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事档案室建设标准单位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档案馆建设标准
发布日期:日&&&
&&& 来源:长沙市档案局 &&&
档案馆建设标准
建标[2008]51号
(2008年2月27日发布& 2008年7月1日实施)
第一章 总则
&&& 第一条 为加强和规范国家档案馆(以下简称“档案馆”)建设,提高工程项目投资决策和建设管理水平,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便于社会各方面利用,制定本标准。
&&& 第二条 本标准是为档案馆建设的项目决策和建设水平的合理确定所提供的全国统一标准,是编制、评估和审批档案馆建设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和档案馆建设项目规划、设计的依据,也是有关部门审查档案馆建设和初步设计及对工程项目建设全过程监管检查的依据。&&&
&&& 第三条 本标准适用于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市)、市(地、州、盟)、县(市、区、旗)三级综合档案馆的新建、扩建、改建工程项目。
&&& 城市建设档案馆等专门档案馆的新建、扩建、改建工程项目,依照本标准执行。
&& &第四条 档案馆建设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从我国国情出发,因地制宜,合理确定建设规模和水平,做到功能齐全,设施完善,经济实用,满足档案收集、整理、保管、利用等工作需要。
&& &第五条 档案馆建设应满足档案馆作为安全保管党和国家重要档案的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档案信息服务中心、已公开现行文件利用中心和政府信息查阅的法定场所的设置要求,同时要满足社会公共文化服务的要求。
&&& 第六条 档案馆建设应纳入当地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政府安排的投资项目。
档案馆建设应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并按照国家公益事业建设用地的有关规定申报、征拨所需建设用地。
第七条 档案馆建设应统筹规划,立足长远。资金投入确有困难的,可一次规划,分期建设。
第八条 档案馆建设除遵守本标准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的其他有关标准、规范和定额、指标的规定。
第二章 建设规模和项目构成
&& &第九条 档案馆建设规模按行政区划分级,以应保存的馆藏档案数量为基本依据分类,参照辖区人口数量并综合辖区经济、地理等因素合理确定。
馆藏档案数量是指现存和今后30年应进馆档案、资料的数量之和。
第十条档案馆建设按照省、市、县三级作如下分类:
馆藏档案数量
90万卷以上
70~90万卷
70万卷以下
40万卷以上
30~40万卷
30万卷以下
20万卷以上
10~20万卷
10万卷以下
第十一条 档案馆建设项目由房屋建筑、场地和档案馆专用设施组成。
第十二条 档案馆房屋建筑由档案库房、对外服务用房、档案业务和技术用房、办公室用房等主要功能用房和附属用房及建筑设备组成。
第十三条 档案库房由纸质档案库、音像档案库、光盘库、缩微拷贝片库、母片库、珍藏库、实物档案库、图书资料库、其他特殊载体档案库和过渡间组成。
省级档案馆需设置异地备份库时,应根据备份档案数量参照本标准执行,其建筑面积不计入本标准。
第十四条 对外服务用房由服务大厅(含门厅、寄存处、饮水处等)、接待室、查阅登记室、目录室、开放档案阅览室、未开放档案阅览室、缩微档案阅览室、音像档案阅览室、现行文件阅览室、现行文件保管室、展览厅、报告厅、对外利用复印室和利用者休息室、餐厅、公共卫生间组成。
& &第十五条 档案业务和技术用房由中心控制室、接收档案用房、整理编目用房、保护技术用房、翻拍洗印用房、缩微技术用房、信息化技术用房组成。
&& &接收档案用房由接收室、除尘室、消毒室组成。
& &&整理编目用房由整理室、编目室、修史编志室、展览加工制作室、出版发行室组成。
& &&保护技术用房由去酸室、理化试验室、档案有害生物防治室、档案保护静电复印室、裱糊修复室、装订室、仿真复制室、音像档案处理室组成。
&&& 翻拍洗印用房由翻拍室、冲洗室、印像放大室、水洗烘干室、翻版胶印室组成。
&&& 缩微技术用房由资料编排室、缩微摄影室(分大型机室和小型机室)、冲洗处理室、配药和化验室、质量检测室、校对编目室、拷贝复印室、放大还原室和备品库组成。
&&& 信息化技术用房由服务器机房、计算机房、电子档案接收室、电子文件采集室、数字化用房组成。数字化用房由档案前期处理室、纸质档案扫描室、其他载体档案数字化室、数字化质量检测室、档案中转室组成。
&&& 第十六条 档案馆办公室用房和与档案馆并建的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办公室用房的组成参照《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建设标准》。
