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了学校的国学启蒙教育选修课,在哪里能找到一些佛教的启蒙经书?推荐一个佛教网站啊~

尝试学佛,看什么经文好?_百度知道国学启蒙教育说明手册
&&&&&&&&&&&&&&&&
/ 国学启蒙教育说明手册 
前言  《礼记·经解》:“孔子曰,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 厚,诗教也??。”一个国家的长治久安,一个民族的绵延不衰,关系在於 人心之邪正清浊;欲使人心清正,则必须奠立在教育的基础上;教育的成败, 直接影响国民的品行,是国家兴衰的征兆。  中华文化,历久弥新,乃在於孔子教人凡事要“志於道,据於德,依於 仁,游於艺”。因此,古人的心性修养、食衣住行、文事武备,乃至於日用 器物等一切文采,都秉持著“文以载道”的原则,这是固有文化中的传统美 德。我们过去的教育,即是以《四书》《五经》为主要教材,以“明人伦、 敦善行”为基本修持。一般人只要研读其中任何一经,而接受其教化,就能 有与众不同的气质,然后实现成己成物、造福社会的理想,这正是中华民族 万古常新、历久不衰的主要因素。因此之故,古来即有“遗子黄金满籯,不 如教子一经”之佳言传世。  自从欧风东渐,学人竞相崇尚西法,而废除传统之养德教育,从此人心 逐渐腐化,衍生严重的家庭问题,进而影响社会治安。欲救此弊,舍恢复传 统文化教育,落实“人格教化”,难以达威!而人格之养成,则是奠基于童 年,及早让儿童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即是趁他心灵最纯净,记忆力最好的 时候,让他接触最有价值的作品,在他幼小的心灵中不断地产生潜移默化的 作用,而渐渐开启其智慧,培养其福德,成为他一生高远见识、优美人格的 源头活水。此即《易经》所谓“蒙以养正,圣功也。”有鉴于此,故需积极弘扬传统文化,推动国学启蒙教育,期以优美文化来教导蒙童“改过迁善以培养福德”、“勤学敦行以开显智慧”,形塑福智 圆满的身心。惟愿民风归向淳厚,国家民族能够长治久安、兴隆不衰,进而 实现“世界大同”的理想。陆桴亭论小学云:凡人有记性,有悟性。自十五岁以前,物欲未染,知识未开,多记性,少悟性。十五岁后,知识既开,物欲既染,则多悟性,少 记性。故凡所当读书,皆当自十五岁前,使之熟读。正蒙教育简介宗旨  弘扬中华文化,提倡伦理道德。推展国学启蒙教育,协助蒙童“培养福 德·开显智慧”,求取人生真正之幸福,进而肩负起“为天地立心、为生民 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神圣使命。课程  一、解门:教导儿童读诵《四书》《五经》《唐诗》等传统典籍,振兴 国有文化。二、行门:阐扬“福智十善法”,落实道德教育於日常生活之中。福智十善法德目(一)孝顺父母 (二)尊敬师长(三)热爱祖国 (四)用功读书(五)不交损友 (六)不虐物斗殴(七)不抢劫偷盗 (八)不说谎恶口(九)不烟酒毒品 (十)不看无益书国学启蒙教育说明手册人生教育的四大阶段  一、幼儿养性:零岁至三岁前,心无分别,尘垢未染,真如湛然,性德 纯正,心如明镜,朗摄无碍,先入为主,深深入心,终身不移。幼儿怡养本 性,正宜此时。  二、童蒙养正:至十三岁前,物欲微薰,烦恼潜伏,知识略萌,性德仍 净,记性犹强,悟性微弱。童蒙蕴养正见,正宜此时。  三、少年养志:十三岁后,知识渐开,物欲既染,烦恼增多,心逸情泳, 故真性渐隐,记性渐泯,然性向显发,崇效楷范,悟性转强。少年启养心志, 正宜此时。  四、成年养德:凡所当读书,如能自幼扎根熟读,庶以诚意正心,格物 致知,学以致用,而为将来成学立业之深基,修身明德之永磐。唯德业无穷, 学无止境故,成年学养行德,随时皆宜,无有终时。  从微尘到宝塔——开创教育无穷的新希望谈四阶段的人生教育  【前言】我们关心教育的现况及未来的发展,故参酌古今教育方式提出 “四阶段的教育理念”供各界人士参考,本文仅就其重点略述之,期能抛砖 引玉加以引伸阐发,并愿与关心教育的家长及教师们共勉,并付之实践。本 文专以品德及智慧教育为主,希望能和目前学校知识技能教育相辅相成,以 培养出更具有深刻文化素养及知识更丰富、身心更和谐健全的现代中国人。第一阶段:幼儿养性——优美人格的奠定  众所周知,零岁至三岁是人的一生中“可塑性最高,施教最容分”的阶 段,正是教育的黄金时期,很可惜一般父母大都轻易错过。如何在这张纯净 的白纸上,彩绘出最优美的底案,建构其一生端正屹立的磐基,实是天下父 母们应该共同关心的重要课题。  回顾反省人的一生,大家莫不深切同感“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我们 可以肯定的说,人生最难化者唯习性;良好的习性一旦养成,则终身受益不 尽,反之将受害无穷。因此第一阶段“幼儿养性”的教育特别重要。这段期 间的幼儿几乎没有自主学习的能力,然其纯净的心灵对外界的一切讯息,却 能靠高度的直觉而全面吸收,犹如明镜照摄景物一般,不加选择地全部接受, 此时正是构成其一生性情及品格基础的重要时期,此时的教育端赖父母亲主 动地给予正确的引导。正确了解幼儿学习的特性后,我们建议为人父母者以最轻松简易的方式来进行教育,现略述一些方法以供参考,若能举一反三、善巧融通,则不难 掌握幼儿养性的教育要旨。例如手抱幼儿或陪他嬉戏时,常用愉快的心情、 轻柔的赞美来肯定孩子:“你(或直呼其名)是最孝顺的孩子、你是最善良 的孩子、你是最开朗的孩子、你是最聪明的孩子、你是最健康的孩子、你是 最勤快的孩子、你是最喜欢读书的孩子??。”不胜枚举。此外父母亦可时 常播放优美的中西古典音乐,以培养其优雅的性情。营造良好的教育气氛与学习环境,是影响孩子人格健全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为人父母者希望子女未来具备良好的人格特质(果),现在就应 该多加赞美肯定孩子(因),如此每天几次愉快的赞美肯定他,必然先入为 主地深深印入幼儿纯净的心灵,形成终身不移的人格特质。良好习性的养成, 优美人格的奠定,就在父母亲轻松愉快的赞美肯定中完成。秉性良好的孩子, 经此赞美肯定后,会发展得更加自信完善;秉性中下的孩子,更需要父母亲 加倍的赞美肯定来弥补,以导正或减轻其不良习性于无形中,这可是幼儿教 育的秘诀,贤明的父母们,请千万别错过这短短的三年啊!第二阶段:童蒙养正——圣贤智慧的陶冶  当幼儿渐渐成长到四岁后,已慢慢学会语言的应用,学习能力亦逐渐地 增进,此时即应该衔接“童蒙养正”的教育。养正,是指培养其端正的心性 及行为。不论是心理学的研究或是一般人成长的经验,我们了解:四岁至十  三岁这阶段的儿童,因其知识未开,理解能力薄弱,仰赖父母之处尚多,然 也因涉世未深,心性依然纯净,正是一生当中记忆力最强的阶段。如何把握 其记忆的特长而善加教育,是最值得深刻反省的问题。  古圣先贤们高瞻远瞩,不约而同地选择四书五经及老庄等重要经典为主 要教材,并以历代公认的优美古文诗词等为辅佐教材,来教导儿童反覆熟读, 进而鼓励其背诵。如此充分发挥其记忆力的特长,背诵最有价值的经典,趁 他心性纯净时,常常耳濡目染于圣贤光明正大的智慧思想之中,以潜移默化 其气质。经典的价值亦将随伴其人生经验的成长而茹吐芬芳、绽放光明,能 扶持他克服人生的逆境难题。而长期的诵读薰习,可以养成他阅读古文的能 力,那么,中华文化的智慧宝藏,将任其悠游探取,深信必可陶冶他的性灵, 开阔他的心胸,端正他的品行。这种书多读一本即有一本的受益,乃至多读 一句亦有一句的功效,此种终身受益的教育,就在童蒙读经阶段中种下根苗。 十年易过、终身难得,切莫等闲空过了。  至于如何教导儿童读经呢?方法很简单,只要父母、老师善于利用课馀 时间,引导鼓励或赞美奖励儿童反覆多读、熟读,他们自然就会背诵得非常 流利。若父母亲能抽空陪孩子一起读,不但本身受益,同时也是最佳的亲子 活动。根据老一辈人的经验,若能把握这段记忆力最好的十年,每天能读诵3O 分钟,持之以恒,要背诵二、三十本书是轻而易举的,并且可利用寒暑假期间来加强复习。(有关童蒙养正的教育,请参考王财贵博士的<儿童读经 教育介绍>,其中有详细精彩的发挥。)第三阶段:少年养志——理想抱负的鼓舞  十三岁之后的青少年知识渐开,理解力亦有显著的发展,渐渐脱离父母 的关怀照顾,正是意气风发的学习独立阶段。此时即应迈进“少年养志”的 教育。养志,是指鼓舞他们追求崇高理想的勇气,培养宏观远大的志向。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正是我中华民族青少年们立志向学的典范。处于初中、高中时期的青少年,除了学校正常课业及特别感兴趣的学科 书籍外,我们建议父母老师们选择下列课外读物,鼓励他们阅读。(1)古今中外各类伟人传记。(2)历代忠孝节义,及深明因果事理的典范故事。(3)各行各业坚持理想、努力耕耘、不断奋斗的榜样。 以上书籍若能广泛接触,并且让其熟读,找出自己心中最崇敬,愿意立志仿效的对象,最能激发青少年们“有为者亦若是”的豪情壮志。有了这股 积极力量,不仅点燃了青少年立志的热诚,也建立了坚定的信心;因为青少 年正处于构思自己未来方向的阶段,此时最需要认同效法的对象,来鼓励他 们建立远大的理想抱负,及坚持理想奋斗的勇气。第四阶段:成人养德——真实生命的开展  成年以后,进入社会发挥自己的专长而立业成家,应尽力以求自立,进 而提携后进以立人。尔后,在与人接触日渐频繁,人事愈加纷杂的过程中, 必难事事周全、尽如人意,因此更须常常反省自己的缺失与不足,自勉改过 以求进益。处处抱持真诚笃厚之意来待人接物,时时存方便利他之心以积善  培德。  如更深一层体会,小我只是沧海中之一粟,所学亦不过是学海中之一滴, 便能常怀谦虚之心,效法明朝袁了凡先生的精神,以改过、积善、谦德来充 实自己,并以之净化社会。