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美1955年中国经济数据100字

《美国经济增长率》_精选优秀范文十篇
美国经济增长率
美国经济增长率
范文一:如何提高美国的长期经济增长率龙源期刊网 .cn如何提高美国的长期经济增长率作者:马丁·菲尔德斯坦 王宇来源:《金融发展研究》2014年第04期摘 要:目前美国经济面临两个方面的挑战:一是经济复苏之路曲折艰难;二是实际经济增长率低于潜在经济增长率。短期来看,要推动美国经济快速复苏并提高就业水平,一方面应当永久性地降低税率、大幅降低政府债务水平;另一方面,应当推出基础设施建设支出规划。长期内,应通过增加劳动力供给、提升劳动力素质、提高资本积累速度和质量来提升长期经济增长率。关键词:美国;经济增长率;就业;政府债务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3目前美国经济面临两个方面的挑战:一是经济复苏之路曲折艰难;二是实际经济增长率低于潜在经济增长率。如何应对这些挑战,是美国经济复兴的关键所在。一、刺激短期需求虽然从2009年起,美国经济开始复苏,但在此次复苏中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和就业增长一直未能达到以往经济复苏所应有的强度。最近几年,美国年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始终低于2%,就业增长也低于人口增长。为什么此次美国经济复苏力度弱于以往?一个重要的原因是,2007年美国经济衰退与此前历次经济衰退不同。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美国历次经济衰退均起源于美联储加息,具体讲,为了抑制通货膨胀,美联储会提高联邦基金利率,利率上升会造成经济衰退。当通胀率下降时,美联储就会降低联邦基金利率,美国经济也随之迅速恢复活力。与以往不同的是,2007年的经济衰退起源于对风险的错误定价,其中,包括严重高估房地产价格。2006年,美国房地产价格下跌,抵押贷款借款人开始违约,其他以抵押贷款为基础的金融资产价格也随之下跌,并导致金融机构之间惜贷和信贷市场流动性枯竭。在这种情况下,降低联邦基金利率无法推动美国经济快速复苏,因为房地产价格仍在下跌,资产价格不会对美联储降息做出有效反应。与当时的产出缺口相比,2009年,美国的财政刺激政策力度不足,执行情况也很糟糕,造成政府债务大幅上升,其负面作用要远远高于刺激经济增长的正面作用。美联储的非常规货币政策降低了长期利率,但是,房地产价格仍然下跌到2012年。在2013年之前,股票市场上升幅度也低于企业盈利的增速。作为近几年来唯一持续实行的经济刺激政策,即美联储的非常规货币政策已经不能对经济复苏产生实质性的促进作用。同时,零原文地址:
范文二:如何提高美国的长期经济增长率臼如 何 提 高 美 国 的 长 期 经 济 增 长 率马丁 ? 菲 尔德 斯坦王 宇译摘 要 :目前美 国经济面 临两个方 面的挑战 :一是经济 复苏之 路曲折艰难 ;二是实 际经济增长率低 于潜在经  济增长率 。短期来看 ,要推动美 国经 济快速复 苏并提高就业 水平 ,一 方面应 当永久 性地降低税率 、大幅降低政府 债务 水平 ;另一 方 面 ,应 当推 出基础设 施建设 支 出规划 。长期 内 ,应通 过增 加劳动 力供 给 、提 升劳动 力素质 、提 高资本积累速度和质量来提升长期 经济增 长率 。   关键词 :美 国;经济增长率 ;就业 ;政府债 务中图分类号 :F 8 3 0 文献标 识码 :B 文章编号 :1 6 7 4 . 2 2 6 5( 2 0 1 4 )0 4 . 0 0 4 1 . 0 3目前美 国经济 面临两个方 面的挑 战 :一是 经济复  人 开 始违 约 ,其 他 以抵 押 贷款 为 基础 的金 融 资产 价苏之 路 曲折 艰 难 ;二 是 实 际经 济增 长率 低 于 潜在 经  格 也 随之 下 跌 ,并 导致 金 融 机构 之 间惜 贷 和信 贷 市  济增 长 率 。如 何应 对 这 些挑 战 ,是美 国经 济 复兴 的  场 流 动性 枯 竭 。在 这 种 情况 下 ,降低 联邦 基 金利 率关键所在 。一无 法 推动 美 国经济 快 速 复苏 ,因为 房 地产 价 格仍 在  下跌 ,资产 价格不会对 美联储 降息做 出有效 反应 。与 当 时 的产 出缺 口相 比 ,2 0 0 9 年 ,美 国 的财 政、刺激 短期 需求虽然从 2 0 0 9 年起 ,美 国经 济 开始 复 苏 ,但 在 此次 复 苏 中 国 内生产 总 值 增速 和 就业 增 长 一 直未 能 达  刺 激政 策 力 度不 足 ,执 行 情 况也 很 糟糕 ,造成 政 府  到 以往 经 济复 苏 所应 有 的强度 。最 近几 年 ,美 国年  债 务 大 幅上 升 ,其 负 面 作用 要 远远 高 于刺 激 经 济增均 国内生产 总 值增 速始 终低 于 2 % ,就业 增长 也 低于  长 的正面作用 。人 口增长 。 : .美 联 储 的非 常 规 货 币政 策 降 低 了长 期利 率 ,但0 1 2 年 。在 2 0 1 3 年 之  为什么此_ 次 美国经济复苏力度弱于以往?一个重  是 ,房 地 产 价 格 仍 然 下 跌 到 2 要 的原因是 , tz o o 7 年美 国经济衰退与此前历次经济  前 ,股 票 市 场 上升 幅 度也 低 于企 业 盈 利 的增 速 。作衰退 不 同 。第 二 次世 界 大 战 以来 ,美 国历 次经 济 衰  为 近 几年 来 唯 一持 续 实行 的经济 刺 激 政策 ,即美 联  退 均 起 源 于美 联储 加 息 ,具 体 讲 ,为 了抑 制通 货 膨  储 的非 常规 货 币政 策 已经不 能对 经 济 复苏 产 生实 质  胀 ,美联 储 会 提 高联 邦 基金 利 率 ,利 率 上 升会 造 成  性 的促 进 作 用 。 同时 ,零 利 率政 策 和 量化 宽 松政 策  经 济 衰退 。 当通胀 率 下 降 时 ,美 联储 就 会 降低 联 邦  还 可 能对 未 来 的宏 观 经 济稳 定 构成 威 胁 。 当前 ,美  基 金利 率 ,美 国经 济 也 随之 迅 速恢 复 活 力 。与 以往  联储 正 在 逐 步退 出量化 宽 松 政策 ,不 断减 少 购债 规  不 同的是 ,2 0 0 7 年 的经 济 衰退 起 源 于对 风 险 的错 误  模 ,长期利率 水平也将 随之上升 。   定 价 ,其 中 ,包括严 重高估房 地产价格 。扩 张 性 财政 政 策 是 刺激 短 期 经 济增 长 的 有效 工2 0 0 6年 ,美 国 房地 产 价格 下跌 ,抵 押 贷款 借 款  具 ,然 而 ,在扩 张 性 的财 政 政策 对 国内生 产 总值 增收稿 日期 :2 0 1 4 . 4 . 7   作者简介 :作者 马丁 ? 菲尔德斯 坦系哈佛大学教授 ,美 国著 名经济学家 ;译者为 中国人 民银行研究局研究员王宇博士 。《 金融发展研究》 第4 期 【4 1】长 产 生推 动作 用 的同时 ,由其 引发 的政 府 债 务水 平  劳动参与率 。也 大 幅上 升 ,结 果使 企 业 由于 担心 未来 政 府增 税 和  三是 增加低技 能劳动者就业 。最低工 资法 将大量加 息而削减投资 ,从 而对经济增 长造成负 面拖 累 。低 技 能劳 动 者排 除在 就 业 市场 之外 。通过 允 许 劳动要推 动美 国经济快 速复苏并提 高就业水平 ,一 方  者 将 部 分 社 会 福 利 视 做 对 其 要 求 的 最 低 工 资 的补  面应 当 永 久 性 地 降低 税 率 、大 幅 降 低 政 府 债 务 水  偿 ,将现 存 的社 会福 利 制度 和 最低 工 资制 度 结合 起  平 ,另一 方 面 ,应 当推 出长 期 的基 础设 施 建设 支 出  万 亿 美元 。只有 这样 ,才能 实 现既 定 的经 济增 长 目   标 。缺少 “ 准 备 就绪 ” 的项 目不 能 成 为放弃 这 一 战  略 ,并将 资金 投 向对 经 济增 长影 响 较少 的支 出项 目   的借 口。不过 ,在这 一 战 略实施 之 前 ,需要 用 一 到  两 年的时间对基础设施 建设支 出项 目进行科学规 划。   务 水 平 的长期 财 政减 支 政策 相结 合 ,才 能发 挥 促进  来 ,将 使 得 当前 贫穷 、低技 能 的 劳动 者进 入 就业 市  ( 二 )提高劳动力 素质  提供更 好的师资 ,提升教育质量 。研究发 现 ,更  好 的师资 能 够带 来更 高 的教 育 质量 ,而更 高 的教 育  质 量 可 以提 升学 生毕 业 后 的实 际 收入 。 为了使 教 师  这 一 职业更具 吸引力 ,应 当允许 学 校 淘汰 不合 格 师  高 中的教材与未来 的就业相关 。美 国每年有超 过  没有 正 常毕 业 ,造 成 这一 问题 的重要 原 因是 ,这规 划 。在 5 年 内 ,基 础设施 建设 支 出规模应 当超 过 1   场 ,获得更多 的技 能和经验 ,以增加劳动者 的收入 。短期 财政刺激政策 ,必须与能够有 效降低政府债  资 ,以提高未来 劳动者收入水平 。   经 济 复苏 的作 用 。长 期 的财 政减 支 只有 通过 降低社  1 0 0 万高 中生辍学 。在芝 加哥 ,高 中新 生 中有 三分 之  保 和 医保 的支 出增 速 ,以及 限制 税 收抵 免 和免 税等政府 的隐性支 出才 能得 以实现 。一些 学生 认 为 ,其 高 中课程 的 内容 与 他们 未 来 的就业  不 具相 关性 。美 国应 该借 鉴 其他 国家就 业 导 向 的课的技能 。在政 治上 ,这一政策 组合可能很难 实现 ,只有 同  更 大程 度 上获 得 民主 、共 和 两党 的 支持 。没 有 这样一时 包含 正 向和 负 向 的税 收和 支 出调 整方 案 ,才 能在  程 安排 ,以 帮助那 些 学 生完 成高 中教育 ,获得 所需  个方案 ,就没有较 高的经济增长率 和就业水平 。   二 、提 高长期经济增 长率  能够提 升长期经济增 长率的政策措施 可以划分为  三 类 :一 是 增 加 劳 动 力供 给 ;二 是 提 升 劳 动 力 素  质 ;三 是提 高 资本 积 累速 度 和质 量 。这些 政 策 也可  具有市场 价值 的大学课程 。 当前许 多雇主都在抱怨 大学 毕业 生 并不 具 备就 业 所需 要 的技 能 ,许 多 大学 毕业 生 同样 抱怨 他 们 的工作 并 不需 要 接 受大 学教  育 。美 国政 府 为 大 学 生 提 供 的助 学 金 和 助 学 贷 款 ,应 当使这 些大学生能够进 入劳动生产率 较高 的行业 。