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凤凰众筹搞了城满财富 请问也节挺好的, 一直搞吗?有活动时候限制吗?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创业请关注“众筹开店” (公众微信号:zhongchoukaidian)   从去年开始,众筹成为了炙手可热的模式。众筹不仅是站在互联网金融的顶端,而且建立在追逐梦想的基础上,实现了目标与现实的完美结合。  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6月15&日,我国已有众筹平台190家,剔除已下线、转型及尚未正式上线的平台,共计165家。那么问题来了,每天讲众筹,众筹的价值究竟在哪里呢?  一、筹资    主要在于筹集钱,这个是一般意义上的理解。  众筹成功往往意味着企业在没有开始生产时便获得了一笔资金,而且这笔资金是不需要偿还利息的。这笔资金将在产品生产出来后以产品的形式偿还;或者在企业有盈利后以红利的形式偿还。这对改善企业的财务状况无疑有重大的好处。我国企业的平均负债率为100%以上,高于发达国家,而众筹无疑是一种权益类和预付类的融资,显然降低了企业的负债率和资金成本。  二、营销    众筹这个概念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营销点,其次通过众筹匹配上下游的产业链包括资本市场、最终的用户,实现资源资金的对接。  众筹最大的价值莫过于广告价值了。众筹是一个很热的概念,关注的人自然多,也会吸引大量的媒体。很多企业因而希望通过在互联网上发起一个众筹项目以宣传企业。  传统媒体的标准化宣传很难精准的传达到潜在客户。而众筹是自媒体时代绝佳的宣传模式。如果众筹成功,支持者将获益,因而支持者会努力促使众筹成功。在如今的自媒体时代,每一个支持者都会成为新一轮宣传的发起点。同时,众筹体现了互联网时代的”产消合一”的特征。支持者是产品的消费者,同时其自发的宣传也对企业的生产也有一定的帮助,因而也是生产者。  通过众筹的广告效应,发起人也可在众筹过程中结识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以期共同完成更大的事业。因而,众筹的广告效应帮助很多人实现”筹资源”、”筹人脉”、”筹思想”的目标。  三、验证    对于回报众筹来说,众筹往往是在产品还未生产出来时就发起了,因而,发起人并不了解市场对众筹产品的反应。因而,众筹作为接受产品预订的一种方式带有对市场的调查作用。  对于股权众筹来说,众筹过程实质上是众筹平台上的投资人对企业创意进行投票的过程,票的多少决定了众筹可否成功。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大众的信息集比一两个人大得多,因而,大众对企业的认知往往比一两个人准确得多。股权众筹实际上是采集多数人意见的过程。如果众筹成功,则发起者更有理由把他的想法诉诸实现,因为很多人已经预测企业大有可为。  众筹的平台价值和发展潜力不断受到资本市场的追捧,未来几年也将继续站在互联网金融的顶端,引领互联网金融的持续发展。众筹开店(zhongchoukaidian)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大不六文章网立场
的最新文章
众筹,众筹,你的价值在哪里?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    从去年开始,众筹成为了炙手可热的模近两年,随着各种众筹咖啡店和像人人投实体店铺股权众筹平台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大众投资人开始关注餐饮众筹行业想创业请关注“众筹开店”(公众微信号:zhongchoukaidian)非股权众筹网站:点名时间