然修德立业无有穷尽,且三人行必有我师,随时 随地皆可致力修习长进,只要自我生命能逐渐畅达,眼前世界亦将生机日新, 故成年养德,尽此一生无限向上,无有终时。(明朝袁了凡进士晚年有训勉 子孙的四篇家书,题名为《了凡四训》,后世广为流传,被誉为传家宝典, 实乃值得再三细读的上乘之作)。  如果我们的社会像个大花园,那么每位初诞生的婴儿,就像刚出土的幼 苗,需要父母亲本著爱心,以四个阶段的教育为养份来灌溉幼苗,深信绿树 成荫、百花齐放、果实鲜美的大花园,将会自然呈现在大家的眼前。(扎根教育持续会谨述)国学概说 尤宗周一、国学的名义  所谓“国学”,兼容固有的中国传统学术,和现代有关祖国的人文学术 研究。这一名词成於清代后期。当时欧美文化传入中国,西方传来的学术称 为“西学”;相对的,我们本国固有的学术,乃称为“国学”,亦称为“中 学”。  我们中华民族,积五千年的文化传统,吸取一切可以吸收的外来文化, 形成了中华民族的文化,於是有了中华民族的学术。  国学范围甚广,包括全部固有的中国学术,也涵盖现代新的创作和学术 研究的成果。大致可归纳为“经、史、子、集”四部,其中古书显然较多, 是因为我国有五千年文化,文献累积极为丰富的缘故。我们从博古之中可以 通今;从前人建好的基础上,建起更高的高楼。  国学不是一种保守的学术,而有其开拓性,其内容是无限的、是扩张的、 是推陈出新的、是具有创造性的、是兼容并蓄的、是可以吸收外来文化而融 合的,因此,国学的范围可说是广大而日新的。二、国学的重要  (一)、在探讨人类生存的根本道理,引导人类向上、向善、适应大自 然生活环境。如博爱精神使人类能够互助互敬,顺应自然的精神使人能够安 居乐业,发杨善性、化除恶性的精神使人改过迁善。(二)、由历史的载籍,可深察古今之变的道理及天人之际的情态,由现象中了悟天理人事,由天理中了悟人事之所以然。  (三)、道德是人性的升华,是人类文化进步到了一个相当的程度,才 会产生之人类生活的高尚情操。中华民族的道德观念,出自於我们国学中所 倡导的忠、孝、仁、爱、信、义、和、平,一切都出於天理、人性,使人类 生活藉道德实践而臻於完美祥和,并藉以发扬我们高明、博大、宽厚、笃实 的民族精神。(四)、国学不仅涵有崇高的义理,并具有切身实用的为人、处事、立身涉世的各种方法和道理。  (五)、国学虽是固有的学术,也具有现代的精神,如明条理、辨次序 及致知力行和科学方法。三、经书的价值  经书是记述天道人事之“常理”的书。《文心雕龙·宗经篇》说:“经 也者,恒久之至道,不刊之鸿教也。”儒家的“经”,为众所公认,乃天地 之常经,所以最被尊重。这些经书便成了中华民族在有文字以后,若干年来, 历代先贤们智慧的总记录,和文化累积的总载籍,也就是中华文化承先启后 的关键文献。我们中国人的思想行为、各种美德,以及学术发展,也是渊源 于这几部书的记载而衍生的。我们可以说:中国文化的形成,这几部书是基 本根源。    经书的教育价值:孔子自来实行诗、书、礼、乐之教,包括了为人处事、 治国平天下的道理。这些道理至今仍为至理名言、天经地义,可以教人修身, 可以使人化性。教化生民,孝悌忠信,趋於仁爱祥和,而止於至善。  经书的政治价值:经书所谈及的政治哲学,大都是原则性的,是历久不 能改变的。如《礼记·礼运篇》中的〈大同章〉、是儒家政治思想的极致。 经书的思想价值:中国的传统思想实来自经书,以仁为出发点,进而为 义、为礼,发为忠孝仁爱信义和平的人类高尚情操,这也正是今日世界所最 需要的,能使人类消除战争、减少灾祸、趋向和平,进而迈入康乐以至大同的最佳境界。 我们研读群经,不是只在追寻古代文化史事,乃是要从历史文化的源流中,探求现代应有的思想和行为方向,博古而通今,推陈而出新。提倡儿童读经的原由 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 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 废经废伦,治安败坏根由; 贪瞋痴慢,人心堕落原因。 欲致天下太平,须从根本著手; 图挽犯罪狂澜,唯有明伦教孝。  俗云:“教妇初来,教儿婴孩”,儿童天性未染污前,善言易入,先入 为主,及其长而不易变,故人之善心、信心必须在幼小时培养。凡为人父母 者,在其子女幼小时,即当教以读诵经典,以培养其根本智慧与定力,更应 晓以敦伦尽分之道;若幼时不教,待其长大,则习性已成,无能为力矣!  《三字经》说:“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教之道,贵 以专”,而非博与杂。故一部经典,宜读诵百至千遍。苏东坡云:“旧书不 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现在教学,坏在博与杂,且不重视伦常道德 及学生读经、定力之培养,致有今日之苦果?。企盼贤明的父母师长能深体 斯旨,此乃中华文化之命脉所系,中华子孙能否长享太平之关键,有慧眼者, 当见於此。儿童应读经外,青少年及成人亦宜读诵。读诵之法,必须读得清楚、看得清楚、听得清楚,不可急躁贪快,则妄念渐少,以至於无。纵然会背,仍 应“看文而读”,以孔子之智慧,虽已熟读《易经》,仍然看文而读,故知 看文有大益处;背诵多滑口诵过,看文而读,则一字一句,悉知旨趣。(孔 子读《易经》至韦编三绝—编书的熟皮绳,磨断过三次,由此可知其所读遍 数之多。)儿童读经教育介绍——参酌古典教育 再造文化人才             王财贵 所谓“儿童读经”,就是“教儿童诵读经典”的简称。什么是“经典”?又怎么“诵读”呢?而且又何必强调“教儿童”去读呢?在现代的社会中, 这是颇为陌生,而令人一时难以接受的论题。其实,这是吾人祖先所行之数 千年的重要教育理念,既一举而对个人与社会有多种利益,又合乎人类学习 心理的自然发展。适当地恢复读经教育,是中国现今教育的新尝试与新希望。 吾人所推广的“儿童读经”理念,包含三个重点:从教材方面说,就是 读“最有价值的书”;从教法方面说,就是“先求熟读,不急求懂”;从教 学对象说,则以儿童为主。这样的“教材”是重要而现成的,这样的“教法” 是简单而有效的,又正好是配合儿童的心灵发展而施教。所以从一开始,吾人即相信这种教育是具有深远意义,而且又很容易推广开的。 我个人思考此问题已有二十五年之久,家庭小规模实验也已十年以上,长期地从理论与实际两方面证实其可行,才正式在社会上“推广”,期望激 起风气,普遍施行。目前的“推广”工作,最主要的办法是借助於这本“读 经教育说明手册”来宣说观念,以鼓励有心人士开班教学。近年来此种风气 有日益扩大的趋势,若持续其效应,则将是“重新回归文化本位”的运动。 回归文化本位,不是顽固,也不是墨守,而是希望保住自我传统的活力,以 求更有能力深入了解他人的文化,吸收消融,两相综合会通,为人类开创更 充实饱满的文化。由於社会对文化教育的需求渐次复甦,认同并希望进一步了解“读经教育”内容的人越来越多,吾人也愿这种理念厂为周知,所以编写这一本小册 子,对读经教育与实务做一详备的介绍。因为就读经教育之特性而言,不论 在理论上或实务上,都是非常自然而简单的,所以凡是将本手册看完一遍的 人,一定都可完全了解——不但可增长其对读经教育的信心,并且立即可以 成为儿童读经的指导者。我诚挚的希望从现在起,先以“社会教育”“才艺教育”的方式在体制外推广。渐渐地走入学校,以“课外”“课间”的补助教育方式,为老师们 所接受。时机成熟时,将可正式纳入体制,编入课程。这种长期的愿望,需 要社会上热心文教人士的共同努力。而在这一段过度时期中,家长若想建立 起孩子的心灵免疫力,让孩子不受社会污染,想教出一个明礼义、有教养的 “君子”,则请在课外立即开始教导“读经”,勿因为要等待体制改变而失 去了教育的适当时机!  请读者诸君耐心地花上一个小时的时间将本手册看完,并参与於儿童读 经之教育,则儿童甚幸,社会甚幸!如无充足时间,嫌理论部份大繁,亦可 从实务部份先看。(第四、六、七等节)第一节“读经”问题之出现  “读经”本来没有问题,但自一九一二年开始就出现了问题。一九一二 年元月十九日,国民党政府第一任教育总长下令:“小学堂读经科一律废止。” 可见,虽然清末是实施新制的小学堂,也还是读经的。同年五月,又下了第  二道法令:“废止师范、中、小学读经科。”於是不仅没有读经的学生,也 消灭了可教读经的教师。同年七月,且在全国第一届教育会议上提出:“各 级学校不应祭孔”的议案。他认为祭孔是宗教迷信,而想以“美育”来代替 “宗教”,学校祭孔之风气从此断绝。这连续的三个动作,对民族文化的继 绝所关甚大,是中国教育史上应该大书特书的大事。等到一九一七年,白话 宣言出来,一九二○年小学语文课全面改用白话文后,我们国人便渐渐连一 般古文都看不来,更不用说“读经”了。  这八十多年来,老、中、青三代的中国人,已经是不敢(也真不会)读 经了!而中国人是不是因此更理性了?中国社会的文化教养是不是因此更提 高了?是不是因为充分西化而更受外国人之敬重呢?当然历史不可重覆实验 来做比较,不过在一般人的心中,总难免有一些隐约的痛楚。切身的问题是: 他的语文程度不够,他看见左右的人心量不广、涵养不深,他的人生态度无 所依归、理想不敢坚持。其次是:感受到社会正义的日渐消亡,君子之风的 日渐远去,短视近利,诈虞日盛。尤其是近来犯罪率的增高,犯罪年龄层的 降低,校园暴力事件的频传,显示出人心极度的空虚,人生方向感彻底的失 落!这其实就是整个社会只顾发展经济,而未能相对的提升国民文化教养, 所必至的后果。知识份子也愈来愈强烈地感受到:没有自我文化的民族,托 钵乞怜的结果,纵有再大的天才本事,终究不能参与於世界文明的创建,而 永为其他民族所轻贱。穷则思变,剥极必复。我想:这应该是对八十年来的文化心态做反省的时候了!或许社会上其他的人各有其想法与做法,而我,则认为当务之急是: “教育”的革新,尤其是“文化教育”的落实。这是固本培元的工作,虽然 收效在十年百年之外,但今日不傲,必贻明日之悔!而真正要使教育落实,则不能是空喊口号,不能是表面浮华。