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正不是什么工作不是生活的全部生活

参加工作后的几年,你的性格有什么变化?对你的生活工作有什么影响?
变化的过程是怎样的?对你的生活和工作有什么影响? 希望大家能在回答里写一下参加工作了多久。————————大家都太负能量了,生活在变化,总有走出困境的一天。
163 个回答
09年毕业,参加工作5年了。五年前,我把按时按量完成领导安排的工作为第一,每天加班五年后,我开始考虑什么是必须做的,什么是必须做好的,什么是可以推的五年前,我认为只要把事情做完了,就OK。五年后,我开始知道,做事的时候如何向上级报告。五年前,下班想的是明天的工作,或者去哪儿玩。五年后,下班路上想的是今天遇到的人说过的话。哪些话说错了,哪些话该说的没说。五年前,我完全不会讨好不欣赏的领导。五年后,我还是不会讨好不欣赏的领导,但是我能做到开会时不对他们翻白眼,平时见面还能皮笑肉不笑。五年前,我曾痛恨那些当面一套背地一套的同事,更痛恨不守信用的领导。五年后,我感谢那些不在背后捅刀子的同事,同时感谢没有落井下石的领导。五年前,我感叹社会黑暗,职场复杂。五年后,我尽量多做少说,不嚼舌根。五年前,我以为自己第一,只是身不逢时。五年后,我知道路还很长,要学的还很多。—————————————————————能得到大家的赞很是开心,我这也算是掏心掏肺的答案了。敢不匿名是因为确认过领导不逛知乎。其实工作谁没迷茫过,之前也在知乎上求帮助,可是也没有遇到大V的提点。说实话,从未对自己的这种改变感到不安和郁闷,曾经有段时间憎恨全世界的心都有。但现在,我反而释怀了。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但是我必须看清楚人性避免伤害。这个世界没有人必须帮你,为了自己的利益伤害过你也无可厚非,但你必须学会保护自己。你可以选择做一个好人,但不要做一个傻子。一个愚蠢的好人,比坏人更让人头疼。其实我情商很低的,所以我很感谢现在的领导,是他让我明白很多道理。遇到让你成长的领导,定要心存感激。
update咳咳 ,sorry拖了这么久,让评论区的关注的同学久等了。更新内容自动续上,你们拖到最下慢慢看看。。祝大家都羊年快乐,发大财~~======================================================================背景:截至2014年底,目前毕业工作三年半。工程造价,刚毕业时在造价咨询公司,2013年跳槽来开发公司。======================================================================变得浮躁
刚开始参加工作时,年轻气盛,激情十足,每一个工程都当做生命里审计的最后一个工程一般去对待。无比细致的计算,每一处细节都反复考虑推敲。那个时候,一栋大楼能当做庖丁解牛一般去细细的分解计算,不为别的,只是觉得我喜欢,觉得有兴趣,熬夜加班什么的都是常态,没有想过要挣多少钱,没有想过待遇公平不公平,没想过“我这么辛苦为公司审核,公司能给我多少钱”这种问题。我不是为了输赢,我就是认真。恩,对,就是这句话。
然而,在跟人对账的过程中(造价咨询公司是被开发商/甲方委托,去审核施工方/乙方的工程量的,双方各自会对同一个工程作出自己的计算,然后就需要当面对账),慢慢的有一种失落感。我细无巨细计算出来的东西,在对账时显得是那么的不值一提。为了审核掉零点几个立方的梁、1点几个平方的外立面乳胶漆,我需要综合考虑好几个实际问题,需要对比外立面、平面图、梁配筋图、板配筋图才能下结论,可是这些值多少钱呢?几千块吧,多一点的,一两万吧,这点钱在一个总造价随便就上千万的工程面前,是那么的不值一提,你费尽口舌抱着一副打仗的姿态信心满满的跟施工方说了半天后,对方很可能就是一个:哦,那你扣掉迈。更有甚者,有些施工方,上来就说:你这个算的肯定少了!!你加一点量给我!问之是怎么算的,发现是无比粗线条的随便框框算算,各种漏扣多算,顿时有一种劳动成果得不到尊重的感觉:我这么呕心沥血仔细算出来的东西,你他妈的就这么随便框框就说老子算错了?那我算这么多白算了?
