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在哪里怎么发表文章赚钱啊,也能赚钱的那种,挺喜欢文字的,想写写,看

[读书荐书] 孩子写作文不再难--《作文,多大点事儿》之二
主题帖子积分
等级7, 积分 417, 距离下一级还需 3 积分
作文讲评《春雨》(三)
首先,回顾一下今天下午讲的第一个对称段:躺在床上,心里在想:外面的雨,是不是把水面炸出了一朵一朵的小花?会不会让路面砸出一个一个的酒窝?想着听着,听着想着,我睡着了。我们讲到了其中的一个技法,叫回环。这个技法,在《作文,多大点事儿——提高篇》的第九章有专门的介绍。我们再试举几个例子:比如,在《实战篇》第82页中有一篇《茶辽古道观枫》。开头是这样的:“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范仲淹的《苏幕遮》,描写的是一幅秋天里的诗画。又是一年秋至观枫的佳期,我们来到茶辽古村,要在这里寻找诗画里的秋天。这里的“秋天里的诗画”与“诗画里的秋天”,就是回环的运用。再比如,在《实战篇》中第71页有一篇《四季的风》。开头是这样的:风,大自然的精灵;精灵的风,编织巧妙的春夏秋冬。风的精灵,让四季更加独特、鲜明。这里的“精灵的风”与“风的精灵”,也是属于回环的运用。还有,在《提高篇》中第193页有一篇《美丽的秋天》,其中有一段:秋天的愉悦就在于多了一份闲情。散步时,微微的秋风吹走了一夏的炎热和烦恼,吹来了一种期盼已久的凉爽和清新。抬头一看,大片的云彩临虚飘浮,不时还有大雁飞过。云层中的雁阵,雁阵外的云层,都透着一个“闲”字。这里的“云层中的雁阵”与“雁阵外的云层”,也是属于回环的运用。回环的运用,不仅可以用来写景,还可以用来议事说理。这个技法,对于提高文字的趣味性,提升画面的美感性,还有议事的说理性,都相当有意义,希望大家重视起来。以上,就是对我们下午讲课内容的一个补充。现在来讲第二个对称段:早上起来,出门上学去。我发现地上很潮湿,空气很新鲜。雨虽然很早就停了,但我还能看到树叶上,挂着一滴滴雨珠;电线上悬着的雨点,好像串成了一串透明的珍珠。在这一段中,有两个地方是需要大家体会的:第一,“写黑以白、对比反差”的技法。第一个自然段写的是夜晚的雨,而这一个自然段写的是白天的雨。我们知道,一个事物不会是单独存在的,有黑就有白、有静就有动、有冷就有热,大家要把这样的思维观运用到写作上来。这个技法,我们是逢课必讲的。很多妈妈在问:孩子觉得没有东西可写,怎么办?这个对比反差的技法,或者说是思维方式,就是一个增加字数、有得可写的好方法。比如,我们在写妈妈的时候,可以反着来,逆向着想一想,可不可以写一写爸爸;写妈妈的优点的时候,可不可以写一写妈妈的缺点;写蓝天的时候,可不可以写一下黑土;写一个人满头黑发的时候,是不是可以写几缕银丝;写一个人面容俊俏的时候,是不是可以找寻一下她的鱼尾纹;写一个大胖子看上去很笨的时候,是不是可以写一些他的灵巧;写一个聪明人的时候,是不是可以写一写他的一些傻事。刚才讲了,一个事物不会是单独存在的,上下相随、音声相和、高下相倾,能有高没低吗?能有坏没好吗?所以,在本文的第一个对称段写“夜里的雨”,第二个对称段就写“白天的雨”。通过这种对比,就可以写出:同是一个“雨”,在不同的状态、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下,就有不同的对雨的感受。为了把这个技法说得更清楚一些,我们来温习一下《基础篇》中的一些范文。以《冰雪北海》中的一段为例(第135页):若由北岸看南岸,更有趣。琼岛高拥,真是一座琼岛。山上的老柏树,被雪反映成了黑色。黑树林子里那些亭阁上面是白的,下面是阴黯的,活像是水墨画。北海塔涂上了银漆,有一丛丛的黑点绕着飞,是乌鸦在闹雪。岛下那半圆形的长栏,夹着那一个红漆栏杆、雕梁画栋的漪澜堂。又是素绢上画了一个古装美人,颜色是格外鲜明。在本段中,用的是写白以黑的技法。雪是白的、冰是白的,但在本文中没有把笔墨放在白上,而是放在了黑上:老柏树是黑的,亭阁下面是阴黯的,乌鸦是“黑点”。再比如,接下来的一段中(第136页):五龙亭中间的一座亭子,四面装上玻璃窗户,雪光冰光反射进来,那种柔和悦目的光线,也是别处寻找不到的景观。亭子正中,茶社生好了熊熊红火的铁炉,这里并没有一点寒气。游客脱下了臃肿的大衣,摘下罩额的暖帽,身子先轻松了。靠玻璃窗下,要一碟羊膏,来二两白干,再吃几个这里的名产肉末夹烧饼。周身都暖和了,高兴渡海一游,也不必长途跋涉东岸那片老槐雪林,可以坐冰床……在本段中,原来雪是冷的、冰是冷的,但作者在这里却反其道而行,写冷以热。写到了悦目的光线,熊熊红火的铁炉,脱下暖帽吃一些肉夹馍,再玩一些游戏、运动。黑中有白、白中有黑,冷中有热、热中有冷。正因为有白,所以黑才显得突出。同理,正因为有冷,所以热才显得突出;也正因为写了热,所以更加突出了冷。大家如果还没领悟的,可以跟着课程走,也可以参考一下《提高篇》中第四章:反差对比,大白菜红烧肉。第二个要点:在本段中,依然是没有具体的、实相的“雨”的影子。但没有“雨”,照样可以写雨。我们在本文中运用了对称的技法:一是写了树叶上残留的水滴:雨虽然很早就停了,但我还能看到树叶上,挂着一滴滴雨珠;一是写了电线上挂着的雨珠:电线上悬着的雨点,好像串成了一串透明的珍珠。额外的说个背景,我们今天来讲这篇作文,还有一个原因:今天早上,北京也落了一些雨,也看到了在电线上确实挂着一串串的雨滴。所以,我们今天就讲这篇作文,来应一下景。在电线这一句中,我们还用了一个意法。把电线上悬着的雨点,用意法写成“串成了一串透明的珍珠”。这样,就更形象一些、生动一些。总之是两点:一是对比反差。写了黑夜的雨,那就不妨把思维再引到白天的雨上;二是虽然没有确切的、具相的“雨”,但还可以写出“雨”的蛛丝马迹。还是那句话,可以没有亲眼见过,但一定要亲脑想过。正如刚才有位妈妈讲的:对比反差,与其说是写作的技法,不如说成是思维的方法。我们再来学习第三个对称段:我想起了《春夜喜雨》这首诗: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昨晚的雨虽然停了,但春雨的气息处处还在。它在万物的滋润里,在树叶的翠绿里,在新鲜的空气里,在人们喜悦的心情里。在大家白天的发言中也谈到了,小作者在这里用了“引经据典”的技法。这个技法我们暂且不提,要着重说的是本文中的情与意。大家再来回顾一下《岳阳楼记》: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在本文中,依然是一个“对比反差”的技法:一段写的是“霪雨霏霏”天气下的景与情,一段写的是“春和景明”天气下的景与情。写这两段的目的,是为了后面的“意”来作铺垫——即:为著名的名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进行的铺垫。这是“大文章,小道理”。我们回过头来看小作者的短文,是“小作文,大道理”。夜晚的雨、白天的雨,是为了“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而做的铺垫。是不是有异曲同工之妙?刚才讲解的目的,是希望大家体会到“小作文,大道理”和“大作文,小道理”。小的作文,也可以反映出一些大道理;短的作文,适当地运用一些技法,也可以展示出文章的深度。本文中的提升点,其实还是借鉴与参考了小作者的原文。小作者的原文是这样的:早上起来,出门上学去,我发现地上很潮湿,空气很新鲜。我想起了《春夜喜雨》这首诗: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是谁安排了这场春雨?滋润了万物,给人们带来了喜悦?特别是“是谁安排了这场春雨?滋润了万物,给人们带来了喜悦?”很好地诠释并深化了这首诗的意境。我们在提升文中,一个是更加突出这个亮点,让诗的意思更加具体、更具有指向性,这一切都要归功于小作者给我们的灵感。我们加上的“它在万物的滋润里”,是为了更好地说明“润物细无声”;我们加上的“在树叶的翠绿里”,是为了更好地说明“当春乃发生”。一共四个对称句:它在万物的滋润里,在树叶的翠绿里,在新鲜的空气里,在人们喜悦的心情里。这四句从具相到抽象,从可见、可看,到可感,最后归结于:在人们喜悦的心情里。一步一步地深化,这个顺序也提请大家注意。----------------------------------------------------讲到这里,全文就算是分析完了。下面,我们讲一点学习之道,讲《中庸》的一个片段: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如果为今天的课起个名字的话,那就叫《学习的选择》。相关的内容在《论语》中也有,在《论语》的季氏篇,原文是这样的: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先来理解《论语》里这一段的简单意思:生而知之者上也——有些一生下来就有天分的、就知道的,那是根器为上等的人;学而知之者次也——有些天生根器不好,但学而知之的人,或者说是好学上进的人,那就是次一等的。比如说,我们在学《三字经》的时候,就有那些“头悬梁、锥刺骨”,还有“凿壁借光”的人,那都是学而知之、主动好学的人,这种人根器也不错。再退而求其次,则是“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就是在生活中、工作中,因为遇到了困难,遇到了不解,所以想通过学习来解惑的人。这种人在现实生活中也不少。最次的人,则是“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天分不好也就罢了,不能主动好学也就罢了,但是明知自己在困境中而不学习的人,那就只有为下了。这是《论语》中讲的简单意思。回到《中庸》上来,这又是从另一个侧面进一步诠释了孔子的意思: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这一段话的核心意思,与《论语》的核心意思是一样的,但略有深化与具体。大体的意思是说:人的根器不同、天赋不同、禀性各异,所以学习的起点与动力就各有不同。天赋与禀性高的人,是生而知之、一点就透。其次是根性差一点的人,但还是愿意求进步、求上进,有良好的学习愿望,所以就学而知之。学而知之,是一种主动的、自觉的行为。再次,那就是困而知之的人,是因为处于某种困境、遭遇某些困难,才来学而知之。