必须自小者近者切实做起,亦即从根基做起!这小者近者,而且又是最根本最切实的 教育革新,即是:普遍恢复读经的教育。尤其要自儿童时期即开始,因为等 到初中高中性情“沸腾”起来时,就来不及了,与其到时“扬汤止沸”,不 如及早“釜底抽薪”,此即古人所说的“童蒙养正”。“养正”之方,应以 读经为最方便!以这一种最简易可行但却最实际有效的办法,从根本做起, 来救助文化、扶持人心。可行与否,有效与否,我现在愿提供我个人的浅见 和实验的心得,请社会上关心文化教育者共同思考,共同检验!第二节 读经之意义首先,就教材说,“读经”就是“读最有价值的书”。 “经”,本义是“织布的直线”,是织成一匹布的先导,引申为“天经地义的常理常道”。“经书”,便是涵蕴常理常道,教导人生常则常行的书。 这些书自古流传,每个民族都有其历史上所有知识份子共认的“经书”,如 中国的四书五经、印度的吠陀和佛典、西方的圣经等,大体都是给人安身立 命的典册。它是人类智慧的直接表露,是搏造文化、推动历史的动力核心。 今日我们提倡的“读经教育”,所说的“经”,定义可较为宽松些,亦 即说为:“最有价值的书”。范围是举凡经、史、子、集皆可,而且其价值 性亦可以由个人的认定去选取。只要你认为这本书值得你一读再读,即可自 己选为“读经”之教材。(不过,你如果真正读破万卷之后,可能你也会同意古人之选择!) 为什么非要提倡读经,非要鼓励选读最有价值的书不可呢?因为我们所说的“读”是“熟读”的意思。人的生命有限,熟读一些有高度价值的书, 可以直探人性本源,较轻便的吸取到人生的智慧,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较迅 速的启迪自己的理性。而后对比较浅显性、应用性的学问,就可以事半功倍 地吸收,并且眼界远大、胸襟开阔,可以对人生作一个较为全面性、合理性 的规划与安排。这就是古人所说的“见识”,亦即现今所谓的“文化教养”。 要启发理性、开拓见识、陶养性情,除“读经”外,恐怕别无切实可行之方 了。  所以,“读经”教育的提倡,是大家共同的责任,在我们现代的社会里, 已是刻不容缓。在“读经”的新闻见报后,一位七十几岁的周弘道老先生特 地来见我,对我说,他四十余年来,时时想着如何挽救这个社会的文化,总 是想不出一条路来,现在看到有人提倡“读经”,他认为这是唯一的有效之 方。可见对自我文化的自觉与响往是不分年龄与宗教,甚至是不分学派、政 党及经济阶层的。  不仅中国本土需要提倡“读经”,海外华侨社会,想要延续中国文化命 脉、维护书香家世,也需要让其子弟“读经”。尤其如果祖国要在开发经济 的同时,照顾到文化人心的恢复,最简便有效的办法,还是得从现在起给儿 童“读经”,二三十年之后,人心自然较为敦厚,国家也有安邦济民的大才 可用。二十一世纪即将来临,中国人的世纪即将展开,希望那时的中国人, 是一个具有天地之心、生民之爱的民族,希望那时的中国,是一个真正的礼 义之邦,带给世界真实的和平与安乐!第三节 成人读经之基本理论  基本上,任何人都可以读经,也应该读经。不过,在读的心态和方式上, 成人和儿童有些不同。本书虽旨在提倡儿童读经,但成人其实也可以读,如 果成人能认同而开始读经,对儿童读经亦将有更深切的体认。故先说成人如 何读经。由於时代风气的影响,一个现代人已很难兴起“读经”的念头了。即使真的有意愿想去读,也跨不过第一道难关,即:“连文字都不懂,怎么‘读 起’?”这一团结关涉重大,若不详为解说,以解除其心理的障碍,则一个 人将永远不能读经,兹解说如下:  有些人认为读经是一件困难的事,非一般人所能胜任,他们喜欢举王国 维为例,说:“以王国维那样的国学大师,都自己承认《书经》还有十分之 四五不懂,《诗经》还有十分之一二不懂。可见平常人更是无力读经的了。” 这种意见流传了六七十年,直到现在,我们的社会中,如有人想“读经”, 一定会有旁人耻笑:“你不懂,怎敢读!”甚至连想读的人自己都会暗示自己:“不懂是不能读的。”於是大家就不敢尝试了。 其实,这种观念混淆了学术规格。王国维是一个“学究”、一个“专家”,他所说的不懂,是指“文字训诂”上的疑难。而自古以来,读书人所说的“读 经”,其主要用意是为了要承接文化,开启生命,而不是在於文字训诂的斤 斤计较。所以经典上纵使有些文字是千古之谜,也不碍代代贤哲辈出。为什 么一些字句不懂就不能读呢?再进一步说,纵使单从语文能力方面看,那样的推论也是不通的,如果按照那样的说法,不懂就不可以读,那么我们应该 自己反问:“如不去读,何时才会懂?”也就是要问,“到底是要懂了才读, 还是读了才懂?”如果不懂就不可以读的话,刚好一辈子不能懂,於是就一 辈子不可以读,整个社会愈不懂愈不读,愈不读愈不懂,这就是当今天下所 以经典沦落、传统解体而文化颓靡的主要原因!  这种风气,不仅已使中国人不敢“读经”。甚至因为学术界、教育界过 分的提倡白话文,而使得全民子孙连“读文言文”的能力也一齐丧失!此事 所关重大:  自古以来,中国读书人都是文言、白话兼擅的。正式书面文章用“文言”, 游戏之作用“白话”。以文言为主,白话为辅,所以不仅文言文写得好,要 写白话文更是得心应手。举例而言,众所公认的古代白话文泰斗施耐庵、曹 雪芹,他们本来就是饱读诗书的古文高手!再如近人胡适之,他的白话文写 得好,其实并不是天生的,他是从四岁开始就读文言文,十一岁读《资治通 鉴》,十三岁就读《左传》了!其他四○年代的白话文作家,无不是个个经 典满腹。  但是,多年来我们忽略了文言、白话本来可以并存的事实,也忘了文言 是白话的基础,我们几乎没去注意千古以来,经史子集,所有书籍大体都是 文言文。本来古人以三、五年时间学会读文言文,则上下三千年的一切书籍, 皆可悠游其中,“文言文”不只不是文化传播的障碍,反而是一种使文化承 继可大可久的设计。不能读文言文,等於不能读古典书籍,就永远得不到传 统文化的薰习。这必使此一民族的文化传承产生断层,甚至消亡。而丧失其 传统文化教养的人,很容易同时丧失其理性的反省力与创造力,这种效应已 明显地见於今日。如不及时解救,我们的社会将渐渐成为“没有文化而不适 合人居住的社会”。只凭短短的白话文历史而立教,是把自己简化为浅陋; 只一味学习西方,是文化的自我设限、自我矮化,从此中国将永远培养不出 大人才出来。须知,人很容易患的一种文化病态,就是“偏狭”两字。偏狭则不能容物,偏狭得过份即成“霸道。”“霸道”就是鲁莽灭裂,凡不合己见者,一 律“打倒”,完全失去理性的涵容性和开展性。譬如喊着要“现代”,就认 为必须打倒“传统”;喊着要“西化”,就认为必须打倒“中国”;喊着要 “科学”,就认为必须打倒“玄学”。这些都和喊着要“白话”,就认为必 须打倒“文言”,是同样一个心态下的不正常心理。这种必须“打倒”而后 甘心的心态,其实就是近百年来中国社会的根本乱源!  现在,我们在此摧残殆尽的情况下提倡“读经”,首先就要改正这种偏 狭心态。我们应当发挥涵容的精神,当确信:不只是文言白话不相妨害,扩 而广之,文化素养与科学精神也不相妨害,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也不相妨害, 传统智慧与现代生活也不相妨害。不仅不相妨害,这些同样都是从人类理性 中开发出来的价值。文化是公器,其价值是普世的,一个有理性的人,面对 各种文化成就,都该同时加以尊重、协同发扬,并且相信各种文化成就都是 可以互相学习、互相融会的。  而中国经典的研读正是使中国人一面提升语文能力,一面启发理性开拓 胸怀的最直截有效的教育。因为从语文方面说,“经典”正是最优美的文言 文,所谓“大文皆自六经来”,有了经典的语文训练,看其他的古文书籍就 不在话下了,能读古文,对白话文之欣赏与写作也必多有帮助。从内涵方面  说,“经典”是人生智慧的源头,是为人处世的准则,要修身养性、通达事 理,以此最为便利。“经典”更是文化的根源所在,有了根源性的文化教养, 很容易开发一个人的理性,而涵养出深广的心胸和能力。我们深信一个有自 我传统底子的中国人,才能提供其所有而贡献於世界,这样反而才是西方人 所欢迎的,反而会得到西方人的敬重。而如果一位留学西洋的中国作家、律 师、医生、钢琴家或科学家,先具有深厚的中国文化素养,应该不会妨碍其 专业成就,反而将因此更富有创造的心灵。因为有了自我文化素养的人,才 有足够的眼光来鉴察别人的文化,才有足够的能力来学习别人的文化。所以, 想要彻底而深入的吸收西方文化,也须自己先打好基础!否则,所吸收的必 停留在浮浅的枝末上。所以,消极的“全盘西化”的梦,应该醒了,而代之 以积极的“全盘化西”。“化西”的意思是“消化西化”。“消化”是以自 我为主体大方地吸受西学,消融而变化之,使西方文化之精粹“化归”为我 的营养,以更充实我的生命。当然,要达到这个理想,必先要健全自我的文 化体质和胃纳,自己健全了,才足以言“消化”。而要健全自我的文化体质, “读经”正是一条便捷有效之路。提倡全民读经,正是恢复民族文化活力的 契机。第四节 成人读经的具体方法  成人读经的要诀是:先不管懂不懂,只要相信“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就这样读起来!因为一切语言学习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多“接触”,而文化教 养最直截的方法也是多“薰习”而已。吾人现在之所以不能读古典、不能懂 传统,过错不在我们笨,也不在我们不用功,而是在於我们没有接触的机会, 而且整个时代风气更势同大禁。所以从现在开始人人要自求多福,自己重新 读起。首先选定一本书,只要觉得有价值,不管深不深、难不难、懂不懂,打开第一页,就开始读!首先只读原文即可,不必读注解,以免搅杂。 如问: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则答:含糊过去!又问:遇到不懂的文句怎么办? 则又答:含糊过去! 又问:连续几页都不懂怎么办? 则又答:一一含糊过去!又问:这样一直含糊过去,有何功效?