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发展农牧民党员牧民定居建设要符合什么条件

热门关键词:
您当前的位置:&>&&>&&>&&>&正文
新疆吐鲁番地区托克逊县牧民定居水利工程白杨河引水干渠招标公告
&& 10:20:41&&&&
& &&关键词:
:1、招标条件:新疆吐鲁番地区托克逊县牧民定居项目经新发改项目(2013)54批准建设,建设资金为国拨与自筹,已具备招标条件,现对本工程所需的施工与监理进行公开招标,择优选择承包人。2、工程概况:托克逊县牧民定居水利工程主要是渠道的改造以及配套建筑物的建设提供供水保障,减少水量流失。建设地点:托克逊县。3、招标范围与标段划分:(1)施工标:①白杨河引水干渠:第一标段:16+619-21+619段;第二标段:21+619-26+619段;第三标段:26+619-31+619段;第四标段:31+619-36+619段。(2)监理标:白杨河引水干渠的施工进行监理服务。4、计划工期:白杨河引水干渠(第一、二标段)工期为日至日;白杨河引水干渠(第三、四标段)工期为日至日;5、投标人资格要求:(1)所有投标企业必须是独立法人资格,且营业执照在有效期内。(2)施工企业具有工程施工总承包三级及以上资质的企业。同时具备新疆水利厅核发的《水利水电施工从业单位登记备案核准证》、安全生产许可证。项目负责人疆内企业为水利工程二级及以上注册建造师,疆外企业为水利工程一级注册建造师。(3)监理投标单位必须具有水利水电建设施工监理丙级以上(含丙级)资质的监理机构。6、报名时间及地点:凡有意参加投标者,请于日至日,每天上午10∶00(北京时间,下同)至13∶30,下午15∶30至18∶30前往招标代理机构购买招标文件。投标人须持有效的单位营业执照、安全生产许可证、水利厅登记备案核准证、外省建筑企业进疆备案册、资质证书、介绍信或法人代表授权委托书和被委托人身份证、注册建造师证,以上各标段的投标人证件均需原件,并提交以上相关证件的复印件(加盖单位公章)购买招标文件。招标文件(含图纸)售价监理标1500元/标段,施工标3000元/标段,过期不售,售后不退;7、投标文件的递交及地点:投标文件递交的截止时间为日11时00分,地点为托克逊县水利局三楼会议室。逾期送达或未送达指定地点的投标文件,招标人不予受理。8、本招标公告同时在新疆经济报和自治区水利网,吐鲁番地区水利网上发布。9、招标人及招标代理机构联系方式:招标人:托克逊县乡镇水管总站联系人:庞辉生联系电话: 招标代理:新疆兵咨工程项目管理咨询有限责任公司办公地址:乌鲁木齐市五星南路344号联系人:李先生联系电话:
来自:新疆经济报
投稿联系:陈女士 &&&新闻投稿咨询QQ:
邮箱:(请将#换成@)
北极星电力网声明:此资讯系转载自北极星电力网合作媒体或互联网其它网站,北极星电力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频道最新频道排行
新闻总排行招聘总排行
要闻市场评论项目
政策解读电力数据看电力新疆游牧民定居工程五年惠及11.05万户游牧民
&&&&来源:&&&&
&&&&&&字号
人民网乌鲁木齐5月25日电 (罗继娜)25日,记者从新疆畜牧厅获悉,自2009年新疆启动实施游牧民定居工程,经过五年的努力,已完成纳入全国游牧民定居规划的11.05万户建设任务。
自“十二五”以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各级党委、人民政府把游牧民定居工程作为改变牧区落后面貌、转变草原畜牧业生产方式、推动牧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维护民族团结、边疆稳定予以积极推进。
新疆是中国的畜牧业大区,过去生活在这里的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生活条件简陋,随着社会的发展,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越来越多的牧民告别游牧,过上了定居生活,新的生活方式让他们能享受到教育、医疗等一系列优惠政策。
记者了解,1996年新疆牧民人口为80万,到2010年底,牧区人口增至153万。现有的7亿亩草场要比过去多负担整整一倍的人口。畜牧业转型的首战便是牧民定居,给草原减负,改变牧民生产及生活方式。自2008年以来,牧民定居工程被纳入国家发展规划,国家正式启动“游牧民定居工程”。如今,新疆各地定居点的户均补助约6万元人民币。
实施“游牧民定居工程”不仅改变了生态效益,牧民到定居点集中定居,而且将大量的牲畜转移到定居点,利用农村丰富的秸秆资源实行圈养,极大地减轻了天然草场的放牧压力。牲畜改为在定居点规模化养殖小区圈舍饲养,改变了牧区为了增收牛羊越养越多,草场越来越差,生态越来越坏,牲畜越来越瘦,牧民越来越穷的恶性循环,破坏的植被得到有效恢复,“宁要青草碧连天,不要牛羊满山坡”的理念开始逐渐深入人心,减缓了草场压力,使草场得以恢复,草地植被覆盖率逐渐提高,促进整个草地生态步入良性循环发展轨道。
据了解,新疆编制的《新疆实施牧民定居工程规划()》计划纳入的16.93万户,现在尚有5.88万户的差距。随着这几年新增户,新疆的游牧民人数也在不断的攀升。为此,自治区决定组织相关单位和专家编制《新疆“十三五”游牧民定居工程建设规划》上报国家,争取支持,全面解决游牧民居无定所的问题。
(责编:李晓啸、沈剑)
善意回帖,理性发言!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恭喜你,发表成功!