这种困而知之的行为,与学而知之相比,就属于一种被动的学习。但不管如何,不管是生而知之,还是学而知之,还是困而知之,及其知也,一也——意思是说:不管怎么样,虽然学习的目的、动机、动力不同,也无论这个根器、禀赋有多么的不同,但都能达到“一也”的目的。换句话来讲:上天入地、求仙成佛,是不论出身、地位、禀赋的。在求学得道的道路上,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每一个人都有一张上船的票,老天爷是不会嫌弃任何一个人的。聪明人能上船,中等资质的人能上船,愚笨的人也能上船,关键问题是愿不愿意上船。所以,我们通过这句话,也可以得到一个人生的启示:成就并非只属于聪明的人,达到终点也并非只属于那些如兔子般天生就跑得快的人,也会属于那些虽慢但永不停步的——比如乌龟与蜗牛一样的人。对于“及其知也”这个目的而言,最后的成就并不是只属于聪明的人,而是属于坚持的人。接下来: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前面,我们讲的是思想意识范围,但光有这个思想意识还不行。有聪明的头脑,有智慧的见识还不行,这个不能当饭吃。就好比一个高级厨师,虽然能把营养学讲得头头是道,但他不会做菜的话,那还是不合格的。所以,还要知与行合而为一。我们从对称的角度看,“生而知之”的人,理解起来最快,所以做起来就安然一些、从容一些,故而是“安而行之”。由此,我们也可以从古文中看到:对称、对应,是何其重要!对于“学而知之”的人,那也是要有动力的,这个动力,我们且称之为远大的目标,故而是“利而行之”。所谓的利而行之,就是因为在他前面有目标、有方向,就好像是一头牛,前面有捆嫩草一般,不用扬鞭自奋蹄。最后一个,是“困而知之”的人。这一类人,总是要靠一些被动的因素,鞭打着屁股往前走,所以叫“勉强而行之”。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一个次第:第一等人:学习、行动安然行之,坦坦然然。当然,这样的人极为稀有,不可强求;第二等人:利而行之;第三等人:靠拳打脚踢、小鞭抽而行之。深入来讲,我们教育孩子还是要选择第二种方式:多激励、树目标、有理想、发愿景,让孩子利而行之。到万不得已时,才责骂、抽打,使其勉强而行,这是退而求其次的办法。当然,就成就而言,都可以达到“一也”的目的。举个例子来说,像朗朗小时候学钢琴一样,据说就是拳头加大棒“勉强而行之的”。不管是安而行之,还是利而行之,还是勉强而行之的,其所不同,还是由根性决定的。根性的不同,就有不同“行之”的办法;不同行之的办法,才能达到行之有效。但是,“及其成功,一也”——成功,并不会因根器的不同而把成功全给了那些根器好的人,就是“勉强而行之”的人,只要有一份坚持,同样能成功。回过头,我们再来看《论语》: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如果我们接着演绎下去的话,那就加上一句“勉强而不为之,则民斯为下矣!”不能安然行之,不可怕,我们就利而行之;不能利而行之,也不可怕,我们就勉强而行之;最最可怕的是“勉强而不行之”。推一推,动一动,勉强能说得过去;如果说推一推,还原地不动,则不知其可为也,不知其可成也,但知其为下矣!由此,我们回到作文的学习上来,也是这个道理:悟性不好,不怕!怕的是困而不学,怕的是勉强而不行之。悟性不好能做到困而学之,照样能做到“及其知之”;能做到勉强而行之,照样能做到“及其成功”。成功不是聪明人的专利,但成功一定是属于坚持者的专利。
主题帖子积分
等级7, 积分 417, 距离下一级还需 3 积分
作文讲评《第一场雪》(一)
今天讲一个三年级孩子的作文《第一场雪》。先来分享这两天一些妈妈的喜报:马踏泥花:通通这次周记又是五星,他开心地说他自己成红星电影院了。今天老师没布置作业,他还破天荒地主动写了个小文。湖北—宝儿:就是要在这个群多熏陶,孩子的作文在上学期末考试作文成绩在班上倒数,本学期一个偶然的机会加入我们这个群学习,指导孩子写了几篇作文。刚刚进行的期中考试,作文成绩竟然是班上正数前几名!湖北-贝妈-20:先报个喜,我女儿在今年三月份举办的“第28届国际中小学生楚才作文竞赛”中获得二等奖!听了非常老师的话,没有让她上作文培训班,一直在听非常老师的课!山东-宁静9:一是口说加口水;二是仿写不仿抄;三是要低度不要高度。通过老师的这三个方法,我让鹏鹏写了一篇作文,先参考别人的,然后用手机录下来口说作文,再整理出来,我都没怎么改动,投到我们当地的《聊城广播电视报》于昨天发表了。福建-梅花40:晚上我也来个捷报啊:我儿子(二年级)仿《苹果的自我介绍》写的文章,今天也被当范文朗读,得了一颗星的奖励。他们老师很高兴来问我:孩子的灵感是哪里来的?我说是仿别的小朋友的文章写的。老师还多奖励了两个作文本给他,说让他多写几篇好文章。虽然进步不是很大,但还是潜移默化的,看到进步了。早上看到有个群里的妈妈们在议论孩子写日记的事,我就提一些个人的意见。总的来说,单纯就“提高写作能力”这一个目的而言,个人不太赞成写什么日记,这个观点在《作文,多大点事儿——实战篇》中有过讲述。反向思维地去想一想,什么人写日记?会写作文的人才写日记,大作家才写日记。不会写的人,不高兴写的人,写什么日记?就写作的提高而言,不要再为孩子增加额外的负担。作文,本来就没有多大的事。一个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把孩子的周记,还有学校布置的作业认认真真地做好。集中精力把学校的作文、周记做好,是最好、最经济的方法。第二个意见,如果学校有硬性的要求,家长也有余力,孩子也有兴趣,有一个意见,即选择一个专题来写。比如,在《提高篇》中有一篇作文,叫《霸王龙的自我介绍》,记得当时这位孩子的妈妈,就是听了“写专题,写孩子感兴趣”的建议以后,让孩子写的一个作文。围绕这个主题,与孩子一起找些材料,可以就霸王龙、剑龙、巨齿龙等写一个专题。再比如,我们前两天讲过的一个观点:写苹果,就要写苹果的故事。当时,这位妈妈也为孩子列了一个专题:水果,于是孩子在假期里写了香蕉、苹果、荔枝,说不定还写了黄瓜、土豆。《作文,多大点事儿——基础篇》中32页有一个《我的周记》,大家来看一下:一、《邮政》我觉得各国的邮箱很有特色。有的以黄为主,有的以绿为主。还有红色的邮箱和蓝色的邮箱。还有一种像机器一样的邮箱。我们可以通过邮政寄包裹、明信片、平信、挂号信。还可以寄国际邮件。二、《电话》电话是美国人贝尔发明的。贝尔电话是早期的电话。现在有一种可以看到人的电话叫可视电话。没有电话线的电话叫无绳电话。在马路上看到的电话叫公用电话。通过卫星和海底电缆,可以把世界各地联系起来,这样的电话叫国际电话。三、《交通标志》交通标志有黄色的、蓝色的、红色的,还有绿色的。交通标志可以让人们的安全有更多的保证,可以让警察省事儿。有一个红色的三角,里面是一个色字的“停”字,表示停车让行。有一个黄色的三角作底色,里面有一个人走过人行横道表示要注意前面有行人。一个城市如果没有交通标志,会产生巨大的混乱和事故。四、《船》船的历史很长。几乎有了人就有了船。最古老的船是把一个粗树干的中间挖空。后来人们又发明了帆船,用风力来前进。再后来就发展到用蒸汽机来作动力。船发展到现在已经有好多种了。运人的叫客轮,运货物的叫货轮,运油的叫油轮。以上,是一个一年级的时候写的周记,题目不限。所以,就找了一本《大百科全书》,让她对着全书里感兴趣的知识来写。一是感兴趣,所以孩子写起来不累;二是有专题的写,积少成多,慢慢来,天长日久,就是一个“巨作”;三是通过专题来写,不是单纯地为了写而写。在写中还可有积累知识,学习知识,同时可以把一个领域的知识,学得相对深一些、透一些。四、这样通过一个专题,准备一些资料,也省去了孩子们抓耳挠腮的苦痛。有的时候学校是可以应付的,但一定不要应付自己,多开动一下脑筋。即:抓住孩子这段时间特别听学校老师话的特点,有个性地安排一些专题的写作,也算是将计就计吧。下面我们再来回答几个具体的问题:广东-玉妈:老师,低年级小朋友只愿意口说作文,不想自己写,这样也可以吗?——这样是可以的。总的原则是让孩子跳起来能够得着,扶上马,送一程。但具体问题,还要具体分析。比如说孩子还小,刚刚开始学习作文,可以按2—1—3(《实战篇》——《基础篇》——《提高篇》)的顺序来看。如果孩子的结构没问题了,六根六尘也掌握了——比如我们群里有一些学得时间久的妈妈与孩子,可以按照3—2—1(《提高篇》——《实战篇》——《基础篇》)的顺序来看。总之,每一本书,都会有不同的针对性,大家要学会对症下药。关于这三本书的特点,这三本书如何看,可以去参考一下置顶的博客。以上,是我们今天讲的额外内容。我们现在开始讲正文。大家先来看一下网上孩子的“作文晒”,其中的红字、波浪线是孩子学校老师的“真迹”。就此也希望大家能把孩子的作文拿出来晒一晒,最喜欢看到的就是那红红的波浪线。孩子的收获,就是我们这个群最大的收获。老师的波浪线,不仅是对孩子的认可,也是对我们这个群讲作文、习作文一个最大的认可。我们来看原文:《第一场雪》& &