&&& 第十七条 附属用房及建筑设备包括警卫室、车库、卫生间、浴室、医务室和变配电室、水泵房、水箱间、锅炉房、电梯机房、制冷机房、通信机房、消防用房、安防用房等各类设备用房及相应的建筑设备。
&&& 第十八条 档案馆场地主要由人员集散场地、道路、停车场和绿化用地等组成。
&&& 第十九条 档案馆专用设施主要包括档案专用运输设备、档案装具、档案保护技术设备、缩微设备、专用信息化设备。
第三章 房屋建筑面积指标
第二十条 档案馆房屋建筑面积指标按照不同级别和类型予以确定。
&&& 第二十一条省级档案馆建筑面积指标应符合表一的规定。
&&&&&&&&&&& &&&&表一 省级档案馆建筑面积指标&&&&&&&&&& (单位:平方米)
&&& &&&&&& 面积指标
5500~6800
4300~5500
3000~4300
对外服务用房
5500~6500
4600~5500
3700~4600
档案业务和技术用房
6500~7400
5500~6500
4600~5500
办公室用房
1500~1700
1200~1500
1900~2200
1600~1900
1200~1600
20900~24600
17200~20900
13400~17200
注:表列各类用房指标分配见附录一,使用系数为0.7。
&&& 馆藏档案数量超过110万卷的省级档案馆,档案库房面积指标可在省级一类的基础上,按照本标准的计算方法等比增加。寒冷和严寒地区的总面积指标可以在原来基础上增加4—6%。
第二十二条 市级档案馆建筑面积指标应符合表二的规定。
表二 市级档案馆建筑面积指标&&&&&&&&& (单位:平方米)
&&&& &&&&&&&&&& 面积指标
3100~3800
2300~3100
1500~2300
对外服务用房
2800~3200
2300~2800
1800~2300
档案业务和技术用房
3200~3700
2800~3200
2300~2800
办公室用房
1000~1200
10800~12800
8800~10800
6600~8800
注:表列各类用房指标分配见附录二,使用系数为0.7。
& &&馆藏档案数量超过50万卷的市级档案馆,档案库房面积指标可在市级一类的基础上,按照本标准的计算方法等比增加。寒冷和严寒地区的总面积指标可以在原来基础上增加4—6%。
第二十三条 县级档案馆建筑面积指标应符合表三的规定。
表三& 县级档案馆建筑面积指标&&&&&&& (单位:平方米)
&&&&&&&&&&& 面积指标
1800~28OO
对外服务用房
l100~1400
档案业务和技术用房
办公室用房
4600~6800
2600~4600
1200~2600
注:表列各类用房指标分配见附录三,使用系数为0.7。
&馆藏档案数量超过25万卷的县级档案馆,档案库房面积指标可在县级一类的基础上,按照本标准的计算方法等比增加。寒冷和严寒地区的总面积指标可以在原来基础上增加4—6%。
&& &第二十四条 档案馆办公室用房面积应参照《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建设标准》执行。
&&& 履行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职能的管理人员办公室用房面积未计入上述办公室用房面积内。
第二十五条附属用房按档案库房、对外服务用房、档案业务和技术用房、办公室用房总面积的10%计算。
第四章 选址与规划布局
第二十六条 档案馆的选址应符合下列要求:
1.应选择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较好地区;
2.应远离易燃、易爆场所,不应设在有污染腐蚀性气体源的下风向;
3.应选择交通便利,城市公用设施比较完备的地区;
4.应选择地势较高、排水通畅、空气流通和环境安静的地段。
&& &&第二十七条 档案馆建设用地应根据建筑要求因地制宜,科学合理确定用地面积及技术指标。
& &&档案馆建筑用地覆盖率宜为30%一40%。绿地率宜为30%或遵照当地规划部门的规定执行。
&& &停车场用地面积根据工作人员和外来利甩档案人员数量合理确定并符合当地规划部门
&& &&第二十八条 档案馆总平面应满足以下规划要点:
&& &&1.档案馆宜独立建设。县级档案馆可与其他功能相近的文化项目联合建设,但应有独立的管理区域;
& &&&2,档案馆建筑应根据功能要求和工作流程合理布局,做到基本功能完备、流程便捷;
&&& &3.档案馆建筑用地应根据建筑要求,合理确定总平面规划的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应节约使用土地,并优先利用社会公共资源;
&&& &4.档案馆建筑按照功能分为库房区、对外服务区、业务技术区、办公区和附属用房区。库房区应相对独立。对外服务区宜设置专用出入口;
&& &&5.档案馆对外服务区、业务技术区、办公区应具有良好的自然采光和通风条件;
&& &&6:锅炉房、变配电室等可能危及档案安全的用房,在布局中应与库房区保持安全距离;
&& &&7.人员集散场地、道路、停车场和绿化用地等室外用地应统筹安排;
&& &&8.馆区内的道路应与城市道路或公路连接,符合消防和疏散要求并便于档案的运送、装卸;.
