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材料1,2 反映了唯物主义历史观史观什么道理 改革

安徽省“皖南八校”2016届高三第二次联考文综政治试题(Word)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高中精品题库
最新高考模拟题
名校精品试卷
安徽省“皖南八校”2016届高三第二次联考文综政治试题(Word)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1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甘肃省2016届高三第一学期摸底考试(四校联考)政治试卷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高中精品题库
最新高考模拟题
名校精品试卷
甘肃省2016届高三第一学期摸底考试(四校联考)政治试卷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2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四川广安市2016届高三历史二诊试题(附解析)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搜索:
四川广安市2016届高三历史二诊试题(附解析)
作者:佚名 试题来源:网络 点击数:
四川广安市2016届高三历史二诊试题(附解析)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
文章 来源天添 资源网 ww w.tT z y w.C oM 四川省广安市2016届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诊断性检测文综历史一、24.韩非子说:“臣尽全力以与君市,君垂爵禄以与臣市。君臣之际,计数之所出也。”指出君臣之间不过是买卖、交易、互相算计的关系。这一现象反映出(  )A.法家思想成为当时社会潮流&&&&&&&&& B.君臣之间的关系毫无诚信可言C.宗法血缘选官制度渐趋瓦解&&&&&&&&& D.儒家伦理道德正统地位的确立【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法家韩非子的思想 && 【解析】法家思想作为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的一家,其思想被当时的一些统治者所接受,但不可能成为当时的社会潮流,故A 项错误;韩非子指出君臣之间是买卖、交易、互相算计的关系,而这种关系并非完全无诚信可言,故B项错误;韩非子强调的这种君臣之间的买卖、交易、互相算计关系实际上是一种利益关系,这种关系改变了以宗法血缘为标准的选官制度,利益至上逐渐成为选官的主要标准,故C项正确;儒家伦理道德正统地位的确立是在汉武帝之后,战国时期儒家思想只是诸子百家中的一家且不被当时的统治者所接受,故D项错误。 【答案】C25.汉朝时,儿童从七岁开始每年收“口钱”23钱,“以食天子”;成年男子每年要缴纳“军赋”120钱;所有人不定期的还要交“献税”63钱,供皇帝祭祀宗庙;不服徭役的男子要交“更赋”若干钱,以雇人代役。这说明汉代(  )A.编户人口成为赋税征收的唯一标准&&& B.税收目的是服务皇室经费开支C.税收制度建立在市场经济基础之上&&& D.税收方式有利于商业贸易活动【考点】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汉代赋税制度&& 【解析】依据所学,汉代除按人口征收的人头税之外,还有按土地多少征收的田亩税,故A 项错误;依据材料“成年男子每年要缴纳‘军赋’120钱”“不服徭役的男子要交‘更赋’若干钱”可知,税收目的并非完全是服务皇室经费开支,故B项错误;汉朝时期,中国处于封建社会初期,其经济形式属于自己自足的自然经济,故C项错误;依据题干,汉代征收赋税大都规定交钱若干,迫使农民出售自己的农副产品换取货币,这在客观上推动了商业贸易的发展,故D项正确。【答案】D26.孔子曰:“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孟子曰:“如欲乎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这反映当时的儒者(  )A.适应社会转型之努力&&&&&&&&&&&&&&& B.经世济民的担当精神C.重构礼乐纲常的愿望&&&&&&&&&&&&&&& D.不受重用的愤懑之情&
27.下表是清朝乾隆时期常年粮价地区&价格&地区&价格江苏&米谷每石1.5―1.6两白银&山西(部分地区)&米每石1.5―2两白银湖广&米每石1.4―2两白银&山东(兖州、泰安)&米每石1.4―1.8两白银&&& 对上述经济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长江中下游地区成为重要产粮区&&&&& B.南北方经济地位逐渐趋向平衡 &&& C.粮食大量进入市场成为主要商品&&&&& D.南北地区之间的商业联系加强【考点】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 【解析】表格中的数据只是表明当时的南北方粮价基本接近,并无南北方粮食产量的数据对比,故A项错误;依据所学,隋唐时期南北方经济逐渐趋向平衡,宋代之后经济重心完全由北方转移到南方,故B项错误;表格中涉及的只是当时南北方的粮价数据对比,表格中缺乏粮食之外其他商品进入市场的相关数据,所以不能得出粮食大量进入市场成为主要商品的结论,故C项错误;由于南北地区之间的商业联系加强,加快了南北方之间的粮食流通,从而使南北方粮价趋向平衡,故D项正确。【答案】D28.1876年,英国人傅兰雅在上海创办格致书院,办学主旨为:“使中国便于考究西国格致之学、工艺之法、制造之理”。王韬主持书院期间,“以西学为主,而旁及时事、洋务……”材料体现该书院(  )A.中体西用的办学理念&&&&&&&&&&&&&&& B.经世致用的办学特色C.文化渗透的办学目的&&&&&&&&&&&&&&& D.中西并重的办学内容【考点】近代中国教育――格致书院 && 【解析】依据材料“考究西国格致之学、工艺之法、制造之理”“以西学为主,而旁及时事”分析得知,格致书院的办学主旨体现的是“西用”而非“中体”,故A项错误;依
