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汇率下降是货币贬值吗就涌向哪里

关于“货币贬值”的新闻
Fri Nov 11 07:13:02 CST 2016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10日在例行发布会上表示,中美两国拥有广泛的共同利益,发展长期、健康、稳定的中美经贸关系,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沈丹阳表示:“无论谁当选美国总统,中美两国共同利益大于分歧的格局不会改变,中美两国工商业界继续深化互利合作的愿望也不会改变。
Fri Nov 11 07:00:00 CST 2016
央广网北京11月11日消息(央广记者丁飞 葛修远 王志达 邢台台记者王健)据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商务部澄清,中国无意通过货币贬值推动进口;三江源国家公园通报体制试点开展情况并发布公园形象标识;河北邢台力保7·19特大洪灾受灾群众温暖过冬。
Thu Nov 10 19:04:00 CST 2016
央广网北京11月10日消息(记者丁飞)据中国之声《全国新闻联播》报道,商务部今天表示,中国无意通过货币贬值推动出口。中方愿与美国新一届政府合作,推动中美经贸关系稳定健康发展。海关数据显示,今年10月,全国进出口总值2.05万亿元,同比下降0.6%。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解读认为,10月进出口降幅延续了前三季度进出口降幅逐季收窄的态势,其中进口连续三个月保持正增长。目前总体看,我国外贸面临的困难不是短期的,但回稳向好的趋势并未改变。
Thu Nov 10 16:45:00 CST 2016
?imageView&thumbnail=550x0&gif=0&quality=80" alt="商务部:中国政府无意通过货币贬值来推动出口" />
资料图 中新社记者 泱波 摄中新网11月10日电 商务部今日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表示,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货币政策环境日趋复杂的背景下,保持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将有利于促进外贸的发展。中国政府根本无意通过货币贬值来推动出口。
Thu Oct 27 22:52:00 CST 2016
?imageView&thumbnail=550x0&gif=0&quality=80" alt="埃及货币贬值美元短缺怎么办?赶紧设立货币委员会" />
汇通网10月27日讯——当所有目光都聚焦在英镑的下跌上时,另一种货币下跌也引人注目。虽然埃及镑的官方汇价为1美元兑8.88埃及镑,但埃及镑兑美元的汇价在黑市上已经跌至16.11,过去一个月埃及镑的跌幅已经扩大至19%,而如果从该货币今年三月贬值起计算,其跌幅已经超过40%。
Thu Oct 13 23:28:36 CST 2016
9月出口数据下滑,本栏建议继续贬值人民币汇率,以挽回中国经济增长动力,推动股市上涨。中国出口数据下滑,对于宏观经济和股市都不是好事,假如出口滑坡,国内的产能过剩将更加严重,大量的出口企业和工业企业将不得不收缩生产规模,必然会影响到员工工资及就业率,应对出口下滑的最好办法,就是进一步让人民币贬值,以增强出口企业的产品吸引力,让中国制造产品能够在国际上有更好的销路。
Sun Oct 09 10:11:17 CST 2016
Mon Sep 26 14:29:44 CST 2016
FX168财经报社(香港)讯 货币贬值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可以刺激经济的“灵丹妙药”,以前这一招或许很有效,但在全球货币战盛行之际,货币贬值可能已经难以发挥以往的功效了。事实上,据高盛集团(Goldman Sachs Group Inc.)称,自进入21世纪以来,汇率对主要经济体贸易和经济增长的影响力已下降一半以上。
