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爱之心,敬畏之心,恻隐之心,常怀感恩之心下一句。是谁提出来的

2015尔雅中国文化概论期末考试答案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2015尔雅中国文化概论期末考试答案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35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当前位置: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
——《孟子》
材料二 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焉,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顺是,故淫乱生而礼义文理亡焉。然则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故必将有师法之化,礼仪之道,然后出于辞让,合于文理,而归于治……古者圣王以人之性恶,以为偏险而不正,悖乱而不治,是以为之起礼义、制法度,以矫饰人之性情而正之,以扰化人之情性而导之也。
——《荀子》
材料三 如果人是天使,那就不需要政府了。如果是天使统治人,就不需要对政府有任何外来的或内在的限制了……人总是要追求其个人私利的。要改变人性,就像要阻挡狂流一样困难。聪明的立法者应该巧妙地通过改变河道而对其加以引导,并在可能的情况下将其导向公共利益方面。
——美国“宪法之父”麦迪逊
请回答:(1)比较材料一、材料二中孟子和荀子观点的不同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根据材料二、材料三,指出麦迪逊和荀子观点的共同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结合材料谈谈你对人性的看法和治理国家、规范社会的见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材料题难度:中档来源:江西省模拟题
(1)不同:孟子认为人性本善,统治者应该推行仁政;荀子认为人性本恶,统治者应该礼法并重。(2)同:都认为人性有追求个人私利的一面;都主张通过法律对人性加以约束、引导。(3)看法:人性既有善良的一面,也有追求私利(自私)一面。见解:通过教化宏扬善良、人道,使人向善;通过法制去恶从善,保护公众利益。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主要考查你对&&孔子和早期儒学,《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的制定&&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孔子和早期儒学《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的制定
孔子和早期儒学: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特点:
1、儒家思想较为具体,带有浓厚的理想化色彩;2、大多是关于思想修养方面的道德规范和政治理想方面的治国原则;3、孟子“仁政”、“民贵君轻”主张使儒家思想开始与政治相结合,但因脱离现实政治而遭到新兴地主阶级的冷遇。 &春秋——孔子:&主张和贡献:& 1、核心:是“仁”,“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2、政治思想:主张“克己复礼”,维护周朝的礼乐制度——保守部分;主张“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包含民本思想。& 3、教育思想:兴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
战国——孟旬:&1、孟子:& ①发展了仁,提出了“仁政”&&②民本思想:提出民贵君轻。&③伦理观:性善论&2、荀子:& ①施政用“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②民本思想:君舟民水&③伦理观:性恶论&④制天命而用之& 历史地位:经过孟子、荀子对儒学的总结与改造,儒家思想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