请牢记你的用户名:,密码:,立即进入修改密码。
s后自动返回
5s后自动返回
恭喜你,发表成功!
5s后自动返回
最新评论热门评论
娱乐动态|史海钩沉
24小时排行&|&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关于推进新疆游牧民定居工程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关于推进新疆游牧民定居工程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隐藏左栏
添加:&& 作者: 未知 &&来源: 未知 &&录入:白山艾力 人气:<FONT color=#ff
——以塔城地区调研为例
&&& 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产生活方式是传统草原畜牧业的最主要的表现,其四季游牧的流动性,远离城镇的分散性,造成牧区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教育、科技、医疗卫生、商贸等发展严重滞后,导致游牧民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极为低下,显著制约了牧民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严重阻碍了传统草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发展。目前,新疆牧民人均年收入仅2000元左右。因此,如何有效改善牧区生产生活条件,提高游牧民生活质量,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实现新疆的跨越式发展和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目标已经成为新疆“三牧”问题的关键,而实施游牧民定居工程无疑将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 塔城地区作为新疆畜牧业生产的重要地区,牧民人口众多,定居任务艰巨,其中,自治区已经核实确认的牧民有近2.5万户、10.6万人,2005年前定居的牧户仅有4564户,定居比例不足20%,45%的牲畜没有越冬暖圈,成幼畜越冬死亡率居高不下,幼畜成活率甚至不足90%,严重影响了塔城地区畜牧业的发展与牧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一、塔城地区游牧民定居工程建设现状及成效&&& (一)游牧民定居工程建设现状。“十一五”期间,塔城地区在游牧民定居工作方面花大功夫、下大力气,在2009年《国家游牧民定居工程规划》正式启动实施之前,各县市已经开始自主的推进实施游牧民定居工作,国家游牧民定居工程启动两年来,塔城地区先后完成了4814户游牧民的定居工程建设,总投资达22742.61万元。其中住房面积近29万平方米,暖圈38万多平方米,草料棚24万多平方米,目前定居住房及配套建设基本完成,并以通过自检实现入住。&&& (二)游牧民定居工程实施成效。塔城地区游牧民定居工程的实施,使游牧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一方面定居后,由过去单一的游牧畜牧生产开始向种植、圈养畜牧生产为主的多样化方式发展。一些新技术,如冷冻精液配种、常温人工受精、牵引交配和胚胎移植等技术手段被广泛运用到畜牧业生产领域。畜牧产品加工由过去主要使用手工操作为主,开始向机械化方向发展,牛奶分离器、擀毡机等被运用于畜牧产品加工,畜牧产业走向了商品性与集约化生产的道路;另一方面定居也改变了牧民原有的生活方式,现代化的交通、通信工具已经开始走进定居牧民家中,现代化的娱乐休闲方式也逐渐被广大牧民所接受,定居牧民的服饰选择、饮食结构、居住条件、交通状况与定居之前相比都有了显著的变化;再次,定居工程的实施,使得牧区现有的畜牧资源得以优化配置,而且圈养槽喂的方式也使饲草利用率更高,天然草场的压力进一步减小。&&& 除此之外,塔城地区在游牧民定居过程中的一些新举措和新思路也给定居牧民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很大促进,主要表现在:&&& 一是大力发展畜牧业和农业的同时,鼓励定居游牧民发展庭院经济,如塔城地区发展特色飞鹅养殖就给定居牧民带来了可观的收益;另外鼓励和帮助农区插花定居的部分牧民在房前屋后种植蔬菜和栽种果树,在自己自足的基础上增加经济收益,提高生活质量和水平。