水非常的深。从来这里后我一直就是一名车间里的一线工人,虽说每天不忙,非常的好混,但各位也清楚车间是个什么状况,相对很脏,环境恶劣,而且所干工作真的毫无技术可言,标准体力劳动者。加之楼主自幼体弱,干体力活儿实在有些吃力。楼主也曾多次竞聘集团公司内部各个部门乱七八糟岗位,尝试了七八次,全部以失败告终,后来一打听,都是有关系才能进去,没后台的只能一直一线待着。现在三年了,所学专业彻底荒废不说,感觉每天就是和各位临时工们混日子,接触的最大领导就是班组长,车间主管都接触不...  -----------------------------  还这么多心思还不如把工作做好,  
  回复楼主,@叹时光太匆匆  大家好!进来看帖即是缘,先恭祝各位事业蒸蒸日上,大展宏图,财源广进,玩了命的发大财哈!!   言归正传,先说下自己情况,我是2011年某二线城市211本科毕业,机械专业,毕业后在自己家乡某大型央企供职,年入到手八万多一点。现在工作即将满三年,感觉特别的迷茫,实在是不想在这里继续待下去。   先说企业,楼主所在单位是大型央企,水非常的深。从来这里后我一直就是一名车间里的一线工人,虽说每天不忙,非常的好混,但各位也清楚车间是个什么状况,相对很脏,环境恶劣,而且所干工作真的毫无技术可言,标准体力劳动者。加之楼主自幼体弱,干体力活儿实在有些吃力。楼主也曾多次竞聘集团公司内部各个部门乱七八糟岗位,尝试了七八次,全部以失败告终,后来一打听,都是有关系才能进去,没后台的只能一直一线待着。现在三年了,所学专业彻底荒废不说,感觉每天就是和各位临时工们混日子,接触的最大领导就是班组长,车间主管都接触不...  -----------------------------  为什么呢?再需要关系的地方,也是需要人才的,把工作做突出,表现出自己,还是有机会的,至少用你考研的决心来做工作,成本低多少?相信机会也差不多吧。在工作中,大家看好你吗,临时工看好你吗?应该还有一定空间的,以上新思路仅供参考。  
  @半枯半荣亦幻亦真  感谢这位朋友回帖,不知道你看明白我写的意思没有。这单位水很深,什么都不干的各种提拔,越是干得多的越事儿多,越挨批,我已经因为这个吃了无穷无尽的亏,甚至一堆人坐着我在那里干着,还各种挨骂。我不知道你们所在的单位是什么考核体系,在我们这里完全没有所谓的考核,逼着你偷懒不去管单位乱七八糟事情。至于什么劳模什么的,完全上面大领导说了算,说白了你有后台什么都能轮到,没后台累死你也没人说好。我正是因为好好干,所以组里人排挤,以为我想干嘛,上面领导玩了命用你,可算逮到个傻子,使劲干,奖金还低,简直无语。这样的单位你让我怎么踏实干下去??
