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内部招聘的是哪一德国的社会保障体系是企业

目前企业招聘面临的状况和问题,现代经济信息,千寻学术网
& &主管单位:黑龙江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 CN刊号:23-1056/F ISSN刊号:X
目前企业招聘面临的状况和问题
作者:王岩
 &&&摘要:如今我国企业面临一个十分严峻但又不可避免的问题,这就是人才的问题。人才是企业在市场上充满竞争力与强劲动力的可靠保障。所以说,企业的招聘是企业发展与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应该通过制定严格的人员甄选和充分发挥政府信息的调控作用等方法,让企业的招聘工作能够更加高效地进行,为企业筛选更加适合的人才,给企业注入更加有效的发展动力。
  关键词:企业;人才招聘;状况;问题
  中图分类号:F27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X(-01
  企业是一个较为开放的系统,它的行为方式会受到内部与外部诸多因素的影响与制约。当然,也就包括人力资源的招聘工作。影响招聘的因素也主要分为内部与外部两个方面,内部的影响因素主要是招聘者的水平及企业相关的用人规范;而外部的影响因素就很广泛了,如国家政策规定的人才招聘结构、宏观经济形势反映的供需比例、社会经济制度决定的人员招聘方式、以及劳动力市场状况和社会技术进步对求职者更高的素质要求等,这些都直接影响了企业的招聘。以下我们将针对企业的发展现状以及企业发展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首先我们对企业当前招聘面试出现的状况进行一定分析。
  一、企业招聘目前面临的状况
  招聘就是通过各种途径寻找与确定相关工作的候选人,并用充足的数量和质量来满足组织和企业人力资源的需求。人员的招聘其实就是企业为了满足发展的需要,根据工作的要求及人力资源的规划,寻找、吸收一些有兴趣又有能力到本单位任职的人员,并从中挑选出合适的人才予以录用的相关过程。人员是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人员的招聘作为企业满足生产需求并为之注入新鲜血液的重要途径,其作用不言而喻。企业注重招聘的工作,那是因为招到合适的人才对企业来说意义非凡,它不仅能够为企业补充所需的人员,还有助于企业组织竞争优势的提升以及形象的传播,更有助于企业文化的建设。
  随着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及市场经济的到来,中国的各类企业都如同雨后春笋般快速地建立起来了。在中国加入了WTO以后,很多企业受到的冲击都是前所未有的,如今,它们所面临的内外竞争也日益严峻,在这样的形势下,企业不得不思考如何加强内部管理、改善经营管理体制,但是真正应该引起企业深思的不是由改善经营模式来增加效益,而应该关心怎样将社会上的优秀人才吸引过来并留住他们。由于企业的竞争追根溯源还是人才的竞争,因此,有人提出,人才是企业中创造竞争优势的唯一资源,谁要是拥有了高素质人才,谁就能获胜于企业的市场竞争中。如今,这种理论已经被愈来愈多的人认可,连中小企业也表示认同。一个企业是否可以招聘到合适的人才是这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在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最基本的一项就是企业的招聘,招聘工作对一个企业的发展与生存起着决定性作用。下面我们将对企业在招聘工作中经常出现的问题进行简要分析。
  二、企业招聘面临的问题
  (一)企业的相关发展问题
  1.招聘过程中应聘者的隐私问题
  企业在人员的招聘过程中,侵犯他人隐私及就业歧视的现象普遍存在,比如说,在招聘的广告中,市场提出一些缺乏依据的工龄限制、户口限制、性别限制及年龄限制等。在面试的时候,更是提出一些与工作无关的问题,并涉及员工的隐私,这在西方发达国家是绝对不允许的。
  作为员工,他们都有工作隐私权以及自己的人格尊严,也就是说雇员享有其在工作场所里对其个人信息、私有领域、个人活动的资料自行相应支配的权利。员工的隐私权从根本上说就是对员工的尊重,当然,对员工的尊重也应该体现在其各个领域里,工作场所自然也不能例外了。因此,员工在工作场所中需要雇主及其他员工的尊重与信任,这样才能达到一个相对和谐的心理状态。
