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广印能法师和妻子的照片的妻子

& & & & 印广法师
今日: 0|主题: 38|排名: 41&
Powered by Discuz! X3.2
Comsenz Inc.印广法师邪见
破迷收教集
破迷收教卷一
问:何故名“破迷收教”?答:缘自《三论玄义》【问外道邪言可得称破。余为内教。何得亦破?答总谈破显。凡有四门。
一破不收。二收不破。三亦破亦收。四不破不收。言不会道。破而不收。说必契理。收而不破学教起迷。亦破亦收。破其能迷之情。收取所惑之教。】
是故,立名“破迷收教”。意谓破斥教内邪执谬见,收取彼等迷惑之教义。
印广法师品之一
印广法师系佛门出家人,鉴于其在说法时,出现种种过失。今略举之,一,为令法师警醒,速舍弃邪见,忏悔改过,以图自新,不枉为人天之师;二,为令迷津之四众佛子,脱离迷惑,弃舍邪执。三,为彰显佛法教义故。
第一,依后世佛子言论贬谪大乘菩萨藏
[因为自古以来「成佛的法华,开悟的楞严」,没有讲第三部经,大家明白吗?大家能不能认可这个道理啊?只依《法华经》《楞严经》为据,其它的经典免谈。]印广《佛法千年是与非》
[那么我们现在就要来分析,为什么佛只允许讲《法华经》《楞严经》,而不允许讲其它经典。我们还是看佛的金口玉言,不仅要知其然呐,还要知其所以然,是不是?在《妙法莲华经—方便品》,佛讲了,【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是不是有这段话啊?不是师父造出来的吧?
【十方佛土中】,是无量佛土,无一例外,【唯有一乘法】。《法华经》《楞严经》被祖师大德称为「圆教一乘大法」。【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没有第二部经,没有第三部经,《法华经》《楞严经》是一部经。]印广《佛法千年是与非》
[古以来,成佛的法华,开悟的楞严,没有第三部经。佛在《法华经》讲【唯此一真实余二则非真】【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
《印广法师北京密云普照寺15天的精讲法华》
[顾佛陀当年四十九年讲经说法,虚以三藏十二部经无量法门,广为方便,逗机引导;实以《楞严》正脉,《法华》如理,《心经》总持,《陀经》秘髓而圆成一代时教。虽各别开生面不一,而其立论落脚无二。]印广《四经脉要义》
《法华经》、《楞严经》虽在四众弟子中多受偏爱,如果生起执著,而要“免谈”其他经典实属无知之举。首先出家、在家所应持沙弥戒、沙弥尼戒、比丘戒、比丘尼戒、菩萨戒;五戒、八关斋戒等相关戒本、经典,岂能“免谈”?!这是包括印广师在内的四众弟子都需依止的、遵守的。
【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的般若波罗蜜诸经典能够弃而不顾吗?
菩萨所行六波罗密难道也弃而不顾吗?
显然印广法师有违佛陀教诫,执取一、二部经典,舍弃其余。犹如顽猴入山,见桃树已,攀树摘桃;见杏树已,弃桃摘杏;后见玉米,复弃杏而摘玉米。执取一、二,弃舍满山珍味,反而认为自己聪慧多智。
《妙法莲华经·方便品》云:【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这里明白的说的是:十方佛土中,只有一佛乘,没有二乘、三乘。印广师怎么能理解为:十方佛土中,只有一部经呢?
大乘菩萨藏如大海一般,而印广师仅仅执取一、二部经典,弃舍其余无量奥义而不顾。印广法师,此举非智者所为。大乘菩萨藏虽然浩瀚,但唯说胜义谛。是故一义而可贯之。显然法师未解胜义谛,未能理解什么是了义、非了义。
第二,关于了义经的邪解
[释迦牟尼佛把他一生四十九年,所讲之法分为两大部类:一大部类叫方便法,是与众生结缘,叫不了义法。一大部类,叫成就法,叫了义法。那么成就法它的代表作就是《妙法莲华经》和《大佛顶首楞严经》。佛讲我一生中讲法,九十九个法是方便引导法。
只有一个法是真实法,那就是《法华经》与《楞严经》讲如来藏。所以佛在《楞严经》呢,把其它自己讲的不了义法,统统判为戏论法,不究竟法。佛在《楞严经》中第四卷强调指出:“虽复忆持十方如来十二部经,清净妙理如恒河沙,祗益戏论”。《法华经》与《楞严经》历来被修行人,公认为成佛的《法华经》,开悟的《楞严经》。]
印广《过五关斩六将印广法师开示》
[佛在世讲经49年,把他的法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叫「了义法」,一部分叫「不了义法」。了义法让你当下开智慧,成佛了生死;不了义法来让你结缘,你能得到很大的人天福报,但是不能开智慧,不能了生死。]印广《佛法千年是与非》
[佛把他自己讲的三藏十二部经在《楞严经》判为戏论之法,在第四卷你们看,“十方如来,十二部经,恒沙妙理,只益戏论。”]
印广《讲解《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佛在《楞严经》把一切的其它经典判为戏论法,在《法华经》把其它的经典判为戏论之粪。佛再三讲,一切有形有相的任何的修持都是下等法、劣等法。]
印广《讲解《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虽然印广法师在弘扬《法华经》、《楞严经》上有种种勋劳,但法师在升座讲法前,应当先要对所用的佛学名词,在佛学词典里查询一下,确认与自己理解的有无偏差,不然就会闹笑话。况且,举扬一、二部经典而贬谪其余如海量经典不亦愚乎?更有迷众邪情,随声附和,造地狱业亦属愚痴之甚也!
一依法不依人。二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三依义不依语。四依智不依识。
次六波罗蜜。而辩四依者。菩萨既欲学六波罗蜜之正行。而行不孤立。必有所依。而得成就。依凭若正。则具正行。能至菩提。依凭若邪。则堕邪道。故次六度。而明四依也。此四通名依者。依凭也。依凭此四法。能成诸波罗蜜万行之因。满足菩提佛果。故云依也
一依法不依人。依法者。实相及一切随顺实相善法。通名为法。亦名法身。若依实相法身。而修诸波罗蜜。万行功德。皆悉具足。一切清净。能至菩提。故云依法。不依人者。人是揽五阴所成。假名相好之身。若依相好之身。而修诸波罗蜜。万行功德。则皆堕颠倒。终不得见真实法身。故云不依人也。所以者何。
如涅槃说。魔王波旬。尚能作佛。况不能作四依之人。是故虽是凡夫。若所说行。与实相相应。则可依信。虽现佛身相好。若所说行。乖实相法者。则不应依。况余人也
二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依了义经者。谓诸大乘方等十二部经中。皆明中道佛性。实相如如之理。若依此教。而修诸波罗蜜。万行功德。则心与中道相应。能见佛性如来藏理。故云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者。所谓声闻所应行。九部中不修中道。佛性如来藏理。若依此教。而修诸波罗蜜。万行功德。则随二边。不见佛性如来藏理。故云不依不了义经也
三依义不依语。依义者。义是中道第一义谛。若依中道第一义谛。而修诸波罗蜜。万行功德。则言语道断。心行处灭。破诸颠倒。心心寂灭。自然流入无量禅定。故云依义。不依语者。语是世间语。文字章句。虚诳无实。乃至二乘所见。真谛涅槃。亦有文字。故法华经。以化城喻。若依如是文字言语。而修诸波罗蜜。万行功德。则增长诤讼。妄想烦恼。或堕二乘之地。不到大乘大般涅槃。故云不依语也
四依智不依识。依智者。照了之心。名之为智。若于正观智慧心无所著。而修诸波罗蜜。万行功德。则能破散五住烦恼及无边生死之业。必获大乘涅槃常乐我净。故云依智。不依识者。妄想之心。名之为识。若依妄识。而修诸波罗蜜。万行功德。则构集五住烦恼二边生死之业。是以流转无际。众苦不息。故云不依识。FROM:【《法界次第初门》隋·智顗撰】
依上文所说了义经来看,“了义”实际就是指大乘方等十二部经,“不了义”者谓声闻所应行阿含经等。所以印广师“只认《法华经》与《楞严经》是了义经、真实法”的言论名为邪见、戏论,非佛法正知见,还望印广师等速速舍离,以免引生地狱之业。
&印广师说法时提到的:“佛讲我一生中讲法,九十九个法是方便引导法。”。这个在那部经典里有呢?
《楞严经·卷四》【菩提涅槃,尚在遥远!非汝历劫辛勤修证,虽复忆持十方如来十二部经,清净妙理如恒河沙,祗益戏论】。
完整一点的经文,可以清楚的看到,佛陀是在呵责阿难,虽然闻法无数,但不事实修。如人说食不饱,并非是说十方如来十二部经都不是了义经。
然而印广师却曲解佛意,建立诽谤——如来三藏十二部经为戏论。如此邪见应当速速忏悔、舍弃,以免引生地狱之业。
第三,关于“经王”的邪解
[《法华经》打开,你看佛是不是这样讲的?我们感到很奇怪,《法华经》为“诸经之王”,佛为诸法之王,法王在经王里讲的话我们怎么敢轻慢,怀疑?]印广《讲解《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我又说:“这么多经典,只有《法华经》是真的,其它都是假的。你如果不请人来讲《法华经》,你是在白糊弄一场,多可惜啊!”]