-zhongchoukaidian团结所有想做事而努力的朋友,鼓励追梦者实现自己的梦想!为想开店的朋友提供资金支持;为投资者降低风险。热门文章最新文章zhongchoukaidian团结所有想做事而努力的朋友,鼓励追梦者实现自己的梦想!为想开店的朋友提供资金支持;为投资者降低风险。京东众筹VR品类第一的嗨镜,双十一又要搞事情了_凤凰资讯
京东众筹VR品类第一的嗨镜,双十一又要搞事情了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齐鲁晚报10月26日讯 据嗨镜官方消息称,近日刷新京东众筹VR项目最高额的嗨镜,即将在11月1日于嗨镜京东官方旗舰店开启新一轮预售,并且还带来了更多的福利来反馈支持嗨镜的新老客户们。
原标题:京东众筹VR品类第一的嗨镜,双十一又要搞事情了齐鲁晚报10月26日讯 据嗨镜官方消息称,近日刷新京东众筹VR项目最高额的嗨镜,即将在11月1日于嗨镜京东官方旗舰店开启新一轮预售,并且还带来了更多的福利来反馈支持嗨镜的新老客户们。嗨镜自9月18日上线京东众筹以来,一路势如破竹,先是上线仅两小时30分钟就突破100万众筹额,紧接着,在2天内又冲到200万众筹额,不仅如此,在国庆期间更是再次突破500万众筹额!据京东众筹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止10月18日上午11点众筹结束,嗨镜最终众筹金额为6617744元,众筹参与人数6385人,成功登顶京东众筹第一VR项目! 毫无悬念成为当之无愧的VR镜皇!嗨镜自上线京东众筹以来之所有获得如此优异的成绩单,除了优质的服务以外,与其产品本身的实力也是密不可分的。嗨镜采用了索尼独家提供的两片0.7吋高清OLED微显示屏,具有业内最高的单眼1080P分辨率。嗨镜还实现了1000度近视独立调节和64+6mm瞳距独立调节,即使左右眼视力不一致也不用担心。内容方面,嗨镜自助研发的Whale系统包含了在线视频、应用商店、VR专区、我的应用、系统设置等6大板块,提供全方位的娱乐功能,将视频、游戏、VR、应用等一网打尽,用户可以随时随地畅享海量资源。本次双十一京东预售,为了答谢众多用户对嗨镜一如既往的支持,嗨镜特此推出以下福利:福利一:30元抵300元——预付定金30元,尾付自动减款300元;福利二:白条分期免息——3期6期免息,首单最高可达12期免息;福利三:赠专用收纳包——凡是参与京东预售的朋友在活动时间内均可获得嗨镜H2专用收纳包一个;福利四:晒单有奖——晒单前十名送100元京东E卡,前20名送50元京东E卡,晒单用户均获赠头带海绵两套福利五:附送海量资源——下单用户即赠送海量资源活动时间:预售时间:-11.21零点止开抢时间:零点起发货时间: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播放数:1629720
播放数:4010300
播放数:182517
播放数:944777
下列哪项不能防止电脑辐射?
对啦,马上看美图~
答对才能看美图哦~
不对,再猜猜呗~近年来, 中国经济形势面临严峻的问题。经济运行整体下行态势尚未逆转,结构调整的阵痛仍在持续,新旧动力转换尚未完成,产业、地区、行业分化明显,下行压力仍较大。种种问题面前,中国能否可以实现继续创造经济高速增长奇迹的壮举?以下是江南愤青此前写的一篇关于反思浙江经济的文章,笔者对浙江经济做出许多评价和思考,而今拿来看也并不过时,此文观点犀利,可圈可点,客观反映出了一些现状,值得思考,另外,或许不少其他地方也存在浙江经济这类现象,故而推荐给大家阅读。最近被好几个媒体记者追问浙江怎么了?