  从企业的角度看来,为了实现安全生产、人职匹配、杜绝腐败及效率的提高等目标,必须在人才的招聘过程中,全面了解他们的工作和学习情况甚至生活经历等,这其中就包含了员工的个人隐私问题。所以,在招聘环节中,雇主的知情权与雇员的隐私权就经常发生冲突,但是在合理的范围内雇主行使他的知情权与雇员的隐私权是不构成侵犯的。因此,如何协调两者间的关系,使双方的利益得到平衡是企业在招人的过程中必须注意的环节。
  2.招聘面试的方法问题
  结构化面试就是指面试的程序、形式、内容、结果及评分标准的分析与合成等构成要素,要按照统一制定的要求和标准进行面试。而它的基本原理就是对同类的应聘者,问同样的问题,用同样的措辞和语气,按同样的顺序和评分标准。但是一些企业通常使招聘面试的提问过于形式化,缺乏应有的灵活性与提问技巧。
  很多的企业在进行招聘面试的时候,由于结构化的限制,面试问题都是预先设计好的,并且必须按照程序严格执行,这样的面试过程太过机械,不够自然,问题也会显得唐突,不能更加深入地对应聘者的内心活动与思想进行解读。提出的问题直观、简单,缺乏一定的铺垫、设计,使应聘者回答的相关信息难以真实反映客观情况。虽说面试的方法种类繁多,但在企业的面试过程中,如果使面试过于结构化,只会导致招聘人员不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面试方法。从而无法判断该职位是否适合应聘者。
  (二)劳动力市场状况
  我国企业目前面临的招聘问题,并不只是企业自身决定的,它还受我国劳动力市场状况的影响,下面,我们将主要针对国有企业的劳动力市场状况进行分析。
  1.我国国有企业外部的劳动力市场与内部市场之间联系不通畅,相关的人员流动困难。我国从政府行为到企业员工的意愿都制约了人员的流动性,其员工基本上是在企业的内部实现岗位流动与晋升的,几乎很少进行国有企业之间以及国企与非国企之间的人事流动。正因如此,我国国有企业内部的劳动力市场资源配置未得到优化,单纯的依靠行政手段配备人员已经不能符合社会的发展了,这样还导致了国有企业缺乏应有的活力。
  2.劳动力市场受价格、竞争、供求机制的影响。企业内部的劳动力市场的运行方式其实也就是一种手段,目的还是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减少替代成本。但是如果企业的内部没有相应的竞争压力以及员工的流入流出机制,那么长期雇用就会变成铁饭碗,不利于企业发展。另外,还有一个影响因素,那就是外部与内部劳动力市场的相应互动与互补,然而当下,我们忽视了这种因素的影响效果,造成了劳动力市场的扭曲和分割,降低了企业的配置效率。
  在此,我们也简要提一下,相关的对策。首先,我们必须扭转企业在招聘过程中出现的信息不对称的情况,有效应对这种状况,提高企业的效率。其次,我们还要制定合理、科学的招聘信息,给每个招聘岗位做出合理的定位。最后,我们还必须加强招聘面试的管理,使面试双方摆正心态,重视交流,应用人之所长。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下,对于参与国家竞争、走向世界的中国来说,是否能够留住一批有用的高素质人才,成了一个企业的成败关键。因此,招聘面试作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开发的基础,我们必须将这个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探讨,并提出行之有效的对策,旨在摆脱目前的招聘困境,优化企业的招聘模式,提高企业的运作效率,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戈丹,马智胜.企业人员招聘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广场,3-157.
  [2]汤巍.浅谈企业招聘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视角,.
  [3]林玮,张向前.企业招聘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商业研究,-44.
  [4]侯静.企业招聘的内部影响因素问题研究[J].商场现代化,9-220.