&& &&9.档案馆室内外均应按《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 50-2001)要求进行无障碍设计,标识指示系统清晰明确:
&& &&10.档案馆对外服务的车库(场)建设应符合当地规划条件的要求,宜将车库(场)设置于地下。本标准未包括这部分用房的构成、建筑面积指标;
&&& &11.本标准未包括人防设施的项目构成、建筑面积,其标准和等级应符合当地人防部门的要求。
第五章 建筑设计
&&& 第二十九条档案库房与其他各类用房之间应有分隔,各部门间的档案传送线路应安全顺畅,内外联系应避免交叉。
&&& 第三十条 四层及四层以上的对外服务用房、档案业务和技术用房应设电梯,二层及二层以上的档案库房应单独设置垂直运输设备。&&& ’
& &&第三十一条 档案馆围护结构应满足保温、隔热、温湿度控制、防潮、防水、防日光、防紫外线照射、防尘、防污染、防有害生物和防盗等防护要求。
&&& 第三十二条档案库房设计应符合以下原则:
&&& 1.库区应根据档案类别、保管要求和经济性,设置不同类型的库房和确定柱网、层高与载荷,珍贵档案存储应设珍藏库。档案库房层高应满足排架高度、管道安装维修的要求:
&&& 2.库区内应设工作人员更衣室,其余附属用房不应设在库区内;
&&& 3.库区或库房入口处应设过渡间;
& &&4.档案库设于地下时,必须采取防潮、防水措施。&
第三十三条 档案馆重要电子档案保管和利用场所应满足安全屏蔽要求。
&&& 第三十四条档案馆建筑应严格执行现行防火规范,档案库等重要用房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设施,并采用相应的灭火系统。
& &&第三十五条 各级档案馆要适应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要求,根据办公自动化及安全、保密等要求综合布线、预留接口,通讯与计算机网络设施应满足工作需要。
& &&第三十六条 档案馆建筑应符合国家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并采用节能设备。
& &&第三十七条 档案馆建筑应设置门禁、报警、监视监控等安防系统。
& &&第三十八条 档案馆供电应满足设备和照明的需要,省级和市级档案馆应实行双路供电,如不能双路供电,可自备发电机组。
&&& 第三十九条档案馆建筑外观设计应符合城市规划要求,与周围环境协调,做到实用、经济、美观。室内装修设计首先应满足各类用房使用功能的要求。
附录一 省级档案馆各类用房指标分类表
表1-1:省级档案馆档案库房使用面积指标分类表
单位:万卷(档案数量)平方米(面积)
&&&& &&&& 面积指标
3600~4400
2800~3600
2000~28OO
按40 m2/万卷计算。
使用面积小计
3600~4400
2800~3600
2000~2800
注:各地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在表中所列用房总面积范围内按照标准正文分类要求合理确定各类用房面积。
表1-2:省级档案馆对外服务用房使用面积指标分类表
单位:平方米(面积)
&&&&&&&&& 面积指标
使用面积.