( 三 )增加 资本投资以通过 提供 技 术 能力 更强 的劳动 力 和更 快 的资本 积累 ,来 加速 技 术进 步 。下 面 我将 从这 三类 政 策 中选  择三个具 有可行性 的政策 。   ( 一 )增加 就业一更多 的资本 投资能够直接 地 ( 以及通 过引进新技术 问接 地 )提 升劳 动 生产 率 和产 出水 平 。 能够 提升资本 投 资规 模 、改 善 资本 利用 方 式 的政 策措 施 应 当包括 以下 内容 :一是 增 加老 年就 业 。 当前 6 0 岁 人 口的劳 动参 与一 -率为 6 4 % ,6 5 —6 9 岁 人 口的劳 动 参 与 率 仅 为 3 2 %。   1 9 8 3 年 ,美 国国会 曾将退 休领 取社保 的年龄 由 6 5 岁  推迟 到 6 7 岁 。 自国会上 一次 推迟 退休年 龄后 ,6 7岁  老人 的预期 寿命 又 有所 提 高 。 因此 ,为 了与 预期 寿是提高居 民储 蓄率 。美 国居 民储 蓄 占可支配收入 的 比重 已经 由 1 9 6 0 -1 9 8 5 年 的9 % 降 至 近 年 的3 %。许 多政策 措施 都在 不 同程度 上 降低 了居 民的储  蓄率 ,包 括 社会 保 障金 ,以及 对 住房 抵押 贷 款 利率  贴等 。大力 推行 个 人养 老 金计 划 并使 居 民社 会保 障更 多地依 赖 于个 人 投 资而 非政 府 补助 ,有 助 于 提升命 的提 高保 持一 致 ,进 一 步推 迟退 休 年龄 ,有助 于  和住 房净 值 贷 款利 率进 行 税 收抵 免所 隐 含 的税 收补  提 高劳动参 与率。二是增加女性 就业 。当前 的美 国税收制度 和社保制 度 对 双 职 工 家 庭 中收 入 低 于 配 偶 的女 性 明 显 不  居 民储蓄水平 ,增加企业投 资 ,提高劳 动生产率 。   利 。美 国政 府对 女性 收 入起 征 税 率为 其配 偶 收入 的  二是鼓励企业 投资 。在美 国 ,不断攀升 的企业所  最 高 边 际税 率 。其 他 国家 则是 对各 个 家庭 成 员分 别  得税 率 ( 经 济合 作 与 发展 组织 国家最 高 )使 得 资金  计 税 ,从 而 有 助于 激励 女性 更 积极 地 参加 工 作 、获  大 量 流 向对 国 内生 产 总值 贡献 较 小 的 房 地 产领 域 ,得 更 高 的收 入 。改 革这 些 制度 ,有助 于增 加 女性 的  而非 投 资于 厂 房和 设 备 。与此 同时 ,不 断攀 升 的企【4 2】 《 金融发展研究》 第4 期羁业 所 得税 率 还 造成 美 国企业 更 多 地投 资 海 外 ,国外  企业 则尽量 避免到美 国投资 。   三是调整 资本 的全球 配置 。几乎所有 的发达 经济  汇 回 国 内 的 利 润 并 不 计 税 。 然 而 ,美 国税 制 则 不  同 ,企业 从 国外 汇 回 国 内的利 润 也需 要 计税 ,结 果与欧洲不 同 ,美 国的劳动力市 场和要素 市场并不存 在 制度 性 缺 陷 ,因而不 会 对美 国经 济增 长 造成 根本性 阻碍 。 因此 ,在 未来 1 0 年 中 ,即使 不采 取短 期  人 增 长 。但 是 ,实 际就业 和 收 入水 平 可 能低 于潜 在就业 和收入水 平 。   如 果不 改 变 现有 政 策 ,未来 1 0 年 ,美 国较低 的体 均 仅 对本 国土 地上 的收 入征 税 ,对 于企 业从 国外  刺 激 政 策 ,美 国 经济 也 能够 重 新实 现 充分 就 业 和收美 国企业 将 利 润 留在 国外 以扩 大 国外 分 支 机构 的生产 经 营 规模 ,这 在提 高 了 这些 分 支 机构 所 在 国 的劳  的生产率 和经济增 长速度 。三、结论劳 动 生产 率 将会 降低 实 际经 济 增长 率 。 为此 ,在 提多事 要做 。动 生 产 率 和经 济 增 长率 的 同 时 ,也 削弱 了美 国 自身  高 劳 动力 素 质 、增 加 企业 投 资 等方 面 ,我 们 还有 许Ho w  t o   Ra i s e   t h e   Lo n g ? - - Te r m  Ec o n o mi c   Gr o wt h   o f   t h e   Un i t e dS t a t e sMa r t i n   F e l d s t e i n   T r a n s l a t e db yW a n gYuAb s t r a c t : Cu r r e n t l y, t h e   US   e c o n o my   i s   f a c e d   wi t h   t wo   c h a l l e n g e s . Fi r s t l y, t h e   r o a d   o f   e c o n o mi c   r e c o v e r y   i s   u n—s mo o t h   a n d   d i ic f ul t . S e c o n d l y, t he   a c t u a l   e c o no mi c   g r o wt h   r a t e   i s   l o we r   t h a n   t h e   p o t e nt i a l   o n e . I n   t he   s ho r t   r u n, i n   o r —de r   t o   pr o mo t e   t h e   q u i c k   r e c o ve r y   o f   US   e c o n o my   a n d   e n ha n c e   t h e   e mpl o y me nt ,o n   t he   o n e   h a n d, t h e   t a x   r a t e   s h o u l db e   p e r ma n e n t l y   l o we r e d   a nd   t he   g o v e n me r n t   de b t   l e ve l   s h o u l d   b e   l a r g e l y   r e d uc e d. On   t h e   o t h e r   h a n d, t h e   e x p e n di ur t e   p l a n   o f   i n f r a s t r u c t u r e   c o ns t r u c t i o n   s h o u l d   b e   l a i d   o u t . I n   he t   l o n g   r u n, t he   s u p pl y   o f   l a b o r   s h o u l d   be   r a i s e d, t h e   q u a l i t y   of   l a bo r   s h o u l d   b e   i mp r o ve d   a n d   t he   s pee d   a n d   q ua l i t y   o f   c a p i t a l   a c c u mu l a t i o n   s ho ul d   b e   e n ha n c e d   t o   r a i s e   t h e   l o n g — t e m   re c o n o mi c   g r o t h. w   Ke y   Wo r d s : U. S . ,e c o n o mi c   g r o wt h   r a t e, e mpl o y me n t ,g o v e m me n t   de b t( 责 任 编辑 耿 欣 ;校对 G X)《 金融发展研究》 第4 期 【4 3】阅读详情:
范文三:经济增长率经济增长率什么是经济增长率?经济增长率是末期国民生产总值与基期国民生产总值的比较。经济增长率也称经济增长速度,它是反映一定时期经济发展水平变化程度的动态指标,也是反映一个国家经济是否具有活力的基本指标。它的大小意味着经济增长的快慢,意味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所需的时间长短,所以政府和学者都非常关注这个指标。如果变量的值都以现价计算,则公式计算出的增长率就是名义增长率,反之如果变量的值都以不变价(以某一时期的价格为基期价格)计算,则公式计算出的增长率就是实际增长率。在量度经济增长时,一般都采用实际经济增长率。经济增长率的计算方法经济增长率的计算分为两种,一个是年度经济增长率的计算,衡量的是两年之间经济的变化。年度经济增长率的计算比较简单,就是后一年的经济指标(如GDP或人均GDP)减去前一年的经济指标再除以前一年的经济指标,如果我们用百分 数来表示的话还要再乘上百分百,比如我国2003年的GDP是61687.9亿元(按1990年价格计算,以下同),而2004年的GDP是 67548.2亿元,因此2004年的经济增长率就是0.095,用百分数来表示就是9.5%。
另外一个就是年均经济增长率的计算,衡量的是若干年来经济的平均变化情况。年均经济增长率的计算就比较复杂,为了准确起见,我们用数学符号和公式来表述。假设一个经济变量y的值由初始值y0经过n个时间段(比如年、月、日等)后变为yn,则在每个时间段里y的平均增长率应该是g= n√yn/y0-1。举例来说,按1990年价格计算,中国1952年人均GDP为,2004年人均GDP为5196.5元,则按照这个公式计算,这52 年人均GDP年均增长率为6.07%。但是如果年均经济增长率比较小的话,也可以按照指数的形式来计算,计算公式是g=(Inoyn/y0)/n。比如, 以1996年美元来衡量,美国的真实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从1870年的3340美元上升到2000年的33330美元,则按照这个公式计算,美国这130年的人均年均增长率是1.8%。适度经济增长率所谓适度经济增长率,是指符合实际的、合理的、正常速度的经济增长率。一般说来,适度经济增长率应当符合以下标准: 充分就业, 产业协调, 运行稳定, 效益显著, 福利最大。适度增长率模型在经济增长问题的研究中,最优增长模型是近年来发展较为迅速的领域。最优增长模型通常由以下三部分组成:一是用来评价经济增长路径选择的目标函数;二是用来描述所考察的经济社会是如何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运行的状态方程;