&&& 二是部分县市将游牧民定居与当地旅游业发展充分结合,在定居住房建设上充分考虑融入当地的民族文化特色和地域自然风光,同时适当提高建设标准,以便于充分发挥旅游接待功能,如塔城市的全疆首个定居游牧民社区——齐巴尔吉迭社区定居点,就在规划设计上预先考虑了定居与旅游的结合,社区化的管理解决了牧民定居的社会管理问题,实施牧家乐等多种生产方式还有效转移了牧民富余劳动力,增加了牧民收入。&&& 三是将定居与城镇化有机结合起来,如和丰县牧民定居安居楼项目的实施,就是通过将相关涉农涉牧资金整合起来,在县城及重要城镇建设定居的楼房,加速人流、物流向城镇的聚集,有效增强了城镇第三产业的发展活力,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而城镇化的加速又为定居牧民创造了更加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发展空间,有利于牧区富余劳动力的转移,促进城镇教育、科技、文化和医疗卫生等事业的发展,是未来牧区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一体化的有效途径。&&& 二、游牧民定居工程建设面临的问题&&& (一)游牧民自筹资金难度较大。目前,尽管国家安排了游牧民定居专项资金用于住房补助,但游牧民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标准化定居,还须配套饲草料基地、牲畜暖圈及牧民定居点道路、水电、学校、卫生院、文化室等设施,这些都需要大量的资金,而且红砖、水泥、钢筋等大宗建筑材料价格逐年上涨,建筑成本不断增加,牧民自筹压力较大。另外,游牧民定居是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逐年实施,后期定居的游牧民自我积累能力有限,资金筹措更加困难,地区游牧民因定居而负债的现象较为普遍。&&& (二)相关配套产业和产业链培育尚不能同步。游牧民定居过程中,最突出问题是大多牧民定居点产业结构非常单一,缺少适合牧民转产就业的工作岗位,游牧民定居后的生产生活问题没有可靠保障,定居后干什么、靠什么生活的问题没有解决,使得游牧民定居的风险和社会成本上升,严重的还会使已定居牧民定而不居,重新回到逐草游牧的生产生活状态,造成资源浪费。另外,在游牧民定居后,游牧民生产方式的转变与相关产业形成和产业链培育还未能实现同步,这主要是因为:一是受自然条件和生产技能的限制,短时期内,游牧民不可能在畜牧业生产活动中完全摈弃传统的游牧方式;二是由于相关产业尚未形成,产业链的培育和发展也相对滞后,剩余劳动力转移受到限制,从而对游牧民生产方式的转变产生一定的影响;三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镇的劳动力市场已经逐步由过去单纯的体力型向专业型、技能型转变,使得牧民进城打工的门槛不断升高,就业困难不断加大。&&& (三)人工饲草料的生产水平不能满足牧民的需求。游牧民定居配套建设中,虽然都配有相应的饲草料基地,但受水源、土地的制约,人均饲草料的生产水平不能满足牧民的需求,具体表现在:人工饲草料地的面积不够;人工饲草料地的种植结构不合理,饲草料作物的比例较低;不少牧民尚未从根本上认识到人工饲草料地的重要性,靠天养畜的畜牧业生产方式以及牧民传统的重牧轻农思想很难改变;大部分定居牧民还没有熟练掌握种植技术,无法有效提高饲草产量;定居点人工饲草料地相关配套设施还不够完善,播种机、收割机、打草机等加工机械配备不全,草料地防渗渠道、水源井等设施不足;牧民定居区饲草料加工利用率不高,饲料的青贮发酵技术推广应用不足。&&& (四)定居点配套工程保障力度不够。游牧民定居工程不但是定居住房建设,还涉及其它有关定居及发展生产的配套设施工程建设。由于国家的定居补助资金有限且主要用于住房和暖圈等生活、生产设施建设,其余水、电、路等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多只能依靠当地政府自有财力进行投资建设,因此,目前有相当数量的牧民定居点不能完全按照规划建设配套保障措施,无法完全满足现代畜牧业发展需要。