我自己也纳闷,浙江到底怎么了?回头想想,浙江好像也没有怎么,只是在还债而已,出来混的总是要还的,浙江只不过在还这么多年积累下来的帐罢了。浙江的经济虽然在总量上一直在全国处于领先状态,但是我倒是认为其实浙江在过去的十年里基本上是属于倒退阶段,经济层面没有任何的进步,我们回头仔细看看,十年前我们谈论浙江企业的时候,谈谁?万向。现在我们谈谁?还是万向。十年前娃哈哈就已经全国闻名,十年后还是娃哈哈,这十年来涌现出多少家大型,超大型的企业了么?可以说这十年,浙江经济领域几无作为。反倒在一些负面新闻里大家听到了很多浙江大型企业,从08年的华联三鑫,到12年的中江控股。从08年的浙玻,到12年的高盛科技到虎牌控股。尤其到现在的所谓600家企业联名上书。需要反思的并不只是政府本身。如果按区域来看,浙江在08年到12年,除了经济不发达的衢州地区和丽水地区外,基本上每个地级市都已经洗牌过一次了。我们鲜听说有企业能在这四年来安稳的走过来。为什么?这个命题很值得思考。我前几天接到香港一家媒体的电话,问我怎么看浙江的这次危机,政府能解决么?我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我自己总结下来,主要是这么几个问题吧。过于发达的金融体系害了浙江很多人都不赞同这个观点,但是我觉得我是对的,可能问题出在怎么理解发达两个字吧。浙江的金融其实很发达,我走过很多地方,看过很多家银行,其实很少有地方像浙江这个区域体现出两个特征:(1)金融机构数量仅次于上海,北京;(2)金融机构信贷投放的风险容忍程度远超过金融更为发达的上海、北京。这两个特征很有意思,浙江的经济总量其实在全国列在广东、山东、江苏之后,位列第四,大概2011年的数字是31000万亿左右,但是我们仔细来看,浙江的金融机构家数可能是位列全国之首。基本上所有能开设分支机构的金融机构都在浙江开设了分支机构,如果不能开设分支机构的也以办事处等名义开设,同时更奇怪的是基本上在2002年到2009年前,基本没有听说过亏钱的金融机构,谁来都赚钱,而且盆满钵满。还有几个数字,大概在2010年之前,工农中建,除了中行在系统内排名不靠前外,其他三家都是系统内排名前三,农行长期在系统内排名第一,工行基本差不多,建行有连续两年在系统内排名第一。在同一时间段内,三家金融机构同时在系统内排名前三,就本身是很有意思的事情。另外,更何况中信银行、民生银行等等一些股份制银行也在各自系统内都占比极大份额,高者甚至占到四分之一,那是个什么惊人的数字?浙江就因为超强的盈利能力使得各家金融机构都挤尽脑汁想来浙江开设分支机构,许多本不被允许开设异地机构的城商行,也开始陆续进驻浙江,到现在为止,杭州街头的银行,堪比公共厕所,只多不少,所以我总是跟人调侃,在杭州,你可能找不到公共厕所,但是你肯定找得到银行。这是第一点。第二点是放贷的容易程度,浙江绝对全国第一。我记得06年在银行当信贷科长的时候,我曾经去北京汇报工作,要求总行增加对浙江贸易流通类企业的扶持力度,当时总行要求对贸易流通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控制在60%以内,但是浙江事实上的贸易流通型企业没有低于85%的,按照这个标准,如果总行不进行改变的话,浙江基本上就处于无业务可做的范畴。后来总行给予了权限,允许到85%左右。当时总行说了一句话,全国就浙江一家,别无分号。这段话让我回到浙江以后想了很久,我所提的要求,到底这么做是对还是不对?08年工作关系到上海去,当时也在上海看了几家企业的情况,然后看到一家企业资产抵押全额抵押打7折,申请1500万贷款,居然被驳回了好几次,我当时很纳闷问银行,你们难道这样的企业也不批,那你们还做什么业务?银行同事回问我一句,难道你们有抵押就放贷款么?我想想,好像的确是啊,有抵押就放贷款了啊。