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微众银行发展现状的发展如何?

微众银行如何切入银行软肋?--百度百家
微众银行如何切入银行软肋?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因此,在互联网平台设立的网络银行的冲击之下,传统银行的零售业务将不可避免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而以互联网的流量、用户、平台、数据、风控以及场景化的结合能力的全新大零售业务模式,也将成为未来网络银行的一种发展模式。对于传统银行而言,这种全新的大零售网上业务模式,是一种最致命的颠覆者,或者被后台化,或者成为网上平台的一种业务补充。
从微众银行的业务布局和人才引进来看,其重点也在于传统银行的零售业务条线人士,例如,在平安系高层进入到前海微众银行之后,近期中信信用卡中心团队、广发信用卡中心风险和财务的主管等业务线负责人士跳槽至前海微众银行。民生银行、兴业银行的普通业务线的人士亦进入前海微众银行。而在披露的高管名单之中,分管消费信贷、信用卡业务以及风控、科技的高管都是原银行系的零售条线负责人。
可见,以互联网公司筹建为基础的网络银行,其主要意图在于利用互联网公司的客户、数据和流量,结合电商、社交领域的信用数据积累和客户的消费金融服务需求,以线上业务为突破口,建立以“个人消费贷款,理财,信用卡,储蓄,电子银行”等业务为核心的大零售业务体系。所谓的大零售,也就是普通零售业务的升级版,通过不同零售产品的组合和交叉销售来实现了客户零售业务需求的全部满足,以建立一个零售业务的生态圈,使得客户在平台上获得投资、融资、消费、理财的综合性金融服务。
对于大的互联网平台而言,建立网络银行版本的大零售业务,具有天然的优势:
1、用户与流量优势,营销成本更低,线上市场培育良好。传统的商业银行始终困扰于零售业务的高投入和短期的低回报,一方面是线下市场的营销和推广成本(包括广告、公关、产品介绍、优惠活动等),另一方面是建立和零售业务相匹配的后台支撑体系,如客户资源管理,数据分析以及精准营销等。相对而言,互联网公司建立的网络银行在线上营销这一块可以效率更高,成本更低,且目前已经拥有数亿的基础客户群(如腾讯的QQ、微信以及阿里的支付宝等),相对而言,网络银行的产品和客户的针对性更强,对客户的线上体验满足能力也更高。
2、数据与风控基础的优势,对线上生态圈的把握能力更强。虽然传统银行也在试图将自己的业务互联网化,从简单的业务电子化上升到互联网交易环节的深化,但是由于银行在互联网上缺乏业务延伸的前端(即便是银行电商,目前其实也只是一种战略的试探,但是对C端客户数据的积累和挖掘十分有限),所以对线上的融资服务需求和消费需求的满足能力也相对有限,或者是和大的互联网平台合作进行业务开发。而不论是阿里网商银行还是腾讯的微众银行,其主要的优势在于利用现有的互联网成熟的生态圈,积累了大量的电商和社交数据,并和信用数据进行交叉匹配验证,形成了完全不同于传统抵押、担保信用审核方式的大数据审核方式,效率高、成本低、不良率情况也反而更好(阿里小贷不良率长期维持在1%以下,优于绝大多数银行)。
3、将金融服务与消费服务结合起来,具有更好、更广泛的应用场景。互联网除了信息和资源查询、获取的便利之外,另外一个很重要的优势就是以互联网化的方式改变了现有的工作和生活状况,特别是电子商务消费和线上的O2O业务,而现在的互联网金融体系也是在互联网使用习惯逐步培育起来的基础上开发的。也就是说,互联网金融是在电商、互联网和社交发展基础上的一种升级。而网络银行的金融服务,正是符合了这种电子化网络化的趋势,并通过与具体的电商、社交消费和理财场景化的结合,将物品的消费业务与金融服务业务结合起来,在购物、消费的场景之中融入金融服务的元素。
因此,在互联网平台设立的网络银行的冲击之下,传统银行的零售业务将不可避免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而以互联网的流量、用户、平台、数据、风控以及场景化的结合能力的全新大零售业务模式,也将成为未来网络银行的一种发展模式。对于传统银行而言,这种全新的大零售网上业务模式,是一种最致命的颠覆者,或者被后台化,或者成为网上平台的一种业务补充。
阅读:14316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还可以输入250个字
推荐文章RECOMMEND
阅读:1016
阅读:2926
阅读:54万
热门文章HOT NEWS
太空望远镜,其实是我们了解广袤宇宙的唯一窗口。
商业观察家
百度新闻客户端
百度新闻客户端
百度新闻客户端
扫描二维码下载
订阅 "百家" 频道
观看更多百家精彩新闻腾讯发起的微众银行,自成立以来一直处于聚光灯下。从最初惊艳的豪华团队,到多位核心高管离职,这个国内第一家开业的互联网银行,最近又陷入了融资失败的风波。作为腾讯对互联网金融布局的重头戏,微众的经历集中放大了腾讯在金融业务上的尴尬。
投资圈有个段子来调侃BAT系的创业者,&做电商的多数出身百度,做社交的多数出身阿里,做金融的多数出身腾讯&。一个无伤大雅的小段子,讲的是&缺什么补什么&的故事。但有时候,要迈过基因这道坎,需要的努力可不是小事。
微众怎么了?