三是有关变量的初始约束条件以及最终约束条件。适度增长的宏观调控1.加强总量管理,保持社会总供求的基本平衡。2.灵活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调控货币供应量和银行贷款规模。3.建立和健全宏观调控体系,完善宏观经济监测预警系统4.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阅读详情:
范文四:经济增长率18经济增长率发展中国家的GDP 和GNP增式并不意味着世界正朝着“大同”长率平均比发达国家高。此外,——即逐渐消除富裕国家和贫穷由于发达国家的GNP增长已经从国家间的经济鸿沟的方向迈进。20世纪80年代的每年百分之三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更快的人口增下滑到90年代前半期的每年百长率抵消了它们比较快的GNP增分之二,近年来此项差距扩大了。 长,导致这些国家的人均GNP增相反,低收入国家在此期间似乎长率处于低水平甚至出现负增长表现得更好,从1980年到1995(见图4.1和地图4.1)。年间GNP每年增长近百分之六。那么,这是否意味着贫穷国家很如此一来,发展中国家与发快将赶上富裕国家呢?达国家之间在人均GNP上的鸿沟在继续扩大。不幸的是,上述经济增长模图4.1
GNP人口 人均GNP低收入国家中等收入国家低收入国家不包括中国和印度高收入国家地图4.13%以上
无数据根据世界银行的研究,富裕国同时造成了这些国家间的差异扩家人均收入在1870年是最贫穷国大。从1985年至1995年间,东亚家的12倍,在1960年扩大到39经历了人均GNP最快速的增长,达倍,而在1985年更扩大到53倍。 到每年增长百分之七以上(见图20世纪90年代初期,在全球23万4.2)。然而,在发展中世界的其亿美元的GDP中,发展中国家仅仅它地区,平均年增长率呈现负值:创造了5万亿美元――只占不到百撒哈拉以南非洲-1.1%,中东和北分之二十,而这些国家的人口占到非-0.3%。 人均GNP增长的最大降全世界人口的大约百分之八十。幅出现在东欧和中亚地区,因为这些地区经历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发展中国家的快速平均增长经济转变造成的经济危机。1920图4.2欧洲和中亚撒哈拉以南非洲 中东和北非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南亚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百分比图4.31985年至1995年人均GNP年平均增长率 3%及以上2.0-2.9%1.0-1.9%
0-0.9%低于0% 无数据对于发展中国家并非所有的长的经济体中(见图 4.3)。但是,消息都是坏消息。世界上人口最如果把中印两国从低收入国家样多的两个发展中国家在1985年本中剔除,该类国家的平均年增至1995年期间做得比较好。印度长率就变成了负值(见图 4.1)。的人均GNP每年增长大约3.2%,在1985年至1995年间,超过一而中国则史无前例的每年增长了半的发展中国家出现了负增长,8.3%。 中国和印度的快速增长解而在呈现正增长的发展中国家释了为何世界上一半以上的人口中,五分之四的国家其增长速度生活在每年以超过2%的速度增低于高收入国家(见地图 4.1)。在1965年至1995年间,发达的66%。在同一时期,像非洲这样国家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的地区相对来说变得更加贫穷。非差距扩大了很多(图 4.4)。 亚洲洲国家的平均人均收入在1965年是唯一的朝着靠近发达国家人均只相当于发达国家水平的14%,在GNP水平的目标取得重大进步的主1995年则仅相当于7%。 你可以要地区。亚洲的新兴工业化经济体利用本书最后的数据表1,在图4.4包括香港(中国)、韩国、新加坡上标记出你的国家1995年的状况和台湾(中国)的人均收入,从1965(参见人均GNP的PPP评估,并取年相当于发达国家平均人均收入24,930美元为发达国家平均人均的18%增加到1995年相当于后者GNP)。图4.4
1995年发达国家平均百分比发达国家主要石油输出国b发展中国家不包括亚洲新兴工业化经济体a快速工业化国家c亚洲新兴工业化经济体fe中东和欧洲d西半球非洲d中国a . 亚洲新兴工业化经济体:(中国)香港、韩国、新加坡和(中国)台湾 b. 不包括伊拉克c. 包括智利、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泰国 d. 不包括主要石油输出国e. 不包括主要石油输出国和智利 f. 不包括中国、(中国)香港、印度尼西亚、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中国)台湾和泰国21今天,仅有大约十个人均GNP增长率比发达国家的平均值高出一个百分点以上的发展中国家可以期望在下个世纪赶上发达国家。而且,只有保持高增长率,它们才可能赶上发达国家,这将是个挑战。实际上,一个国家越穷,就越难保持增长所需的持续投资(参见 第六章)。22阅读详情:
范文五:2015年至2018年美国经济增长率可能为2%对于2015年至2018年美国经济增长率,美联储的预测为2.1%、2.3%、2.2%和2%,长期趋势性增长率则为2%。该预测传递了两个信息,一是未来几年美国经济增长都不会显著加速,二是其长期趋势性增长水平并不如市场一般认定的有约3%之高,而只有约2%。在这种情况下,美联储公开市场委员会在9月中议息会议上依然对加息存在犹豫,未来如果美国经济增长重新放缓,就不太可能做到持续加息至3.4%,更何况美国经济周期在2018年之前逆转的可能性不能排除。美联储对于2015年至2018年失业率的预测分别为5%、4.8%、4.8%和4.8%,长期趋势性水平为4.9%,接近全民就业的水平。今年8月份,美国的失业率为5.1%,在最大限度就业方面已经符合加息的条件,在这种情况下,美联储依然按兵不动,显示其政策的侧重点不在劳工市场上。除了外围因素之外,美联储在货币政策的侧重点显然放在了通胀偏低之上。与市场一般观察的CPI不同,美联储选用的通胀指标是更广泛的PCE价格指数。据其预测,2015年至2018年美国PCE指数分别上升0.4%、1.7%、1.9%和2%,核心PCE指数分别上升1.4%、1.7%、1.9%和2%。与GDP预测同样道理,这一通胀预测指向美联储不具备从现在至2018年加息3.4%的条件,那么未来的加息周期可能较其所预测的浅且短。阅读详情:
范文六:我国经济增长效率分析作者:刘亚建思想战线 2002年10期中图分类号:F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X(30—04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高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率却不高。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现代化的新时期,提高经济增长效率应成为重点解决的一个问题。一、经济增长效率的涵义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一个国家经济增长速度与经济增长质量(这里可将其理解为效率的同义语)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经济增长率,反映的是经济增长的总量变动,通常表现为年GDP的增加。而经济增长的质量,判断的指标是单位经济增长率所含有的剩余产品量。单位经济增长率中投入的资金物资越少,经济增长质量越高。质量高的经济增长率,即使为中速增长,也能使国民财富明显增长;而质量低的经济增长率,即使是表现为很高的增长速度,其能满足的社会需要反而不如前一场合的经济增长率。[1]在增长经济学盛极一时的上一世纪60年代,发展成了经济学家“第一等优先的经济议题”,单纯片面的“经济增长”就是发展,衡量发展的标准就是人均GDP及其增长率。70年代初,由联合国倡导的“第一个发展十年”(1960——1970年)计划失败,发展中国家“有增长无发展”即“没有发展的经济增长”现象十分普遍,进入80年代,发展中国家纷纷陷入了债务危机。这促使人们对增长就是发展的理论进行反思,从经济的优质发展,经济社会的协调均衡发展等角度进行探讨,使发展理论得到更科学的认识。二次大战后,世界上出现许多实现了经济增长“奇迹”的国家,20世纪90年代前的日本,90年代的美国堪称这种“奇迹”的代表。我们试分析日本、美国GDP(均按当年价格计算,以下同)年均增长率及GDP每翻一番大约的时间,以便探讨其相互间的内在关系。日本GDP实际年平均增长率,20世纪50年代为9.1%,60年代为11.3%,70至80年代大约在4%、5%左右。到1980年,GDP便从1955年的240亿美元增长至10358.6亿,大约不到5年时间就翻一番。1990年达到29898亿美元,10年时间又翻了一番多。进入90年代以来增长速度放慢,1998年达到37743.5亿美元。人均达29839美元。[2]日本1968年便已超过西德,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经济大国,1979年超过苏联,成为世界第二超级经济大国。如果说日本是以经济高速优质增长为特征,获得GDP超速发展的典型国家,那么美国则是以效率为特征获得GDP快速发展的另一种类型。作为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战后年均GDP增长率并不很高:年为2.8%;年为4%;年为2.3%;[3](P25)整个80年代,就所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平均而言,GDP年平均增长率不过2.9%。对于美国来说,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的25年里,几乎所有经济学家和决策者都认为,美国经济有一个每年增长大约为2.25%~2.5%的“速度极限”,起码的失业率大约为5.5%~6%,这几乎是不可改变的规律。就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美国历史上最长的经济发展周期里,年平均经济增长率也就在3~4%左右。1980年美国的GDP为26261亿美元(按当年价格计算),到1999年时,达到92992亿美元,翻了近两番,其翻一番的时间大约在10年左右。