Fri Sep 02 08:39:28 CST 2016
全球金融危机已经过去了8年,而创立于全球金融危机之后的G20领导人峰会也已经召开了十届,现在即将迎来第十一届。这是中国今年最重要的主场外交活动,也是国际社会的盛会。在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过程中,G20发挥的作用功不可没,各国协调一致,共同为避免全球金融和经济体系陷入崩溃的境地而同舟共济,协力前行。虽然全球经济增长仍然低迷,而且全球市场也仍然面临许多新的挑战和风险,但境况毕竟与危机时期大为不同。
Fri Sep 02 07:00:00 CST 2016
全球金融危机已经过去了8年,而创立于全球金融危机之后的G20领导人峰会也已经召开了十届,现在即将迎来第十一届。这是中国今年最重要的主场外交活动,也是国际社会的盛会。在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过程中,G20发挥的作用功不可没,各国协调一致,共同为避免全球金融和经济体系陷入崩溃的境地而同舟共济,协力前行。虽然全球经济增长仍然低迷,而且全球市场也仍然面临许多新的挑战和风险,但境况毕竟与危机时期大为不同。
Thu Sep 01 18:00:52 CST 2016
9月1日下午,中国代表团举行新闻发布会,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易纲(中)发表讲话并回答记者提问。澎湃新闻记者 张刘涛 图9月1日下午4时,中国人民银行(央行)副行长易纲亮相G20杭州峰会,并举行新闻发布会就二十国集团强劲、可持续、平衡和包容性增长与货币金融体系改革介绍中方看法和观点,并回答记者提问。
Thu Sep 01 16:30:50 CST 2016
中国央行副行长易纲称,G20达成共识,不以竞争为目的的货币贬值,并就汇率进行更紧密沟通和协调。在9月1日举行的G20发布会上,易纲还称,中国央行始终坚持人民币市场化取向。
Thu Sep 01 16:28:00 CST 2016
对于负利率这个问题,全球的讨论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比如说实施负利率的这些国家和地区,他们多数都认为负利率是有效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负利率政策的评价也有一些肯定的含义,但是国际清算银行的研究表明,实施负利率有一些负面影响。
Fri Jun 24 07:37:27 CST 2016
网易财经发现,在通货膨胀、货币贬值的情况下,延长贷款期限反而更省钱。一个直观的感受是,20年前的月供2000元不如现在值钱。
Wed Jan 13 09:25:38 CST 2016
新年以来,资本市场迎接我们的不是新年礼物“开门红”,而是人民币的大幅贬值以及股市半年以来的第三次股灾,1月4日来人民币离岸价最大贬2.8% ,1月4-11日6个交易日上证综指下跌14.8%,创业板指下跌22.4%,市场担心人民币贬值拖累股市,汇率与股市究竟有何关系?我们回顾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主要经济体汇率与股市的历史可见,汇率贬值时股市可跌可涨,当下无需太担忧人民币贬值的影响。
Thu Jan 07 07:30:53 CST 2016
据彭博报道,受油价下跌加剧高风险资产抛售,以及人民币汇率下跌至五年最低点的影响,俄罗斯卢布成为新兴市场中贬值最严重的货币。截至莫斯科当地时间下午五点三十四,卢布对美元汇率下跌1.9%至74.6555,接近历史低点。
Fri Nov 27 14:27:42 CST 2015