特别是牧区大多位置偏远,条件艰苦,公共服务能力严重不足,部分定居点不具备医疗条件或是医疗设备简单、医务人员技术水平有限,定居牧民的看病就医问题依然存在;教育投入缺少来源,只能靠国家项目支持,在校学生人均教育费用逐步增长的规定无法落实,直接影响学校正常教学工作开展和教育质量的提高;动物疫情防控和畜牧兽医服务体系的不完善、不健全,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现代畜牧业的发展。&&& (五)定居牧民缺乏创新发展的思想意识。游牧民族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与游牧方式相适应的生活习惯和传统观念,即使在定居后,牧民的创新意识、创业意识和发展意识与农区村民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发展上缺思路、目标上缺定位、工作上缺举措,转变其思想方式甚至比改变生活方式更加困难。诸如在调研中发现,导致牧民闲呆在家而未外出打工的原因除了受语言不通的限制外,牧民自身缺乏主观能动性也是相当重要的原因。另外,相当一部分牧民将自己的增收看成是政府的任务,怀着等政府安置、靠政府补贴的惰性思想,忽视了自身的能动性,这就会导致出现政府热心着急、牧民消极等、靠、要的“一头热一头凉”现象时有发生。&&& 三、持续推进游牧民定居工程建设的几点思考和建议从塔城地区游牧民定居工程实施的情况来看,特别是面临的问题具有普遍性,是全疆各地牧民定居工程建设过程中都必须关注和解决的问题。因此,针对工程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典型问题,就如何进一步推进塔城地区乃至全疆游牧民定居工程建设顺利进行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妥善解决游牧民定居工程建设资金筹集问题。 游牧民定居工程投资较大,资金的筹措需要多个渠道。一是要尽可能多地争取中央财政资金的支持。多争取中央、自治区专项资金,提高游牧民定居工程中央、自治区级财政承担的比例。同时,利用中央对支持新疆发展的有关政策争取中央财政加大对定居点基础设施、配套设施的资金支持。二是地方财政应逐年加大对游牧民定居工程的投入,包括对定居点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的投入。三是游牧民在定居点房屋的建设中应按规定承担相应比例的定居费用。对于家庭生活困难的游牧民,建议通过增加政府财政配套和设立政策性银行“游牧民定居工程专项贷款”来解决牧民资金困难。四是整合各类资金用于定居工程建设。要加强同相关部门的沟通,整合各项贷款、退耕还草、畜牧业发展、人畜饮水安全、农村道路交通、国家能源沼气、抗震安居工程和农村危房改造等项目资金,与游牧民定居工程建设资金捆绑使用。五是组织游牧民参与建材运输和工程建设,就地输出劳务,以投工投劳的方式抵顶自筹部分款项。五是把饲草料地、牲畜暖圈、草料棚等作为牧区专项资金和发展资金中的重要投资项目,每年安排一定数额的切块专项资金,连续多年给予支持。&&& (二)加快定居牧民生产方式的转变。建议政府大力扶持牧区城镇非农产业和特色产业发展,为定居后的牧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对一些基础条件较好、具有农业发展潜力的定居点,要大力支持牧民发展农业生产,实行农牧结合。在农作物种植、人工种草、舍饲半舍饲技术和技能上对定居牧民加以培训,为其提供生产的全程技术服务,并给予一定的扶持;通过草场、牛羊入股,改良畜种,加快商品率,以草场流转、集中经营实现规模养殖、科学养殖;对牧区进行资金投入时,应当加大生产性资金的投入,最大限度地解决定居牧民的后续产业问题,对集中定居和进城定居牧民进行文化教育、科技培训。同时,通过多渠道就业实现劳动力转移,让定居牧民能够“定得下、稳得住、能致富”。&&& (三)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二、三产业。一是发展民族工业,增强民族工业的可持续性,要在积极开发高质量、系列化产品的同时,提高畜产品精深加工能力,大力发展特色奶制品、民族风味乳肉、绿色有机食品等食品生产加工行业,要注重与先进地区相关高校及研发机构建立合作开发关系,通过引智型和协作化的技术创新活动,逐步提升定居区域工业企业的竞争能力。二是以旅游业为龙头带动第三产业快速发展,要利用牧场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如草原风光、哈萨克民族风情等,大力发展旅游业,吸引人流、积聚人气,促进区域商贸服务、信息物流、社区服务等第三产业的繁荣。