  [5]王迪.国有企业内部劳动力市场的效率分析及其改进模型[D].东北师范大学,2008.
16:53:57 | 1205 |
[ 16:53:10]?
[ 16:51:57]?
[ 16:50:30]?
[ 16:48:10]?
[ 16:47:11]
Copyright & 千寻学术网 版权所有 TEL:400-669-1977  原作者:XXX  去年大概就这时候吧,我签了三方协议,就是和标题中说的这家企业。去年的大环境就是工作难找,前前后后跑校内校外各种宣讲会招聘会的辛酸就不提了,这不是本文的重点,本文的重点也不是教大家一些应聘啊笔试啊免试啊之类的技巧,就当纯(gei)属(da)吐(jia)槽(ti)来(ge)看(xing)吧(ba)。  我找工作比较慎重,和我一起找工作的甚至更晚的都比我签的早,虽然大环境不好,但我还算是个宁缺毋滥的人,不会因为工作不好找草草签了一家了事。万万没想到啊,万万没想到最终还是掉坑里了,这是后话暂且不提。就从刚接触到招聘信息讲起吧,到最终签订也是一波三折,那时候每天都宣讲会系统在看招聘信息(这网站很好用),看到在北京科技大学的这个招聘会,当时觉得太远了过去差不多都开始了,心里又总有种“错过的万一有好的呢”的感觉(卧槽,我怎么神叨的了。。。),犹豫半天还是去了,然后在招聘会上我就没相中,半途就走了,走到门外又是上面那种感觉(别打神棍的脸啊。。。),又折返回来,发现会已经结束了在收简历了,我想投个简历也没坏处,结果他们看了简历直接说你符合要求,签吗?卧槽,我是有多优秀啊。。。以前说可以签的公司总也还要面试的啊,这直接就让我签了啊。我感到莫名其妙的就推说要回学校取三方,就坐车回学校了,到学校时候已经黑了。我也没有想起的意思,百度了一下这公司就没再在意。结果高潮来了,他们人事给我打电话问我什么时候给三方,可以送到他们的宾馆去(忘了说了,他们公司是在辽宁,是来北京招聘),这种奇葩的签三方的方式,我这么丰富的想象力在这之前都脑补不出来啊。然后我说三方得明天上班才能拿到,他们说明天就要去别的城市去招聘了,我说那给你邮寄吧,我这里其实也在想留条后路没啥不好的,邮寄可以拖时间嘛。然后这天就这么结束了,这也算是找工作中比较神(qi)奇(pa)的一天。  之后过了一周多吧,又接到几家笔试面试,都不是很理想,说白了就是互相看不上。。。我开始动摇了,要不就签了那家(魂淡,你不说你是个宁缺毋滥的人嘛)?然后就是通过各方面渠道打听这公司的情况,有通过网络搜到的,有通过家在辽宁的同学了解到的,虽然网上有不少差评,我把这当成是在哪个公司都难免有不满的人发的牢骚没加以考虑,这就一失足成俩月恨啊,我只能说只有自己亲身体会才能知道是怎么样。然后就是我考虑到本溪的房价和北京的比兼职是壤天之别啊,按他们给的工资再加上基金三年够买房子了,最不济至少首付肯定一点问题没有了,最主要还有离家比较近,我妈妈身体很不好,家里有事方便我照顾,考虑再三(真是人一思考上帝就笑啊,我也图样图森破了),我拨通了他们人事的电话,签下了这让我后来头疼的三方。下面就是我在决定签卖身契之前给他们人事打电话的录音,这个很奇怪吧,没有人会想到在这上面录音吧。不知道是预感还是什么,冥冥中告诉我我应该留下些证据(好吧,神棍又来了。。。)。  电话录音地址我就不弄直接播放了。  公开自己的录音对对方并不是侵权(你特么是有多谨慎啊,还查法律。)。  然后下面这是当时招聘时候他们公司在官方招聘开出来的待遇,和电话中无出入,电话中,他还特意刻意故意的强调了““保守”的来说,肯定会四千以上”。  