别说抵押,在浙江,基本上的企业有个担保基本上就做了。如果一家担保不行,那么在拖一家,差不多总就可以了。到是让上海的同事很诧异。浙江的现实状况就是这样。可能是因为金融机构太多,竞争极为惨烈,企业总是在各家银行之间游走,不断的挤压银行的底线,所以很多企业的贷款条件会不断的下降。尤其这里有个很大的前提是99年到08年的这将近十年里,浙江经济极为快速的发展的同时,贷款质量一直非常高,几无坏账,我记得当时去总行汇报,总是带着优越感的抨击总行的政策说,你看我们一直就这么做的,从来没有出过问题,你们总行屁也也不懂,就少干预点吧。在这种盲目乐观的前提下,各家银行的确也给了浙江的各家金融机构的分行极大的权限审批业务。在众多的金融机构不断下降放贷标准的两重原因叠加下,使得浙江经济出现了一些很重要的变化,最主要的一点,我认为是实业空心化现象的蔓延。很多人奇怪,为什么浙江金融发达反倒会导致实业空心化,照理说金融发达应该是促进实业发展才是。但是很可惜,浙江并不是这么一条道路而来。从2002年开始,经济不断上行,大量的实体经济的确得到了高速的发展,但是与此同时带来的一些很有意思的事情就出现了。很多实体经济发展到后来,实体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利润远远赶不上固定资产所带来的利润增长。举例来说,很简单就是很多人辛辛苦苦开厂做实业一年才赚一千来万,但是他当时买的土地盖厂房的土地可能反倒能赚几个亿。但是很多人会问,这个跟金融过于发达有什么关系么?有关系,关系而且很大,因为一旦目标发生了改变之后,经营模式就发生了很大变化,正因为大量固定资产的升值要高于实体经济利润的创造,使得很多企业就会不断的去得到资金,然后扩大对固定资产的投入。而且得到的资金远远大于实体经济自身所需要的资金,这里面金融的过于发达就会助推这种情况的发生。很多金融机构变相的给予企业远超过企业生产所需要的资金,就是帮助企业去扩大和增加对资产的投入。帮助企业圈地,买房,甚至去做房地产。过去的十年来,这种情况不断得到恶化,就产生了一个所谓的劣币驱逐良币的情况,什么意思呢?就是大量真正他是干实业的人没有好结果,而大量没有专心干实业,不断通过实业套钱用来做投机的企业却一个个暴富。使得很多企业自然而然都依样画葫芦走上了投机生涯。我有个朋友,主业是做建筑工程的,06年才东拼西凑买了套房子,花了三百多万,一年后这套房子涨到了800多万,一年不到的时间,让他春心萌动,于是就是利用他的建筑工程公司的平台,房子抵押贷了600多万,这个钱到手后,他又去买了套房子,花了700多万,评估1200万,抵押贷了800多万,又去买房子,大概用了不到两年时间,他买了四套房子,都是利用他的建筑公司的平台贷的款,到了09年下半年的时候,他的资产就过亿了,然后有一次吃饭跟我说,早知道赚钱这么容易,他做什么建筑啊,做了二十多年建筑,一身病根不算,而且也没有赚到什么钱。他就利用建筑企业的平台,不到三年,就赚了五六千万。在浙江,这样的故事不断上演,02年以来依靠固定资产升值成为暴富的人比实业暴富的要多的多,所以在浙江越来越多的企业陷入到一种怪圈中去,创业,然后请人管理,不求赚钱,只要维系一定的生产量就可以了,然后就开始贷款,贷款来的钱去买地,或者去做别的投资。反倒没有花钱在实业上,为什么呢?因为过去的实践都证明了,在当前的趋势下,土地的升值或者投资的利润要远高于实业的经营。实业日益沦落为企业向银行贷款的一个依据而已。而银行也都知道,但是受限制于经营压力也变相的给予了这种支撑。浙江从而演变成了全民投资或者全民投机的盛宴狂欢之中去,在经济不发生太大变化或者下行的情况下,这种盛宴有可能维系,但是经济形势一旦发生变化,噩梦就不期而至。浙江的金融到底发达不发达,我再举几个例子。在浙江的银行中为了将贷款放出去,无所不用其极。不知道别的省份有没有。在浙江基本上只要有抵押物,不管什么公司,都有渠道能拿到贷款。