三是扩大牧民自主就业渠道,在发展民族手工业、旅游及其他服务业的同时,各级政府要积极开拓城镇就业门路,促进牧民由简单定居者向城市经济的生产经营者转变,由传统畜牧业生产方式向现代城市集约化生产方式转变,使城镇化趋于定型和完善。&&& (四)结合草原建设,建立饲草料基地。牧民定居,实行半舍饲、舍饲圈养过程中遇到最大问题是牲畜越冬的饲草、饲料问题。冬、春季补饲草料,是实施牧民定居和舍饲圈养的重要前提,也是发展集约化畜牧业,弥补牧民收入降低的根本保障。为此,在牧区推行圈窝地种草和半人工草地建设。在牧区要大力发展高效人工饲草地建设,扩大人工种草面积,充分利用该区丰富的农作物秸杆资源,建立饲草料基地,既为本区舍饲圈养提供充足的饲草料,又将饲草料调往牧区补饲,为牧区舍饲圈养提供保障,既发展畜牧业,又能减轻天然草地压力,还能提高牧民收入。&&& (五)加强定居点配套工程保障力度。一是切实提高定居点所在乡村的医疗卫生水平,一方面经常性开展送医送药下乡活动,另一方面积极采取多种方式加强在岗乡村医生的培训和教育,有效提高农村、社区等基层卫生人员的职业技能和服务能力。二是尽快完善定居点教育教学服务,解决定居牧民子女的上学问题,对于定居牧民相对集中,定居规模大的定居点,要及时设置学校(教学点),配备教师和相应的教学设备,对于零散定居的牧民,要就近安排牧民子女上学,并协调解决好食宿问题,对困难家庭提供一定补助,确保牧民子女的入学率和巩固率。三是实施畜牧科技推广与专业人员培训工程。重点抓好畜禽改良、快速育肥、暖圈饲养、冬羔生产、疫病综合防治、牧草栽培、草地改良、长草短喂、短草槽喂、“三贮一化”等实用技术和科研成果在定居点的推广普及,不断提高科技对畜牧业的贡献率。重视抓好畜产品储藏、保鲜、运输、加工等转化增值实用技术,提高畜产品的数量和质量。坚持“牧科教”、“产学研”相结合,在牧区利用冬闲时节科技工作者深入定居点开展诸如“科技之冬”活动等形式多样的畜牧业技术培训,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懂科学养畜技术、有市场经济意识的新型牧民,成为农牧业生产中的骨干力量。四是充分利用各类专项资金,进一步加强落实定居点的整体规划,加快定居点通信、广播、电视信号的覆盖,从根本上解决牧民信息闭塞的现状。&&& (六)在定居工程中充分发挥游牧民的主体作用。定居工程引导游牧民从游牧散居向集中定居转变,旨在改善游牧民的生产生活方式,这势必会对游牧民传统的生活习惯造成一定程度的冲击。因此,在重视游牧民定居的同时,对游牧民的主体性参与问题应给予高度重视,必须要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充分考虑游牧民族长期以来形成的民族习俗、生活方式以及不同区域的自然和人文特点,如果忽视牧区自身发展规律和游牧民的主体作用,仅是单纯的为推进游牧民定居工程而定居的话,那结果很可能会事与愿违。&&& (七)灵活调整相关政策。定居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各地的实际情况和发展水平相差很大,各地对于畜牧业发展的定位和目标也有不同,因此,在定居工程实施过程中,一定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充分利用各地的优势,发挥自身的特点,在定居政策上不能搞一刀切的固定模式。如在定居住房形式、面积以及定居模式等方面充分体现地方特色,发展条件好的,可适当增加标准,甚至正式允许以楼房、度假村等形式定居、转产、发展;发展相对滞后的,则要根据实际情况,减少不合实际的相关配套要求,尽量减轻牧民定居负担。对于转产转型发展的,要对规定的建设内容做灵活的调整,要根据未来发展的方向给提供相关的配套设施,如种菜需要提供的不是暖圈和草料棚,而是温室大棚。在资金使用上,也需要灵活应对,要想方设法地将所有涉牧涉农的资金捆绑使用,集中优势力量办大事,要以人为本,真正从质量上改善牧民的生产生活,而不是简单的按照政策要求,无谓的严格限制资金的使用范围和对象,最终形成“撒胡椒面”的局面,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大多游牧民的实际困难。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用地标准总的区间值包括道路、绿化等公共用地为50;七、饲草料地建设;新疆畜牧业之所以起伏波浪式发展,主要是受制于季节;就饲草料生产而言,它的核心和首要任务是建立水利设;按照草地生产力和草地生态保护的要求,北疆牲畜舍饲;在饲草料地建设中,特别重要的是水利设施建设;建立优质高产的人工草地是现代化畜牧业生产的重要标;天然草地的载畜能力终归是有一定限度的;增加草料生