查阅登记室
开放档案阅览室
按3.5m2/人计算。
&未开放档案阅览室
按4m2/人计算。
缩微档案阅览室
音像档案阅览室
现行文件阅览室
按4m2/人计算。
现行文件保管室
1200~1400
1000~1200
对外利用复印室
复印档案、装订档案复印件。
利用者休息室
利用者休息场所。
利用看就餐场所。
公共卫生间
使用面积小计
3600~4200
3000~3600
2400~3000
注:表中所列各项功能用房的个数、面积指标,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在总面积指标范围内作适当调整。
表1-3:省级档案馆档案业务和技术用房使用面积指标分类表
单位:平方米(面积)
&&&&&&&& 面积指标
中心控制室
修史编志室
展览加工制作室
出版发行室
理化试验室
档案有害生物防治室
档案保护静电复印室
裱糊修复室
仿真复制室
音像档案处理室
印像放大室
水洗烘干室
翻版胶印室
资料编排室
缩微摄影室(大型机)
缩微摄影室(小型机)/翻拍室
冲洗处理室/冲洗室
配药和化验室
质量检测室
校对编目室
拷贝复印室
放大还原室
服务器机房
电子档案接收室
电子文件采集室
数字化用房
使用面积小计
4200~4800
3600~4200
3000~3600
注:(1)表中所列各项功能用房的个数、面积指标,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在总面积指标范围内作适当调整。
&& (2)数字化用房按照正文第十五条合理划分房屋类型。
表1-4:省级档案馆办公室用房使用面积指标分类表
单位:人(人数) 平方米(面积)
&&&&&& 面积指标
办公室用房
按6m2/人计算。
使用面积小计
注:各地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在表中所列用房总面积范围内按照标准正文分类要求合理确定各类用房面积。
表1-5:省级档案馆附属用房使用面积指标分类表
单位:平方米(面积)
&&& &&面积指标
& 用房名称
1240~1450
1020~1240
按照档案库房、对外服务用房、档案业务和技术用房、办公室用房四类用房总面积10%计算。
使用面积小计
1240~1450
1020~1240
注:各地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在表中所列用房总面积范围内按照标准正文分类要求合理确定各类用房面积。
附录二 市级档案馆各类用房指标分类表
表2—1:市级档案馆档案库房使用面积指标分类表
单位:万卷(档案数量)& 平方米(面积)
&&&& 面积指标
2000~2500
1500~2000
1000~1500
按50m2/万卷计算。
使用面积小计
2000~2500
1500~2000
1000~1500
注:各地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在表中所列用房总面积范围内按照标准正文分类要求合理确定各类用房面积。
表2—2:市级档案馆对外服务用房使用面积指标分类表
单位:平方米(面积)
查阅登记室
开放档案阅览室
按3.5m2/人计算。
未开放档案阅览室
按4m2/人计算。
缩微档案阅览室
音像档案阅览室
现行文件阅览室
按4m2/人计算。
现行文件保管室
对外利用复印室
复印档案、装订档案复印件。
利用者休息室
利用者休息场所。
利用者就餐场所。
公共卫生间
使用面积小计
1800~2100
1500~1800
1200~1500
注:表中所列各项功能用房的个数、面积指标,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在总面积指标范围内作适当调整。
表2—3:市级档案馆档案业务和技术用房使用面积指标分类表
单位:平方米(面积)
&&&&& 面积指标
中心控制室
修史编志室
展览加工制作室
出版发行室
理化试验室
档案有害生物防
档案保护静电复印室
裱糊修复室
仿真复制室
音像档案处理室
印像放大室
水洗烘干室
翻版胶印室
资料编排室
缩微摄影室(大型机)
缩微摄影室(小型机)/翻拍室
冲洗处理室/冲洗室
配药和化验室
质量检测室
校对编目室
拷贝复印室
放大还原室
服务器机房
电子档案接收室
电子文件采集室
数字化用房
使用面积小计
2100~2400
1800~2100
1500~1800
注:(1)表中所列各项功能用房的个数、面积指标,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在总面积指标范围内作适当调整。
&& (2)数字化用房按照正文第十五条合理划分房屋类型。
表2—4:市级档案馆办公室用房使用面积指标分类表
单位:人(人数) 平方米(面积)
&&&&& &面积指标
办公室用房
按6m2/人计算。
使用面积小计
注:各地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在表中所列用房总面积范围内按照标准正文分类要求合理确定各类用房面积。
表2—5:市级档案馆附属用房使用面积指标分类表
单位:平方米(面积)
&&&&&& 面积指标
按照档案库房、对外服务用房、档案业务和技术用房、办公室用房四类用房总面积10%计算。取整数。
使用面积小计
注:各地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在表中所列用房总面积范围内按照标准正文分类要求合理确定各类用房面积。
附录三&&& 县级档案馆各类用房指标分类表
表3—1:县级档案馆档案库房使用面积指标分类表