我国从1978年到1999年GDP保持了年均9.7%的高增长率,足以同1955年到1973年年均增长9.9%日本的经济奇迹媲美,并在1995年,用15年提前实现了GDP翻两番的目标。上述数据虽然包含了各国因物价上涨、汇率变化等复杂因素,但仍然从某一个角度表明,日本和美国GDP的增长质量明显高于我们国家。尽管这还是宏观经济学待研究的课题,但也可以部份说明GDP增长率与经济发展效率二者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对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程度。朱镕基总理在,《十五计划纲要》报告中强调指出,速度与效益相统一,有市场、有效益的速度,才是真正的发展,才是硬道理。只讲增长和速度,不讲增长、速度本身有没有市场,有没有效益,以资源的过度消耗、伤害银行资产质量和储户利益、摧残股市规范等等为代价的发展,是透支未来的、脆弱的不可持续的发展。这是总结社会主义国家数十年惨痛的经济建设教训得出的一条真理。二、我国国有经济和私营经济的效率分析从目前投入产出质量来看,以物资投入为例:我国由于产品加工深度及技术含量低,能源、原材料消耗高,致使用同样的或等量的能源、原材料投入所创造的价值,仅相当于发达国家的1/5左右。从资金投入看,“八五”期间,我国累计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总投资近7.3万亿元,而新增国内生产总值约3.7万亿元,每百元资金投入仅增加国内生产总值50元左右,投入是产出的2倍。这种高投入低产出的经济增长,必然会加大社会资金供给紧张,为后续经济发展带来困难。[1]因此,尽管我国国有经济的投资增幅十分旺盛,“七五”和“八五”期间,国家的固定资产投资额达6万亿元人民币,但到了“八五”末期,全部国有资产才只有4万亿元。如果剔除货币贬值因素,因土地、厂房等固定资产通过重新评估而增值的部分,那么国有经济中的固定资产有效投资率就显得十分低下。其次,虽然国家财政把大量的资金投向国有企业,但国企的产出能力并没有因此而得到增强,反而呈现出总体下降的趋势。在“八五”期间投产的400多个全国重点建设项目中,只有1/3是有效益的,有一百多个项目在投产后就发生了明显的亏损。1989年以后,国有企业盈利长期呈下降趋势,亏损企业的亏损总额逐年上升。有人估计,由于受体制性原因及非体制性因素的影响,现在一般国有企业的富余人员约占全部职工的20%~30%,国有企业欠银行的债务已经超过3万亿元,其中相当比例为不良债务。[4]截至2000年末,在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交行5家商业银行开户的62656户改制企业,经金融债权管理机构认定,有逃废债企业32140户,逃废银行贷款本息1851亿元。其中,国有企业22296户,占逃废债企业总数的69.37%,逃废金融机构的贷款本息1273亿元,占逃废贷款本息总额68.8%。吴敬琏教授曾经提到,国有经济在GDP中所占比重不高,大致上只占1/3,但是从经济资源的占有来看,国有经济还是占了主要的地位。这就使耗用了2/3最为稀缺的资本资源的国有经济对GDP的贡献只占1/3。上述统计数字不经意中成为该论点的又一个证明。2002年,国家有关机构披露国有企业3年脱困目标已经实现。而国家重点扶持的520户大企业之所以效益高涨,主要是国家倾力扶持的结果。增加资本金、核销呆坏帐、债转股、技术改造贴息贷款、降息,任何一项直接或间接的政策,它们都是主要的受益者。由于国有企业仍然掌握着全社会资产总量的一半以上和60%以上的信贷资金,可以得出如下结论;经济运行的微观基础没有实质性改善,而微观又是宏观的基础。围绕国有企业改革和脱困三年目标,政府出台了许多重要的政策措施,着力解决大中型国有亏损企业的问题,操作主体仍然是政府。1999年,国家从增发的600亿元国债中拿出一部分资金用于企业重点技术发行项目的贷款贴息,全年分3批共确定了647个技术发行项目,总投资1718亿元,其中财政贴息127亿元。[4]不管怎样,截止到2002年底,14个重点工业行业已经整体盈利。但即便如此,专家们仍旧认为国有企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和适应市场的能力没有得根本改善,主要借助政府援助和优惠政策实现脱困目标,实际是动员各方资源救助国有企业,改革成本较高,长期使用这种方法会使国家财政不堪重负。再者,总量控制、调整结构、关闭“五小”为国有企业创造了更好的市场环境;经济学家萧灼基日前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使企业的资金有所增加,但政府投资带有计划性、行政性和指令性,投资效率比较差。而做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重中之重的国有企业,实现现代化、优质化,无疑是中国经济发展质量提升的核心内容。个体私营经济本身就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换言之,没有个体私营经济,也就不可能有原本意义上的市场经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个体私营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对推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对GDP的增长做出越来越大的贡献。据统计,中国登记的私营企业投资者已近322.4万人,拥有注册资金总额10287.3亿元人民币,聘用员工1699.2万人,经营各类企业约有150.9万家。在国有、集体、外资和私营四大类型企业中,只有私营企业数量能在近2年保持增长,而且是两位数的增长,显示了私营经济正进入快速增长期。从1985年至1997年,私营经济工业产值所占份额从2%上升到34%,占到GDP的1/3。世界银行属下的国际金融公司2000年时首次发表了关于中国私营部门的调查报告,报告指出,整个非国有部门对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可达到62%,而其中私营经济在过去20年中是呈指数增长,目前对中国经济的贡献率与国有部门几乎持平。此外,近年来,中国私营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实力不断增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日益显现。至1999年底,全国私营企业户均注册资本,已达到了68万多元;注册资本达100万元以上的私营企业达20万户。而在出口创汇方面,私营企业去年达到359亿元,比上年增长172亿元,增幅达91.8%,创历史最高增幅。我国非国有经济已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拉动力量,私营经济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增长点,私营和外资企业一道年均为社会提供300多万个就业岗位。私营经济得以迅速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它所拥有的效率。一般来讲,国有企业的财产约束不及非国有企业特别是非公有企业那样强,其效率也不及它们高,这与国有企业本身所具有的多重功能有关。反之,个体私营企业的资本利用效率更高,他们平均一份产出所消耗的资本仅为国有企业的一半左右。年间,私营经济投资占全国投资总额的15%至27%,却仅有不到1%的流动资本贷款给了私营个体企业。其业绩与资源消耗的高效是90年代私营经济发展的一大特点。而且,中国私营经济的这种蓬勃发展,是在亚洲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深化的时刻、在中国许多生产部门产品过剩、经济结构正进行深刻的艰难调整,在国营企业改革进入攻坚阶段、近几年享受着国家每年几百亿元的财政亏损补贴,大批下岗职工需要再就业以及在中国经济出现通货紧缩征兆的时刻发生的。何况,私营经济不可能获得国家财政补贴,还难以得到银行的信贷支持。全国个体私营企业的贷款额只占贷款总额的0.55%。相比之下,正是在面临多重冲击、中国经济遭遇严峻形势下,私营经济却以持续的高速增长,表现出强盛的生命力,支持经济增长的奇迹。在劳动密集型、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的似如贸易、餐饮、旅游等大量中小企业,甚至于在相当部份一般制造业中,尽管原有的国有企业并没有刻意地退让,但私营经济却获得巨大的发展,它之所以能够在并无太多优惠的条件下,获得如此辉煌的成就,其根本原因在于它是适应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要求并代表先进生产力的适当形式。三、影响我国经济增长质量的生产力因素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也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要充分估量未来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技术发展对综合国力、社会经济结构和人民生活的巨大影响,把加速科技进步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地位,使经济建设真正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朱镕基总理反复强调本届政府的宗旨是“科教兴国”。我国除制定了发展高科技的“863计划”外,还制定了致力于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的“星火计划”、“火炬计划”、“燎原计划”等等,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在社会生产中的应用。然而,对当前国民经济发展质量问题切不可过份乐观。首先,科技竞争力。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开发研究院发表的2000年度《国际竞争力报告》,我科技竞争力排名继1999年大幅下降12位后(从第13位降至第25位),在本年度报告中的排名又下滑3位,列第28位;我国的国际竞争力总体排名也比1999年下降2位,列第31位。