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妙殊 粉墨毕业于哪里

查看: 6479|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刊于《大家》2013第6期)我十二岁那年夏天,父亲母亲带我跟哥哥开车去内华达山中露营。在一片幽深、人迹罕至的杉树林里,我们度过了平静的夜晚。早晨,父亲母亲去晨跑,或者做点有小孩在身边时不方便做的事情,留下哥哥陪我。但我哥也觉得看守一个比他小六岁的女孩太无聊,遂离开营地到附近湖里游泳。出于哥哥的责任心,他把烤肉用的铁叉拿出来,放在我身边。我在帐篷外煮咖啡,看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小说。忽听到脚步声。回过头去,见一个人正从林子深处向我走过来。他的长发披散在肩头,满面乱须,衣服破旧,步子不但迟缓,还踉踉跄跄的。一开始我以为他受伤了,或者在山谷里迷了路,跋涉得太久。不过我还是抓起了手边的铁叉。他在距离我几米的地方主动停下,喘着气向我打招呼,年轻的女士,你好,请别害怕,我没有恶意。他说话口音很怪。我握紧铁叉说,我爸妈就在附近,我一喊他们就会回来。他说,我绝不会伤害你,我只是想借一点东西……他似乎正处于一种奇怪的痛苦之中,想要继续说话,却无力地垂下头颈,身子也随之软瘫下去,跪倒在草丛里,提起双手掩住脸,肩膀微微颤抖。我虽然仍保持警惕,还是动了恻隐之心,问道,喂,你要什么?水?食物?我可以丢过去给你。他不抬头地摇头,长发纷乱地抖动,像风吹过一丛野草。半晌才抬起头来,像是那一阵发作过去了。我从餐盒里拿起一块三明治,问,要吃这个吗?放了金枪鱼和腌黄瓜,切了边,是我跟妈妈做的。他苦涩一笑。谢谢你,我不饿。他大概三十多岁年纪,其实还算得上年轻人,栗色头发,两枚形状漂亮的眼睛,围着长长的睫毛,若忽略风餐露宿加诸的黧黑和粗糙,那张脸是很好看的。我问,你到底需要什么?能帮你的,我会尽量帮忙。他瞧着我,仿佛下了很大决心,开口道,善良的小女士,我不知道我是否该向你求助。如果你有耐心听我讲个故事,讲完了,要不要帮我,由你来决定。下面就是他的故事:十年前,我在都柏林的音乐学院上学,是中提琴专业的一名学生,梦想是某天以首席中提琴的身份,坐在国家歌剧院的乐池里。我跟三个好友组建了一个弦乐四重奏乐队,每次学校开交响音乐会时上台表演,有时也到外边演奏挣点小钱。大学四年级初夏,我们这支小乐队受邀到雅典去,参加一个国际青年四重奏比赛,经过初选复选决赛,得了第四名。第一名是瑞典的一个女子铜管四重奏,大伙也没什么话说——谁让她们都是盲人姑娘呢。比赛结束那天夜里,十个来自不同国家的男生女生爬上卫城山,在帕特农神殿前的石阶上整夜拉琴唱歌,傻笑,喝酒,抽大麻。为勃拉姆斯干杯!为大熊星座干杯!为贝多芬的梅毒干杯!为乔治桑的小狗干杯[1]!直到所有人都烂醉如泥……无论什么时代的少年人凑在一起,总会是这德性。是我们乐队的小提琴手把我摇醒的。糜乱的狂欢夜过去,时已清晨,不知什么时候人们都离开了。