据材料格致书院的学习内容“工艺之法、制造之理”“旁及时事、洋务”可知,格致书院突出学以致,用利国利民,故B项正确;格致书院的办学是“以西学为主”“考究西国格致之学、工艺之法、制造之理”,与文化渗透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以西学为主,而旁及时事、洋务”说明格致书院重在学习西方,故D项错误。 【答案】B29.《新青年》经常刊登介绍自然科学家发明创造的事迹,介绍生物的起源、医学、生理、体育等各方面的科学知识,宣传宇宙是可以认识的,物质是实在的等唯物主义观点。材料说明《新青年》旨在(  )A.借助天演论宣传变法思想&&&&&&&&&&&&&&& B.把反迷信作为反封建的重要内容C.大力弘扬民主和自由思想&&&&&&&&&&&&&& D.将启蒙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新文化运动&& 【解析】借助天演论宣传变法思想的是甲午战后维新思想家严复 ,故A项错误;《新青年》着重宣传西方的自然科学和唯物主义思想,有利于破除封建迷信,符合新文化运动的宗旨,故B项正确;题中提到的是《新青年》宣传西方自然科学和唯物主义思想,没有直接涉及西方的民主自由思想,弘扬民主和自由思想与本题无关,故C项错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主要内容,而题中的“唯物主义观点”不完全等同于马克思主义,故D项错误。【答案】B30.1932年8月,国民政府决定:对沿海兵工厂进行迁移;内地兵工厂加以扩充。而“济南、金陵二厂,固应移于安全地点,以因迁移而致绥靖(安定、安抚)所需的弹药减少供给起见,除必要者外,暂不迁移。”该决定的目的是(  )A.加快国防军工业向内地迁移&&&&&&&& B.增加军工生产以防备日军侵犯C.服务于国内外时局的需要&&&&&&&&&& D.以军工企业带动民族工业发展【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国共十年对峙――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 【解析】依据题干,国民政府决定的内容是加快国防军工业向内地迁移,其目的是为了应对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故A项错误;1931年、1932年,日本对中国相继发动九一八
事变、一二八事变,国民政府先后实行不抵抗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所以增加军工生产以防备日军侵犯的说法与事实不符,故B项错误;1932年前后国民政府正集中力量“围剿”红军,所以“因迁移而致绥靖(安定、安抚)所需的弹药减少……暂不迁移”,故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民族工业发展的相关信息,故D项错误。【答案】C31.据国家统计局统计,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居民人均粮食消费量呈持续下降趋势:1982年为144.6kg公斤,2002年降至78.5公斤,这表明(  )A.自然灾害致粮食产量下降&&&&&&&&&&& 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陷入困境C.居民膳食结构日益多样化&&&&&&&&&&&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考点】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居民膳食结构的变化&& 【解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没有过发生大面积、持续性的自然灾害,所以城镇居民人均粮食消费量呈持续下降与自然灾害无关,故A项错误;1982年之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取得重大成效,粮食产量连年增加,故B项错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不断提高,城市居民膳食结构由以粮为主向多样化转变,故C项正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是在1992年中共十四大之后,这与题干中提出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居民人均粮食消费量“呈持续下降趋势”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C32.克利斯提尼改革建立了“陶片放逐法”制度;伯利克里宣称:“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这表明古代雅典(  )A.公民享有立法权和决策权&&&&&&&&&&& B.体现权利的制约与平衡C.法律针对意欲独裁者而定&&&&&&&&&&& D.