印广《讲解《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可是他不知道佛在《法华经》《楞严经》把其它一切的法判为戏论法,判为戏论之粪呢!《法华经》就是这么讲的:“蠲除诸法戏论之粪”。]
印广《讲解《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不可思议呀!诸佛出世就是为了讲『如来藏』心地法门,其它三藏十二部经都是戏论法,都是戏论之粪。]
印广《讲解《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为什么佛把《法华经》《楞严经》讲成是【经王】啊?因为他讲清了我们的心声啊!真理啊!为什么把其它法判为戏论法,判为牛屎狗粪?因为它不能叫我们成就啊!它是引导我们,你怎么可以当真啊!]
印广《佛法千年是与非》
&“诸经之王”非《法华经》独享,有《金光明经&卷第一·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大城耆阇崛山。是时如来游于无量甚深法性诸佛行处。过诸菩萨所行清净。
是金光明,诸经之王。若有闻者,则能思惟。
无上微妙,甚深之义。如是经典,常为四方。四佛世尊,之所护持。】
如《法华经》决了三乘而归入一佛乘中。是故名为“诸经之王”。而《金光明经》善决空义,是故名为“诸经之王”。如《华严经》中唯一佛乘,不须汇通,亦无王、非王义。不知印广师当作何解?!
然而印广师不解经义所指,唯依文字,建立如此邪见,恐贻误广大听众,还望速速忏悔、舍离邪见。
第四,修魔经典
[我们平时讲的“当下成佛、当下成就”是指成分真即佛,成明心见性的菩萨;但要成圆满之佛,我告诉你:无量法门都要修。不仅是佛讲的三藏十二部经,即使魔讲的经典我们都要修。……
菩萨是分真即佛。我们平常所讲听经闻法当下成佛,是指成分真即佛,是指明心见性的菩萨。]印广《讲解《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鉴于印广法师,所说“当下成佛”指的是“分真佛”即分证佛。我们有必要来看看什么是“分证佛”。
【六即佛】
  ﹝出观无量寿佛经疏妙宗钞﹞
  六即佛者,约事故明六,约理故明即。即者,其体不二,名之为即。然明此六即者,或显法门高深,或明修行次第。若论六者,位次高下有序,则修行之人,不生上慢。若论即者,理体初后皆是,则修行之人,不生退屈。以理言之,即处常六,六处常即,盖由事理不二故也。
  [一、理即佛],谓众生本具佛性之理,与诸如来无二无别。故涅槃经云:一切众生即是佛,是为理即佛。
  [二、名字即佛],谓或从知识处闻,或从经卷中见,知此理性,即佛之名。于名字中,通达解了一切诸法皆是佛法,是为名字即佛。
  [三、观行即佛],谓既知一切法皆是佛法,必须心观明了,理慧相应,所行如所言,所言如所行,是为观行即佛,此五品位也。(理慧相应者,理即所观之理境,慧即能观之智慧。应者,当也。谓境智相当,则言行一致也。五品者,随喜品、读诵品、说法品、兼行六度品、正行六度品也。)
  [四、相似即佛],谓于观行即中,愈观愈明,愈止愈寂,虽未能真证其理,而于理仿佛有如真证,是为相似即佛,此十信位也。(愈观愈止者,观即观照,以观观昏也。止即止息,以止止散也。十信者,信心、念心、精进心、慧心、定心、不退心、护法心、回向心、戒心、愿心也。)
  [五、分证即佛],谓无明之惑,有四十一品,至此破一品无明,证一分中道,是为分证即佛。此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位也。(十住者,发心住、治地住、修行住、生贵住、方便具足住、正心住、不退住、童真住、法王子住、灌顶住也。十行者,欢喜行、饶益行、无嗔恨行、无尽行、离痴乱行、善现行、无著行、尊重行、善法行、真实行也。十回向者,救一切众生离众生相回向,不坏回向,等一切佛回向,至一切处回向,无尽功德藏回向,随顺平等善根回向,随顺等观一切众生回向,真如相回向,无碍解脱回向,法界无量回向也。十地者,欢喜地、离垢地、发光地、焰慧地、难胜地、现前地、远行地、不动地、善慧地、法云地也。等觉者,去后妙觉佛位,犹有一等,胜前诸位,得称觉也。)
  [六、究竟即佛],谓道穷妙觉,种智俱圆,是为究竟即佛,此极果妙觉佛也。(种智者,即一切种智也。妙觉者,觉体圆明,不可思议也。)FROM:【《三藏法数》明·一如等撰】。
由此可知,分证佛,需要破无明。但法师首先搞错了定义。将授记成佛和破一分无明成 “分证即佛”搞混淆了。
[在《法华经》讲,“一念信解,蒙佛授记”,当下成佛。当然这是分真即佛,可是我们有几个人敢相信呐?别人相信了,他还不相信,他还以自己的下劣心来看待别人。]印广《讲解《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何谓授记?【授记】(术语)梵云和伽罗Vya%karan!a,十二部经之一。佛对发心之众生授与当来必当作佛之记别也。FROM:【《佛学大辞典》【丁福保
将来成佛,并不是分证即佛。这个还望印广师区别理解以后,对信众做个解释,破除法师,先前建立的种种邪见。
大乘藏中,佛陀处处令四众弟子远离魔教、魔说。而印广法师上文之义与佛陀所教相违背。非正知见。如下经中:
【佛告迦葉:“善男子,我般泥洹七百岁后,如来教法从此渐灭,魔作比丘坏乱正法,为猎师相而自覆藏,作比丘像、比丘尼像、优婆塞像、优婆夷像、须陀洹像、斯陀含像、阿那含像、阿罗汉像及作佛像。……”
“又说如来为王太子,宫人婇女五欲自娱,当知是为魔说经律。言彼如来现处深宫婇女娱乐,如弃涕唾舍家学道,如是说者,当知是为如来经律。魔说经律从而信者,当知是辈为随魔教。佛说经律从而信者,当知菩萨。】《大般泥洹经&卷第四&分别邪正品第十》
佛陀于此明言:“信从魔说经律者,当知是辈为随魔教。信从佛说经律者,当知即是菩萨”。因此,劝印广法师等速速舍离邪说,回归佛陀正教。
再者,即使是魔宫天女,发菩提心已后均不愿再返回魔宫。维摩洁居士授予彼等佛陀正法解脱门名无尽灯以后,诸天女才返回魔宫。如下:
【“于是波旬告诸女言:‘我欲与汝俱还天宫。’诸女言:‘以我等与此居士,有法乐我等甚乐,不复乐五欲乐也。’魔言:‘居士,可舍此女。一切所有施于彼者,是为菩萨。’维摩诘言:‘我已舍矣!汝便将去,令一切众生得法愿具足。’
于是诸女问维摩诘:‘我等云何止于魔宫?’维摩诘言:‘诸姊,有法门名无尽灯,汝等当学。无尽灯者,譬如一灯燃百千灯,冥者皆明,明终不尽。如是诸姊,夫一菩萨开导百千众生,令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于其道意亦不灭尽,随所说法而自增益一切善法,是名无尽灯也!汝等虽住魔宫,以是无尽灯,令无数天子、天女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为报佛恩,亦大饶益一切众生。’尔时,天女头面礼维摩诘足,随魔还宫,忽然不现。】《维摩诘所说经&菩萨品第四》大乘五大部外重译经·第0142部·维摩诘所说经三卷·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由此可知,印广师所说有违佛陀教义。还望法师速速忏悔、弃舍邪说,以免误导广大佛子。
第五,关于“往生”的邪解
修行净土成就者,有获得感应者后而往生者,此类知道自己必定往生;也有没有感应而往生者,如同斜斜向西生长的大树,如果大树伐倒,必定倒向西边。因为大树一贯西斜的缘故,如同我们念佛、积功累德、回向发愿往生。虽无必定的感应,但日日熏习向西方极乐净土的愿力、心势。临命终时,其心必定西向,系念阿弥陀佛。念佛功德故,必有果证,诸位大德甚勿疑也。当精进持佛名号,发愿往生。
极乐净土感通如恒河沙,今略举一二。
【释僧济。未详何许人。亦不知落发为谁师也。晋安之时。甞入庐山。问道于远公。内外经书。皆贯深要。远每谓曰。与吾绍隆大法。尔其人乎。济由敏悟之识。为远称誉。凡所讲议时多钦伏。殆其有疾。沈殢枕席。欲起而不能作者三日。远附一烛遗之曰。汝可凭此建心赡养。济承其意。执烛停想。复延诸僧。夕讽观经。漏残星转。殆将五更。济以所执之烛。授弟子元弼。于僧中行之顷之。且觉自秉一烛浮空而行。蒙弥陀佛接置于掌。遍至十方历事诸佛。须臾既觉备与弼等道之。已而喜曰。吾以一夕观念蒙佛接引。惟佛大慈与念俱至。至于明夕。复见空中化佛与化菩萨隐显来集。又谓弼曰。化佛来也吾其去矣。于是西顾一息而终。终之余三月。当其敲暑。肌肉为之不腐。
释慧恭。俗姓龚豫章之丰城人。入佛以来。与僧光慧堪慧兰三法师。最相友善。兰等力学。殆不如恭。而于净土。陶蒸酝藉。以系愿想。恭不殆之。兰甞谓曰。汝之力学博闻。是于佛道有资乎。聋夫奏乐而已。无闻圣人之明讥。汝承其讥乎。恭曰。胡为其然也。学不可已。达人之通议。孰能未死。昧昧如痴哉。后七年。兰等俱死。死时各有先应。又五年。即晋义熙十一年。恭且病焉。病中载念。兰等已死。自又缠困病苦。忽忽无所依。乃曰。六道相㳂。其何止焉。既而笃甚。又曰。死生去来。吾安归哉。于是叩头泣血。矢心于赡养。虽夫病苦之甚。而其念也无一间焉。一日目睇无量寿佛。以紫金台前至迎恭。恭觉其身乘彼金台。台中流出光明。若诸宝聚。又见昔者僧光慧堪慧兰等。于其光中。欣然告曰。长老受生之处。已居上品。吾等之怀。不胜浣慰。但念五浊淹延净土相依之晚也。恭于其日骤觉。身心无诸苦痛。奋身自起。言之乃灭。
尼法盛。俗姓聂贝之清河人。东晋之末。避地金陵。宋元嘉中。始于建福寺出家焉。才识慧解。率由天纵。盛以桑榆之齿。流寓皇邑。徒以运偶隆平。而心所存终怀旧土。乃曰以情继情。念奚不生。唯凭佛道可用销焉。遂从道场寺遇法师。受菩萨戒。昼则披陈玄素。夕则澄寂理味。渐积岁时。神情朗赡。虽曰暮齿。有逾壮年。每欲拔迹三界接武九品。于是分十六观。并作八池。以系前想。十六年九月二十七日。于其居寺塔下。礼弥陀像。际晚遇病。稍就绵笃。盛方假寐。见弥陀佛与二菩萨乘杂华云。云出宝光前以照盛。是时诸尼。款扉问疾。且见盛房。光明逆溢奇而问之。盛曰适吾假寐。见弥陀佛及二菩萨以在吾前。而复以光照我。岂佛之慈度我耶。言竟而绝。时豫章太守吴郡张辩。素所尊敬。为之传述。】《净土往生传·卷上》
但印广师却建立邪见:
[首先我们来看:什么叫『成佛』?什么叫『往生』?