我就那么迷迷糊糊地被拽下山,赶到火车站,上了火车。回到学校,我开始准备毕业考试。但渐渐地,我觉得自己变得跟以前不一样了……是哪儿不一样呢?开始时,它只是一种模模糊糊的感觉,心里总会慢慢涌上难以形容的痒和不满足,若隐若现,就像渴了或饿了,却又不知道能解渴解饿的是什么。那时我有一个女友,她比我大几岁,刚进入一间公司做文员。我们在学校附近租了一间旧公寓。那段时间,我变得特别喜欢吻她。夜晚入睡之前和早晨醒来之后自然要缠绵个没完,每天下午,我又以前所未有的急切到公交站去等她下班,一俟她踏下车门,就迫不及待地冲上去,搂住她的腰肢,用嘴堵住她的嘴唇,不歇气地吻她。每次亲吻过后,那种“痒”便暂时平息下去。白天练琴的时候,我总情不自禁地回想亲吻的情景,慢慢明白那种迫切的痒,就是——要得到吻。像吸毒的人渴望毒品一样。每次我捧着她的脸,将之拉近,浑身血管就开始瑟瑟发抖。鼻孔里轻轻喷出的气息,肉体透出来的香气和热力,嘴唇和脸颊的摩擦,都令我疯狂。而她双手紧紧箍住我的腰和背,指尖那无意识的忽轻忽重的用力,还有沉醉的神情,更让我脑中一阵阵出现狂热的空白。起初她以为爱情迎来了第二次高潮,喜不自胜。但很快她发现我的热情仅限于亲吻。我不再愿意陪她说话、散步,甚至连做爱都不感兴趣。我就像初生婴儿迷恋乳房一样,无理智地迷恋和索要她的嘴唇。甚至中午我也忍不住跑到她所在的办公楼去,请求她下楼来赏赐我一个越来越不耐烦的吻。一切变化,都发生在卫城山上那夜之后。难道亵渎了神祗,遭到神的诅咒?或是被卫城山上的怪物附体?又或从哪个人那里染上了一种新型性病?我去找我的好友,那个小提琴手。问:在卫城山那一夜,我们都做了什么?他说,你也在啊,你不知道?我说,我醉得太早了。我没比你晚太多。咱们集体向瓦格纳敬酒之后,那个保加利亚的女吉他手过来坐在我大腿上,吻我;小号手跟女长笛手搂在一块儿;也有人过去跟你亲吻……我问,吻我的人是谁?他摇摇头,很多。大家都醉得太厉害。你记不记得咱们玩儿“敢不敢吻”的游戏?你第一轮就抽到那对双胞胎兄弟……我甚至怀疑我也吻过你了,哈哈。我喃喃地说,是吗?这时,我的瘾头已经发展到单是听到“吻”这个词就一阵奇痒难耐。我忽然毫无预兆地扑上去,双手捧住他的脸,把嘴唇压上他的嘴唇。他惊得呆住了,半天才想起挣扎,一把把我推倒在地,又羞又怒地捂住嘴。这是自从我得了“神秘怪病”之后,第一次亲吻女友之外的人。我失望地发现,抢来的吻一点滋味都没有,根本没法杀瘾。我向他解释我的“病”之后,他的怒火转变成了惊诧,糟糕,我不会被你传染吧?……除了我和小提琴手,那一夜参与狂欢的还另有八个人,三个女生五个男生(最糟的情形,是我吻过了他们所有人)——利物浦的女长笛手,保加利亚的女吉他手,基辅的女小提琴手和男大提琴手,斯特拉斯堡的小号手,那不勒斯的圆号手,还有土耳其安卡拉的一对双胞胎兄弟,两个都是吹单簧管的。要想逐一找到这些人,当面询问端的,就得跑遍欧亚大陆。那简直是不可能办到的。幸好我还记得他们所在的学校——每个城市的音乐学院也就那么几所。我给每个人都寄去一封信,委婉地询问:在卫城山上度过那一夜之后,可有什么不寻常的事发生在你身上?