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鲜电商倒闭纷纷倒闭,农业电商还行吗

壹桌网陷倒闭传闻,95%生鲜电商亏损路在何方_创事记_新浪科技_新浪网
壹桌网陷倒闭传闻,95%生鲜电商亏损路在何方
  欢迎关注“创事记”的微信订阅号:sinachuangshiji文/蓝鲸TMT 作为电商行业最后的一片蓝海,生鲜电商也是一块极难啃的骨头。近期,生鲜电商企业接连遇阻,继美味七七倒闭、爱鲜蜂大面积裁员、果食帮停业后,日前上海生鲜电商平台壹桌网被曝已下架全部商品,总部已人去楼空,陷入倒闭传闻。蓝鲸TMT查看壹桌网官网时发现,其网站首页只留下一个扫码入口,壹桌网app商城货品已全部下架。根据壹桌网微信公众号发布的公开信,该公司表示由于业务调整,暂停生鲜订购服务。站在整个生鲜电商行业的角度来看,一方面,是资本对生鲜电商的热捧持续进行:易果生鲜完成C轮融资、本来生活完成1.17亿美元融资;另一方面,却是生鲜电商企业哀鸿遍野,纷纷转型或陷入倒闭潮。融资与倒闭并行,生鲜电商企业正在经历一场淘汰赛,生鲜电商行业可谓是喜忧参半。喜:千亿级市场待挖掘,生鲜电商获资本高度青睐近年来,国内的生鲜电商市场可谓风起云涌,除了有阿里、京东等电商巨头主导的易果生鲜、京东生鲜这种平台级选手入场之外,还有每日优鲜、中粮我买网、顺丰优选等各类电商平台迅速崛起。与之对应的是,生鲜电商企业持续获得资本的高度青睐,2016年以来,易果生鲜、每日优鲜、本来生活等多家生鲜电商企业获得了新一轮融资。生鲜电商为何如此火爆?究其根源,在于其高速增长的千亿级市场规模,以及不到3%的市场渗透率,给投资者带来了无限的想象空间。有数据显示,在消费升级的带动下,国内生鲜电商市场近年来均高速增长:2015年生鲜电商的市场规模为497亿元,2016年超过900亿元,增幅为81%;到2018年,预计生鲜电商市场规模将达到2365亿元。而面对高达千亿级的市场刚性需求,当前生鲜电商行业的市场渗透率还不足3%,甚至在京东副总裁、京东生鲜事业部总裁王笑松看来最多只有2%。可见,仍有足够大的市场空间等待挖掘。忧:成本居高难下,95%生鲜电商亏损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目前生鲜电商的市场前景非常乐观,但“大面积亏损”、“盈利难”魔咒与之形成较大的反差。来自中国农业生鲜电商发展论坛的一组数据显示,在全国4000多家生鲜电商企业中,仅有1%实现了盈利、4%持平、88%略亏、剩下的7%出处于巨额亏损的状态。这意味着,生鲜电商行业有高达95%比例的企业陷入亏损困境当中。“要么亏损,要么巨亏”几乎成了生鲜电商的生存写照,整个行业弥漫着一股萧瑟之气。从这点来看,生鲜电商的确难做,王笑松坦言指出,这个行业的苦主要在于亏损,平均亏损率为35%-40%。“这就是为什么去年下半年到今年陆陆续续有很多生鲜电商企业经营不下去,没有新的资金进去,资金链就很容易出问题。”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无外乎成本高而单价低,企业无利可图。新农人代表、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刘健表示,生鲜电商的成本较高,其中物流成本5%、仓储成本10%、管理成本15%、损耗在8%、推广成本10%以上,尤其是区域生鲜电商成本更高。而生鲜电商的客单价在100元左右,生鲜电商的毛利润不超过30%。在王笑松看来,资本最终都是要盈利的,但如果单独看生鲜电商的商业模式,是很难盈利的。据其透露,生鲜电商单在获取新用户的成本就在150元以上,甚至有的高达180元,仅核心城市的冷链物流就超过35元一单;而生鲜的客单价并不比普通产品高太多。总的来说,生鲜电商成本高、客单价低,费用率居高难下,很难有毛利支撑。