现在有些人把『成佛』和『往生』分开说成两回事,认为往生就是死了以后出生到极乐世界去,成佛也好、成菩萨也好、成凡夫也好,反正生到极乐世界去了。
而成佛呢,就是释迦牟尼佛坐在菩提树下,成究竟圆满之佛。也有一种把成佛和往生说成一回事。成佛也是往生,往生也是成佛。成佛也是死了以后成佛,往生也是死了以后往生,这是种糊涂认识。
所以正确的定义:第一、『成佛』就是『往生』,『往生』就是『成佛』。
所谓『往生』,就是妄想心见到了真心本性,妄想心就往生到真心本性,凡夫身就往生到佛菩萨愿身。这个『成佛』还有分真即佛与究竟圆满之佛之别。]
印广《听经闻法当下成就》
往生,顾名思义,是要命终弃此色身而生彼国。如下各经所载:
【所以者何。欲令诸天帝王人民。尽闻阿弥陀佛名号。忆念受持归依供养求生其刹。是人命终必得往生。若有众生闻其名号。信心喜悦。乃至一念至诚回向。愿生其刹。必得往生。惟除五逆诽谤正法。】《大阿弥陀佛经&十方称赞分第四十二》大乘五大部外重译经·第0199部大阿弥陀佛经二卷吴月支优婆塞支谦译
【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佛说阿弥陀经》大乘五大部外重译经·第0196部佛说阿弥陀经一卷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阿难白佛:“彼二菩萨,其号云何?”
  佛言:“一名观世音,二名大势至。此二菩萨,于此国土修菩萨行,命终转化生彼佛国。……
“若有众生,明信佛智乃至胜智,作诸功德,信心回向。此诸众生,于七宝华中自然化生,跏趺而坐;须臾之顷,身相光明智慧功德,如诸菩萨具足成就。复次,慈氏,他方诸大菩萨,发心欲见无量寿佛,恭敬供养,及诸菩萨、声闻圣众。彼菩萨等,命终得生无量寿国,于七宝华中自然化生。】《佛说无量寿经
》大乘宝积部·第0024部佛说无量寿经二卷曹魏康僧铠译
但命终往生一点也不耽误我们此生在修行上的进步,你大可去参禅开悟,取证阿罗汉、辟支佛、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诸果位。
至于有言:往生即是成佛。此义是指往生后,在极乐世界受阿弥陀佛等十方诸佛、菩萨说法教化,一生即至一生补处等觉果位,候补佛位。故而名为往生即是成佛。
而印广法师“所谓『往生』,就是妄想心见到了真心本性,妄想心就往生到真心本性,凡夫身就往生到佛菩萨愿身。”的言说,与佛陀教义相违,亦与《楞严经》相违。
如《楞严经卷一》云:【佛言。善哉。阿难。汝等当知。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生死相续。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净明体。用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轮转。……
佛告阿难。世间一切诸修学人。现前虽成九次第定。不得漏尽。成阿罗汉。皆由执此生死妄想。误为真实。是故。汝今虽得多闻。不成圣果。……
阿难。一者。无始生死根本。则汝今者。与诸众生。用攀缘心。为自性者。二者。无始菩提涅槃。元清净体。则汝今者。识精元明。能生诸缘。缘所遗者。由诸众生。遗此本明。虽终日行。而不自觉。枉入诸趣。】
《楞严经卷二》云:【汝复应知。见见之时。见非是见。见犹离见。见不能及。云何复说因缘自然。及和合相。汝等声闻。狭劣无识。不能通达清净实相。吾今诲汝。当善思惟。无得疲怠。妙菩提路。】
此妄想心,即是意识心攀援前五尘,起好丑、贵贱、高下等分别,继而起善恶、利害诸妄想。意识心是因缘生,有能识即意识,有所识即色、声、香、味、触、五尘。法师却认为生灭不停的意识心能够见到不生不灭的真心本性,实属无知。
以能见之妄想心,见所见之“真心本性”。这样的二边境界,尚在生灭法中。岂能获证无生无灭?
真心本性超过一切妄想心行处,非妄想心所能思议。真心本性无生无灭,欲依虚伪生灭妄想心而见无生无灭的真心,无有是处。如《解深密经·卷第一》中说:
【尔时,法涌菩萨白佛言:“世尊,从此东方过七十二殑伽河沙等世界,有世界名具大名称,是中如来号广大名称,我于先日从彼佛土发来至此。我于彼佛土曾见一处,有七万七千外道并其师首同一会坐,为思诸法胜义谛相。
彼共思议称量观察遍推求时,于一切法胜义谛相竟不能得,唯除种种意解、别异意解、变异意解,互相违背共兴诤论,口出矛[矛+赞],更相[矛+赞]刺,恼坏既已,各各离散。
世尊,我于尔时窃作是念:‘如来出世甚奇希有!由出世故,乃于如是超过一切寻思所行胜义谛相,亦有通达作证可得。’”】
如果想要得见诸法实相,需修行般若波罗蜜无所住行。不住着,不执取,不理采意识心的种种妄想(美丑、高下、贵贱、有无;……),生无所住心。心清净无所依故,得见诸法实相。
第六,“当下成佛”的邪见
印广法师的文化水平,实在令人堪忧,不知他是怎么理解《楞严经卷十》【理则顿悟。乘悟并销。事非顿除。因次第尽。】的。佛陀明明说诸佛妙心,涅盘实相可以顿悟;而事修上,还是渐次除灭无始无明及烦恼习气。
又如《妙法莲华经·卷第三·药草喻品第五》
【如是迦葉, 佛所说法, 譬如大云, 以一味雨,
   润于人华, 各得成实。 迦葉当知, 以诸因缘,
   种种譬喻, 开示佛道, 是我方便, 诸佛亦然。
   今为汝等, 说最实事, 诸声闻众, 皆非灭度。
   汝等所行, 是菩萨道, 渐渐修学, 悉当成佛。】
印广师却宣扬能令死人“当下成佛”的可笑邪见。
[所以我经常讲啊:你就是在这里睡觉,你就是把死人抬过来,他听了『如来藏』的道理都能当下成佛。这是佛在《地藏经》讲——闻在本识。本识本识,就是我们第七识、第八识,它是一个识。]
印广《讲解《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法师并不理解所引用的经文义理,《地藏菩萨本愿经·卷下·利益存亡品第七》中所说的“闻在本识”原文如下:
【“世尊,习恶众生,从纤毫间,便至无量。是诸众生有如此习,临命终时,父母眷属宜为设福,以资前路。或悬幡盖,及燃油灯;或转读尊经;或供养佛像,及诸圣像;乃至念佛菩萨及辟支佛名字,一名一号,历临终人耳根,或闻在本识。
是诸众生所造恶业,计其感果,必堕恶趣。缘是眷属为临终人修此圣因,如是众罪,悉皆消灭。若能更为身死之后,七七日内,广造众善,能使是诸众生永离恶趣,得生人天,受胜妙乐,现在眷属利益无量。】
原文很明白的说了,是在临命终时,奄奄一息的时候。意识心渐渐毁坏。耳根只能听一听,成为种子留在阿赖耶识中。而已经死了的人,六识已经坏了,如何能“当下成佛”?!