斯特拉斯堡的小号手:看到你的信太惊喜了!我会永远记得我与你的吻。我一直想念吻你的感觉。要来斯特拉斯堡找我吗?随信附上我为你写的一首曲子。利物浦的女长笛手没有回信。保加利亚的女吉他手:为什么是你给我写信,不是你们乐队的小提琴手?!那夜我吻了他,他说他爱我,说会写信给我,说会坐火车来看我。帮我问他他还记得吗?……基辅的女小提琴手和男大提琴手:订婚算是不寻常的事么?我爱了他三年,从第一次在学校音乐厅看到他拉琴那一刻。那夜我终于有勇气主动吻他,然后坦白心意。雅典娜保佑!我们正在筹备婚礼。祝福我们吧!你愿意带着你的乐队来参加婚礼吗?婚礼举行地址是……寄给那不勒斯圆号手的信,是他的姐姐替他回复的:不得不悲痛地告知您,吾弟已于上月意外身故,在一次街头音乐会中,他们与该地盘的黑手党发生纠纷……安卡拉的双胞胎兄弟没有回信。我不知道真相是掌握在那几个没回信的人手中,还是知道真相的人不愿坦白?……我本打算先把考试对付过去,再解决这事儿,然而恰巧是在毕业考试期间,最严重的一次发作出现了。当时我正在学校音乐厅。院长和教授们在观众席第一排正襟危坐。考试第一题是一首柏辽兹的曲子,第二题是自选协奏曲,第三题完全自由选择,也可演奏个人作品。第二题,我选了一支斯塔米茨的D大调协奏曲。刚拉到一半,忽然感到脑袋发晕,就像发条耗尽的玩具一样动弹不得,嘴唇阵阵麻痒,执弓的手也变得软弱无力。琴弦上发出毫无旋律可言的噪音,在安静的大厅里显得格外刺耳。教授们集体蹙眉。副院长敲敲桌子,年轻的先生,集中精神!这是第二题,你已经直接跳到你自己作的曲子啦?重来一遍。我躬身喃喃道歉,再次把琴弓架在琴弦上,却一节谱子都想不起来了。脑中像有一个声音在怒吼,吻!吻在哪里!我需要人来吻我!嘴唇!我要嘴唇!热乎乎的,温存的,柔软的,湿润的,嘴唇……我猛地将琴和弓往地上一掷,跳下台子,从目瞪口呆的教授老师们身边飞奔过去,夺门而出。考试是对外开放的,观众席上还有不少来旁听观摩的低年级学生和校外音乐爱好者,所有人都像看疯子一样看着我。在短短一瞥中,我猛然觉得人群中某张脸十分熟悉,那对目光……但当时我除了要找到一个吻,什么都没法想了。我也不知道自己是怎样找到我女朋友的。一见到她,我就像即将溺死的人扑向氧气瓶一样扑向她的嘴唇,完全不理会屋里其余人的诧异眼光——那间屋是她公司的会议室,她正在陪着上司与客户开会。被拖出大楼之后,我紧紧搂住她,半强迫地吻她,然后在路边瘫坐下来。她用又怜悯又嫌恶的眼神瞧着我,说,刚才那个吻,就算是我送你的分手礼物吧。失去女友,我对吻的狂热变得无处发泄。我与别人说话的时候难以集中精力,总是盯着别人的嘴唇。分手后第三天晚上,我到酒吧里喝了个烂醉,走出来时,有衣着暴露的女人上来搭讪,悄声问,甜心,去你那儿还是我那儿?我说,不用去你那儿,也不用去我那儿,就在这儿行不行?那女人诧异地环顾四周,笑道,你的喜好是让街上的人看着?我摇头,不,我只要你在这儿给我一个吻就够了,我付同样的价钱。那女人还没回答,我听到另一个女人的声音说,女士,请到别处揽生意吧,我的朋友醉了。回头去看。一个纤细姑娘,短发包围着一张秀丽的脸蛋。我记起了这张脸,她是那位来自利物浦的长笛手。我大叫起来,是你!你去了音乐厅,我毕业考试那天,你就在观众席上!她点头,你的信我收到了,我……是特地来向你道歉的。