说是读经,岂不是自欺欺人? 则又答:不仅不是自欺欺人,而且是大有功效! 朱熹教人读书之法,曾引用《礼记》上的话说:“读书如锯木头相似,先其易者,后其节目。”请你不要被那些佶屈而深奥之“盘根错节”的“节 目”所拘绊而畏惧不前,因为纵使有百分之九十不懂,应当还有百分之十是 其中的“易者”,而可以懂得的。须知读经典和读一般知识性的书不一样, 知识性的书是有机械结构的,前面懂,后面才能懂,整本书是连贯的。而经 典,是智慧的发露,灵光遍洒在任一角落,不一定有连续性。前句不懂,后 句不见得就不懂。无论从前面懂起,或从中间懂起,甚至从后面懂回来,均 无妨害。可知许多深刻而重要的观念往往都用浅易的语句表达呢!一本书读 上一遍,行过宝山,随时掇取,必能多少有所收获。其实,只要懂得其中十句二十句,乃至两句一句,有所会心,便不枉费,此便是文化之根苗、教养 之开端,或许此一句二句便可终身用之而不穷。  况且何必只读一遍,一个人开始读一部经典以后,可以读它第二遍第三 遍,乃至八遍十遍??。姑举读《易经》为例,《易经》全文二万四千零二 十个字,每日读三十分钟,三天之内便可读完一遍,一个月便可读十遍,一 个人若肯咬紧牙根,立志读它六个月,便可读上六十遍,对此书必将渐次熟 悉而生亲切之感。进一步可以用同一含糊之法来看注解,半年之内亦可看十 家八家,在毫无压力的情况下,语文能力之浸润已在其中,文化心怀之涵养 已在其中,一个本来对“经典”心怀恐惧的人,渐渐会有兴趣去阅读有关的 文章,渐渐能参与讨论,而且渐渐在生命的各方面产生受用,这便是所谓的 无师自通。如有幸能遇到名师指导,则预先有了受教的基础,其收获将更为 确实。  此外,如有三五同好,筹组读书讨论会,亦可考虑以经典为读本。相观 而善,效用更大。一般人都莫名其妙的有一种骄奢的心理,紧紧张张的一定 要每句都懂才肯读,其实那种心理是错的,是不能长进的。从今起,奉劝读 者,要谦虚的承认自己不懂是正常的,不懂更应该读,读多了自然就会懂。 朋友,你家里有“经书”吗?如果有,请你从尘封中取出来,拂掉灰尘, 翻开第一页,从今开始读起吧!立志先读它半年再说!如果家里连一本“经 书”都没有,也是很正常的,不必惭愧,赶快准备一本就是了,也可以从今 天读起。荀子说:“天地始者,今日是也。”要让我们的“经典天地”从今打开,在乎一念之间而已!第五节 儿童读经之基本理论  从儿童时期起给予读经,是一种合情合理的教育,而且实施起来是非常 简单而有效的。但因为近代的教育观念太片面僵化了,所以一般人很难想像 其合理性,不易接受这样的方式,因此必须略作理论之说明。近代的教育观念,大体是以美国二十世纪初年的实用主义为主导,也可以说是以“儿童中心本位”为主。其施教理论的大要是:一、教材的选编要 按照类化原则,也就是教材要依儿童的理解能力,按部就班,由浅到深,由 易到难,他能懂的才教给他。二、教育的目标是遵循实用原则,也就是他生 活上有需要的才教给他。三、教学方法要注意兴趣原则,也就是要顺应儿童 的兴趣,有兴趣才学得好。如果依照这三原则去推论,是不可以教儿童读经 的。  不过,以上三原则,虽在某方面看似是很合理,不可反对,但从整个教 育的理念看,其实是很片面而值得商榷的。  首先,以类化原则说,要求教材依深浅的顺序,以适合理解力,这只是 应用在“科学知识技能”的学习才完全必要,而人类的学习,不只是科学知 识技能。占很重要一面的有关精神性的、文化性的、人格性的陶冶培养,是 否也必定要遵守“理解而后学”的原则?又什么叫做理解?是不是所有理解 都得像理解数学那样才算理解?这些都是一直被含混的问题。其次,所谓实 用,有当前儿童期马上可实用的东西,也有他将来成长后所需的东西,要不 要一起照顾? 儿童能不能学他现在用不到的东西?需不需要学他将来才用 得着的东西?这在当前教育理论中是尚未深切讨论的问题。其三,所谓兴趣,  是可以用各种方式培养的,是否一定要游戏才有兴趣?是否不了解的东西, 就没有兴趣?这种问题,应该由实验来判断才对。  姑且举音乐之学习为例,如果我们的音乐教育,一向只教他能懂的音乐, 只教他当时要用的音乐,则一个小学儿童因为只懂儿歌,所以只能教给他儿 歌。如是,小学毕业时,他只有小学音乐水平。升初中后,便觉得儿歌太浅 用不上,必须再学少年之歌,初中三年又只学少年歌,毕业时也只有初中的 音乐程度。到了高中,初中音乐又无用,又必须再学青年之歌。如此,每长 一岁便没有音乐可用,须学新的音乐,从小学到高中十余年的音乐教育,到 高中毕业时,只有高中水平。除了音乐系之外,我们所有大学生、所有成人, 一辈子的音乐素养只停留在高中的水平,成人而只有高中水平,便是没有水 平。难怪我们社会中的成人,一辈子只能跟着儿女听流行歌,这真是音乐素 养低落的表徵,现在书店的音乐类畅销书大多是古典音乐的“入门书”,可 见十余年的学校音乐教育是多么贫乏而不足。  如果换个教育思想,知道教育除了有知识性的学习,和当时年龄实用性 的学习之外,另外有性情美感上的学习,和属于永恒性的学习。则在其理解 性的、技巧性的学习,如乐理和歌唱乐器上的学习,遵照类化实用原则,配 合年龄,由浅到深以外,在其精神性的欣赏方面,多用高水平的、有美感的 音乐,让他多听多接触。这样做,不见得儿童就会排斥,但他的音乐鉴赏力 必能在耳濡目染中渐渐培成,而永远成为一个有音乐审美素养的人。请看有 些音乐家庭,儿童自出生起即听正式音乐,没听说这孩子会掩耳不听,但其 音乐感受力自然与众人不同。若要问儿童不懂那么深的音乐,怎么学?则必须辩明:懂音乐和懂数学不一样,我们如果要用现在唯一的知识性的考试方式去考他,那他当然一点 也“不懂”,但如果教育思想不那么僵化,如果我们肯从长远的历程看,应 该可以推断,他当时表面上好像不懂,但其实他有某种默默的“懂”,而且 可能“懂”得很深,“懂”到他整个生命里去,或许这才是“懂”的真意! 毕竟生命是一大神奇,你以为儿童不懂,甚至连儿童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懂不 懂,但小时有了默默的酝酿,到了适当时候就会“豁然开朗”。我们应给教 育保留这一扇人生的可贵之门才好。我们当然尊重科学、重视实用,但一切 以科学为标准而唯实用是尚,泛科学化、泛功利化,可能会抹杀了一些人生 很宝贵的面向。语文的学习也一样,可分技能性、实用性的一面和文化性、永恒性的一面。技能性大体是认字写字的问题,实用性则照顾他现实上所需用的语文技 术和生活观念。依照流行的教育理论,我们的小学语文课本,便只想供应这 些现实技术层面的东西。而儿童所能知、所需用的东西甚为简单,因此我们 的语文课本的内容也就跟着简单以适应之,乃至近代国学泰斗一一钱穆先 生,批评之为“小猫叫小狗跳的教育”。如此教下去,到了初中、高中,他 除了认得一些字外,其他的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便不够用,他必须再打基础, 这时他已经太忙,基础再也打不起来了,他已不可能从语文教育学到深入的 永恒性的东西了。若不是大学语文系的人,一生便只能保有高中的语文能力 和人文素养,他永远成为一个语文程度低落和人文素养苍白的人。如果不解 决这个问题,人人一辈子都在缺乏之憾中,十余年的语文教育,这样的浪费 是非常冤枉的。古人所谓十年寒窗便能考状元,具有一生受用不尽的才华, 此种教育成就是可以让我们反省反省的。  其实,如果只期望儿童学到两三千个字,以及学会应付他生活上需用的 语言,能够表达他一点文采,是不需要像现今的小学语文课这样大费周章的。 我们的教育把它弄得太扭曲繁杂了。姑且从认字说起:低年级的认字能力已 经是很强了,但是对写字用字则有相当大的困难,因为认字大体是靠记忆力, 而写字和应用需有很强的理解力才行。本来,低年级的理解力弱,应着重认 字,而少要求书写及应用。字会认了便可阅读,阅读时不太明白也没有关系, 从糊里糊涂的大量阅读中,自然会有一些吸收,自然可培养出理解力,而大 量阅读的同时也增加认字数量,认字如滚雪球,会愈认愈多,一般智力的儿 童,在两三年内,几乎可以认完一辈子所需用的字。起先是会认不会写、会 读不会用,但这都不要紧,等长大了,理解力提高了,自然就会写会用,这 岂不是简单又自然!但是我们正规的教育观念认为,每教一字就要会写一字, 就要会用这一个字,才算学会,号称“深究”。其实这是强他所难,所以老 半天教不好一个字一个词。最后,认为既然不会写不会用,就是不懂,不懂 就不要教。所以课本就那样简单,但虽然教得很少,却要学得很精,天天在 原地磨呀磨。老师教得很吃力,儿童也学得很痛苦,不知错过了多少时机、 浪费了多少心血、阻塞了多少才华!  曾有日本学者认为汉字最能训练图形智力,所以在幼儿园教日本小孩认 汉字。他的方法是:每天让儿童念一首中国诗,只念十分钟,便挂在教室后 面不管,明天再换一首。三年下来,一个幼儿园大班的儿童,可以认得一千 多个汉字,比日本高中学生还多。此法如应用在国内,以读经的方式教导, 光从认字的价值来说,则三年的幼儿园读经,可能认得三千字至五千字以上, 在他升上小学一年级时,便可随意阅读。此时,如能提供无限的课外读物, 则一个儿童在小学期间,不知能吸收多少知识,还愁他不会造句、不会作文 吗?一个提早认字的儿童,可以提早阅读,而养成阅读习惯的儿童,不但自 己吸收知识,也省了父母多少担心!更能消减社会上多少的暴戾之气!要解决当今语文教育问题,须从教育观念入手,即不要再迷信“懂不懂”的理论。要把人当人看,不要只把儿童当作理智的“工具”看,要正视儿童 学习能力的特性,要给予他合乎人性的教育!即是先要分清实用的知识学习 和永恒的文化学习的不同。而在实用的考虑上,以提前认字和增广阅读来代 替单调繁复的课文深究。在永恒性的文化陶治上,参酌加入“儿童读经”的 教育!也就是除了现行的教育以外,参酌加入一些有长远意义的“经典教育”。 儿童的经典教育总括地说,只有两个重点,即是:从教材说,自小就让 他接触“最有价值的书”、“永恒之书”,只要有价值,不管艰深不艰深。从教法说,就是要他多念多反覆乃至於会背诵!