在浙江会有很多的贷款品种出来,一般的抵押物基本上都打六折左右,所以通用的操作方法是高评估,然后在打折的方式,但是在浙江抵押物不但可以不打折还可以上浮120%,也就是1000万的房子,可以贷到1200万。你没有企业平台,银行会给你找企业平台,你缺乏贷款条件,银行会给你造贷款条件,你没有流量,银行会给你造流量。如果这个银行不干,那行,我换个银行。在浙江在抵押不行的情况下,也还产生了所谓联保联贷,就是几家企业共同互相担保的方式贷款,政府还大力推荐企业这种贷款模式,但是这种模式是帮助企业还是害了企业呢?我以前做银行的时候,有两个观点,第一个观点是如果一个企业确实需要钱,那么钱要给到位,给少了也是风险。第二个观点就是给一个企业超过它自身所需要的钱,那不是帮企业,那是害企业。浙江一直在喊中小企业融资难,我觉得这个提法有问题,我没有做过统计,我只是自己瞎琢磨的,我可以说浙江的企业所用到的贷款90%是被挪用到生产经营以外的,换句话说,浙江的企业其实不缺钱。那不缺钱为什么要贷款?因为浙江的老板有天然的敏感性和赌性。所谓敏感性就是能赚钱的事情,浙江老板能先天下人知道,所谓赌性就是只要有1%赚大钱的机会,就会愿意去博,结果先不管,干了再说。这两种性格是浙江人能闯天下的根本,也是浙江老板总出事情的根本。浙江中小企业到底多缺钱,有时候是个伪命题,对于贷不到款的人去扩大资产投入的人,铁定说自己是缺钱的,因为眼红人家,也希望能贷到款去做投机,所以会不断提融资难的情况,从而形成了看上去都缺钱的样子,但是静下心来看看,他们应该是缺钱去投资,而不是缺钱做生意。我在干信贷调查的时候,总是发现要帮助客户去想钱借来干什么用这个事情,对于有些客户还要劝他们去贷款,有些心平点的老板,会说,给我钱干什么,又没有什么用,还要付利息。小日子过的挺好,懒得折腾。你也没有办法,但是大多数浙江老板,却会很直接的跟你说,他缺钱,因为他要买房子,他要拿地,他要干一票等等。有段时间我在义乌小商品城里想开发一个贷款叫商户贷,其实很多银行现在都在做了,但是真的很好玩,走访下来,其实商户们,如果只是做生意的话,压根不缺钱,因为他们本身的现金流都很好。除了可能临时性的进货的时候,会用到一些钱的话,基本上平时都是账上一堆存款,他们缺的反倒是理财通道,而不是贷款渠道。所以我对市面上很多银行打的商户贷款,很不看好,弄到最后又是一个变相害人的方式。那么在去想一个问题,为什么浙江企业明明不缺钱,为什么还会这么多银行拼命给他们贷款呢?还帮助他们去造假以获得贷款呢?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我年轻时候也问过很多次我的领导,我领导说,归功于浙江人民神奇的赚钱能力吧。浙江人民过去几十年里在没有任何资源的情况下,率先创富成功,树立了很好的榜样,同时浙江人民也还是很讲究信誉,一般来说刻意违约的情况是很少的。所以08年以前浙江的金融机构的盈利能力和坏账指标一直是全国第一。前面也论述过这个问题,使得越来越多的银行明明知道浙江的企业可能并不是实质需要用钱,但是也是乐意给浙江企业家钱,一方面是相信浙江企业家有赚钱的能力,所以能还得起钱,另外一方面其实也是因为的确全国范围内来看,可以给贷款的地区并不多。我接触过很多地区,因为当地根本贷款贷不出去只能变相跑到浙江来收银行承兑汇票来解决放贷问题的地方。相对任何一个地区而言,浙江的风险度还是低的。所以这就能理解为什么个别股份制银行会将全国的信贷规模的一半投放到浙江市场上来的原因了。但是,我们回过头来看,浙江真的吃得下这么多贷款规模么?!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所以大规模的风险事件就爆发了。当一个区域内都只是个别性的投机的事件的话,影响其实总归是有限的,但是一旦区域内的群体性的投机的时候,问题就大了。