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额较大的个人医疗设备可以出各国海关免税金额吗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当前位置: >
  医药网10月8日讯 根据中国海关数据统计,上半年我国医疗器械贸易额为188.7亿美元,同比增长3.3%,同比增速下降4.2个百分点。
  其中,出口额99亿美元,同比下降2.1%,增速比去年同期下降7.8个百分点,出口5年来首次出现下降。
  进口额89.71亿美元,同比增长9.87%,增速与往年基本保持持平。
  出口下降
  上半年,我国共向223个国家和地区出口,出口额99亿美元,同比下降2.1%。
  从单一市场来看,美国、日本、中国香港是我国主要出口市场,出口额39.8亿美元,占我国出口总额的40.2%。
  出口前十大市场中,中国香港、韩国、印度、法国、英国市场略有增长,美、日、荷兰、澳大利亚、德国市场均出现下滑。
  美国市场尤为明显,出口占比26%,同比下降6.32%,主要是上半年美国经济复苏不确定性加强,核心通货膨胀率一直无法接近预期的2%,整体需求不足导致。
  进口增势良好
  上半年,进口89.7亿美元,同比增长9.9%,进口来源地仍以美国、德国、日本为主,占到进口总额的60.9%。
  进口前十国家中除了瑞士、英国进口额同比出现6.2%和8.3%的降幅外,其余各国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增长,法国涨幅最大,为26.2%。
  进口产品中,医院诊断与治疗设备是最大的进口品种,前十进口中有8项为诊断与治疗设备。其中使用光学射线的仪器装置、彩色超声波诊断仪、X射线断层检查仪等中高端医疗诊断与治疗设备均位于前列。
来源:医药网
关键词:中国海关 医疗器械 大数据
  &智慧城市&概念来自于IBM实验室。2008年11月,在纽约召开的外国关系理事会上,IBM提出了&智慧的地球&这一理念,进而引发了智慧城市...  文化旅游产业是一种特殊的综合性产业,因其关联度高、涉及面广、辐射力强、带动性大而成为新世纪经济社会发展中最具活力的新兴产业。
  当前,中国的旅游...  作为中国经济的新亮点,大健康产业是具有巨大市场潜力的新兴产业。到2016年,我国大健康产业的规模将接近3万多亿元,居全球第一。预计到2020年,大健康产业总...  环保产业近年来风生水起,各类央企、国企、上市公司蜂拥而入,跑马圈地,2015年的环保并购案例约120起,涉及交易金额超过400亿元。连续两年,国务院总理李克...  当前我国传统汽车行业发展正进入缓慢增长的新常态,而新能源汽车和智能汽车却显示出勃勃生机,节能环保、智能化是汽车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2015年我国新能源...
  体育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部门,同其他产业部门相比,既有注重效率、追求收益的共性,又具有提高国民身体素质、磨练意志品格、凝聚民族精神的特性,对社会...  电子商务作为现代服务业中的重要产业,是带动农业,提升工业,革命服务业,影响经济社会各个方面的第四次产业,是现代信息技术与商贸活动的高度融合,已成为...  娱乐产业作为21世纪世界各国竞相发展的战略性&朝阳产业&、&绿色产业&,作为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重要途径,不断受到各国...  我国大健康产业由医疗性健康服务和非医疗性健康服务两大部分构成,已形成了四个基本产业群体:以医疗服务机构为主体的医疗产业,以药品、医疗器械以及其他医...
  9月27日,盈健医疗(1419.HK,未评级)(盈健)于香港举行16财年(年结日:6月30日)全年业绩投资者简报会,问答环节主要关于:(1)与平安成立的合资业务;(2)香港的业务前...  医药网10月8日讯 近日有媒体报道:一盒仅售7.8元,治疗罕见的婴儿痉挛症的注射用促皮质素,在很多家医院难觅踪影,而&黑市&上却卖到4000元。对...  医药网10月8日讯 &如果中国老百姓的健康依托的都是老外的标准、诊疗仪器设备和药品,全民健康从何谈起?全面小康又从何谈起?从这个意义上说,即将召...  医药网10月8日讯 前段时间,30余种医疗器械产品进口关税下调,甚至不少在未来3年或5年降至零。一时间,引发了对中国医疗器械产业的担忧,普遍认为国内医疗器...  医药网10月8日讯 国庆节前一天,2016年医保目录调整方案发布征求意见稿。
  这份名为《2016年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调整工作方案...
