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汉朝的军工水平电子水平,现在在世界上处于什么水平

中国军工到底是什么水平
由军工看军力,中国军工是何水平
据俄媒报道,中国领导人日前强调今后将继续优先发展军队和国防工业,争取尽快实现机械化和信息化,进一步发展传统作战武器装备,使其具备信息网络中心战能力。中国军工业近年来突飞猛进,在个别领域已经超越了美国和俄罗斯,必然能够确保解放军拥有相应的战斗力。现在就连美国都很难保持与中国传统意义上的军事平衡,更不用说俄罗斯,而且以后会越来越难。中国军工真的有那么厉害吗,中国军工到底是什么水平呢?
据俄罗斯《独立军事评论》周刊报道,中国领导人日前强调今后将继续优先发展军队和国防工业,争取尽快实现机械化和信息化,进一步发展传统作战武器装备,使其具备信息网络中心战能力。中国军工业近年来突飞猛进,在个别领域已经超越了美国和俄罗斯,必然能够确保解放军拥有相应的战斗力。
俄媒称,中国是世界上除了美国和俄罗斯之外,第三个既能为本国军队实际生产所有类型武器和军事装备,又能出口供应的国家。中国国防工业系统是在20世纪40-50年代在苏联大力帮助下建成的,随后长期维持先前的技术状态和组织结构,但在后来的经济改革开放中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最初中国国防工业像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苏联军工系统一样,进行无规则、不系统的军转民改革,反而加深了技术落后状况,特别是在国家领导人改变优先发展方向,重点发展民营经济之后,国防工业失去了此前的优惠地位。但是到90年代末情况开始发生变化,1998年中国成立国防科工委,2008年改革为隶属工信部的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军队成立总装备部。中国国防工业系统随后进行重大改革,改变此前每种武器系统的生产商都由行政指定、科研院所与生产脱离的国防工业管理体系,组建11个军工集团公司,其中核、核建和电子行业各1个,火箭航天(生产和技术)、航空、造船和陆军装备领域各2个。所有公司既生产军用,也生产民用产品。每个集团都有几个细分行业集团公司,比如中航一集团内部就有2003年专门成立的发动机系统制造集团公司和5个飞机制造集团公司,整合了几十家,有时甚至是上百家企业、科研院所、实验室和其他机构。科研和生产合为一体,内部引进竞争因素,从而提高了产品质量。每个集团公司65-90%的产品是民用产品。当然,还有许多军工企业没有并入任何一家集团公司,因此实际上无法准确地说出中国国防工业的真实规模到底有多大,从业人员到底有多少。大概估计,终端产品组装企业约有300家,军工企业总共多达数千家,从业人员数百万人。
中国军工企业生产大量民用产品,通常都是科技含量相当高的产品,而且对外出口供应,和平时期能够保证整个公司赢利,而在受到威胁或者爆发战争的时期,可以迅速转变生产模式,只生产军用产品,能在几个月内使军品生产规模增加3-10倍。另外,集团公司内部军用和民用产品联合生产,还能通过技术交流提高所有产品的质量。中国军工企业数量众多,地理分布极其广泛,大大提高了战争一旦爆发后的军工生产稳固性。可以说,中国军工企业的数量能和美国或俄罗斯军队现有的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数量大体相当。中国60-70年代在国土纵深地区建设的三线国防企业已经在改革期间基本上全部转产或停产,但是现在又恢复了在远离沿海的内陆地区建设军工企业的过程,这可以用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总体政策来解释,同时也能看到中国努力实现新经济设施远离沿海地区的意图,毕竟那里更容易遭受美国海基和空基巡航导弹的打击。&&俄媒称,现在中国国防工业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技术水平,而且还在继续借鉴、仿制和合成外国技术。实际上,中国一直在研究和仿制国外所有先进武器装备,而且多数情况下是私自研究。当然,中国在仿制过程中,通常都会对外国产品进行创造性的发展和完善,哪怕只是几个参数。而且中国在研制新武器装备时,越来越频繁地使用合成俄罗斯、西方和中国自主技术的方法。这种合成完全不同科技流派的军事产品的方法,特别是在合成相当复杂的高科技产品时,要求中国自身必须拥有非常强大的自主研发设计能力,拥有自主科技流派。可以说,中国军工业不仅借鉴国外出现的所有先进作战装备的设计理念,而且范围非常广泛,比如中国是除了美国之外唯一同时研制两种第5代歼击机的国家,同时又在借鉴国外防地雷反伏击车的构想,制造各种装甲车辆用于反游击战。
显然,中国在国防工业发展领域将会在较大程度上重复苏联当年的道路。在20世纪20年代初,苏联国防工业和军事科学的技术水平几乎为零,被迫长期完全依赖外国产品和技术。但是到了60-70年代,苏联国防工业和军事科学已经达到非常高的水平,能与美国相提并论,远远超过了其他所有国家。尽管最近20年来遇到了无数的财政、组织、科技和人才问题,俄罗斯至今仍然维持了苏联军事工业当年的水平。毫无疑问,中国国防工业可能重复这条道路,甚至会更加顺利,因为与苏联不同的是,中国综合采用行政计划和市场方法,能够更好更广泛地借鉴国外技术。
俄媒称,中国国防工业当然也有一系列问题,首先是发动机、高精武器、各种网络中心战系统的生产,但是这无论如何不能说是原则性的缺陷,也不会对解放军的战斗实力产生负面影响。因为中国国产发动机与外国产品的区别只是寿命稍短而已,这个缺陷可以通过增加生产数量来弥补,高科技弹药的缺乏同样完全可以用增加常规弹药数量来弥补。现在越来越明确的一个事实是,西方军队过分迷恋昂贵的高精弹药,在经济上显得很不划算,它们经常不是增强,而是削弱部队的战斗力,毕竟高精弹药消耗非常快,之后就会无法继续战斗,生产新弹药用时较长,费用又非常高。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军队在高精弹药方面的落后,可以说不是缺点,反而是优势,而且特别适合两军对垒的大规模传统战争。