再加上中国的金融机构本身就存在极大的制度缺陷的时候,两者叠加的情况一旦出现,那么山雨欲来风满楼就很自然了。我这里谈谈自己的几点对风险的理解,我是09年离开银行的,当时我就写过一篇文章抨击银行贷款跟企业需求不匹配的现象,导致企业一直在做短贷长用的事情,所以,我认为当贷款的期限与企业的实际用途期限不匹配的情况下,其实企业的风险是巨大的而不确定的。浙江的企业,赌性很重,胆子很大,敢用短期的资金去做中长期的事情,于是不可测的事件就会非常多,再加上浙江的金融普遍接受担保贷款,那么就自然衍生很多外围事件。举个例子,我有个朋友在有个工厂,年产值4个亿,利润大概3000万左右。厂因为建的比较早,所以土地价值前几年升的很快大概值2个亿左右。维持厂的扩大在生产,大概也就需要五六千万贷款就足够了,甚至都不用。但是突然有一天,他来跟我说,他在东北某个省会城市拿了块地,准备造大型商用物业,他自己测算利润可以有10来个亿。于是他自己土地抵押贷款1.5亿,担保贷款1亿。都是用公司的平台贷款的,给银行的用途是扩大在生产,其实银行都知道他是准备投资去搞房地产,但是都睁只眼闭只眼给批了。贷款期限都是一年期的。因为用途是流动资金,流动资金的测算怎么来的,就是销售收入要增加,所以导致采购增加,库存增加等等,理论上是销售完毕之后,就可以用现金流归还的,所以自然期限都不会长,而且在我国的银行体系内,大家都知道批中长期贷款很难。许多银行为了省事,都是以短期贷款来替代中长期贷款的,在贷款之前都信誓旦旦的会说,没事,第二年会继续给你贷款的。我这朋友就拿了这2.5亿到了东北,买了地,造了房子,到最后造造停停,造了七年。他说他这七年生不如死,每年为了继续贷款,不断的找担保单位也就算了,靠着圈子里的人脉,每年还都能找到人给他担保,担保找到后,他每年都要先还后贷,让他疲于奔命,耗费很多心血而且成本极高,在浙江转贷一天的成本是千分之三。一般转贷过程都在五天左右。那么就是百分之一点五的成本。一个亿的转贷就是要150万。还不算利息成本。等他把房子造好弄好,等销售的时候,其实他所设想的利润没有赚到还是亏的。钱都给银行和高利贷给赚走了。但是我想说的是他还算是幸运的,悲惨的人在那里呢?悲惨的人是那些被抽贷的企业,企业都在控诉银行如何不负责任,随意的抽走资金。但是我们要问的问题是,企业自己准备好足够的流动性来应付银行随时发生的抽贷了么?抽贷的问题很难准确描述,但是我想说的是合理使用资金做实业的企业是不存在这个问题的,因为企业不会借入超过自己现金流的资金的,当然排除一些大型固定资产投入或者重大并购等资金使用,但是这些资金的使用,负责任的企业也都是必须保证长期资金的借入,也不会去做短期的拆解,因为一旦项目启动上马,而资金如果无法持续,那么随时面临流动性问题。我自己也走过很多企业,企业总是说,不这么干,企业得不到发展。其实我想说的,很多时候往往想赶在人家前面,但是事情的最后往往是你走到了最后。而事实也恰恰证明,对资金有所要有所不要的企业,往往发展的最好,对资金来者不拒的企业,到最后都是死路一条。这个论断,我不需要去调研都知道。我看过太多的企业家,暴富是因为资金来的容易,死掉也是因为资金来的太容易。实业空心化的第二个原因是什么呢?前面说的资产增值过快让企业无心实业是一个原因,那么第二个原因,就是金融机构的责任了。在浙江金融机构众多,理论上照理说应该使得浙江的中小企业都应该获得比较低廉的贷款资金的,但是让人感到奇怪的是,在浙江,金融机构可以在信贷审批条件上不断的放宽条件,但是两点是出奇的攻守同盟。第一是要求足够的存款,第二是贷款利率。几乎所有的金融机构都要求企业配套存款,第二几乎所有的金融机构发放的贷款利率都要上浮较高的利率。据说有领导去温州调研的时候很纳闷一个事情,就是银行的配套存款,他说,企业贷款一千万,为什么还要存款一千万,有能力存款了,那还贷什么款?是啊,领导说的很对,我能在银行存款一千万了,我干什么还要贷款?