美元兑全球主要货币持续走强,美元指数一度突破100。而在美联储加息预期之下,美元走强的步伐似乎难以停歇。在大量货币相对美元持续下滑之际,一些投资者却另辟蹊径,在走弱的货币对中找到了获利空间。据《华尔街日报》报道,澳大利亚西太平洋银行的策略师今年4月认为,奶粉市场可能很快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全球乳制品价格将受到抑制,从而对乳制品出口大国新西兰的货币带来压力。而与此同时,他们认为澳大利亚经济增长强劲,澳洲央行不会降息,因而开始做空新西兰元兑澳元。
Sun Sep 06 09:21:05 CST 2015
在周六举行的G20财长会议上,中国的经济政策和汇率改革受到了各国的广泛支持。各国财长和央行行长的承认,中国正在经历一个艰难的经济转型。各国同意,避免“竞争性货币贬值”和“持续的汇率失调”。据英国《金融时报》,中国成功地说服G20领导人,人民币贬值和新汇改是走向市场制度决定的汇率制度的必要步骤。
Mon Aug 24 10:23:19 CST 2015
在这个夏末初秋的8月,全球金融市场寒风阵阵。各种不利因素持续发酵,引发投资者恐慌而大量抛售风险资产,全球资金迎来大洗牌。然而,最坏的日子或许还没结束。“眼前的一切都按一定逻辑发生着,9月份情况会更糟糕。” 瑞士宝盛银行亚洲区研究部主管马修斯(Mark Matthews)近日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专访时分析称,当经济下滑时,最先体现在大宗商品市场,继而影响到一些脆弱的新兴市场国家。
Thu Aug 20 07:47:57 CST 2015
在维持连续三个交易日的贬值之后,人民币汇率近日持续回稳,决策层安抚市场的策略暂时取得成功。中国央行授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8月19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1美元对人民币6.3963元,系连续第四个交易日升值,虽然升值幅度仅为0.073%。
道琼斯工业指数
纳斯达克指数
标普500指数
美元/人民币民国留学潮:哪里货币贬值就涌向哪里
[摘要]当时留学生多借贷,但最妄想的可算是画家徐悲鸿了。当时新任德国公使魏宸组曾经请徐悲鸿吃饭,于是他雄心勃勃,不揣冒昩,想与新公使商量借钱买画。虽然国弱民贫,可是仍然用银元的中国货币却有稳定的价值。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民生凋敝,马克大幅贬值,掀起一阵留学德国热。20世纪二三十年代法、美、日也经历过大幅经济波动,这些国家的货币的升贬,影响了中国留学生决定去什么地方留学。占德国便宜的赴德潮在留学热潮里,德国不是热门留学地,但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德国是战败国,马克滥发,大幅贬值,通胀剧烈,去餐馆吃一顿饭或是发一封信,要马克上千上百,但以外国货币来计算,却只是很少钱。东西便宜得不得了。于是战后几年间去德国留学的人络绎于途。1922年,一个外国学生在德国生活的费用颇低廉, 一个月一美元就可以维持。而德国社会上大量工人失业,贫民陷于绝境。战后只余孤寡、没有劳动力的德国家庭,因为生活艰难,纷纷出租房子来维持生活。由法国赶去德国的勤工俭学生说,他们租住在新柏林区,在法国连半官费生或自费生似乎都未住过如此漂亮的房子。房东是个军官寡妇,有个待嫁女儿,她们把家里最好的房间高价租给外国人以补贴生活,若将租金折为法郎,在法国只能租恰配勤工俭学生的房子。于是英国、法国的中国学生成群结队涌入德国,享受便宜的留学生活。大家不管语言问题,不管学籍问题,全是临时想办法解决。趁马克贬值避居德国的中国学生有些本来阮囊羞涩,甚至还欠着别人的债,这时候却享用比拟王公,去听歌剧也只是小支出。这种穷学生的王公享受,以勤工俭学名义出国的诗人李金发曾作过一番描述:同学趁战后的千载难逢之机径往德国游历,我们见猎心喜,不顾前因后果,遂与林风眠等亦贸然往柏林游学去了。大家不懂一句德文,女侍问我们窗子是否要关上也听不懂。新柏林区的房屋在从老旧的巴黎来的人看来,是美轮美奂了。游客熙熙攘攘,多是世界各国来此乘人之危享受马克的便宜的,德国人虽然没有鹄形菜色、鹑衣百结,但已是外强中干,有房子的不得不出租房子以补家用,自己暗地里吃假牛油假咖啡黑面包。