  医药网10月8日讯 根据药品不良反应评估结果,为进一步保障公众用药安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决定对肾衰宁制剂说明书警示语、【不良反应】、【禁忌】和...  2009版医保目录调整,曾带动一批重磅品种
  人社部把医疗保险药品目录调整作为2016年重点工作,意味着时隔七年医保目录调整进入实际操作阶段。从历史经验看...  医药网10月8日讯 根据中国海关数据统计,上半年我国医疗器械贸易额为188.7亿美元,同比增长3.3%,同比增速下降4.2个百分点。
  其中,出口额99亿美元,同...  健康是幸福之基。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协调推进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总理如何破解&三医&难题?国务院客户...  上海市物价局、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上海市医疗保险办公室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降低本市公立医疗机构销售药品加价率的通知》,明确自日起...
? ? ? ? ? ? ? ? ? ? ? ? ? ? ? ? ? ? ? ?
中国投资咨询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投资咨询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 邮箱:.cn
中投顾问咨询服务
? 投资机会
热度---- 100%
热度---- 100%
热度---- 90%
热度---- 90%
热度---- 80%
热度---- 100%
?【】?【】?【】?【】?【】?【】
? ? ? ? ? ? ? ?
? ? ? ? ? ? ? ?
热点资讯排行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Copyright & 2002-.cn, All Rights Reserved  &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 货物通关辅导:关于个人医疗用品维修退货—报关员考试—青年人
&&»&&»&&»
青年人品牌推荐: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来源:青年人()& 12:16:08 & 【青年人报关员考试网】
问题标题:关于个人医疗用品维修退货问题内容:海关老师,我的问题可能很不专业:我的一个美国籍姑婆,93岁高龄了,现在中国,中风后半身不遂,需要靠一个产自美国的小型氧气机维持生活。前些时候机器故障,国外厂商给了一台维修机,其子女从美国寄到国内时在海关被扣了。我们都没有这方面的经验,不知道这样的情况应该如何处理,也很着急。如果关税很高的话,可不可以退回美国呢?万分感谢您的帮助。问题分类:[个人物品]   投送单位:上海海关答: 您好!您的问题答复如下:根据现行海关规定,邮寄自国外的个人物品值限人民币1000元,超出包值的海关将予以退运或按货物办理进口报关手续。 您所称的医疗器械,如经入境地海关查验认定为专业设备,将不能按照个人邮递物品办理验放手续,须按货物进口办理报关进口手续。 感谢您对海关工作的支持! 如通过货运渠道进境,医疗器械需向海关提供进境申请,提交相关材料,属于国家实行许可证管理的货物,还应提交相关许可证明文件。报关员更多【】【】【】【】
责编:wangpeng6151&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热门课程推荐| | | |||| | | |
当前位置 : >>