然后啊,愉快的签了卖身契,每天便轻轻松松的爱学学点,爱宅宅点,在这期间自然就推掉了德国精密仪器、沃利帕森、赫斯基等一些名企的面试。  之后就是7月份去报道,到了住宿地方就是倒吸一口凉气,三伏天冻的我浑身发抖,以下就是图片。卧槽,我真想抽死自己当初自行脑补的他特意刻意故意提到的““大”学生“公寓””啊。  结果过了段时间去单位的时候又是倒吸第N口凉气,这个夏天我是真尼玛凉快啊,这又是后话,后面会附上“高端大气上档次,雾气缭绕如仙境”的工作环境图。然后蛋碎的各种培训,期间各种关系网就展现出来了,家里人有在这单位的人各种出风头,活动各种得奖。最让我不屑的一件事就是他们居然以几年之内招来的唯一一个首都某知名大学的学生沾沾自喜,不,不是沾沾自喜,简直就是如那句俗话说的XXXXXX(我都不好意思说),一个企业因为招来一个名校的学生而大肆宣扬,我真不是除了悲哀以外还有没有其他词来形容,我也不清楚这哥们在学校混成什么样才来这里的,还有招聘官网上还特意放了一张在其校园招聘时候周围围了五六个人咨询的照片,现在已经找不到了。声明:在此没有贬低任何人和学校的意思,做鸡头还是凤尾的选择自古没定论,我只对这种行为表示不屑。贯穿在培训期间的就是安全安全安全啊,这个无可厚非,刚参加工作肯定万事安全第一,但是当我听到这单位每年都要死几个人啊,注意啊是每年都要。。。我想要是哪天名额摊到我身上,我这二十几年的折腾不白费了,无法实现零死亡这也许是行业特殊性,但高风险总该有高回报吧(好吧,我又被股市和频繁出现的煤矿事故抽脸了),但我明明犯不上啊。  以上还只能说是郁闷,还没到愤怒,接下来就是该愤怒的地方了。  第一个就是这家集团公司有很多家下属单位,各单位还有其下属子单位。在培训的半个月期间,没有任何测试面试,没有任何征求当事人的意愿(哪怕你做个样子也好啊),按照领导的意愿把招去的一百八十多人分配到各个单位。效益好环境好的单位都被有关系的人占去了,我去了一个称之为单位不如称之为厂矿的地方.  卧槽,我就不能忍了,劳资来这里已经降低了很多标准,很屈才了,你不但不重视,还打压。去他X的刚工作不要好高骛远,要脚踏实地从基础作起,这是用来洗脑的好吧,就算是正确的,也不是这么个曲解法。那些工作小学生不读书光吃饭长到二十岁都能干,你刻意招这么多名校大学生的人来干嘛,在上面招聘信息里也能看到他们还特意追求985.211院校。这就是第二个愤怒点,由于大坏境不好,工作难找,有些公司就利用求职者是弱势群体这点,大肆招揽,管你有没有用武之地,我在培训期间接触到有大连外国语的、大连理工的、复旦的、东北大学的等等,还有好多研究生,在接触中发现真是有好些人才都要埋没。  第三个就是待遇问题。录音中和官网招聘信息上明文写着的工资,根本达不到,工作三四年的每天还在三班倒的人多了去了。实习要一年,每个月剩下两千,什么都不敢吃饭就要花去一千,因为住宿的食堂是个人的。一个月剩几百块钱算好的。更重要的是那个安家费说一万两万的,是骗!人!的!我问过还在那面工作的人,说四年前就没有了,他们居然还敢写在招聘信息里。而且从公司内部都同意这种做法,我亲耳听到的领导的一句话就是“谁家招聘不捡好的说,打广告嘛”?卧槽,广告造假,招聘页跟着造假这是要赶追潮流吗?你招聘造假,我简历可一点水分没有,我都后悔我咋没写个哈佛毕业。这期间就发生了一起一个学生的四级证书造假的事,他们给没给辞退我不清楚了,他们反正是谴责了,还真好意思的。然后在倒吸了那么多冷气后,他们的计算工资的说法让我笑了。