重视维护公民合法利益【考点】雅典民主政治&& 【解析】依据雅典民主政治的规定,享有立法权和决策权是公民大会和五百人会议等权力机构,而非公民个人,故A项错误;权利的制约与平衡是指立法、行政、司法等国家权力机构间的相互制约与平衡,“陶片放逐法”“解决私人争执”与此无关,故B项错误;“陶片放逐法”是针对意欲独裁者而定,而“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则与独裁者无关,故C项错误;“陶片放逐法”是为防止出现个人独裁,保证公民充分享有民主权利而制定的,而“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的目的也是为了保证公民个人的合法权利,故D项正确。【答案】D33.霍布斯鲍姆认为:进化论之所以在19世纪中后期盛行,不在于人是由动物进化而来的证据来势太猛,以致无法阻挡,真正的原因,一是主张自由主义的资产阶级迅速崛起,二是这个时期没有发生革命。该分析说明进化论(  )A.没有公开挑战传统势力和思想&&&&&&& B.为资产阶级崛起提供理论依据C.符合当时追求有序变革的社会心理&&& D.缺乏科学理论指导和实验验证&
34.1624年英国议会通过《垄断法》,到1851年,根据该法案共颁发了13023项专利。1890年,美国国会通过了《谢尔曼反托拉斯法》,1911年,洛克菲勒公司因市场垄断被肢解为34个独立石油公司。这两个法案(  )A.起因、宗旨和影响完全对立&&&&&&&& B.维护公平秩序,促进社会良性发展C.都和垄断组织有直接的关系&&&&&&&& D.保护知识产权,助推两国产业革命 【考点】工业革命&& 【解析】英国《垄断法》、美国《谢尔曼反托拉斯法》都是两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两个法案制定的目的也都是为了促进本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故A项错误;英国通过《垄断法》是为了鼓励人们进行发明创造,保护知识产权,美国通过《谢尔曼反托拉斯法》是为了防止极少数垄断组织通过行业垄断来操纵国计民生,二者都是维护公平秩序,故B项正确;真正意义上的垄断组织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产生的,故C项错误;1624年英国议会通过《垄断法》时,距英国工业革命开始还差一百多年,故D项错误。【答案】B35.1930年,美国拖拉机、谷物联合收割机、玉米摘收机的产量依次为:92万台、6.1万台和5万台;到了1940年,拖拉机、谷物联合收割机、玉米摘收机的产量依次为:156.7万台、19万台和11万台。导致上述现象是由于罗斯福新政(  )A.致力于国家工业复兴&&&&&&&&&&&&&&& B.推行“以工代赈”C.实施农业减耕减产政策&&&&&&&&&&&&& D.整顿财政金融体系 【考点】罗斯福新政――工业复兴法 && 【解析】题中提到的“拖拉机”“谷物联合收割机”“玉米摘收机”都属于工业产品,其产量的增加和工业复兴有直接关系,故A项正确;“以工代赈”是指政府通过大力举办公共工程以解决就业问题,与工业复兴无关,故B项错误;实施农业减耕减产只能导致农业机械在一定程度上使用量减少,故C项错误;整顿财政金融与工业复兴并无直接的关系,故D项错误。 【答案】A此资料来源于:& ( www.zxls.com/),未经允许, 谢绝转载。&&二、非40.(25分)“民族主义”,指以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对本民族的认同、归宿、忠诚的强烈思想意识和实践活动,是思想、学说、运动的统一,是一个历史性概念,与近代主权国家一同产生,是一种意义深远的文化现象。材料一& 十九世纪前期,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日耳曼兴起浪漫主义运动,学者文人对于历史传统与民族精神颇多歌咏,这个文化活动对于日耳曼人的统一建国激励甚大。……1862年,“现实主义政治”大师俾斯麦用铁血政策取得三次王朝统一战争的胜利,大大鼓舞了德意志民族的自豪感。1871年,统一的德意志帝国建立。当民族主义同强大的政治、外交、军事领袖结合起来后,他在动员、集合民族感情膨胀的民众方面便具备了无限潜力。……他们建立学校,向灌输爱国主义思想,还将青年征召入伍,让他们保卫国家利益,甚至有时还主动出兵攻击,以此来提高本民族的威望。& 二战后,德国被分区占领,再次分裂。东德经济发展缓慢,增长率从1984年的5.5%下降到1989年的2%,人们的日常生活必需品非常紧缺,买汽车必须提前10年预订。在200万人逃向西德后,东德于1961年开始修筑“柏林墙”,这严重伤害了德意志人民的感情。而西德经济在二战后始终保持高速而又相对稳定的增长,到1960年,西德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8.6%,高于所有西方工业国家,迅速地跻身于世界经济强国之林。在政治上,始终没有放弃统一,其国家法律一直称“基本法"而不是宪法,从而为重新统一德国留有余地。1990年,德国再度实现统一。――摘编自[美]本特利《新全球史》,张建华《世界现代史》等著作材料二& 我们鉴于古今民族生存的道理,要救中国,想中国民族永远存在,必要提倡民族主义。就中国的民族说,总数是四万万人,当中参杂的不过是几百万蒙古人,百多万满洲人,几百万西藏人,百几十万回教之突厥人,所以就大多数说,四万万中国人,可以说完全是汉人。我们这种民族,处于现在世界上,是什么地位呢?用世界上各民族的人数比较起来,我们人数最多,民族最大,文明教化有四千多年,也应该和欧美各国并驾齐驱。但是中国的人没有民族的精神,所以实在是一片散沙,弄到今日是世界上最贫弱的国家,处国际中最底下的地位。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我们的地位在此时最为危险,如果再不留心提倡民族主义,结合四万万人成一个坚固的民族,中国便有亡国灭种之优。我们要挽救这种危亡,便要提倡民族主义,用民族精神来救国。 ――摘自孙中山《三民主义》(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德国实现两次统一的相似之处(12分)(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民族主义思潮。(13分)【考点】(1)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德意志的统一;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两德的统一 (2)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孙中山的民族主义【解析】(1)依据题干“‘民族主义’,指以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对本民族的认同、归宿、