据36氪报道,微众上线后的第一轮融资可能面临流产。与原定要引入的两家投资方,华平投资和新加坡淡马锡的谈判并不顺利,可能再无下文。并援引一位微众内部人士的话,称&外部融资早就停了,有可能原来股东还会出资&。
随后,证券日报新媒体推送了疑似微众内部高管的回应,称融资顺利正在报批,资金方面并没有问题。但一位行业人士表示该回应其实没有什么力度,最终出资的可能都是原有股东。
另外有多个信源表示,微众近期的员工流失也很严重。距离公众期待中的未来独角兽形象,微众似乎又远了一步。
36氪的报道中还称,太过豪华的初始班底,导致高管们各有思路、分歧严重,这使得微众步伐保守,很多事情难以推动,也引发了原行长曹彤、副行长郑新林的离职。&微众的第一年并不顺利,在向货车司机发放了一笔 &盆景式&的贷款后,大动作不多。&
从微众3月份公开的业绩报告来看,数据似乎也确实不尽如人意。该报告称,微众个人客户超过600万,旗下的&微粒贷&主动授信超过3000万人,累计发放贷款超过200亿元。其中,微众目前的主要产品就是微粒贷。
另一家受关注的互联网银行是阿里旗下的浙江网商银行。但由于微众和网商的定位差异较大,从业务层面来看,微众在实际上所对标的,是蚂蚁金服旗下的蚂蚁借呗业务。碰巧的是,蚂蚁借呗最近也公开了其上线1年的成绩。
对比之下,还是能看出一些端倪。据蚂蚁借呗4月21日公布的数据,借呗上线一年的累计发放消费信贷为494亿元。也就是说,微粒贷的累计放贷量,还不到蚂蚁借呗的一半。但从时间上看,加上试运营时间的话,微粒贷实际是早于借呗上线的。
用户数量不实?
不止如此。据一位内部人士透露,实际上微众的统计口径是有点问题的。
所谓的&超过600万客户&,其实指的是有过查询额度行为的用户数量,而不是实际借款人数。事实上,截至目前微粒贷的实际用户大约在100万左右,而微粒贷是微众目前最主要的产品。
从此前深圳银监局披露的信息来看,也能侧面证实这一点。深圳银监局的数据显示,从日微众银行试运营,到2015年12月末,微众银行首款产品&微粒贷&共开通白名单客户2034万人,授信客户352万人,累计66万人在线贷款128.17亿元,贷款余额74.95亿元。
我们可以做个比较粗略的估算。以深圳银监局的数据为标准,截至2015年底,微粒贷的人均借款大约为19420元。按照这个数据,再以微众公布的200亿元累计发放贷款来算,数据公布时的实际借款人大致为103万。这和上述内部人士给的数据基本吻合。
微粒贷的运营模式是,微众方面先给部分用户开放白名单,&主动授信超过3000万人&指的就是白名单。进入白名单的用户,可以查询自己的借款额度,但是,只要用户有查询额度的行为,微众就会以&申请贷款&的名义,向央行调取该用户的征信报告。微众所称的600万用户,应该指的就是这部分用户。
事实上,此前有用户爆出此事的时候,还引发了不小的争议。尽管微众方面试图说明这个举动的合理性,但仍旧难以消除公众两方面的质疑。一是部分用户认为有侵犯隐私权的嫌疑,同时,也引起了公众对腾讯互联网征信水平的怀疑。
这也再次验证了腾讯在金融业务上的最大限制,社交数据的信用化,仍然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
腾讯为什么做不好金融?