出路:解决产品标准化和冷链物流两大痛点尽管在生鲜电商冰火两重天的环境中,人们对生鲜电商平台转型或倒闭的消息已不再过度敏感,但每一次行业的波动仍让人不禁思考生鲜电商未来的出路。多位业内人士表示,目前来看,生鲜电商仍然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利润空间,要想把握这个前景,关键在于解决生鲜电商的痛点。业内普遍认为,相较于国外成熟的生鲜电商模式,当前国内的生鲜电商处于起步阶段,除了用户习惯仍未养成之外,还存在产品非标准化及冷链物流建设这两大痛点。众所周知,生鲜产品是典型的非标准化商品,缺乏行业统一标准,导致消费者很难横向对比、评判优劣,生鲜产品因而不易积累消费口碑。再进一步追溯,非标问题可归结为产品品质问题,从这点来看,生鲜电商企业应具备标准化经营思路,从根源上做到对产品品质的把控。此外,生鲜产品在存储、运输过程中极易出现损耗,因此必须冷藏,对仓储和配送的要求都相对较高。而冷链物流的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支持,并具有投入成本高、回报时间长的特点,是生鲜电商不得不面临的另一大痛点。无论何时,增强自身实力才是发展的硬道理,以此来看,生鲜电商企业应尽力完善冷链物流这一核心竞争力,确保产品的全程冷链仓储及配送。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做有价值的行业资讯
乐视手机仅仅是乐视生态中的一个棋子,一棋害死全盘棋的例子在乐…
酒仙网在近3年半的时间里累计亏损9亿元,可能难以满足在A股IPO“…
至今Snap上市还不到三个月,却深陷首份财报“见光死”、高管频繁…& 正文&生鲜电商模式只是外衣 生鲜电商发展与农业大环境变迁息息相关
生鲜电商模式只是外衣 生鲜电商发展与农业大环境变迁息息相关
摘要:生鲜电商可谓是冰火两重天。一边是青年菜君崩盘,爱鲜蜂大规模裁员,美味七七、果食帮关门……哀鸿遍野的背后人们似乎看到了资本渐行渐远的背影。这本就是个需要依靠资本输血的行业,资本的“跳票”,让外界纷纷哀叹生鲜电商的风口正在成为刀口。
& 进入2016年,生鲜电商可谓是冰火两重天。一边是青年菜君崩盘,爱鲜蜂大规模裁员,美味七七、果食帮关门&&哀鸿遍野的背后人们似乎看到了资本渐行渐远的背影。这本就是个需要依靠资本输血的行业,资本的&跳票&,让外界纷纷哀叹生鲜电商的风口正在成为刀口。
而另一边,今年上半年先是易果生鲜宣布完成C轮融资,随后天天果园宣布获得1亿美元最新融资,接着每日优鲜宣布获得2亿元B+轮融资。本来生活也于今年5月初完成了C、C+轮融资,数额达1.17亿美金。
资本并没有撤退。中国生鲜产品零售总额约2.5万亿元,而线上交易额仅占1%,未来这一比例有望达到10%。2500亿元的市场前景是投资人依旧看好的根本原因。
而现在倒闭与融资并行,意味着生鲜电商正在经历一次洗牌,也意味着生鲜电商的角色和路径将日渐清晰。
模式只是外衣
生鲜电商生存不易早已不是什么新闻。据统计,全国4 000多家生鲜电商中,只有1%盈利,4%持平,88%亏损,剩下7%巨额亏损。
生鲜电商本以为凭借用户思维,可以搅动一方风云。但很快他们发现,生鲜电商最先面临的难题恰恰就是用户。生鲜电商运营的是蔬菜、水果、肉类、海鲜等生鲜类产品,具备保鲜期短、易腐烂、受地域和季节限制大的特点。因此跟其他品类的电商用户相比,生鲜电商的用户不仅对价格敏感,对品质也有更高的要求。
在价格上,大多数生鲜电商最直接的选择就是&白刃战&,靠低价来扩大市场份额。但其毛利率最多也就30%,再减去仓储物流人力等各项成本,所剩无多。虽然有资本支撑,但烧钱不是长久之计。
于是,创业者们开始琢磨如何通过模式改造降低成本,从而实现对用户的低价诱惑。比如采用C2B的反向订购模式,先在C端聚集订单,达到一定规模后便可与供货方议价,从而降低采购成本。