  还是自己顶下,没人理啊
  在世界前50强的路过。。富士康。  其次,为什么我眼中,自己经历的富士康没有网络评价的那么差??  主管台湾的,幽默,好讲啊。  同事都是大陆的
  再次自顶
  学机械,那么你可以继续发展这方面的技术,然后去大城市的外企或者合资企业,要么贵要么富,既然不能在仕途上发展,那么就考虑多赚钱。现在走技术路线还是挺赚钱的。我有同学就是在外企做技术,主要做售后技术服务,月薪一万多,也不错了
  不过进外企对英语有一定要求,我同学最初进那个公司的时候,前几个月没什么事做,只是每天拿英语资料给他让他翻译,把英语过关了才正式做技术售后的,要知道他大学毕业没过英语四级的,哈哈,我也没过。
  其实我挺羡慕做技术的,可惜我大学学的不是理工专业。我动手能力还是比较强,性格又不喜人际类型的工作,完全适合做技术,让我重新选择职业,我肯定选做技术的工作,不管做什么要做适合自己性格和特长的,否则按面相的说法“形为心役者病”,我领导就是,本身也是不善于搞人际关系,比较内向的人,靠着努力,当了人事主管,搞得自己很累,身体就很差,吃那么多部品也没太大效果。一定不能勉强自己做自己不擅长的工作。
  最好还是改变吧
  @晕自行车 15楼
19:29:38  其实我挺羡慕做技术的,可惜我大学学的不是理工专业。我动手能力还是比较强,性格又不喜人际类型的工作,完全适合做技术,让我重新选择职业,我肯定选做技术的工作,不管做什么要做适合自己性格和特长的,否则按面相的说法“形为心役者病”,我领导就是,本身也是不善于搞人际关系,比较内向的人,靠着努力,当了人事主管,搞得自己很累,身体就很差,吃那么多部品也没太大效果。一定不能勉强自己做自己不擅长的工作。  -----------------------------  谢谢这位朋友!也谢谢@李北斗2014这位朋友!  你们的话其实就是我现在的困境根源,楼主人比较老实正直,做工作比较塌下身子来认真去干,但干到现在,不仅惹人,而且完全的出力不落好。看到这单位好多脑残领导人前耀武扬威人后龌龌龊龊,实在是不愿意和他们沆瀣一气,去挤所谓的“油水”,去奋斗所谓的“前途”。车间里大部分一线工人工件的原理不懂的占多数,只知道怎么去干,凭土经验干到什么样子这个件就能用。生产设备几乎都是三十几年前的装备,新设备也有,国产,很多都不好用甚至不能用,也许是回扣高吧。车间里研究生和大专生一视同仁,都是所谓“大学生”。楼主对这个城市也是不感冒,几乎与之格格不入,落个户用了两年,办个身份证半年,医院和学校无比的黑,一个小小感冒都能扒你四五百,里面所谓的正式工们也大都走后门进去的,业务能力几近搞笑,就这处处都得熟人,不然什么事都不好办。  个人总是觉得自己学历低,小本一个到大城市吃不开,想考个研看看能不能改变下困境,但目前主要顾虑就是年龄大了,我也真的不知道等自己三十四五毕业后,学历还有没有那么大的力量让我来改变自己。现在的想法还是倾向于试试,真考上再说,也许我本来也是想多了,或许努力了半天根本考不上呢,呵呵。
  还是自顶
  楼主去长三角珠三角拼搏一下还是可以的!出来之前先把身体搞好!外面竟争残酷!没有好身体不行!  另外,英语练好!外企要英语作为交流工具!  专业技术知识多多复习!重新捡起来!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研究一下历史!要有政治头脑!  外企规模大到一定程度!官僚主义跟国企一样!  不管在哪混!玩到中上层都是搞政治!  
  @叹时光太匆匆 想法没错,迷茫正常,先为以后做准备,时机成熟了,走。关键是准备哦。  下载推广就有推广广告收益哦,六代有效,很快哦,下一个热点 呵呵 打开链接可直接下载注册微乐,快来试试吧。我的邀请链接::8080/WeiLe/webapp/reg.html?phone=MTMxNTMwMTA4MzE=
  年纪大了考研不是特别好的选择。毕业后就业,不一定有你现在继续努力的效益好。  一个原同事的老公硕士毕业后进入特点中兴,他主管是他大学同学,就是说,他硕士毕业成了早工作三年的同学的下属。三年后,他硕士同学博士毕业又做了他下属。  当然,这都不绝对,如果你在硕士专业和方向上结合自己的专业,能力,就业预期,资源,做好选择,发挥自己工作经验和阅历等,也会比应届的同学有优势。另外,工科硕士一般都有横向课题,通过横向课题寻找毕业后的工作单位,也是个路子。  考研,读研,整个过程四年,谨慎选择阿。
  @icefire323 21楼
18:58:23  年纪大了考研不是特别好的选择。毕业后就业,不一定有你现在继续努力的效益好。  一个原同事的老公硕士毕业后进入特点中兴,他主管是他大学同学,就是说,他硕士毕业成了早工作三年的同学的下属。三年后,他硕士同学博士毕业又做了他下属。  当然,这都不绝对,如果你在硕士专业和方向上结合自己的专业,能力,就业预期,资源,做好选择,发挥自己工作经验和阅历等,也会比应届的同学有优势。另外,工科硕士一般都有横......  -----------------------------  谢谢前辈!我也是现在真的拿不准主意,目前行为还是全力以赴去试试,到时候综合各方面考虑再决定上不上吧
  自顶之!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毕业,去大城市还是回家乡?-
文明论坛-山东龙口文明网
 毕业,去大城市还是回家乡?