腾讯在金融业务上的破局,始于支付。在此之前,财付通曾有漫漫几年存在感微弱的时间。以至于微信成了整个腾讯金融的救命稻草,理财通等诸多业务都开始依赖微信入口。
但从信贷角度分析,不管是微信还是 ,流量优势都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还是在于风控和定价。这对缺乏金融基因的腾讯来说,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从理论上说,任何一个信用模型的有效性,都需要至少一个借贷周期来验证。
从信用链条来看,尽管在民间征信开闸时,腾讯也是轰轰烈烈的第一批尝鲜者,但至今为止似乎没有什么动静。另外,腾讯旗下也没有其他相关的信用产品,可以与微粒贷形成交叉验证。
另一方面,微粒贷所倚重的大数据,基本是以社交数据为主。但社交数据的信用化,从金融角度来说,其实是补充信息,而非支撑信息。
曾见证了美国数据金融兴起的王征宇博士,讲过一件事情。在美国排名top10的银行中,只有Capital One是30年之内发展起来的。它的发迹在于30年以前发明的一套系统,以三大征信局的数据为基础,做分析和决策。后来LendingClub想复制这种模式,并且尝试了另一个方向,将facebook作为数据来源和放贷依据,即社交数据的信用化。但这种方式最终宣告失败,只好回过头学Capital One,到美国征信局拿数据。
所以,社交数据的信用化,即使在金融业最发达的美国也没能真正落实。在现阶段的国内来讲,也依然只是个美好的故事。从本质上来看,腾讯依然面对着财付通时代的难题,就是金融基金的缺乏。在这个角度下,微粒贷需要在给出额度时去调取央行征信数据,也就变的可以理解了。
投诉欺诈商家:
天津重庆哈尔滨沈阳长春石家庄呼和浩特西安太原兰州乌鲁木齐成都昆明贵阳长沙武汉郑州济南青岛烟台合肥南京杭州东莞南宁南昌福州厦门深圳温州佛山宁波泉州惠州银川
本城市下暂无经销商
下载中关村在线Android 客户端
下载中关村在线 iPhone 客户端
下载中关村在线Windows8客户端
成为中关村在线微信好友微众银行的那些坎儿 发展让人失望
来源:新金融观察报
大股东腾讯让微众银行自诞生便获得极高的关注度。在其官网去年12月28日上线不久,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于今年1月4日专程考察了这家旨在打造“互联网银行”的银行,并称:“微众银行一小步,金融改革一大步。”  但相比外界较高的期望,微众银行的实际发展则让人有些失望。更
相关公司股票走势
为尴尬的是,距离开业还不到一年,微众银行先后经历行长、副行长的离职风波。除此之外,业务架构在短时间内也经历了数次调整。  竞合  近日,江苏银行与微众银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江苏银行官网披露,根据协议,双方将在支付、客户互荐、小微及个人贷款业务、理财业务、同业授信等多个领域开展深入合作。江苏银行相关负责人称,双方已开展了同业业务合作,不久将开通系统直连,下一步重点通过“微粒贷”业务深化合作,共同对客户授信、共同受理审核发放贷款。  江苏银行并非第一家与微众银行开展合作的银行。公开信息显示,今年以来,与微众银行签署合作协议的还有、、包商银行等。这似乎表明,微众银行正在加强与银行同业的合作。  然而耐人寻味的是,今年9月关闭微众银行“核身”接口的风波,也让外界对于微众银行与传统银行间的合作产生担忧。招行虽有基于安全的解释,但不少观点认为,部分原因可能是基于存款流失等考虑。也有分析人士将此视为传统银行与互联网银行间的对决。  目前来看,不少传统银行都在发力直销银行,有的正着力打造独立的互联网金融品牌。面对这种微妙的竞合关系,新金融记者向微众银行发去了包括未来怎样避免与银行同业冲突、如何定位自身同业业务等15个问题,但最终得到的书面回复也挺直截了当,“银行近期不接受采访,还请谅解!”  易观智库高级分析师马韬对新金融记者表示,与传统银行相比,微众银行的客户群体、产品服务、渠道收入、风险控制等方面都有明显的差别。竞争方面,未来是基于存款的竞争,而合作方面则更多是基于客户的引流。在其看来,同业业务合作是微众银行与其他银行合作的重要内容之一,而搭建基于银行的用户认证体系或是其另一主要目的。  