刚表态过的朋友 ()
纳兰妙殊作品
共三辑:致白昼散落的鸟群、在星座和郁金香之间、黎明解开夜晚的发辫。主要内容包括:世界停在我吻你的时候、所谓体贴、论浪漫、照相是怎样毁掉我们的旅行、狗儿…
)&&&统计代码
Powered by来源网站:
爱是与水和星同行的旅程
作者:分类:字数:9万更新时间:
《爱是与水和星同行的旅程》是关于爱情和婚姻的散文集。包含四个部分,全书贯穿了作者与爱人的爱情历程,展现了作者对爱人的深情,对爱情与婚姻的理解和感悟,文风细腻、文笔流畅,嬉笑怒骂、有庄有谐。
最新小说书单:
免费小说点击榜
《爱是与水和星同行的旅程》原载于要阅读网,作者为纳兰妙殊,114啦小说转载收集《爱是与水和星同行的旅程》最新章节。
《爱是与水和星同行的旅程》情节跌宕起伏,语言有趣生动,世界观新奇,受到了大量喜爱 人文、爱是与水和星同行的旅程、纳兰妙殊、纳兰妙殊、爱是与水和星同行的旅程类型小说读者的广泛关注,是不可多得的其它小说。
本书作者纳兰妙殊的作品,想像力丰富,文笔如行云流水,简洁又富有回味。
作者的作品包括:《爱是与水和星同行的旅程》等,作品已被要阅读网等网站收录。
114啦帐号登录
115二维码登录
邮箱/手机号
下次自动登录
还没有114啦帐号?
您还可以用以下帐号登录:
收藏到书单
*请输入正确的书单名
使用“收藏”功能将小说添加到新书单中
*请输入内容
还可输入140字
小说已存在
已超出最大数目“明年我将衰老,明年文学仍然年轻。”王蒙先生用这句话表达自己对衰老,对生活,对写作的态度,用幽默诙谐的话语引领两名青年作家开始了对“80后”作家划分的探讨。甫跃辉认为作家的代际划分是从80后作家才开始提起的,这是纯粹的以生命规律来划分的,与中国的社会环境有关。伴随着改革开放和时代发展,社会更加复杂,但是文脉的延承并没有断裂,因此他并不认可这种“被归类”。文珍认为作家的认识不会是一成不变的,所处不同的年龄自然会写出完全不一样的东西。“太阳之下,并无新事”,不管什么时候,人类的痛苦都是一样的,快乐都是一样的,因此不必纠结于分类,只要一直写下去就好。王蒙先生对两人的发言也给予赞许,他笑说人都是越年轻越觉得生命短促,我的生命虽然没有明天了,但是我的作品能够被人们记住,也算是一种人生的“况味”……
日, 广西师大出版社理想国、单向街图书馆组织了一场题为“城市爱情的味觉记录员”的文珍小说《十一味爱》新书沙龙,参与嘉宾有文珍、李云雷、石一枫,主持人是诗人胡续冬。以下为李云雷对文珍的访谈。
文珍:生于1982年7月。本科毕业于中山大学金融系,后为北京大学中文系首位文学创作方向硕士生,以小说《第八日》获学位。作品散见报刊豆瓣。喜欢旅行、植物、瓷器、布匹、戏曲、冷笑话……
1、你的短篇小说集《少年游》获得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新人奖提名,什么心情?
