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县平洛镇2017残疾人补助助款花名册

平洛镇介绍_甘肃省陇南康县平洛镇地名网
甘肃省陇南康县平洛镇
地名:平洛镇隶属:行政代码:代码前6位:621224长途区号:0939 邮政编码:746000车牌号码:甘K行政级别:镇人口数量:约1.2万人 平洛镇相关网站:??????????????????
  自然环境:平洛镇位于县城西北部30公里处,总土地面积17.71万亩,耕地面积2万亩。平均海拔1458米。年平均降雨量570毫米,年平均气温13.5°C,全年无霜期215天。
  行政区划:辖15个村民委员会。
  人口情况:乡镇总户数2832户,乡镇总人口11016人,乡镇从业人员5515人。
  六通情况:15个村全部通电、通邮,12个村通电话,11个村通公路,14个村通自来水。
  文教卫生:有各类学校15所,教师85人,在校学生1868人。有医院、卫生院1所,医生13人,病床6张。
  名优特产:花椒、核桃
  旅游景点:明月山.  [以上内容由网友"yinn"分享。]
平洛镇区划 220 梁山村
220 黄龙村
220 田山村
220 瓦舍村
220 张坪村
220 中寨村
220 南山村
220 剪子坪村
121 平洛村
220 龙坝村
220 团庄村
220 贯沟村
220 药铺沟村
220 刘河村
220 孙坝村
区划: ? ? ?
康县行政区划:
注:数据来自网络,仅供参考。欢迎!风险评测中我们将持续追踪该企业,并及时自动完成信息更新邮箱:暂无网址:暂无地址:康县平洛镇街道附近公司我要投诉下载报告更新时间 :分享到:关注监控张林他有1家企业,分布如下甘肃共1家康县平洛镇张老五餐馆等注册资本注册资本:注册资本,又称额面资本,是指公司成立时注册登记的资本总额。注册资本一语,在各国公司法中并不...* 名词解释由天眼查合作伙伴北大法宝提供注册时间注册时间:一般指公司注册日期,即公司是向工商局申请营业执照登记的时间。依法设立的营利法人,由登记机关...* 名词解释由天眼查合作伙伴北大法宝提供企业状态登录查看自身风险0条周边风险0条查看详情董监高张张林未知他有1家公司暂无相关信息,看看该公司的其他信息暂无相关信息,看看该公司的其他信息暂无相关信息,看看该公司的其他信息暂无相关信息,看看该公司的其他信息暂无相关信息,看看该公司的其他信息自然人股东董监高暂无信息邀请赢奖 收益排行榜排名用户名收益(元)1181****5252?1549502186****0023?589503132****6936?120604182****1831?89105188****4341?7380同地区同行业公司置顶反馈APP微信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中国裁判文书网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版权局版权所有:北京金堤科技有限公司(C)2015 JINDIDATA 京ICP备固定电话:400-871-6266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知春路63号中国卫星通信大厦B座23层京公网安备 95号康县_百度百科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康县隶属于甘肃省陇南市,位于东南部、东南部,甘肃、四川、陕西三省交界地带。康县古称康州,置康州,后废并入武州(阶州),1929年置康县。康县下辖14镇、7乡,8个社区、350个行政村,总面积2958.46平方公里,总人口20.2万人(2015年)。[1-6]
康县处西秦岭南侧陇南山中,境内海拔560-2483米之间,属向过渡区域,雨量充沛、气候湿润、光照充足,森林覆盖率达66.7%,被誉为“”、“陇上”。康县自然资源有水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等,2015年实现生产总值19.22亿元。[1-8]
康县是“中国有机茶之乡”、“中国核桃之乡”、“中国黑木耳之乡”、“中国食用菌之乡”,名优特产有、、以为代表的等。此外康县还是“中国绿色名县”、“中国最佳生态宜居旅游目的地”、“中国最美绿色生态旅游名县”,境内有、、等景区。[1-8]