&& 转眼已是5月,一年一度的大学毕业季又在眼前。对于高校毕业生来说,迈出大学校门的那一刻,意味着再一次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就业,是去大城市,还是回到养育自己的故土?这是每一位毕业生必须要做的选择。近日,记者采访了我市部分应届和往届大学毕业生发现,超过六成的受访者选择逃离“北上广”,其中,有近七成受访者回到父母身边,支持家乡事业发展。即将大学毕业的你,又将作何选择?
有我所向往的诗和远方
  “当然去大城市啊!高中废寝忘食苦学三年,就是为了走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现在毕业了,再回到老家,有点不甘心。而且我这个专业找工作,还是在大城市机会多,发展空间大。”家住松韵苑的小王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大四学生,学习动物医学专业,今年6月毕业。对于就业的去向问题,他早有考虑,希望到大城市打拼,做些自己喜欢的事情,不想一辈子一眼就看到头了。
  “准备毕业后去北京。北京是我一直向往的城市,离家也最近。”小王说,去年暑假,他去北京找同学,顺便找了份兼职做。在北京待了一个多月,他便喜欢上那里快节奏的生活方式,觉得特别有干劲儿。交谈中,记者发现,小王有头脑、有理想、有冲劲。最近,他正打算和几个同学一起北上,“上个月投了几份简历,有两家有意向的单位,想让我们去应聘。”小王说。
  比起初出茅庐的小王,老家是龙港街道的小林已经在一线城市上海定居了。小林是个“80后”,高中毕业考入了上海的一所大学,2009年毕业后直接留在上海工作。2012年,小林在家人的资助下买了房,还娶了个上海媳妇。谈起当初决定闯荡上海的初衷,小林说,“在大城市机会多,能实现自身价值,我喜欢这种追逐梦想的感觉。虽然上海的房价高、竞争激烈,工作非常辛苦,但是视野比较开阔,你接触到的人、事情都不一样。”
  几年下来,小林换了三份工作,待遇也在不断提高。“‘北上广深’一线城市中,上海应该是最适合生活的。在上海这几年,不停地有人进入你的生活,当然也有人离开,跟小城市一成不变的生活不一样,在这里可以活得很精彩,每天有各种各样的活动,只要你有时间。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大城市资源很丰富,生活、医疗、教育相对来说都好很多,这对子女成长很有利。” 采访中,小林侃侃而谈,俨然已经融入了上海的生活。
  采访中,记者发现,选择去大城市发展的大学毕业生,最看重的就是机会多、发展空间大。此外,也有部分毕业生选择到二三线城市打拼。家住兰高镇的“90后”小李是个幸运女孩,大学毕业后考入北京外国语学院的研究生,读研期间,认识了现在的博士生男友。今年年初,男友应聘到南京一家央企工作,不但待遇好,有安家费,还能解决另一半的工作。“幸运是一方面,我也一直很向往大城市的生活,虽然不比一线城市,但比起老家来,总归起点高、能锻炼人。”小李对未来的生活充满期待。
更有归属感,还有父母亲人
  大城市充满竞争、到处是机会,是不少大学毕业生向往的诗和远方,但并非大多数。受访者中,近7成的大学毕业生选择回家,支持家乡事业,因为这里更有归属感,这里还有爹和娘。