儒家思想的形成:春秋晚期,孔子提出“仁”的学说,创立了儒家学派。战国时期,孟子、荀子对儒家思想加以总结和改造,又吸收了一些其他学派的积极合理成分,使儒学体系更加完整,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战国后期,儒学发展成为诸子百家中的大宗。秦始皇实施焚书坑儒,在对先秦思想文化进行粗暴否定的同时,也使儒学的发展因此进入了低潮。至汉代,随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化体制的建立,太学建立,儒学获得了官方地位。儒家思想形成的社会背景:孔子创立儒家学派的社会因素相当复杂,与春秋时代的社会变革、鲁国的文化传统有着密切的关系。春秋末期,由于铁器和牛耕的出现,生产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这为封建生产关系的产生提供了物质条件。原来为周天子所有的“公田”,逐渐转化为诸侯贵族的“私田”。政治上,平民与贵族,奴隶与奴隶主,新兴封建势力与奴隶主贵族,以及奴隶主贵族内部的矛盾激化了,诸侯争霸兼并土地的战争日益频繁,奴隶的逃亡与暴动连绵不绝,王权衰落,各国诸侯贵族势力大大削弱。新兴封建势力日益兴起。在思想意识和文化上,“学在官府”的局面逐渐被打破。孔子首倡“有教无类”,广收弟子,宣讲儒家思想,出现当时影响最大的私学。孔子把西周以来奴隶主贵族的文化思想,改造成为以“仁”为核心的社会政治、伦理道德和文化教育的儒学,从而创立了儒家学派。同时,儒家学派诞生于鲁国,也与鲁国特定文化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鲁国是周代开国天子武王之弟周公旦的封地。周公在西周王朝长期执政,这种特殊的政治地位,使鲁国成为了西周时代三大文化中心之一(另两大文化中心为周王室和商朝的故地宋国)。春秋时代,鲁国在文化上仍旧保留着最多的周文化传统,以致到春秋末期还享有“周礼尽在鲁”的名声。这种文化传统对孔子有很大影响,为他创立早期的儒学思想体系提供了条件。
&孔子提出“仁”的学说:“仁”字最早见于《尚书·金滕》:“予仁若考(我的才能和美德同先父一样)。”这个“仁”指的是才能和美德。后来的政治家讲“仁”,则指的是人际的伦理关系。孔子对仁作了充分的阐发,把它提高到伦理哲学的最高点,形成为一种系统的儒家学说。孔子所讲的“仁”,含义十分宽泛,“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仁”则是其最主要的两个内容。孔子强调,仁既是人的内在心理感情和自觉道德意识,也是最高的道德标准。仁者应该“泛爱众”“亲亲”“能爱人、能恶人”,为此必须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卫灵公》),“博施于民而能济众”(《论语·雍也》)。孔子所讲的“仁”是普遍的爱,它在阶级社会里,是不存在的。不过,孔子讲“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劳动者身份地位的变化,这是思想发展史上的飞跃。孔子所讲的“仁”,又是同“礼”联系在一起的。他说:“克己复礼为仁。”只有克制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于周礼的规范,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颜渊》),才算有了仁德,这反映了他对当时新兴地主阶级僭越周礼行为的不满。在上述伦理观念的基础上,孔子针对春秋时弊,要求体察民情,减轻剥削,主张“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论语·学而》),“择可劳而劳之”(《论语·尧曰》),“薄赋敛”(《说苑·理政》);反对暴政虐民,斥责“苛政猛于虎”(《礼记·檀弓》),主张行德政,省刑罚。后来,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仁”的学说,形成“仁政”学说和重民思想。
儒家学派:儒家学派是崇奉孔子学说的学派。《汉书·艺文志》列为“九流”之一。“儒”在古代,是指从巫分化出来的,专门为贵族人家祭祖事神、办理丧事的知识分子。孔子以后,儒的含义发生了变化,指的是以孔子为宗师的儒家学派。儒家学说的内容,主要是“祖述尧舜,宪章(效法)文武”,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政治上主张“德治”(礼治)和“仁政”,重视道德伦理教育。战国时,“儒分为八”,重要的有孟子和荀子两派。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儒学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各个时期的儒家总是适应封建统治阶级的需要,从孔子学说中演绎出各种应时的儒家学说来。如两汉有以董仲舒和刘歆等为代表的今古文经学及谶纬之学;魏晋有王弼、何晏以老庄思想解释儒经的玄学;唐代有韩愈为排斥佛学的儒家“道统”说;宋明有兼取佛道思想的理学;清代前期有汉学、宋学之争,清代中叶以后有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之争;至五四运动前后,儒家学说随着封建社会的没落,才逐渐丧失其作为正统思想的地位。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的制定&:
1、历史背景:目的:保卫独立战争的成果&第一,缺乏强有力的全国性政府。& 1777年大陆会议通过《邦联条例》,建立了松散的邦联。国会是唯一中央政府,没有一个有效的全国性政府。各州具有财税、货币、军事和外交权经济困难,社会矛盾激化,人民起义。&第二,麦迪逊等人的努力。& 1787年,12州的代表在费城召开制宪会议,重新设计美国的政治体制。&来自弗吉尼亚州的麦迪逊等成为核心人物主要是采纳了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的主张&2、制定的过程:1787年,12个州(罗得岛除外),55个代表来到费城,原计划是对《邦联条例》进行修改和补充,后来决定重新设计美国政治体制,因此这个会议后来被称为制宪会议。55个代表中,39人在宪法上签字,通过了《联邦条例》。&
发现相似题
与“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125979101638102160102268101219101165常怀感恩之心&常保进取之情&长存敬畏之心(李萌)
- 企业邮箱 -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热&&&&&
常怀感恩之心&常保进取之情&长存敬畏之心(李萌)
济宁能源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运河煤矿 李萌
中国古人曾说:“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尊亲之至,莫大乎以天下养。”这句话的原意是告诫人要孝顺父母,心存感激,但我觉得这句话可以取其广义来理解,我们在一个社会在一个集体中,要对每一个人心怀感恩,有人投我以木桃,我便报人以琼瑶。
感恩是一个很老的话题,感恩也是一个永远说不透的话题,我们每个人在世界上都不是独立存在的,我们总要与别人进行互动和交流,只有懂得对别人的付出给予回报,别人才会对你回报,感恩也是相互的。
我们说感恩父母,父母有养育之恩;我们说感恩朋友,朋友有知遇之恩;那我们何尝不也该感恩我们的企业,感恩用一双慧眼发现了我们的领导和乐于帮助我们学习的同事,感恩企业提供给了我们一个浩大的天空和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
能够在这个企业的集体中立足是我的荣幸,我在集体中深深地感到了一直从上面延续下来的良好的风尚,每个人都为集体尽心尽力地工作,每个人都心怀对企业对集体的热爱。这种热爱像是一道从东方亮起来的晨曦,在每个清晨落到人们的眼睛里。
常怀感恩之心,善莫大焉。
很多人对于成功的诠释只有一句话:“一直往前走。”这听起来很容易,但却并没有那么多人可以轻易做到,我们总会在攀爬的过程中遇见形形色色的诱惑,心中会升起各种各样的懒惰,所以知道“往前走”的人很多,能做到“一直”的就很少。
人最不能缺少的就是对未来的渴望和为之奋斗的动力。懒惰是很简单的,因为懒惰不需要理由,只需要借口。我们必须无时无刻不提醒自己要克服内心的不情愿、不愿意、不想做。我们是一个完整的集体,我们应该从心底让自己紧张起来,让集体的荣誉感深入骨髓,以集体的利益出发,只有这样才可以时刻在内心里警醒自己,警醒自己应该做一个什么样的人,警醒自己应该怎样为集体谋利益,为集体争荣誉。
我们要常怀一颗进取之心,时刻让自己紧张起来,为自己也是为企业的未来而考虑,自然就可以做出成绩,做出效率。
常怀进取之情,走向成功。
我们说敬畏,人一生需要敬畏很多东西,包括自己的父母,自然和社会,都需要我们心存敬畏,用一种尊敬的姿态来向它们讨教。
食指曾说过这样一句话:“相信不屈不饶的努力,相信战胜死亡的年轻。相信未来,热爱生命。”我想说的就是最后一句话,“热爱生命”。生命是每个人最宝贵的财产,我们都应该以最虔诚的心去贴近生命,敬畏生命,而我们的企业就做到了。
我深切感受到每一条规章制度里透出的深深叮嘱和担心,仿佛是一位疼惜孩子的母亲,把自己毕生的经验和教训传授给自己的孩子,让自己的孩子免受任何伤害。在我敬畏着生命的同时,我也敬畏着我们的制度,我们的规章。
不仅仅是因为要敬畏着生命,这也是我们对企业的敬畏,对一个给予自己飞翔展示的天空的尊敬。而正是这里面的规章敬畏了我们的生命,我们才更要心怀感激地去敬畏规章,这并不是一句空话,就像是我在一开始所提到的,有人投我以木桃,我便报人以琼瑶。
长存敬畏之心,热爱生命。
&& &海阔凭鱼跃,山高任鸟飞。我们的企业是一个集体,我们每个人都是集体中不可缺少的一份子,只有我们尽力常怀感恩之心,常保进取之情,长存敬畏之心,我们才可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让企业与自己共荣辱,一起走向成功。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济宁能源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虢洪增
经营范围:煤炭开采、钢铁、化工产品、机械设备及房屋租赁
注册地址:中国山东济宁市高新区崇文大道2299号
电话:86-(0)537-2379002
传真:86-(0)537-2379099
邮政编码:272073
邮箱E-mail:
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鲁ICP备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常怀感恩之心下半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