2015年7月上线的拼好货就是利用社交网络在短时间内快速聚集订单,再向上游批货,仅用了8个月就实现订单量破百万。这种团购拼单模式的优势就是便宜。不过在操作过程中,拼好货也发现,&光便宜没用,用户体验不好他们就不来买了。&
最终,生鲜电商还是要回到追求品质的道路上来。高品质意味着低损耗。为了降低损耗,创业者们开始在&最后一公里&上下功夫,线上下单、线下自提的模式让他们看到了希望。
去年,本来生活上线&本来便利&业务,将产品配送给合作的夫妻店,由夫妻店做到1小时极速送达;而天天果园则在线下开设近千家O2O门店。但不到一年,&本来便利&就悄然下线,天天果园的门店也悉数关闭。
还有一些O2O生鲜电商将目光瞄准年轻的上班族,为其提供经过粗加工的半成品食材。青年菜君便是其中的代表,但今年8月因为投资机构&跳票&也停止运作。
成本是O2O模式最显而易见的弊端。天天果园开设门店,光租金、装修、运营成本、人员工资等开支,一个店的投入至少50万元。像青年菜君这样,还要建立加工厂,更是一笔巨额的支出。&本来便利&虽是与夫妻店、社区店合作,但因为不能给店家带来实际的收益,同时货物频繁进出影响店家生意,也难以为继。更重要的是,订单的增长幅度很难抵消高成本的投入。
基于C端的模式实验没有收到理想的效果,有的生鲜电商干脆就绕开C端,做B端的生意。本来生活就在打造两条支线&&本来果坊和本来集市,一个供货给水果店,一个供货给便利店,目前已经覆盖一线城市2万家水果店、3万家中小便利店。今年4月,本来生活宣布旗下本来果坊单日高峰订单数突破6 000单,单日销售额接近1 000万元。
B2B模式的优势是可以拿到整合的大订单,但并不意味着B端的用户对产品的价格和品质没有要求。可以这样说,无论生鲜电商采用何种模式,价格和品质都是其绕不过去坎儿。因此,只有诉诸供应链管理,才能寻找到解法。
冷链顺风车
冷链物流与生鲜电商在意的速度、保鲜度、损耗率息息相关,是生鲜电商尝试供应链管理的第一道关卡,也被看作是一块难啃的骨头。但冷链绝不是生鲜电商的死结。
首先,国内有现成的冷链资源,顺丰、阿里、京东这些涉足生鲜电商的巨头都在砸巨资建设自己的冷链系统。生鲜电商的创业公司完全可以搭便车,借助巨头已经搭建好的冷链物流系统,完成自己的产品配送。
比如,今年京东生鲜将大闸蟹视为其在冷链&鲜活宅配&领域的一次重大升级,覆盖了200多个城市。其中,华东区域的陆运将全程采用冷藏车,具有深冷、冷冻、冷藏、控温四大温层,可配送几乎全品类生鲜产品。其他区域采用航空直发,机场提发货也均采用冷藏车。配送时间则压缩到48小时之内,有超过170个城市可提供次日达服务,其他城市可以实现隔日达。
大闸蟹是生鲜电商继荔枝、樱桃之后的又一冷链大考,而今年不管是售卖大闸蟹的生鲜电商还是传统大闸蟹商家都可搭乘京东生鲜的大闸蟹冷链专线。
其次,生鲜电商不必贸然布局全国,专注区域反而能降低冷链物流难度,减少开支。
美国生鲜电商LocalHarvest将农场和消费者聚集在平台上。消费者在进入网站搜索农产品的同时,网站利用谷歌地图定位消费者的地点,并找到其周边可提供相应农产品的农场。这样一来,消费者购买到的食物通过本地区宅配的形式即可完成运输。而国内的区域生鲜电商鲜直达也是依托北方最大蔬菜基地辐射周边地区。
虽然有上述两条路径可供选择,但创业者们依然缺乏安全感。一是因为借道巨头搭建的冷链物流,议价空间小,只能看别人脸色吃饭;二是国内其他冷链物流企业规模偏小,多为零散专线,几乎都是B2B模式,尚未形成高效低成本的物流网络,服务质量也难以掌控;三是开疆拓土依然是现阶段大多数生鲜电商的心愿,他们并不满足于区域市场。
于是自建冷链物流就成为一种主流玩法。美味七七在拿到亚马逊2 000万美元投资后就开始打造自己的冷链物流,先是建立全程冷链物流干线,并在上海建立1万多平方米的中央仓储,紧接着还在冷链车和零单配送之间加入了中转站。2014年底,美味七七已在上海设置了30个站点。