《妙法莲华经·方便品第二》
【我虽说涅槃, 是亦非真灭,
   诸法从本来, 常自寂灭相。
   佛子行道已, 来世得作佛,
   我有方便力, 开示三乘法。
   一切诸世尊, 皆说一乘道,
   今此诸大众, 皆应除疑惑,
   诸佛语无异, 唯一无二乘。
或以胶漆布, 严饰作佛像,
   如是诸人等, 皆已成佛道。
   彩画作佛像, 百福庄严相,
   自作若使人, 皆已成佛道。
   乃至童子戏, 若草木及笔,
   或以指爪甲, 而画作佛像,
   如是诸人等, 渐渐积功德,
   具足大悲心, 皆已成佛道,
   但化诸菩萨, 度脱无量众。
若人散乱心, 入于塔庙中,
   一称南无佛, 皆已成佛道。
   于诸过去佛, 在世或灭度,
   若有闻是法, 皆已成佛道。】
如上文,佛陀授记所有在佛法中结下因缘的众生,未来世都会成佛。但不是
“当下成佛”,而印广法师却理解为“我们当下都成佛了”;
[我这次在扬州专门讲了一课,《如是我闻真实义》,我感到高兴的是,194人听课,大概180人也像讲《过五关斩六将证菩提》一样,各自用佛的金口玉言自己印证自己:“我们当下都成佛了”!]印广《讲解《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一切众生都具有真心本性,不需要修证,而诸外道,都要修成一个不生不灭。而印广师,却将顿悟本具的真心本性,曲解为不需要修行就能“当下成佛”。
[成佛就是一念的事。佛在《楞严经》怎么讲的?“决定成佛,譬如以尘扬于顺风,有何艰险”、“何籍劬劳,肯綮修证”。]
印广《讲解《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我们来和原文对照一下:
【“富楼那,妄性如是,因何为在?汝但不随分别世间、业果、众生三种相续,三缘断故,三因不生,则汝心中演若达多狂性自歇,歇即菩提。胜净明心,本周法界,不从人得,何藉劬劳肯綮修证?
譬如有人,于自衣中系如意珠,不自觉知,穷露他方,乞食驰走。虽实贫穷,珠不曾失;忽有智者指示其珠,所愿从心,致大饶富,方悟神珠非从外得。”】《楞严经·卷第四》
《楞严经》原文分明说了,要令心无所住,不去分别世间、业果、众生而生妄想。安住不执取、无所住才能令自己心中的狂性自歇,歇即菩提。得见实相、胜净明心,不从外得。
并非所有听闻了《妙法莲华经》的,都能得见实相、胜净明心。听闻经典还要体解义理,体解义理并不等于行持义理。
如果听闻了《妙法莲华经》而内心依然分别世间、业果、众生,而生妄想;未能依经义行持,安住无所住、无所执取。那么并不能够得见实相、胜净明心。也不能称为分证佛。
【云何汝等在会声闻。求最上乘。决定成佛。譬如以尘扬于顺风。有何艰险。
若有末世欲坐道场。先持比丘清净禁戒。要当选择戒清净者。第一沙门。以为其师。若其不遇真清净僧。汝戒律仪。必不成就。戒成已后。着新净衣。燃香闲居。诵此心佛所说神咒。一百八遍。然后结界。建立道场。求于十方现住国土无上如来。放大悲光。来灌其顶。阿难。如是末世。清净比丘。若比丘尼。白衣檀越。心灭贪淫。持佛净戒。于道场中。发菩萨愿。出入澡浴。六时行道。如是不寐。经三七日。我自现身。至其人前。摩顶安慰。令其开悟。】《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第七》
由上所引经文可知,即使将来决定成佛,也要持戒依法修行而后获证诸法实相。
印广法师把“授记成佛”和破一分无明的“分证即佛”搞混淆了。于是处处建立邪见。
[别是《法华经》涉及到当下成佛,少说几十处,《法华经》妙就妙在叫你当下成佛,否则不叫《妙法莲华经》。佛反反复复讲《法华经》怎么重要怎么重要,就是重要在当下叫你成佛。否则重什么要啊?]
印广《讲解《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我们看看《妙法莲华经》授记的地方。如:《妙法莲华经·方便品第二》
【少智乐小法, 不自信作佛,
   是故以方便, 分别说诸果,
   虽复说三乘, 但为教菩萨。
菩萨闻是法, 疑网皆已除,
   千二百罗汉, 悉亦当作佛。
“舍利弗当知, 诸佛法如是,
   以万亿方便, 随宜而说法,
   其不习学者, 不能晓了此。
   汝等既已知, 诸佛世之师,
   随宜方便事, 无复诸疑惑,
   心生大欢喜, 自知当作佛。” 】
又如:【汝舍利弗,我为众生,以此譬喻, 说一佛乘,汝等若能,信受是语,一切皆当,成得佛道。】《妙法莲华经·卷第二·譬喻品第三》
【又诸佛子,专心佛道,常行慈悲,自知作佛,决定无疑, 是名小树。】《妙法莲华经·卷第三·药草喻品第五》
【时十六王子, 出家作沙弥,
   皆共请彼佛, 演说大乘法:
  ‘我等及营从, 皆当成佛道,
   愿得如世尊, 慧眼第一净。’】《妙法莲华经·化城喻品第七》
  【尔时,世尊因药王菩萨,告八万大士:“药王,汝见是大众中无量诸天、龙王、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与非人,及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求声闻者,求辟支佛者,求佛道者,如是等类咸于佛前,闻《妙法华经》一偈一句,乃至一念随喜者,我皆与授记,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妙法莲华经·法师品第十》
【佛知其心, 深入佛道, 即为授记, 成最正觉:
  ‘汝善男子, 当于来世, 得无量智, 佛之大道,
   国土严净, 广大无比, 亦有四众, 合掌听法。’】《妙法莲华经·卷第五·安乐行品第十四》
 【复有小千界,微尘数菩萨,余各八生在,当得成佛道。】《妙法莲华经·分别功德品第十七》
【应当一心,广说此经,世世值佛,疾成佛道。】《妙法莲华经·常不轻菩萨品第二十》
【是故有智者,闻此功德利,于我灭度后,应受持斯经,是人于佛道,决定无有疑。】《妙法莲华经·如来神力品第二十一》
如此所引《妙法莲花经》中授记之文,都是“当(将)来成佛”,岂有当下成佛的说法?!当下成分证佛位,需要听闻《妙法莲花经》时明心见性,破一分无明才可以。而法师混淆授记与分证佛的区别与意义。一味建立邪见如下:
[管走到哪里,师父把大话说在前面,你叫那些不信佛的人过来,我叫他当下信佛,当下成佛。]
印广《讲解《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佛在当下,这我们要用《妙法莲华经》的“一念信解”来解释它。只问你读懂了没有,你读懂了你当下成佛。]
印广《讲解《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明当下一念就能成佛,还在那儿拽,拽来拽去的。你拽什么呀?]
印广《讲解《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要他能向师父这样把这个道理讲清楚,他不管走到哪里都能成就到哪里;而且比师父的成功率不知道要大多少倍,他可以成百万,成千万的人教化众生,而百万千万的人当下都能成佛。]
印广《讲解《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第二个内容我们要确定,听经闻法当然是听《法华经》《楞严经》『如来藏』大法,当下能够明心见性、当下能够成佛、了生死,这个是佛说!而不是魔说,也不是菩萨说,也不是天说,也不是人说。非佛而不能说,因为佛是过来的人。把这个道理要搞明白,除了佛,谁也没有资格说!]
印广《听经闻法当下成就》
[《法华经》讲『一念信解如来寿量品,胜过修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无量法门无量劫功德无量倍』,有这无量的功德你成不成佛啊?一念赞叹《法华经》,即为供养无量佛,即为供养一切佛。]
印广《听经闻法当下成就》
[佛在法华经上把标准答案一出,舍利弗成佛了,下面那些阿罗汉声闻,就自己给自己授记了,那些天人大众自己给自己授记。舍利弗这种情况,哦他成佛了,他已经得到授记了,我们也能授记了。然后佛讲呢,你们也是的是自己先授记,佛再给他们授记!大家明白了吗?所以有些人讲,你们自己还能给自己授记啊?这有什么了不起啊?这是法华经上教的,你跟法华经打官司去。都是自己印证自己!佛是过来人告诉舍利弗,你这个情况,你就成佛了。那我们跟舍利弗境界是一样的话,既然他成佛了,我还没有成佛吗?有没有这样的傻瓜呀?]
《印广法师北京密云普照寺15天的精讲法华》
如此建立众多邪见,误导众生各起疑惑、邪见。甚至有些佛子或俗人,因为法师的这些邪见而诽谤《法华经》者。法师应当速速澄清,忏悔发露,申明正义。以免自他恶趣之果报。
破迷收教卷二
印广法师品之二
第一,关于“身”的邪解
《僧伽吒经&卷第四》【彼诸年少复白佛言:“世尊,如此之身,云何名死?云何名生?”