单位:万卷(档案数量)& 平方米(面积)
&&& &&面积指标&&&&&&&&&&&&&&&&&&&&&&&&&&&&&&&&&&&
1200~1800
按60m2/万卷计算。
使用面积小计
1200~1800
注:各地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在表中所列用房总面积范围内按照标准正文分类要求合理确定各类用房面积。
表3—2:县级档案馆对外服务用房使用面积指标分类表
单位:平方米(面积)
&&& &&&面积指标
查阅登记室
开放档案阅览室
按3.5m2/人计算。
未开放档案阅览室
按4m2/人计算。
缩微档案阅览室
音像档案阅览室
现行文件阅览室
按4m2/人计算。
现行文件保管室
对外利用复印室
复印档案、装订档案复印件。
利用者休息室
利用者休息场所。
利用者就餐场所。
公共卫生间
使用面积小计
注:表中所列各项功能用房的个数、面积指标,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在总面积指标范围内作适当调整。
表3-3:县级档案馆档案业务和技术用房使用面积指标分类表
单位:平方米(面积)
&&&&&&&&& &&&&&&&&面积指标
中心控制室
修史编志室
展览加工制作室
出版发行室
理化试验室
档案有害生物防治室
档案保护静电复印室
裱糊修复富
仿真复制室
音像档案处理室
印像放大室
水洗烘干室
翻版胶印室
资料编排室
缩微摄影室(大型机)
缩微摄影室(小型机)/翻拍室
冲洗处理室/冲& 洗室
配药和化验室
质量检铡室
校对编目室
拷贝复印室
放大还原室
服务器机房
电子档案接收室
电子文件采集室
数字化用房
使用面积小计
注:(1)表中所列各项功能用房的个数、面积指标,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在总面积指标范围内作适当调整。
&& (2)数字化用房按照正文第十五条合理划分房屋类型。
表3-4:县级档案馆办公室使用面积指标分类表
单位:人(人数) 平方米(面积)
&&&&&&&& 面积指标
办公室用房
按6m2/人计算。
使用面积小计
注:各地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在表中所列用房总面积范围内按照标准正文分类要求合理确定各类用房面积。
表3—5:县级档案馆附属用房使用面积指标分类表
单位:平方米(面积)
&&&&&&&& 面积指标
按照档案库房、对外服务用房、档案业务和技术用房、办公室用房四类用房总面积10%计算。取整数。
使用面积小计
注:各地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在表中所列用房总面积范围内按照标准正文分类要求合理确定各类用房面积。对数字档案室建设的几点思考--《新形势下档案资源 管理 服务》2014年
对数字档案室建设的几点思考
【摘要】:数字档案室的建设是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发展目标之一,在信息化不断应用和渗透的今天,借助各种现代化的知识和技术对档案资料进行信息化管理、存储和利用等,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作者从多方面内容着手,论述了新形势下数字档案室的建设内容和方式。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G270.7【正文快照】:
1数字档案室的含义从广义崖面上来说,数字档案室就是储存和利用档案资料的一个俊息空间,由档案资料库群、档案用户群和档案资料处理中心共同构成的数字档案室群体。从狭义层面上来说,数字档案室就是以某个单一的档案室为主体,对其开展信息化建设。主要表现在两点:一是室藏档案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吴新宇;;[J];浙江档案;2011年08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张珊;;[J];办公自动化;2014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郭莉珠;[J];档案学通讯;2005年03期
罗绍梅;;[J];兰台世界;2006年15期
吕榜珍;;[J];云南档案;2007年01期
郑荃;吕榜珍;;[J];云南档案;2007年05期
唐勇;;[J];兰台世界;2009年01期
王莉;;[J];四川档案;2009年04期
庹宁;杨春秀;;[J];华南金融电脑;2009年09期
周翠莲;;[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9年10期
柴德玉;邓成玲;宋钧;;[J];数字与缩微影像;2009年04期
杨冬权;;[J];中国档案;2010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金冠;;[A];档案事业科学发展:新环境
新技术——2008年档案工作者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毛海帆;李丽萍;;[A];回顾与展望:2010年全国档案工作者年会论文集(上)[C];2010年
周文洁;;[A];广西档案2010年第3期(总第99期)[C];2010年