自建冷链物流成本巨大,有的生鲜电商已经为此投入了上亿元。这样不计成本的投入很难维持公司运转。说白了,这都是靠资金维系,一旦资本不愿意再输血,那死亡便在所难免。今年4月美味七七宣布倒闭时,还拖欠供应商货款上千万元。
当然,生鲜电商还有一种选择,就是采取第三方冷链干线运输+自建落地配的方式。现在,天天果园、本来生活、沱沱工社等均在自有冷库、车队和区域配送团队建设上下功夫,但资本是否愿意继续供养依然是悬在它们头顶的利剑。
总之,冷链物流不是技术问题,而是钱的问题。
生鲜电商最大的难题在供应链的后端&&产地和农户。
事实上,很多生鲜电商都在扮演&二道贩子&的角色,从传统渠道商手里购买生鲜产品,再搬到电商平台上卖。不是他们不想实现从田间地头直达用户餐桌,而是通向源头的供应链管理堪比蜀道更难。
但对于生鲜电商来说,游戏要继续,就必须向深水区挺进,而方法无外乎两种:
第一种是自建农场和基地。早在2008年,沱沱工社就斥巨资在北京平谷自建1 050亩生产基地,种植有机蔬菜,养殖有机家禽、家畜。
但这样一来,弊端就很明显。其自产自销的有机农产品品类有限,销售额更多来自非有机的中高端农产品,比如进口肉类、水果。
于是,今年年初沱沱工社决定以合作的方式去做供应链管理。比如说农户拥有一千亩质量品质上乘的苹果,沱沱工社负责把它商品化,包括出资金,找销路。这样一来农业生产者就和沱沱工社形成了一个商品合伙人体系。
&&这是第二种方法:与基地、农户结成合作联盟。
其实所谓供应链管理,就是以最少的成本,建立最优的供应链,把合适的产品,以合理的价格,及时准确地送达消费者手上。而靠一己之力建立生产基地并不是最优的选择。虽然很多创业者都有成为农场主的梦想和情怀,但通过合作模式,对现有基地、农场进行高度整合,才是正途。
但说到合作,跟农户打交道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仅要&蹲得下来&,还得普及电商知识,更重要的是还得让农户扭转种植习惯,从理念到实践,都必须接受生鲜电商对于品质的要求,包括对农药使用量的控制。
所以在合作模式上,每日优鲜有了新的尝试&&寻找新农人合作。新农人大多是从城市返回农村的农业创业者,他们本身就秉持有机、健康种植的理念,对互联网也较为了解。这样的合作可以减少很多沟通成本。新农人也愿意和生鲜电商合作,根据市场需求制定种植、养殖计划,提升管理品质。目前,每日优鲜在全国有多个深度合作的新农人合作社,85%的水果做到了产地直采和产地协同。
生鲜电商可以尽其所能满足用户对健康、新鲜农产品的需求,但很难凭借一己之力改变中国农业集中度低、管理水平落后的现状。未来,生鲜电商的发展与农业大环境的变迁息息相关。
以上就是对生鲜电商模式只是外衣 生鲜电商发展与农业大环境变迁息息相关的要点介绍,希望对大家了解生鲜电商模式只是外衣 生鲜电商发展与农业大环境变迁息息相关有所帮助。如果您认为此信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将相关资质证明和您的权利要求发送至邮箱,工作人员会尽快回复处理。欢迎大家投稿及信息合作,联系QQ:;原文链接:/dianzishangwu/show-1118.html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
工业和信息化部ICP&您好,分享的企鹅
生鲜电商“冰与火之歌” 关门和扩张同时上演
[摘要]新西兰空运来的巴氏消毒牛奶、智利双J级车厘子、六年才能产一次的褚橙……临近岁末,生鲜电商开始了新一波的五折大促。资料图片:@视觉中国新西兰空运来的巴氏消毒牛奶、智利双J级车厘子、六年才能产一次的褚橙……临近岁末,生鲜电商开始了新一波的五折大促。纵观生鲜电商行业的2016年,关门停业和融资扩张正在不同的企业上演。同样都是网上卖生鲜,不同企业却正在上演着不同“冰与火之歌”。