吃饱了撑着么。但是事实上浙江的银行这个惯例已经很多年了。所谓1:1配套已经还好了,很多银行都要求1:2配套,贷一千万要存二千万。当然现在普遍的是贷一千万,存五百万。这样的操作手法,变相的推高了企业的贷款成本,在浙江,如果说高利贷横行的话,某个意义讲,银行是最大的高利贷,因为按照我前面说的哪怕1:1配套,基本上贷款利率这算下来都要到12%以上了。还不算别的各项费用。这个情况直接带来的后果有两个,实体更加空心化,因为实体经济一年的利润毛利也就在10%左右,去那里来的利润支付利息?所以企业贷款之后更多的都投入到比实体经济更赚钱的行业中去——房地产或者别的投机性领域。如果自己实在没有能力的怎么办?借出去。借给谁?借给愿意出更高利率的人。也就是说12%银行借来,然后20%或者30%借给别人。这个过程无形中又极大的加大了风险的叠加。所以,在浙江,我可以说90%的贷款其实是以直接或者间接的方式留到了两个领域中去,一个是房地产,另外一个就是投机性行业,这个投机性行业,在某个意义上也更把实业推到了一个很难维系生存的地步中去。浙江的游资很出名,炒房团我们就不去说了,在许多生产资料方面,浙江游资其实也干了很多事情,主要在流通领域,浙江的游资喜欢囤积各种东西,然后推高价格,白菜、大米、猪肉、大蒜、钢材、铜、铁、盐等等,反正你想的出来的东西,浙江的游资都曾经囤过,推高了价格之后,使得这些东西的下游产业,根本没有空间可以继续生存下去。在这些领域里做实业的企业家很可怜,弄到最后也被逼的不得不去做投机性事情。前些日子有人说,武汉钢铁养猪的事情,我反过来说,其实那真不算什么,在浙江大型国企因为背靠政府信用,长期都在从事影子银行的事情,他们从银行以极低的价格拿到贷款,然后到市场上较高的价格出去,已经十多年了。这种资金最后的趋向在那里呢?还是我刚说的要么房地产,要么投机性的机会中去。因为能支撑如此高利息的行业实在不多。随着经济形式的恶化,大量投机性行业的萎缩,房地产行情的持续萎靡,那些利用短期银行资金从事投机的企业,面临当下的现状,是在正常不过的事情了。这里面刚才说的几个问题都集中性爆发,山雨欲来片刻之间的事情。总的来说,贷款条件的过于宽松,使得银行一旦开始严格条件之后,企业的资金势必被抽走。而事实上按照当前浙江的企业的状况是没有一家企业经得起银行抽走一分钱的贷款的,因为浙江的企业的杠杆用的很高,同时,都不在实体经济中流转,大量资金都挪用到了别的项目投资中去,流动性很差,所以一抽贷款,必然出事情。这个是当前最直接的导火线。这次所谓六百家联名上书的表面原因是因为庞大的担保链使得企业被抽贷了,但是深层次的原因还是因为企业的资金都被挪用到别的地方去了,流动性不够。其实,我一直想表达的是担保是个恶制度,担保制度是连坐制度的衍生,担保无助于风险的控制的同时,反倒极大的加剧了风险的产生。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企业是否出风险,其实跟有否追加担保本身没有必然的关系。担保是一种事后风险追偿的机制,但是并不是风险的防范措施。为什么说加剧了风险是,因为担保链条,你不知道会牵扯到多少人,而且极大的加剧了整体性的风险,你给我担保,我给他担保,他在给他担保,不断衍生下去,其中链条上任何一家担保出问题,整个链条跟着完蛋。我见过很多不少好的企业,都因为给人担保,留下无尽遗憾。<p style微力众筹(gh_db58d2e79571)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大不六文章网立场
的最新文章
