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时期东北军抗日剧人口变化(抗日前后人口)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口损失分布情况
维新里: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口损失分布情况&&&&&
&&&&&&&&&&&&&&抗日少年英雄王二小纪念碑
  抗日战争是近代史上中国人民为追求民族解放、捍卫国家独立的一场伟大全民族抗战。抗战八年,中国人民与日本侵略者进行了长期的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并最终与世界反法西斯正义力量一起赢得了战争的最后胜利,逐日寇出国门,挽民族免灭绝,奠立了中华民族复兴的根基。但中国人民也为此伟大胜利付出了极其惨烈的代价,遭到前所未有的损失,人口损失即为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中国人民与日本侵略者浴血奋战在长城内外
  经过利用战争期间及战争胜利后形成的大量的档案文献资料,对国民政府权辖区域内南京市、江西、广西、湖南、福建、河南、云南、贵州等省,以及陕甘宁地区、国民政府部分中央部会机关、南洋华侨等方面的战时人口损失情况进行了分别的考察,并结合利用相关资料对部分省区的战时人口损失数目进行增补及重新核算,对中国解放区抗战人口损失进行了分析、核算及对山东省以及含晋冀察绥热辽在内的华北地区的人口直接损失数目予以分离,对包括中共抗日武装部队、国民党军队等在内中国抗日官兵的战时伤亡统计,并对相关数目进行核算;还对上海市、江苏、安徽、浙江、湖北、广东、东北地区等部分省区,以及强制劳工、伪军、台籍日军士兵等方面的人口伤亡损失,运用若干法则进行估算或估计,构建了汇总中国抗战直接人口损失总体估计最低限数的具体的数据基础。并经过利用1953年全国第一次人口普查的主要数据,结合民国时期人口发展相关指数,对1937年及1945年中国人口实际保有的可能数进行了逆测,并由此做出中国抗战时期人口损失的总体估计。
经过上列各项基础研究工作,得出有关中国抗战时期人口损失的初步研究结论:中国抗日战争直接人口损失可累计之估计数为2062万人,合可累计之战争直接伤残人口,军民伤亡最低限为3480万人;同时认为,中国抗战直接伤亡人口合计应在4100万上,合战时失踪被俘等项数字,战争直接给中国造成的死亡、伤残及失踪等项人口损失共计超过4500万人;而从人口损失的角度来看,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口损失总数应在5000万人以上。
  以中国抗战直接伤亡人口的死亡与受伤人口的分布看,死亡人口则占伤亡总数的49.77%,伤、亡之比基本持平的。
以军人的伤亡计,死亡官兵占伤亡军人总数的47.7%,抗战军人的伤亡比重也大体持平;
纯以平民论,伤亡各占比率更相接近;
以伤亡人口的主体分布看,含中共抗日武装部队官兵、国民党军官兵及应当视同中国抗日官兵的兵役壮丁等在内的中国抗战军人伤亡总计达1140余万人,占全部中国抗战直接伤亡人口的27.61%,含劳工在内的平民遭敌残杀致死致伤者共计近2400万人,占伤亡总数约68.25%,是抗战期间蒙受人口伤亡最严重的主体;
以中国抗战直接死亡人口地区分布论,包括山东、河南、河北、山西等省及察绥热辽数省部分地区在内的华北地区为最惨重,全地区死亡人口占全国死亡人口总数的21.07%;其次为华东地区上海市、南京市、江苏、安徽、江西、浙江、福建等省市,战争直接造成的死亡人口占全国死亡人口的17.3%;东北地区死亡人口占全国抗战死亡人口总数的13.36%,此外该区域境内,人口死亡最严重者是中国强制劳工,合东北本地区劳工死亡,全境强制劳工死亡共计达231万多人,仅此一项,即占全国抗战死亡人口的11.22%;华中两湖地区死亡人口占全国死亡数的9.14%,华南两广地区死亡数占到全国死亡数的7.13%。其余西南地区、西北地区抗战期间也因长期遭日军飞机空袭,被炸死炸伤者成千上万,另如云南、贵州两省战时也多次遭日军窜犯,直接遭敌残杀者,为数亦众。
从战时直接死亡人口的主体分布看,中国军人、强制劳工、普通民众、伪军等各主体伤亡与死亡比重持平。
以男女分布看,在军人、劳工、伪军之外的中国大陆境内平民战时直接死亡人口中,男女比率为5:2,女人死亡人口占该项死亡数的28.6%,占整个中国抗战直接死亡人口的15.03%,共计达310万左右。
以伤亡比率持平粗略计算,抗战期间,中国妇女伤亡合计共达622万余人,占全国抗战伤亡人口总数的15.07%。
以成人儿童分布论,排除军人、劳工、伪军之外,在中国大陆境内平民战时直接死亡人口中,成人与儿童比为10:1,即儿童死亡人口占该项死亡数的9.1%,占全国死亡人口的5.26%,共达108万人以上,亦以伤亡比率持平约略估计,则战时中国儿童伤亡数近220万,占全国伤亡总数的5.27%。