山西太原&&三年级:刘芃今年冬天的第一场雪,在我的久久期盼中,终于来临了。十一月二十九日,早晨开始下起雪来。雪白白的,软软的,像蒲公英的小绒球飞呀飞,飘呀飘。雪花飘在脸上,滑滑的,凉凉的;雪花落在手上,立刻融化成一个晶莹剔透的“小宝石”;雪花落在鼻尖上,有点潮湿,似乎是一个天然的超级大型加湿器,有一股清新的感觉。课间操时,雪越下越大。“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天空中飞得小绒球越来越多,放眼望去,天空中白茫茫一片,像一团团棉花,在空中漫天飞舞;雪花落在头发上立刻融化成水,头发一缕一缕的,像刚洗过澡一样。中午放学时,地上积了厚厚的一层雪,雪仍然在大片大片地下着。校园里,马路上,屋顶上,都铺上着白白的,厚厚的,软软的地毯;杨树,柳树穿上了洁白的棉袄,松柏显得更加苍翠。放学路上,脚踩在雪上,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犹如钢琴弹奏出的动听旋律,使人陶醉,使人沉醉。第二天早晨雪停了。在上学的路上,我用脚踩出轮胎印,回头望去,像拖拉机走过的痕迹,有趣极了,不但给我走路带来了兴致,而且带来了乐趣。第一场雪,给我带来了很多乐趣。(老师评语:优!你详细描写了今冬第一场雪的美景,以及雪给人们带来的欣喜和快乐,抒发了自己的喜爱之情。)妈妈感言(19群的晋-艽艽妈):这是我在群里熏习了两个多月,辅导孩子的其中一篇作文,也是孩子三年级上学期的一篇周作文。平时孩子最最发愁的就是写作文了,每次都是最后写作文,而且花很长时间,写出来也是草率了事。第一场雪来临了,老师让自己写一篇作文,自己选题,孩子就说写《第一场雪》,正合我意,她说我写。第一段开门见山,由于前几次熏习,自己写出“头”。“身子”部分是第二三四五段按照时间顺序(爸爸点了一下时间):早晨﹑课间﹑中午放学﹑雪停了。这是孩子自己定的,说这四个时间段自己能看见下雪的变化,就同意孩子的决定,尤其是“超级大加湿器”用得很好,顺便表扬一下,孩子高兴地说:我用非常老师的方法创造的词,牛吧?!中间誊写时发现字数够了,自己删除了:松柏显得更加苍翠。放学路上,脚踩在雪上,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犹如钢琴弹奏出的动听旋律,使人陶醉,使人沉醉。“身子”最后一段:回头望去,像拖拉机走过的痕迹,有趣极了,不但给我走路带来了兴致,而且带来了乐趣。我发现说的时候有时也会创造出好词好句,一到自己写就没写得了。大部分是不会写字,一写字就头大,一头大就没写得了。“鞋”是自己套的。五一期间,我们预习了非常老师布置的作业,孩子看到书上写的:“作文是文字游戏。”自己高兴地笑了起来。最喜欢看非常老师的点评,说老师真幽默!看到大家用到了很多的术语:头身脚、帽衣鞋、六根六尘、引经据典等等,很欣慰。去年在讲课的时候,大家对于头身脚啊、结构啊、对称啊、六根六尘啊,还不明所以。但现在看来,我们这个群整体上的认识水平都有了一个大提升。通过妈妈们的认识水平,也可以想见,孩子们的水平也必定会有一个大的提升。现在,我们来对本文做一个具体的分析。第一、本文的“头身脚、帽衣鞋”完整,所以就体现出了章法的功力。章法的功力,就体现在叙事清楚,表达清晰。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开门见山”,作文的主题,作文的题目是《第一场雪》,所以作文开头的第一句话:今年冬天的第一场。如果开门没有见下雪,那孩子的作文说不定就会写到下雨、下雾。开门见山,不仅是作文的正路、正道、正法,也是作文不跑题、不偏题的第一个保证。写作文,特别是开头,切忌“素隐行怪”和求怪求玄,不要七拐八绕,不着边际。主题是什么,开了门就要见到什么,本来写的主题是看电影《泰坦尼克号》,那我们就要说泰坦尼克号,不能再绕个路,说是堵车了,丢人了,买爆米花了,找座位了。在“身子”部分,小作者运用了四个对称段来写雪,四个对称就是四个角度、四个方面。在本文中,小作者以时间为坐标,来区别出对称。即:早上上学时看到的雪;二是在学校里看到的雪;三是回家路上看到的雪;四是第二天看到的雪。四个对称、四个角度、四个方面就把雪写得丰满多样,这是本文中非常值得学习的一个看点。很多孩子在描写一个景物的时候,因为没有对称的思维,往往写到一点上就无字可写了,往往就是:雪,下啊,下啊,下啊,下个不停!写到这里,再停下来,数数字够不够。不够的话,再写:雪还在下啊,下啊,下啊,一直在下!雪在那里下,那就变变角度,变变时间。前两天,我们讲了一个小作文《春雨》,大家再来看一下:春雨昨天晚上下雨了。我听见窗外传来“轰隆隆”的雷声,“哗啦啦”的雨声。躺在床上,心里在想:外面的雨,是不是把水面炸出了一朵一朵的小花?会不会让路面砸出一个一个的酒窝?想着听着,听着想着,我睡着了。早上起来,出门上学去。我发现地上很潮湿,空气很新鲜。雨虽然很早就停了,但我还能看到树叶上,挂着一滴滴雨珠;电线上悬着的雨点,好像串成了一串透明的珍珠。我想起了《春夜喜雨》这首诗: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昨晚的雨虽然停了,但春雨的气息处处还在。它在万物的滋润里,在树叶的翠绿里,在新鲜的空气里,在人们喜悦的心情里。我喜欢春天,我喜欢春天的雨!我们来比较一下,雪与雨都是自然现象,从这个角度来讲,本质是一样的。在《春雨》中,小作者连雨都没见着,但是因为角度在变,写了黑夜里的雨,写了白天的雨停之后的雨,所以这个下啊下啊下啊,就写得高明了。高明的原因,在于对称、在于变换角度、在于能从不同的角度来写一个东西。这就是对称。对称,就是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时间,或是不同的地点,来写同一个东西。在本文中,小作者就是在不同的时间,写了同一个东西——雪,而又因为是不同的时间,所以这同一个东西,又显现出不一样的形态。这样写,立体了,就丰富了;丰富了,就生动了;生动了,字数就多了;字数多了,就不用发愁凑不够字数了。这是写景的,写人怎么写?比如写我的妈妈,大多数孩子就会写,我的妈妈……我的妈妈……我的妈妈……写到最后就是我的妈啊!我的妈啊!不是我的妈,是感叹语。这样写我的妈我的妈我的妈,这妈妈也多不了啊!我们是不是可以引导孩子写写:我小时候的妈妈,我长大以后的妈妈,现在的妈妈,未来的妈妈……?我们是不是可以换个角度写:开心时的妈妈,生气时的妈妈,工作时的妈妈,学习时的妈妈……所以我们要清楚,不是孩子肚子里没货,是孩子没有把货倒出来的方法。角度变了,对称有了,怎么会写不生动,字数不够呢?我们甚至于可以写:我的妈妈与爸爸的不同,我的妈妈与姥姥的不同,我的妈妈与大姨的不同,我的妈妈与我的不同……(似乎,这不是我的妈了?)所以,回过头我们来看,雪也好,雨也好;妈也好,爹也好,本质是一样的。看雪的角度多了,就丰满了;听雨的角度变了,雨就丰满了;写爹的角度变了,爹就健美了;夸妈的角度变了,妈就丰满了,该减胖了!上午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主题帖子积分
等级7, 积分 417, 距离下一级还需 3 积分
作文讲评《第一场雪》(二)
上午,让大家预习一下《实战篇》中第152页的《云》,大家来体会一下,是不是有异曲同工之妙。希望大家能够从我们的讲解中体会到:一篇作文,会因为对称而丰满厚重。写一个人、一件事,或是一个物品,不能单纯地驻足于一个点,或是一个面,而是要随着时间、空间的变化而变化。所谓的对称,不仅仅指文字的表现形式,深入一步地讲,是从不同的角度来写一个东西。对称,是思维的形式。这是我们对上午讲课的一个补充。孩子的作文之所以表达清晰,重要的原因是孩子在“身子”中,充分地用了“帽衣鞋”的方式来展现。比如,第一个对称段的帽子:十一月二十九日,早晨开始下起雪来。——由此,我们可以知道,这一段写的是早上的雪。第二个对称段,帽子:课间操时,雪越下越大。——由此我们可知,这一段写的是白天课间操时的雪。第三个对称段,帽子:中午放学时,地上积了厚厚的一层雪。——由此我们可以知道,这写的是放学回家路上的雪。最后一个自然段,我们可以看到:帽子——第二天早晨雪停了。——由此我们可以知道,这写的是第二天的雪。因为有“帽”,所以我们可以体会到每一个段落中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因为有帽,所以写起来不乱。对于初学作文的孩子而言,我们就有一个口号:全文没有头,拉出去斩首;段落不戴帽,送走当被告。可见作文的头与段落的帽,特别重要。正面地来说,可以让小作者在写作的时候表达清楚、思路清晰;反面地来说,有了帽,就可以让小作者在写作的时候避免了跑题、偏题。对于“头身脚、帽衣鞋”的重要性,确实需要大家重视再重视。在《提高篇》中,我们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称之为:横竖是二的结构。这是我们就本文而言,要说的第三个方面。第四个方面,我们来看生动性。一篇作文的生动性,只有建立在结构的基础上才有意义。换句话来讲,一座高楼大厦看上去雄伟壮观,前提是它的基础牢、结构好。如果是一个豆腐渣工程,即便有再好的装修,也是经不起一推一敲的。说到这里,想起昨天看到的一个新闻。说是湖南这两天下大雨,有一座桥很危险,结果当地有关部门就封了桥,不让人过。但有三四个骑摩托车的人,非强行通过不可,结果桥就塌了,人也完了。记者问事故的原因是什么?有关部门含糊其辞地说了两条:一是雨水太大,二是人不听话。当然,这都是表面的现象,真正的原因是什么?从这座坍塌的桥的毁坏面来看,基本上就没有钢筋,这是题外话。但我们也可以来加深体会:一篇作文,没有结构、没有思路、没有线路,就相当于一个建筑没有钢筋,经不起推敲,三晃两摇就散了。刚才我们讲到,生动性的前提是结构性,只有结构稳定了,生动性才有意义。换个意思来说,结构性是为了表达准确,生动性则在于表达有趣——结构性,永远是优先于生动性的。大家在刚才讨论中的问题,概括一下就是:孩子的好词好句不多,怎么能把作文的生动性表现出来?可以明确地讲,所谓的生动性与好词好句基本上没有关系。说一个现象,可以证明我们说的结论有一定的可靠性。孩子们的语文作业,恐怕有70%左右是在抄词抄句吧?孩子上了六年小学,在语文这门功课上,把70%左右的时间花在了抄词抄句、学词学句上,下的功夫可谓很大,结果如何?再往大了说,到了初中三年,孩子们除了抄词抄句以外,还要背很多的课文,可以说下的功夫也很大。但背下来的课文,记在脑子中的美文,真正派上用场的又有多少?十年树人,说得惊心动魄一些,九年的语文课,抄词无数,背文无数,结果百无一用,害得孩子对语文心生反感,害得大家上班时间还要坐在这里听作文。不能不说,语文九年的教育,是非常失败的教育。把话题拉回来,由此我们要讲:作文的生动性,如果通过好词好句来实现,这样来学习作文、学习语文,基本上都是脑残的。生动性是孩子们自己创造出来的,绝不是抄出来、背出来的。想一想,孩子在上小学前和我们对话、讲故事,总有无数让我们忍俊不禁的语言。但等到上完六年小学、三年初中,孩子们都上傻了、上呆了,连把话说得生动些也不会了。而孩子们小的时候与您讲话,是不是让您忍俊不禁了?什么叫生动性?生动性就体现在独一无二。 朱自清先生写的《春》开头是:盼望着,盼望着,春天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如果我们的孩子写“春”的作文,开头也来句:盼望着,盼望着,春天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看看老师会不会说您写得生动?多读书不如会读书。在《实战篇》中,我们回答了这个问题。我们现在还可以做一个调查:家里孩子看了很多书,但写作文是否依然有困难?