忠诚的强烈思想意识和实践活动,是思想、学说、运动的统一”,结合材料一和所学有关两次德国统一的史实,从政治背景、经济基础、民族意识、历史文化等方面,分析归纳两次德国统一的相似之处。(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民族主义的内涵及其产生的社会背景,分别从国家、民族、社会的角度,分析民族主义产生的积极和消极影响。【答案】(1)简析共同之处:①国家分裂,阻碍了德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民渴望统一。1871年之前,德国四分五裂,使德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缓慢,落后于英法等西欧国家。二战后德国被分区占领,一分为二,德国国际地位大大削弱。②经济发展,为实现国家统一奠定基础。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展开,迫切需要实现国家统一,建立统一市场。20世纪80年代,联邦德国经济发展迅速,远远超过民主德国,为统一打下坚实的基础。③出现统一的中坚力量。19世纪末,普鲁士成为德意志各邦国中实力最强的集团,加上雄才大略的俾斯麦,成为统一的领导者组织者。20世纪80年代,联邦德国凭借强大的实力成为德国统一的主导者。④民族意识(民族情感)为统一奠定思想基础。19世纪日耳曼浪漫主义对历史传统和民族精神的歌颂,激发了民族意识,促进了统一。二战后,民主德国修筑柏林墙,伤害了民族感情,联邦德国称国家法律为基本法,为统一留有余地,有利增强德意志民族情感。⑤共同的历史文化心理特征。都属于日耳曼民族,有着共同的语言,历史,文化和心理特征,这是统一的强大的动力。(每点3分,任意4点12分)(2)评析:“民族主义”,指以人们对本民族的认同、归宿、忠诚的强烈思想意识和实践活动。它的产生往往和国家分裂、民族危机、社会贫弱等因素密切相关。(2分)民族主义思潮的影响具有双重性:积极:①激发民族热情,促进国家的团结统一;②推动民族救亡运动,维护国家主权独立。③增强民族的凝聚力,促进民族国家的富强和发展。消极:①狂热的民族主义容易煽动侵犯其他民族国家的利益,常成为军国主义温床(侵略他国,引发战争)。②狭隘的民族主义,内不利于民族团结,外不利于吸收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优秀文明成果。(只从一个角度回答给3分,从2个角度且答出三点以上,给9分)理性的民族主义推动社会进步,过度偏激的民族主义导致社会动荡。(2分)41.以下表格为建国后不同时期中国人口结构示意图(注:①单位:万人。②按照联合国的新标准,65岁及其以上的老人占总人口的7%,即该地区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年代&末期人口数&0-10岁&10岁以上50年代&&45837比例(%)&&30.46&69.54&末期人口数&0-10岁&11-29岁&30岁以上70年代&&比例(%)&&22.34&45.35&32.31&末期人口数&0-10岁&11-29岁&30-49岁&50岁以上90年代&86&&16721&&16.58&34.90&35.18&13.34――根据《中国人口研究》编制年龄段&人口数(万人)&比重(%)&2002年&2011年&2002年&2011年0-14&&22.4&16.515-64&&70.3&74.465岁以上&&7.3&9.1――国家统计局2012年统计数据(摘自中国新闻网)请根据以上图表和文字材料,提炼两条我国人口与社会发展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解读。(12分)【考点】新中国的人口与社会发展 【解析】第一小问信息,依据题中的图表和文字材料,分别从我国人口的增长速度和各年龄段人口所占比例的变化(0―10岁、30岁以上、65岁以上)等方面提炼概括即可;第二小问解读,依据第一问提炼的相关信息,结合所学,分别从政治形势、国家政策、经济发展、思想观念、医疗卫生教育等方面对相关信息加以解读。【答案】评分标准:本题属于开放性,采用整体评分法。一等(12~10分)①紧扣评论对象,观点明确;②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评论;③论证充分,一逻辑严密,表述清楚。二等(9~5分)①能够结合评论对象,观点较明确;②引用史实,评论角度单一;③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三等(4~0分)①偏离评论对象,观点不明确;②未引用史实;③论证欠缺说服力,表述不清楚。答案示例:(不作唯一评分标准,仅作评分参考,有其他言之有理的答案,也可酌情给分)信息一:从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基本上每二十年增加3亿左右。解读:这一时期人口总数增长速度过快,这是因为:人口基数大;左倾错误影响(批判马寅初的新人口论,没有节制生育。);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提升;卫生医疗条件的改善等。