记者采访多家生鲜电商,力图从企业盈利、产品标准化、供应链、物流、融合趋势等几个方面来梳理2016年的生鲜电商行业。广州日报记者杜萌关键词一:洗牌 倒闭跑路
融资扩张2016年,生鲜电商经历了一轮较大起伏。美味七七、水果营行等创业公司纷纷倒闭,一米鲜、爱鲜蜂等明星公司频频爆出裁员消息。一边是倒闭的消息,另一边则是大体量的生鲜电商获得BAT大额融资。记者粗略统计发现,今年先后有阿里苏宁投资易果生鲜、京东入股天天果园、百度跟投中粮我买网、腾讯与浙商创投联合投资每日优鲜等。资本不断注入能否解决生鲜电商依旧亏损的问题?生鲜电商能否叫座又叫好?中国农业生鲜电商发展论坛数据显示,全国4000多家生鲜电商企业中,只有1%实现盈利,4%持平,88%亏损,剩下7%是巨额亏损。本来生活创始人兼CEO喻华峰曾公开表示,生鲜电商自2012年快速发展以来还需要一段时间等待供应链的成熟、用户习惯的养成。关键词二:经营单品价格高 只能靠促销“如果不是孩子非闹着要吃,超市里又没有,我才不会在网上买这种车厘子,太贵了。”近日,市民宋女士就为女儿买了99元/斤的双J级智利车厘子。记者了解到,以目前各大生鲜电商大力推广的单品智利车厘子而言,单价超出市场同类产品价格的1~2倍。在消费者网购生鲜的习惯还未形成时,“打折促销”仿佛是吸引客流的唯一办法。速途研究院在对消费者是否在线上购买过生鲜品的调查中发现,75%的消费者在线上购买过生鲜品,23%的消费者没有在线上购买过生鲜品。而生鲜电商面临的难题之一就是用户消费习惯还未完全形成。而造成消费者体验不佳的主要原因是生鲜产品同质化严重、冷链物流保障难度较大等。记者了解到,目前生鲜行业的同质化严重。速途研究院调查显示,水果、水产海鲜和奶制品是消费者在生鲜电商上购买最多的品类,分别占26.42%、23.24%、18.24%。这些品类多数价格高,对物流条件要求高,因此不少生鲜电商试水中高档市场,譬如国外的车厘子、奇异果,国内的阳澄湖大闸蟹等,以追求高利润、高端单价的订单,但这也导致了市场的同质化。关键词三:供应链 做标准化物流难度较大谈及生鲜电商行业,绕不过的话题是产品供应链和物流运输的“大坑”。目前高腐损率和高额的冷链运输费用导致生鲜行业成本很高。速途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果蔬、肉类、水产品冷藏运输率分别为30%、50%和65%左右,腐损率为15%、8%和10%左右。对生鲜电商来说,“最后一公里”是难以攻克的难题。“生鲜最难解决的问题还是产品的标准化。对于农产品而言,在上游的种植环节属于非标准化产品,我们要从它的生产环节、加工环节、储藏运输环节、包装环节一点点实行标准化,这一点对于生鲜电商而言可能是最大的难度。”喻华峰表示。关键词四:融合或与便利店合作近日,水果零售商百果园宣布正式完成对线上一米鲜公司的并购。两家企业通过交叉持股的方式进行了合并重组,一米鲜公司及团队并入到百果园线上运营体系,一米鲜品牌将保持独立运作及发展。此外,易果生鲜正式对外宣布完成C+轮融资,总融资金额超过5亿美元,创下了生鲜电商融资新高。这也标志着苏宁易购开始涉足O2O模式。线上通过大数据整合,线下门店调整配合,全面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这或许是生鲜电商崛起的新路径。不少生鲜电商认为以后在与线下融合方面做一些探索,把与线下慢慢融合作为下一步着力的重点。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阅读:
相关搜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1998 - 2016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实体店纷纷倒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