用地标准总的区间值包括道路、绿化等公共用地为50―150m/人。牧民定居宅基地面积每户2-3亩,住房建在上风向,住房就地取材,以砖混结构为主,达到坚固耐用、抗震、卫生保暖、确保建设质量。
七、饲草料地建设
新疆畜牧业之所以起伏波浪式发展,主要是受制于季节不平衡和草畜不平衡这两个主要环节。解决的途径是加快草料地建设,通过种植业手段,种草种料,增加草料储备,实现冷季舍饲,同时调整季节牧场利用时间和利用强度,让草地畜牧业的发展建立在可靠的物质基础之上。
就饲草料生产而言,它的核心和首要任务是建立水利设施配套的人工草料地,进行草料生产,逐步形成能够满足牲畜冷季舍饲需要的草料生产能力,改变靠天养畜、全年放牧的生产方式,实现暖季天然草地放牧,冷季定居点舍饲圈养。因此,饲草饲料地建设是牧民定居过程中的重头戏,必须倾注于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如果没有草料地的支撑,牧民定居是不可能巩固的。
按照草地生产力和草地生态保护的要求,北疆牲畜舍饲135―150天,南疆舍饲120―135天为宜。
在饲草料地建设中,特别重要的是水利设施建设。新疆是干旱地区,为灌溉农业,水利是草料地建设的基础和关键。定居点既要解决人畜饮用水,又要保证有充足的灌溉水源。因此,牧民定居水利先行,在草料地建设中必须以水利建设为中心,确保灌溉水源。
建立优质高产的人工草地是现代化畜牧业生产的重要标志,世界上畜牧业发达国家人工草地在草地总面积中都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甚至成为种植业中的支柱产业。研究表明,人工种植的苜蓿产量相当于原有天然草地的26倍,青贮玉米的产量相当于原有天然草地的32倍。现在,新疆大部分地区牧民定居水平不高,效益差,主要原因就是人工饲草饲料种植水平低的缘故。因此,要将提高人工饲草料生产能力,扩大饲草饲料来源,作为牧民定居的头等大事来抓,作为家畜生产的强有力的后盾。
天然草地的载畜能力终归是有一定限度的。只有大力发展人工草料地建设,2
增加草料生产,才能有效地保护和合理利用草地资源,保持草地畜牧业持续发展。
新疆是干旱荒漠区,因受水土条件制约,建设人工草地确有不少困难。但从总体上讲,在新疆拥有5667千公顷的草地和人均占有地表水资源为全国的2.4倍的条件下,进行人工草地建设有很大的潜力,应该在牧区有条件的地方建设人工草料:
1、充分利用牧区小水源、小地块、不拘形式地建立小片草料地,集小成大,集少成多;
2、将退耕还草地改建为高产优质的人工饲草料地;
3、在北疆降水量350毫米以上的中低山带现有旱地,依托土质和热量条件优势,建立旱作人工草地,有引水条件的旱地也可改造成为喷灌草地;
4、在光热水土资源充沛河流沿岸和山前平原建设优质高产的人工饲草料基地;
5、将开垦后由于沙化、盐渍化而弃耕的地作为人工草料地建设的对象加以改良利用。
适宜新疆建植人工草料地的优良牧草和饲料品种,如新疆和田苜蓿、杂花苜蓿、新牧1号苜蓿,奇台红豆草、百麦根、奇台无芒雀麦、日本燕麦、苏丹草、青贮玉米、豌豆等多种豆科和禾本科品种。
人工草地建设的关键是水源保障,近几年,新疆在牧区水利工程建设上的投资逐年增加,自治区先后启动了引额济克、引额济乌的北水南调工程,塔河治理和伊犁河南岸大渠修建等大型水利工程,并且每年都有投入建设数十项牧区水利工程,这些都为人工草料地建设和草地改良创造了条件。
新疆即有牧区,也有农区。因此农区应加大草料生产力度,通过调整种植业结构,实现粮食―草料―经济作物三元结构配置,使草料生产面积至少达到20―30%,以生产足够饲草料,满足农区牲畜饲料自给,减少天然草地压力。
同时通过商品草料生产,接纳牧区超载牲畜到农区过冬育肥来支持牧区实现草畜平衡。
建立农业绿洲与牧业天然草地并存,形成种植业与养殖业相结合的经营体系,对保证发挥资源优势和推动大农业的整体发展以及获取最大经济效益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定居点牧民生产方向引导
巩固牧民定居成果需要解决诸多问题。其结症是创造条件使牧民经济收入尽快提高,为此各地相继提出牧民定居后的生产经营方向问题。
是继续经营畜牧业?还是以牧业为主,兼营种粮、种草,为畜牧业生产服务,从事半农半牧业?还是获得一定的饲草饲料地以后,主要经营种植业?