中国国防工业的发展定位正是准备应对这种战争,在此方面可以说是中国军工业是世界上最优秀的,它生产所有级别作战装备的能力甚至超过了美国,除了核潜艇和航母之外,远远高于俄罗斯,而其他任何国家则根本没有机会与中国相提并论。虽然中国在个别方向的武器装备质量不高,但是这种方向越来越少,而且还完全可以通过增加数量来弥补。一旦爆发任何规模的战争,中国众多的国防工业企业能够确保武器、装备和耗材的不间断供应。无论在任何一个方面,中国军工企业都不会严重受制于国外部件和技术。
俄媒称,非常奇怪的是,全世界几乎都没有意识到上述事实,甚至包括中国的邻国。他们无视显而易见的事实,仍然奇怪地认为中国国防工业技术依旧原始、老旧,中国只会仿制外国产品,而且性能较差。另外一个错看中国国防工业能力的典型观点认为,中国军工业只能生产数量极其有限的现代化武器装备。最不能容忍的是,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的报告严重低估了中国军队的战斗力和中国国防工业的生产能力,每年都声称中国核武库只有200-250枚核弹头。在此方面,估计中国军队最少拥有850枚核弹头,最谨慎的评估数字是3500枚,最高估计甚至多达2万枚。
至于常规武器装备方面,中国在所有主要级别的产品生产方面高居世界第一,而且在一些武器方面,比如坦克,中国现在的生产规模超过了世界其他国家的总和。现在中国同时批量生产4种类型的作战飞机,分别是歼轰-7战斗轰炸机、歼-16(苏-30)、歼-11B(苏-27)和歼-10歼击机,每年现代化歼击机和轰炸机的生产总量不低于100架,超过了北约所有国家,包括美国的战机生产总和。在个别船舶制造领域,中国可能也已经超过美国,能够最多同时建造6艘052C/D驱逐舰,而美国同时建造数量不超过2艘。中国每月平均装备一艘056型轻护舰,而且在接装新产品替代老旧装备时,基本按照一对一的原则进行,即在维持先前装备数量的情况下,根本性地改善武器质量。即便是与现在创纪录的生产指标相比,中国国防工业系统的生产能力也能在数月内增加3-10倍。
俄媒称,令人惊讶的是,俄罗斯也严重低估中国的军事实力,不知为何仍旧单纯地相信中国根本无法大量生产先进武器装备,而且是性能远不如俄罗斯产品的仿制品。俄专家与美国消息人士一样,特别关注中国海军的发展,完全忽视陆军的发展。尽管中国在装甲车辆和火炮系统生产规模方面,多年前就已超过北约28国的产量总和数倍。现在还有一个俄罗斯没有发现的极具标志性的实战情节,南北苏丹武装冲突期间,中国96式坦克大显身手,有史以来首次取得实战胜绩,令中国媒体非常兴奋,因为它战胜的是潜在对手T-72坦克。中国军工企业已经为中国制造了辆96式坦克和更先进的99式坦克,而且还在以每年数百辆的速度继续制造,它们已经不再定位于应对与“艾布拉姆斯”坦克的战斗,更不是与“豹”、“勒克莱尔”或“梅卡瓦”坦克的战斗。俄罗斯执意抽象地确信自己在武器装备质量上优于中国,但是实际上中国在大多数级别的武器装备方面已经追赶上,甚至已经超越了俄罗斯。中国新型坦克不比俄罗斯坦克差,决定两者战斗结果的将不是什么质量优势,而是战术环境、车组人员训练本领和坦克数量。至少在数量方面,中国已经明确地超过了俄罗斯,无论是坦克、火炮,还是飞机和直升机。
俄媒称,现在就连美国都很难保持与中国传统意义上的军事平衡,更不用说俄罗斯,而且以后会越来越难。对其他任何一个国家,甚至是印度和日本来说,保持与中国的军力平衡则是根本无法完成的任务。中国国防工业仅在10年之内就完成了史无前例的飞跃,现在任何力量都已经不可能阻挡它的进一步发展,只有中国内部发生非常严重的动荡,或者邻国采用不对称斗争方法,比如使用基于新的物理原则的新武器,才能多少阻碍中国进一步巩固其对周边所有国家和军队的军事优势。但是不要忘记,中国自己可能也会制造这种新武器,而且还会比邻国更早研制。
世界上各军事强国军工产业强弱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特色,并不能找到一个准确的标准去评比各国家的军事水平
我们以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为代表,美国:作为当今世界第一军事强国,美国的军工水平不用多说,军工规模和武器开发能力说是世界第一也不为过,也有世界排名靠前的军工企业,像&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波音、通用等。俄罗斯:作为前超级大国苏联的第一继承人,俄罗斯也继承了苏联大部分的军工产业,虽然在一此方面由于苏联解体,一些军工产业划入其它国家,作为当今第二大武器销售国,俄罗斯的军工企业和军工发展有点神秘,创新水平也排不到世界前列,但总体而言,军工水平仍不可小势。法国:西方世界除美国之外唯一军工体系完整的国家,在核武器、海陆空天兵器领域,法国始终保持着自己融入西方但特立独行的风格,完善的军工体系保证了在综合国力不断下降的情况下,法国大国的地位始终不变。英国:英国是老牌的强国,但是英国的军事军工实力却在战后随国力而不断下跌,目前英国的在海陆空武器方仍然保持着一定的研发能力,但并不能保证完全的独立性,尤其是在核武器方面,英国没有独立的核威摄力量,其核武器的发射运载工具依赖美国,英国的主要军工开发能力集中在航空和舰船领域。
军工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投资、消费和出口等方面均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意义。军工产业发展的好坏也直接影响到本国的国家安全。下面,我们来简单的梳理下世界上主要的军事强国的军事水平。
美国:作为当今世界第一军事强国,美国的军工水平不用多说,军工规模和武器开发能力说是世界第一也不为过,也有世界排名靠前的军工企业,像&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波音、通用等。
俄罗斯:作为前超级大国苏联的第一继承人,俄罗斯也继承了苏联大部分的军工产业,虽然在一此方面由于苏联解体,一些军工产业划入其它国家,作为当今第二大武器销售国,俄罗斯的军工企业和军工发展有点神秘,创新水平也排不到世界前列,但总体而言,军工水平仍不可小势。