如果合军人、劳工、华侨及“一般民众”在内,则男女死亡比率约为9:1,女人死亡人口占中国抗战直接死亡人口之18.27%,女性受伤人数及伤亡合计数分别中国抗战人口损失各相关总数的17.76%和18.01%,这一死亡人口男女性别比率也显示了一个事实,即抗战期间,中国男性人口的损失要比女性惨重得多。
  总而言之,日本侵华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巨大灾难。它不仅严重破坏了中国国家安全、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给中国造成巨大的物质财产损失,对中国经济、文化事业产生毁灭性影响,对中国社会发展与进步产生严重滞碍作用,同时,在抗击日本侵略的战争中,中国人民蒙受了空前的生命牺牲,中国人口遭到同样惨重的损失。中国人民为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付出了空前惨重的代价,中华民族为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一切,都可由抗日战争时期中国遭受人口损失的惨重情形真实地反映出来。事实胜于雄辩,数字昭示事实。
上述所披露的各项数据,真实地反映了日本侵略战争的罪恶,反映了日军对中国人民实施暴行的残虐,同时也使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华民族所曾遭受的巨大灾难。抗日战争期间,中华民族以宁死不屈的精神,与侵略者强加于我们民族身上的一切灾难抗争,并最终艰辛地迎来了她的伟大胜利。她数千万儿女牺牲的价值,在这伟大胜利中得以体现;她数千万死难儿女的生命,亦在中华民族的生命永恒延续中延续。
&&&&&&&&&&&&&日本投降书全文
日本投降书全文:
我们,谨代表日本天皇、日本政府及日本皇军总将,兹此接受一九四五年七月廿六日由美利坚合众国政府、中国政府及大不列颠政府于波茨坦协定所拟订的四个条款,和及后由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邦提出的附款,上述四强下称为同盟国。
我们兹此宣布日本皇军总将,所有日本陆军部队以及所有日本辖下地区的武装部队向同盟国无条件投降。
我们兹此颁令所有日本辖下地区的武装部队以及日本人民立即停止任何敌视行为,以便处理及援救受损船舰、战斗机、军用及民事财产以及必须遵循由盟军最高统帅的指示及由他监督下由日本政府所颁布的所有法令。
我们兹此命令日本皇军将领总部立即向日本陆军部队以及所有日本辖下地区的武装部队的各司令官指令(他们)必须自发性无条件地投降,确保所有部队受他们监管。
我们兹此颁令所有民事、陆军及海军官员必须服从及遵守由盟军最高统帅所宣布的声明、法令及指令而使投降(条款)能落实于他们或他们的职能中。除非由他(官员)提出告退或呈辞外,我们会如旧保留以上官员的原有职级以及会继续(派遣他们)执行非战略性任务。
我们兹此保证遵守波茨坦协定所拟礼待天皇,日本政府及其继任者的条款,无论任何法令及采取任何行动必须得到盟军最高统帅的指令或由同盟国拟定贯彻(波茨坦)协定的制约。
我们兹此命令日本政府及日本皇军将领总部立即释放由日本国拘留的所有盟军战俘及本国的离心分子,并给予他们提供保护、医护,照料及直接运送至(盟军)指定的地点。
天皇内阁及日本政府必须服从盟军最高统帅将制定实行投降条款的步骤行政以治理国家。
一九四五年九月二日于日本国东京湾签署,第0904号。
&&更多链接…
&&&&&&&&&&&&&&&&&&&&&
&&&&&&&&&&
&&&&&&&&&&&&&&&&
&&&&&&&&&&&&&&&
&&&&&&&&&&&&&&
&&&&&&&&&&&&&&&&
&&&&&&&&&&&&&&&
&&&&&&&&&&&&&&&&&&&&
&&&&&&&&&&&&&&&&&&
&&&&&&&&&&&
&&&&&&&&&&&&&&
&&&&&&&&&&&&&&&&&
&&&&&&&&&&&&&&&
&&&&&&&&&&
&&&&&&&&&&&&&&&&&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的人口发展--《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04期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的人口发展