只是提名啊,获奖的肯定不是我,不会为此高兴得找不着北。就是以后获得了别的文学方面的奖项,也不能找不着北。写作是一条太漫长的路,没必要为一时的掌声迷醉。
2、有评论说你的文字有一种超出80后作家的成熟老练……
当下“网络文学”作为新兴文学势力蓬勃发展,给延承历史文脉的主流文学创作带来了挑战。针对这一文学创作现象,5月9日下午,青年批评家、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邵燕君在中国海洋大学崂山校区为海大师生作题为“网络文学的发展与主流文学的重建”的讲座,和大家一起探讨网络文学的缘起与发展。讲座由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温奉桥教授主持,青年作家文珍、甫跃辉和中文系的部分师生聆听了讲座。
讲座伊始,邵燕君从自己多年从事文学创作和文学评论的经历谈起,谈及自己参与创办“北京大学当代最新小说点评论坛”的经历和感受。她说文学期刊“凝结社会力量,是文学的真正风向标”。而当下的年轻一代,尤其从“85后”开始,正在把关注的目光转向新兴媒体,对传统文学杂志的关注度逐步降低。随后,她结合相关数据,讲述了当代文学期刊诸如“文学期刊四大名旦”……
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1968年出生于北京。1986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2003年7月获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中文系当代文学教研室)任教。著有《倾斜的文学场——当代文学生产机制的市场化转型》《“美女文学”现象研究》;曾获2005年度、2006年度《南方文坛》优秀论文奖,当选“2006年度青年批评家”。近年来关注网络文学并在北大开设讨论课程……
“5月10日上午,当代作家王蒙先生在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乐海堂”以“青年与文学”为题与海大师生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讲座内容生动诙谐,寓意深刻,赢得在场师生的阵阵掌声。中国海洋大学副校长李巍然主持讲座。
“如今随着多媒体等视听技术的传播和发展,文学作为符号的艺术受到了不小的冲击,而人们也逐渐不满足于只有文字的世界,但在我看来,恰恰文学语言是最具有含金量的东西,一千个读者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我觉得语言是思维最重要的载体。”没有华丽辞藻的铺垫,王蒙先生用几句简单的话语阐述出自己对文学艺术的感触。
 青年人所拥有的青春,永远不乏美丽浪漫的爱情。在王蒙看来,青春需要爱情,而爱情需要文学。针对究竟青春是先有“爱情”还是先有“爱情文学”这一问题,王蒙用鲜活的文学事例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80后女子,真名王苹。外语学士,文学硕士,北师大电影学博士,现为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影视戏剧系戏剧专业副教授。生于泰山,读于曲阜,途经济南,现至北京,未来之旅,尚在行中。读书,写字,观影,行走不息。已出版《寂寞时,我们远离爱情》《此后,不再爱你》《花儿来得及》《只是路过你》《犹如微尘》等十余部作品集。
1981年出生于四川成都。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2006年获得北京大学古代文学硕士学位,现于北京大学中文系读博中,师从“北大少帅”之称的钱志熙教授。2004年起,在《今古传奇》、《武侠故事》、《新武侠》、 《武侠小说》上发表作品数十篇上百万字。2005年中进入出版市场,现已出版作品10余部。其写作风格以武侠和魔幻色彩交相辉映为长,是近年来最具实力和号召力的新锐青春偶像派实力作家。
春树,女,1983年出生,2000年从高中辍学,开始自由写作。已出版小说《北京娃娃》、《长达半天的欢乐》、《抬头望见北斗星》等,主编《80后诗选》。2004年2月获得过第五界网络金手指的网络文化先锋奖。2004年2月成为美国《Time》的封面人物,美国人称她为“新激进分子”。