中国政府网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部门网站 外交部 发展改革委 教育部 科技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 国家民委 公安部 监察部 民政部 司法部 财政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国土资源部 环境保护部 住房城乡建设部 交通运输部 铁道部 水利部 农业部 商务部 文化部 卫生部 人口计生委 人民银行 审计署 国资委 海关总署 税务总局 工商总局 质检总局 广电总局 新闻出版总署(版权局) 体育总局 安全监管总局 统计局 林业局 知识产权局 旅游局 宗教局 参事室 国管局 预防腐败局 侨办 港澳办 法制办 新华社 中科院 社科院 工程院 发展研究中心 行政学院 地震局 气象局 银监会 证监会 保监会 电监会 社保基金会 自然科学基金会 台办 新闻办 档案局 信访局 粮食局 国防科工局 烟草局 外专局 海洋局 测绘局 民航局 民航局 邮政局 文物局 食品药品监管局 中医药局 外汇局 煤矿安监局 密码局 航天局 原子能机构 国家语委 国务院扶贫办 国务院三峡办
地方政府网站 北京市 上海市 天津市 重庆市 黑龙江 吉林省 辽宁省 河北省 山西省 江苏省 浙江省 安徽省 福建省 江西省 山东省 河南省 湖北省 湖南省 广东省 海南省 四川省 贵州省 云南省 陕西省 甘肃省 青海省 内蒙古 宁 夏 新 疆 广 西 广 西 西 藏 香 港 澳 门
驻港澳机构网站 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
世界海关组织 世界海关组织
在京直属事业单位 海关出版社 电子口岸数据中心
社会团体 口岸协会 报关协会 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协会
资讯网 海关统计资讯网 海关信息网 中国通关网 中国海关政府采购网
媒体 人民网
海关总署电话:走私举报:010- &&廉政举报:010-直属海关电话:关于医疗,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可穿戴设备 - iDoNews
> 关于医疗,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可穿戴设备
关于医疗,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可穿戴设备
最近微信朋友圈流行一种“行走的力量”的刷屏模式,朋友间相互刷每天的运动步数排行榜,刷存在感。没事走两步,走走更健康。这不是貌似又要爆火的APP应用,只是微信新推出的“微信运动”公众号功能。据说此公众号已经接入了几十款智能硬件,为可穿戴式、智能家电、智能家居、智能健康的等互联智能设备提供入口,光手环就有十几款。而且像乐动力、咕咚等部分运动APP也可以接入微信,分享排行榜数据,更有一些土豪智能手机,比如iPhone5s/6/plus,自带运动处理器,可以轻松接入排行榜。
微信这个永远吃不饱的胖子,无处不在地彰显着自己的神通广大,看到智能硬件的这么大块香饽饽,怎能放过?而运动关乎健康
,健康涉及医疗,那么医疗健康+智能硬件,到底能擦出什么样的火花?
医疗可穿戴规模大,市场混乱
2014年可以说是智能硬件的爆发之年,似乎一夜之间智能可穿戴出现在大街小巷,手上、头上都是可穿戴。身上没有一件就不够潮流,尤其是苹果Apple Watch
上市后,各种攀比出现。
CWCISA(中国可穿戴计算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规模为22亿元,预计2016年中国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规模将增加到228亿元。
而据市场研究机构Transparency Market
Research研究表明,医疗是可穿戴设备最具前景的应用领域。医疗健康管理类产品成为市场主流,各种手环、手表等可穿戴设备出现。
因为无论是运动健康类还是医疗监测类设备都与健康相关,而人的身体健康是最基本的需求。
同样的,在2014年医疗领域也发生着重要的变化,移动医疗得到快速发展。据相关数据显示,2014年移动医疗市场规模达到30.1亿,同年增长52%,预计2017年,移动医疗市场规模将突破200亿,进入高速发展期。