县、乡管理部门应当引导、不断摸索。当然,其前提是牧民个人意愿,以增加牧民经济收入为宗旨。
近几年一些牧民定居点的实践证明,定居牧民走以养殖业为主,种植业为养殖业服务,在土地经营上根据牧户自己的意愿,实行合理的三元(粮食、饲料饲草、经济作物)种植结构,走“种草养畜”的道路为理想模式。究其原因可归纳为两点:
⑴、牧民有丰富的牲畜养殖(放牧及家庭饲养)经验并喜爱这一行业。 ⑵、政策扶持,政府重视畜牧业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年积极提升畜牧业的地位。2008年自治区出台了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的政策措施,带来发展畜牧业的勃勃生机,促进和加快了牧民从事畜牧业生产致富的道路。
引导和鼓励定居牧民走“种草养畜”的致富道路。
所谓“种草养畜”就是定居牧户主要依靠自己种植的饲草料喂养牲畜,既不依靠农副加工产品及其残渣(玉米秆、麦秸、番茄渣等),更不靠购买饲草料维持。其优越性:
⑴、降低饲养成本,取得更大经济效益;
⑵、所生产的草料加工后(青贮、微贮、黄贮、氨化)饲喂家畜,保证牲畜
健康,保证畜产品品质,提高畜产品质量和数量,生产绿色商品;
⑶、耕地实行草田轮作,调整种植结构,实现“三元” (粮食、饲草料、经
济作物)种植,农田以施用腐熟后的有机肥,优化农田生态,向有机农
⑷、促进种植业与畜牧业的有机结合、协调发展。形成从“三元”种植――
草田轮作(合理增加苜蓿比例)――饲养家畜――大量施用有机肥(经过腐熟)――提高农作物产量的良性循环系统。
⑸、增加苜蓿种植比例,苜蓿播种面积达到20%,粮草轮换倒茬,3―5年实
现一个轮作周期,周而复始,必有收益。
八、配套设施建设
除了牧民定居点三通、四有、五配套设施建设以外,还必须完善饲草料加工及储藏、家畜健康养殖设施、牧民生产技术培训等配套建设。
1、青贮窖建设
(1)大型青贮窖
大型青贮窖适用于养殖场和养殖小区,窖底铺一层厚10―15厘米的混凝土,窖壁要求光滑、结实、无裂缝,外倾5―10厘米。地上式青贮窖窖壁的厚度,由下到上逐渐变薄,下部厚75厘米,上部厚25厘米。半地下式青贮窖窖壁的地下部分厚25厘米,如窖比较深,地上部分壁厚需在地平面部加厚为37厘米,上部为25厘米。大型窖的一端侧壁需开一个宽1.5―4米的通道,以方便取用和在装窖时机械的进出。半地下窖需在开口处,修一个坡度不大于30度的坡面,由地面通到窖底。
大型青贮窖宽度一般4―6m,深度3―5m,长度根据青贮数量确定。
(2)中、小型青贮窖
中、小型青贮窖适用于家庭牧场,修建青贮窖不宜过宽过大,以免开窖后青贮料暴露面过大而造成二次好氧发酵,影响青贮质量。在地下水位较低的地方青贮窖适宜建成地下式;在地下水较高的地方青贮窖可修建成半地上式;在地下水位高或很高的地方青贮窖可修建成地上式。为便于取料操作,在窖的一端可修建台阶。
地下式青贮窖宽度一般3m左右,深度2.5-3m,长度根据青贮数量确定。地下式窖的窖顶比窖底宽成倒梯形,这样便于压紧;
半地下式青贮窖宽度一般3m左右,地下0.5m,地上1.5―2m,长度根据青贮数量确定;
地上式青贮窖宽度一般3m左右,高度2.5―3m。
均用砖或石料砌成,水泥抹平。窖宽与深一般宜大体相近,如窖宽3m,窖深
2.5-3.0m。
青贮窖容积的计算方法:(窖顶宽+窖底宽)÷2×长×高。一般一立方米容积可贮存青玉米750千克。
2、草棚、饲料库建设
草棚、饲料库建筑规格大小与家庭牧场冷季舍饲期间的牲畜数量、日粮标准以及各类草料体积、容积有直接关系,在一般养殖场建设中往往忽视规格标准,此类建筑常出现浪费或不足的情况。建设前应进行详细的计算,确定草棚与饲料库的规模大小。
3、沼气池建设