康县历史沿革
时康境为《》雍州之域,
商、周为住地。察代康属秦辖部族住地。[9]
战国时期属境内(周烈王八年,前368年开明氏蜀国灭“昔”、“平周”二国后封其弟为汉中侯置藩属苴国,定国都吐费城)。周慎靓王六年,前316年,秦惠王派张仪、张若、司马错率队走(今剑阁、剑阁道)灭蜀吞苴,置蜀郡,分其地为三十一县,康县时属葭萌县(县治今石盘村)境内。
: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置武都郡,康地属之。郡治洛谷(今西和县洛峪)。[9]
康县阳坝景色
光武中元元年(公元56年),武都郡由益州刺史部改隶凉州刺史部,郡治移下辨。康地为武都郡之一部。
:魏文帝分陇右为秦州,武都郡属秦州。建兴七年(229年)蜀取、二郡归并于蜀。魏景元四年(263年),魏将率兵南下,攻灭蜀汉后,以原蜀汉辖地分梁、益二州,入,郡治依旧。
郡属多变,但康境一直属武都郡。从304年到420年,割据纷起。西晋元康六年(296年),杨茂搜建立后,康随武都郡入仇池国。元年(371年)前秦克仇池,设南秦州,置刘史,武都郡属之。
康地曾先后隶属、北魏、西魏和北周。宋文帝元嘉十九年(442年)平仇池,武都郡入宋辖南秦州。始置“平乐县“,境初属梁州修城郡,太平真君七年(446年)改属南秦州修武郡。魏孝文帝太和二十一年(497年)复置修城郡,郡治广长,康地分属修城郡所辖平落、广长等县。文帝大统十二年(546年)后,康境改属南秦州修城郡。废帝元年(552年)改武都郡为武州,治武都石门。废帝三年(554年)又改南秦州为成州,康境随属成州修城郡之广长、平落等县。明帝二年(558年)三月,以广业、修城二郡设置康州。武帝建德元年(572年)废康州并入武州,康境随入属之。[9]
康县花桥村
元年(581年)武都郡改为武都县,康属之。大业三年(607年)后,今康县迷坝、大南峪、王坝乡之一部属顺政郡,余属武都郡。
武德元年(618年)改武都郡为武州,康随覆津县属武州。天宝元年(742年)复改武州为武都郡。乾元元年(758年)又还为武州。广德二年(764年)被吐蕃攻占,州、县俱废。咸通年间收复,康仍属武州覆津县。唐昭宗景福元年(892年),武州改名为阶州,治所移迁兰皋镇(今康县大南峪)。
:贞明元年(915年),阶州入,州治兰皋镇。庄宗同光三年(925年)阶州入后唐。长兴三年(932年),州治由兰皋镇迁福津县(今武都三河)。清泰二年(935年)入后蜀,寻仍收复。天福二年(937年),阶州入后晋,仍治福津。后晋出帝开运三年(946年),入开封,中原大乱。雄武节度使何建(一作何重建)以秦、成、阶三州降孟艇,康随州入。显德二年(955年),世宗伐蜀,成、阶二州降后周。
:宋太宗至道三年((997年)改道为路,阶州属陕西路。仁宗庆历元年(1041年),阶州划入秦风路。神宗年间,又分陕西为永兴路和秦凤路,阶州属秦凤路,下辖福津、将利二县,康境属福津县。后将峡西地分为利州路和夔州路,阶州入利州路。
:绍兴十四年(1144年),又分利州路为东西两路,阶州属利州西路。嘉定十二年(1219年)合并利州东、西两路为利州路,阶州仍属利州路。
统一中国后,阶州属陕西行中书省巩昌都总帅府管辖,府治陇西县,州治柳树城(今武都角弓柳树城)。元世祖至元七年(1270年)废福津、将利二县并入阶州。
:阶州属陕西布政司所辖,康地为阶州之域。洪武四年(1371年),降州为县,移治今武都,十年(1377年)复为州。六月设七防关(今大山贫)巡检司。
康县白马关
:阶州辖于陕西右布政使司之巩昌府。康熙六年(1667年),改右布政使司为甘肃布政使司,阶州随入甘肃省,雍正七年(1729年)升阶州为直隶州,康境设白马关(今云合)州判。乾隆元年(1736年)分置白马关为阶州直隶州分州(即右堂督粮厅),辖今康县。[9]
:民国2年(1913年)设立渭川道(即陇南道),治所天水,下辖14县,阶州改为武都县,康境属之。民国3年(1914年)白马关设警察所,属武都县,上归渭川道。民国18年(1929年)1月29日,废白马关警察所置县,初名“永康县”,后裁“永”字为康县,取“安宁、康福”之意,以北周时之康州而得名,县治白马关。民国24年(1935年)甘肃全省划为7个行政督察区,康县为第四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治天水。民国31年(1942年)全省改划8区,康县归属第八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治。民国33年(1944年)5月,县治由云台迁岸门口。[9]