赵金玲;;[A];齐鲁档案论坛——山东省档案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会刊[C];2008年
蒋君仁;;[A];档案事业发展与青年档案工作者的责任:2010年全国青年档案工作者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涂勤华;;[A];2012年海峡两岸档案暨缩微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方昀;;[A];2012年海峡两岸档案暨缩微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盛银芳;高妍;;[A];回顾与展望:2010年全国档案工作者年会论文集(上)[C];2010年
范梅芳;;[A];机关档案工作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04年
曹群;周振凡;;[A];2013年海峡两岸档案暨缩微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萧山区档案局;[N];中国档案报;2007年
本报记者陈丹;[N];科技日报;2002年
陈金冠;[N];中国档案报;2007年
本报通讯员
陈悦;[N];中国城乡金融报;2008年
董月兰 陈金冠;[N];中国档案报;2008年
张震江 钱红;[N];中国档案报;2008年
青档;[N];中国档案报;2004年
施艳燕;[N];苏州日报;2010年
鲁小波;[N];中国档案报;2011年
东流;[N];无锡日报;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晶晶;[D];苏州大学;2009年
王茹熠;[D];黑龙江大学;2009年
张勇;[D];苏州大学;2007年
寇曼;[D];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
郅乐娟;[D];陕西师范大学;2014年
沈彦;[D];苏州大学;2008年
杜成杰;[D];山西财经大学;2013年
张康;[D];山西财经大学;2011年
邹悦;[D];武汉大学;2005年
王兴娅;[D];南京大学;201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 工艺 | |
最新推荐:
新疆克拉玛依单位机关档案室建设
时间:来源:&&作者:qmppso168&&
钢之杰面对众多的光环和成绩,我们不会骄傲,不会满足,我们将继续保持、发挥我们的优势,去获取更大的成功。新疆克拉玛依单位机关档案室建设
钢之杰智能档案室建设,档案室设计方案,档案室一体化建设方案咨询热线: &钢之杰实体档案管理系统:该系统采用先进的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和成熟的计算机软件技术,实现实体档案的自动定位管理、跟踪管理、查找管理、排架管理、借阅管理以及自动盘点、智能分析等功能。从而优化档案管理工作流程、降低人工管理查找和盘点强度,确保档案实体绝对安全。
&档案安全保护集成系统
&该系统采用先进的Web Sevice、OPC、XML、SNMP等数据接口和智能分析技术,综合集成消毒灭菌自动测控、通风换气自动控制、温湿度自动测控、灯光照明检测、自动防火报警灭火控制、漏水检测报警、动态视频监控、自动防盗报警、门禁自动控制、电源统一控制异常报警、粉尘及二氧化硫浓度检测、室外气象站检测等子系统,实现档案安全保护集中统一管理,建立安全、高效、智能便捷的档案安全保护体系。
& 档案安全保护集成系统的特色功能
系统采用模块化结构,支持不同厂家、不同协议、不同平台下的系统集成。
自动建立统一数据图表,为管理层提供统筹全局、监督管理界面。
支持定制系统联动关系,可根据用户需求定制专项联动方案。
支持应急预案联动,提升安全保障能力。
档案安全保护一体化解决方案
& 档案安全保护一体化解决方案:方案概述
该方案采用先进设计理念,将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通讯与信息处理技术相结合,国内首创档案安全保护综合管理系统和一体化管理平台,有效解决档案安全“十防”(防火、防盗、防高低温、防潮湿、防水、防光、防尘、防有害气体、防虫、防霉)问题,最大限度降低管理人员劳动强度,提高档案管理工作效率,实现档案安全保护工作由传统的人工管理向现代智能化、科学化、人性化管理转变,真正做到对档案库房、档案馆(室)进行全方位、立体化、集中、统一、科学管理。
& 档案安全保护一体化解决方案:特色优势
一体化理念,方便用户统一管理.
平台化设计,方便系统扩容升级.
模块化结构,方便用户灵活选择.
系全弱电信号,保障系统安全可靠.
网络化架构,支持远程管理.
全智能控制,真正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
实体档案智能管理解决方案
& 实体档案智能管理解决方案:方案概述
该方案应用现代物联网、无线射频等技术,将身份证识别、员工卡识别、档案专用标签读写、多功能手持式终端、移动盘点设备与档案信息管理完美融合, 实现档案实体全程跟踪管理、定位管理、自动盘点、智能分析等功能,最大限度优化档案管理流程,降低接收、盘点和查找劳动强度,节省人力物力,提高档案保管利用效率,强化档案安全。
实体档案智能管理方案的特色优势:
运用物联网技术,实现档案多本识别、快速盘点、定位查询、上架引导功能,提高工作效率.
运用身份识别技术, 实现档案借阅、快速登记、档案利用信息自动捕捉.