  佛言:“善男子,识灭名死,福德因缘识起名生。善男子,名为身者,有无量亿筋脉相缠。身有八万四千毛孔,复有八万四千户虫在中而住。彼诸虫等,亦有死灭。人将死时,诸虫怖畏,互相噉食受诸苦痛;】
人身体内有种种寄生虫和细菌,然而并不是所有人的体内都有种种寄生虫和细菌。
如《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一百三十三·大种蕴第五中缘纳息第二之三》中云:【问:人身今有八万户虫。作任持缘令身相续。彼时既阙身云何存。答:尔时人身法尔得住。如诸菩萨转轮王身。虽无诸虫而法尔住。】
有些佛土的众生,身体内并无寄生虫和细菌,如极乐国土众生。此界菩萨和转轮王的色身内也没有寄生虫和细菌。但印广法师不知不解,并且把每个人的六根也分化开,成为独立的个体。这实属无知,希望印广师能速速舍离这种邪见。
[将来我们讲《楞严经》第九卷的时候会明白:到一定的时候,你这个身上无量的众生开大会,无量呐!眼睛、耳朵、鼻子都是一个独立体:“啊,现在由鼻子菩萨主持法会。”嘴巴菩萨、耳朵菩萨、眉毛菩萨、指甲菩萨、肝菩萨、肾菩萨、胃菩萨、肠菩萨、里面还有小便菩萨、这个人屎菩萨,里面还有许多许多童子,是不是?还有无量的细胞,特别是有那种癌症的人,每一个癌细胞都是一个冤亲债主,都是一个众生。你以为就是说你一个人呐?无量的人共这个肉团,在利用而已。这个肉团身是你吗?]印广《讲解《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而《楞严经》卷九只说六道轮回以及色、受、想阴区宇诸魔事等,何尝言六根独立之事?经中处处演说,不退转菩萨身内没有寄生虫和细菌等虫。如下:
【若有讽诵此总持者,世世生处天人所敬,禀受身体终无诸虫。在所生处常见诸佛,终不生于无佛世界。其人两手如摩尼珠,常出七宝而无穷尽。能净佛国成就众生,如应化度悉得其志,随意入化各得其所,亦能降伏外道异学、裸形尼揵悉使入正。】《佛说无崖际总持法门经》
【常得化生不受胎生常。坐莲花终不生于恶趣。受身若受身处。身中无诸虫户。于一切生处常得是陀罗尼。永不生于无佛国土。常得无尽宝手。】《尊胜菩萨所问一切诸法入无量法门陀罗尼经》
【复次,善现,一切不退转菩萨摩诃萨,身心清净,非如常人身中恒为八万户虫之所侵食。所以者何?是诸菩萨善根增上出过世间,所受身形内外清净,故无虫类侵食其身。如如善根渐渐增益,如是如是身心转净,由此因缘,是诸菩萨身心坚固犹若金刚,不为违缘之所侵恼。若菩萨摩诃萨成就如是诸行、状、相,知是不退转菩萨摩诃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五百一十四》
【阿惟越致。有所言说皆有利益。不观他人长短好丑。不悕望外道沙门有所言说。应知即知应见便见。不礼事余天。不以华香幡盖供养。不宗事余师。不堕恶道不受女身。常自修十善道。亦教他令行。常以善法示教利喜。乃至梦中不舍十善道。
不行十不善道。身口意业所种善根。皆为安乐度脱众生。所得果报与众生共。若闻深法不生疑悔。少于语言利安语和悦语柔软语。少于眠睡行来进止心不散乱。威仪庠雅忆念坚固。身无诸虫。衣服卧具净洁无垢。身心清净闲静少事。心不谄曲不怀悭嫉。】《十住毗婆沙论·卷第四·阿惟越致相品第八》
而印广师却认为如果佛子成佛了,身体里的这些寄生虫和细菌都是自己的“化身佛”。
[昨天我们已经讲到“身见”,明白了我们这个肉团身不是我一人之所有,我们当下就有无量的神识,每一个神识都跟我们一样——用分别法来讲,它都是一个独立的实体,或者叫法人代表。所以这个肉团身呐,非我一人单独使用,他是联合国,是集体所有制。所以我们将来成佛的时候,之所以有无量的分身佛,无量的化身佛就是这个道理。]印广《讲解《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这种知见实在愚痴,这和在恒河里洗浴,就能除灭恶业的知见一样可笑。如果恒河水洗一下就能除灭恶业,那么恒河里的鱼虾早就成佛了。
同样,如果寄生在菩萨体内,就能随着成佛,那大家还不修一个“寄生大法”,专门寄生在快成佛的菩萨体内就好了,“何藉劬劳,肯綮修证?”。
第二,关于“心”的邪解
印广法师误将真心本性判为“一个心、一个人、一个念”。此为邪解,非正知见。劝法师等,速速弃舍,免招恶趣果报。
1,真心本性非一非异
[万法都是由一个心、一个人、一个念变现出来的,没有哪一法不是(回答了一切万法从哪里来的问题)。]
印广《一实相印》
[一个菩萨向我请法,说:“既然我就是你,你就是我,我就是他;那么也就是讲,龙女就是我,我就是龙女,那龙女成佛了我为什么不成佛?”大家明白这个道理吗?就龙女本人跟我们这个本人,都是由一念总妄想心,而变出了无量的分妄想心,由一个总念变出了无量的第七识。那当这个第七识还执着于肉团身的时候,我们形成了千差万别。]
印广《讲解《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这个山河大地、风云雨雾、天人鬼畜,这个世界上什么也没有的时候,注意这是方便法。
尽虚空遍法界就是一个灵,方便说为灵也可以方便说为叫原始佛。那么这个灵这个原始佛什么也没有,任何现相都没有,任何动静都没有,一动就有相,它离开一切的相,但是同时具足无量的功德。所以我们应该跟着师父的开示随文入观。天相人相诸佛菩萨相、风相泥巴瓦块相、虚空之相,世间一切相都具足,虽然具足,但没有形相。所以这个时候方便说为性具功德,或者叫梦人或者叫理或者叫真空。]
《印广法师北京密云普照寺15天的精讲法华》
真心本性即是如来藏、实相、涅槃、法性、佛性等。如上印广法师所执取真心本性为“一个”,名为邪见。如《大方等如来藏经》中云:【尔时世尊。告金刚慧及诸菩萨言。善男子。有大方等经名如来藏。将欲演说故现斯瑞。汝等谛听善思念之。咸言善哉愿乐欲闻。
佛言善男子。如佛所化无数莲花忽然萎变。无量化佛在莲花内。相好庄严结加趺坐。放大光明众睹希有靡不恭敬。
如是善男子。我以佛眼观一切众生。贪欲恚痴诸烦恼中。有如来智如来眼如来身。结加趺坐俨然不动。
善男子。一切众生。虽在诸趣烦恼身中。有如来藏常无染污。德相备足如我无异。又善男子。譬如天眼之人。】
或有人问:如我理解《大方等如来藏经》所说,如来藏各个不同,其量无数。这样理解,应该不会有错了吧?
答:大德,如印广师执取真心本性是一个,名为边见;而汝执取如来藏是多个,亦名为边见。何以故?彼如来藏非一非多。
如密室中,燃百千灯烛,成一大光明聚。这大光明非是一灯能成,也离不开每一盏灯的光明。因此这大光明聚属于每一盏灯,而此大光明聚非一非多。
如大合唱时,所出大音声,不是一人能发出的音,也离不开每一个人的音声。因此大众合音属于每一个人,而此大音声非一非多。
如大海,是无量水滴汇聚而成,大海非是一滴水能成,也离不开每一滴水。因此大海属于每一滴水,而此大海非一非多。
如工匠熔万亿金币,化成液态金水。彼大金水是万亿金币熔汇而成,大金水非是一金币能成,也离不开每一块金币。因此大金水属于每一块金币,而此大金水非一非多。
如风气时,鼓吹万物(如草木、楼宇等)所出大音声,不是一物能发出的音,也离不开每一器物发出的音声。因此大音声属于每一个器物,而此大音声非一非多。
如来藏体性不思议,虽然一一众生各个具有,却非多;如来藏体性无生无灭、周遍法界,却非一。
非一故,一切众生各个造业,各个受报;非异故,体性清净无垢无净,本不动转。此义菩萨藏中广明,此不赘述。
有人问:如我理解《大方等如来藏经》所说,如来藏在众生烦恼身中。这样应该不会有错了吧?
答:大德,汝今又执身内、身外二边知见。如汝所执“如来藏”在众生身中,而身外即无“如来藏”,如此则有大过。又因“如来藏”随身故,则“如来藏”有来有去。如此名为邪见,非正知见。
而如来藏【清净本然。周遍法界。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循业发现。】《楞严经·卷三》。
因一切众生的身体,都离不开环境。也就是说,没有离开环境的身体。即使是在太空的宇航员,也有一个外太空的真空环境。因此说如来藏在众生烦恼身,也同时含摄了身体所处的环境在;
如来藏虽然周遍法界,但依循着我们自己业报所现的,不过百十公里或百千光年以内的范围内的物品。所见到的不过是身、世界、万物。并且只能见到与自己有共业的众生,没有共业交集的众生如天人、阿修罗、金翅鸟等,都只闻其名,不见其形色。这个在《楞严经》里有详解。
2,“心”不是“念”----
印广法师分不清“心”和“念”。那么我们这里先要说明一下什么是“心”。
【第一心法略有八种。一眼识。二耳识。三鼻识。四舌识。五身识。六意识。七末那识。八阿赖耶识。】《大乘百法明门论一卷》
我们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所分别的是色、声、香、味、触,这五种相,起种种名字(美丑、动静、香臭、咸淡、细滑和粗糙);意识攀援了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以及美丑、动静、香臭等名,起善恶、利害、喜乐等种种妄想分别总名为法尘。
而是心及法都是如来藏持虚伪业种,建立能见之心、所见之法,即身、心、世、界等。如《胜鬘师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如来藏者离有为相,如来藏常住不变,是故如来藏是依、是持、是建立。】。
但是印广师却认为意识心所起妄念,能够变现即身、心、世、界等。建立种种邪见言说,希望印广师,能够学习一下唯识方面的经论,重新认识佛法所说心、法等义。弃舍如下邪见:
&[我们的心被时间污染,被空间污染,被万法污染,被万相污染,把这些东西当成了真实,而忘失了这些东西都是我的一念变现,并且是当下一念。]
印广《讲解《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我们看一看在《法华经&分别功德品第十七》佛怎么讲:一念信解《如来寿量品》——也就是开了一念的智慧,一念呐!这个一念,就是明白万法唯我一人一念之所变现,这个我是无量的我,大家明白吗?]