法国:西方世界除美国之外唯一军工体系完整的国家,在核武器、海陆空天兵器领域,法国始终保持着自己融入西方但特立独行的风格,完善的军工体系保证了在综合国力不断下降的情况下,法国大国的地位始终不变。
英国:英国是老牌的强国,但是英国的军事军工实力却在战后随国力而不断下跌,目前英国的在海陆空武器方仍然保持着一定的研发能力,但并不能保证完全的独立性,尤其是在核武器方面,英国没有独立的核威摄力量,其核武器的发射运载工具依赖美国,英国的主要军工开发能力集中在航空和舰船领域。
德国:&德国国防科技工业门类比较齐全。除了不研制核武器与战略导弹外,几乎遍及常规武器的各个领域和门类,并在绝大多数领域具有自行研制和生产的能力,主战坦克、常规潜艇等武器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同时,军工配套工业也较为完善。德国军用电子工业的发展水平虽与美国和日本还有一定差距,但重视传感技术和电子技术的应用,军用雷达、通信设备、夜视仪器及射击指挥系统等产品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日本:太平洋战争期间,日军强大的海军实曾令美国太平洋舰队头疼不已,战后日本虽然损失了大量军工设施,但是依靠强大的经济技术实力,日本在军工方面积累了深厚的功力,在海陆空方面保持着相当的军工研发能力,加上日本人对战争的狂热和帝国主义野心,其*河蟹*在军工企业的投入很大,而且日本的自主研发意识很强,基本上陆海空的武器都能自主生产,但武器开发成本比其它国家大了很多。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特色,并不能找到一个准确的标准去评比各国国家的军事水平,总之,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中国军工发展历程,由迷茫到自强
中国军工发展经历了三个时期,这三个时期也各有特点,第一特点是注重军工基础领域的研究。第二特点是我们具有了逆向思维的研制能力。第三特点是中国军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从中苏友好时期,苏联对中国的大规模的军工项目的援助就开始了,当时我们是一张白纸,需要像苏联这个社会主义强国学习并打造自己的军工体系,这一次我们学习的太彻底了,可以说自己的军工体系完全接纳了苏联标准。改革开放后,我们发展经济有了钱,为了修补和改进我们的科研体系,我们先后在80年代和90年代引进了大量西方国家和俄罗斯的军事装备技术,比较有名的就是“和平典范”和苏27引进工程。这让中国军工的科研实力进一步的与发达国家缩短了距离。中国军工发展的几十年,就是不断紧跟世界军事发展步伐,不间断探索和发展我们自己的军工基础领域的过程,中国这个基础砸的很扎实,为中国军工独立自主的研制新武器打下了基础。03年后中国采购前苏联的装备技术剧减,这是因为中国开始把目标转向欧洲,这时中国也开始享受改革开放发展经济的成果,有钱了,开始了海外并购,仅04-05一年度,中国就海外并购德国300家产业,05年度又并购了60家欧洲企业等,这几年中国都在慢慢消化欧洲的技术,国内也正在搞产业升级,相信有了欧洲技术的帮助,中国军工定能还上一个台阶。
经过这样的几个轮回,你可以说中国军工技术有苏联血统、美国血统、俄罗斯与乌克兰白俄罗斯血统、还有最近的德欧血统,这几大血统的交集再加上中国军工的创新就构成了中国军工的全部特色,60年技术优胜劣汰的几个轮回,构成了现在的军工技术装备特色,你可以一开始说中国军工没特点,就知道抄袭和仿制,但是经过60年发展的中国军工兼收并蓄了各大家的风格,淘汰了各大家的劣势技术,利用中国军工基础背景资源的支撑搭建起了中国独有的特色,中国军工装备操作简单、经济实惠、实用但又不失先进,这就是中国装备的特色。从中国军工注重基础研究开始,到具备了一定实力的逆向思维的研究能力,再到最后形成中国军工独有的特色。
中国军工发展模式的第一特点是注重军工基础领域的研究。这一点从中苏友好时期,苏联对中国的大规模的军工项目的援助就开始了,当时我们是一张白纸,需要像苏联这个社会主义强国学习并打造自己的军工体系,这一次我们学习的太彻底了,可以说自己的军工体系完全接纳了苏联标准,当时的T55,歼5,歼6,以及中国海军当家家当江湖上说的“四大金刚”都可以说是从是从苏联引进技术,但就是这次彻头彻尾的学习,让我们军工体系有了坚实的基础。然后在加上我们中国人自己的虚心好学和独创精神,我们有了两弹一星,这让我们有了底气,中国可以自主发展军工了。
改革开放后,我们发展经济有了钱,为了修补和改进我们的科研体系,我们先后在80年代和90年代引进了大量西方国家和俄罗斯的军事装备技术,比较有名的就是“和平典范”和苏27引进工程。这让中国军工的科研实力进一步的与发达国家缩短了距离。
90年代中期到今天,随着世界军事信息化步伐的加快,我们开始从西方彻头彻尾的学习信息化,从汇编语言,到编程的工具包,到算法,以及芯片制造我们都一步一步的学习,到现在我们有了体现信息化成果的预警机、巡航导弹、还有卫星数据链与中段反导试验等,都是我们这一次信息化军工体系学成的典范,可以说信息化这个门槛我们也迈进来了。
中国军工发展的几十年,就是不断紧跟世界军事发展步伐,不间断探索和发展我们自己的军工基础领域的过程,中国这个基础砸的很扎实,为中国军工独立自主的研制新武器打下了基础。
中国军工科研模式的第二特点是我们具有了逆向思维的研制能力。所谓逆向思维的研究方法就是根据输出结果,推断输入参数的方法,也就是常人说的黑匣子研究方法,这个研究方法是对技术人员水平要求很高的研究方法,也就是说没有两下子是不行的,这要求技术人员有对这种武器系统的所有解决方案都了解,而且有的解决方案行不通的,还要有一个较佳的替代方案,再有,还要求对自己国家的军事工业实现方案都很熟知,最后就是要求你这个国家有较发达的自己的军事工业基础做支撑(这就是我前面提到的军事基础领域的研究了),等等,所有这些条件都满足才能形成逆向思维的能力。