【摘要】:抗日战争时期,适应战争和革命的需要,我党在陕甘宁边区贯彻实施的发展人口数量、注重提高人质量、充分开发利用人对资源的政策.促进了陕甘宁边区的经济繁荣和人口增殖。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建立新中国提供了充分的物力和人力资源。回顾研究陕甘宁边区人口发展史,对于贯彻新时期人口政策,振兴陕北老区经济,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C924.24【正文快照】: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的人口发展张杰,王省安提要抗日战争时期,适应战争和革命的需要,我党在陕甘宁边区贯彻实施的发展人口数量、注重提高人质量、充分开发利用人对资源的政策.促进了陕甘宁边区的经济繁荣和人口增殖。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建立新中国提供了充分的物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李金铮,张雪;[J];抗日战争研究;2004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智勇;[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严艳;[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张群;;[J];比较法研究;2007年05期
李晓华;[J];长白学刊;2000年06期
谢涤湘,文吉,魏清泉;[J];城市规划汇刊;2004年04期
延军平,严艳;[J];地理学报;2002年03期
彭籁;[J];党史文汇;1994年09期
李传永;[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张京祥,程大林;[J];规划师;2002年09期
严艳,吴宏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4年03期
吕树润;[J];古今农业;1994年02期
冯敏;[J];民国档案;1995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萍;[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冯圣兵;[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李丽霞;[D];西北大学;2005年
谷加恩;[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胡洋;[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王天丹;[D];西北大学;2008年
张红莲;[D];河南大学;2008年
崔炜;[D];延安大学;2008年
【二级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江沛;[J];历史教学;2005年09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润民;[D];山西大学;2007年
王克霞;[D];山东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肖育雷;[D];西北大学;2007年
邹开明;[D];广州大学;2007年
程良森;[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樊斌;[D];西北大学;2008年
赵平;[D];西北大学;2008年
赵庆燕;[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江静;[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钟兴伟;[J];人口与计划生育;2003年04期
;[J];人口与计划生育;1995年05期
白继忠;[J];西北人口;1985年01期
张宗煜;[J];南方人口;1995年01期
高健;[J];西北人口;1996年04期
岳珑;[J];人文杂志;1999年04期
丁秀启;[J];人口与计划生育;1996年06期
李锡禄,孙慧;[J];西北人口;1996年04期
刘高英,张宗煜;[J];人口与计划生育;1998年05期
蔡尚忠;[J];人口与经济;1981年03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黎文杰;[N];中国人口报;2011年
陈平 通讯员
邱天生;[N];石狮日报;2010年
郝雅丽 董长春;[N];中国人口报;2010年
小李;[N];西部法制报;2009年
吴天成;[N];中国人口报;2010年
姜鑫 吴长远;[N];山东科技报;2010年
林起煌 涂宝燕;[N];三明日报;2011年
张帮辉;[N];中国人口报;2004年
冯正春;[N];中国人口报;2010年
蕉城记者站 颜奏;[N];闽东日报;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周国辉;[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东北抗日剧2014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