有的典当殆尽,只活在饥饿边缘。他们的生活比中国抗战时期还苦,因为没有平价米,物资配给。外国游客则换廉价的马克大吃大喝,大买照相机,成了天之骄子,到处放银弹,有时思想过激些的德国人,真是怒目相视。我们每日坐环城火车去吃饭,如无缰之马,一日看一两次电影,或坐小咖啡馆,小咖啡馆很有诗意,布置华丽,全有地毡,比巴黎路边的铁椅咖啡馆真如小巫见大巫。李金发在欧洲的留学生要转到德国,有交通之便。而在美国的留学生,也风闻德国花费的便宜,不远千里渡洋而来。1922年春天,一个自费留美的学生正在选择博士论文题目时,忽然有朋友从欧洲回来说,战后德国通货膨胀,马克贬值得惊人,一美元可以换好几亿马克。听到这消息,他立即开动了脑筋,美国生活费用高,手头只有2000美元,夫妇两个人用不了多长时间,如果去德国,这点钱足够两个人舒舒服服地过上几年,那就可以安心做论文了。经商议,夫妇决定去柏林。柏林的住户都争着拉留学生到家中食宿。夫妇租一间房,连吃饭洗衣都包括在内,每个月只要5美元。意大利里拉贬值也是空前绝后,两人在意大利六个城市住了六个星期,只花掉8美元。中国留学生在德国的情况,在一个爱伤感的文人学生眼里,是一幅末世享乐图:在一向本来就是除了享乐以外再没有别种人生观的一般留学生,真算是碰到再好没有的机会了。……柏林的跳舞场、赌博场、夜咖啡店,总之所有娱乐的,可称为销金窝的所在,一旦都填满了中国留学生的足迹。一个瘦小的黄面孔的东方人带着三四个甚至五六个的高大女人走进一个最阔气的饭厅或其他更奢侈的甚么地方,拿出一卷钞票来随手乱丢,这在柏林竟成了很寻常的事了。这幅享乐图或许有夸张的成分。有些中国留学生还是穷,其中一些好书成狂的留学生,手头并不是那么宽裕,为了请远客赵元任夫妇吃一顿丰盛的茶点,好几个人要省下午饭钱;俞大维和陈寅恪要请赵氏夫妇看歌剧,只有余钱买两张票,自己不进场,否则就要好几天吃面包。他们为了把钱都用来在德国买便宜的书,只能吃面包当饭。这些人以前是英美官费留学生,大战后因德国马克正低,这些书呆子就转到德国去,大买德国的各种书籍,有的终日连饭都不好好地吃,只想买书,傅斯年大约是其中的第一个。傅斯年不过马克贬值的“好日子”没有维持很久。德国的恶性通货膨胀到1923年最为严重,但在马克暴跌同时物价也飞涨,而且德国也有法律禁止全以外币付值。该年驻德使馆就要求教育部叫青年人不要盲目涌去德国,而许多本来准备在德国读几年书的学生也顿感支绌,甚至要中止学业返国。20年代的法国和美国法国虽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但是战争结束不久,经济一时未有起色,法郎贬值。按币值计,勤工俭学生较容易去法国。一个1920年去法国的勤工俭学生,换了1500多法郎,因为当时中国1元可以兑法郎11元还多。他估计可以在法国维持半年基本生活。但是战后经济困难,法国青年士兵复员,勤工俭学生不易找到工作,提倡勤工俭学的李石曾等在中国办的布里留法工艺学校也在1920年停办。随着德国赔款及割让殖民地,20年代中期法国的工农业发展迅速,但是法国鼓励出口,刻意让法郎币值贬值,中国银元一元可以换十几法郎,因此留法费用比其他国家便宜很多,同样的钱,如果去英美等国,绝不够用。对留学地币值敏感的中国留学生因此互相通消息,说法国生活便宜,到法国留学的费用并不比在上海等处的费用多,必要时还可以半工读或者申请中国地方官费。何况当时去法国只须有环球学生会介绍信和一张船票,法国总领事馆便发入境签证,手续非常简单,于是赴法留学的人数,一时称盛,不光勤工俭学生多,自费留学生也增加。重视吸收西洋知识的人更认为法国是西洋文化的重镇,五四新文化运动既然提倡学习西洋文化,那么不应只看重美国而忽略法国。不过这种情况到1930年就已改变,1929年美国经济大萧条波及欧洲、英镑贬值等等,都令法郎汇价变高,逐渐涨到一个中国银元只能换4法郎。那些趁着币值低而来、不上学的中国留学生纷纷离开,而那些读学位而尚未毕业的留学生,则要靠亲友接济,但也力求早一点结束学业。至于美国,美元也是大跌。1919年大战刚结束时,中国货币与美元之间的汇率非常有利,1中国元兑1美元多一点,加上战后美国劳动力缺乏,可以半工读。