国内有关专家指出,洛桑报告的指标体系仍处于完善阶段,并不能以一两年的排名升降作为判断国家科技发展状况的惟一根据。世界各国都在提倡“科教兴国”,我国的“科教兴国”战略也并非没有成效。但导致我国竞争力下降,目前表现出来的R&D(研究与开发)经费占GDP比重过低是重要原因。世界各国都将科技投入作为提高国家竞争力的战略性投资,其中研究开发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之比(R&D/GDP),是反映一国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指标,并成为各国和国际组织评价科技实力或竞争力的首选核心指标。专家认为,研发经费占GDP不到1%的国家,是缺乏创新能力的;在1%到2%之间,才会有所作为;大于2%,则这个国家的创新能力可能比较强。印度1999年研发投入占GDP比重为O.86%,2000年约为1%,2005年准备提高到2%,日本、韩国等国家1997年这一指标就已分别达2.83%、2.79%,瑞典更是高达3.59%。美国1999年也是2.79%,投入2470亿美元。1999年我国R&D/GDP为0.71%(为600亿人民币,合70多亿美元)。预期“九五”计划的1.5%(1350亿人民币)指标难以达到。90年代我国经济仍主要以外延扩张的方式高速增长,经济发展尚未转变到领先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轨道上来,这种状况反映到科技指标上,就出现R&D/GDP比例始终在0.6%~0.7%间波动,无实质性突破。[5]我国的大型工业企业是体现国有经济主导作用的战略性经营单位,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如电力、石油、石化、电讯、铁路、钢铁、航空、海运等行业,占用了全国较大部分的社会资源,对社会稀缺资源运用的水平和运作的效率,某种意义上,大型企业实现技术创新和增长方式转变才能转变国家的经济运行质量。而做好企业的关键在于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即持续开发独特产品的能力,持续发明专有技术的能力,以及持续创造先进管理和营销手段的能力,其中创新是核心竞争力的灵魂,主导产品(服务)是核心竞争力的精髓。我国产业每年的总投入已经不少,但囿于卖方市场的惯性,企业缺乏创新的动力机制和能力,大多数投资仍用于能力扩张甚至低水平重复建设,结果导致恶性竞争:生产能力过剩再过剩,平均利润降低再降低。世界500强企业的研发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例一般在5%~10%,我国大中型企业的研发费用却由1990年的1.38%降到1998年的1.28%,其中1996年仅为1.1%。产能的增长会受到市场容量的制约而不能发挥,而创新的产品和技术却有无限的市场空间。国内有关研究指出:我国国民经济的低技术产业特征非常明显,国内生产总值的60%以上由低技术产业提供,[6]因此低技术产业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高技术产业化刻不容缓、低技术产业仍然举足轻重,这是我国产业现状的真实描述,也是我国产业政策面临的严峻形势;我国工业企业整体上属于低技术企业,因此,促进我国中、低技术产业的发展与升级必须有有力的宏观政策、外部环境和企业内部机制,使企业成为技术开发的主体;无论是高技术产业,还是中、低技术产业的发展,都必须高度重视技术创新;即使低技术产业,也必须高度重视研究开发。其次,促使科技竞争力增长的基础则在教育。《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指出:“到本世纪末,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面向21世纪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基本框架。再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实现教育的现代化”。教育现代化是教育发展达到很高水平的自然历史过程,它涉及以下几个方面:教育投入是否充分;办学条件和师资条件是否得到保障;是否提供平等的入学机会;是否内外结构协调;是否因材施教发展自由个性;是否在质量和效益上取得实质性进展,使全体国民获得了足够的教育;是否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参考国际上对现代化教育要求的几个最主要的指标,若要增强教育的国际竞争力,必须努力增加公共教育经费并提升位次。我国的公共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为2.3%,远低于全世界平均水平(4.9%)和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4.1%)。从教育现代化国家情况看,80%的国家比重在5%以上,1O%的国家在4%以上。我国政府的教育投入不足成为教育数量、质量不足的首因,也成为教育现代化建设的“瓶颈”制约。我国人均公共教育经费明显偏低,在所有教育现代化国家中,最低的韩国也高出我国25倍,绝大多数国家超过我国100倍,最高的挪威高出182倍。我国人均GDP从1978年的260美元上升到1995年的770美元,但人均公共教育经费只由7.59美元上升到14.26美元。我国大学毛入学率为5%,离教育现代化起限30%还差25%;我国预期的正规教育年数为9.3年离教育现代化建设起限13年还差3.7年;我国每10万居民中的大学生数为478人,离教育现代化的起限还差1522人。[7]应该注意到,日本的高速经济增长是建立在高度重视教育和科技投入基础上的。日本战前就注重教育的发展,到1953年,日本初中义务教育普及率已达99.9%。[8](P10)目前,高中已经接近普及,全国人口的1/3受过高等教育,拥有同美国相同数量的工程师、科技人员数最近以5.2%的速度增长,超过了欧美各国。[9](P527)在科技方面,靠成功地引进先进技术领路,技术创新取胜,建立了追赶型、模仿型的科研机构。到70年代中期,日本已经拉平了与欧美先进国家的技术差距。一些专家认为,年,日本用15年的时间取得了欧美国家用50年时间、投资亿美元所获得的科研开发成果。美国国防部在1991年发表的《重要尖端技术报告》中承认,在22种高技术中日本有16种领先,如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机器、激光、新材料、超导材料、生物技术等。[10](P68)以上比较可以看出,我国最难达到的指标恰恰是发达国家数值较高的指标。教育投入太低,导致我国教育困难重重。总而言之,提高我国经济增长质量的根本出路,就在于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大幅度增加研究开发及教育投入,提高研究开发的含量,必须要在一个不算太长的时间里,赶上中等发达国家投入水平,看来,这是一条无法规避的必由之路。收稿日期:作者介绍:刘亚建(1955-),男,云南昆明人,云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云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云南 昆明,650091阅读详情:
范文七:中国经济未来的增长率如哈耶克《复杂现象论》阐释的那样,大量的遵循简单行为规则的微观个体,它们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所呈现的,是社会的宏观秩序或简称秩序。假如我们的经济正在增长,假如我们的行为——不论是投资行为还是消费行为——充分地理性,那么,我们预期中的经济增长率的增加将诱致更多的投资和消费,从而有助于我们预期的经济增长率增加幅度的实现。类似的原理也适用于楼市和股市,香港人谓之“追涨杀跌”策略。这一策略在中国市场里实施,根据我的观察,确实可以比“逆反策略”有更高的收益。或许,中国社会的风险规避类型及其心理结构更多地是“趋群性”而不是有利于逆反策略的“趋个性”。总之,普遍可见的现象是这样的:当我看到股票价格持续上涨时,我预期股票价格将会持续上涨,于是我开始购买股票。当许多人都如我这样行动时,股票价格将持续上涨,于是我的经验支持我的预期。这样的基于个体预期的价格上涨和最终产生的“泡沫”及其爆裂过程,被耶鲁大学的金融学家希勒称为(就这一群体而言的)“非理性癫狂”。这样一种癫狂,它的社会心理结构,就中国人而言,有待于更深入的观察和想象。我的初步推测是,它与中国人的两种心理状态密切相关。其一是人生陷入困境时的赌博心理(冒险),其二是为家族传宗接代而必须的保险心理(从众)。这两种心态都可能产生群体癫狂。经济增长率,于是可成为协调博弈的共同信号,它的变动可能改变社会预期,产生强烈的外部效应。根据乘数原理及相关经验,我认为,在中国社会外部效应大约是内部效应的三倍或更高。当经济增长放缓时,乘数原理意味着存在反方向的预期和外部效应。也就是说,如果我们预期增长率将下降并据此调整我们的储蓄和投资行为,那么我个人投资的减少将诱致这一减少幅度三倍左右的投资总额的减少。当然,我的个人投资若原本是与其他人的投资活动密切相关的,则我的投资原本就会因他人投资的减少而减少。所以,乘数原理的有效性,依赖于投资活动在社会生产整体过程中的位置。一般而言,越是靠近生产过程开端的投资,乘数效应越显著。新生儿的降生,可以说是一项新的投资和消费的开端。所以,新增人口的乘数效应最显著。特别显著的效应,往往是理性行为主体可以预期的事情。一般而言,经济的持续增长引发未来家庭收入持续增长的预期并诱致新的生育行为。统计表明,在主要由母亲的教育程度决定的生育意愿的限制下,经济增长率与人口增长率之间呈现正的相关性。可是,女性的生育意愿随教育程度的上升而下降,而女性教育程度随人均收入的增长而上升。所以,统计表明,收入水平的长期上升与生育率的长期下降,二者显著地相关。