傅逸尘,本名傅强,1983年生于辽宁鞍山,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文学硕士,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员。2003年起在《光明日报》、《解放军报》、《文艺报》、《中国艺术报》、《中国文化报》、《中华读书报》、《文学报》、《小说评论》、《中国图书评论》、《当代文坛》、《山花》、《芙蓉》、《芳草》、《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等报刊发表文学理论批评文章80余篇,40余万字,多篇文章被《新华文摘》及《人大报刊复印资料》转载。著有文学评论集《重建英雄叙事》(“21世纪文学之星丛书2008卷”,作家出版社出版)、长篇纪实文学《远航记》(解放军出版社出版)。现为解放军报社文化部编辑、记者。
中国知名青年作家,中国大陆“80后”作家群代表人物之一,上海最世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最小说》、《最漫画》、《放课后》杂志主编。出生于四川自贡。高中时期以“第四维”为笔名在华语文学网站“榕树下”发表文章,读者由此称他“四维”或“小四”。2002年出版第一部作品《爱与痛的边缘》。2003年,因玄幻小说《幻城》而被人们熟知和关注。2008年至2012年出版《小时代》“三部曲”,被认为是其转型之作,并于2012年11月由郭敬明自编自导拍摄成电影。
韩寒,男,1982年出生,高中辍学至今。代表作《三重门》、《像少年啦飞驰》。对于韩寒来说,早已不想和他的同辈人一争高下了。他甚至已经厌倦了写作。最近的一本《通稿2003》,实在太像一本凑出来变卖的东西了。作家出版社自知理亏,只敢定价10块钱。你可以说他江郎才尽,也可以说他无心恋战。总之,他已名利双收。正在过着让孩子和成人们都很羡慕的生活。
蒋峰,1983年生,大学辍学,代表作《维以不永伤》、《一、二,滑向铁轨的时光》、《淡蓝时光》也是被称为“80后实力派5虎将”中的人物。只是一味学习西方小说,不免有些泥而不化,小说中缺少了些青春的趣味。不过他确实语言功底扎实,因而也有着更多的可能性。现居住在广州。
李傻傻,原名蒲荔子,1981年生于湖南隆回的一个小村庄,2000年考入西北大学中文系,他自大学一年级始在网络上发表文章。几年来,以《被当作鬼的人》、《一九九三年的马蹄》、《雪地的兔子》等优秀作品驰名网上文坛,并在多个网站设有个人专栏,2003年入选“80后十大写手”,有“少年沈从文”之称,著名作家马原也将他推崇为“80后实力派5虎将之首”,并用以对抗以郭敬明为首的5大偶像写手。现著有小说《红×》,散文集《被当作鬼的人》。他的作品主要以童年回忆和都市生活为素材,将独到的人生见解融入了文学创作中。2004年大学毕业后,就职《南方都市报》。
纳兰妙殊,原名张天翼,女,八十年代生于天津。求学湘粤,现居京城。英文学士、古典文献学硕士。在《人民文学》、《北京文学》、《光明日报》、《南方都市报》等刊物发表散文、小说、影评、书评若干。代表作有《粉墨》、《欢情》、《小镇男人》、《民间语文之生与死》、《听戏》等。《粉墨》获“2011年度华文最佳散文奖” ,2012年获“朱自清散文奖”,2013年获首届“中国文学创作新人奖”。作为散文领域里的新生力量,纳兰妙殊的行文风格确如其人,清新自然,美妙特殊。
真名:徐磊 出生年:1982年
  作品开发类型:图书、影视、游戏、漫画
  社会评价:中国最会讲故事的小说家,激荡想象力剧情的推崇者。
  如果说起中国通俗小说界的“盗墓时代”,另一部作品也不得不提,那就是南派三叔的《盗墓笔记》。这部首发于起点中文网的小说,刚刚写完第一章,便引来百万跟帖。4个月后,《盗墓笔记I:七星鲁王宫》的样书已经送到徐磊手中。2009年,好莱坞派拉蒙公司主动找到徐磊,买走了《盗墓笔记》的影视版权,派拉蒙的评价是:“故事很国际化,适合拍成像《夺宝奇兵》那样的大制作。”
孙睿,男,1980年出生,北京工业大学毕业,2006年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硕士生。代表作《草样年华》。市面上关于这本书的盗版听说有近10种之多。有的甚至公然打着《草样年华2》的招牌,还有《水样年华》、《草色年华》等。可见此书确实火了。2004年之前,没人知道孙睿是谁,而现在,已经跻身“5大偶像”的行列了。商业时代,出名真快。