  家住石良镇的女孩小朱是一名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一心想着回龙口找份工作为自己的人生打基础。“我是一个非常恋家的人,不喜欢那种漂的感觉。而且从小在龙口长大,比起其他城市,我对这里的环境更熟悉,人脉也比较多,办点什么事能方便些。从长远来说,离父母近一点,将来也方便照顾他们。”小朱说。
  家住北巷小区的小迟跟小朱持同样观点。2010年升入大四以后,“毕业去哪里”的问题,也曾困扰过他,但他最终选择了回到龙口。2012年,小迟顺利通过公务员考试,有了一份相对稳定的工作。如今,工作三年多,他在父母的帮助下,买了房子和车。
  “上个月去北京出差,见了几个同学,他们全都背着房贷压力,每天花三四个小时奔波几十公里去上班,其中一个现在还租住在20多平米的阴暗地下室里,因为没有北京户口,孩子无法在北京入学,一直留在老家跟着爷爷奶奶生活。他们听说我现在住着100平米的房子,上下班十多分钟的车程,时不时还可以去父母家蹭个饭,都特别羡慕。也许,我的选择是对的。”小迟说。
  “看没看最近热播的电视剧《欢乐颂》?几个女孩挤破了头到上海打拼,却仍然住在合租房里,为了在上海站稳脚跟,生活充满各种艰辛。”在我市一家银行工作的小邹说,在“北上广深”一线城市,很多人被房价、工作压得直不起腰。我们的家乡虽然没有大城市那么发达,但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条件并不比大城市差,也没有大城市的污染和交通问题,生活便利,没什么不好。是金子在哪都会发光,支持家乡事业发展,一样能实现自我价值。
听听“过来人”怎么说——正确审视自我&“适合”最重要&
  采访中,不论是即将毕业的大学生,还是往届毕业生,几乎都有过就业去向问题的困扰,其中以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求学的毕业生最多。他们最纠结的,便是权衡工作和家庭之间,如何寻求一个最佳平衡点。那么,究竟该如何选择?听听“过来人”的建议。&
  首先,要正确估量自己。如果你是名校毕业,对自己的能力有足够的自信;如果你敢打敢拼,喜欢挑战;如果你个性鲜明,性格强势,对一切新的事物充满好奇,那么,可以选择留在大城市一试。如果你是普通大学毕业,你认为自己不够牛;如果你喜欢按部就班,不爱折腾;如果你性格沉稳,追求安稳的生活,那么,你就要调整一下自己的择业区域了。
  其次,要从你的父母或家庭角度考虑。如果你的父母观念新潮,他们能够安排好自己的生活,他们支持你去外面闯荡;如果你的家庭特别富裕,或者你是一个富二代,你不那么恋家,能够担负起自己的人生,那么,你可以去大城市闯荡、打拼。如果你的父母思想保守,信奉“养儿防老”,他们希望你留在身边;如果你的家庭条件一般,你又特别依恋父母,离开家会有不安全感,那么,你还是留下来吧!
  其实,人生的道路有千万条,在哪里生活一样有苦有乐,你需要做的,就是在正确审视自我之后,选择自己能接受的,最适合自己的。你适合在哪里工作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你适合在哪里工作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剩7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叶檀分析中国最有前途的十个城市,有你家乡吗?
我的图书馆
叶檀分析中国最有前途的十个城市,有你家乡吗?