信息二:从0――10岁人口所占比例来看,20世纪70年代后不断下降。解读:这一现象说明新生儿出生率逐年下降。其原因有:国家人口政策(生育政策的实行);改革前社会经济落后;人口生育观念变化;21世纪以来生育、教育、医疗等生活成本压力等。信息三:从30岁以上人口所占比例来看,中老年人比重不断增加。解读:这说明我国人口寿命在逐渐增加,高龄人群不断增长。这是因为: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升;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公共卫生事业发展;人民健康意识增加,全民健身运动的广泛开展等。信息四:21世纪以来,65岁以上老人比例达到百分之7以上,并不断增加。解读:依据联合国的标准,说明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原因有,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社会福利保障制度不断完善;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中国人平均寿命增加;生育政策,中国人口出生率下降等信息五: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到2011年, 20年时间只增加1亿人左右。解读:这一现象说明中国人口总数增长速度下降。这是因为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生育观念的转变;生育、教育、医疗等成本增加,就业压力大等。请考生在45、46、47、48四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做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 西周时期,我国便有了一套户口管理与户口统计制度,但户籍制度原始而简陋。春秋战国时期,以成年男子自立为户的小农家庭为基础的新的社会格局形成,“以户定籍”的户籍逐步确立。秦始皇统一中国前后,在其统治区域内,开始全面整顿户籍制度,使其初步制度化,尤其是对成年男子登记十分严格,这与秦王朝大兴徭役有密切关系。秦代的户籍除一般人民的编户籍之外,由于各色人等的社会地位不同,还有一些特殊的户籍。秦代户籍等级的明显区别,还具体表现在“闾左”制度中。贫富阶层分居闾里左右,在户籍中也是有所反映的。汉承秦制而有所变革,户籍制度更为完善、更为严格。当时的户口登记,县、里、爵、名、年庚,依次登录,前面还缀有现任身份。不过,在西汉初,除男子要登录年龄外,其他人恐怕是只书县名数即可。随着口赋、算赋的征收,所有成员均需登录年庚。后来,由于赀算的征收,对家庭资产的登录也成为户籍登录的一项内容。至武帝时代,汉代户籍制度臻于成熟。――摘编自陈锋、张建民主编《中国经济史纲要》等(1)根据材料,概括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内容。(7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汉时期户籍制度改革的原因。(8分)【考点】(1)中国古代户籍制度改革 (2)秦汉时期户籍制度改革【解析】(1)依据材料,由“春秋战国时期,以成年男子自立为户的小农家庭为基础的新的社会格局形成”可概括为,以成年男子自立为户的小农家庭为单位进行户籍登记;
由“汉承秦制……当时的户口登记,县、里、爵、名、年庚,依次登录”“随着口赋、算赋的征收,所有成员均需登录年庚。后来,由于赀算的征收,对家庭资产的登录也成为户籍登录的一项内容”可概括为,户籍登记的内容全面详细,包括县、里、爵、名、年庚及家庭资产等;由“秦代户籍等级的明显区别,还具体表现在‘闾左’制度中”“汉承秦制……当时的户口登记……前面还缀有现任身份”可概括为,户籍反映社会等级差异。(2)秦汉时期户籍制度改革的原因,依据所学知识分析得知,加强对人口和土地的掌握和管理;依据材料“春秋战国时期,以成年男子自立为户的小农家庭为基础的新的社会格局形成,“以户定籍”的户籍逐步确立”可分析得出,适应小农经济社会的发展;依据材料“秦始皇……尤其是对成年男子登记十分严格,这与秦王朝大兴徭役有密切关系”“随着口赋、算赋的征收,所有成员均需登录年庚”可分析得出,保障国家财政的稳定、赋税征收和徭役征发。【答案】(1)内容:以成年男子自立为户的小农家庭为单位进行户籍登记;户籍登记的内容全面详细,包括县、里、爵、名、年庚及家庭资产等;户籍反映社会等级差异。(7 分)(2)原因:适应小农经济社会的发展;加强对人口和土地的掌握和管理;保障国家财政的稳定、赋税征收和徭役征发。(8 分)46.(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材料& 在清末预备立宪中,清政府以“为各省采取舆论之地,筹计地方治安”为宗旨筹设咨议局。各省督抚对咨议局之议案有裁夺施行之权,对咨议局有监督、勒令停会和奏请解散之权,但本省督抚如有侵夺咨议局权限或违背法律等事,咨议局得呈请资政院核办。1909年,除新疆外,全国21省咨议局成立。咨议局议员全部由选民选举产生,这在中国尚属首次。绝大多数咨议局会前都制定了议事细则、旁听规则、办事处办事细则等。咨议局开议后,提出的议案主要包括保护咨议局职任权限、收回利权、纠举不法官吏、发展实业、发展新政宪政、减轻百姓负担、兴修农田水利等几个方面。议员们经常与督抚进行斗争,如云贵总督出告示要将盐价每百斤加价一两,云南咨议局认为增税累民,要求取消告示,进而决定停止开会,集体辞职,迫使其妥协。辛亥革命后,随着清政府的覆亡,咨议局的活动退出了历史舞台。&&&&&&&&&&&&&&&&&&&& ――摘编自侯宜杰著《20世纪初中国政治改革风潮》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咨议局的主要职能。