:日康县解放,划属武都专区。1957年3月,县治迁嘴台(今城关镇)。日,康县并入武都县,同年12月正式入武都县。日,恢复康县建制,县人民委员会正式迁驻嘴台。1985年6月,撤销武都地区,设立,康县随属陇南地区。2004年1月,撤销陇南地区,设立,康县随属陇南市。[9]
康县行政区划
康县区划沿革
2000年,康县辖8个镇、20个乡:咀台镇(后改)、平洛镇、大堡镇、岸门口镇、两河镇、长坝镇、阳坝镇、云台镇、望关乡、巩集乡、寺台乡、大南峪乡、迷坝乡、三官乡、王坝乡、碾坝乡、豆坝乡、店子乡、豆坪乡、贾安乡、白杨乡、秧田乡、太石乡、铜钱乡、托河乡、李山乡、三河坝乡、太平乡。
2015年1月,、、、、、6个乡撤乡改镇,同时将豆坪乡改为周家坝镇。[12]
康县区划详情
截至2015年1月,康县辖14镇(、、、、、、、、、、、、、)、7乡(、、、、、、)。[1]
区划面积(km?)政府驻地邮政编码社区行政村村民小组康县
康县地理境域
康县位置境域
康县地处甘肃省东南部,位于北纬32°53'至33°39',东经105°18'至105°58‘之间,东西宽63.898公里,南北长85.069公里。东临陕西省,南接陕西省,西与毗连,北隔与相望。[4]
康县地形地貌
康县处西秦岭南侧陇南山中,地质构造为昆仑秦岭地槽褶邹地带,地势西高东低,中部高,南北低。最高海拔2483m,大龙王山为境内最高峰;最低海拔560m。[4]
康县全境处于南加里东褶皱带内。该带间发育有两套复理式变质岩系。一套大致分布在陈家坝至四川、白水街间,叫“碧口群”,其下部为塞性系,上都为、系,总厚达1000米。另一套分布在上述变岩系以北的武都至两河口间,叫“白龙江群”,其下部为系,中部为、系,上部为千枚岩、板岩系,总厚度米。南秦岭以后的沉积全属地台型,康县即属此类型。在这个褶皱带中,地层发育比较齐全,除寒武、外,从上元古界至皆有。其地层分布主要受东西向构造的控制,尤其明显。及其以前的地层主要是海相碎屑岩和碳酸盐岩沉积。开始,则全为山间盆地的陆相沉积。[9]
康县境内气候属向过渡区域,雨量充沛,气候湿润,光照充足,年总降水量968.1毫米,年均气温11.8℃,年总日照时数1801.5小时,无霜期213天。[1]
康县梅园河
康县属于外流地区,水系。境内沟道交错,流水纵横。积水面积在50平方公里以上,极端最枯流量不少于0.05立方米/秒的大小河流15条。以万家大梁为界分别流向南北,组成两组小河系——河系和燕子河河系,最终汇流于嘉陵江水系。各河径流主要依靠降水补给。康北流域降水量为554.2毫米,植被覆盖率低,蒸发量大,降水后滞流调节能力较差,各径流流量普遍较小,遇连续降雨,河水猛涨,雨停后,流量逐渐减小。因其穿行于黄土边缘沟壑地带,汛期泥沙含量高。康南地区植被较好,降水量在963.8毫米左右,且沟壑陡峭,流水落差较大,径流量多且稳定,泥沙沉积较少。[1]
西汉水是嘉陵江上游的主要支流之一,在王寺沟入境,流经太石、豆坪、寺台、云台、迷坝5个乡镇后于迷坝李家河出境,至西河口汇入嘉陵江。总集水面积9569平方公里,境内全长76公里,集水面积1033.25平方公里,年径流量15.14亿立方米,平均流量48立方米/秒,PH值8.0,河水含沙量13.42公斤/立方米,是康县含沙量最高的河流,也是康成两县的自然界线。[1]
康县自然资源
康县水资源
康县共有一江十四河,其中:跨境河流7条,境内河流8条。全县各河流多年平均水量为23.866亿立方米,其中:县境自产量9.768亿立方米,境外来水量14.089亿立方米。水能蕴藏量(理论)9.98万千瓦,可开发量约占3.68万千瓦。[1]
康县生物资源
康县素有“万宝山”之美称,境内有172科1000余种,活立木蓄积量800多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高达60%以上;有国家和省列珍贵树种如、、等28种,各种菌类96种;有、等野生药材576种,其中、等产品和、等上百种山野食品在国内外享有盛誉。[4]
康县境内共有野生动物300余种。其中:32种;63种;鸟类100多种,163种。有、、、等世界珍贵动物,并对、进行人工饲养。野生动物中,属于国家保护的陆生野生脊椎动物105种。其中,一级保护动物30种;二级保护动物75种。属于省重点保护的陆生野生动物18种。[14]