这些都是1920年代初期留学美国的有利条件。一个工读生带了1200块中国银元,作为服装费、路费,登上新大陆工读了六年。二三十年代的日本日元汇率也吸引中国留学生。在日本读书不比在中国贵,20年代中期青年之间已经有这样的比较。1926年到北京准备考大学的中学毕业生,“听说在日本读书,俭省一点,比在北京上学所花钱并不太多。我认为要读书救国,留日深造可能更好,我为此多次挂号函请父亲同意。父亲知道我的犟脾气,他只好同意,并邮汇了路费。”于是他跟了三四个老留日学生就上路了。只要费用承受得了,青年学生颇有一往无前的勇气。哪怕20世纪30年代中日关系已经很紧张,中国人认为中日之战不可避免,仍然有很多中国人去日本留学。30年代金跌银涨,有利于银本位制的中国。日本在当时则是金本位制。以当时的日元币值,去日本留学跟在中国读书花的钱差不多,甚至更便宜。当时中日生活费用差不多,有一阵中国1块钱还顶日本1块1毛钱。在中国上大学,一个月起码40元,在日本相同的生活,36元就够了。而且在中国大学毕业以后,也是失业;去日本念书不要护照,也不要签证,日本领事馆还表示欢迎年轻知识分子去日本,填个表,第二天就批准了。附:最异想天开的借钱占便宜计划当德国马克大贬值,留学生花些许小钱作大玩乐的时候,一心只记着美术的徐悲鸿竟然生出另一种乘人之危的念头。当时留学生多借贷,但最妄想的可算是画家徐悲鸿了。他本来留学法国,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马克大幅贬值,因此去德国生活。有一天他见一家画店拿出大批画家名作,按外币计算十分便宜,但这时他欠学费已十几个月,前途渺茫,欠债已近千元,再想借也没办法。当时新任德国公使魏宸组曾经请徐悲鸿吃饭,于是他雄心勃勃,不揣冒昩,想与新公使商量借钱买画。那种患得患失的心情竟使他生平第一次失眠:惧其无济,又恐失机,中心忐忑,辗转竟夜,不能成寐。第二天他鼓起勇气去中国使馆游说公使,盛称画作佳妙,画家有名,价钱便宜,请借钱买下来,画作可以挂在使馆,待学费一收到,就还钱。公使婉辞。这次借钱,于是以失败告终。最后徐悲鸿还是买了两幅,是他向其他留学生借钱、集腋成裘而成事的。(本文摘自张倩仪:《大留学潮:记动荡时代的逐梦青春》,后浪出版公司2016年10月。)转自澎湃新闻: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搜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每日微信 | 如果爱打牌的胡适也有朋友圈
新文化运动领袖胡适一度痴迷打牌你信么?不信就一起围观胡适的“朋友圈”吧。
←扫我订阅腾讯文化,每天至少一篇品味文章,让你的生活更充实
[责任编辑:sophiawang]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1998 - 2016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民国留学潮:哪里货币贬值就涌向哪里
[摘要]当时留学生多借贷,但最妄想的可算是画家徐悲鸿了。当时新任德国公使魏宸组曾经请徐悲鸿吃饭,于是他雄心勃勃,不揣冒昩,想与新公使商量借钱买画。虽然国弱民贫,可是仍然用银元的中国货币却有稳定的价值。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民生凋敝,马克大幅贬值,掀起一阵留学德国热。20世纪二三十年代法、美、日也经历过大幅经济波动,这些国家的货币的升贬,影响了中国留学生决定去什么地方留学。占德国便宜的赴德潮在留学热潮里,德国不是热门留学地,但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德国是战败国,马克滥发,大幅贬值,通胀剧烈,去餐馆吃一顿饭或是发一封信,要马克上千上百,但以外国货币来计算,却只是很少钱。东西便宜得不得了。于是战后几年间去德国留学的人络绎于途。1922年,一个外国学生在德国生活的费用颇低廉, 一个月一美元就可以维持。而德国社会上大量工人失业,贫民陷于绝境。