只要能背,不管懂不懂。 原来人类有两大学习能力,即记忆力和理解力,记忆犹如电脑资料的输入和保存,理解犹如程式的设计和应用。没程式空有资料,则资料是死的, 没资料空有程式,程式却是虚的,二者缺一不可。但记忆力和理解力在人生 成长过程中的发展曲线是不同的,依据人类学家和心理学家的研究,一个人 的记忆力发展是自零岁开始,一至三岁即有显著的发展,三至六岁其进展更 为迅速,六至十三岁则为一生中发展的黄金时代,至十三岁为一生记忆力之 最高峰,以后最多只能保持此高点,往往二十岁以后,心境若一不平衡,便 有减退的可能。而理解力的发展,与记忆力大有不同,理解力也是自零岁开 始酝酿,一至十三岁总是缓慢上升,十三以后方有长足之进展,十八以后渐 渐成熟,但依然可因为经验及思考之磨练而一直有所进步,直到老死为止。(如图) 我们提倡儿童读经教育,即是要利用他儿童期的记忆力,记下一些永恒的东西。反覆诵读,是儿童的自然喜好!背书, 是他的拿手好戏!你不准备些有价值的书让他背,他就只好背小学课本,甚 至背电视广告。而且在其记忆力正发展的时候加以训练,其记忆能力会达到 较高的顶峰,一辈子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上,一生都受其益。(根据近年的实 验,读经半年一年之后,约有百分之五十的儿童,可达到近乎“过目不忘” 的能力。)但如错过了十三岁的时机,将永无翻身之地。好像一个弱视的小 孩,过了十五岁就无法再训练了,此点请务必慎重关切,勿错过了时机!  有些人认为理解才重要,认为叫一个不理解文意的人背书,是不应该的, 认为那是“填鸭”的教育,所以特别讥之为“死背”“食古不化”而反对之。 殊不知,该“死背”的时候就须“死背”,应“食古”的地方就须“食古”, 这正是合乎人性的教育。他如果善於背而给他背,他很自然就背上了,怎可 说是“填鸭”呢?“填鸭”,是鸭胃小,吃不下硬填,填了不消化。现在, 儿童背诵的能力强得很,好像一头有四个胃的牛,给他“读经”,应该比喻 为“填牛”!填多了,他会慢慢“反刍”!你现在不给他好好的“吃”几本 经典,正是“饿牛”,等他长大了,一点本领也拿不出来。所以这时不给儿 童背诵,正是浪费他的时光,遏止他的成长。反之,如果理解力发展未到时 机,硬要他“理解”,就像现今的科学教育,教材太深,超乎正常学生的理 解力,又加上参考书和联考的推波助澜,造成百分之八十以上的的儿童少年 “怕”数学、“怕”科学!因为有关理解力的推进,在儿童少年时期,是只 能凭其天生的发展,而很难训练的。天份高、早开窍的只占少数,现在的科 学教育是以高标准来要求一般的学生,所以有绝大多数的人产生学习上的困 难,而这困难是不能“勤以补拙”的,是打他骂他也没有办法的。没有能力 学习而硬逼着他学习,学生本人和全家人都为了数学科学教育,生活在恐惧 痛苦中,长达六七年之久,这才是真正的“填鸭”元凶呢!我真希望我们的 科学教育学学美国,把数学科学教育的难度降低两三年程度,使人人先不怕 数学科学,而代之以多量而多变的习作,以养成善用思考的习惯。我们初中 高中的数学科学知识实在太深,平时生活用不上,而其高度又不足以参与发 明创造,变成两不着边!其实一个民族要迎头赶上科学,恐怕不是教一般人 在课程上塞得很多就可以的,而是要出“天才”,有创造性的科学家要靠天 才,我们应在发现并特意培养科学天才上努力,方是正途。一般人所需要的 思考训练是逻辑和人生哲学,而我们高中教育却没有逻辑和哲学,我们现在 的学校教育,是想要以科学知识的学习和数学演算来训练洞察力与思考力, 但学那么深的数学理化,又要求解题速度,刚好不能培养其洞察的眼光和思 考的习惯,只有令他在学校时以解题技巧掠取分数而已,只令他一辈子害怕 思考、心胸滞浊而已。这样的教育不但不能培养出有创造力的科学家,连整 个社会的“科学精神”“研究风气”也都被扼杀了,此“科学填鸭”之过也。 所以,科学教育与语文教育走的是两条路,都应好好照顾,在儿童时期, 让他在语文学习上“死背”“食古”,犹如电脑之输入资料,愈多愈好,选 择愈珍贵的愈好,“食古”多了,其中自会有所酝酿发酵,将来他理解力发 展到了,或生活经验的时机恰合了,自然“活用”出来。生命是难以测度的, 你安知“食古”一定“不化”?依认知心理学家的观察,记忆多的人,其理  解力也相对提高,其想像力也比较丰富,我们当然不能像考数学这样确切判 定他一定懂还是不懂,也不能像实验室实验一样预测他什么时候能用得上, 甚至怎么用,但我们至少可以知道的是:预备着总比不预备好,宁可备而不 用,也不要等到要用时一无所有,事到临头只凭原始的一点聪明,因着刺激 而反应,常不免慌乱失据,窘态毕露!  以上是从“懂不懂、有用无用”的角度看,说经典教育是可以暂时不懂, 但将来却有大用的,以破除当今偏颇的教育思想。若再进一步说,光从“用 得上用不上”的角度来衡量经典教育,也还是很表面的。究实而言,让一个 儿童接受经典教育,接受传统文化的薰陶,是要他长远地、默默地变化其气 质,使他的生命陶溶出某种深度,以维护人性光辉,以提升人格品质,以造 就人才,以陶铸大器。这是人类天经地义的期盼,这是教育主政者以及所有 教师、所有家长的责任!现今社会上校园中问题青年、问题学生愈来愈多, 大家都知道,原因不是出在经济上,也不在聪明不聪明上,甚至也不是知识 够不够的问题,而是文化教养的问题!文化教养之出问题,其来已久,病怎 么来就要怎么去,有人天真的以为社会乱到一个程度,就会“物极必反”地 自我纠正,这是错把天地的自然变化误想成文化也会如此。天地可以自然的 循环,但文化是人自己走出来的。坏,是人的自我破坏;好,也需要人的自 我培植。我们社会必须重植文化之根!而植文化之根的最简易可行之策即是 教儿童读经,使他及早受文化的浸润。这种工作,虽然不一定能立竿见影, 但这却是一个有忧患意识的知识份子,一个谋国以忠的政治家,所应慧眼洞 见的远谋!有些现代人的心态,凡是不能一时见效的,就等不及,凡不能供 将来耍嘴皮、争名位的,就认为没有用,这是社会风气的浮浅,是人间世的 衰象!要给儿童读经,凡此等陋习鄙见均须淘滤净尽才可。第六节 儿童读经的实务之一(教材问题)  既然费如此大精神来读经,其教材当然须有所选择。而要选出恰当的教 材,其实是很简易的,只要遵守一个标准,即:选“最有价值”的书!整个 人类各种长远传统中,所谓最有价值的书,就是那几部,你不必考虑它难或 易,大部或短篇,也不必考虑合不合现代,甚至东方或西方等等??。首先,“难不难”是成人的标准,说难,都难,因为文字难,义理也难。但儿童只要看懂拼音,甚至只要跟者读出声音,不必强求认字写字,便无文 字的难易问题;儿童只要会念会背,不必强求理解,便无义理的难易问题。 再说“大部和短篇”都一样,小书背全部和大书背一半,都一样有大效 用,如果读经时间长,更不必管大小长短,因为这本背完背那本,大部短篇都全背到。 其次,对於“合不合现代”,也不必太过在意,因为经典中有“理”有“事”,如果说理处,自是永恒的教训,无所谓现代不现代,如果说事处, 也是借事显理,而我们可以从事上推求其理,古事便亦可今用。如此读书, 才可以培养出转化创造的能力,如果要求凡所读之书都要有现买现卖的“速 食”之效,号称“合乎现代精神”,恐未必是长远之谋,也未必是学子之福。 此外,“东方西方”都有深远之典册,都值得一读再读反覆背诵,理论 上都可以用同一心态读,不过,先把握自己的传统是比较合情合理的。就中国人说,较多人选择先读中国本有的经典,这是人情之常。但听说当今也有 佛教界大德认为今世能通三藏经论的法师愈来愈少了,为了培养弘扬佛法的 人才,一开始就教儿童小沙弥背诵佛经,当然也是可以的。我甚至非常敬佩 此大德之用心,并预见在此师父培育下,将来必有佛门龙象出现!又听说有 基督教、天主教人士,也想利用教堂开设读经班,一面唱“圣诗”,一面教 读论孟、老庄。因为文化是无国界无种姓的,以一个西方的宗教,在中国尊 重发扬中国本土文化,更显示其宽容性,同时也是最根本的一种“社会服务”。 又现在有儿童英语班要儿童背诵英文简易童话,也未尝不可,不过我想,如 在相当基础之后,能背诵如圣经或莎士比亚的英文经典原作,收效可能更大 更长远罢!这种书,背一句就是一句,所背不必多,背上一两百页,可以一 生受用。其他有些少数民族,他们祖先流传下一些歌谣赞颂或神话等,如其 敦笃精要,也应让子孙们从小诵习,以维族类之特色,并易开启其高远心志, 参与於理性之开发与族群之融谐。  所以读经教本的选择,可随个人的见识喜好而认定或安排其先后次序, 无论如何,只要所读的是“经”,便都有大利,不必太过患得患失。不过如 有人常要我提些建议,我的建议是:与其读诵教科书,不如读诵三字经;与 其读诵三字经,不如读诵千家诗;与其读诵千家诗,不如读诵唐诗宋词;与 其读诵唐诗宋词,不如读诵文选古文观止;与其读诵文选,不如读诵百家诸 子;与其读诵百家诸子,不如读诵十三经。要读诵十三经,则当从四书起, 四书又以论语为先,这是民族文化之根本命脉所在!当然一本读完,可以再 读一本,乃至以上之书全部读完。近几年,我们所实验的读经班,一开始所选用的教材是论语、老子和唐诗,一是儒家之本,一是道家之源,一是公认的文学之宝,三本都是很重要 而基本的,可供采择给初学者。当然这三本都背过了,或许可以让他背孟子、 诗经、易经等??一个人不在十三岁之前就把易经背熟,这一辈子很难在易 学上有成就了!其他有关意义深远的文化性学问也大概如此。第七节 儿童读经实务之二(教法问题)  一、教学原理:儿童读经教学的基本原理很简单,就是找机会让他多接 触,多念多背,只此一诀,别无他巧。它的原始方法是:“老师念一句,学生跟着念一句,念完一段了,再带一次或两次或多次,然后教学生自己念一遍,再念一遍或两遍或多遍,然后 或全体一起念,或部份人一起念,或个人念,你念他念,再跟着念,再一起 念??”总之,就是反覆再反覆的多念,最后是把这些内容背起来,这样的 方式是人人都会教得来的,而且也是人人都会学得来的,这里有很多的念, 而很少讲解,或甚至不讲解。  