最早被主流文学界接纳的“码神”
  真名:张威 出生年:1981年
  作品开发类型:图书、游戏、漫画
  社会评价:最大的成就是推广了目前最具适用性的YY小说模式,满足了一系列读者的需要,也填补了这个空白。
  唐家三少开始创作网络小说是在2004年。2006年,成为起点的“白金作家”。唐家三少告诉记者,自从加入起点,签约的方式即是买断,也就是按千字算价,当时每个月从起点获得的收入大概在2万左右。有资料显示,现在起点每年给唐家三少的保底酬劳有600万。唐家三少赞成多版权运营的模式,他会把大部分版权交给起点打理。目前,他的《天珠变》、《斗罗大陆》等几本小说都已授权改编成游戏,而《斗罗大陆》改编成的漫画也大受欢迎。
最年轻“千万级”玄幻大家
  真名:李虎 出生年:1989年
  作品开发类型:图书、游戏、漫画
  社会评价:他的斗气设定,现在也成为了YY作者们跟风学习的一个典范,开宗立派,隐隐然已经有唐家三少、我吃西红柿等老一辈玄幻作者之风。
  1989年出生的天蚕土豆,生日仅差3天就可以成为90后。天蚕土豆高中没毕业就辍学,整日在网上看小说打游戏,找工作也成问题,直到2007年在起点上连载第一部作品《魔兽剑圣异界纵横》。2009年天蚕土豆在起点连载《斗破苍穹》,该小说一经推出便稳居各类小说排行榜第一。《斗破苍穹》的授权也非常抢手,仅游戏授权就开发了网页和客户端两种。这些成就让天蚕土豆成了业内最年轻的千万元级身价的网络作者。
颜歌,女,真名戴月行,1984年出生,就读于四川大学。代表作《关河》。网上甚至传出郭敬明的《幻城》是抄袭颜歌的XX作品。真是墙倒众人推。不过因此也把一向默默无闻的颜歌给带了出来。原来这个小女生也相当了得,同样是新概念的一等奖, 工人出版社还出版过她的小说集《马尔马拉的璎朵》。听这名字,就小资得很。她的文字也是委婉得可以拧出水来的那种。我读犹怜。颜歌低调。不然早出名了。
张悦然,女,1982年出生于山东济南,就读于新加坡国立大学。代表作《樱桃之远》。 网上曾一度为张悦然是“偶像派”还是“实力派” 吵得不亦乐乎。按照某些媒体的说法,张悦然与郭敬明、韩寒、春树、孙睿并称为“80后5大偶像”,但更多读过《樱桃之远》的读者却认为这是对张悦然的侮辱。因为《樱桃之远》中那种隐秘、细腻的女性成长描写,实在不是随便一个美女都能写出来的。 2006年,张悦然以300万元的版税收入,荣登“2006第一届中国作家富豪榜”,成为当年度唯一登榜的80后女作家,引发广泛关注。
郑小驴,原名郑朋,1986年出生于湖南隆回。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北京市作协签约制作家。著有小说集《1921年的童谣》、《痒》、《少儿不宜》,长篇小说《西洲曲》。
  郑小驴是80后作家中的一个异数,他的写作独具一格,不追随大众,不仅有着良好的艺术天分和广阔视野,而且不乏自由独立的思考精神。他的小说一部分倾向于新历史小说,表达了年轻一代人对过去特殊年代的立场和见解;另外一部分则贴近现实,以触摸大地的姿态,书写普通人在新世纪现实与精神面前的双重焦虑以及个体命运的遭遇与变迁。作为80后作家里的后起之秀和最年轻的青年文学奖得主之一,他以扎实的文学准备功底和务实低调的作风,取得了颇丰的创作业绩,成为80后新活力作家群里的佼佼者。
“小白文”成就网络作家典型
  真名:朱洪志 出生年:1987年
  作品开发类型:图书、游戏、漫画
  社会评价:“小说不读星辰变,就称书虫也枉然。”
  我吃西红柿应该算作于起点成名、发展的一个典型网络作家,最初在起点中文网发表作品《星峰传说》,后又创作小说《寸芒》。而自《星辰变》起,我吃西红柿开始创下一个个奇迹。《星辰变》分别打破了起点中文网的收藏、点击、订阅等纪录,而之后的《盘龙》又打破了《星辰变》所创下的纪录。两部小说也分别以100万和310万被盛大游戏买断版权,改编为网络游戏。我吃西红柿受到欢迎的原因则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他“小白文”的文体。“小白文”是指语言直白、情节简单、角色脸谱化的小说。
我吃西红柿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纳兰妙殊星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