印广《讲解《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所以我们要懂得,整个的虚空之大,整个的虚空之小,都是我们当人当下这一念变现而已。所以从空间上来讲啊,小大不二。]
印广《讲解《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第三、“如是我闻”的不可思议的妙用
那么好好一个念,怎么会突然变出了万事万法呢?是不是由我们心里变出来的?]《印广法师如是我闻》
[那么我们每一个人都在做梦,每一个人都有那一个念,每一个人那个念,你能不能分开这是我的念,那是你的念,能不能分啊?所以尽虚空遍法界、天人鬼畜就是一个念,在佛法里叫『阿赖耶识』,叫『第八识』。第七识是无量,第八识是一,『无量的第七识』就是『一个第八识』,『无量的万法』就是『一个念』,就是『一个阿赖耶识』。]《印广法师北京密云普照寺15天的精讲法华》
[所以我们研究《心经》,要达到这种程度。我们耳闻、目睹、身受、山河大地、日月星辰、风云雨雾、黄金、人民币、牛屎、狗粪、臭虫,更不用说天人鬼畜,都是一个心,都是一个念,都是佛。这叫见佛,这叫明心见性。所以从教而言,我们当下明白这个道理,你见一切东西都是我,叫明心见性。……
尽虚空遍法界就是当人当下一个念!而圆顿大教的明心见性,就在当人当下这一念!你是不是搞明白了这一切万法都是我这一念变现出来的?有道无道,自己知道。你刻骨铭心,深信不疑,这叫见佛,这叫见性。]
印广《讲解《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天地万法是非好坏长短就是一个人一个念变现而已,古今中外能够发展为这个程度,已经是了不起,但是还没有圆满啊。我们今天研究,不仅研究一念变现出万法,而且研究万法变现为一念,谁是能变,谁是所变。]
《印广法师北京密云普照寺15天的精讲法华》
[十方三世天地万法。上自诸佛菩萨,下至天人鬼畜,旁及山河大地、日月星辰、风云雨雾、树木花草,乃及红黄黑白是非长短香甜苦辣酸臭,此有情无情,森罗万象,千变万化,无非一真之人心现识变而已。一真之人者,我也。阿弥陀佛也。]
印广《一实相印》
第三,关于“如来藏”的邪解
&[空不空:在梦中,看不到做梦的人,那个人比喻无形无相的《空如来藏》。梦境中的一切人事物,可以看到感觉到。比喻有形有相的一切万事万物《不空如来藏》。这个《不空如来藏》当下是不是《空如来藏》?叫《不空空如来藏》,有的当下即是空。这个《空如来藏》显现成就了整个梦境中的《不空如来藏》,空当下又可以变现万有。所以叫不空而空,空而不空。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非空非有,当下又可以现空现有。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万事万物,就是那一念心随缘变现,空,有,是,非。好,坏。长,短。时间,空间,万物,法界。没有哪一样,不是哪一样。就是一念心在变化而已。]
印广《一实相印》
如法师谓“如来藏”能“显现……变现……变化……”名能生,有生即有灭。如此印广师所说“如来藏、空”等有断、常;生、灭等义,堕在有为法中,非佛所说【如来藏者离有为相,如来藏常住不变,是故如来藏是依、是持、是建立。】。《胜鬘师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
由上可知印广师其实不解“一心三藏”之义。
一心者,即是法身,未离诸烦恼名为如来藏。
有人问:你不也是说“法身离烦恼,未离烦恼”。建立生灭二义吗?
答:大德,此处“法身离烦恼、未离烦恼”义,如《胜鬘师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中云:【如来藏处甚深故,说圣谛亦甚深,微细难知,非思量境界;是智者所知,一切世间所不能信。】,要用譬喻解说此义。
譬如有人梦见所住的豪宅起火,四处焚烧,这个人进进出出,抢救钱财、妻子。一时忧愁满怀。试问:以你的心智理解,这人的烦恼真实吗?
答:不真实,这人梦中家宅、钱财、妻子等尚且不真实,何况因此而起的烦恼?这个人真正的家宅、钱财、妻子等不曾有失。
如你所理解的,一切众生本具法身不增不减,无得无失。而这些烦恼体性虚伪,如梦如幻。
譬如有人中了迷幻药的毒,看见虚空中无量杂花如雨而下。毒力消散后。这个人处处寻觅虚空落下的花朵。
问:以你的心智理解,这个人能寻觅到那些花朵吗?
答:不能,中毒后所见种种幻像不真实故,虚空本不动摇,何曾飘落花雨?是这个人因迷幻药力,产生的妄见。
如你所理解的,一切众生本具法身不生不灭,本不东转。而一切众生妄见种种身心、世界;身心、世界尚且是妄见,何况因之所起种种烦恼?
如上二喻所解,是我所说离、未离义,非凡夫所执二边见解。
2,空如来藏
一心者,即是法身,未离诸烦恼名为如来藏。
空如来藏者,谓如来藏所具诸烦恼等,都是虚伪,如梦如幻,没有一个体性可得,因此名为空如来藏。所以《金刚经》云【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生无所住心。】。
有人问:我理解,《金刚经》说的是意识心不分别色相、声音、香气、味道、触觉。
答:你理解错了。如《金刚经》云【佛言:“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恒河中所有沙,佛说是沙不?”须菩提言:“如是,世尊,如来说是沙。”
】,难道佛陀看到的不是沙子吗?因此《金刚经》不是要你不分别六尘,而是在你不断接触六尘时,不分别、不执取、心无所住。也就是说,六根接触六尘相,分别建立名称。对于这些名、相不起分别、执取,心无所住。并不是说,你看到红灯不作红灯想,看到斑马线不起斑马线想,看到交警,不起交警想。那你要被扣分加罚款了。
有人问:什么才是不分别、不执取、无所住?
答:不分别、不执取、心无所住。如《佛說般舟三昧經》(後漢月支三藏支婁迦讖譯)所说:【勿起想,  有與無;
 勿念進,  勿念退;  勿念前,
 勿念後;  勿念左,  勿念右;
 勿念無,  勿念有;  勿念遠,
 勿念近;  勿念痛,  勿念痒;
 勿念飢,  勿念渴;  勿念寒,
 勿念熱;  勿念苦,  勿念樂;
 勿念生,  勿念老,  勿念病,
 勿念死;  勿念身,  勿念命,
 勿念壽;  勿念貧,  勿念富;
 勿念貴,  勿念賤;  勿念色,
 勿念欲;  勿念小,  勿念大;
 勿念長,  勿念短;  勿念好,
 勿念醜;  勿念惡,  勿念善;
 勿念瞋,  勿念喜;  勿念坐,
 勿念起;  勿念行,  勿念止;
 勿念經,  勿念法;  勿念是,
 勿念非;  勿念捨,  勿念取;
 勿念想,  勿念識;  勿念斷,
 勿念著;  勿念空,  勿念實;
 勿念輕,  勿念重;  勿念難,
 勿念易;  勿念深,  勿念淺;
 勿念廣,  勿念狹;】
3,不空如来藏
不空如来藏如《胜鬘师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所说:【世尊,如是如来法身,不离烦恼藏名如来藏。
  世尊,如来藏智,是如来空智。世尊,如来藏者,一切阿罗汉、辟支佛、大力菩萨,本所不见,本所不得。世尊,有二种如来藏空智。世尊,空如来藏,若离若脱若异一切烦恼藏。世尊,不空如来藏,过于恒沙不离不脱不异不思议佛法。世尊,此二空智,诸大声闻能信如来。一切阿罗汉、辟支佛空智于四不颠倒境界转,是故一切阿罗汉、辟支佛,本所不见,本所不得。一切苦灭,唯佛得证,坏一切烦恼藏,修一切灭苦道。】
不空如来藏乃是一切无边法界所摄诸清净法,具足无量功德。例如眼根见的功能,周遍法界;耳根听闻的功能、鼻根嗅的功能、舌根尝的功能,周遍法界。如《楞严经·卷三》中所说。而我们循自身的业力,睹见、听闻等功能不足十里远。
譬如梦中见家宅、钱财、妻子等虚伪物,而实有家宅、钱财、妻子,非梦、非梦所有。
譬如服迷幻药后,妄见虚空中无量杂花,而实有如是无量杂花,非幻相、非幻相所有。
没有一个开始的虚妄生死中,众生缘自业力所显现有限、有碍的见、闻、嗅、尝、觉、知功能及地、水、火、风等法;而彼如来藏,具足如是诸法真实功德,且周遍法界。
4,空不空如来藏
于空如来藏、不空如来藏等义不执取、心无所住,不起思,不起想,言语道断。心行处灭,谓之空不空如来藏。
又,知“心,空如来藏,不空如来藏”等义,而不执取,名为空不空如来藏。
第四,关于结夏的邪见
如《四分律·第二分·7.安居揵度》(四分律卷第三十七姚秦罽宾三藏佛陀耶舍共竺佛念等译)中详细叙述了佛陀制戒的缘由。
南山钞云。形心静摄。曰安。要期此住。曰居。律制三时偏约。夏月者。一无事游行妨修出世业。二损物命违慈实深。三所为既非故招世谤。宣律师四分羯磨云。三安居。谓前中后也。律有比丘四月十六日欲安居不至所在。十七日方到。佛言听后安居即五月十六日也
○明了论云。无五过处得安居(一大)远聚落求须难得。二太近城市。妨修出世道。三多虫蚁自他两损。四无可依人(可依人者具五用一求闻令闻。二闻已令清净。三能决断是非。四通达无滞。五正见无曲)。五无施主供给衣药。并不可安居。FROM:【《释氏要览》(宋道诚集)】
如《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一卷》(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云:【释迦牟尼佛,初转法轮度阿若憍陈如,最后说法度须跋陀罗,所应度者皆已度讫,于娑罗双树间将入涅槃。
是时中夜寂然无声,为诸弟子略说法要:“汝等比丘,于我灭后当尊重珍敬波罗提木叉,如闇遇明,贫人得宝,当知此则是汝大师,若我住世无异此也。】
因此结夏安居是佛所制,岂容后世弟子非毁?!而印广师却建立如下邪见:
[所谓结夏,在几千年几百年以前没有水泥路,没有柏油路,没有铁路,是不是啊?修行人一出门是不是就得踩青草,踩到小虫子啊?那么在四月到七月这个热天,是不是草也长了?虫子也多了?所以佛为了让修行人修慈悲心,规定结夏,怎么结呢?把大家呆在房间里,不要出去踩青草踩小虫子,叫结夏。那我们现在需要不需要结夏呀?到处是水泥路,到处是柏油马路,不存在结夏的问题。什么叫安居呢?正好佛利用结夏时间给大家讲讲佛法,叫作务虚;把道理搞明白,然后你出去再弘扬佛法,叫作务实。……
我前天还讲了这个“结夏安居”。到了四月天、七月天小乘人不可以外出,为什么?外出就要踩青草、还要踩死小虫子。而我们现在根本不存在结夏,到处都是水泥路、柏油路,是不是?安居安居,利用这个时间回来听佛、听老师讲经说法开智慧。]
印广《讲解《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今天也专门给大家开示什么叫结夏安居?在几百年之前,那个时候没有公路没有铁路没有飞机,修行人出去踩小草、踩小虫子,到了天暖和以后,佛为了防止大家踩青草、踩虫子造业,所以把大家收到房子里来,不要出去踩青草了,发慈悲心叫结夏。那么根据这种情况,我们现在需要不需要结夏呀?不需要。有没有这个道理啊?结夏干什么呢,你不能坐那里卖呆啊。佛给大家传法讨论。那么我们现在这个法华道场,天天在传法是不是天天在安居啊?今非昔比、时过境迁不要再过老黄历了。]
《印广法师北京密云普照寺15天的精讲法华》
而佛在大乘经典如《佛说梵网经·卷二》中云:【若佛子,常应二时头陀:冬夏坐禅,结夏安居。】
如《楞严经·卷六》中云:【清净比丘。及诸菩萨。于歧路行。不踏生草。】。印广师怎么能说结夏安居是小乘法?!