人类发明工具是为了方便。在餐饮中也有很多有趣又实用的工具,无论是开瓶器、蛋清分离器还是洗菜沥水,都有着让人叹一、江湖:商业地产O2O的箭与鹿地产江湖自链家、搜房、爱屋吉屋大战之后,腥风血雨稍有平息。近期一个商业地产项未来,实体店应该有这样的“姿势”!在线下或以线下为生意主体的企业纷纷担心线上电商(PC端+移动端)抢了自己的源于消费者对个人感知增强,愈加追求个性化、时尚化,大众化、无特色的普通商品已越来越难以抓住消费者的心。每个新开家“图书馆”卖气味在北京的三里屯,有家特殊的图书馆,这里没有藏书万卷,有的只是一排排的白色格子上陈列着的一未来的服装企业将有哪些变化和走势?有哪些变化将在未来影响服装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这20个思考将引领你走向思考和一、“领投+跟投”联合投资模式的优势对于跟投人来说,股权众筹采取“领投+跟投”模式,可以让跟投人参与领投人组过去一段时间,“实体店不行了”传言不绝于耳。事实如何呢?在电商的冲击下,仍有很多实体店强大的生命证明其不可撼购物中心餐饮不再局限于“吃”,体验性、社交化被作为新的需求提上日程。从“吃饱吃好味道好”的传统餐饮到“好吃好看好体验”的新兴餐饮,到底怎么做?几乎是一夜之间,中国各大城市相继吹起一股“名创优品”之风。也许有人说,不就是个10元店嘛。但是你知道这个10 先来看一个案例:陕西省礼泉县袁家村,距离西安78公里,是一个偏僻的小山村,没有名胜古迹和独特山水资源。为了 埃隆·马斯克: 每周工作超100个小时,并要抽空陪5个儿子玩 生于1971年的埃隆o马斯克,在31岁的时候【信和·永叔龙湾】五一嘉年华,全城大放价活动详情时间:-3日地点:信和永叔龙湾售楼部详情:花很多有孩子的父母在买房的时候,都会考虑到孩子在社区能不能健康、快乐成长,首要考虑的要素包括社区环境、安全、教我发现很多传统品牌商,总认为实体店被电商打败。这是一个思维层次的问题,“实体店被电商打败”是表面现象,“实体在粉丝经济下,品牌商一直期待通过明星代言人来提升品牌的认知,拉动粉丝的购买。然而众多品牌商对代言人的使用,仍近年来, 中国经济形势面临严峻的问题。经济运行整体下行态势尚未逆转,结构调整的阵痛仍在持续,新旧动力转换尚未当每个人都为了他们财富增长而快乐之时,我都会提早担心股市的下跌。相反,每当股市大跌时,我反而变得非常乐观,因龚老板经营着一家饭店,他开创的“加1元”模式帮他的饭店轻松赚到了许多钱。这个“加1元”营销模式就是运用追加赠互联网地产营销如何变概念为实战?首先,你需要在心里有一张符合本项目的虚拟世界的客户地图!本文抛出“项目操盘+互联网”的实战思路,和大家分享:李师傅做得一手好菜还有忠实的客户群体,经他接手的酒楼餐厅基本上是到一家店旺一家。他在当地有一定的知名度。最近鲨鱼是一种可以预知自己终将变为牺牲者的生物, 它们只能通过无尽的训练,配以超级的感官发起一次次有效而又致命的这套90平米二房小家,北欧风格,房子总的下来,半包费用1.8万,建材费用2万,家具家电2万元,一共5.8万。许多人认为商业地产项目开始招商时很困难,然而这仅仅是开始。招商最难的,不是最开始的时候,而是需要品牌升级的时微力众筹正式进军餐饮界,吃货们就等着瞧吧!一直有人问我开家咖啡店或者小酒吧应该怎么实现。说实在你需要考虑的因素真的很多,不是随随便便嘴上说理想梦想就可这是来自法国超市Intermarché 的营销创意 ,原来是一个Youtube视频,现在截屏为大家简单介绍:这所幼儿园位于日本鹿儿岛县西北部的阿久根市,离海边不远,风景宜人,周围树林环绕,让这所幼儿园更加的舒适。 幼最早见到Common Projects是在上海巨鹿路777号PROJECT AEGIS集合店,当时试了下,挺gh_db58d2e79571吉安首创股权众筹热门文章最新文章gh_db58d2e79571吉安首创股权众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城满财富 请问单纯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