他们说其实转正以后四千是有的,你到手两千,扣掉的四险一金(为啥不是五险一金这个等会再说,槽点实在太多)那一千也是你的,同样公司还要给你交一千,这样2+1+1不就是四千了嘛,卧槽!!!我的硬化钛合金狗耳啊,我还是第一次听说有这么算工资的啊。而且尼玛要扣一千,啥工资水平要扣一千啊。不少人都是被这么忽悠过来的,招聘时候都是四千,还有说税后三千的,结果到了这里才发现实际差得远了,为时已晚。四险一金是少生育保险,说法是公司女员工太少,公司交生育保险不划算(这算不算钻空子啊)男人不是也该有生育保险的?  第四个就是发展的问题,这是些文艺学生在找工作都会问的(我虽然是除普通、文艺之外的第三类学生,但我也真心考虑过这问题)。我在录音中清晰的问了他有发展没,说的是去主体企业,结果我去了个厂矿去捣皮带,在这里论发展也许有,因为我去的厂矿是任何有关系有后台都不会去的,而且好几百人几乎没有大学生,所以在那里干也许会有出头之日。可是我犯得上嘛?高危险,环境差,比别人工资还低。就是那句话,干的卖白菜的活,操着卖白----粉的心。找个艰苦的环境磨练自己,这是文艺学生的想法,我是干不来。退一万步说,我要磨练自己也会去个能学到东西的地方去啊。连厂矿的领导都说那些设备两天就摸透剩下就是操作,我磨个球啊。  再说说他们的通勤车,从住宿地方到上班地方要一个小时,八点上班,6点半得起,想吃早饭6点就得起。而且领导们给你的说法就是通勤车那都是单位的恩赐。这个没啥槽点,因为在帝都,不管多远,哪怕上班要俩小时都得挤地铁挤公交。  好啦,说这么多,我肯定会辞职的了,因为我说过我是个宁缺毋滥的人嘛(别打脸了。。。)在那个时间裸辞真是需要很大的决心,对学生来说最宝贵的校园招聘肯定早结束了,该招满的单位肯定也招满了,离2014年招聘又还差好几个月呢,正所谓青黄不接啊。不再是学生了没有校园招聘的优势,以社会人才去应聘也没工作经验不是。我想在本溪那些人很多人都不满意,但不敢走多半就是因为走了就真的无法找到工作了。我还是毅然决然的辞了,我从十八岁以后的人生都可以用“生命不止,折腾不息”来形容啊,我还真不怕折腾。在这之前还有一个领导对我进行了一天时间的劝说,也没有说动我,这个领导人特别好,是在这里为数不多让我感动的方面,我后面会再提。我之所以敢裸辞也是有些资本的,一个就是在那个时间也就北京还有一些招聘,也还要应届生;再就是我的大学室友在北京租房子,我可以去蹭住;还有就是我的简历上面还算漂亮(就算再去找工作,我也实在没好意思厚着脸皮写哈佛毕业),对自己能力也有自信;再就是确实也有就算找不到工作也不给你这坑爹公司效力的泼妇撑粥的魄力。大概半个月,投了几十家单位,接到9家的面试通知,最终有两家提供了offer。我比其他人幸运只在我读书的城市可以提供更多的工作机会和一个能蹭住的地方,要不光住宿都吃不消。  找到了保障,我又回本溪去办离职手续。此时我给上面提到的那位领导带了一些礼物,二百多块钱,虽然不太珍贵,但已经是我从7月份出来,一直一分钱没赚到还倒贴进去好多以后勒紧了裤腰带买的啊。我从来都学不来溜须拍马,这也是我觉得我在这家单位混不下去的原因,在那的时候干不出来送礼这种事,正因为我离职了,没有了上下级关系,没有利益关系了,我才送的,纯粹是因为我在的时候他对我很好,作为朋友离别时候的礼物了。说说他吧,在我提出离职打算的时候,他就找我谈了一整下午的话,略过不表,当我把所有离职手续都办妥了,他还在劝我要不要再考虑考虑,还问他同事如果以后想回来还能回来吗?