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社会科学与优秀成果奖什么级别

湖北省教育厅
湖北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第一届湖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申报工作的通知
发布时间: 作者(文号):鄂教思政办〔2013〕5号 来源:思政处 浏览数:7818次
各普通高等学校:
为贯彻落实《湖北省教育厅关于深入推进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实施意见》(鄂教思政〔2012〕6号)精神,我厅决定启动第一届湖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申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评奖学科范围
本次评奖的学科范围为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2009年公布的《学科分类与代码》中的人文社科类学科。申请者应准确填写申报项目的学科门类。
二、奖项设置和名额
奖项分著作奖、论文奖、应用奖(研究报告类和成果普及类)。所有奖项均设一、二、三等奖,由湖北省教育厅分别授予奖励证书和奖金。本次评奖的总额为60项左右。按照确保质量的要求,允许各学科的各个等级的奖项有空缺。
三、申报单位和申报限额
本届评奖以学校为单位(以下简称申报单位)集中申报,不受理个人申报材料。
本届评奖实行限额申报(有人文社科类博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限申报9项;有人文社科类硕士学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限申报7项;有人文社科类学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限申报5项;独立学院、国家和省示范高职高专限申报2项;其他高校限申报1项)。请各申报单位坚持质量导向和精品意识,坚持政治标准与学术标准统一,把好学风关,严格按照规范程序,切实做好遴选申报工作。
四、申报资格
&1.申报学校资格:申报学校应是全省普通高等学校。
&2.申报者资格:申报期间其人事关系在高校的教师和研究人员均可申报(不包括离退休人员)。每人限申报一项。合作研究成果必须由第一署名人申报。
&3.参评成果资格与要求
&& (1)申报成果的起止时间定为2011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
& (2)多卷本研究著作以最后一卷出版的时间为准,在符合上述申报时限的情况下做整体申报。
  (3)丛书不能作为一项研究成果整体申报,只能以其中独立完整的著作单独申报。
  (4)个人论文集可作为著作类成果申报,但多人撰写的论文集只能由其中某篇论文的作者申请论文类奖励。
  (5)围绕一个专题,以个人或课题组名义发表于同一刊物同一标题的系列论文,可作为论文类成果整体申报。但围绕一个专题,发表时标题各不相同的系列论文,不能做整体申报,只能选择其中的一篇论文申报。
  (6)研究报告,须提交实际应用部门(省部级以上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大中型以上企业等)证明其实际应用价值的材料。
  (7)普及类成果,须提交关于社会效果影响方面的佐证材料,包括图书发行量、书评、相关新闻报道、领导批示、受众反响等。
&4.下列成果的申请不予受理:
  (1)教材和教辅材料;
  (2)已获省部级奖的或者相当于省部级奖的成果不再申报参评;
  (3)不能提交实际应用价值证明的研究咨询报告类成果;
  (4)未经第一署名人本人提出申请的成果;
  (5)文学艺术类作品。
五、申报材料
& 1.申报材料包括:《湖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申报评审表》(以下简称《申报评审表》)和《申报一览表》及其电子版文档;申报成果及其他附属材料。
& 2.各种材料的装订报送方式
& (1)《申报评审表》一式3份(至少1份原件),统一用A4纸打印。
& (2)著作类、普及类申报成果报送一式3份(至少1份原件)。
  论文类成果一式3份(至少1份原件),包含刊物封面、目录和版权页,分别附在《申报评审表》后统一装订在一起。
  研究报告全文一式3份,同成果采纳证明或领导批件一起,分别附在《申报评审表》后统一装订,成果需要保密的,请特别注明。
  (3)申报成果的各种证明材料或附属材料一式3份,统一装订在《申报评审表》后;论文和研究报告类成果按《申报评审表》、成果、附属材料的顺序装订。
  (4)经审核盖章的《申报一览表》1份。《申报一览表》务必仔细审核,使之与《申报评审表》和申报成果一致、准确无误。
 3.评奖结束后,无论申报者是否获奖,所有申报材料一律不再退还。
六、报送要求
 1.学校社科研究管理部门组织申报人登陆&湖北省教育厅政务网&,下载并按要求填写《申报评审表》。
 2.申报单位对《申报评审表》和申报成果进行初审并签署意见,并加盖公章。初审主要审查:(1)申报资格是否符合上述规定;(2)根据国家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法规,著作权是否存在争议,有无弄虚作假、剽窃他人成果;(3)评审材料、申报手续是否符合本申报通知的规定;(4)《申报评审表》中,成果简介引用的事实和数据是否准确、客观,表达是否规范。
 3.报送截止时间为2013年10月14日,过期不再受理。报送纸质材料的同时需要报送电子材料。申报材料报送地点:武汉市洪山路8号,湖北省教育厅思政社科处,邮编:430071。
  联系电话:027-
&&& E-mail:
附件:1.湖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申报评审表
   2.湖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申报一览表
湖北省教育厅办公室
2013年9月5日
厅政务公众号
省招办公众号
政务网安卓APP
湖北省武汉市洪山路8号,邮政编码:430071
如果投诉举报电话占线,您可通过厅长信箱、网上投诉渠道反映问题或建议,我们承诺收件必复。湖北社科联
湖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是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领导下的学术性群众团体,是党和政府联系和团结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