这么简单的教学法,如果教本选用拼音本,则任何人,只要读过小学二 年级以上,认识拼音符号,就可以当指导读经的老师,因为不必讲解,所以 不需要科班出身的专家,任何家长只要准备了书本,甚至不需要书本,只要 影印或抄写,马上可以教自己的小孩,或者开一个类似才艺班的读经班,教 一班儿童。如果原来有教学经验当然最好,如无教学经验,只要有热诚,就 可以开始教了。从做中学习,渐教就渐有心得了,千万不要为了找一个科班  的教师而耽误了儿童的学习年龄! 二、教材的顺序:最好又最简单的方式是按经文从头教起,一章教过了教第二章,接着第三章等等,尤其像论语、老子、唐诗一类的书,根本没有 所谓重要不重要可选择。而且或长或短并不会造成差异,因为短的可以连几 章而变长,长的可以切成数段而变短,等到儿童背熟了,他反而会喜欢长诗 长文,他一背起来,就像长江大河一样滔滔而下,其乐融融。  三、教学的时间和教学进度:不管是家庭中由父母自己教自己小孩读经, 还是在学校或读经班团体教学,其教学时间的安排和教学进度的推展,都是 很自由的,在此只能提供一个读经实验班的规模,以供作参考。教学时间:每周上课一次,每次一小时半。(中间或可休息) 教学进程:因为同时读三本经典,所以课程也依经典分为三阶段,每阶段又分三小段,即复习、考试、教读三部份。 其详情是:第一阶段,复习论语,题材是上周或以往所背过的内容, 约用十五分钟,(儿童对他熟悉的东西,是愈念愈起劲的,儿童读经的声音是 清纯优美的,这时教师可以倾听欣赏或跟着朗读。)其次是考论语,考上周 所教的内容,或摘一章两章,或全部各章一气相连,(不大相关的各章,要 连在一起,这在成人很难做到,在儿童却轻而易举。并非连章有什么道理, 只是为了让他多念几遍更加熟悉而已。)考试可以用口试,或一个个考,或 两三人一起考,高年级也可笔试,但对生字不必要求太多,以免增加其负荷。 考试时间约十五分钟,然后教新的论语课程,大体是十章,(视长短可略伸 缩,刚开班时,儿童没有背书经验,可以先教三章或五章,视情况慢慢增多, 大体以二分之一学生每天自修三十分钟所能应付的进度为准)。每章带念两 三次即可,这就是本周的“家庭作业”。新课程带读约用十分钟。第二阶段, 依一样程序教老子,先复习老子,五分钟;考老子,十分钟;教一或二章新 课程五分钟。第三阶段,依一样程序教唐诗,复习五分钟,考试十分钟,教 新课程十分钟,约二三十句。(实验班是从五言古诗、七言古诗开始教起, 因为那是成人不肯念的部份,我们就先教儿童背起来,以免他将来也没机会 念。)剩下最后五分钟,可以交代事务,激励气氛,联络感情等等,一堂读 经课程就在忙忙碌碌、热热闹闹中完成。以上各种安排,可随教师意愿而任意调配,如果在家中或在学校,则时间运用上更是不同,都是可以随机而变的。 四、教室气氛的营造:教室最好保持热络而不混乱,专注而不死板。儿童本来就是活泼的,而且是喜欢念书背书的,所以只要顺势利导,教室气氛很容易保持良好状况。不过还是需要提醒几点,以供注意:第一,不可为了 求好心切,而要求程度整齐划一。需知,全班只要有三分之二甚至二分之一 通过要求就应该满足了,要在前面带那些跟上程度的而有成就感,不要在后 面赶那些跟不上的而受挫折。跟不上的人只要跟在后面,多听别人背几遍, 偶尔也记得一些,就有了大受用。教师没有挫折感,是使读经教学能维持下 去的最大保障。若是家长教自己小孩,也不可太着急,一着急就坏事了。第 二,少责备而多鼓励。需知此事难得,对有成就的学生常加鼓舞,一直让他 维持在高峰上,他愈背愈快速,终可达至过目不忘的记忆能力。又需知此事 并不紧急,对应付不良的学生也不必责备,说不定有一天他开窍时就上路了。 此种教育不同於数学,数学是基础不懂,全盘乌有;读经是随时可提可放, 只要肯等待,渐次上路,为时不晚。把教读经,当作和儿童共同成长,以轻松好玩的态度来教,千万不可开骂或开打。第三,宁安静勿燥动,宁简单勿 繁琐。有人以为“寓教於乐”才是适合儿童的,其实未必,儿童也不一定永 远喜欢乱糟糟的情境,儿童有时也很喜欢平和安静,读经的气氛,以稍带安 静的悦乐为好。  五、提高儿童学习兴趣的方法:教儿童读经,最常遇到的难题是有些儿 童提不起兴趣,有很多家长或老师都备受压力,甚或放弃,这是很可惜的。 但需知凡是教育都会有这种问题,人生要长进,即多多少少要付出些代价, 儿童偶尔的畏难不前,本是极正常的现象,也并无一定有效的办法可以完全 防止。只是,天下教导读经而愉快成功的人已经那么多了,只要老师家长有 信心、有诚意,儿童偶尔的排斥应该可以轻易克服才对。在此只提供一些可 能的建议,做为参考:  (一)“流行”可以制造兴趣:儿童心理是很重视模仿的,如果他看到 很多人都读,就比较有兴趣,就好像儿童不一定喜欢上学,但人人都上学, 他就上学了。也并不一定都喜好钢琴,喜欢英文,但大家都去学,他也就比 较不排斥了。所以只有一个人读经较难,如招集邻居亲友的小孩一起读,则 兴趣将大为提高。  (二)“大人的热力”可以感染儿童的兴趣:家长和老师都需保持高度 的信心和热忱,起初儿童若未进入情况,须有耐心去等待,有些家长不但有 热诚,而且和小孩一起读经,互相考试比赛,虽然每次都是大人输,但却因 此而温经受益,而且一家兴致高昂,是最好的亲子活动。这种状况当然不可 多得,所以有时也要用些手腕。曾有一个很有诚意要让其小孩读经,而小孩 却不大有兴趣的家长来问我办法,我告诉他说:“回去正经的告诉你的小孩 说:‘其他一切皆可商量,只有读经这一件事不可商量,你非读到小学毕业 不可!’”此法果然有效,但只提供给有极大信心的家长用。最近有人向我提议,设定一个全国共同读经的时间,我想这也是一种“创造流行”以及“亲子参与”的好办法。兹订於每天晚上八点到八点半,为“全 国共同读经时间”,欢迎各家庭随时在自己家中响应参加,各依自己的进度 去读。则到时全家一起读经,邻居也在读,全社区都在读,全国到处朗朗书 声,有了固定时间,有了亲人相伴,又知道有广大的小朋友陪读,儿童就较 有兴趣,而容易养成习惯了。(三)“情感”可以维系兴趣:家长与小孩情感浓厚者,较易带动兴趣,老师让儿童觉得可亲,儿童也会因喜欢老师而喜欢读经。  (四)“成就感”可以提高其兴趣:读得愈好愈喜欢读,所以教师要维 持其成就感,对功课好的儿童,固然要多加称赞,让他有成就感,对功课差 些的儿童,只要有进步即当表示满意,加以赞赏,也会让他得到一种成就感。  (五)“典励”可以吸引其努力:奖励的方式很多,最常用的是记点数, 或盖章或发卡片,累积点数而给奖,奖品可以是礼物或发给奖状,但最方便 的是给分数,宁可给高分,有恩惠而不花费,空欢喜也有效果。  (六)“变花样”可以激励兴趣:读经所能变的花样是在读的方式上, 或快或慢,或吟或唱,或带读,或齐读,或接龙,或默读,或当场试背,或 提问徵答,都可以。但如不会变花样,只是平平常常亦可,有时平平常常也 有一种引人的土气,其中也有趣味。儿童的感应最灵敏,他也会被诚恳所感 动,并不是非玩花样不可。(七)“讲故事”、“讲有趣的常识”,不管与本课有无关系,都可以增长兴趣。(八)最不得已是“做游戏”。  (九)如果有些人依然提不起兴趣,而且反抗太大,则放一放、停一停 也没关系,只要他还没有到十三岁以上,都还有机会等到他回心转意!(不 过,十三岁以上的人,要等他自己省悟过来,再有接触经典的机会,这时大 体已是四五十岁或七八十岁了。真所谓“一失足成千古怪,再回首已百年身” 呀!)  如果在小学中,由老师来教读经,几乎没有兴趣不兴趣的问题,只要老 师有热诚、有信心,就可以带动起来,所以在学校中推广是最容易的。可以 全校读,也可以班级各别读。可以利用课外活动时间读,最好是每节上课铃 一打的三分钟,大家一面念、一面等其他小朋友进教室,也帮助教室的气氛 静下来。一天念个二十几分钟就差不多了。这样利用零碎的时间,不但不会 增加工作压力,反而可以收到读经之乐趣。  以小学老师这样优厚的条件,若不教读经,实在是很可惜的。但是还有 些老师认为多了读经教学是一种额外的负担,这其实是一种极大的误会。级 任老师若能每天利用二三十分钟的时间,把读经刍作语文的“补充教材”, 则大概在施行半个学期之后,会班小朋友的注意力会较集中,记忆力也会增 强,整体学习能力大为进步,不仅语文进步,连社会科也会进步,甚至对数 学、自然科的理解力也会提升。除此之外,在经典的薰陶下,儿童的气质会 有显著的变化,性情较为稳定笃厚,较能友爱同学,体谅父母,尊重老师。 有许多老师在班上教了读经后,教学渐渐轻松。有些学校全体读经后,发觉 学校问题渐渐减少。这些都是验而有徵的。吾人认为今后初中高中的校园问 题,应该要在小学解决,方便有效的解决之道,即是全面推广读经,最好是 将读经课程纳入体制,则许多老师的辛劳可以减免,而许多学校教育及社会 文化的问题更可以迎刃而解!第八节 如何开设“儿童读经班”?  在读经教育未能纳入体制之前,让社会上每个角落都有“读经班”,是 我们初步的理想。古人说:“易子而教”,自己单独教自己的子女是比较困 难的。所以最好的办法是:要教自己的儿女,连他人的儿女也一起教,与其 一家独乐独学,不如大家一起来读。意思也就是:要开成一个“读经班”, 则儿童读书有伴,其兴趣将会增长,而且参与的人多了,也较易形成风气, 对社会造成较快较大的影响。你如想开一个读经班,其步骤可以参考以下的解说: 第一步:宣导理念。因为儿童无自主力,所以要读经必须得到家长的认同,而现在认识读经理念的人并不多,因此宣导理念是很必要的。宣导理念 的方法很多,可以以您个人所知的去宣说,譬如校长可对全校老师说,老师 可对学生家长说,一般人可以对其亲友说。现在最简单的方式,您可以用这 本小册子分发给人看,应该可以说明清楚了。假若因您的热心介绍,而让更 多人知道读经教育,则可说是“功德无量”。  第二步:选定地点。古人说:“道场,道场,有道就有场”,开读经班, 只要有意愿,地点几乎无所限制,不论讲堂、课室、办公室、会议室、客厅、 甚至是树下,都可以做为读经教学的地方。不一定需要黑板,也不一定需要  桌椅,只要人人有一本书或一份资料,甚至不需要任何资料,只要互相听到 声音,就可以开始教“读经”。