牧区沼气建设是改善牧民生活和生产条件(减本增效)的项目,即“生态家园,富民计划”。通过厌氧发酵产生的沼气主要用来做生活燃料,产生的沼液、沼渣是优质的生物肥料,可给饲草料做追肥、叶面喷肥、底肥和病虫害防治使用。修建一座容积为IO立方米的沼气池,每天投入相当于一头牛的粪便发酵原料,每年可生产300~400立方米的沼气,能供4口牧民之家的生活燃料,每年可生产优质的沼液、沼渣肥 20立方米,可满足10O亩饲草料作物叶面喷施和病虫害防治的使用。
4、堆粪场建设
堆粪场是粪便处理的最简便方法,建设面积的大小要根据饲养牲畜数量来确定。每头牛平均日排粪尿量30千克左右,绵羊1.5千克左右。在大型奶牛或肉牛场,每头成年牛的堆粪场面积需占地8―10m2,而新疆草原牧区比较干燥,水分蒸发较快,因此,推算出每头牛的堆粪场面积4―5m2。羊粪含水率较低,每100只羊,按30天周转一次,堆粪场占地面积至少50m2。
家庭牧场的堆粪场一般布局在宅基地舍区以外与饲料地相连。养殖牛的家庭牧场则需在圈外建立临时粪池,专用于排粪沟流出的粪尿,再建园形或方形的发酵池,解决粪便的无害化处理。
5、牧民技术培训点建设
游牧的生产、生活习俗不可避免地导致牧民对草原畜牧业生产领域以外的各种生产技术知识贫乏,接触的信息和新鲜事物相对较少。定局后的第一要务是有
包含各类专业文献、外语学习资料、生活休闲娱乐、高等教育、各类资格考试、39新疆牧民定居专题片_解说词等内容。 
 关键词:新疆,牧民定居,规划设计 Abs 新疆牧民定居点规划研究 摘要: 针对对口支援新疆牧民定居点规划设计行动中一个案例――青河县阿 苇中心镇牧民定居点的方案形成...  蒲西乡尤日村牧民定居和美丽幸福家园解说词_机械/仪表...“新荷花药业饮 片有限责任公司签订的购销合同为契机...专题推荐
2014下半年教师资格...专题 2014教师资格...  通过控制和禁止牧区代牧农区牲畜, 加大农区及定居点牧民舍饲圈 养力度, 改变...新疆布尔津县高级中学20... 6页 免费 金科交通企业专题片解说... 5页 免费 ...  篇一:2012 年某县牧民定居工作总结 ***2012 年游牧民定居工作总结 一、2012 年***游牧民定居计划 2012 年我县第一批牧民定居工程计划任务 570 户,确定了 8...  新疆###地区###市 齐巴尔吉迭牧民定居工程建 议书 第一章 总论 1.1 项目概要 1.1.1 项目名称:新疆 ### 地区 ###市齐巴尔吉迭牧民定居工程 1.1.2 项目...  农村社区建设专题片解说词万丈高楼,起于垒土。党的建设,系于基层。近年 来,福海...在牧民定居点建立社区服务 三是 中心开展社区化服务,重点解决牧民定而不居等...  吉柯沟内, 开阔、宽敞,里面有三个牧业定居点,沿...解说词:阿须牧民坚持说他们说的一切都是真实的历史...浅析小城镇建设专题片的... 2页 1下载券&#169;...  新疆农业大学专业文献综述题目 : 姓名 : 学院 : 专业 : 班级 : 学号 : ...关键词:牧民定居;草料地;利用管理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 游牧民定居工程已取得...  【关键词】牧民定居;工程推进;水磨沟乡 1.牧民定居工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牧民定居存在的问题与对... 45人阅读 2页 &#165;2.00
浅谈新疆牧民定居存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牧民定居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