有数据预计,2015年我国可穿戴医疗设备市场规模将达到11.9亿元,2016年预计达到23.7亿元。既然如此,移动医疗和智能可穿戴都有相当大的市场规模,又相互需求,二者的结合也许会产生更多的可能。
新的结合,带来新的需求,不光是大批的创业者涌入了医疗可穿戴这一细分领域,就连传统医药企业和科技巨头也都相继进入。仁和和九安医疗都推出了自己的智能产品,百度推出Dulife智能健康设备平台,华为有TalkBand系列手环。根据动脉网互联网医疗研究院的统计,在2014年医疗可穿戴引领互联网医疗投资走向,国内获得融资企业有28家,公布融资额有1.9亿美元。而目前国内可监测身体状况的医疗健康可穿戴设备已有148款,企业玩家有103家。
从产品设计上来看,市面虽然有各种琳琅满目的产品,但基本上处于同质化竞争阶段,硬件设计相似,软件开发缺乏创意。
从产品功能上看,目前可穿戴设备已经具有健康监测、医疗、运动、娱乐、办公、学习、定位等多种功能。相比国外的15个监测类别,在国内的类别分布中有13个,以运动居首,占到了32.9%的市场份额,随后是睡眠、体温监测,出现了产品分布不均,多的太多,少的太少的情况。从侧面也反应出了,目前医疗可穿戴产品还处在初级应用阶段,还没有被大众所熟知和使用,智能可穿戴产品还没有深入地服务于医疗。
医疗可穿戴设备如果以健康为主要目的的话,大体可分为运动健康类和病患监测类。
运动健康类,主要功能是用来监测运动量、消耗热量、心率、睡眠,主要有手环、手表、智能鞋、贴片等一些可穿戴小设备。比如:小米手环、乐心手环、咕咚手环、华为的TalkBand系列手环、Apple
watch、华为手表等。
病患监测类,主要功能是用来帮助慢性病患者监测血压、血糖、脑电,主要有iHealth血压计、倍泰多参数生理监测仪等产品。
作为用户,我为什么要选择可穿戴设备?因为我需要通过运动来增强身体素质,最好有设备可以准确监测身体数据,帮我提供体质;因为我身体不适,有慢性病,需要有方便好用的设备来帮助我监测身体状况,而不用再总是来回往医院跑。
市场上的医疗可穿戴设备是五花八门,都号称可以用大数据来监测身体状况,保障身体健康,作为小白用户看着也是眼花缭乱。事实上,在经历了炙手可热的火爆之后,医疗可穿戴设备却是略显尴尬,明知道有很大市场,却总是抓不住用户。要不就是没抓住用户痛点,要不就是没有解决好痛点。
德国消费调研公司(GFK)在2014年10月份发布的一份有关可穿戴市场调研报告显示:有1/3的可穿戴设备用户在买到产品后6个月内就将其“丢弃”了。美国《连线》杂志也撰文指出:超过半数的美国健身跟踪设备客户已经不再使用可穿戴健身设备,1/3的客户使用不到六个月,就把这些设备扔进抽屉,或者送给朋友。当然在可穿戴刚刚兴起的中国也不例外,甚至持续使用率会更低。
为什么用户不会长期使用医疗可穿戴设备
1.从产品上来说:
(1)首先,在硬件产品设计上,外观不好看,佩戴不舒适,同质化现象严重,影响用户购买欲望和持续使用的欲望。同时这些可穿戴设备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电池续航能力,作为随时随身的穿戴品,像手机一样经常性地充电会很大程度上影响用户体验。
(2)其次,在智能数据上,主打健康数据监测的这些产品,很多都会出现数据不准确,甚至数据造假的现象。
(3)然后,大部分智能设备上只提供数据,却不提供解决方案。比如某品牌手环上,只帮用户记录了一大堆运动、睡眠状况的数据,甚至有些数据都分不清楚,也不提供数据分析,帮用户找解决方案。不知道这样一个套在手上的环子有什么用?还不如买一个手串,还能装一下大师。
2.从用户角度来说:
(1)首先,是用户习惯还没有养成。对于中国普通消费者来说,虽然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对健康养生也开始关注,但还是对如何提高健康水平,保证养生质量没有清楚认识,也还没有养成这方面的消费习惯。
(2)其次,产品的社交化驱动。就像前面提到的微信推出的“微信运动”,通过“行走的力量”这样的排行榜来粘住用户,用户通过在朋友圈的分享来驱动其长期使用。如果没有这样的社交化的驱动,用户很难长时间去使用产品,同样用户周围有没有人在用类似的医疗可穿戴产品,也是其能否长期使用的参照。