所以,这是个大问题,是一个教育的问题。我们可以扯远一些。过去读私塾——也就是在小学前——三百千(《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读完,孩子们就可以写家书了。就读了三本书啊!现在我们小学六年,一学期一本书,读了十二本书,除了多认一些字外,基本上没学到什么。然后,学校还要拼命地让孩子读课外书,大量阅读,但读了好多的课外书,进行了大量的阅读,结果还是写不出来。问题出在哪里?这个问题需要大家去思考。在《庄子·养生主》里,第一句话讲得很透啊: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己。简单地来讲,就是说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用有限的生命去读无限的书,人就荒废了,耽误了。所以,要会读书,读好书。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关键不在“万”卷上,而要在一个“破”字上。如果不能读“破”书,那读上多少书,都是破书。这些都是大问题,需要大家冷静清晰地来思考。如果能穿越,我们来想一想,过去有作文课吗?有阅读理解课吗?有抄词抄句课吗?根本就是没有的啊!所以问题还是出在方法上,如果根本性的方法不能解决,读多少书也是无益的。就是把《写作大全》背下来,把《语法大全》背下来,把《成语词典》背下来,把《修辞大全》背下来,能写好作文吗?所以,我们要集中焦点,要把思想、方法集中到读书、分析、理解、写作是一回事上来,而不是把它们当成四回事。真正学会读书了,作文就不是问题了,理解分析也不是问题了。
主题帖子积分
等级7, 积分 417, 距离下一级还需 3 积分
作文讲评《第一场雪》(三)
我们继续讲《第一场雪》,先看原文:第一场雪今年冬天的第一场雪,在我的久久期盼中,终于来临了。
十一月二十九日,早晨开始下起雪来。雪白白的,软软的,像蒲公英的小绒球飞呀飞,飘呀飘。雪花飘在脸上,滑滑的,凉凉的;雪花落在手上,立刻融化成一个晶莹剔透的“小宝石”;雪花落在鼻尖上,有点潮湿,似乎是一个天然的超级大型加湿器,有一股清新的感觉。课间操时,雪越下越大。“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天空中飞的小绒球越来越多,放眼望去,天空中白茫茫一片,像一团团棉花,在空中漫天飞舞;雪花落在头发上立刻融化成水,头发一缕一缕的,像刚洗过澡一样。中午放学时,地上积了厚厚的一层雪,雪仍然在大片大片地下着。校园里,马路上,屋顶上,都铺上了白白的、厚厚的、软软的地毯;杨树、柳树都穿上了洁白的棉袄,松柏显得更加苍翠。放学路上,脚踩在雪上,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犹如钢琴弹奏出的动听旋律,使人陶醉,使人沉醉。第二天早晨雪停了。在上学的路上,我用脚踩着轮胎印走了很长一段路。回头望去,像拖拉机走过的痕迹,有趣极了,不但给我走路带来了兴致,而且带来了乐趣。上一讲,我们讲了关于结构性与生动性的问题。分析本文后,得出的结论是:结构是严谨的——全文有“头身脚、帽衣鞋”,体现出了作文表达的清晰条理。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再来看本文的生动性。作文的生动性,主要是从“六根六尘”来看。我们先来看第一对称段:十一月二十九日,早晨开始下起雪来。雪白白的,软软的,像蒲公英的小绒球飞呀飞,飘呀飘。雪花飘在脸上,滑滑的,凉凉的;雪花落在手上,立刻融化成一个晶莹剔透的“小宝石”;雪花落在鼻尖上,有点潮湿,似乎是一个天然的超级大型加湿器,有一股清新的感觉。在本段中有色法、触法、意法。比如:雪白白的——色法;软软的——触法;像蒲公英的小绒球飞呀飞——意法;立刻融化成一个晶莹剔透的“小宝石”——意法;似乎是一个天然的超级大型加湿器,有一股清新的感觉——意法。当我们描写一个东西、一个对象,能够言之有物、言之有味、言之有觉、言之有意的时候,就有了生动。再来看第二个对称段:课间操时,雪越下越大。“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天空中飞的小绒球越来越多,放眼望去,天空中白茫茫一片,像一团团棉花,在空中漫天飞舞;雪花落在头发上立刻融化成水,头发一缕一缕的,像刚洗过澡一样。在这一段中:天空中飞的小绒球越来越多——意法;天空中白茫茫一片,像一团团棉花——意法;头发一缕一缕的,像刚洗过澡一样——意法。接着来看第三个对称段:中午放学时,地上积了厚厚的一层雪,雪仍然在大片大片地下着。校园里,马路上,屋顶上,都铺上了白白的、厚厚的、软软的地毯;杨树、柳树都穿上了洁白的棉袄,松柏显得更加苍翠。放学路上,脚踩在雪上,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犹如钢琴弹奏出的动听旋律,使人陶醉,使人沉醉。在这一段中:都铺上了白白的、厚厚的、软软的地毯——色法与意法通用;杨树、柳树都穿上了洁白的棉袄——意法;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犹如钢琴弹奏出的动听旋律——声法与意法。在这里,特别要表扬小作者的是:他写的雪是有声音的,文字是可以有声音的。言之有物、言之有声,就把物体写活了。大家如果手里有《作文,多大点事儿——基础篇》的话,可以看第72页,我们再来回顾一下用“六根六尘”法写雪:一、先用声法来写:雪花,一片一片飞落了下来,仿若一首妙曼的乐曲从天上传来。还可以写成:雪花飘过,阵阵沙沙,不知是风声,还是雪声?抑或,是我内心里发出的声响?我的眼前没有雪,但我却能听到它。听雪的妙境,竟然如此!二、再用香法来写:雪花,一片片落下来,我深作一口呼吸,贪婪得就像把整个雪的世界吞进胸肺。那是一种凉凉的,湿湿的,有一种沁人心脾、润人肤肌的舒畅。吸进去的是空灵,吐出来的是所有的烦恼。这雪,难道就是天上的气息?三、用味法来写:如果你有雅趣,拈起一小团雪花,放入嘴里,用舌蕾感觉,用意念品尝,你会觉得,有一种比奶香更纯净,比糖甜更清澈的味道,那是一种洗涤人灵魂、不知不觉你便与自然混为一体的味道。四、用触法来写:小心翼翼地黏起一叶雪花,雪花仿佛精灵,没有重量,你能感受到它,却永远也捕捉不到它,它出现在你眼前,当你的手轻轻地捧起它的时候,雪花,却幻化成了一滴水。透明,晶莹。五、用意法来写:雪花,漫天的雪花,一定是天上的神女普洒人间的鲜花吧?一定是宇宙之神突发慷慨,大把大把的把星星扔到凡尘吧?那银装素裹,真如天堂一般的圣洁,如天堂一般神奇。因为只有仙神才可能用如此神功-----用一种颜色,却能把人世装缀得如此华美。通过学习、分析,我们可以说,孩子的这篇作文在结构严谨的基础上,因为运用了“六根六尘”,让雪有了形象、有了声音、有了味道、有了触觉,还有了意法。让大家从一个立体的层面来感受雪、观察雪,这样的雪才是立体的、多味的、复合的。这是作文生动性的源泉。下面,我们就来对本文进行提升。我们做提升,不是说小作者写得不好,也不是说提升文就好到哪里去。提升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运用一些技法,给大家更好地展现驾驭文字的方法。我们提升的原则,是透过原文的一些亮点,再把亮点扩大化。希望大家把注意力放在技法上,而不是纠缠于文字是不是成年化,是不是很贴切。因为都是现场打字,难免有考虑不周的地方。先来看第一个对称段的原文:今年冬天的第一场雪,在我的久久期盼中,终于来临了。十一月二十九日,早晨开始下起雪来。雪白白的,软软的,像蒲公英的小绒球飞呀飞,飘呀飘。雪花飘在脸上,滑滑的,凉凉的;雪花落在手上,立刻融化成一个晶莹剔透的“小宝石”;雪花落在鼻尖上,有点潮湿,似乎是一个天然的超级大型加湿器,有一股清新的感觉。我们可以这样调整一下:今年冬天的第一场雪,在我的久久期盼中,终于来临了。雪,是从早上开始下起来的。灰蒙蒙的天,像一个大匣子突然打开了盖子,大把大把地往下倾倒着白花花的雪。落在地上的雪花,立刻融化成一个晶莹剔透的“小宝石”。早晨的雪,下得有些急促,它落在人们的脚步声里,落在了汽车的喇叭声里,落在了自行车快速转动的链条上,就连雨伞也似乎挡不住雪花。大自然似乎是一个天然的超级大型加湿器,有一股清新的感觉。我们来说明几点:第一点,孩子在原文中,运用了对称的技法,从早上、课间、放学和第二天来写了雪。但早上的雪有什么特点,课间的雪有什么特点,放学时的雪有什么特点,似乎表达得还不透。所以,我们在提升文中,并不是单纯地为了写景而写景,而是抓住人们早上匆忙上班、上学的特点,来反衬说明雪下得有点急促。从客观上来讲,雪下得并不一定急促,但正因为是早上,人们纷纷起来忙碌、工作、上学,主观上给人造成急促的感觉。这是大家要体会到的。我们要让早晨的雪、课间操时的雪、还有放学时看到的雪有特点,也正是因为有了急急忙忙的特点,所以反过来,我们有了三个对称的句式、三个驴头不对马嘴句,来更深入一步地说明雪下得急促。早晨的雪,下得有些急促,它落在人们的脚步声里,落在了汽车的喇叭声里,落在了自行车快速转动的链条上,就连雨伞也似乎挡不住雪花。关于驴头不对马嘴句,在这里就不细说了,大家还是参考《基础篇》中的“作文八法”。我们抓紧时间来看第二个对称段的原文:课间操时,雪越下越大。“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天空中飞的小绒球越来越多,放眼望去,天空中白茫茫一片,像一团团棉花,在空中漫天飞舞;雪花落在头发上立刻融化成水,头发一缕一缕的,像刚洗过澡一样。我们还是承接前面提升第一个对称段的观点,要让课间操时的雪的特点更加鲜明一些:课间操时,雪下得更大、更欢快了。天空中的雪花好像听到铃声一样凝聚在了一起,像一团团棉花,又像蒲公英的绒球。远处看雪像蒸成水雾,近处看雪又像融成水珠。雪花飞呀飞,飘啊飘,转啊转。雪花飘在脸上,落在手上,落在鼻尖上,软软的,滑滑的,凉凉的。团团雪花在空中飞,开心的小朋友们在雪中舞。校园里处处热气腾腾。在本文中,我们除了让雪的特点更加鲜明,除了运用对称句、对称词来增加文中的节奏感之外,还运用了一个“写冷以热”的技法——雪是冷的,那我们就反向思维一下,来写一些热。通过这样的比对,就给人以更强烈的感觉。其实,本段中还用了“回环”的技法——团团雪花在空中飞,开心的小朋友们在雪中舞。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到,“回环”不仅是文字的技法,也是思维的体现。关于“回环”的技法的运用,大家可以参考《提高篇》中的第九章:乾坤颠倒。我们下面再来看第三个对称段:中午放学时,地上积了厚厚的一层雪,雪仍然在大片大片地下着。校园里,马路上,屋顶上,都铺上了白白的、厚厚的、软软的地毯;杨树、柳树都穿上了洁白的棉袄,松柏显得更加苍翠。放学路上,脚踩在雪上,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犹如钢琴弹奏出的动听旋律,使人陶醉,使人沉醉。既然雪可以“写冷以热”,那不妨再来个“写白以黑”。孩子原文中写的是白,我们还可以逆向思维,来写一些黑的。可以这样写:中午放学时,地上积了厚厚的一层雪,雪仍然在大片大片地下着。校园里,马路上,屋顶上,都铺着白白的、厚厚的、软软的地毯;杨树、柳树都穿上了洁白的棉袄,松柏显得更加苍翠。放学路上,脚踩在雪上,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犹如钢琴弹奏出的动听旋律。大片的白色里,还有树枝画出来的斑驳,还有栅栏勾勒出来的线条,还有高低不平的草丛点染出来的偶尔的黑,让雪景多了几分层次,像黑白相间、浓淡相渗的水墨画一样。关于“写黑以白,写冷以热”的技法,大家可以参考如下:
一是《基础篇》中的《清凉古道》与《冰雪北海》的讲解;二是《提高篇》中第四章“反差对比,红烧肉大白菜”的技法介绍。下面我们再来看第四个对称段的原文:第二天早晨雪停了。在上学的路上,我用脚踩着轮胎印走了很长一段路。回头望去,像拖拉机走过的痕迹,有趣极了,不但给我走路带来了兴致,而且带来了乐趣。同样是坚持上述的原则,要让停后的雪的特点更加突出。我们在这里就假想:这时太阳出来了,是雪过天睛。可以这样来体现: 第二天雪停了,风驻了,太阳出来了。在上学的路上,我用脚踩着轮胎印走了很长一段路。回头望去,白皑皑的大地上,画下的美丽的弧,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发光。我们再来比对一下原文与提升文:原文:第一场雪 山西太原 三年级 刘芃今年冬天的第一场雪,在我的久久期盼中,终于来临了。十一月二十九日,早晨开始下起雪来。雪白白的,软软的,像蒲公英的小绒球飞呀飞,飘呀飘。雪花飘在脸上,滑滑的,凉凉的;雪花落在手上,立刻融化成一个晶莹剔透的“小宝石”;雪花落在鼻尖上,有点潮湿,似乎是一个天然的超级大型加湿器,有一股清新的感觉。课间操时,雪越下越大。“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天空中飞的小绒球越来越多,放眼望去,天空中白茫茫一片,像一团团棉花,在空中漫天飞舞;雪花落在头发上立刻融化成水,头发一缕一缕的,像刚洗过澡一样。中午放学时,地上积了厚厚的一层雪,雪仍然在大片大片地下着。校园里,马路上,屋顶上,都铺上了白白的、厚厚的、软软的地毯;杨树、柳树都穿上了洁白的棉袄,松柏显得更加苍翠。放学路上,脚踩在雪上,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犹如钢琴弹奏出的动听旋律,使人陶醉,使人沉醉。第二天早晨雪停了。在上学的路上,我用脚踩着轮胎印走了很长一段路。回头望去,像拖拉机走过的痕迹,有趣极了,不但给我走路带来了兴致,而且带来了乐趣。第一场雪,给我带来了很多乐趣。提升文:第一场雪(非常老师修改文)今年冬天的第一场雪,在我的久久期盼中,终于来临了。雪,是从早上开始下起来的。灰蒙蒙的天,像一个大匣子突然打开了的盖子,大把大把地往下倾倒着白花花的雪。落在地上的雪花,立刻融化成一个晶莹剔透的“小宝石”。早晨的雪,下得有些急促,它落在人们的脚步声里,落在了汽车的喇叭声里,落在了自行车快速转动的链条上,就连雨伞也挡不住雪花。大自然似乎是一个天然的超级大型加湿器,有一股清新的感觉。课间操时,雪下得更大、更欢快了。天空中的雪花好像听到铃声一样凝聚在了一起,像一团团棉花,又像蒲公英的绒球。远处看雪像蒸成水雾,近处看雪又像融成水珠。雪花飞呀飞,飘啊飘,转啊转。雪花飘在脸上,落在手上,落在鼻尖上,软软的,滑滑的,凉凉的。团团雪花在空中飞,开心的小朋友们在雪中舞。校园里处处热气腾腾。中午放学时,地上积了厚厚的一层雪,雪仍然在大片大片地下着。校园里,马路上,屋顶上,都铺上了白白的、厚厚的、软软的地毯;杨树、柳树都穿上了洁白的棉袄,松柏显得更加苍翠。放学路上,脚踩在雪上,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犹如钢琴弹奏出的动听旋律。大片的白色里,还有树枝画出来的斑驳,还有栅栏勾勒出来的线条,还有高低不平的草丛点染出来的偶尔的黑,让雪景多了几分层次,像黑白相间、浓淡相渗的水墨画一样。第二天雪停了,风驻了,太阳出来了。在上学的路上,我用脚踩着轮胎印走了很长一段路。回头望去,白皑皑的大地上,画下的美丽的弧,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发光。这就是我们这里今年冬天下的第一场雪。我们再来补充两点:第一点,我们来比对一下原文与提升文的主题:原文——早上的雪;提升文——早上的、急促的雪。原文——课间操时下的雪;提升文——课间操时欢快的雪。原文——放学路上的雪;提升文——放学路上黑白相间的平静的雪。原文——第二天的雪景;提升文——雪过以后太阳出来的雪景。总体上看,提升文中除了有大家要体会到的“对比反差”的技法以外,更重要的是让雪的人文特点更加明显。还是我们以前曾经多次讲过的:从来没有一篇作文是单纯写景的,也没有一篇作文是单纯写情的,好的文章总是要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的。说句玩笑话,大家回顾一下年轻时写过的情书,或是收到过的情书,不都是:苍天啊,大地啊,我是多么地喜欢你啊!苍天啊,大地啊——景;我是多么地喜欢你啊——情。所以,没有单纯写景的作文,也没有单纯写情的作文。这是我们对于全文补充的第一点。有书的朋友来看一下《提高篇》中第45页的画解古诗。江雪 唐 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画意:通过对山、鸟、径、人的勾画,用飞鸟远遁、行人绝迹的景象渲染出一个荒寒寂寞的境界,反衬出渔翁顽强不屈、傲岸清高的精神面貌。高与低:高——空中的飞鸟;低——地上的人迹。远与近:远——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近——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多与少:多——千山与万径;少——孤舟与独钓。无与有:无——鸟飞绝,人踪灭;有——孤舟蓑笠翁。实与虚:实——孤舟蓑笠翁;虚——独钓寒江雪。黑与白:黑——蓑笠翁;白——寒江雪。我们可以看到本诗中,多少、远近、高低、黑白、有无的对称。那么,在本提升文中,除了看到句子的对称,还要看到其它的一些对称。第一个对称段“急促的雪”与第三个对称段“静怡的雪”是一个对称;第二个对称段“欢快的雪”与第四个对称段“平静的雪”也是一个对称。动与静、明与暗、黑与白,以及点、线、面的构图,让画面呈现出了一种美,也呈现出了一种情。这种美、这种情,是立体的、多层面的。这样还怕写不出字来?还担心写不生动?那是没有道理的。今晚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主题帖子积分
等级7, 积分 417, 距离下一级还需 3 积分
用对称的思维来写作文:《我家门前的小路》
有位妈妈在问,写作文时可不可以仿写?回答是肯定的。举个例子:孩子们在学数学的时候,老师也会讲一些例题,这个例题,就是孩子们写作文仿写的对象,数学可以仿,写作文怎么不能仿写呢?有一句俗话叫“天下文章一大抄,看您会抄不会抄”,讲的就是要学会“仿写”,“仿写”不是简单地照抄一遍,如果简单地照抄一遍,没有动脑没有技术含量,就没有意义。我们在《实战篇》中讲了三个操作要领:其中一个要领,就是仿写不仿抄。我们每天在这里讲作文、分析作文,本身就是让大家有一个仿写的例子,讲的每一篇作文,就有如数学的例题,为什么不可以仿呢?说远一些,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哲学是从哪里来的?三个来源:一个来源于德国的古典哲学;另一个来源于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还有一个来自于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正因为有了这三个仿写的来源,才能在这个基础上创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还有一个仿写大师:孔子。孔子有一句话叫“述而不作”。什么叫述而不作?就是只敢讲述前人的思想,而自己不敢有所创作。所以孔子才是一个集大成者,删《诗》《书》、赞《周易》、订《礼》《乐》、作《春秋》,没有一个是自己创作,凭空捏造的。所以,天下文章一大抄,看您会抄不会抄,就是这个意思。能够从仿写中学到精髓才是高手!只是从仿写中,抄字抄句的,那是“低脚”。所以世界上没有一个人凭空会写的!我们学开车,不也要先看看师傅是怎么开的吗?我们再以学书法而言,哪个孩子提起笔就会写书法的?学习书法,有一个方法叫“临摹”。“临摹”是两个方法:“临”与“摹”。所谓的“临”,就是桌前放一个样版,照着帖子一笔一划地临;所谓的“摹”,就是把字帖放在透明的纸下,按照字帖的样子一笔一划地模仿着写。当然,现在有了描红本,也就不用垫什么贴子了,不管是“临”也好,“摹”也好,核心的意思是一样的——就是仿!没有一定的仿,怎么可能天生就写得出来?再乱说一些例子,我们人的一生,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仿。比如说:看到别人抢盐了,我们也会仿着去抢;三月五日,全国提倡向雷锋同志学习,雷锋就是我们仿的榜样。今天,讲评一篇一年级孩子的作文《我家门前的小路》,先来看看妈妈感言:妈妈感言:我是34群的妈妈,孩子一年级前,一个偶然的机会加入了非 常老师的群,刚开始觉得孩子这么小,连字都认不全,怎么写作文?