最近电台上有新闻说,中国现在的科研人员,能够自己分析老美和俄罗斯的黑匣子,这一方面说明我们逆向思维工程已经达到的很高水平,一方面也说明我们的工业基础已经不弱了。因此,有了逆向思维能力的中国军工人员,才能够研制出我们自己的四代机,大运,红旗9防空反导系统和中国自己的宙斯顿舰等等,可以肯定的说,这些武器系统里面有很多很多的逆向思维工程的实际运用,逆向思维出自己东西,这就是我们中国自己的武器标准了,因为它来自于我们自己国家的工业实现能力。如果说有借鉴的话,就是别人武器系统的黑匣子逆向思维中借鉴了一下外界输出结果,里面的实际东西其实都是我们自己的。
中国军工科研模式的第三特点是中国军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前面讲过了中国军工发展历程,为了更彻底的有说服力,新中国是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国民党走的时候,把该炸的炸了,该拿走的拿走了,新中国的工业基础一点没有了,没办法,中国开始全套引进苏联不算太先进但也不落后的装备基础,使中国有了大炮、坦克、军舰、飞机、导弹等全套装备技术,用专家的观点说是中国当时的技术达到了苏军二战末期水平,随后又零零散散地引进了一些装备,譬如米格21等,但都形不成系统战力,直到70年代末期中国改革开放,大批引进了美欧的武器装备技术,譬如早期数据链、舰艇用柴油机、造船技术等,都是从美欧西方国家引进的,但这个到89年之后停止了,随后苏联解体,中国又转而向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等前苏联国家购买武器装备技术,这个一直持续到2003年,&2003年后中国采购前苏联的装备技术剧减,这是因为中国开始把目标转向欧洲,这时中国也开始享受改革开放发展经济的成果,有钱了,开始了海外并购,仅一年度,中国就海外并购德国300家产业,2005年度又并购了60家欧洲企业等,这几年中国都在慢慢消化欧洲的技术,国内也正在搞产业升级,相信有了欧洲技术的帮助,中国军工定能还上一个台阶。
经过这样的几个轮回,你可以说中国军工技术有苏联血统、美国血统、俄罗斯与乌克兰白俄罗斯血统、还有最近的德欧血统,这几大血统的交集再加上中国军工的创新就构成了中国军工的全部特色,60年技术优胜劣汰的几个轮回,构成了现在的军工技术装备特色,你可以一开始说中国军工没特点,就知道抄袭和仿制,但是经过60年发展的中国军工兼收并蓄了各大家的风格,淘汰了各大家的劣势技术,利用中国军工基础背景资源的支撑搭建起了中国独有的特色,中国军工装备操作简单、经济实惠、实用但又不失先进,这就是中国装备的特色。
前面我们从中国军工注重基础研究开始,到具备了一定实力的逆向思维的研究能力,再到最后形成中国军工独有的特色,这都是我们几十年发展所必须走过的每一步,可以说每一步都很重要,离开了任何一步我们都不能可持续发展我们自己的军工体系。中国军工可以说是成功的,也是值得军事工业落后的发展中国家效仿的。因为中国的军工发展之路是一个从弱到强的发展,而且是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不断积累的过程,发展中国家都可以从其间找到可参考的中国影子标版,更进一步说,中国军工发展模式是每一个想独立自主发展自己军工体系的第三世界国家的典范。
几大外来血统的交集再加上中国军工的创新就构成了中国军工的全部特色
军工适合本国军事体系特征即可,第几无所谓
中国军工现今水平都是我们积少成多,一步一步踏踏实实走出来的,现在可以说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敢说中国不是军事强国,为什么中国从一个60年前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发展现在的军事强国,这多少得益于中国独有的军工发展模式,中国军队之所以能在短短20年内依靠自身力量变得如此强大,主要是国家军政领导很重视军事工业的创新发展,积极研发和装备各种新型武器,迅速缩短与美欧俄军事大国之间的差距。
中国在短短20年内就把本国军队变成一支以国产装备为基础的较为强大的力量,主要凭借的是军工领域的大胆创新。中国必须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在关键技术领域绝对不能受制于人。在此方面的常规做法是积极引进和借鉴国外的先进技术,认真研究后重新设计,最终仿制出国产产品。中国军工业目前为之奋斗的第三个层次的技术创新是成分创新,目的是提升现有武器装备平台的整体效能。综上所述,中国军事水平也许并不是最强,但也不弱,谁也说不好到底第几,也没有必要去纠结排名,适合本国国情自然就是本国的第一选择。
国庆60周年的阅兵把中国军工装备体系完整性的一面呈现出来,想一想60年前我们有啥,30年前我们有啥,甚至是10年前我们有啥,这都是我们积少成多,一步一步踏踏实实走出来的,现在可以说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敢说中国不是军事强国,为啥中国从一个60年前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发展现在的军事强国,这多少得益于中国独有的军工发展模式,
中国军队之所以能在短短20年内依靠自身力量变得如此强大,主要是国家军政领导很重视军事工业的创新发展,积极研发和装备各种新型武器,迅速缩短与美欧俄军事大国之间的差距。在这一方面,中国完全可以给在此期间仍是世界最大武器进口国的竞争对手印度好好上一堂课。
中国在短短20年内就把本国军队变成一支以国产装备为基础的较为强大的力量,主要凭借的是军工领域的大胆创新。像中国和印度这样“你追我赶”的国家,都在试图在短短几十年内达到西方国家通过一百多年努力才实现的技术水平,但是各自选择的道路却不相同。在此方面中国做得最为出色,虽然现在中国依然落后于美国和西欧大国,但是差距正在迅速缩短。在全球创新排行榜上,中国已从2004年的第24位升至2009年的第6位,现在的目标是在2020年前升至第5位,并在诸如航天、原子、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高科技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而到年则争取与美国“平起平坐”。