佛所制戒通三乘法。为何这样说呢?戒律唯佛陀能制,因此一切佛子都应当持戒。如《胜鬘师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云:
【佛告胜鬘:“汝今更说一切诸佛所说摄受正法。”
  胜鬘白佛:“善哉!世尊,唯然受教。”即白佛言:“世尊,摄受正法者是摩诃衍。何以故?摩诃衍者,出生一切声闻、缘觉、世间出世间善法。世尊,如阿耨大池出八大河,如是摩诃衍,出生一切声闻、缘觉、世间出世间善法。
世尊,又如一切种子皆依于地而得生长;如是一切声闻、缘觉、世间、出世间善法,依于大乘而得增长。是故,世尊,住于大乘摄受大乘,即是住于二乘摄受二乘一切世间出世间善法。如世尊说六处。
何等为六?谓正法住、正法灭、波罗提木叉、毗尼、出家、受具足。为大乘故说此六处。何以故?正法住者,为大乘故说;大乘住者,即正法住;正法灭者,为大乘故说;大乘灭者,即正法灭。
波罗提木叉、毗尼,此二法者,义一名异,毗尼者即大乘学。何以故?以依佛出家而受具足,是故说大乘威仪戒是毗尼,是出家,是受具足。】
由上可知,不论大小乘四众弟子,都应当受持佛戒。而印广师建立邪见,应当速速忏悔,舍离邪见。
第五,乱说经义
佛陀善观众生根器、因缘,或令出家;或令在家;或为说法;或示禅定等等。佛陀知道提婆达多日后将要行逆罪,所以当提婆达多再三求佛出家时,【佛复告曰。汝宜在家。不宜出家修沙门行。】《增一阿含经·49.放牛品第四十九·第9经》
因此根本不存在印广师所谓的佛陀“不敢拒绝”。
[佛收了一些强盗土匪,好多次差一点把命都送在他们手里,甚至有些外道邪门多次诽谤自己的声誉。以佛的智慧他完全知道这些歪门邪道到底是来干什么,他来就是来算计僧团,算计佛,他都不敢拒绝;]
印广《讲解《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第六,关于“有余依涅槃”邪见
&[看光盘看比不看好,一般而言,你看十次光盘,都比不上亲自到现场来听师父讲一课,这是肯定的。大家在一起,这个磁场的力量不一样。这叫有余依涅槃,也就是他已经证得涅槃,无非是示现这个肉身,利用它来教化众生。]印广《四经脉要义》
[这是《大方广佛华严经》规定的:成佛成菩萨成阿罗汉,都是在人道修成了以后再到佛土——而不是到佛土了以后才成佛,为什么?成佛以后叫“有余依涅槃”,是不是?]
印广《讲解《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这是印广师对“涅槃”定义的混淆,没有多一些思维,研习;下面引用正确定义,以正视听,观者自明。
【四种涅槃】
﹝出成唯识论﹞
  [一、本来自性清净涅槃],谓真如理随缘变造一切诸法,虽有烦恼垢染,而本性清净,具足无量微妙功德,无生无灭,湛若虚空,一切众生平等共有,与一切法不一不异,离一切相无有分别,故名本来自性清净涅槃。(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二、有余依涅槃],谓烦恼之障虽灭,尚余欲界五阴之身,而为所依,故名有余依涅槃。(五阴者,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也。)
  [三、无余依涅槃],谓烦恼既尽,所余五阴之身亦灭,故名无余依涅槃。
  [四、无住处涅槃],谓不住生死,不住涅槃,穷未来际,利乐有情,故名无住处涅槃。FROM:【《三藏法数》明·一如等撰】
成佛已后证得无住处涅槃,非是印广师所谓:“成佛以后叫 ‘有余依涅槃’”。
第七,对人伦的偏见
&[祖师大德讲啊,你如果有天眼有慧眼,你简直丑得无地自容。为人儿女,但是他是不怀好意而去啊,叫“来者不善,善者不来”啊!是不是啊?好好想一想,我们这些儿女都是什么东西啊?]
印广《讲解《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儿女眷属并非如印广师所说,一味“不善”。儿女眷属有善类,如中国历史所载“二十四孝”中诸善类儿女,又如《杂宝藏经·卷第一》【王子以肉济父母缘第二·鹦鹉子供养盲父母缘第三·弃老国缘第四·佛于忉利天上为母摩耶说法缘第五·佛说往昔母迦旦遮罗缘第六】中所载,佛陀为人子时,种种孝顺之事。
又如地藏菩萨,往昔为救母故所发种种菩提大愿。因此,印广师要知道子女眷属非是一类不善。而是具足种种品类、善恶等类。应舍弃当“子女眷属具非善类”的邪见。
第八,关于“无情成佛”的邪见
&[这是讲的三世诸佛啊,特别是涉及这个“无情怎么样成佛”的问题,泥巴瓦块、树木花草,变成妖魔鬼怪,成了精以后,要不要愁他成不了佛啊?它已经转为有情身。另外注意啊,有情也能转为无情,那就可悲了,那连畜生都不如啊,连地狱的众生都不如啊!]
印广《讲解《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由上文可知印广师未能分别何者是“根”,何者是“境”。何者是“正报”,何者是“依报”。
正报亦名正果,即五阴之身也。谓诸众生随其所作善恶之业,各各感得此身,正受其报,故名正报。(五阴者,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也。)FROM:【《三藏法数》明·一如等撰】
(术语)心身者,正实之果报也。此心身依止之身外诸物,谓之依报。如世界国土,家屋,衣食等是。璎珞本业经上曰:“凡夫众生,住五阴中,为正报之土。山林大地共有,名依报之土。”(参见:依正)FROM:【《佛学大辞典》【丁福保编】】
身、心名根、正报,而众生身、心以外国土、山、河屋宅诸物名为境、依报。根是能见、境为所见,都是众生如来藏所现,如来藏熄灭虚伪烦恼业种,名为如来、法身。此时名为“有情无情齐成佛道”。
而印广师,于“有情无情齐成佛道”章句,心生迷惑,堕入邪见稠林。如《楞严经·卷十》中所载,无情的草木成了有情众生的邪见:
【又善男子。穷诸行空。已灭生灭。而于寂灭精妙未圆。若于所知。知遍圆故。因知立解。十方草木。皆称有情。与人无异。草木为人。人死还成十方草树。无择遍知。生胜解者。是人则堕知无知执。婆吒霰尼。执一切觉。成其伴侣。迷佛菩提。亡失知见。是名第四计圆知心。成虚谬果。违远圆通。背涅槃城。生倒知种。】
由此可知,印广师并未熟读《楞严经》。而草木成精的说法,是有饿鬼道众生,依附草木、山石等无情物,修道成精。
第九,关于“大乘了义经藏非佛法”的邪见
&[第十种邪叫菩提邪。
菩提邪就是指除了圆顿大法,其他的一切三藏十二部经都叫菩提邪。他属于世间善法,他不是佛法。]
《印广法师北京密云普照寺15天的精讲法华》
[师父讲两个手合掌长长是不是?这本来就是一种气功,是中华养身功。学二部功的人就是学的这个法。师父把它借题发挥,提升,而帮助大家开智慧。气功它本身就是心法,它本身就是佛法。就是因为在我们中国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由于排斥佛法,所以诸佛菩萨想出新鲜名词叫气功,实际上就是佛法,大家明白吗?它是一种启蒙佛法。]《印广法师开示附体问题》
关于气功用印广师的话来定义是:
[我们也可以通过气功来调理自己的身体,气功本来是一种健身术,也是通过我们的心调理。]
印广《讲解《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但凡气功、功法,都是有为法,必须有所造作才能成就。而佛法是无为法。这里印广法师,却把外道气功、有为法说成是佛法,实在是无知。
印广师诽谤佛陀三藏十二部佛法经典,说:“菩提邪就是指除了圆顿大法,其他的一切三藏十二部经都叫菩提邪。他属于世间善法,他不是佛法。”
显然印广师不明白什么是了义经,和不依不了义经。如前文《关于了义经的邪解》里所引用的:【依了义经者。谓诸大乘方等十二部经中。皆明中道佛性。实相如如之理。若依此教。而修诸波罗蜜。万行功德。则心与中道相应。能见佛性如来藏理。故云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者。所谓声闻所应行。】
即使是印广师推崇的《楞严经》、《法华经》,也是集结在佛陀三藏十二部经典之中,非别处得此经典。如此自相矛盾的邪见,还望印广师速速发露忏悔,令广大信奉印广师这种邪见的佛子,速速舍弃这些邪知邪见!