运用射频、红外探测技术,实现档案出入库全程监控管理功能.
运用大数据技术,进行档案管理利用数据统计分析,提供决策支持.
数字档案馆(室)解决方案
& 数字档案馆(室)解决方案:方案概述
该方案依据《数字档案馆建设指南》、《数字档案室建设指南》、《档案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工作指南》等标准,通过提供数字档案综合管理系统、数字档案信息安全保障系统、数字档案网络平台和数字档案资源建设等服务,为各级各类档案馆(室)提供量身定制的档案信息化建设方案,全面实现数字档案资源收集、管理、存储、 利用功能,建设数字档案馆(室)。
& 数字档案馆(室)特色优势
整体规划设计,提供软件体系、硬件体系、网络平台、机房建设等一体化服务。
可与实体档案智能管理系统相融合,方便用户对数字档案和实体档案的一体化管理。
多重保障,提供最全面、最可靠的档案信息安全保密策略。
通过严格规范的工作流程,为用户提供各种门类档案的数字化加工服务。
档案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
& 档案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方案概述
该方案运用系统论、文件档案生命周期论和现代信息技术,对文件形成、办理、整理、归档以及档案收集、整理、保管、鉴定、统计、利用等全流程实行一体化管理,使文件管理与档案管理相融合,办文流程、业务流程与档案管理流程相衔接,从而实现文档一体、馆室结合的目标。
档案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的功能特点
与OA办公系统、行政审批系统、企业ERP系统相衔接,实现文档无缝隙管理.
量身定制,为各行各业用户提供针对性、综合性强的解决方案.
统一文档管理,规范、优化办公流程和业务流程.
全国首创管理驾驶舱模式,方便领导实时监管和决策分析.
生态智慧档案馆解决方案
& 生态智慧档案馆解决方案:方案概述
& & 该方案依据档案事业“三个体系”建设要求,围绕国家档案馆“五位一体”功能定位, 应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技术,将先进理念、现代技术与档案工作完美融合,对实体档案、数字档案、档案环境、档案设施、档案流程进行生态化、智慧化、一体化管理,使档案工作各系统实现全面感知、互联互通、协同处置、智慧分析,打造安全、高效、智慧、便捷、生态的全新升级版档案馆。
& “十二五”期间,档案事业取得了显著成绩,为今后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但随着首都改革开放的深化和现代化建设的加快,档案工作的发展还面临一些矛盾和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档案库房管理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面对经济社会和各项事业快速的发展变化,档案库房日常数据记录的及时性、针对性、准确性相对不足,限制了日常管理效果的彰显。
档案库房设备一体化进一步加强。档案库房的面积使用率较高,避免出现因库房设备种类多、数量多、接口不标准等情况,避免重复建设,提前规划好设备的接口,预留好电源等基础设施建设,需要采用整合好、一体式的设备。
档案存储设备智能化建设进程需要进一步加快。档案存储设备智能化尚未建立,实物档案开发利用的智能化水平不高,档案资源优势未能得到充分发挥。
随着智能化程度的提高,实物档案在不断的增加,档案利用也逐步增加。要适应新的形势,档案馆自身建设必须加强。档案存储设备智能化、更新体系、档案数据处理与存储体系等方面着手实施,改变现有管理手段相对落后的现状。
档案库房一体化智能管理系统需要具有档案库房内所有设备进行一体化管理,设备包括智能密集架、恒温恒湿设备、定位传感器、空气净化消毒设备、红外防盗设备、出入门禁设备、智能灯光照明设备、视频监控设备等集中一体化管理,以统一专用设备接口接入库房局域网总线,各功能设备独立运行的同时,根据设定逻辑和特定要求联动运行,实现档案的智能化存取、档案库房温湿度的智能调节、档案库房空气质量的采集及净化,有效地保证了档案的安全与寿命。
新疆克拉玛依单位机关档案室建设钢之杰精工细作制造优质智能档案装具。钢之杰制造优质,时尚档案装具。
& & &上一篇
河北承德档案库房配套设备
/jdzjnews/56-.html
本文标签:新疆克拉玛依单位机关档案室建设
观注:(0)人次
该公司产品推荐
没找到您需要的产品?立即发布您的求购意向,让机电之家网的供应商主动与您联系!
* 机电之家网共享的行业资讯,技术资料等都是来自会员自行公布。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机关档案室建设标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