在上世纪90年代末,中国国防科技领域状况还比较糟糕,甚至比印度目前的状况还要差,遇到了大量问题。但是最近十多年以来,中印两国在此方面发生了重大变化。印度相对保守,墨守成规,重点选择大量引进俄罗斯和西方国家的先进武器装备,中国则重视自主研发,打破常规。90年代初中国大量吸引和重用失业的前苏联科学家,借助他们的力量搞研发。中国军政领导提出并推动创新发展战略,强调科技是国家综合实力的关键因素。中国必须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在关键技术领域绝对不能受制于人。在此方面的常规做法是积极引进和借鉴国外的先进技术,认真研究后重新设计,最终仿制出国产产品。21世纪初,中国就充分利用这种方法,发挥自身优势,取得了军事创新建设的重大成果,在从俄罗斯引进的苏-27歼击机基础上,成功研发了国产战机歼-11B。虽然新飞机的基础平台是俄罗斯产品,但是最为关键的航电设备,包括火控系统,却是中国自主生产的。
中国最初从国外获取先进技术时,重点在于模仿,而不是自主研制。但在成功仿制苏-27之后,中国开始加快创新步伐,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在歼-10A项目中,虽然仍能看到一些外国战机的影子,包括基础平台的研制,但是后来这些印迹逐渐消失,中国一批一批地逐步加工和改善产品,不断进步,最终促使歼-10A起初包含的许多俄罗斯和以色列部件逐步被中国国产部件所替代。就这样,中国走上了结构创新的发展道路,通过研究、转换、改造的方式发展新技术。专门打航母的“东风-21D”反舰弹道导弹的成功研发就是一个典型的例证。令美国防长惊讶的是,“东风-21”反舰导弹不仅在技术层面上,而且在研制的灵活性方面,也完全符合新的军事要求。
中国军工业目前为之奋斗的第三个层次的技术创新是成分创新,目的是提升现有武器装备平台的整体效能。虽然中国现在还不能研制世界级的涡轮喷气式发动机,在微处理领域的能力依旧相对薄弱,但是今年1月11日第5代隐形歼击机歼-20的成功首飞还是令举世震惊,标志着中国军工业完成了突破性的创新变革。当然,总体来说,歼-20的创新水平并不是特别高。
中国国防工业自20世纪末创新改革以来取得的另外一项重大成果是理顺了军工产品生产组织关系。此前中国国防工业沿用前苏联模式,致使武器装备研发和生产环节脱节。科研部门研发设计出一种产品后,由工业部门,包括国防科工委指定军工企业生产,尽管许多接到订单的工厂根本没有直接参与相应项目的研发。中国军政领导层意识到,这种做法虽然对国防工业企业较为有利,但对提升军队装备水平并不有利,因此决定大胆改革,确保军方作为使用者在国防产品的生产监督中发挥核心作用,促使军工企业积极参与科技创新,加大产品现代化升级换代力度,从而促进了中国国防工业的迅速发展。以相关产品创新专利申请数量为例,1998年中国仅申请了313项专利,而在2008年就已增至11000项,到2010年则高达15000项。相比之下,印度国防工业的今天就是中国国防工业1998年时的昨天,研发与生产脱节,军方缺少相关产品研发和生产的发言权。因此中国军事工业创新发展的成功模式完全值得印度借鉴。
综上所述,中国军事水平也许并不是最强,但也不弱,谁也说不好到底第几,也没有必要去纠结排名,适合本国国情自然就是本国的第一选择。
一步一步踏踏实实走出来,到现在可以说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敢说中国不是军事强国
建设军工强国的5条锦囊妙计
  美俄两国在军工产业发展改革走上了截然不同的两条路,一个商办官助,一个官办无助。两条不同之路,留给我们诸多思考。中航工业的掌门人林左鸣,用独具的慧眼,洞悉了不同道路背后隐藏的深刻原因。本文是他在月间在国防大学学习期间思考的成果。原文的标题是《关于国防工业企业加快体制机制创新
为军民融合奠定坚实发展基础的建议》,文章观点独到、鞭辟入里,对我国国防科技工业走出一条体制机制创新、建立军民融合式的发展道路具有借鉴意义。文中林左鸣提供了5条锦囊妙计,具有很强的实操价值,它们是,多主业发展、转变产业资本、借助资本市场、政策支持和集约化经营。现全文发表,与诸君共享。
  党的十七大明确要求建立和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去年中央政治局第十五次集体学习专门研究了军民融合式发展的问题。加快推进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式发展,实现军民产业良性互动,不仅是新军事变革条件下提升国防装备发展能力的迫切需要,也是后金融危机时期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迫切需要。
  一、美俄两国军工产业发展道路的重要启示
  上世纪“冷战”时期,以美国和前苏联为首的两大军事集团为争夺世界霸权,展开了长达四十年之久的军备竞赛。两国为保证武器装备的技术领先,均不遗余力地发展国防工业,长期保持高额的国防预算。在这场旷日持久的竞赛中,美苏两国得到了截然相反的结果,美国在军事工业取得快速发展的同时,国家经济实力也不断增强,并最终确立了世界霸主的地位;前苏联的军工产业虽然也得到显著提升,甚至在某些军事科技领域曾一度领先于美国,但其国民经济却在这场竞赛中被彻底拖垮,最终以国家解体而收场。