战后只余孤寡、没有劳动力的德国家庭,因为生活艰难,纷纷出租房子来维持生活。由法国赶去德国的勤工俭学生说,他们租住在新柏林区,在法国连半官费生或自费生似乎都未住过如此漂亮的房子。房东是个军官寡妇,有个待嫁女儿,她们把家里最好的房间高价租给外国人以补贴生活,若将租金折为法郎,在法国只能租恰配勤工俭学生的房子。于是英国、法国的中国学生成群结队涌入德国,享受便宜的留学生活。大家不管语言问题,不管学籍问题,全是临时想办法解决。趁马克贬值避居德国的中国学生有些本来阮囊羞涩,甚至还欠着别人的债,这时候却享用比拟王公,去听歌剧也只是小支出。这种穷学生的王公享受,以勤工俭学名义出国的诗人李金发曾作过一番描述:同学趁战后的千载难逢之机径往德国游历,我们见猎心喜,不顾前因后果,遂与林风眠等亦贸然往柏林游学去了。大家不懂一句德文,女侍问我们窗子是否要关上也听不懂。新柏林区的房屋在从老旧的巴黎来的人看来,是美轮美奂了。游客熙熙攘攘,多是世界各国来此乘人之危享受马克的便宜的,德国人虽然没有鹄形菜色、鹑衣百结,但已是外强中干,有房子的不得不出租房子以补家用,自己暗地里吃假牛油假咖啡黑面包。有的典当殆尽,只活在饥饿边缘。他们的生活比中国抗战时期还苦,因为没有平价米,物资配给。外国游客则换廉价的马克大吃大喝,大买照相机,成了天之骄子,到处放银弹,有时思想过激些的德国人,真是怒目相视。我们每日坐环城火车去吃饭,如无缰之马,一日看一两次电影,或坐小咖啡馆,小咖啡馆很有诗意,布置华丽,全有地毡,比巴黎路边的铁椅咖啡馆真如小巫见大巫。李金发在欧洲的留学生要转到德国,有交通之便。而在美国的留学生,也风闻德国花费的便宜,不远千里渡洋而来。1922年春天,一个自费留美的学生正在选择博士论文题目时,忽然有朋友从欧洲回来说,战后德国通货膨胀,马克贬值得惊人,一美元可以换好几亿马克。听到这消息,他立即开动了脑筋,美国生活费用高,手头只有2000美元,夫妇两个人用不了多长时间,如果去德国,这点钱足够两个人舒舒服服地过上几年,那就可以安心做论文了。经商议,夫妇决定去柏林。柏林的住户都争着拉留学生到家中食宿。夫妇租一间房,连吃饭洗衣都包括在内,每个月只要5美元。意大利里拉贬值也是空前绝后,两人在意大利六个城市住了六个星期,只花掉8美元。中国留学生在德国的情况,在一个爱伤感的文人学生眼里,是一幅末世享乐图:在一向本来就是除了享乐以外再没有别种人生观的一般留学生,真算是碰到再好没有的机会了。……柏林的跳舞场、赌博场、夜咖啡店,总之所有娱乐的,可称为销金窝的所在,一旦都填满了中国留学生的足迹。一个瘦小的黄面孔的东方人带着三四个甚至五六个的高大女人走进一个最阔气的饭厅或其他更奢侈的甚么地方,拿出一卷钞票来随手乱丢,这在柏林竟成了很寻常的事了。这幅享乐图或许有夸张的成分。有些中国留学生还是穷,其中一些好书成狂的留学生,手头并不是那么宽裕,为了请远客赵元任夫妇吃一顿丰盛的茶点,好几个人要省下午饭钱;俞大维和陈寅恪要请赵氏夫妇看歌剧,只有余钱买两张票,自己不进场,否则就要好几天吃面包。他们为了把钱都用来在德国买便宜的书,只能吃面包当饭。这些人以前是英美官费留学生,大战后因德国马克正低,这些书呆子就转到德国去,大买德国的各种书籍,有的终日连饭都不好好地吃,只想买书,傅斯年大约是其中的第一个。傅斯年不过马克贬值的“好日子”没有维持很久。德国的恶性通货膨胀到1923年最为严重,但在马克暴跌同时物价也飞涨,而且德国也有法律禁止全以外币付值。该年驻德使馆就要求教育部叫青年人不要盲目涌去德国,而许多本来准备在德国读几年书的学生也顿感支绌,甚至要中止学业返国。20年代的法国和美国法国虽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但是战争结束不久,经济一时未有起色,法郎贬值。按币值计,勤工俭学生较容易去法国。一个1920年去法国的勤工俭学生,换了1500多法郎,因为当时中国1元可以兑法郎11元还多。他估计可以在法国维持半年基本生活。但是战后经济困难,法国青年士兵复员,勤工俭学生不易找到工作,提倡勤工俭学的李石曾等在中国办的布里留法工艺学校也在1920年停办。随着德国赔款及割让殖民地,20年代中期法国的工农业发展迅速,但是法国鼓励出口,刻意让法郎币值贬值,中国银元一元可以换十几法郎,因此留法费用比其他国家便宜很多,同样的钱,如果去英美等国,绝不够用。