按院校查询
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华中农业大学中南民族大学湖北大学武汉科技大学三峡大学长江大学江汉大学湖北工业大学武汉工程大学武汉纺织大学湖北中医大学湖北经济学院
按领域查询
哲学宗教经济管理社会学文学历史地理语言文学政治法律文化科学艺术信息管理新闻传播
地址: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紫阳东路45号联系电话:027-联系电话:027-传真:027-
-- 实用链接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
求是理论网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
--各省社科联--
北京市社科联
上海市社科联
天津市社科联
重庆市社科联
河北省社科联
山西省社科联
内蒙古社科联
辽宁省社科联
吉林省社科联
黑龙江省社科联
江苏省社科联
浙江省社科联
安徽省社科联
福建省社科联
江西省社科联
山东省社科联
河南省社科联
湖北省社科联
湖南省社科联
广东省社科联
广西社科联
海南省社科联
四川省社科联
贵州省社科联
云南省社科联
陕西省社科联
宁夏社科联
新疆社科联
--省直部门--
湖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湖北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湖北省教育厅
湖北省科学技术厅
湖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湖北省公安厅
湖北省监察厅
湖北省民政厅
湖北省司法厅
湖北省财政厅
湖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湖北省国土资源厅
湖北省环境保护厅
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湖北省交通运输厅
湖北省水利厅
湖北省农业厅
湖北省林业厅
湖北省商务厅
湖北省文化厅
湖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湖北省审计厅
湖北省人民政府外事侨务办公室
湖北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湖北省地方税务局
湖北省新闻出版广电(版权)局
湖北省体育局
湖北省统计局
湖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
湖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湖北省旅游发展委员会
湖北省粮食局
湖北省物价局
湖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湖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湖北省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办公室
湖北省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
湖北省人民防空办公室
湖北省人民政府研究室
湖北省人民政府扶贫开发办公室
湖北省监狱管理局
湖北省知识产权局
湖北省公务员局
湖北省机关事务管理局
湖北省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局
湖北省移民局
湖北省地质局
湖北省农垦事业管理局
湖北省南水北调管理局
湖北省测绘地理信息局
湖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湖北省文史馆
湖北省政府采购中心
湖北省供销合作总社
各社科类社团及民办研究机构
---哲学文化类社团---
湖北省哲学史学会
湖北省荆楚文化研究会
湖北省节庆会展研究会
湖北省演讲协会
---经济类社团
湖北省企业联合会 湖北企业家协会
湖北省市场营销学会
湖北省公共关系协会
湖北省卫生统计与信息学会
湖北省内部审计师协会
湖北省中央企业会计学会
湖北省交通会计学会
湖北省钱币学会
湖北省商业经济学会
---法学政治类社团---
湖北省法学会
湖北省政治学会
湖北省监狱学会
湖北省延安精神研究会
---综合类机构
湖北省教育学会
---民研类机构
湖北金色未来家庭教育研究中心
湖北新时代传媒研究院
--各市州社科联--
武汉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黄石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襄阳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十堰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荆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宜昌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荆门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鄂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黄冈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孝感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咸宁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随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仙桃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天门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Copyright & 2017 湖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紫阳东路45号
邮编:430070
联系电话:027--
鄂ICP备号-1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社会科学专技类考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