& (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咨议局在近代民主宪政发展进程中的作用。(9分)【考点】清末预备立宪 【解析】(1)依据材料,由“……发展实业……减轻百姓负担、兴修农田水利等”可概括出陈述民情民意;由“绝大多数咨议局会前都制定了议事细则、旁听规则、办事处办事细则等”可概括出参政议政;由“提出的议案主要包括保护咨议局职任权限、收回利权、纠举不法官吏”“发展新政宪政”可概括出监督政府施政。 (2)依据材料,由“提出的议案主要包括保护咨议局职任权限、收回利权、纠举不法官吏、发展实业、发展新政宪政、减轻百姓负担、兴修农田水利等几个方面”可概括出,提出利国利民的议案,一定程度限制了地方行政官员的权力;由“咨议局议员全部由选民选举产生,这在中国尚属首次”可概括出,咨议局的议员通过民主选举产生,推动了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由“各省督抚对咨议局之议案有裁夺施行之权,对咨议局有监督、勒令停会和奏请解散之权”可概括出,咨议局职权受到督抚制约;由“辛亥革命后……咨议局的活动退出了历史舞台”可概括出,缺乏政治经验,运行时间短,收效甚微。【答案】(1)职能:陈述民情民意;参政议政;监督政府施政。(6分)(2)作用:提出了利国利民的议案,一定程度限制了地方行政官员的权力;咨议局的议员通过民主选举产生,推动了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但咨议局职权受到督抚制约,缺乏政治经验,运行时间短,收效甚微。(9分)47.(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 日本在东北实行的移民政策,先后经历了试点移民、武装移民和国策移民三个阶段。20世纪30年代日本“开拓团”分布地区主要是抗日力量存在的游击区,特别是军用铁路沿线为。日本通过开拓团的组织形式,在中国东北原住民村庄的基础上建立了“混成村”,不断地将东北由其占领的领土变为其“国土”。“开拓团”还强占或以极低廉的价格强迫收购中国人的土地,然后再租给中国农民耕种从而使500万中国农民失去土地,四处流离。期间,中国东北大量农民组成抗日游击队,不时袭击日本移民者。同时,从日本内地来到东北的日本移民,最初大多对气候、水土都不适应,许多人忍受不了生活现状而纷纷退团。后期,由于开拓团的经营、管理不善,在移民地内部的骚乱、暴行、纠纷、逃跑、罢工等事件不断发生,移民者的生活混乱不堪。特别是青少年移民还要接受3年严格的军事训练,更使他们难以忍受,绝望与动摇情绪日浓,自杀、逃跑事件司空见惯。随着战事的发展,至1944年,日本不得不放弃大量输送移民的政策,“开拓团”处于崩溃的边缘。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日本向我国东北的移民步伐才被彻底阻断,日本的移民政策也随之破灭。――以上材料摘编自姜廷玉、李戈瑞《揭秘:历史上的日本“开拓团”》等请回答:(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竭力向中国东北移民的历史背景。(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本对华移民的特点,并说明其移民政策最终失败的原因。(9分)【考点】(1)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日本向中国东北移民(2)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日本向中国东北移
【解析】(1)依据材料,由“日本在东北实行的移民政策,先后经历了试点移民、武装移民和国策移民三个阶段”可分析得出,明治维新后,对外殖民扩张是日本既定方针;由“从日本内地来到东北的日本移民,最初大多对气候、水土都不适应,许多人忍受不了生活现状而纷纷退团”可分析得出,岛国日本发展遭遇瓶颈,国内矛盾日益激化;由“‘开拓团’还强占或以极低廉的价格强迫收购中国人的土地,然后再租给中国农民耕种……”可分析得出日本逐渐占领中国东北,借助该地区优越的资源条件以战养战;由“‘开拓团’分布地区主要是抗日力量存在的游击区……在中国东北原住民村庄的基础上建立了‘混成村’,不断地将东北由其占领的领土变为其‘国土’”可分析得出,镇压中国抗日力量,同化当地居民,实现永久占领和独霸中国东北。 (2)第一小问特点,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别从日本向中国东北移民的组织计划、移民进程、主要活动等方面加以归纳概括即可;第二小问失败的原因,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由“中国东北大量农民组成抗日游击队,不时袭击日本移民者”可分析得出,中国人民对日本移民侵略的坚决抗击和抵制;由“从日本内地来到东北的日本移民……许多人忍受不了生活现状而纷纷退团。后期,由于开拓团的经营、管理不善,在移民地内部的骚乱、暴行、纠纷、逃跑、罢工等事件不断发生”可分析得出,在华日本移民生活的日益不适与管理失控;由“随着战事的发展,至1944年,日本不得不放弃大量输送移民的政策……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日本向我国东北的移民步伐才被彻底阻断政策……”可分析得出,日本侵华战争逐渐走向失败,使日本移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保障。【答案】(1)背景:①明治维新后,对外殖民扩张是日本既定方针;②岛国日本发展遭遇瓶颈,国内矛盾日益激化;③日本逐渐占领中国东北,借助该地区优越的资源条件以战养战;④镇压中国抗日力量,同化当地居民,实现永久占领和独霸中国东北。(6分)(2)特点:①蓄谋已久;②计划、组织周密;③伴随侵华战争日益推进;④殖民统治、军事占领与经济掠夺相结合。