断断续续学习了一点,先口说作文、再头身脚、完善结构、词汇。这不,逐渐成效了。今后继续学习,辅导孩子。这篇作文是孩子独立完成的,连老师都不信。现在还天天写日记,有时是自己写,有时我去辅导辅导,天天都在进步。看到孩子们有进步,真是我们最值得欣慰的地方。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孩子的原文:我家门前的小路我家门前有一条长长的小路,路旁种着高大的大树。从我记事起,它一直在这里种着。树的品种有杨树,槐树。这条路通向学校、公园、服装城、超市。你看我在小路来回走过多少次。路旁没有高楼大厦、没有商店。路旁有几户卖菜的,他们很辛苦,也给我们带来了方便。还有修车的,有三五辆车经常停在小路上不走。这就是我家门前的小路。以上就是孩子的原文,写的是我家门前的小路。有些老学员,也许还记得我们以前也曾讲过路,题目是《我的川西之路》。没听过课的,可以上我的博客去补课。手中有书的,可以打开《作文,多大点事儿——实战篇》第104页《我的川西之路》,大家可以去看一下。希望大家好好预习《我的川西之路》和今天要讲的《我家门前的小路》,对比一下,看看有哪些异曲同工之妙。好,上午就把时间留给大家去预习这两篇作文,下午接着点评。谢谢大家!--------------------------------------------在讲课前,我们继续来分享一下妈妈的心得。大连-惠惠:我女儿六年级了,跟着近两个月了,由不爱作文而爱上了作文,近期进步非常明显,特别是老师给批改回来的作文,都是在班上诵读,增强了孩子的自信。上午的时候,我们让大家先预习了一个孩子的作文。我家门前的小路山西太原小学一年级:江叮当我家门前有一条长长的小路,路旁种着高大的大树。从我记事起,它一直在这里种着。树的品种有杨树,槐树。这条路通向学校、公园、服装城、超市。你看我在小路来回走过多少次。路旁没有高楼大厦、没有商店。路旁有几户卖菜的,他们很辛苦,也给我们带来了方便。还有修车的,有三五辆车经常停在小路上不走。这就是我家门前的小路。上午的时候,看到大家的发言讨论。大家看到一个一年级的孩子,写的这条路,可以说写得清新小巧、让人耳目一新。其原因就在于,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不同的方向来描写同一条路。我们之所以选择这一篇作文来讲,原因有三个:一还是要讲明“小作文,大道理”。本篇全文,包括作者的名字加起来也就是150个字,但这150个字都是浓缩的精华,字数虽少,但展示了丰富的信息。二是这篇作文的主题,可以延伸的内容非常多。一年级的孩子这样写,三年级的孩子那样写,上学的孩子可以写,上班的成人也可以写。那么,今天我们不能算是提升,我们可以在这篇作文的基础上来引申、扩大。从而来回答一个问题,作文是不分年岁的,作文可以因为岁数的不同,而在表达上有深有浅,但是就技法而言是一样的。所以,接下来我们的讲解,既适合于低年级的小朋友,也适合于中年级的“中朋友”,也适合高年级的“老朋友”。大家在听课的时候,也可以极尽展开自己的想象,来写这样的一篇作文。我们来看原文的第一段:我家门前有一条长长的小路,路旁种着高大的大树。从我记事起,它一直在这里种着。树的品种有杨树,槐树。在这一段中,我们看到小作者写到了路边的树,写到了这条路上有杨树还有槐树,这是从不同的空间对象来写的同一条路。那么,正如我们以前讲过的,我们是不是可以从时间的变化上来增加内容呢?我家门前有一条长长的小路,路旁种着高大的大树。路旁没有高楼大厦、没有商店。从我记事起,它一直在这里种着。树的品种有杨树,槐树。在这条路上,我看到树绿了,黄了,凋了,秃了;接着又绿了、黄了、凋了、秃了。这条路迎来了春,送走了秋。等来了暑,离别了寒。在这里,并不是想让大家去体会有没有味道,是有成人的汗味,还是少年的乳味。在这里,是想告诉大家,一个引导孩子去写作的方法。写到路,可以让孩子去想一下,这条路春天是什么样子,夏天是什么样子,秋天是什么样子,冬天是什么样子。这样的思路一打开了,就可以从多个层面来写了。对称是什么?就是从不同的角度来写同一个东西。不同的角度,总要有一个参考系,或近或远、或多或少、或春或秋、或冬或暑,因为小作者写到了树,于是启发了我们可以从树的变化,进一步延伸到季节的变化。通过季节的变化,这样一个不同的角度来写同一条路,这是我们在点评文中特别想告诉大家的。还是那句话,要把眼光放在红烧肉的烧制过程上,而不是品味和讨论红烧肉是好吃还是不好吃,是适合小朋友吃,还是适合老家伙吃。我们再往下看:这条路通向学校、公园、服装城、超市。你看我在小路来回走过多少次。路旁没有高楼大厦、没有商店。在上面,我们展开了思维,通过不同的季节来写路。在本文中,有一句话特别值得思考,也带给我们启发。你看我在小路来回走过多少次---既然这里写到了“我的路”,那么就一定要想到还有“别人的路”,是不是可以有“妈妈的路”、“爸爸的路”?这都是我们来引导孩子思维的思路。我们可以这样写:小的时候,我在这条路上,看着爸爸妈妈上班。又在这条路上,盼着爸爸妈妈下班。如今,我走着这条路去上学,又沿着这条路放学回家。你看我在小路来回走过多少次。人们好像在这条路上走着走着,就变大了,变成熟了,变老了。我们还要体会本段是用对称的句式来写的。爸爸妈妈上班、爸爸妈妈下班;“我”去上学、“我”又放了学;我们前面写到了春天的路、夏天的路、秋天的路、冬天的路。接着,我们写到了,爸爸妈妈的路、还有我的路。我们是不是还可以写,早上的路、晚上的路呢?白天,这是一条热闹的路,有的人从东走到西,有的人从西走到东。而在晚上,这是一条寂静的路。路灯在默默无言地亮着,为的是那些很晚才回家的人。这条路通向学校、公园、服装城、超市。我有时会想,这条路是怎么来的?它的源头在哪里,它的尽头又在何方?它可以带我走到湛蓝的大海吗?它能引我去到广袤的沙漠吗?顺着这条路走下去,将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在等待着我?刚才,有妈妈讲是不是可以引用鲁迅说的那句话——“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我们就沿着这个思路来写,用一个写黑以白,写路不用路的技法来写:路是人走出来的,但没有人的地方会有路吗?假使我在草原,我会骑一匹骏马,随意驰骋。假使我在沙漠,我会驾一头骆驼,随意游荡。没有路的地方,其实处处都是路。我们还可以把视野放得更开一些,是不是可以写一下历史的路?我不知道,这条路,在很久很久以前,是什么样子,经过了怎么样的演变,才有了现在这条平坦的柏油马路。它曾经是泥泞的土路,有过快马的急蹄声?它曾经是青石板路,踏过挑夫的足印?路旁有几户卖菜的,他们很辛苦,也给我们带来了方便。还有修车的,有三五辆车经常停在小路上不走。路,是让人路过的,也是让人小驻的。路,会把各种不同的人聚集在了一起,路也让原本在一起的人各自分开。这条路,对有的人来说是起点,对有的人来说是归宿,对有的人来说,是中途。要是我长大了,我会顺着这条路,走向哪里?这就是我家门前的小路。我们再来比对一下原文:我家门前的小路山西太原小学一年级:江叮当我家门前有一条长长的小路,路旁种着高大的大树。从我记事起,它一直在这里种着。树的品种有杨树,槐树。
  这条路通向学校、公园、服装城、超市。你看我在小路来回走过多少次。路旁没有高楼大厦、没有商店。
  路旁有几户卖菜的,他们很辛苦,也给我们带来了方便。还有修车的,有三五辆车经常停在小路上不走。
& &这就是我家门前的小路。修改文(713字):我家门前有一条长长的小路,路旁种着高大的大树。路旁没有高楼大厦、没有商店。从我记事起,它一直在这里种着。树的品种有杨树和槐树。在这条路上,我看到树绿了,黄了,凋了,秃了;接着又绿了、黄了、凋了、秃了。这条路迎来了春,送走了秋。等来了暑,离别了寒。小的时候,我在这条路上,看着爸爸妈妈上班,又在这条路上盼着爸爸妈妈下班。如今,我走着这条路去上学,又沿着这条路放学回家。你看我在小路来回走过多少次。人们好像在这条路上走着走着,就变大了,变成熟了,变老了。白天,这是一条热闹的路,有的人从东走到西,有的人从西走到东。而在晚上,这是一条寂静的路。路灯在默默无言地亮着,为的是那些很晚才回家的人。这条路通向学校、公园、服装城、超市。我有时会想,这条路是怎么来的?它的源头在哪里,它的尽头又在何方?它可以带我走到湛蓝的大海吗?它能引我去到广袤的沙漠吗?顺着这条路走下去,将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在等待着我?路是人走出来的,但没有人的地方会有路吗?假使我在草原,我会骑一匹竣马,随意驰骋。假使我在沙漠,我会驾一头骆驼,随意游荡。没有路的地方,其实处处都是路。我不知道,这条路,在很久很久以前,是什么样子,经过了怎么样的演变,才有了现在这条平坦的柏油马路。曾经是泥泞的土路,有快马的急蹄声?曾经是青石板路,踏过挑夫的足印?路旁有几户卖菜的,他们很辛苦,也给我们带来了方便。还有修车的,有三五辆车经常停在小路上不走。路,是让人路过的,也是让人小驻的。路,会把各种不同的人聚集在了一起,路也让原本在一起的人各自分开。这条路,对有的人来说是起点,对有的人来说是归宿,对有的人来说,是中途。要是我长大了,我会顺着这条路,走向哪里?这就是我家门前的小路。今天就讲到这里,大家课后,结合本文预习《作文多大点事儿——实战篇》中的104页《我的川西之路》。
主题帖子积分
等级7, 积分 417, 距离下一级还需 3 积分
亲子辅导,有如初心,持之以恒(现场问题解答集之一)