现在已响应读经教学活动的有很多,几乎任 何一种单位,任何一个地方,皆可成为一个读经班,而让弦歌飘送城乡处处。 第三步:招生。如系学校全校或全班读经,只要与家长沟通共识即可, 不会有招生的问题。若只是作为学校的团体活动或一般人士在社会上开班, 则可用口头面邀的方式招生,也可用书面招生。招生的对象可以不必限制年 龄,因为读经可以混龄教学,自幼儿园中班起至小学六年级都可以。因为中 班以前,尚未有教室上课的经验,恐怕坐不住(小班以下乃至二、三岁幼儿 也是可以读经背诵的,但较不适合混龄教学,若在幼儿园中由老师团体带读, 或由家长自行个别教读,或许比较适当。)而升上初中后,时间少了,心理 也变了,比较不易接受这样的教学方式。当然,也有些特例,初中高中而想 读的,我们更加欢迎。甚至成年人也可以一起来读,许多家长即陪着儿童来 读,而且也跟着背得很起劲。所以读经班的招生不会太困难,只要说动五六个家庭,再加上陪读的家长,就很热闹了。 已在别处读过的,还可以再来报名重头读起,因为读经不是学数学,算过就好,读经倒像欣赏艺术,如一首精湛的音乐,听过了可以再听,演奏过 了可以再演奏,愈熟愈好。反过来说,读经教学已经进行一段时间了,也容 许新生插班,因为《论语》如能治天下,读上半部和下半部皆一样可以治天 下,就好像音乐,从贝多芬或莫札特听起,是没有太大差别的。第四步:聘请教师。教儿童读经是非常简单的,只要看过本小册说明,几乎任何人都可教读经,所以教师的来源应不缺乏。譬如说在学校教读经, 老师是现成的,或者教自己班级,或者教团体活动,如能深切体认读经对文 化教育的重要,应该是义不容辞的,何况可以把读经当作一种有趣的课外游 戏来做,就不会有增加负担的感觉了。又如果认识到教儿童读了经,可在短 期内增进儿童的智能,又可对这些儿童有一辈子的好影响,并且自己在教的 同时也可以受到益处等等,学校老师中,应该很容易找到有意愿教读经者才 对。如果是社会民间所组成的读经班,则可以聘请学校老师兼任,或由家长 出任教师,因为如果自己的子女也在读经,那么本来就需陪读的,出来担任 教师也不会更费时间,何况自己的子女在这情况下,可能会学得更好,而且 教读经不仅对社区亲朋有贡献,自己也会有大进步,何乐而不为呢?我们鼓 励大家出来教读经,这也是一种很好的敦亲睦邻的社区服务,很好的自我成 长。此外也可请退休的老年人担任教师,不但深具“文化薪传”的意义,此 老人与儿童玩在一起,正好忘老返童,延年益寿。另外,家长也可以利用每 天早晨陪小孩到校后,在儿童的早读时间里协助老师教读经,这样不仅是自 己的孩子受益,别人的孩子也受益,而且也协助了老师、协助学校,自己也 有多方面的成长,是最有价值的“爱心妈妈”、“爱心爸爸”。  虽然读经教师不需要有特别的才学,但基於“经典教育”之本性,凡“读 经”的教学者需要保有正确的文化心态,以濡染儿童具有宽广的文化心灵。 兹举出读经教师应有的“见识”如下:  ·凡“读经”,虽以经典为主,但并不排斥阅读其他书籍,反而要多鼓 励各种课外阅读。读经的儿童,由於语文能力的增强,往往可以开启广泛的 阅读兴趣,应多加鼓励,使养成读书习惯。  ·凡“读经”,虽以古文为主,但并不排斥白话文,并且相信由於古文 能力的增强,必大有助於其白话文的鉴赏与写作。    ·凡“读经”,虽以中国文化为主,但并不排斥西方文化,并且期待由 於理性的开发,而更有能力去吸收融贯西方文化。读经的主要目的之一,就 是要培养一个人自小有这种大心量、大志愿。  ·凡“读经”,虽以记忆为主,但并不排斥理解,并且希望由於深沉的 酝酿,而有助於其思想的缜密。  最后要请特别留意的是:读经虽只是属於课外补充教学,每天平均只花 了二三十分钟,但对其各方面的智能有甚大的强化效果,其他的功课很快跟 着会有明显的进步,家长或老师要让他赶快多吸收课外的知识技能,或者加 多其读经课程。也就是要让他学些有内涵有价值的东西,以免浪费他的生命。(现在小学老师上课所教,家庭作业所派,大体是以照顾中下程度的学生为 标准,所以高材生在上课中往往所得甚少,家庭作业的抄写对他来说更是缺 少意义,这种浪费是很可惋惜的。不过老师为了全班的教学,也是无奈的。 解决的办法是分层级派作业,有些读经儿童的家长要求老师让他的孩子以“背 经”来代替写作业或背课文,而老师居然也答应,这真是一个好现象。可供 天下父母老师参考。)  第五步:开始教学。开始教学也是很简单的,不必要有开场白,只要说: “各位小朋友,打开书,跟我念!论语??,学而第一??,第一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念完一次,再一次,这样就开始读经的教学了, 念完一段,念下一段,不必要讲解,讲解往往带给老师压力,儿童听不懂会 减低兴趣,而且等於浪费时间。但如果教师有能力有兴致,或某些章节可以 当作随机生活指导的,或高年级可以听懂一些了,略为讲说也是可行的。但 讲解不是读经班最主要的目的,儿童读多了,他自然会了解。如果有儿童或 家长特别要求要了解,而老师没有信心没有能力讲解,这时请老师不必有挫 折感,因为我们这几代的语文能力不好,是被牺牲的,在此更可见出教子弟 读经的重要。如真有高年级想了解文义,可以请他自己去看坊间的翻译本, 但也应劝他不要太认真,看得懂的地方就好,看不懂的地方就算了,以后再 说。经典的学习不像科学知识的死煞,科学知识的学习必须要求懂,而且要 懂得很清楚,但经典的性质不同,不可搅混。经典贵在有无穷活转的内涵, 对经典保持一种似懂非懂的深远的敬重之感也是好的,如果一味为了让他 懂,浅白而解之,可能反而使他忽而玩之,以为天下道理只不过尔尔,大大 斫伤了他的慧根,此所以古人说“小时了了,大未必佳”也。所谓“了了”, 就是什么都好像懂的样子,能言善辩,好抬杠而自以为是,这种态度是不好 的,而现代家长却很喜欢,此所以社会上浮薄之人渐多的缘故,需及早防范, 不要随便让儿童养成这种习性。  第六步:乐观坚定,长期办下丢。读经班的开办很简单,而持续下去也 很简单,只要尽力做到以下几点建议即可:第一,要体贴人性人情。一般人 往往随时代而走,在读经风气未打开以前,赞同的人是不多的,只要有三两 同好即应满足,不要有孤独感。第二,要了解儿童个别差异,不要要求每个 儿童的表现都如人意。通常的状况是十分之三会自动喜欢读,十分之三会反 抗到底,十分之四是可有可无,鼓励即进,不鼓励即退。这是很自然的教育 心理统计曲线。我们只要不辜负前面十分之三,而鼓励中间十分之四就很多 了,当然能鼓动得了后面十分之三更好,但切勿因此太累太失望,以致全盘 放弃。后面十分之三或许有别样发展也是好的,不一定非天下人都马上来读 经不可。第三,要激起家长的关心。儿童读经成功的关键在於家长的鼓舞和  督导,尤其是刚开始的三个月,教师必须常常提醒家长读经的重要,每次下 课后,需吩咐家长:“督导你的孩子每天读二十分钟到三十分钟,注意,是‘每天’!”如果家长不负责任,“假民主”,只抱着“让孩子试看看”的 心情,大部分是不会成功的。有些家长说“忙”,不愿花精神督导,其实, 他不知道,这时认真督导三个月读经,等他上路了,则一辈子不用为这小孩 子担心,是一种花费最小而收益最大的教育投资。千万不要蹉跎,等他过了 十三岁,忽然发觉孩子空虚的心灵一夜之间变样了,那时,后悔就来不及了。 这些观念,要常常说给家长听。第四,要有坚持的勇气。开班三个月后,人 数少了一半,是很正常的,继续办下去,又会渐渐有人来插班,回复原来的 盛况。有一位萧丽玲老师,她说该县的孩子太可怜了,所以不但自己义务开 班教读经,还东奔西走,宣传理念,受了不少挫折,感动了许多小学校长和 老师,以及地方关怀文化的人士,共同努力了两年多,现在该县已有超过五 千位儿童读经,她希望将来全县的八千名小朋友都来读经,则将来当地不仅 文风鼎盛,而且将出大人才来。这便是凭着坚定的信念而推广读经有成的例 子。另有一位尤永煜老师,开班时八个学生,一年半下来还是八个,但他没 有放弃,后来终於增加到数十个,以致客厅容纳不下,这便是本着乐观的精 神开班有成的例子。我曾说只要还剩下一个人要读,便不可放弃,如此,则 无败事。第五,要有长远的眼光,不要短视近利,急着求一时之效。人类的 幼稚期是很长的,读经见效之日远在十年二十年以外,要善於期待。祝您成功!(一九九八年五月四日修订)全民读经声闻於天 天化之国再造不远儿童读经与潜能开发
留德医学博士·林助雄 近来,儿童读经风气渐开,参与者之中,不管是老师、家长或学生,都信誓旦旦、兴趣浓厚地为其效果庆贺,并努力地义务推广。儿童读经之成果, 在推展者和参与者来讲,只要见到读经儿童之记忆力改善、行为转好、学校 功课进步??等等初期现象,就算成功。他们认为,社会风气之改善,以及 将来伦理道德之提升,将随著这些未来社会中坚的成长而自然地达成。今从 脑的科学观点,就儿童读经如何透过潜能开发,成就上述种种温馨的成果, 尝做说明,充为共襄盛举。  背书,若是为了应付考试或躲开师长的责骂,这种传统的教育方法则是 在压榨学生的左脑,同时忽略了右脑的开发,对於一位正在学习、成长的小 孩子来讲,实在不理想。近些年来,由於人们越来越了解左右脑的功能,因 此在教学方面就出现更多的以合乎人性,并具潜能开发价值的新观念、新做 法来倡导,目的是要能达到左右脑平衡,藉以提升记忆力、理解力、创造力, 期使人类的智能做最大的发挥。儿童读经的方式,先不求理解,而只是背诵,表面上看来,还是左脑的训练而已,然而,就因为在背经的过程当中,完全松懈、有趣,使脑波从β 波转换至α波,也就是说,读经背经的小孩一而再、再而三地有机会舒解身 心压力,并能在 波的脑与潜意识互动的过程中加强了创造力、灵感、注意力、 判断力及记忆力。儿童读经背经的过程类似念唱,眼睛看经典文字是透过视觉作用来刺激右脑,而念唱的律动也启动了右脑,至於仔细整理辨字以便记忆,则是左脑 的工作,所以,整个读经的过程,恰好动用了左右脑功能,使左右脑运作得 以同步。根据研究,左右脑能有同步效用时,学习能力可增加 2 至 5 倍。其实,单从左右脑平衡的目的来讲,儿童除了读经之外,就是读其它的东西也会有效果,只要把握住轻松并有韵律感地重覆念唱即可。