对留学地币值敏感的中国留学生因此互相通消息,说法国生活便宜,到法国留学的费用并不比在上海等处的费用多,必要时还可以半工读或者申请中国地方官费。何况当时去法国只须有环球学生会介绍信和一张船票,法国总领事馆便发入境签证,手续非常简单,于是赴法留学的人数,一时称盛,不光勤工俭学生多,自费留学生也增加。重视吸收西洋知识的人更认为法国是西洋文化的重镇,五四新文化运动既然提倡学习西洋文化,那么不应只看重美国而忽略法国。不过这种情况到1930年就已改变,1929年美国经济大萧条波及欧洲、英镑贬值等等,都令法郎汇价变高,逐渐涨到一个中国银元只能换4法郎。那些趁着币值低而来、不上学的中国留学生纷纷离开,而那些读学位而尚未毕业的留学生,则要靠亲友接济,但也力求早一点结束学业。至于美国,美元也是大跌。1919年大战刚结束时,中国货币与美元之间的汇率非常有利,1中国元兑1美元多一点,加上战后美国劳动力缺乏,可以半工读。这些都是1920年代初期留学美国的有利条件。一个工读生带了1200块中国银元,作为服装费、路费,登上新大陆工读了六年。二三十年代的日本日元汇率也吸引中国留学生。在日本读书不比在中国贵,20年代中期青年之间已经有这样的比较。1926年到北京准备考大学的中学毕业生,“听说在日本读书,俭省一点,比在北京上学所花钱并不太多。我认为要读书救国,留日深造可能更好,我为此多次挂号函请父亲同意。父亲知道我的犟脾气,他只好同意,并邮汇了路费。”于是他跟了三四个老留日学生就上路了。只要费用承受得了,青年学生颇有一往无前的勇气。哪怕20世纪30年代中日关系已经很紧张,中国人认为中日之战不可避免,仍然有很多中国人去日本留学。30年代金跌银涨,有利于银本位制的中国。日本在当时则是金本位制。以当时的日元币值,去日本留学跟在中国读书花的钱差不多,甚至更便宜。当时中日生活费用差不多,有一阵中国1块钱还顶日本1块1毛钱。在中国上大学,一个月起码40元,在日本相同的生活,36元就够了。而且在中国大学毕业以后,也是失业;去日本念书不要护照,也不要签证,日本领事馆还表示欢迎年轻知识分子去日本,填个表,第二天就批准了。附:最异想天开的借钱占便宜计划当德国马克大贬值,留学生花些许小钱作大玩乐的时候,一心只记着美术的徐悲鸿竟然生出另一种乘人之危的念头。当时留学生多借贷,但最妄想的可算是画家徐悲鸿了。他本来留学法国,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马克大幅贬值,因此去德国生活。有一天他见一家画店拿出大批画家名作,按外币计算十分便宜,但这时他欠学费已十几个月,前途渺茫,欠债已近千元,再想借也没办法。当时新任德国公使魏宸组曾经请徐悲鸿吃饭,于是他雄心勃勃,不揣冒昩,想与新公使商量借钱买画。那种患得患失的心情竟使他生平第一次失眠:惧其无济,又恐失机,中心忐忑,辗转竟夜,不能成寐。第二天他鼓起勇气去中国使馆游说公使,盛称画作佳妙,画家有名,价钱便宜,请借钱买下来,画作可以挂在使馆,待学费一收到,就还钱。公使婉辞。这次借钱,于是以失败告终。最后徐悲鸿还是买了两幅,是他向其他留学生借钱、集腋成裘而成事的。(本文摘自张倩仪:《大留学潮:记动荡时代的逐梦青春》,后浪出版公司2016年10月。)转自澎湃新闻: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搜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每日微信 | 如果爱打牌的胡适也有朋友圈
新文化运动领袖胡适一度痴迷打牌你信么?不信就一起围观胡适的“朋友圈”吧。
←扫我订阅腾讯文化,每天至少一篇品味文章,让你的生活更充实
[责任编辑:sophiawang]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1998 - 2016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货币贬值的影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