来源:叶檀财经“叶檀财经女神俯度分析,或许远在一线城市奋斗的人儿,看见你的家乡后,会有一丝丝回乡的冲动!中国最有经济前途的十个城市,有你的家乡吗?在排名中,会综合考虑城市所在的区域,经济教育文化的存在感,以及已经显示出的未来引擎。▲中国最有经济前途的十个城市是哪些?首先声明,一线城市除外,资源最聚集的城市,没什么好比的。有希望的城市必须具备以下一些特点:一是三条以上高铁通过,成为轨道交通时代的节点城市。二是近十年来人口大幅流入或者起码在回流。三是当地教育资源给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后盾。四是人均本外币存款较高,可以支撑当地的消费与建设。五是GDP增长较快。在排名中,会综合考虑城市所在的区域,经济教育文化的存在感,以及已经显示出的未来引擎。1、南京根据新的到2030年的八纵八横高铁规划图,有四条甚至更多高铁通过的高铁节点城市分别为沈阳、天津、济南、石家庄、合肥、杭州、南京、郑州、武汉、长沙、重庆、贵阳、成都、西安、兰州、银川,从到中国核心区域经济地带的距离看,最有红利的城市分别是郑州、武汉,其次是济南、长沙等地,四小时左右到北京、上海、广州等中心城市。▲中国高速铁路网中长期(2030年)规划示意图一度位居江苏省内GDP第三的南京,2014年超过无锡,目前对于苏州的追赶态势已经形成,加上省内资源集聚,影响力辐射到安徽东部地区,未来必然成为江苏省内最主要的城市。在35个城市人口流入排名中,南京常住人口从2009年到2014年流入50万人口,低于苏州的123万,但南京的教育资源远好于苏州,高校53所,比杭州高得多,南京发展有强大的高等教育作支撑。2015年南京GDP9720.77亿元,人均本外币存款32.14万元,在长三角的三个省会城市中,略低于杭州,远远高于合肥,超过将近一倍,但增速超过杭州。关键是南京文化底蕴丰富,教育资源得天独厚,几乎可以跟上海等地媲美。加上安徽等地人力与人才资源东移的倾向,对于南京发展是个不小的推动。2、苏州苏州并没有那么多高铁线通过,但苏州几乎是最受惠于外向型经济的城市。从新加坡工业园区,到目前兴盛的工业园区和新区,苏州几乎被打造成了东亚发达国家的某个新城。可贵的是,苏州几乎完整地保存了原有的古城,几乎是我在国内惟一看到的一座保存完好的古城,留下了丰富的资源,我们不得不为当时决策者超前的眼光赞叹。▲苏州苏州从2009年到2014年流入了123万人口,在35个城市中排名第12位,从2005年到2015年,GDP增长了257%,在33个城市中排名第17位。随着外贸的下行与制造业的衰落,苏州遭受打击,外资撤离或者僵化,导致苏州企业逐渐下行,而苏州的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也一蹶不振。这两年,成立于1993年的国际包装、造纸行业巨头芬兰斯道拉恩索集团旗下的苏州紫兴纸业企业,关门了。2015年12月,在苏州扎根16年,曾经无比辉煌的诺基亚苏州工厂关闭。2015年10月,总部位于苏州张家港的国内民营玻璃巨头华尔润被爆停产清算。2015年7月,韩国三星电子的代工企业、位于苏州吴江的普光电子倒闭。2014年11月,苹果供应商苏州联建宣布倒闭,公司最辉煌的时候,员工多达两万余人。2014年11月,位于苏州胥口镇的诺基亚手机零部件供应商闳晖科技陷入停产。闳晖科技最辉煌的时候,员工多达上万人。苏州的GDP低于深圳,但苏州的投资远高于深圳,而消费远远不如深圳。这是苏州之痛,当地的经济结构与创新能力不如深圳,必须经历一次凤凰涅槃。目前房价上涨,只是货币现象。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根据最新的数据,截至6月末,苏州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为27504亿元,同比增长9.35%。苏州最新常住人口为1061万左右,人均约25.92万,低于南京。