  盘点这次军备竞赛,我们不难发现,正是因为美苏两国走了两条完全不同的发展路径,才导致了上述完全相反的结果。在管理体制上,美国是完全市场经济,各军工企业在政府军备采购需求牵引下,充分利用军事高科技给人们的心理预期,通过产融结合、企业上市、企业兼并在资本市场上广泛吸引社会资源的支持,为武器装备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资金保证。这样一种“商办官助”的体制为美国军工产业发展奠定了步入良性循环的重要基础。而前苏联在僵化、封闭的计划经济约束下,其军工企业完全依赖国家投入,为了维持军备竞赛,政府不得不消减事关民生的经济领域的投资来满足军工企业需要;而一旦国民经济支持不下去,就停止了应有的发展活动,企业只能坐等政府财政预算的投入来“输血”,甚至通过转让已经形成的技术能力,“变卖家当”来勉强维持生存。这样一种“官办无助”的体制,最终导致了国民经济在军备竞赛中被拖垮、挤死。在运行机制上,美国军工企业坚持军民融合发展,在开展军备竞赛的同时,高度重视军事高科技向民用产业的转化,在军事科技领域取得技术成功的同时,迅速将其广泛应用于民用产业,实现商业成功后又“反哺”军工产业,如此形成了良性循环。而前苏联则是军民割裂,几乎所有高科技和重工业都围绕着打第三次世界大战来运转,忽视利用军工技术来服务于发展国计民生的其他行业,高额的军费开支由于不能通过军工技术应用于民用产业来实现另类的“转移支付”,因此犹如投入了无底洞,最终导致其国民经济崩溃,出现了“卫星上天,红旗落地”的结局。
  海湾战争后,世界新军事变革兴起并快速发展,西方军工企业率先从武器装备供应商向军事体系的服务供应商转型。美国军工产业的体制机制在政府主导下又进行了一次深刻的变革和转型。以1993年美国国防部副部长威廉·J·佩里主持的“最后的晚餐”为起点,美国军工企业掀起了合并浪潮。到2003年,美国就完成了从当初的50个主要军工供应商,合并成为了5个高度集中的跨军种、跨平台的军备体系的供应服务主承包商,他们通过“全产业链与全价值链集约化经营”,形成强大的研发集成实力和全球竞争力。同时,美国加大军工产业在资本市场的运作力度,进一步促进了其发展由单纯需求牵引向需求牵引和资本市场驱动相结合的形式转变,这样一种转型为经济学中“供应可以创造自己需求”的供应学派理论提供了广阔的表演舞台,资本市场也因此顺理成章地成为美国军工企业快速成长的沃土,美国军工企业借此不仅吸收了大量资金,而且获得了上水平、高速发展的巨大内在动力,终于实现了美国军工产业加速集约化整合,加快做大做强、提高全球竞争力的目的。与此同时,美国政府在政策层面上也给银行和投资公司进入军工市场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使军工企业快速成长为产融结合的全产业链和全价值链的大集团。通过一系列变革手段,美国军工产业终于较好地实现了在新的国际环境下的军民融合式发展,所以尽管美国到处打仗、穷兵黩武,但是国民经济不但能够有效支撑,甚至步入良性循环,不但越打越富,而且军工产业成为了拉动国民经济发展的强有力的引擎。
  前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制定了一个政治和经济改革双管齐下的目标,在经济改革方面采取“休克疗法”,结果使军事工业领域的改革走上一条与美国完全相反的道路。以航空工业为例,1992年解散了航空工业部,使其迅速化整为零,结果成了洒在地上的“一堆土豆”,各军工企业为了求生而各自为政,几乎把前苏联几十年倾尽国力换来的军工高技术悉数变卖。2005年,普京总统痛下决心,决定仿效西方实行军工行业集约化改革,然而受累于传统的经济思维,在如何整合实现集约化的思路上举棋不定,对于按现代企业制度打造军工企业和实现上市几乎只留在口头上,行动异常迟缓,最终使得这种联合仍然只是基于在产品平台专业化这种低级层面上的联合,与西方“全产业链、全价值链集约化经营”的转型相差甚远,远未形成军民融合的新格局,“一堆土豆”不过变成为“一麻袋土豆”而已,没有根本改变被动局面,因此可以说至今俄罗斯航空工业还没有走出困境。
  二、我国国防科技工业的历史沿革与面临的挑战
  与西方国家军工产业走完全市场化道路不同,中国现代军事工业从清末诞生的一系列枪炮局、船政局开始,到民国的兵工厂,完全都是政府直接操办。由于现代军工科技的落后,还要仰仗帝国主义分“一杯羹”,实际是一种官办加买办的“官办外助”的体制,带有浓厚的半封建半殖民地色彩。新中国成立之初,在苏联“老大哥”的帮助下,我国克服重重困难,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迅速建立了较完整的国防工业体系,并参考前苏联建立了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这种模式在当时的特定历史条件下,对我国国防工业建设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但严格地说,并没有摆脱始于曾国藩的那种“官办外助”的旧军工格局,“官办加买办”的阴影仍然笼罩着军工企业。长期以来军工企业在体制上一直是处于完全依赖政府投资,运行机制上又是被旧的计划经济方式束缚着的“半衙门”运行模式,严重缺乏市场经济的滋养,自主创新乏力,关键技术主要依赖引进,形不成发展活力,走不出自己独立发展的道路,这种状况对中国军工企业产生了极为不良的影响。在我国军工企业近三十多年改革发展的历史进程中,谁摆脱这种旧格局快,谁就在发展中掌握主动权,谁就会发展得好一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军工企业开始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积极探索,通过努力实现了单一军品型的军工企业向军民结合型企业转变,由内向型企业向内外结合型企业转变,在军民结合、以民养军等方面进行了诸多有益的实践。特别是成立军工总公司初步实现政企分离,接着又进行改组为集团公司的重大决策,标志着我国真正迈出了国防科技工业政企分离、走向市场的步伐。尽管如此,中国军工企业也和俄罗斯一样,在实现市场化改革和企业化转型的根本问题上没有得到实质性的突破,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也像俄罗斯一样是“一堆土豆”,没有实现全产业链与全价值链的集约化整合,形成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国际竞争力。