【问1】:老师,昨晚我在指导孩子写看图写话的时候,孩子好像很依赖我给提示,有时总是我先说一半然后他才说,好像是我在思维他没有在思考。【非常】:这个问题以前回答过一些,我们要扶上马,送一程,这是我们在亲子作文中讲到的一个关键。没有一个孩子会如曹植一样,天生就会写东西,天生就会七步成诗。所以,我们在扶上马、送一程的时候,就有一个原则,叫“为孩子树一个能跳起来够得着的目标”。在这个问题中,我们不要小看了孩子的慧根,我们要懂得孩子的心理特点。孩子在小的时候,耳根是最好的,他们对于世界的认识,并不是单一的用眼,而更多的是靠耳。所以,在辅导孩子的时候,看上去,孩子东张西望,其实都在听,都在学。不必有过多的担心,要相信,您说的每一句话,都是金刚种子,都会牢牢地种在孩子的心坎里。【问2】:武汉-邓子哥-43:我家孩子作文的思路还比较清晰,就是不丰满,很简单,但很喜欢看您的书,不知什么时候写作会有变化?【非常】:如果写作思路很清晰,那就可以说大功告成,说明孩子有了结构的意识。对于不丰满的问题,可以多从对称来讲,让孩子在对称的思维上多多思考。我们在书中讲过:对称,有三种形式,一是并列的对称,二是对比的对称,三是递进的对称。比如:写一个绿色,并列的对称思维就是淡绿、深绿……而对比的对称就是白的与黑的、好的与坏的……这也就是我们这几天讲的,对比反差的技法。递进的对称就是远处,稍近处,最近处,一层比一层递进。这个,需要我们在辅导的时候去引导。昨天,我们讲的《我家门前的路》,其实就体现了这三个对称。比如:春天的路、夏天的路、秋天的路、冬天的路,这些是并列的对称;而白天热闹的路与晚上宁静的路,属于对比的对称;一开始,写的是实体的路,后来写到了延伸的路,最后写到了心里的路,这就属于递进对称。在三个对称中,递进是最有难度。而并列的对称与反差的对称,是最常用的思维,我们在思维的时候,常见的是通过一个东西想到一个相近或是相似的东西,这就是并列的思维。还有一种情况,就是看到一个东西,会想到一个相反的东西,比如冷与热,黑与白,前与后,远与近。这是人正常的思维方式,我们要给予孩子正确的辅导。【问3】:我家孩子也是够直白,看图说话上面,问什么答什么。比如图上都有谁,在干什么?他就答有谁,在做什么。【非常】一看就是一个低年级的孩子,这种情况是非常正常的,需要妈妈心态平和。低年级的孩子,以兴趣为第一,以表达清楚为第一。需要妈妈保持良好的心态,不能急于求成。不管孩子如何,都要极尽表扬与赞叹,让孩子在天天上当中,好好地学习,要把眼光放在孩子的长处与亮点上。正如孩子刚刚学步,他每迈出一小步的时候,我们总是发自内心的给予鼓励与掌声,孩子就是在这样的鼓励与掌声中成长的。让孩子在批评指责中成长,那孩子不是亲子,是轻子——轻视的“轻”。孩子长大了,你也不会是亲妈了,而也将会变成“轻”妈。【问4】:上海-噜妈:老师,想请教一下怎么给小朋友分析看图说话呢?现在二年级,学校要求的都是看图说话,有一幅图也有多幅图。【非常】:其实,从本质上来讲,不存在什么看图作文。看图作文,是为了让孩子通过图,得出一个故事情节,并把这个故事情节表示出来。所以在看图作文的时候,要有一个大局观:入得画中,出得画外。要从画中得到故事,但又不能拘泥于图画本身,通过一幅或多幅画,产生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完整的故事情节,来自于每一幅画的提示,但并不要求把每一幅画说得面面俱到——这就是入得画中,出得画外的意思。关于看图作文,大家有书的,可以参考《作文,多大点事儿——实战篇》中,第39页的《下雨》的细解。【问5】:宁波-真真妈-42:我家一年级,在每次看图写话前一般都要口说两遍,让我给她录音之后才写。这样我总是觉得很费时间。请问老师这样有必要吗?【非常】:这个功夫是值得下的,这样的做法是很对的!一棵小树苗,刚刚种下的时候,需要花的功夫最多。也只有在小树苗的时候,花下的功夫,才最有价值。孩子刚上学的时候,我们为什么要送他上学?为什么要接他放学?这很浪费时间!但迎来送往,是为了有一天他真正的独立。所以,在孩子刚刚学步的时候,花一些时间纠正他的细节,比长大了他成了内八字、罗圈腿再来纠正,要更有意义。长大了,定型了,再花时间,那是浪费时间!所以,家长们要放平心态,沉着下来,真正地重视起来!【问6】:长沙-笑笑妈-45:非常老师好!书已经到了,孩子五年级了,应该先给她看哪本?【非常】:具体来说,要看孩子的作文程度。如果五年级,阅读没有问题的话,建议从231这样的顺序来看。但是,为了达到最有效的效果,最好的办法是妈妈与孩子共同来看、共同进步、共同探讨,千万不要当甩手家长,扔“鞋”户主。关于如何利用这三本书,大家可以看我的博客中置顶的博文——题目是《作文多大点事儿》(基础篇、实战篇、提高篇)。同时,也可以参看另一篇博文——题目是《如何读〈作文,多大点事儿——实战篇〉》【问7】:广州--二年级:老师,怎么引导二年级的孩子写作文,孩子总是说不知道怎么写?【非常】:这个问题,实则来讲,还是因为妈妈的急躁心态所引起。二年级的孩子,在没有辅导的前题下,不知怎么写是正常的,知道怎么写才是不正常的。我们学开车的时候,总是要让教练师傅多演示几次,自己多观摩几次。如果一到驾校,你就跟教练说,你从来没有摸过车,但你却会开车,那准保吓着别人。所以,不会写,没有关系,那就可以从三个方法上去学习:一是口说作文,二是降低标准,三是仿写作文。这三个方法与学开车时的方法,没有区别。学开车的时候,我们会在嘴里,或是心里念念有词:点火、松手刹、踩离合、挂档……我们会从起步、停车等基本的步骤练起。我们会看别人怎么开,看着教练怎么操作……我们都是这么学过来的,又怎么能让孩子脱离这些方法,一下子七步成诗,出口成章呢?【问8】:浙江静姝:非常老师,孩子现在在上作文班,到底不知道有没有用呢?【非常】:关于这个问题,提两条供参考,一个是前两天一位妈妈的分享:湖北-贝妈-20:“我先报个喜,我女儿在今年三月份举办的‘第28届国际中小学生楚才作文竟赛中获得‘二等奖’’,听了非常老师的话,没有让她上作文培训班,一直在听非常老师的课!”湖北—宝儿:就是要在这个群多熏陶,孩子的作文在上学期末考试作文成绩在班上倒数,本学期偶然机会加入我们这个群,指导孩子写了几篇作文,刚刚进行的期中考试,作文成绩竟然是班上正数前几名!浙江-成成妈:自从学了非常老师的作文课,短短两个月里面,我儿子的作文已经三次被老师当作范文表扬了。好开心哦!另一个是请给自己算一笔账:愿意用金钱换时间,还是愿意用时间钱金钱?换言之,如果你没有时间,没有意愿辅导孩子,那就报班吧——这就是用金钱换时间;如果您有意愿辅导孩子,那就下一些功夫,在我们这里免费学习,相信,您是会有收获的,孩子也会有收获的。在此,我们再分享刚才一位妈妈的心得:浙江-如妈-29:我举双手赞成老师的观点,我就是从啥也不会,到现在孩子入学,指导孩子写话,从看图写话到周记,孩子的每一篇都是班级的范文,家长才是孩子的希望。这位妈妈或许是真的啥也不会,或许是谦虚之词,但是有一点,这位妈妈很会——就是按照我们说的来——亲子。所以成果非同一般,如果没有看错的话,这位妈妈标注的是29群的,这样简单推算一下,进群学习的时间也就半年左右,但经过半年的学习,亲子,能够让孩子的每一篇作文变成班级里的范文,是很有说服力的。【问9】:湖北-展翅高飞:老师,孩子口说得又长又精彩,可一下笔写就压缩了,四年级了。【非常】:口说作文,特别是刚学习作文的孩子要花一点时间。口说,不是说一遍,口说的标准,最好要达到基本上定型,再落到文字上。刚开始的时候,这或许会多占一些时间,但时日久了,就省事了。口说作文,不是重要,是太重要!在讲任何技法之前,一定要让孩子掌握并养成这个习惯,口说顺了,纸上写得就顺了;口说不顺,必定在纸上就打折扣。文通则理通,理通则文通,就是这个道理。【问10】:非常老师,是不是升华后的文章不用严格意义的落实段落“帽衣鞋”?因为并不是每段的第一句都有帽子啊,但每段都有中心。【非常】:理解得很到位,之所以讲段落帽衣鞋,是对刚学习作文的孩子一个硬性的,僵化的要求。从僵化到固化,再到强化,到优化,这是一个次第。当把作文写到很熟的时候,帽子的表达,就可以灵活、圆通、巧妙。关于这一点,大家可以参考《作文,多大点事儿——基础篇》中关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讲解。【问11】:山东娃娃三年级:孩子一二年级的作文偶尔还可在班级当范文,自从上了三年级感觉一落千丈呀,总是说不知怎么写。【非常】:很高兴,这个问题你这么早就遇到了。这个问题,我们无法在书里呈现,只能在课堂里讲一讲。现实中,我遇到过非常普遍的一个现象,很多孩子小学的时候,作文写得很好,但到了初中,就不行了,问题就在于标准不一样。在小学的时候,作文的标准是好词好句,但凡孩子的作文中,有一些好词好句,老师都会给好的评分,但这并不是作文之道。作文换句话来讲,何谓“文章”,既要有文又要有章。文是文彩,章是章法。一个好的文章,是先有结构,后有文彩。而在小学的时候,往往会忽略掉章法结构,而只求好词好句,所以,可以不客气地讲,小学里,这样来教孩子作文,基本上是误人子弟。写作,一定要从结构入手,在小学阶段,一定要让孩子把“作文观”建立起来。所谓的“作文观”,简单来说,就是全文头身脚,段落帽衣鞋。没有这个章法,以后大了,到了初中甚至高中,写作就更成问题了。【问12】:江苏漱岩一年级:老师,怎样引导孩子自主阅读,现在小孩一年级还是喜欢家长读给他听,另外有什么适合一年级小孩自主阅读的书籍?谢谢!【非常】:关于这个问题,讲两点:一是不要把孩子当天才来培养。一年级的孩子怎么能懂自主阅读?自主阅读的结果又是什么?在大多数情况下,自由阅读的结果是孩子看了很多的书,但提笔仍然不成文。这个问题,就如孩子小的时候,我们帮他穿衣服、帮他系鞋带、帮他挤牙膏,要通过一个阶段的帮助,来实现他自己穿衣服、自己系鞋带、自己挤牙膏。没有扶上马,孩子怎么能走一程?这是第一点。第二点,关于养成读书的习惯。实则来讲,是一个家庭氛围的培养,如果家长天天晚上守着电视,守着麻将,您说孩子一个人在小屋里看书?这种可能性不大。《三字经》里有一句话,叫“性相近,习相远”。什么叫习相远?习,简单来说,就是环境、气氛。孩子成长的第一个环境,是家庭;第二个成长的环境,是学校;第三个成长的环境,是社会。家庭的“习”不同,就造成了孩子的不同。家庭的习,是第一位的,是最重要的。第一步迈好了,第二步习、第三步习就好办了。如果第一步习没有做好,那就是习相远——失之毫厘,谬以千里。这就是造成孩子千差万别的主要原因。【问13】:北京-萤火虫-38:一年级的孩子,口水作文,但一想要写那么多字,就觉得累,所以草草写一页纸就结束了。对于一年级的孩子,由孩子说作文,家长帮写可以吗?【非常】这个问题,前面有所回答。再明确一下,家长是可以帮忙的,这就叫“扶上马,送一程”。孩子还小,马太高,如果孩子一跃而起,能跳上马背,那是前世学过轻功了。【问14】:山东-幸福-3:非常老师好,平常都是我的理解多,但是可能不是老师的缘故,孩子对我的辅导认可度总是不够。虽然作文有了进步,但是写作兴趣不足,已经6年级了。所以我一直有个热切的期望,就是暑假不知老师能不能办个班,让我们这些对作文还没感兴趣的孩子们能得到老师的帮助,真正提高写作兴趣呢?我相信有了老师的帮助,再加上我们妈妈的用心,孩子一定会有更大的进步。【非常】:这个问题,我们也有所注意。所以我们决定:在假期里,搞一个语音班。利用暑假晚上,在YY上通过语音的方式,来进行作文的讲解。希望大家该置办一些设备的,就置办一些。今天上午,就答疑到此。另外,还是请收到书的家长,来群里报个到。这样,便于我们更好地安排学习的进度。