康县矿产资源
截至2003年已探明矿种有金、铜、铁、煤、硫、磷、水晶石等20余种,已探明铜储量400多万吨,仅开采的阳坝铜矿储量达260多万吨,品位达到0.367/立方米。黄金储量丰富,属陕南、陇南、川北“金三角”地带,、储量颇丰。[4]
康县人口民族
2010年,康县为18.0061万人,康县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95624人,占53.1%;女性人口为84437人,占46.9%。[17]
2015年,康县总人口20.2万人,出生率12.13‰,死亡率8.02‰,人口自然增长率4.11‰。常住人口17.9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81万人,为21.23%。[5-6]
2014年末,康县居住着、、、、、、、等8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7个,汉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99.7%,少数民族人口597人,占全县总人口的0.3%。[1]
康县主要领导(截至2012年) 职务姓名县委书记县委副书记县委常委文元旦、易红斌、冯继才、杨永贵、张树斌、蒙艳琴、张小虎县人大主任县人大副主任周绍强、卢云青、赵金耀、杨波县长副县长杨永贵、廖五洲、郭力逢、靳文君、马克军县政协主席县政协副书记李旭、林晓峰、李树荣、胡峰涛参考资料:
2015年,康县实现19.22亿元,比上年增长9.2%。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23.88:28.98:47.14,人均生产总值10681元。完成全部5.1231亿元,比上年增长9.4%。完成70.65亿元,比上年增长19.05%。实现大口径财政收入3.062亿元,比上年增长16.0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3362亿元,比上年增长9.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032元,比上年增长12.6%;城镇居民18258元,比上年增长9.7%。[6]
2008年——2015年生产总值及增长速度项目\年份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生产总值(亿元)
15.2916.4619.22比上年增长(%)
13.59.79.2参考资料:[6]
康县第一产业
康县阳坝茶园
2015年,全年种植面积为46.47万亩,比上年减少0.55%;种植面积0.77万亩,比上年增长8.45%;种植面积2.73万亩,比上年增长4.97%。全年77321.5吨,比上年增长3.5%,其中:产量35370吨,增产3.5%;41951.5吨,增产3.49%。总产量5570吨,比上年减少1.4%;产量1322.7吨,比上年减少0.9%;产量98吨,比上年增长2.2%。完成面积4.62万亩(其中,2.0万亩),封育面积7.03万亩,森林覆盖率66.7%,城市绿化率37.0%,绿地率22.72%;新增有效灌溉面积4035亩,新增水平梯田9029亩,水平梯田总面积7.93万亩,比上年增长8.3%。[6]
康县第二产业
2012年,康县实现工业增加值36060万元,比上年增长19.6%。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30660万元,比上年增长24.5%;按轻重工业分,完成增加值13660万元,同比增长21.2%;完成增加值17000万元,同比增长26.4%。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80417万元,比上年增长25.6%;建筑业实现增加值3123万元,比上年增长13.4%。[23]