人口学家熟知的“生育率迁移”,大致可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以高出生率和高死亡率为特征(从而人口可以保持零增长率),第二阶段以死亡率持续降低和依旧保持着且已成为社会习俗的高出生率为特征(从而人口持续增长以致形成“人口爆炸”),第三阶段以低出生率和低死亡率为特征(从而人口可以保持零增长率)。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第三世界”的发展问题,无一例外地是生育率迁移的第二阶段所谓“人口爆炸”而引发的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问题。由此而有的“发展经济学基本问题”是:怎样在生育率迁移的第三阶段之前,将生育率迁移第二阶段的新增劳动力尽可能地转换为新增资本存量,从而在人口老龄化阶段享有足够高的劳动生产率和人均收入。
由于20世纪上半叶的长期战乱,由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运动之后的严重饥荒,又由于在稍后大约20年内实行的严厉限制生育政策,中国人口过程包含着远比正常人口过程更强烈的代群效应。现在的80后,他们的父母代是上世纪60年代后期的那一轮生育高峰期出生的。接着发生的,是一个限制生育的时期,那时出生的孩子,是今天90后年轻人的父母代。这些受过良好教育的劳动力,根据晚近发表的罗斯基和帕金斯“2025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测”,是未来增长的最重要因素。也就是说,中国经济未来的增长率关键性地依赖于受过良好教育的年轻劳动力占人口的比例。这一结论的公共政策涵义是:第一,鼓励生育;第二,鼓励教育。这两项鼓励政策的综合是:鼓励较高教育程度的家庭多生孩子。因为,每一个这样的新生儿将产生的社会效应是他的家庭效应的三倍。阅读详情:
范文八:中国经济增长率问题Column专栏中国经济增长率问题汪丁丁经济增长的涵义远比经济发展狭义。后者如同人的发育过程,涉及社会整体状况,往往以发展中纳入增长模型。但是,增长的诸因素仍是实质地不可度量的。因此,在总产出随时间的波动中,我们将索罗的均衡增长模型不能解释的部分(即残差),尤其是这一残余量随时间的变动,称为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增长率。增长理论演变至1990年,芝加哥学派的机关刊物《政治经济学杂志》发表了一期“新增长理论”专号。自此以来,技术和教育,成为增长率的两大决定因素,在罗莫尔的“内生增长理论”中表达为教育与研发增长的微分方程。诺贝尔奖经济学家希克斯是凯恩斯经济学最著名的阐释者,他曾说过:技术进步,无非是千百万人在他们参与的日常社会生产的无数细节中的点滴改进的累积效应。将希克斯这一观点应用于企业层次的TFP研究,我得到TFP六项决定因素:⑴员工的工作习惯,⑵与新技术互补的团队经验,⑶管理者的企业家能力,⑷职务升迁及奖惩的参照系的结构性质,⑸企业文化——即员工相互之间的行为预期——的结构性质,⑹为企业工作的每一个人可获得的更高生活目标及激励。上列六项,都不能纳入经济增长模型,却可用来解释索罗“残差”。同时不难看到,这些指标或多或少都与人口年龄结构和各年龄组人口的教育程度密切相关。一般而言,在中国经济发展的目前阶段,人口越是年轻化并且平均教育程度越高,学习能力就越强,从而劳动者的工作习惯、与新技术互补的团队经验、企业文化和更高生活目标的激励等因素也就越有利于技术进步。当然,中国的社会经济也曾长期停滞在“马尔萨斯陷阱”里。那时,由于农业的性质,人口的年轻化只是强化了贫困从而将劳动年龄人口“锁入”低教育水平的循环。遗憾的是,部分地由于我们背负着的20世纪革命的历史和意识形态遗产从而压制了劳动组织的自由发展,部分地由于普遍存在着的资本与强权的结盟从而压制了劳动报酬的持续增长,中国经济正经历着劳动力教育程度的瓶颈。借助罗斯基和珀金斯的论证,我们用“受过良好教育的劳动人口”来度量中国经济未来十几年可能实现的TFP增长,从而近似地,可预测未来十几年在资源与环境尚未产生严重制约时中国经济的增长率。以上论述,推荐给中国的高科技企业家。■(汪丁丁,北京大学经济研究中心教授。)栏目主持:胡明沛 E-mail:hu_.cn国家而不是发达国家的经验为论证的前提,并且始终缺少逻辑严谨的理论框架。前者有逻辑严谨的理论框架,常以单一指标来有测度,例如国民生产总值或人均收入的年均增长率。经济增长理论,以发达国家的经验为基础并广泛地应用于发展中国家,于是隐含地意味着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轨迹总可以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借鉴。哈佛大学最资深的发展经济学家珀金斯和匹兹堡大学长期研究中国经济增长问题的教授罗斯基合作撰写了《伟大的中国经济转型》一书,最后一章是“预测2025年之前中国经济增长”。在探讨了由这两位作者调整和补充的各项数据之后,我推测,未来十几年中国经济增长将主要取决于受过良好教育的劳动力占人口的比例。虽然,他们的数据表明,资本对以往GDP增长贡献了几乎50%。我倾向于相信,资本要素如此高的贡献率在未来将迅速降低,由受过良好教育的劳动要素取代。因为,资本是人类知识的物质载体,而劳动是知识的人力载体。越是承载着高技术的资本,就越是以受过良好教育的劳动力为互补。在生产理论中,这是常识。长期而言,决定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率的因素不再是储蓄和投资,而是:⑴人口年龄结构及增长率,⑵技术结构及演化路径,⑶资源结构与环境对增长的支持性,⑷生活方式与社会成员的核心价值,⑸文化的结构与精神诉求。在增长理论的广泛应用中,以上诸因素只有人口因素是可度量的,故而总产出只能表达为人口变量的函数。在宏观经济学(凯恩斯时期)的经典模型中,总产出短期内依赖于资本存量的服务和劳动存量(或人口总量)的服务。因为宏观经济学家只考察“短期”,所以此处有“存量”与“流量”的区分。存量的服务,是流量的另一名称。在宏观经济学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的经济增长模型中,战后拉丁美洲和东亚的发展进入了经济理论的经验背景,增长模型的短期视角逐渐延伸为长期视角,技术进步速率被纳入增长模型,由索罗表达为“残差”。稍后,因“罗马俱乐部”报告而闻名,资源对经济增长的限制也被未来十几年中国经济增长将主要取决于受过良好教育的劳动力占人口的比例。然而,中国经济正经历着劳动力教育程度的瓶颈。 CEOCIO77阅读详情:
范文九:中国历年经济增长率中国历年经济增长率先说文革之后的(1977—-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率。%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再说建国以来至文革末期的(1950—-1976)年工农业总产值的增长率。(此时中国官方没有计算国内生产总值,工农业总产值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1949年 466亿元(1948年没数据,所以不知道增长率) % 52 73.8%(比49年)% % %% %(比52年)% %% % % % % % % %% % % % % % % %%1953年-2006年中国大陆与台湾历年gdp增长率比较 16:542006年中国大陆gdp为 26847 亿美元,人均gdp为 2042 美元,2006年台湾gdp为 3660 亿美元,人均gdp为 15886 美元,2006年中国大陆gdp是台湾的 7.3 倍2006年台湾人均gdp是中国大陆人均gdp的7.8倍其二,他指出在年期间世界经济取得了巨大的进步,而中国由于技术落后、内乱和外国列强入侵,人均gdp反而从600美元下降到538美元,中国占世界gdp的份额从1/3下降到1/20其三,他指出中国在年期间实行了新的国家治理模式,经济增长明显加速,gdp增长了3倍;不过人均收入只增长了80%,年增长率只有 2.3%,慢于世界平均2.6%的水平。屡屡发生的政治运动和种种体制缺陷导致了生产率下降。而1978年以来的30年改革时期中国经历了高速增长,在世 界gdp中的份额从5%增长到15%,全要素生产率每年增长接近3%,人均收入增长是世界平均水平的4倍他指出中国在改革期间的经济表现相当卓越。他所总结了8条原因:1)农业改革先行;2)保持了国家完整统一;3)海 外华人的投资;4)起点低的后发优势;5)计划生育控制了人口出生率;6)防止了俄罗斯那样的恶性通胀;7)没有像俄罗斯那样通过大规模廉价出售国有资 产、创造超级富豪的方法来推进私有化,而是让非国有企业发展来自然取代国有企业;8)实现了与世界经济的接轨。2006年年末全国总人口为131448万人1949年 54167万 1953 年58796万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日24时,全国人口总数为601,938,035人
(含大陆港澳台人口),其中28个省、市、自治区为为58260万人(不含港澳台人口)⑵、第二次人口普查。1964年,第二次人口普查,日24时,全国人口总数为72307万人,其中28个省、市、自治区为69,458万人,性别比为105.5,港澳台和国外华侨为2,849万人。⑶、第三次人口普查。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截止日24时,全国人口为100391万人(不含港澳台人口),性别比为106.3。⑷、第四次人口普查。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日0时的113368万人(不含港澳台人口),性别比为106.6。 ⑸、第五次人口普查。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日0时全国总人口为129533万人。其中:祖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包括福建省的金门、马祖等岛屿)和现役军人的人口共126583万人,性别比为106.7。香港特别行政区人口为678万人,澳门特别行政区人口为44万人,台湾省和福建省的金门、马祖等岛屿人口为2228万人。阅读详情:
范文十:中国经济增长率估计维普资讯 数 量 经 济 技 术 经 济 研 究  2 0 年 第8 02 期中国经 济增 长率 估计L E.   i & S. z u u   . KI     n e O m  c     r对 一国 GDP及 其增 长 率 的估 计 常 常 存在 不确 定 性。 这 主 要 缘 于对 某 些 概 念 理解 上 的偏差 、 数据 的缺 失 、 基 层 报 告 的 不准 确 、 抽 样误 差 、 镜 ” 计 的 非 一致 性 以及 其 他 若 干 不可 避  “ 统 免 的 因素 。 本 文研 究 的重 点是 对 中国 GDP年增 长 率 进 行估 计 , 并 就近 来 对 中国 统 计 数据 提出 质疑 和 批评 的种 种 意 见做 出 回应 。 首 先考 虑 统 计 问题 。 我们 必 须 注意 到 这样 一个 事 实: 对任 一规 模 庞 大 而 又 结 构 复 杂 的 产 业 经 济 实 体 而 言 ,GDP的 度 量 有 其 内在 的 困难 性 。 GDP   的核 算 有 三种 常 用 的 方 法, 然 而, 这 三种 计 算 方 法很 难 得 出 一致 的结 果 。   方 法 一 : GDP是 最 终 购 买 的加 总 . 称 之 为 需 求估 计 法 , 美 国 官 方 通 常 采 用 这 种 方 法 ,   但 并非 所 有 的 国家 都 采用 这种 方 法 。 其计 算 公 式 为:   GDP=消 费+ 资+政 啊购 买+出 口一 口 投 进   在 投 入 产 出表 中就是 对 中间行 业 转移 矩 阵 中的 列 向量 进行 加 总。   方 法 二 :GDP是 对 原始 生 产 要 素收 入 支付 的加 总, 称 之 为 收入 法 。 其计 算 公 式 为:   GDP=工 资+ 息+租金 + 利 间接 税 一 补贴  在 投 入 产 出表 中 就是 对 中 间行 业 转移 矩 阵 中 的行 向量进 行 加总 。   方 法 三 :GDP是 所 有 生 产部 门 增 加值 的 加总 , 称 之 为生 产 法。 增 加值 可 以表示 为:   总 产 出一 间产 出 =增 加值  中如果 所有 的统 计 报告 是 精确 的 , 那 么这 三 种 方法 应 该得 到 完 全相 同的估 算结 果 。最 近 的一个例 子 是 对 美 国 2 0 年 第 四 季度 国 内总 产 值 的 估 计 ,应 用方 法 一和 方 法二 所 得 结 果 仅 相  01差 16美 元(AAR) 虽然 这 个数 字 占 美 国 GDP总 值 的 比 重很 小 , 但 却 是 一 个 非 常 非 常 显  8 S 。 著 的数 量 , 它 并 不是 一 个随 机序 列, 时常 呈 现 出 特殊 的 序 列模 式 , 而且 这 个 数量 与 许 多 重要的 经 济 变 量 紧 密 相 关 。 用 不 同 方 法 测 度 得 到 的 GDP的差 异 值 表 现 出 非 随 机 的序 列 相 关  性 ,在 对 其 他 一些 国 家数 据 测 算 中也 发现 类 似 的结 果 。 这种 非 随 机 的序 列相 关 性 并 不总 是 存  在 于方 法一 和方 法 二 之 间,有 时 在 方 法 一和 方 法 三之 间 也存 在 。有 些 国 家缺 少 应 用 方 法二 进  行统 计 核 算 完整 数 据。 应 该 注意 到 方 法二 和 方 法三 相 类似 , 二 者都 是 估计 增 加 值 , 但方 法 二  对增 加 值 的估 计 是 基 于 个别 部 门或 行 业 ,而 且 方 法 二是 直接 估 计 要素 支 付 , 而方 法 三 中要 素  支 付 ( 额 或 部 门)是 作 为 余值 推 算 出来 的 , 所 以是 间 接得 到 增 加值 。 总之所 以首先介绍不同的核算方法是 为了说明和强调这样 一个事实:用不同方法估算得到的 GDP可 能 相 差 1 ~2个 百 分 点 , 而 且 这 种 偏 差 表 现 出 一定 的波 动 性 , 因此 GDP水 平值  的偏 差 可 能影 响 到“ 一段 时期 ” 内其 增长 率 的 变 动 量  。在 改 革 初 期 ( 98 18 ) 中 国 才 着 手 从 物 质 净 产 值 ( 17 ~ 9 0 , NM P 转 向 国 内 生 产 总 值  )1 : LR  en和 JMa io 见 . Kli   kn :《统 计 差 异 的 经 济 解 释 》 《经 济 与 社 会 测 度 》 2 ( 0 0 , I ~2 。 , 6 2 0 ) I 9翟在 I 9 9 7年 《总 统经济 报告  中、 经济顾 问 委员会指 出, 从国 民产出账 户中的 收入方 面比支 出方面更容 易测度 增长 率和劳 动生产率。一5 一维普资讯 ( GDP的 核 算 , 也 就是 从 马 克思 主义 再 生 产 理论 转 向 以西 方 经济 学理 论 为基 础 的 核 算 方 法 。 )在 世 界 联 接模 型项 目 ( rjc  I P oet NK) 中, 中 国的 计 量经 济 学 家们 在 对 中国 GDP的 估算 方  L 面做 了大 量 的 工作 , 他们 估 算 的 是 GDP总 值 , 而 不是 对 投 入 产 出表 每 一 组成 部分 进 行精 确  估 算。 在 LI NK 项 目中, 我们 使 用 了中 国学 者 提供 的 GDP的近 似 值 , 同时还 得 到 了克莱 威  斯 ( r igKrvs 的 帮助 。 作 为 美 国经 济 学 家 代表 团的 成 员 之 一, 克 莱威 斯 通 过 国 际 比较  Ivn   a i ) 得 到 了有 关 中国 的 统计 数 据 ,该 代 表 团得 到 了美 国 国 家科 学 院、 美 国 学术 委 员会 和社 会 科学研究 理 事会 ( 接模 型 的 最初 发 起 者 )资 助。 我 们 与 中国 国 家统 计 局 的统 计 学 家们 有 着 非常  联好 的沟 通 , 他们 完 全认 可 经 济计 量 分析 在 数 据核 算 方 面 的重 要性 。   在 L NK 项 目中, 对 苏联 的 数 据 处 理也 遇 到过 类 似 的 问题 , 也必 须将 总 值 概 念 由 NMP I转 为 GDP 在 这 方 面, 苏 联问 题专 家 ( 些专 家 对 苏联 数 量 范 围 的 研 究 非 常 具 有 创 造 性 ) 。 这提 供 了不 少 的 帮助 。 苏联 的经 济 学 者 们 采 用 多 种 方 法 估 计 苏联 的 GDP总 值 。 在 产 出 方面 ,   他 们 统 计 得 到 了煤 炭 、 电 力 、 运 输 、农 业 产 出等 指 标 的 量 值 。 在 对 世 界 经 济 进 行 预 测 时 ,L NK 项 目都 能 定 期地 从 那 里得 到有 关 对 谷 物收 成 的估 计 值。 I   为 了 从 一 个 新 的 角度 研 究 中国 的 GDP ,并 验 证 GDP的估 计 值 与 其 他 独 立 获 得 信 息 的一致 性 , 我们 采集 了 以下指 标 的年 度 序 列值 : 电力 ( 瓦 时 ) 煤 ( 、石 油 ( ) 千 、 吨) 吨 、钢 ( 、货  吨)运量( 公里) 吨 、航 空运 输 量 ( 公 里 ) 长 途 电话 呼 叫( 万 次 ) 第 三产 业 就 业 份 额 ( 分 比 ) 吨 、 百 、 百 、   谷 物 产 量 ( ) 出 口 ( 元 不变 价 ) 吨 、 美 、进 口 ( 元 不变 价 ) 政府 开 支 ( 除 价 格 因素 ) 实  美 、 扣 、 际 工 资 、 通 货 膨 胀 率 ( 费 价 格 指 数 ) 畜 产 品 ( ) 这 些 指 标 包 括 了 能 源 、 运 输 、 劳 动  消 、 吨 。力 、农 业 、 贸 易 、 公共 部 门 、 工 资 、通 货 膨 胀 等 各 方 面 , 既 有 供 给 方 面 的 . 又 有 需 求 方 面的, 同 时表 现 出 市场 机制 的特 点。 为 了建立 一个 新 的 中国宏 观 经 济模 型 , 我们 使 用 一 个覆 盖广 泛 指 标 的半 简 化模 型。 根 据 l8 90年 ~2 0 的 数据 , 我 们进 行 主 成分 分 析。 0 0年   估 计 结 果 表 明 : 前 3个 指 标 即 电 力 、 煤 炭 、石 油 , 解 释 了全 部 变 动 的 6 .% 。 此 外 , 08   第 9个 主成 分 解释 了另 外 的 26 的变 动, 而 且 在相 应 的 特征 向量 中石 油 的系 数 值很 大。 .%G D Pf 9 3 +1 3 P t 0 6 P 2 . 3 C3 . 4 C9+ t . 8 tJ = . 9 . 6 Cl . 8 C t 0 P t 5 P t e+0 9 e~ - —1 -0(50 )(.1  ( 34 ) ( 38 ) ( 22 ) 1. 6 41 )   一 .2   一 .9  一 .7  R =07     .7 DW :21  .5 el t =残 差  —(21 ) 2 .2每 一 个主 成分 都 是 上述 1 指 标变 量 的 一 个线 性 组合 , 变量 都 表示 为年 百分 比变 化。 5个方 法论本 报告 主要 应 用 了主成 分 分 析 法。 在 心 理学 和 社会 科 学 等领 域 , 主成 分 分析 法 得 到 了广  泛应 用 。 以变 量 可识 别 的特 征 为依 据 ,利 用 主成 分 分析 方 法 获取 特 征变量 ( 比如对 个 人智 商  的测 度 ) 的有 关 信息 , 同时 又 可 以达 到约 化 数据 的 目的。 在 计量 经 济分 析 中,利 用 主 成分 分析可 以将 大量 数 据简 化 为 更容 易 处 理 的形 式 ,尤 其 在解 决 多 重共 线 性 和 自由度 缺 乏 问题时 。   最 早 将 该 方 法 应 用 于 经 济计 量分 析 的是 英 国著 名 经 济 学 家 斯 通 ( c adSo e- 。 他  Ri r tn ) h 从 国 民收 入 与 产 出账 户 ( P NI A) 中得 到 包括 支 出 和 收入 两 方 面 的数 据 ( 0年 代 以及 更早 一  4 些 的 时 序 数据 ) 并 从 中提 炼 出 三 个 主 分量 : 国 民收 入 ( )( 就是 现在 我们 所 说 的加 总  , NI 也概念 ) NI 变 化率 以及 表示 经 济 发展 或 衰 退 的趋 势项 。 斯通 通 过 检 查系 数 的相 对 大小 , 以  、 的 及 各 主分 量与 总 量 之 间经验 相 关 性 得 到上 述 结论 。 在分 析 中,总 产 值 通过 对 各 要素 在 生 产过l . N. t n :《关于 大宗股票 交易的独立 性》   R. S o e J ,《皇 家统计学会 杂志增刊  VII(9 7. ~3 。 I. 14 )1 2— —6 ——维普资讯 程 中应 得 的收 入进 行 加总 得 到。 但 斯 通 没有 解 决 总 支付 和 收入 之 间 的统 计 差 异 问题 。   斯 通对 总 产值 的推 断 类 似 于 我 们 此 项 研 究 ——呻 国 GDP水 平及 变化 率 的 估算 。 不过 ,   我们 变换 了所有 变 量 , 包括 两 个 主 要的 统计 量 以及 单 个 统计 指 标。 通 过 变 量 的替 换有 助 于 解决残差 中 的趋 势 问题 。 