印广法师品之三
第一,不懂禅宗
[念佛拜佛的人在相上执着、着相、昧性,昧于真心本如、真如本性或执性昧相,这就是禅宗,执着空性,而不达于事相上的法理。或执别昧圆。怎么昧圆?一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大方广佛华严经》是菩萨选修的法门。明心见性以后任选一个法门。它是显示佛法的宝贵,并不是体现佛法的真实。是讲经的法师的参考的法门。]《印广法师北京密云普照寺15天的精讲法华》
【禅宗】(流派)以禅那为示,故名。禅那或译思惟修,或译静虑,为思惟真理静息念虑之法,原为三学六度之一。初祖达磨天竺人,梁魏之世,来支那传佛心宗,其法唯静坐默念,发明佛心,凝工夫而已,其外相一等于禅那,故称为禅宗。所谓禅宗者,非三学六度之一分禅,于是而如来禅,祖师禅之称起。
以经论所说,六度所摄之禅为如来禅,达磨所传之心印为祖师禅。故由彼宗之本义言之,则与其谓为禅宗。毋宁目为佛心宗为适当。释尊在灵山会上拈华,迦叶破颜微笑,为第一祖。二十八传,至达磨。为东土初祖。……。FROM:【《佛学大辞典》【丁福保
禅宗修证以明心见性为宗旨,这是常识。印广师怎么能认为禅宗“昧于真心本如、真如本性或执性昧相”?!实属无知,建立邪见,贻误大众慧命。
第二,不懂《华严经》
[像《华严经》的境界也很高,你讲古希腊五千年的哲学,它就懂得地水火风四大,因缘和合而有万法。这个境界就相当于《华严经》的境界。中国的道德经,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法,到大道自然。这基本上都能达到《华严经》的境界。]《印广法师北京密云普照寺15天的精讲法华》
[【回顾佛陀当年四十九年讲经说法】佛当年住世八十年,三十一岁成道。前后讲经说法四十九年。
【虚以三藏十二部经无量法门,广为方便,逗机引导;实以《楞严》正脉,《法华》如理,《心经》总持,《陀经》秘髓而圆成一代时教。】佛讲经四十九年呐,在开始成道以后二十一天时间讲了一部《大方广佛华严经》,这是第一说法时期。]《印广法师北京密云普照寺15天的精讲法华》
《华严经》乃是诸佛之密藏用,如来之性海。略说菩萨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事,略说种种解脱门、种种大愿海。菩萨所行、所成就远远多于《华严经》中所载,比如以娑婆世界一微尘,而比拟十方世界。而印广师却诽谤为“菩萨选修的法门”。实在是法师,得少为足,不思进取尔。印广师见文解义,应当忏悔,如此诽谤之罪。
“藏通别圆”乃是后世大德所立,是为了接引初机学佛之人,建立此说。非究竟法。如下:
【化法四教】
天台宗之判教学说。谓佛陀教化众生之教法内容有藏教、通教、别教、圆教等四种,与化仪四教并称为天台八教。分言之,即:
(一)藏教,全称三藏(经、律、论)教。指小乘教。即为三乘人各别说生灭之四谛,以析空观同断见思惑,令入无余涅槃。
(二)通教,指诸部般若,义通大小,包括深奥与浅显之道理。即为三乘人说体空无生之四谛,令同入无余涅槃。
(三)别教,指其它方等经(大乘经)。即不共二乘人说,专为大菩萨说无量之四谛,以次第之三观破三惑,令证“但中”之理。
(四)圆教,指法华经教义。亦即为菩萨说无作之四谛,以圆融三观同断三惑,令证“不但中”之理。FROM:【佛光大辞典】
有人问:天台宗之判教学说为什么不是究竟法?
答:如前所引《妙法莲华经·卷第三·药草喻品第五》
【如是迦葉, 佛所说法, 譬如大云, 以一味雨,
   润于人华, 各得成实。 迦葉当知, 以诸因缘,
   种种譬喻, 开示佛道, 是我方便, 诸佛亦然。
   今为汝等, 说最实事, 诸声闻众, 皆非灭度。
   汝(三乘弟子)等所行, (系)是菩萨道, 渐渐修学, 悉当成佛。】
由此可知,天台宗之判教所谓藏、通、别、圆教都收入一佛乘,都是菩萨道。入一佛乘的缘故,“藏通别圆”的名、义尽失。岂能执为实有?而印广师不知不解,后世大德方便之法,依身见的缘故,执著“藏通别圆”名、义。处处诽谤大乘菩萨藏甚至三藏十二部诸经,实属愚痴。
再者,《华严经》彰显诸佛果地境界,非思议境界。释迦摩尼佛报身,毗卢遮那如来所住华藏世界广大难测。《大方广佛华严经·华藏世界品》中说,莲华藏世界共有二十层,而我们所住的娑婆世界,是在华藏世界的第十三层。
就是同一层,各个世界的时、劫也难以测度。如:《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五·寿量品第三十一》【尔时,心王菩萨摩诃萨于众会中告诸菩萨言:“佛子,此娑婆世界释迦牟尼佛刹一劫,于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刹为一日一夜;极乐世界一劫,于袈裟幢世界金刚坚佛刹为一日一夜;袈裟幢世界一劫,于不退转音声轮世界善胜光明莲华开敷佛刹为一日一夜;不退转音声轮世界一劫,于离垢世界法幢佛刹为一日一夜;离垢世界一劫,于善灯世界师子佛刹为一日一夜;善灯世界一劫,于妙光明世界光明藏佛刹为一日一夜;妙光明世界一劫,于难超过世界法光明莲华开敷佛刹为一日一夜;难超过世界一劫,于庄严慧世界一切神通光明佛刹为一日一夜;庄严慧世界一劫,于镜光明世界月智佛刹为一日一夜。佛子,如是次第,乃至过百万阿僧祇世界,最后世界一劫,于胜莲华世界贤胜佛刹为一日一夜,普贤菩萨及诸同行大菩萨等充满其中。”
因此当知《华严经》之演说,岂限日、月、年岁?由此可知初二十一日说《华严经》者,是方便说,非究竟义。
第三,不解平等义
[万法是否平等?
万法不能讲平等也不能讲不平等,佛法非平等非不平等,执着哪一端都是错误的。平等也是我,不平等也是我,随缘显现。但是,在没有开悟之前,万法就是不平等,没有平等可言。
诸佛菩萨那么智慧自在,天人鬼畜那么糟糕,无情的万法那么的无奈,你能讲平等吗?就是佛金口玉言所讲的三藏十二部经,如果说平等的话,佛何苦在临终之前还桌子一拍,老子快死了,现在才给你们讲真话。何必要讲法华经才是经王。所以我们要打消我们以往的所知所见,在诸佛金口玉言之前我们不要造口业。]
《印广法师北京密云普照寺15天的精讲法华》
印广法师未离边见,不明白《法华经》中融汇一切三藏十二部诸经入一佛乘之义。因此也不理解佛陀所说“平等”之义。如《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云:【“复次,须菩提,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则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所言善法者,如来说非善法,是名善法。】
佛陀于此劝一切善男子、善女人依无所住法即“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习一切善法,成就平等法。此平等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凡夫六根,接触到色、声、香、味、触、法等事、物。未能随顺佛陀正法,心无所住、心无执取,随顺我、我所,执取、住着“一切事物不平等”
的知见、或“万法就是不平等” 的知见,这些知见不正,引生轮回苦聚。
而印广法师,不思如何引导信众,脱离处处执取之妄想识心。却建立经典三藏十二部经不平等的邪见,望印广徒众,速速舍离邪见、邪说,莫与佛诤,与佛诤者不善。
如三藏十二部经处处演说平等观行,如《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云: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是故当知,万法平等,因为一切事物如梦,终究无所得;
万法平等,因为一切事物如同电影中的宴席虚幻,观众无法获得;
万法平等,因为一切事物如同水泡,终究不可得;
万法平等,因为一切事物如同闪电,速生速灭;
应当如是随顺佛陀教诫,观察一切事物平等,舍弃美丑、高下、贵贱等分别心;不应随顺自身凡夫颠倒见解。
印广师,虽具弘法的功德;但自身具有如上所述诸邪见等,望法师忏悔舍弃是诸邪见、戏论,光耀佛陀正法。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印良法师妻子照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