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军工企业坚持走市场化改革道路,紧紧围绕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的战略需求,锐意创新,团结拼搏,奋力突破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大力发展军民结合型产业,以船舶集团等为代表的一批优秀军工企业,在军工技术向民用产业转化上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但与此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与西方的世界军工产业强国相比,与贯彻落实我国新军事战略方针的要求相比,与肩负“富国强军”的历史使命相比,我们军工产业仍有很大差距。譬如,武器装备的水平与西方国家相比整体上仍存在差距,一些关键技术还受制于人;企业运营尤其是军事装备发展仍然是沿用计划经济模式,体制不顺、机制不活的问题没有彻底解决;严重依赖中央政府投资,自身造血功能不强,自我发展能力弱;军工技术转为民用的转化率不高,民用产业在经济上“反哺”军工技术发展的能力弱,军民融合式发展格局还未形成,等等。这些都需要我们在新的实践中开拓创新,大胆探索,力求早日实现根本性的突破。
  三、积极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加快军民融合式发展的建议
  实现我国军工产业军民融合式发展,必须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军工产业发展道路。
  1.把大型军工企业集团建设成为体现国家高科技核心竞争力的战略平台。大型军工企业集团过去在巩固社会主义制度、保卫国家安全方面,有着其他企业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按现代企业制度将其打造成大型的军工产业化集团,则必然使之成为我国完成大国崛起,实现民族复兴的战略性竞争力平台。军工企业集团作为军事装备体系主承制商和主服务商,他们具有强大的核心科技能力和充分聚集社会资源的集成网络,最有实现与现代战争中体系与体系对抗相适应的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竞争的核心能力。新时期大型军工企业集团肩负着“富国强军”的双重使命,只有加快推进其改革发展、才能做大做强,建设成为体现国家高科技核心竞争力的战略平台。
  因此要大力支持军工企业集团推进市场化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发展成为母子(总、分)公司体制、资产紧密关联的大型产业化集团;实现母(总)公司多元化、子(分)公司专业化、通过上市形成强有力的自我造血机制,最终发展为产融结合的财团式(混合式)大型企业集团,在产业发展上以军工主业为标志性核心竞争力,形成品牌效应、辐射进入相关民用产业,从而发展成触角遍及全球的全产业链和全价值链集约化经营商。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对军工企业集团不宜片面提单一主营业务的发展思维,切忌陷入狭隘的单一主业发展模式。通观今天世界产业界,单一主业模式的企业集团不具有成为国家战略性综合竞争力载体的能力,只有高科技加多元化、产融结合的财团式的产业化集团(即全产业链、全价值链集约化经营的企业集团),才可能形成作为一个现代化大国于军队之外的另一支战略竞争力量。在这方面,不论是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还是韩国这样新露头角的国家,都通过自己的产业发展实践给予了充分的证明。他们的大型跨国产业集团,成为和平时期比军队更具影响力的国家综合竞争力的载体,并以此来实现国家的全球战略。
  2.尽快改变军工企业内部企事业两种体制混杂在一起、科研生产分离、互为羁绊的被动局面。在推进军工企业市场化改革中,不失时机地把事业资产转为企业资产,尽快实现科研生产一体化,把“第一生产力”融入企业之中,促进企业提升创新能力。同时,通过把事业资产转为企业资产,也有助于促进军工企业整体上市,实现资本证券化,在改革中实现国有控股的公众公司体制加“民营”机制相结合的模式。
  在这样的模式中,公众公司体制着重解决规范、科学的公司治理和有效进行筹融资的问题;所谓的“民营”机制则着重解决用人激励机制、分配激励机制和决策激励机制的三大激励机制问题,创造一个使人力资本可以脱颖而出、并充分发挥作用的企业环境。而对于其中的基础技术科研类资产,也应尽量贴近企业,才有利于把科技成果尽快转变为现实生产力,提高企业自主创新的能力和水平。因此,对基础技术科研类资产,可以采用委托企业管理与国家收购专利成果相结合的形式予以管理和扶持,国家所收购的专利技术成果可以通过技术成果交易市场有偿转让给所需要的企业,促进基础技术科研自身发展进入良性循环。这样就形成了基础技术科研的企业化运作加政府扶持这样一种“官有商办、商办官助”的新局面,既有利于减少企业负担,提高运营效率,又能保持国家支持的渠道,把原有的行政化管理转变为市场化管理,把原有的行政投入转变为市场投资,从而彻底解决目前军工企业内部存在的事业、企业两种体制并存、科研生产分离、形不成活力且相互掣肘、效率低下的落后局面。
  3.积极推动军工企业集团整体上市,尽快完成军工产业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资本市场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快速发展、规范运作的重要平台,是西方军工企业之所以长期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原因,也是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外部条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资本市场有力地促进了各行各业的发展,其中也包括军工企业的一些民品业务。我国军工产业要加快发展,必须要充分借助资本市场的功能,一方面降低融资成本、增强“造血”机制和自我发展能力;另一方面通过资本市场的刚性约束,强力推进军工企业转型。