我们 的 目标 是 从“ 号” 信 中分离 出“ 白噪 声” 随机 过 程。 的应 用 主成 分分 析 法 的 另 一个 原 因是 基 于这 样 一个观 点 , 即认 为 一个 国家 ( 何 国 家 )的  任 经济 增 长是 多 元 的, 没有 一个 单 一 的经 济 活 动可 以解 释 整 个经 济 的 变 动, 对 于规 模庞 大 的 中国经 济 更 是 如 此。 我们 考 察 了许 多 时 间序 列, 并 从 中先验 地 选 择 了上 述 1 5项 指 标 以及 这 些  指标 2 0年 间 的 样 本 数 据 。 为 了节 省 自由 度 ,在 回 归 中将 表 中所 列 变 量 缩 小 到 不 超 过 三 个( 主成 分 ) 这 是 采 用主 成 分 方法 的 一 个 重要 的原 因。 更 重要 的是 , 这 些 主成 分 可 以很 好地 解  。 释总 体 的 变化 。 此外 , 它们 之 间是 不相 关 的 ,这 就 解 决 了多 重共 线性 问题 。 每 一种 成 分总 可表示 成 这 1 5个指 标 的线 性 组合 , 虽然 各 指 标 之 间可 能 高度 相 关 ,但 这 并 不影 响 我们 对 回归结果 的解释 。 我们 得 到 了 GDP增 长 与各 指 标 增长 之 间合 理 的 关 系 ( 见表 1。 )   印 度 的 统 计 和 计 量 经 济 学 家 纳 戈 【 LNa a)和 巴舒 ( . B s) 在 最 近 的 一篇 论  A. . g r S R. au 文 中 将 主 成 分 分 析 法 应 用 于 人 类 发 展 的 研 究 ( 合 国 发 展 署 曾 经 估 计 过 “ 类 发 展 指  联 人 数 ” ) 纳 戈在 分 析 中使 用 了不 同 国家 的 多 项指 标 (   。 指标 的选 取 超 出 了联 合 国 发展 署 罗 列 的  指 标 范 围 ) 并 从 中提 炼 出 主 成 分 ,然 后 以特 征 值 为权 重得 到 各 成 分 的 加权 平 均 值 , 并 用这  ,个 加 权 值 代 表 人 类 发 展 水 平 。 由于 指 标 值 的不 同, 因而 各 国人 类 发展 水 平值 也 不相 同。 但是 ,他 没 有 使 用 与 GDP增 长率 相关 的主 成 分 测度 GDP的变 动 。 可 以 说 , 我们 的研 究在 很大程 度 上 沿 用 了斯 通 和纳 戈 的分 析 思路 ,将 他们 的方 法 用于 估计 中国 经济 的增 长率 。如何 解 释 这 个 统 计 结 果 呢? 主 成 分 反 映 出 用 于 测 度 中 国 经 济 的 1 基 本 指 标 变 动情  5项况。 这 些 主 要 指标 的变 动 与官 方 估 计 的 实 际 GDP的 变 动是 相 一致 的。 这 并 不是 说 我 们 已经证 明 了官方 测度 的 GDP是 正 确 的。 没 有 人 知 道 正 确 的估 计 值 是 多 少 ,对 GDP估 计 值 的 不同可 能是 缘 于测 度 方 法 的不 同, 这 也 正是 我 们 讨论 这 个 问题 的 意义 所在 。   GDP的变 动不 仅 与 各 主成 分 的线 性 组 合 高度 相 关 , 而 且 回 归估 计 值 与 残 差 无 序 列相 关  ( 过 了 DW 检验 和 B 检 验 ) 残 差 中 也 没有 明显 的异 方 差 , 残 差 的相 关 图 也 局 限 于较 窄  通 G 。 的 区 间 内。 从表 1可 以看 出 ,各 变 量 的变 动 率 与 GDP的变 动 率 呈 现 正相 关。表1电  力  05 2  .4 4 煤  电话 量DL OG( (5个变 量) DL V) 1 对 OG( GDP 的偏导 数  )06 8  .4 5 石 油  1 79 . 7  0 谷 钢  物  07 2  .2 l 02 7  .7 9 货 运 量  出  口   04 3  .2 3 016  .0 l航 空 运 量  01 3  .6 l05 3  三 产 就 业  04 4  .2 7 .2 3进  口02 5  政府 开支  028  .6 0 .8 3工资05 9  消费价 格  03 5  .0 8 .2 5畜产品02 l  .2 0一个相 关 问题 : GDP增 长 及水 平中国 改 革 初 期 , 克 莱 威 斯 ( rigKr vs Ivn   a i)就 首 次对 中 国 的 人 均 GDP水 平做 了 估 算 ,   其估 算 结 果受 到 了来 自各 方 面 的强 烈 批评 , 更 多 的批 评意 见 来 自中国学 者。 虽 然 访 问团 到过1A. J g r S dpR na   s : 人类 发展 的社会 经济 指标 衡量 (   L Na a 和 u i  a jnBau    一种 特征 变量方 法) ,国家 公共 财政与 政  》策 研 究 所 。 新 德 里 , l9 。 9 9维普资讯 包 括 城 镇 和 乡村 多 达 6个地 点 ,但 是 , 克 莱威 斯仅 仅 收 集 了较 短 时 期 内不 到 l 0个 价 格 数  O据 , 而且 有 关 医疗 保健 和教 育 方 面的 一 些 独立 数 据还 是 从 访 问 团其他 专 家 那 里得 到的 。随着 中国 改革 的深 入, 经 济学 家 、 统 计学 家 和 政治 家们 开始 关 注 中 国经济 所取 得 的 重 大  成 就 , 克莱威 斯 的数 字 也 引起 了他 们 的 注 意。 根 据 克 莱威 斯 的数 字 , 用美 国 人 均 收入 水 平 的  百 分 数 衡 量 , 当时 中 国经 济 水 平 大 约 与菲 律 宾 持 平 ( 印度 的 两倍 ) 根 据 改 革 初 期 ( 9 0 是 。 18   年) 人 口普 查 的 数据 , 将 并 不 高 的 人均 GDP数 字乘 以总 人 口时 。 中 国的 GDP总 值 在世 界  排 名 则 相 当靠 前 。 8 0年 代 中 后 期 , 人们 还 发现 如果 用 世 界 价 格 衡 量 , 即 用 购 买 力 平 价 而 不是 用 市 场 汇率 估 算 , 中国经 济 的 增长 率 ( 的 或 人 均 GDP百 分 比 的变 化 ) 会 变小 。 与 此 同  总时, 一些 国 际 机构 在 测 算世 界 平 均 增长 率 时 发 现 , 当 用 GDP增 长率 作 为 加 权 因 子 时得 到 的  平均 增 长 率 比用 各 国 GDP占世 界 GDP份 额作 加 权 因子 的 数 字大 。   与 用 市场 或 官 方汇 率 估 算 结 果相 比 较 , 用 不 变 价 格 计 算 得 到 的 中国 经 济 增 长 率 略 低 一些。 海 斯 通 ( a   s n 、 纳 克 肖尔 AlnHet ) o ( ne  x l 和 萨 默 (Ro et u Da il Nu o1 ) b r S mmes   r)在 对其他 国 家 的 大量 抽 样调 查 中也 发现 了这 种 偏 差 。他 们 分 别 用 两种 方 法—— 基 期 世 界 价格 及 基期“ 己” 自 价格 计 算 每 一 个国 家 的增 长 ,发 现 用 世界 价 格 计 算时 , 越 贫穷 的 发展 中国 家增 长 越  慢。 他 们 的 样 本 中没有 中国 ,但 据 此 推 断, 用 基 期世 界 价格 计 算 的 中 国的增 长 率 应 该 较低 。对 质 量 变 化 的调 整  早在 第 二 次世 界 大 战期 间 ,英 国 的 经济 学 家 和统 计 学 家们 就 发现 生活成 本 价 格 指 数表 现  出 向下偏 离 的 趋 势, 因为这 种价 格 指 数 不 能反 映 居 民使 用 非 配给 品 的替 代 效应 , 而 非 配给 品一般 来 说要 比配给 品质 量差 , 如果 不考虑 配给 因素 , 用价 格平 减 指 数计 算 的 实际 收 入 就有 损失 。 第 二次 世界 大战 之后 , 很快 发 现 消 费价 格 指 数 开始 产 生 向上 偏倚 的趋 势 ,这 是 因 为 先进技 术 的 使 用使 战后 新 产 品 的质 量 大幅 提 高。 在 对 机 动车 价 格影 响 的 估计 中这 个概 念 开 始 引起  人们 重视 , 其 中典型 的 质量 因素是 “ 自动档 转 换” 发 明和 迅速 应 用。 享 乐 指 数 的构 造 就是 试  的图反 映 质量 的变 化 ,这 趋 向于 使价 格 指 数 减小 到 了其应 有 的 数值 以下 ,也 说 明据 此 调 整过 的  实际 产 出应 该 表 现 出更 快 的增 长 。随 着 “ 量 提 高” 念 的 引 入 , 美 国 波 斯 肯 委 员 会 ( oknCo 质 概 B si   mmi in 在 估 计 美 国  so ) sGDP增 长 率 时 ,就 考 虑 到 计 算 机 和其 他 产 品质 量 对 消费 价 格 指 数 的影 响 , 由此调 高 了 l 2 ~   个百 分 点。 计 算 机运 行 速度 越 快 、 容量 越 大 和 方便 程度 越 高 ,价 格 向下调 整 的 幅度 就 越 大。自中 国经 济 改 革 以来 , 物质 产 品 和人 民生 活质 量都 发 生 了巨 大变 化。 膳食 得 到 了极 大 的改善 ; 衣 着 变得 丰 富 多彩 :轿 车 生 产水 平 也 逐 步提 高 , 民航 飞 机也 正 逐 步实 现 现代 化 : 各 个  层 次 上 的 教 育 水 平 也都 有 所 改 善 : 旅 游设 施 越 来 越 接 近 国 际 标准 :通 讯 越 来 越通 畅 。 总 之 ,   与改 革 初 期相 比, 中 国的 市场 在 质 量上 得 到 了 巨 大的 改善 , 因此 , 的 确需 要 对价 格 指 数 做 出重 大调 整 , 从 而反 映 出质 量 提 高所 带 来 的经 济 增长 。这 种 调 整 的幅 度 甚 至应 该 大于 美 国 和 其他 西方 国 家。 如果 你每 年 都 要去 中国 一趟 , 那 么你 一定会 发 现 中 国人 的 生活 水 平 的确 有 了明  显 的质 的 提 高。 为 了测度 这 种变 化 , 开展 更 为细 致 的统 计调 研 工作 就 显得 格 外 重要 。 为 了 以一个详 细 的经 验 模 式 推进这 项 调 研 ,有 必 要 建 立相 关 的享 乐 指 数 以及 完整 的支 付体 系 。20 0 2年 4月( 者 单位 : 美 国宾 夕法尼 亚 大学 : 作   中国社 会 科 学 院数 量 经 济 与技 术经 济研 究所 李朝 霞译一张涛校)8 —阅读详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美国经济温和复苏 100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