然而,一再 重覆的念唱,即使没有刻意去理解,所读唱过之内容不只是会存入大脑记忆, 它更会烙印在潜意识里,而潜意识的妙用就是无需经过意志的运作,能直接 地、默默地、自然地影响了人类的思惟与行为,所以儿童读经,选择古圣先 贤的智慧精华是正确的,因为假以时日,有读经的人多少会受到经典的潜移 默化、陶冶性情。  多让左右脑平衡、多处在α波下,会增进脑力开发,(包括记忆力、注 意力、理解力和创造力等。)也就是让潜能更有机会发挥,所以儿童读经是 被肯定的。至於透过经典潜移默化,使心性向善向上的边际效用,则是今日 社会风纪败坏、道德沦丧的根治妙方。基於此,全国上下都须重视并共同来 推展儿童读经。  二十一世纪将是智慧的世纪,无论人工智慧的科技产品,或是人脑智慧 的开发,都将极为兴盛,但是对人类来讲,是福是祸都还难以断言,因为人 性若不能向善,即使拥有尖端科技与人脑智慧,只会将犯罪升级,因此,未 雨绸缪之计是:全世界都应正视看似不起眼的儿童读经。  旧书不厌百回读 熟读深思子自知儿童读经收获大            林素花老师 近些年来,社会上对于推动儿童读诵古典经书,有风起云涌之势。欣慰之馀,更深感孔子所言不差——“德不孤,必有邻。”于是我也抱着野人献 曝的心情,将我过去一年来,以一位级任老师的身份在班上推动儿童读经(经 乃指古代的经典,如《四书》《五经》《唐诗》??)的经历、心得,与大 家分享。  促使我投身于推动儿童读经的动机,在于心痛于当今的社会,每天有层 出不穷的校园事件上演。我常思考,难道就没有一帖良方,可以挽救此一时 弊吗?  就在遍寻良方之际,聆听了一场由王财贵教授主讲的“如何指导儿童读 经”。听完之后,心中汹涌澎湃、热血沸腾,我在王教授的演讲中,看见未 来教育的曙光,我决定要试试这些古圣先贤的威力。教儿童读经的第一步,就是请小朋友准备好《唐诗》、《四书》、《老庄》,新旧不拘,但是需有注音。 开始读经的第一天,我由《唐诗》入门,先请小朋友抄两首诗在黑板上,我念一句,小朋友跟著念一句,简单又有趣。孩子们兴致勃勃,念了几次以后,也就会背了。 进入情况后,我开始配合鼓励制度而定下规则。当场会背的可记两个优点,后来会背的记一个优点。“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平常要小朋友背点书,像有多困难似的,如今为了两个优点,人人都成了个中好手。于是,读经活 动蔚为风潮,在班上如火如荼的展开。再来,教导儿童读经一定要掌握同侪学习的原则。老师、家长最好制造一个人人都在读经的环境,孩子浸濡其中,自然而然会乐意去亲近经典。 最后,就是要想办法验收孩子们的学习成果,验收的方式尽可能游戏化。我习惯将团康游戏竞赛融入验收成果中,譬如“萝卜蹲”的游戏,几乎每个孩子都爱玩,于是就规定指定的那一组,必须先背完一段经文或一首诗,才 可以进行游戏。总之,戏法人人会变,巧妙各有不同。用团体竞赛验收成果,有一个最大的好处,那就是孩子都有“喜赢厌输”的习性,于是常为了整组的荣誉,程度好的会千方百计去帮助程度差的。如 此,利用同侪间的良性互动,读经教学的推展,自然省力不少。接下来,我想谈一谈读经后,孩子们有哪些改变。(一)建立明确的价值观念  读经前,我每天处理不完学生间的纠纷,以及纠正不尽偏差的观念,于 是我十分渴望将学生浮躁的心,拉回书本上。但总是事与愿违,即使我费尽 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无济于事。对孩子来说,课业压力太大,就想法子鬼混、 作弊,班上人数这么多,任老师有三头六臂,也拿他没辙。印象最深刻的是班上一个戴眼镜的小男孩,课业成绩在班上算是佼佼者,但是他可以为了拿满分而作弊,还可以偷班上的牛奶钱却面不改色,甚 至临危不乱的将过错栽赃给同学。这个所谓“资优生”的偏差行为和观念, 真令我手足无措,不知从何导正他。  惊喜的是读经之后,经典中的道理,在他内心深处产生了反省的效力。 到后来,他即使捡到一块钱,也会一五一十的交给我;试卷上多了一分,他 会要求我改正;更难得的是,他会主动去纠正和他有同样错误行为的同学。(二)有颗较温柔良善的心  现今的教育制度,讲求速成、填鸭、量化。但教育是教“人”的工作, 许多性格与心灵的化育,是不能靠填鸭、量化达到速成的效果。孩子的内心 深处,有着最真、最善、最美的性情,需要藉由教育的力量去启发它、滋养 它。如此,孩子长大以后,才不会沦为功利主义的奴隶。以下这段在班上发生的小插曲,令我难以忘怀。 班上有个小朋友,从一年级开始就时常逃学、跷家,即使不逃学,在班上对老师也是口出恶言,对同学更是极尽恐吓勒索之事。有一回更恶劣到在 铁轨上排石头,差一点害火车失事。接班之初,前一任导师即对我耳提面命, 我就像是在捏一个不定时炸弹般地满心惶恐。读经一段时日之后,在一个闲聊的机会中,这个孩子居然主动谈到以往跷家逃课的事,言谈之中,已少了一分剑拔弩张之气,脸上却多了一分童稚 的天真,他甚至带着希望的口吻问我:“老师,古人说‘知错能改,善莫大 焉’是真的吗?”孩子的话,令我深深体会到“童蒙养正”,不正是如此吗? 这个孩子后来的表现,真是令人刮目相看。不仅以前的老师觉得他变得 知书达礼、合群友善,就连以往指名不愿意自己的小孩和他同坐一桌的家长, 也都认为他的改变是奇迹。这个小朋友的改变“轰动”了整个社区,大家都 认为是老师的功劳,但是我很清楚,这股伟大的教化力量,乃源于“读经”的薰陶功效。  读经后,孩子们有颗较温柔良善的心。他们透过读经,慢慢的领悟到做 人处世的道理,并且提升内省的能力,使今日摇摇欲坠的道德教育,出现了 一道曙光。(三)提高孩子的记忆力  孩子在十五岁以前,是记忆力的黄金时段,记得在我推动读经的两个月 之后,有一天上课,一时兴起,教孩子们念蒋捷的“听雨”: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矣!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带读了三次,当场就有一个小朋友站了起来,一字不差的将这阙词背了 下来。  另外,家长也反应,以前孩子背一课书,总要拖到一个下午才背熟;读 经之后,半个小时,就可以背完一课书。总之,读经真是好,好的妙境,还 待自己入门之后,慢慢去体会。  (四)有张漂亮的成绩单  初接班时,班风十分浮躁,学生的心不在书本上。第一次月考,数学的 平均成绩是七十八分。但到了下学期最后一次月考,竟然进步到了九十二分, 其中的差异不得不令人惊奇。  我常在想,读经和数学成绩有什么关联?几经思索,不难发现其中的渊 源。试摊开每一张数学考卷,即发现选择、填充、应用这些文字叙述的题目 占了一大半。读经能使语文能力大幅度提高,自然反应在各科的学业成绩上。 这一年,我陪着孩子们读经,发现不仅孩子长进了,家长也跟着进步, 而我这个做老师的更是与学生同步成长。班级里里外外、上上下下,一片和 乐融融。读经前,总有处理不完的纠纷;读经后,则是有捡拾不完的生命感动。  我在孩子的改变中,看到目前道德教育该走的方向。读经教学,乃是透 过古代圣贤的话来浸染、熏陶孩子们的心。摆脱往昔教育一味规定孩子这不 能做、那不能做的外在制约,孩子的内省能力增强后,他们的心更自在、更 宽广,而我这个为人师者也更愉快、更放心。孩子是国家未来的希望,也是 明日希望之城的主人翁。您是否对今天的教育感到忧心忡忡、力不从心?欢 迎您也踊跃参加儿童读经的推广行列,保证您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至乐无如读书 到要莫如教子诚挚的呼吁  一九八八年,世界各国的诺贝尔奖得主,在巴黎集会,会后发表的共同 宣言中提到:“人类要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两千五百三十年前, 中国的‘孔子’那里去找智慧。”这正证明,一个有智慧的人,无不体会到, 必须努力发扬中华文化,才能在未来的里程中,安然地度过艰难险阻,从而 引领人类迈向光明灿烂的前途。  尊敬的大德、同志们,连外国的有识之士,都能提出这种高瞻远瞩的声 明,有幸生长于文化宝库中的中国人,更应有肩负起振兴民族文化、落实道 德教育,建设祖国成为二十一世纪文化强国的决心。让我们不分地域,携手 合作,共同努力发扬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为“中国人的世纪”之理想而迈进 吧!  助印者功德芳名录10625 元:中华文化研习中心4200 元:张西泽750 元:黄詹霜500 元:陈文霜、林 目375 元:廖国祥250 元:李 昕、阮致维、陈松甫、李秀莲吴明智、吴振昌、吴宛儒200 元:释尚德130 元:张教珍125 元:李幸芳、李余阿玉、曾庆煌曾林阿娥、曾和美70 元:郭开俊50 元:张秋芳40 元:左锦虹30 元:朱冬梅25 元:曾远婷20 元:陈炘福15 元:童阿芳、刘传霞、毛芝芳、王 恕陈玉兰、孟生玲10 元:尹友琴、曲宝艳 以上共计净资人民币 20000 元正 恭印贰万本赠送结缘
成为本站VIP会员,
若未注册,请点击 成为本站会员.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电子书均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情况,请立即和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作相关处理。
                                   
蓝田玉PDF文档网致力于建设中国最大的PDF格式电子书的收集和下载服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科学启蒙选修课答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