(3)然后,用户目标需求无法满足。对于一款医疗可穿戴设备来说,有的用户可能不只是需求记录健康数据,可能更需要能够提供医疗解决方案,有的用户可能不只是需要监测睡眠数据,还需要监测血压、血糖等数据或者还需要一些娱乐功能,而当用户这些需求无法得到满足时,用户也会放弃产品。
医疗可穿戴设备平台化,形式大于内容
基于大数据的移动医疗,其实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数据的采集,通过一些医疗可穿戴设备完成;第二阶段是数据分析与整合,如苹果刚推出的Healthkit移动医疗应用平台,帮助用户来整合数据;第三个阶段是医疗服务,医生通过这些设备得到的数据来进行诊疗服务。
所以很多拥有健康监测数据的医疗可穿戴设备厂商,就以硬件为入口,尝试自己建设大数据平台,或者找第三方平台合作完善自己的服务,来帮助用户提供医疗解决方案。
(一)硬件+云+软件。医疗可穿戴设备厂商,自己开发可用于监测健康数据的硬件设备,同时还提供云服务,再通过自己开发的移动应用软件来连接数据,并对数据进行整合分析,形成医疗解决方案。国内的老牌医疗企业九安医疗,旗下就有手表、血压仪、血糖仪等智能产品,并且有自己的移动APP,以B2B2C的模式形成完整的商业模式。其中,九安旗下的ihealth产品得到小米2500万美元投资,推出了iHealth血压计,想要复制移动医疗领域的小米模式。
(二)与第三方医疗平台合作,为他们提供健康监测数据。对于大多数小的硬件创业公司来说,他们没有雄厚的资金和资源,可以像九安医疗那样建立自己的云服务和数据平台,所以他们只好选择与一些第三方的医疗平台合作,为他们提供健康数据,从而可以得到一定分成。国内的春雨医生作为医患交流交易平台,在去年开放了医疗服务平台,增加了电子健康档案模块,整合平台上超过4万名的医生服务能力,为各类医疗可穿戴设备提供基于硬件数据的医疗服务。目前接入平台的有益体康便捷式心电监测仪、宜诺腕表等医疗可穿戴硬件厂商,他们的设备监测到的用户数据接入春雨医生后,平台上的医生通过查看数据,分析数据,为患者提供健康解决方案。
但是,提供了数据,有了平台,就可以解决问题了吗?远远还没有那么简单,医疗可穿戴设备平台化,更多时候是形式大于内容。要知道医疗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行业,包括医院、医生、医药企业等参与者,医疗技术又受环境、设备资源等的限制,要想解决医疗问题就要整合各方关系和资源,当然还有政府政策的限制和监管。虽然有春雨医生这样的综合平台,但也存在一个问题就是信息安全。用户的健康信息包括身份信息,被可穿戴设备商采集后,再交给第三方平台,这中间就会存在很大的信息安全问题,平台能否保障用户的信息安全就显得格外重要。
而对医疗可穿戴企业来说,他们盈利的模式又相对缺乏,除了低价竞争收取用户的设备费外,有的还可以从医院、第三方平台拿到很少分成,赚钱的很少,赔钱的不在少数。设备的都没人买,更何谈服务了。
医疗可穿戴设备极大地促进了移动医疗的发展,同时为消费者提供了方便、快捷又新鲜的体验,可以为消费者的身体健康保驾护航。但是医疗可穿戴设备也存在着市场混乱,产品同质化严重等问题,急需要用统一的行业标准来规范。2015年1月,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简称FDA)发布了两份关于互联网伊丽莎白的指导草案。FDA详细规定了低风险的平台医疗健康产品的确定标准,并对医疗第三波配件的风险评估提出了基础性建议。而目前中国还没有这方面的标准出台。如果能够尽快出台像美国类似的医疗可穿戴设备标准,将会很大的规范这一市场,从而促进移动医疗更快、更健康的发展。
同时,对于这些医疗可穿戴企业和相关移动医疗平台来说,不仅要把着眼点放在产品上,更要提供相应的配套服务,只有服务真正落地了,才能增加用户粘性,让用户有长期使用的欲望,很好地满足其医疗需求。
作者:亦凡 | 来源:iDoNews专栏
正在加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海关免税金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