(4分)原因:①中国人民对日本移民侵略的坚决抗击和抵制;②在华日本移民生活的日益不适与管理失控;③日本侵华战争逐渐走向失败,使日本移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保障。(5分)48.(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 辜鸿铭(),祖籍福建厦门,他精通英、法、德等9种语言,他“长于西学,而服膺古训”,独尊孔子,却又放荡不羁,敢讽慈禧“万寿无疆,百姓遭殃”,敢骂袁世凯为“贱种”。时人称他为“怪杰”。北大讲学时,印象最深的要算那条拖在他脑后的长辫子了,学生嘲笑他,他反唇相讥:“我头上的辫子是有形的,你们心中的辫子是无形的。”辜鸿铭认为,中华民族养成了一种重感情、求忠厚、温良恭俭让的君子风度,是主“王道”的文化。而欧美一味恃强,是主“霸道的文化”,终致“酿成千古未有之战祸,饱受夫创巨痛深之苦。”其解决办法还得仰靠中国文化。他还说:“忠信,笃敬,德也,此中国之所长也;大舰、巨炮、力也,此西洋各国之所长也。”正因为中国人讲求精神,所以辜鸿铭认为中国是永不衰老的民族。而欧洲人,由于缺乏精神生活,空虚无聊,经常处于“感情与理智”、“心肠与头脑”的冲突之中。面对严重民族危机,辜鸿铭强调:“所恃以御侮而救亡者,独有以德服人之一理而已”。 ――据马克锋《中国近代文化思与辩》等整理(1)根据材料,概述辜鸿铭的文化观。(6分)(2)结合清末民初的时代背景,简要评析辜鸿铭的文化观。(9分)【考点】辜鸿铭 【解析】(1)依据材料,由“中华民族养成了一种重感情、求忠厚、温良恭俭让的君子风度,是主‘王道’的文化。而欧美一味恃强,是主‘霸道的文化’”“忠信,笃敬,德也,此中国之所长也;大舰、巨炮、力也,此西洋各国之所长也”可概括出,中国传统
文化主“王道”,重精神,西方文化主“霸道”,重物质与技术;由“其解决办法还得仰靠中国文化”可概括出,用中国文化改造西方文化;由“中国人讲求精神,所以辜鸿铭认为中国是永不衰老的民族。而欧洲人,由于缺乏精神生活,空虚无聊,经常处于‘感情与理智’、‘心肠与头脑’的冲突之中”可概括出,中国传统文化优于西方文化;由“所恃以御侮而救亡者,独有以德服人之一理而已”可概括出用传统文化作为强国御侮之道。(2)依据材料,结合清末民初,民族危机严重、中西方思想文化矛盾与冲突激烈的时代背景,在对比中西方文化的优劣基础上,对辜鸿铭的文化观加以评析。 【答案】(1)文化观:中国传统文化优于西方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主“王道”,重精神,西方文化主“霸道”,重物质与技术;用中国文化改造西方文化;用传统文化作为强国御侮之道。(6分)(2)背景:清术民初,政局动荡,列强侵凌,民族危机严重;在西方文明的冲击下,中国传统文化面临严重危机;各种救国思潮先后登场,中国思想界矛盾与冲突激烈。(4分)评析:作为传统文化的捍卫者,辜鸿铭为中华文化的传播与传承作出重大贡献,其文化观具有振奋民族精神、树立民族自信心的积极作用。但他反对西方文化,忽视西方工业文明的优势,一味强调精神至上,这对中国学习西方,走近代化道路又具有消极作用。(5分)此资料来源于:& ( www.zxls.com/),未经允许, 谢绝转载。&四川省广安市2016届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诊断性检测文综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题号&24&25&26&27&28&29&30&31&32&33&34&35答案&C&D&B&D&B&B&C&C&D&C&B&A
40.(25分)(1)简析共同之处:①国家分裂,阻碍了德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民渴望统一。1871年之前,德国四分五裂,使德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缓慢,落后于英法等西欧国家。二战后德国被分区占领,一分为二,德国国际地位大大削弱。②经济发展,为实现国家统一奠定基础。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展开,迫切需要实现国家统一,建立统一市场。20世纪80年代,联邦德国经济发展迅速,远远超过民主德国,为统一打下坚实的基础。③出现统一的中坚力量。19世纪末,普鲁士成为德意志各邦国中实力最强的集团,加上雄才大略的俾斯麦,成为统一的领导者组织者。20世纪80年代,联邦德国凭借强大的实力成为德国统一的主导者。④民族意识(民族情感)为统一奠定思想基础。19世纪日耳曼浪漫主义对历史传统和民族精神的歌颂,激发了民族意识,促进了统一。二战后,民主德国修筑柏林墙,伤害了民族感情,联邦德国称国家法律为基本法,为统一留有余地,有利增强德意志民族情感。⑤共同的历史文化心理特征。都属于日耳曼民族,有着共同的语言,历史,文化和心理特征,这是统一的强大的动力。(每点3分,任意4点12分)(2)评析:“民族主义”,指以人们对本民族的认同、归宿、忠诚的强烈思想意识和实践活动。它的产生往往和国家分裂、民族危机、社会贫弱等因素密切相关。(2分)民族主义思潮的影响具有双重性:积极:①激发民族热情,促进国家的团结统一;②推动民族救亡运动,维护国家主权独立。③增强民族的凝聚力,促进民族国家的富强和发展。消极:①狂热的民族主义容易煽动侵犯其他民族国家的利益,常成为军国主义温床(侵略他国,引发战争)。②狭隘的民族主义,内不利于民族团结,外不利于吸收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优秀文明成果。(只从一个角度回答给3分,从2个角度且答出三点以上,给9分)理性的民族主义推动社会进步,过度偏激的民族主义导致社会动荡。(2分)