而苏州最新流入的人口在大幅下降。苏州可列入未来将发生巨大蜕变的城市,在长三角城市群中的地位不会下降。3、武汉武汉是高铁节点城市,与郑州争夺航空枢纽,与郑州不同的是,这是一个传统意义上重要的港口城市。在2009年到2014年间,常住人口流入123万,与苏州相同,不同的是,直到现在,武汉人口还在大幅流入。这是由不同的发展阶段造成的,总体而言,一线城市的人口、东部沿海地区的人口流入在下降,人口在回流到中部地区。2015年,武汉的人均本外币存款这18.28万元,略高于天津。GDP十年来增速却排名在33个城市的第三位,高达387%,仅次于长沙、重庆,这是个仍然在大规模投资、大规模导入人口的城市。重要的是,武汉的高校家数86所,在国内都首屈一指,如果把这个教育资源给深圳,深圳就飞了。在武汉经济下行时,两湖流域给深圳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基础。▲武汉毫无疑问,这个中部重镇还会借着高铁的东风、庞大的基建与教育的力量,继续发展下去。4、杭州在浙江省内,没有可以与杭州竞争的城市,而浙江又是新时期市场经济的发祥地,在杭州西湖周边风景胜地,除了各种疗养所、政府军队学校等机构,基本上都是操着浙江各地口音的“老板”们。而在杭州城区,则可以听到各地口音,在一财公布的截止到2014年的35个城市排名中,杭州排名第15位,实际当地人感觉会更多,因为西湖边上已成交通要通,堵车与北京有的一拼。这座城市从围绕西湖,改为围绕钱塘江。由于企业主多,杭州的财富沉淀很深。在长三角除上海以外的重要城市中,杭州的GDP总量最高、居民本外币存款最多。2015年GDP总量达到10053.58亿元,人均本外币存款为33.12万元,都略高于南京。如果算是单独的国家的话,已经可以列入发达国家行列了。近两年南京、合肥房价狂涨,但杭州并没有怎么涨,是因为杭州房价已经涨到不耐烦了,早就跻身房价的1.5线城市了。▲杭州在转型的过程中,杭州钢铁厂出问题,对杭州影响并不大,不像鞍山钢铁厂,因为此地经济增量,足以消化转型阵痛。这座旅游城市已经成为人口多到吱嘎作响的经济重镇,有着不小的野心,绝不愿意成为上海的附庸。现在电商重镇除了深圳,就是杭州,在我参观过的创意产业园中,杭州相当活跃。现在各个地方普遍铺开金融小镇、特色小镇,成为杭州的有益补充,连乌镇都成为一个房价挺高、杂揉水乡与现代色彩的特色IP了。杭州也有问题,市内交通规划并不通畅,高等教育也落后于南京、合肥等城市。杭州仅有39所高校,远低于合肥的60所与南京的39所,在校大学生人数与研究生人数也远远不及合肥、南京,这对于杭州来说是个隐患。当然,杭州可以通过环境与财富吸引其他地方的人才入驻,这是现在正在做的事。5、合肥合肥最近半年以房价增速居全国第一而威震四方,这是补涨,在长三角地区的省会城市中,现在轮到合肥了。并且,合肥的土地政策等非常明智的。合肥发展较快,2005年GDP为853亿元,2015年为5660.3亿元,十年增长6.63倍。年上半年,安徽省生产总值11028.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8.6%,合肥2575.5亿元,按可比价增长9.4%。关键是服务业在提升,服务业对GDP的贡献超过工业,说明这个城市进入有活力的细分发展时代,而不是几家央企“企业办社会”包打天下,办死了社会。▲合肥在长三角省会城市中,合肥是发展较为落后的一座城市,底子不厚。本外币存款在长三角省会城市中排名最低,并且是低一半以上。以2015年的数据看,本外币存款总量11193.71亿元,人均本外币存款是14.37万元,跟南京、杭州人均33万元没法比。从2009年到2014年,合肥人口流入在全国35个城市中排名倒数第七,五年流入34万人,说明合肥对全国人民的吸引力还比较弱,存在感主要是在省内,现在逐渐向长三角渗透。但合肥有一项优势,在长三角省会城市中,合肥的高校数量是最多的,比南京多7所,比杭州多21所!