主题帖子积分
等级7, 积分 417, 距离下一级还需 3 积分
亲子辅导,有如初心,持之以恒(现场问题解答集之二)
【问15】非常老师,入群后按照您的方法辅导孩子写作文,有了很大的提高。但现在有个问题,就是:孩子的表达还不完整,经常丢掉主语,有时感觉他写的话硬梆梆的,挺别扭。在这方面应当怎样帮助他提高呢?【非常】:这个问题,如果没理解错的话,是不是可以理解成:因为孩子不会安排主谓宾的位置,而造成语句硬梆梆?如果是这样的话,首先要说的是,从心理上讲,这不是问题。中国的文字,本身就是象形文字,本来一个字就可以是一句话。中国的文字,原本来讲是不存在什么主、谓、宾、定、状、补的问题。主、谓、宾、定、状、补,是根据西文的拼音文字而转换过来的语法现象。比如我们在讲课的时候,经常引用的《天净沙·秋思》:古道西风瘦马——你也可以写成是:瘦马西风古道;也可以写成是:古道瘦马西风。这个本不是什么大的问题。正常而言,我们会这样写一个情况:从前面来了一位身披黑袍的侠客。但是按着古龙的笔法,可能会这样写:一位侠客,披着一身黑袍,从前面,走来。所以,文句的表达风格,是因人而异,不可强求的。但这里,我们还可以介绍另一个方法:叫“作文口说”。前面,我们讲到了“口说作文”,即:在作文还没有写成文字之前,先在嘴上念叨几遍,念通了再写下来——这叫文通则理通。等写下来了,再来个“作文口说”,读一读,捋一捋,看是不是拗口,这叫作理通则文通。我们在以前的讲课中讲过,好的作文不仅要耐看,还要耐读。如果读的时候别别扭扭、大伤舌头、大喘粗气,那就是句子的表达有问题。所以,“口说作文”与“作文口说”,要相互结合在一起。【问16】北京-清水:我看了一下,好像一二年级的家长比较多。如果是小学高年级的,比如五六年级的孩子,家长如何结合您的理论来指导?【非常】:这个问题,在群里面经常有妈妈提到。近十天来,我们在讲作文的时候就一直在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讲,作文是不分年级、岁数的。作文只有表达的深浅不同,不存在一年级与二年级在写作方法上会有什么不同。低年级的,可能相对写的字数少一些,幼稚一些;高年级的,相对写的字数多一些,成熟一些。但不管如何,作文的章法是一样的。这个道理,正如不管是做童装还是做成人的衣服,本质上是一样的。换句话来讲,大象有五脏六腑,但小麻雀也有五脏六腑。小的作文,也要讲“头身脚”;大的作文,甚至是大的文章,也要讲“头身脚”。大作文小道理,与小作文大道理,就是这个意思。关于这个道理,我们的《实战篇》中一直在强调。为什么我们在群里的实战讲课时会选择一些很小的、很短的作文来讲?原因在于:一是小文章看上去直观、容易;二是在讲解的时候,也容易讲明。就好像医学院的学生在上解剖课一样,刚开始的时候总是解剖一些小的动物,但是随着功力的加强,会慢慢地发现:原来解剖小动物与解剖大动物的原理、技法、手法是一样的。可以这样讲,《基础篇》就是讲“大作文,小道理”;《实战篇》就是讲“小作文,大道理”。但讲来讲去,核心的意思是一样的。所以,有些妈妈问:看这三本书的顺序,应该是怎么样的?其实没有太大的差别,看个人的吸收。愿意从大作文入手的,就可以看《基础篇》;愿意从小作文入手的,可以从《实战篇》或《提高篇》来入手。【问17】南京-颖儿妈妈:非常老师,能不能请你讲讲“作文八法”?目前对这个还不大理解。【非常】:有关“作文八法”的讲解,在博客中有,在书中也有。在博客中,因为当时讲课的时候讲得比较口语,比较随意,也比较原汁原味。在书中,特别是在《基础篇》中,就有系统地介绍。对于新进来学习的朋友,大家可以在博客中找到一个分类——作文新手入门类,在那里可以看到一些初步的、初级的介绍。【问18】扬州-雨辰-45:孩子写某一类文章时,很会写,但另一类的又不会写了,这该怎么办?这个问题,也是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我们在这里讲作文,首先要有一个定位:把作文当成一项能力。既然是能力,那就好比是游泳一样,首先得具备浮起来的能力。能浮起来,这是一个核心的能力。只要具备了这个能力,那就不管你是蛙泳、仰泳、或是狗刨、猪刨,都只是表现形式上的不同。作文也是一样,我们在这里,讲的“头身脚、帽衣鞋”、对称等等,这是一个能力。有些妈妈看到我们讲评的东西,也会讲:这只是写景的啊,是不是只有写景才适合啊?其实不然,大家回头找来《古文观止》翻一翻,或是把《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找出来翻一翻。看看里面是不是有大量的对称,看看里面是不是有大量的引经据典,看看我们讲到的“作文八法”是不是在议论文中也有普遍的、大量的体现?所以,我们在这里讲作文是“功夫作文”,重点体现在“功夫”上、能力上。功夫有了,能力有了,具体练的是猴拳还是狗拳,是无影脚还是兰花指,就不重要了。如果没有功夫,没有能力,猴拳、狗拳、虎拳、豹拳全会了,也打不过一个小小的城管。【问19】江苏-子哲爸(初一)-44:老师,小孩知道如何写“头身脚”了,“帽衣鞋”也知道怎么回事了,就是“帽子”不知道要戴几个,怎么按顺序戴。【非常】:我们在《实战篇》中提到一个说法,叫:轮辐向心。就好像是自行车的轮子一样,有很多的辐条,但这些辐条不管有多少,它们总是向着同一个圆心。一篇作文,或者说一篇文章,也只能有一个心。这个心,我们叫主题,一个作文只能有一个主题。可以有六臂,但不能有三头。三头就意味着散了、偏了、跑了。我们之所以用“头身脚”来讲作文的结构,就是要明确表达一个概念:头身脚是要相互协调,不能头歪身斜脚乱插。我们也讲过,字词服务于句子,句子服务于段落,段落服务于主题,这是“轮辐向心”的一个别解。一个完整的作文,只能有一个主题。同样的,每一个段落就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整文。这个相对独立的整文,要求的是有“帽衣鞋”。一个人有一个头,也只能戴一个帽,一个段落也只能表达一个相对独立的主题。一个人有两个头不正常,一个人戴两顶帽也有点神经。所以,叫帽子也好,叫段落大意也好,叫段落的主题也好,只能有一个,不能有两个。【问20】河北-冰点:我女儿五年级了,一开始写作还可以,还在班级当过范文。可是现在就老是写不下去,内容也跟流水账一样,好像停滞不前了。请教非常老师,我该怎样引导?【非常】:关于这个问题,谈几点看法:一是对流水账的问题,一定要有一个容忍度。没有流水,就没有油水。我们要做的、要辅导的,是去尽口水捞油水——但不要整成地沟油的油水。二是流水账的问题,有两个表现:第一个表现是作文写得散,没有规矩,没有章法。这个问题,还是要用“头身脚、帽衣鞋”来解决;第二个表现是作文不生动,所以看上去稀汤寡水没有余味。对于这个问题,有两个解决的路子:一个是用“六根六尘”法去解决;另一个就是集中精力去看《提高篇》。这是增加文字生动性、趣味性,解决文字技巧的路子。【问21】四川-柔韧:儿子现在上三年级了,每次作文也要我帮他提示,他才能写得出。有没有什么办法,不用我提示他自己就能写完一篇作文呢?【非常】:这个问题,我们前面有所回答。可以明确地讲,在孩子还没有经过辅导、训练的情况下,让孩子独立完成一篇作文几无可能。需要提醒的是:您在提示他、辅导他、帮助他,这是一个正确的方法。期盼着孩子不需辅导、不需帮助,您想当甩手干部的话,问题会更多。等水流了一地了,再来收拾,您的火会更大、气会更多、心会更急。【问22】柳州菲妈:非常老师,您好!上您的课受益匪浅,如果每个语文老师都有您这样的水平,中国国民素质会有很大幅度的提高。我女儿上一年级,在写“桃子”的小作文时,写到这么一句话:“桃子很好吃,还很美味呢。”我说:“好吃和美味是一样的意思,可不可以把好吃或者美味换一个词啊?”她说:“我这是对称啊。”所以我想,是不是要和孩子讲讲语法?【非常】可以明确地说,孩子写的一点问题也没有。比如我们讲:妈妈长得很漂亮,眼睛很大呢!也是一个意思。我们在这里讲作文,在家里辅导孩子写作文,最忌讳的就是讲语法。语法从哪里来的?语法是从我们日常生活中表达出来的。语法是来源于生活的,“语法来源于生活”这个道理的具体运用,就是“口说作文”与“作文口说”。如果说,单纯的语法与修辞能提高孩子作文水平的话,那干脆就让孩子学语法或是看修辞的书了。同理,单纯的好词好句如果能提高作文水平的话,那干脆就让孩子背《成语字典》得了。语法也好,修辞也好,那是语言学家的事。我们是在学作文,不是搞“作文学”。大道就简,一切从简。一定要弯下腰、俯下身、蹲下足,说孩子听得懂的话。【问23】河南-尧妈-43-二年级:非常老师好!跟你学了一段时间,对于有些课文,在带领孩子预习的时候很容易按对称结构、六根六尘来分析,孩子也很乐意听。但有些叙事的文章,似乎这样就做不下去。也看到其他网友对叙事文体的疑问,所以也想听听您的看法。【非常】:这似乎也走进了一个偏门。我们不正式回答这个问题,先来做一些假设:在过去,古人学习的内容有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与我们现在说的作文沾边的,在过去叫“书”。过去古人学“书”,有作文课吗?有阅读理解课吗?过去古人学“书”,有议论文、说明文、记叙文这样的分类吗?有关于写景的、写人的、写自然的分类吗?如果我们用分类的方法来学作文的话,那就不得了了。人物是一个专业,景物是一个专业,自然是一个专业……至少可以分出数十个专业出来。如此来学,孩子岂不是要累得吐血了?今古相比,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关于分类作文的学法,那是错误的。没有一个作文是单纯写事的,没有一个作文是单纯写景的,也没有一个作文是单纯抒情的。所以,如果说孩子有一类作文写得还不错,但记事类的作文就写不下去,还是说明孩子的表达能力有待提高,还要从本质、结构、顺序、逻辑上去加强。【问24】山东-金豆子妈:非常老师:孩子比较喜欢说作文、比较喜欢写,可总是像条条框框一样摆位置、说事情,形象的描述很少,更谈不上优美词语的运用。该怎么辅导?从什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网上发表文章赚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