趋同  与传统银行不同,微众银行的官网页面十分简单。  在“微众银行”四个大字下面,打着“科技?普惠?连接”以及“我们是银行?我们是互联网公司?我们是互联网银行!”的宣传口号。除此之外,就只有两个二维码了。扫描下来,一个是关于微众的简介,一个则是官方APP。显然,微众侧重移动端客户。  尽管微众银行已经上线了信用贷款产品“微粒贷”,但官方APP中却不见其身影,只有“理财”和“转账”两块。  以理财产品类型来看,微众银行提供“活期+”、“定期+”和股票型基金。其中,“活期+”对接的是货币基金产品。  根据微众银行官方APP显示,用户开通微众银行电子账户后,可以通过微众银行APP办理存款、理财等业务,以及在微众银行电子账户和已绑定的其他银行同名账户之间进行转账,但目前微众银行电子账户暂不支持刷卡消费以及给他人转账的功能。  平安证券一位银行业分析师直言:“从微众银行理财端的产品线来看,目前我们还未看出与其他传统银行开设的直销银行之间的本质区别。微众银行自身的定期、活期存款产品也没有在APP中直接体现。”马韬也认为,两者在产品及模式方面确实趋同。  有业内人士介绍,目前微众银行产品很有限,同时也受限于微众账户的弱实名制账户属性。强实名账户与弱实名账户开户方式的重要区别在于是否需要柜面认证,而这会影响各自账户功能的发挥。  调整“我们希望给传统金融机构提供互联网转型所需的互联网入口,使其更好地拥抱互联网。”早前,曾任微众银行副行长的郑新林表示,微众银行在其中不是在制造产品,而是传统金融机构好产品的搬运工,与其他银行的关系是合作共赢。  不过今年11月,郑新林从微众银行离职。入职微众前,郑新林曾是有“同业之王”之称的同业业务部负责人。正因为此,外界一度对微众同业业务发展抱有较高期待。让外界不解的是,伴随郑新林的离开,微众还有多个事业部的负责人被曝离职。  当然,在郑新林之前,微众银行首任行长曹彤9月离职所引发的震动更大。曹彤是在辞去中国进出口银行副行长后出任微众银行行长的。更早之前,他也曾供职于央行、招行和中信等。有一个插曲是,曹彤在赴任微众银行之前还特意理了光头,据说寓意事业和微众都要“从头开始”。  事实上,在去年微众银行成立大会上,曹彤的光头发型就着实让人惊讶。你很难想象一向严谨的银行行长会做出这样的举动。或许,你能看出他的某种决心。当然,这也让人对他后来的突然辞职感到不解。  此后,微众方面给出的消息是,曹因个人原因申请辞去所任职务。但外界看到的是,伴随曹、郑等人的离开,微众内部“平安系”的地位更加突出。重新任命调整后,微众银行的董事长、新行长和新监事长都有平安的背景。而目前,还有多位副行长也是平安系出身。  作为曾经的搭档,微众银行董事长顾敏之后对媒体回应了曹彤离职之事。据腾讯财经当时报道,顾敏提到自己和曹彤很像,擅长的东西差不多,能够在很多很复杂的东西里找到问题的关键点,对于银行未来的去向和业务发展的认识也非常一致。不过他同时承认,在创业阶段,团队的互补很重要。  其实,在人事变动的背后,架构调整似乎也在紧锣密鼓中进行。  今年8月,平安证券发布的报告显示,微众银行以完全意义上的事业部化编制进行组织架构的设计,下设5大事业部:零售及小微企业事业部、信用卡事业部、同业及公司事业部、科技事业部、战略及新业务事业部。  11月,又有消息称,开业后,微众银行曾进行过两轮框架调整,在第一轮调整中,对消费金融事业部和信用卡事业部进行整合;第二轮调整是今年9月份底,这次调整中,微众银行确定了三大前台业务线:财富管理、平台金融和消费金融。  对比来看,前后架构设置有明显的不同。在发给微众银行的采访提纲中,新金融记者也有就架构调整之说向微众银行求证和解疑,但未能获得明确答复,如前所言。  对照郑新林有关微众银行“搬运工”的提法,顾敏曾对外称:“我们最终是要做一家有银行牌照的互联网平台,而不是用互联网模式发展的银行。”而微众银行官网给出的说法是:“我们是银行?我们是互联网公司?我们是互联网银行!”  新金融记者 韩启  作者:韩启
(责任编辑:UF025)
原标题:微众银行的那些坎儿
&&&&&&</div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前海微众银行发展模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