  当前,西方反华势力加紧对我国和平发展进行围追堵截,我国国家安全形势不容乐观。如果军工产业不能根本解决体制机制问题,一旦我国被迫卷入军备竞赛,武器装备的发展仍然单纯依赖政府投资,国家财政将不堪重负,势必危及国民经济的正常发展,这从国家的战略而言,就要陷入被动和导致失败,而苏联即是前车之鉴。我们要充分借鉴欧美军工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通过政策引导和支持,推动军工产业整体上市,实现资本证券化,这是吸引民间资本进入国防工业,集聚社会资源甚至全球资源发展国防工业的最有效形式。
  为了确保国家对上市军工企业绝对的控制权,可以引入国家“主权基金”或如“社保基金”等这样的“社会公益基金”作为主要战略投资者,并带动民间资本积极参与;也可以借鉴西方国家的经验,由政府持有象征性的“金股”用以实施体现国家意志的管控权,这样既能确保国家对军工产业的有效控制,又能让军工产业实现市场化运营,完成由单纯需求牵引向需求牵引与资本市场驱动相结合的重要转型。
  4.制定有力政策支持军工企业走产融结合的发展道路。国际经验表明,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融合是企业加快发展的最佳途径。全球500强企业中三分之二以上都有自己的金融财务公司,福特、摩托罗拉、爱立信、西门子等公司的金融业盈利能力很强。对这些企业而言,金融业不仅是重要的业务板块,更是确保现代制造业商业成功的金融杠杆,从而形成了产融结合的新型商业模式和超强竞争力。
  国外军工企业也普遍采用产融结合的发展模式,美国GE、波音公司就是典型代表,GE金融业务年收入占GE公司整体收入的近40%,利润占50%左右,仅次于花旗银行;凭借金融支持涉足航空租赁,拥有1200多架大型飞机,全部选用了GE公司的发动机,极大拉动了GE航空主业发展;利用低成本资金优势,强力支撑了GE公司大规模的兼并重组、快速扩张。可以说,如果不采用产融结合的产业发展模式,西方军工产业绝不会有今天的辉煌。
  特别是在今天的武器装备产业发展中,一定要加强国际军贸市场的拓展,才能使武器装备通过规模化发展,降低盈亏平衡点,提高武器装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也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军拥有成本较低、买得起、用得起的优良装备。而要大力开拓国际军贸市场,所需的研发资金甚至卖方信贷等等,都离不开强有力的金融支持,尤其是离不开受产业集团控制的金融运作的支撑。同时,在产融结合的环境下,更有利于吸引和留住高端人才。因此,在现有的经营环境下,我国军工产业要做大做强、问鼎世界强者的地位,没有内部金融业务的支持是难以想象的。建议国家在推进金融业改革调整中,出台有关政策支持像军工这样的特定行业实施产融结合发展,引导和指导大型企业集团特别是军工企业集团有序发展金融业务,促进我国军工产业全球竞争力的提升。
  5.推动军工企业全产业链与全价值链集约化经营。新军事变革要求军工企业实行军民融合,把军工产业深深地根植于整个国民经济体系之中,形成强大的“保军”基础和实力。我国军工行业中的军民产业远未实现融合式发展,自我“造血”功能不强,自我发展能力弱,不得不长期依赖于国家投资。借鉴西方军工行业的成功经验,我们要通过国家对军工产业的投资,加快把军工企业做大做强,形成强大的核心技术并衍射到民品上形成品牌效应,进而把这种品牌效应拓展到一些关系民生且利润较丰厚的民用领域以实现商业成功,实现了丰厚的利润后又“反哺”军工产业,这样就形成军民产业的良性互动,打造出强大的竞争力。
  特别是一些武器装备发展中急需的重要基础元器件和原材料,按过去计划经济条件下留下来的布局,就是依靠“民口”企业支撑。但改革开放以后,指令性计划的约束力对这些“民口”企业已基本丧失,市场机制起决定性作用。由于军事装备所需的配套元器件和原材料市场规模有限,对“民口”企业失去利益驱动,因此国产配套元器件和原材料不能完全满足武器装备发展的需要,对我国实现武器装备自主创新带来了巨大的隐患。而对于例如航空发动机这样的重要关键技术,西方国家长期对我实行全面技术封锁和“禁运”的政策,国内又缺乏“民口”基础工业支撑,致使航空发动机产业长期处于落后的“短板”,成为航空产业快速发展的“瓶颈”。这样一种状况必须抓紧解决,而解决的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军工企业集团要用资本化运作的手段参股或控股“民口”相关基础元器件和原材料企业,从企业的决策层面上切入来施加影响,促使这些“民口”企业高度重视发展武器装备所必须的基础原器件和原材料,并且加快赶超国际先进水平,从而支撑军工企业集团的武器装备研发实现跨越式发展。
  因此,我们要从产业和经济协同的战略层面来思考军民融合发展的问题,既要重视技术相关的产业链延伸,还要重视品牌效应的价值链衍射,按照全产业链与全价值链集约化经营的发展原则,支持军工产业集团既高度重视技术延伸,还要重视品牌的衍射效应,利用技术和品牌优势,实现跨行业、跨专业的多元化发展,构建相关技术和专业领域的集成网络,形成军民产业相互促进、协同发展的良性循环和全产业链、全价值链集约化发展的崭新局面。
  以上五点建议,是我国的国防工业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急切需要解决的战略性问题和必须实现的历史使命。我们相信,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国家有关部委的指导和帮助下,军工产业放飞思想,开拓创新,大胆实践,一定能够早日开创我国军工产业军民融合的崭新局面,在服务国家和平发展、民族伟大复兴中,做出无愧于伟大时代的功绩。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四川电子军工集团泄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