2015年,全年完成全部工业增加值51231万元,比上年增长9.4%。完成增加值49052.7万元,比上年增长9.3%;按轻重工业分,轻工业完成增加值31066万元,比上年增长3.0%;重工业完成增加值17987万元,比上年增长5.1%。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4654.1万元,比上年增长7.5%;实现利润总额14927.7万元,比上年减少24.5%。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53.9%,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全年增加值0.44亿元,比上年增长10.5%。[6]
康县第三产业
2010年,康县共接待各类游客43.8万人次,同比增长93.1%,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1581.9万元,同比增长121.6%。[24]
2012年,康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749万元,比上年增长17.23%。分销售地看,城镇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449元,增长17.5%,其中城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469万元,增长17.5%;乡村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300万元,增长15.8%。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业实现零售额33979万元,增长17.8%;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1770万元,增长15.7%。2012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06107万元,比年初增长8.94%,其中:储蓄存款余额157033万元,比年初增长17.8%。年末各项贷款余额117288万元,比年初增长22.68%。[23]
康县社会事业
康县教育事业
截止2015年末,康县现有各级各类学校163所,其中,116所(含40所完小和76个教学点),学校7所,初级中学8所,完全中学3所(含民办学校1所),职业中等专业学校1所,幼儿园27所(含民办幼儿园2所),教育培训中心1所,现有在校学生25604人(女生12587人)。其中,5180人(其中民办幼儿园270人),小学12122人,初中4683人(其中民办学校56人),普通高中3245人(其中民办学校435人),职中374人。有在职教职工1916人(含民办学校57人),其中,中小学1636人,幼儿园207人,中职53人,培训中心17人,专任教师1832人(民办学校44人)。幼儿园入园率74.1%,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99.89%,小学毕业生普通初中升学率98.92%,全县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巩固率达80.17%;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82.11%,高考二本上线率23.76%。
康县医疗卫生
康县人民医院
2010年,康县医院传染病区和CT室已建成投用;康县有卫生机构27个,其中:中心卫生院4个,普通卫生院17个,卫生院分院3个,卫生院医疗点3个,拥有床位412张,县级医疗机构及乡镇中心卫生院均配备了全自动生化分析仪、X光机等医疗设备。[25]
截止2015年,康县现有医疗卫生机构(含诊所79个)109个,其中:(县医院)、中医院、、妇幼站、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所各1个,乡镇中心卫生院4所,普通卫生院17所,卫生院分院3所。拥有床位1061张,共有卫生技术人员689人,其中:执业医生155人,注册护士281人。[6]
康县文化事业