合肥得到了排名靠前的中科大,这才有了科大讯飞等公司,合肥经济腾飞时人才储备较优厚。虽然合肥的经济增长、人口增长不如天津等城市,但从存地感和经济腹地来看,还是把合肥列入了看多城市序列。6、郑州我对郑州的偏爱已声名远扬,这不是一种文化上的爱,而是基于大势形成的客观判断,形势比人强。毫无疑问,郑州已经成为中原最受人关注的城市。▲郑州郑州跟武汉一样,是高速轨道交通上的城市,有七条以上高铁经过,郑州是最受益于铁路发展的城市,孙中山先生的铁路梦想,今天在郑州这座城市身上得到了体现。除此之外,郑州与武汉争夺的航空枢纽地位,围绕临空新城的布局,有可能再次上演郑东新区发展的辉煌史。以往河南的人口结构不合理,儿童多、老年人多,到了青壮年时期,散落到其他城市群打工去了,这是一个向外输出人口红利的地区。但近些年,人口流动有了变化,青壮年人口占比上升。根据35个城市的人口流入数据,从2009年到2014年,郑州流入人口排名高居第6位,起码是河南省内最具有吸引力的城市。得益于产业转型与制造业西迁,郑州工业发展引人关注。根据《经济学人》信息部(EUI)去年8月发布的信息,郑州这个人口高密度地区的产品出口年度复合增长率已经达到53%,在EUI指数中排列第二。2005年,郑州GDP为1650亿元,2015年为7315.2亿元,十年增长了44.3倍。郑州高校数量56所,不如南京、武汉,但高于天津,大学生在校人数高于成都,低于武汉。换句话说,郑州拥有人口与人才两方面的优势。郑州的劣势也很明显,市场经济发展滞后,使得规范的市场经济发展还需要很长的时间,无论是乞讨、假文物、金融规范化等方面,名声并不算太好。从文化上来说,中原地带的商业文明在近代已经较为落后,现在需要有奋起直追的过程。虽然有一定的教育资源优势,但未受过专业训练的劳动力更为庞大,需要十年以上的培训过程,才能形成训练有素的劳动力群体。7、成都四川省内,现在没有、将来也没有可以与成都竞争的城市,以前可以竞争的重庆已经被划出四川,成为独立的行政区。成都是个适合人居的城市,其小麻将与酒吧之风相得益彰,并不奇怪,每年的超男超女比赛有那么多人来自四川。▲成都似乎与东部沿海地区的创新无缘,但成都有个行业与吃喝玩乐密切相关,那就是游戏。据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2015年底,成都高新区已聚集游戏企业400余家,全年实现销售收入82.4亿,同比增幅35.97%。近3年来,活跃在成都范围内以移动互联网、游戏为投资方向的基金不下30支,包括经纬创投、联想之星、德迅资本、凯晟资本、IDG、真格基金、宝利来、富坤创投等。当然,也存在着小散乱、倒闭多的情况,但产业链条已经发展起来。成都的房地产价格在省会城市里并不“养眼”,主因是推地多、库存量大,今年上半年住宅有所好转,据四川中原地产2016半年报数据显示:上半年主城区商品住宅供应面积434.01万㎡,环比下降18.85%,同比下降20.62%;成交面积466.75万㎡,环比下滑1.42%,同比上涨11.88%。2016年上半年成都楼市意外呈现出暖意,也只是微暖,而商业地产依然是成都的老大难问题。商业地产让人头痛。据四川中原地产2016半年报数据显示,成都商业库存仍高。商铺存量1273万㎡,去化周期7年;写字楼存量332㎡,去化周期6年;公寓存量357万㎡,去化周期3年。成都常住人口从2005年到2015年,十年增长244.8万;成都高校多达56所,与郑州持平。在校研究生高达7.85万人,说明当地的研发力量较强。成都的本外币存款人均在20.11万,远高于合肥,与东部沿海地区基本持平,并且消费的意愿非常强。四川9月初新设自贸区,四川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表示,自贸试验区将主要设在成都,这对于成都来说,属如虎添翼。8、重庆与成都一惯不对眼的重庆独立成市,是中国最大的直辖市,土地资源是直辖市里最多的,可以理解,因为周边是大农村。重庆这几年非常耀眼,因为GDP增速非常快,几乎快成了一个神话。