知道我不可能留下以后还问我如果不想在集团干,他可以安排我给他干一些私活,每月五千,我想他是真心的,但我去意已决了。除了绝大部分都是让人倒胃口的事以外,在这里还是有两个领导对我不错的,另外一个是厂矿的领导。咋个好法就都略过不表了,主要是想说,不管在哪里都不要把人一概而论,好领导是有的,他们惜才,或者真心想帮忙,但无法改变那个大集团,所以我无法因为他们俩个人而留下,但如果有机会可能还会去本溪再看看他们。  再次还要说一句就是那个“树挪死,人挪活”还有一句“计划刚不上变化快”,我从来都不想来南方,因为我特别怕热,但最终的结果是有同学的推荐,我来了上海,北京给的两个offer让我拒了。  现在的办公室(不敢照太多)每天不用提心吊胆的担心哪里出来个铁块给你爆头,也不用操心那天被卷进大轮子里。  最重要的是我每天做着喜欢的工作,心情愉悦,周日整个楼就自己去加个班都乐意。  除了住宿吃饭还能剩下很客观的积蓄。正所谓树挪死人挪活。  为什么都过去两个多月了我才写?我举个栗子,为什么每年都说有安家费,而从来没发过,也没人拆穿或者牵头去和集团要,因为你这么做了你还能留的下来?除非你不想干了,如果你都不在这干了,你还去拆穿他惹事干嘛。所以我找了新工作也就没再去理会之前那些糟心事。不过!!!我办完离职手续以后,档案是自然要退给我的学校的,我得办理改派。但是,从离职到现在两个多月了我的档案还没到学校,我不知道是机要局发个档案要两个多月还是怎么的。我给当时招聘我的那个人事打电话要机要号,第一次打电话说不在公司,过两天回公司再打,过了两天我又打依然不在公司,说下周打,我下周打了关机,第二天打说还在外面,我心里十万支草泥马呼啸而过啊,我要个机要号就要了两周还没拿到,你给我拖到什么时候去啊,就是今天他说下周三再给他打电话,我算了下时间,没猜错的话,这个时候正是去年招聘的时候吧。我写这些都是因为这几通电话又给我勾起了火气,纯属吐个槽(高中老师说了写作文要前后呼应的)。  你能从这文中看出什么领悟到什么参透到什么(泥垢了!!),都是见仁见智,如有雷同,纯属对号入座,如有不幸的同学已经签了这家,看了本文从而做出的任何决定,都与本人无关。
楼主发言:3次 发图:0张 | 更多
  死道友不死贫道,再次渡劫!!!
  唉,哥就在东北念的书,干事儿没人了,吹牛 B全来了,心眼那叫个多,毕业后果断回家,还是南方好额。  
  我是没资本就裸辞了…哈哈  
  @huntooo 3楼
20:50:37  我是没资本就裸辞了…哈哈  -----------------------------  可以考研吗,大势所趋
21:06:35  可以考研吗,大势所趋  —————————————————  现在没觉得必须考研…如果不喜欢自己专业,考研也没用  
  东北目前就业环境太差,干实事的企业太少,都是一堆国企在撑着,我本人也是东北人,7月底在成都裸辞回东北找了一圈也没有什么正经工作。没关系在东北真心难混啊!  
  呵呵,南方的就业形式还是好些,现在我在东北工作,还虽然待遇不错,还是想回南方工作,这边的确不适合工作  
<span class="count" title="万
<span class="count" title="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内在自我深刻地影响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