2014年,康县建成“乡村舞台”172个,其中一类15个,二类42个,三类115个。携手央视成功组织 “乡村大世界”走进康县拍摄活动。全年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5836万元,从业人员768人;年末公共图书馆总藏量达10.0万册。[1]
康县社会保障
2010年,康县下拨各类救灾款162.2万元,低保资金179.4万元,新增城镇就业人员3020人,城镇失业登记率控制在4.5%。[25]
2015年,康县城镇人数2451人,城镇人数9042人(其中职工人数6933人),参加人数2518人;城镇居民3302人,发放低保金1225.4万元。农村低保34489人,发放低保金6242.8万元;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16.8487万人,参合率达99.92%;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12.7509万人,参保率达98.0%。全年发放民政救灾救济资金848万元、政策性惠农补贴资金1.72亿元。城镇新增就业3694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3.9%。新建各类保障性住房120套,发放廉租住房补贴400户30万元,实施农村危房改造2500户。[6]
康县广电事业
2014年,康县拥有广播电视台一座,350个行政村全部通广播电视,全县村村通用户2.42万户,户户通用户2.1万户,已通有线电视的村44个。全县广播和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均达到98.29%。通信,全县农村350个行政村全部实现通电话,固定电话用户0.6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4.7万户,互联网上网用户0.69万户,全面完成了县内移动通讯4G网络升级改造,一些重要旅游景区节点实现了WiFi全覆盖。[1]
康县风俗民情
康县黑木耳
黑木耳:康县是“黑木耳之乡”,2008年以来获得国家工商总局、质检总局证明商标、地理标志产品。[26]
茶叶:康县是甘肃茶叶的主产地。康县茶园面积6.48万亩,茶农6500余户,年产绿茶42万公斤,产值达4200万元。 [27]
其他特产:核桃、板栗、、花椒、、、、、猕猴桃、、天麻、蚕桑等。[28]
康县民间艺术
:造纸,康县当地群众又叫做“抄纸”。据《康县县志》记载,手工造纸在康县形成规模历史久远。一般认为是从清代初期开始,手工造纸术传入康县境内。[29]
:锣鼓草,又叫薅草歌。康南有山大沟深,坡陡地薄的特点。长久以来形成了刀砍火种、大集体务作的生产方式,每当集体劳动,大家一边唱薅草歌。[30]
:康县唢呐有许多曲牌,其中流行最广的就有一百多个,有喜庆的《开财门》、《大开门》、《八仙上寿》、《全家福》;悲苦的《哭长城》、《哭五更》、《吊孝》等。[31]
:亦名花儿姐,是起源于康县,广泛流传于陇南乃至甘肃全境的叙事长篇民歌,它充分反映了西部农民追求真理、渴望美好生活的精神风貌。[32]
:是一种具有地域特点的原生态民间演唱形式,广大群众在生产、生活中触景生情,即兴演唱,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真切地反映出当地人民的生活、生产状态,是康南广大人民集体创作成的民间音乐作品。[33]
康县风景名胜
康县具有开发价值的自然景观达100多处,人文景观50多处。著名的景区景点有:、、、等。[34-35]
康县阳坝景区
(4A级景区)位于甘肃省康县东南部,景区总面积504.93平方公里,境内气候温润、景色秀丽,有红豆杉、香樟、白皮松等国列珍稀树种近40种;有金丝猴、金猫、大鲵等国列珍稀动物36种,又自然景观200余处,森林覆盖率高达70%以上,居全省之首。景区内大部分为原生态森林。[35]
康县梅园河湿地公园
位于康县,面积555.8公顷,是以永久性河流湿地为主,灌丛沼泽湿地、草本沼泽湿地组成的复合湿地,是陇南市独具特色的天然生物园,具有典型的河流湿地生态系统特性。湿地公园建立后,不仅能够提供巨大的生态功能,在涵养水源、维持生物多样性、保障流域内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推动当地生态旅游业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康县白云山森林公园