2016年上半年31省市GDP同比增速数据显示,西藏、重庆、贵州3个省市该项指标领跑全国,GDP增速分别为10.6%、10.6%、10.5%,重庆已经十个季度保持经济增长速度位于全国前列。▲重庆重庆的金融、投资等均位居全国前列。但重庆基数低,从财富积累看,重庆本币外存款总额与成都相差无几,一算人均就非常糟糕,只有成都的47%,奇怪的是重庆的消费并不差,说明此地贫富差距还是比较严重。重庆去年常住人口3016.55万人,是成都的1倍上,普通高校比成都多8所,但在校研究生人数不如成都。在西南地区,成都、重庆是通向中东、欧洲与东部的三个交通节点,就此融入了全球经济。重庆文化极有特点,解放碑的时尚在全国小有名声,此地穿梭的长江大桥,预示了近几年重庆的经济底线何在。9、天津天津是个很长时间没有存在感的直辖市,主因是离北京太近,虹吸效应吸走了大部分资源。以往的商业之都,到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街面上已经不忍直视。天津入选的理由是,北京资源真的盛不住开始外溢了,天津这座城市从谷底翻身。天津去年GDP增长9.3%,基本与重庆并驾齐驱。但天津的劣势在于,虽然人均GDP在2011年超过了原来的老大上海,但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上海相比有不小的距离,天津的GDP并没有很好地转化为居民收入,而是成为重大项目的投资,这是一个政府主导意志甚至比上海更强的城市,这不是一件值得夸耀的事,为未来的发展埋了几颗地雷。▲天津天津去年本外币存款总额28149.37元,人均18.20万元,低于南京等城市,高于重庆,这与天津给人的印象相同,不如其他东部沿海地区,过得还可以。但考虑到重化工业较多,转型仍然是件非常辛苦的工作。天津自贸区落子,进口车等销售一直在全国独树一帜。京津冀一体化,北京不能独立支撑一个城市群,北京周边的卫星城与天津是最受益的城市。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中,天津定位非常清晰: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改革开放先行区,其本意似乎是想要回到曾经的北方金融中心、商业中心、航运中心的定位上。我曾经去过天津高新区,政府效率还算不错。天津普通高校55所,比成都仅少一所,教育资源算是相当的丰富。对于天津来说,最难的问题是重建独立品格,以及市场化的深入。10、厦门厦门人口数量无法与一些省会城市媲美,架不住海边城市月白风清、颇具风情,最近的房价涨势显示,福建最受欢迎的城市只有一个——厦门。从2009年到2014年,厦门常住人口增加了139万,在全国35个城市中排名第11位,五年增加了33万左右,这数据来看,这座城市居民富裕,有雄厚的财富根基,消费实力强劲。▲厦门厦门算是个特色旅游城市,与大理等特色旅游城市相比,腹地更广,工业基础更发达,与台湾经济对接的首个获益城市。步入厦门机场,小巧、规划合理、高效,跟厦门城市一样具有特色,与其他城市一味贪大的巨无霸规划完全不同。厦门是海上与陆上丝绸之路的结合点,根据厦门市政府今年出台的《厦蓉欧班列国家物流新通道建设工作方案》,今年厦蓉欧班列计划发运100列、4500个集装箱,货值40亿元。预计到2020年,将实现全年对开2000列,8万个集装箱,货值783亿元。这张蓝图显示嵌入全球经济的可能路径,但厦门目前经济仍然遭遇到制造业转型的阵痛,以及令人担忧的通信等行业的异常增长。东北与西北由于资源、转型以及市场化的总体缺失,此次均不入选。错过这些你会后悔哟↘▼入群爆料or交流请扫▼
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it去央企还是私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