41.(12分)评分标准: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采用整体评分法。一等(12~10分)①紧扣评论对象,观点明确;②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评论;③论证充分,一逻辑严密,表述清楚。二等(9~5分)①能够结合评论对象,观点较明确;②引用史实,评论角度单一;③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三等(4~0分)①偏离评论对象,观点不明确;②未引用史实;③论证欠缺说服力,表述不清楚。答案示例:(不作唯一评分标准,仅作评分参考,有其他言之有理的答案,也可酌情给分)信息一:从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基本上每二十年增加3亿左右。解读:这一时期人口总数增长速度过快,这是因为:人口基数大;左倾错误影响(批判马寅初的新人口论,没有节制生育。);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提升;卫生医疗条件的改善等。信息二:从0――10岁人口所占比例来看,20世纪70年代后不断下降。解读:这一现象说明新生儿出生率逐年下降。其原因有:国家人口政策(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行);改革前社会经济落后;人口生育观念变化;21世纪以来生育、教育、医疗等生活成本压力等。信息三:从30岁以上人口所占比例来看,中老年人比重不断增加。解读:这说明我国人口寿命在逐渐增加,高龄人群不断增长。这是因为: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升;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公共卫生事业发展;人民健康意识增加,全民健身运动的广泛开展等。信息四:21世纪以来,65岁以上老人比例达到百分之7以上,并不断增加。解读:依据联合国的标准,说明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原因有,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社会福利保障制度不断完善;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中国人平均寿命增加;计划生育政策,中国人口出生率下降等信息五: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到2011年, 20年时间只增加1亿人左右。解读:这一现象说明中国人口总数增长速度下降。这是因为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生育观念的转变;生育、教育、医疗等成本增加,就业压力大等。
45.(15分)(1)内容:以成年男子自立为户的小农家庭为单位进行户籍登记;户籍登记的内容全面详细,包括县、里、爵、名、年庚及家庭资产等;户籍反映社会等级差异。(7 分)(2)原因:适应小农经济社会的发展;加强对人口和土地的掌握和管理;保障国家财政的稳定、赋税征收和徭役征发。(8 分)
46.(15分)(1)职能:陈述民情民意;参政议政;监督政府施政。(6分)(2)作用:提出了利国利民的议案,一定程度限制了地方行政官员的权力;咨议局的议员通过民主选举产生,推动了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但咨议局职权受到督抚制约,缺乏政治经验,运行时间短,收效甚微。(9分)
47.(15分)(1)背景:①明治维新后,对外殖民扩张是日本既定方针;②岛国日本发展遭遇瓶颈,国内矛盾日益激化;③日本逐渐占领中国东北,借助该地区优越的资源条件以战养战;④镇压中国抗日力量,同化当地居民,实现永久占领和独霸中国东北。(6分)(2)特点:①蓄谋已久;②计划、组织周密;③伴随侵华战争日益推进;④殖民统治、军事占领与经济掠夺相结合。(4分)原因:①中国人民对日本移民侵略的坚决抗击和抵制;②在华日本移民生活的日益不适与管理失控;③日本侵华战争逐渐走向失败,使日本移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保障。(5分)
48.(15分)(1)文化观:中国传统文化优于西方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主“王道”,重精神,西方文化主“霸道”,重物质与技术;用中国文化改造西方文化;用传统文化作为强国御侮之道。(6分)(2)背景:清术民初,政局动荡,列强侵凌,民族危机严重;在西方文明的冲击下,中国传统文化面临严重危机;各种救国思潮先后登场,中国思想界矛盾与冲突激烈。(4分)评析:作为传统文化的捍卫者,辜鸿铭为中华文化的传播与传承作出重大贡献,其文化观具有振奋民族精神、树立民族自信心的积极作用。但他反对西方文化,忽视西方工业文明的优势,一味强调精神至上,这对中国学习西方,走近代化道路又具有消极作用。(5分)文章 来源天添 资源网 ww w.tT z y w.C oM
没有相关学科试题&&
? ? ? ? ? ? ? ?
var _bdhmProtocol = (("https:" == document.location.protocol) ? " https://" : " http://");
document.write(unescape("%3Cscript src='" + _bdhmProtocol + "/h.js%3Fde4f10e54e8' type='text/javascript'%3E%3C/script%3E"));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唯物主义历史观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