,主峰海拔高2500米,白云山具华山之险、黄山之奇、峨眉之秀、张家界之灵于一身。园内风景如画,奇峰险竣,苍翠秀丽、花木繁茂。白云主峰壁立千仞,直指苍穹。2003年被批准为省级森林公园。它依山面水局新颖别致,结构脱俗独特,如画卷垂挂白云山顶,似彩屏直竖燕子河南。每当东方破晓,河谷里,晨雾或如轻纱,游移飘乎,变幻莫测,或似重幔,匿大桥、迷高楼,山形花影在雾海中沉浮隐现。当夕阳衔山,晚霞满天,河面抹上淡淡的红光,微波起伏,园林倒映,又给公园增添了“一道残阳铺水中”自然景观。
日,原中共中央总书记视察康县时,曾饱醮浓墨,挥毫题写的“白云山公园”园名镶嵌在大门上方,两边刻有陇南味纯汪廷湖题写的对联“百世风光当代装点多秀美,千古岁月今朝耕耘更香甜”,大门背面是全国政协常委杨植霖题写的“留赠康县” 一诗。[36]
康县花桥村
(4A级景区)位于白望路沿线,距康县县城26公里,距望关入口5公里,距陇南市70公里。花桥村景区是西北地区集乡村养生养老、田园观光、休闲度假、民俗体验、培训及农特产品加工、展示、销售等产业链融为一体的乡村旅游景区。花桥村高达70%,年平均气温11℃,地理条件优越,交通便利。村庄内环境优美,基础设施健全。2014年花桥村被列入国家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2015年被国家旅游局评为“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同年被列为全市乡村旅游示范点。2016年在全省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现场会上被授予“中国茶马古道文化艺术之乡”、“甘肃省乡村旅游培训基地”、“全省农民回乡创新创业基地示范区”等荣誉称号。[35]
康县茶马古道
康县毗邻陕西、四川,自古是连接西南、西北的重要通道。康县境内的是国内发现仅有的碑文佐证的茶马古道。[37]
.陇南公众信息网.[引用日期]
.甘肃省康县政府门户网.[引用日期]
.甘肃省康县政府门户网.[引用日期]
.中国康县·甘肃省康县政府门户网.[引用日期]
.中国康县·甘肃省康县政府门户网[引用日期]
.甘肃省康县政府门户网.[引用日期]
.康县新闻网[引用日期]
.网易.[引用日期]
黄俊武,雍维铭.《康县志》.甘肃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89年12月 ISBN:7-226-00518-2
《周书·卷四·帝纪第四》:改雍州刺史为雍州牧,京兆郡守为京兆尹。以广业、修城二郡置康州,葭芦郡置文州。
.陇南公众信息网.[引用日期]
.中国甘肃网.[引用日期]
.中国农业部.[引用日期]
.康县新闻网.[引用日期]
.中国康县·甘肃省康县政府门户网.[引用日期]
.新华网[引用日期]
.中国康县·甘肃省康县政府门户网[引用日期]
.网易.[引用日期]
.中国康县-甘肃省康县政府门户网[引用日期]
.中国康县·甘肃省康县政府门户网[引用日期]
.中国甘肃网.[引用日期]
.甘肃省康县政府门户网.[引用日期]
.甘肃省康县政府门户网.[引用日期]
.中国甘肃网(中共甘肃省委对外宣传办公室 主办).[引用日期]
.甘肃省康县政府门户网[引用日期]
.网易新闻.[引用日期]
.康县新闻网(中共康县委宣传部主办).[引用日期]
.康县新闻网(中国康县委宣传部主办)[引用日期]
.中国甘肃网(中共甘肃省委对外宣传办公室主办).[引用日期]
.康县新闻网(中共康县委宣传部主办).[引用日期]
.康县新闻网(中共康县委宣传部主办).[引用日期]
.康县新闻网(中共康县委宣传部主办).[引用日期]
.康县新闻网(中共康县委宣传部主办).[引用日期]
.康县新闻网.[引用日期]
.新华网.[引用日期]
.甘肃林业网.[引用日期]
.中国茶叶网(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主办).[引用日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残疾人补助申请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