问题是,在建筑这行业,很多时候,能说的比能做的,更能得到他人的认可——我知道有人要说认真做下去打好基础以后肯定会比那些会说的更好,但是,起码在你刚出道时,这个问题是存在的。
慢慢的我也不再那么细细推敲,因为我懂得更多了,对的帐也越来越多了,那些小细节,我不需要多么仔细的计算我也可以随便说几句话让对方心服口服了。因为我也变懒了,那么仔细的搞来搞去就审核掉那么2,3万块钱,何必呢?谁在乎呢?谁知道呢? 特此插入,希望现在毕业的学生们,不要像我这样,做技术这行,对自己负责,为自己好,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尽量把每一个工程当做一个艺术品去雕琢——我现在在开发商,没有以前在造价公司时那么忙了,我现在算的工程,我又在慢慢让自己回归最初的那种状态了。 可是不得不承认,心态比起以前刚毕业时,还是浮躁了很多。一是因为想的也更多了,做点事情还考虑下所谓的“未来职业规划”,想得多做得少,必然就浮躁了起来。二是因为很多事情,用嘴就能解决,本身这是一个技术活,可是凭借对于工作的经验,能“忽悠”过去了,加上本身也不是什么勤快人,如此一来,就愈发显得浮躁,没有以前耐得下性子去好好钻研。三是这买了房,压力变大,做土木的技术的大家懂得,年轻时候就是得熬,30岁之前都是积攒期,可是实在是缺钱啊…有时又不免要羡慕那些做销售做生意的朋友,上下一对比,心里更焦急更耐不下性子了。变得内向 想当年,课堂之上,舌战群儒,唾沫横飞,笑话、段子、接老师话,捧腹不止,各种罚站、训话,好不快活,典型的外向性格。工作后,度过了一开始的“不认得人”的阶段后,仿佛又回到了学校阶段,每天跟同事们嘻嘻哈哈,无话不谈。可是慢慢的会发现,有些事情,是该隐藏的,有些话,是不该说的。尤其是发现有些我已经知道的事情,但是同事依旧隐瞒时,会笑而不语轻抚自己狗头,慢慢地警惕性也越来越强,很多事情再也不随便分享了,慢慢的我知道我不是那个学生了。
去年从小公司跳槽到现在的开发公司后,我工作的QQ、微信全部是单独申请的,我不想让公司任何人知道我任何私下的活动,我也不分享、发表任何说说、心情感言等等,为了显示出我这工作号不是特意申请的工作号,我偶尔也还是会发发说说转转日志,但是都是有目的的,我在向大家展现一个我想让他们认识的那个我。以前上班,老总一走,我们会聊天,会偷偷出去买奶茶,现在经理一走,办公室的这些妹子们、大妈们会左一句右一句的拉扯些无关痛痒的话,但我已经学会了勿随意参与的技能,不在背后说人,不参与她们谈论的各种家事,不展示自己太多的私事,大多数时候,办公室聊天很热闹时,我会默默的自己玩自己的,看看知乎,做做私事,总之,不参与。
有时候我也很惊讶自己居然可以“不说话”,以前的老师都说:你这孩子一堂课45分钟起码有40分钟没闭上嘴。现在我却可以轻易做到一天不说一句话,我不知道这叫内向了呢还是称之为…所谓的“成熟”呢?说句矫情的话,我觉得我变得不是我喜欢的那个我自己。=====================================================================
更新1.0变得不怕出丑
这个我觉得是个好的变化。一开始毕业时,不管是在办公室,还是去工地现场,总是不好意思问,因为内心的想法是:我要表现出我很懂,可不能让别人觉得我什么都不会。哪怕不懂也要装着很懂的样子,不然就觉得出丑了。现在已经看开了,不懂是很正常的事,尤其是我这个坐办公室算图纸的去工地现场的时候,不懂太正常了。该问就问,哪怕最弱智的问题,也问,没人会笑话,没人会跟上级打报告:"喂,你们成本部那个小伙子什么都不懂喂!”以前自己都是想太多了,其实工地上的人几乎是最好交流的群体,只要你问,不管是一把年纪的施工员,还是年纪轻轻的模板工,都是知无不尽的告诉你,而且你一时没听懂的话,他还会详详细细的再跟你说,甚至会不厌其烦的亲自跑下满是淤泥的基坑、爬上危险的平台来指着告诉你究竟是怎么回事。我从来没在他们脸上看到鄙视我瞧不起我的表情,这帮人实在是巨大的知识库,当然,您说话得客气点…抽烟的同志递根烟什么的,胜过看半本书。
我现在除了上班还做点业余生意,比起这些生意上的人,工地上的人真是单纯太多了。社会上这些生意人,那真是半句真半句假,一种莫名其妙的不知道为什么的警惕性,跟这些人接触,没事让自己出出丑,自黑,能拉近点距离,不然我一个26的人跟一些40岁的人,实在是很难沟通到一起,反正现在也是穷屌丝惯了,也没什么所谓的“身段”了,不像以前那样那么要面子了。大丈夫能屈能伸,哈哈哈,我现在对于大部分人对我的态度,不管是好是坏、是欣赏还是鄙视,都已经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了,只要我能达到我的目的就行 ~~变的会说话
会说话这事,往大了说,是情商的体现。这得分为工作和个人两方面事。
我以前比较傻逼,不太会说话。往往我其实不是那个意思,但是说出来后,让人气得不行。而且这种事你很难解释,你说你不是这个意思吧,人家根本懒得听。你说你做错了对不起吧…好吧,我也觉得对不起有个鸟用?
以前说话老是不经过大脑,我记得以前大学,跟我老婆异地恋,有几个事我至今记得。
一次,我老婆打电话给我,说:好倒霉啊,刚才去打水然后吃饭(水瓶就放在食堂门口),水瓶给人偷了,烦死了!!!
然后我说……哈哈哈,还好我水瓶没掉~~~~!!!
现在我回过头看这事,我觉得这尼玛傻逼么?怎么好好想着说这话?可是实际上,我并没有任何幸灾乐祸的意思,只是平时这么跟男性朋友说话说惯了,思维上还是不转一下就说,这话其实是类似于这样的:室友A:操,刚才打水,尼玛水瓶给哪个B偷了!我:真的~?哈哈哈,老子看看我的在不在,哦也,在~~~哈哈,傻逼你又要买一个了~~这句话跟室友之间说,其实没什么问题。但是错误的不是这句话本身,而是什么时候跟什么人要说什么话,这个是不可以一概而论的。以前我总觉得,我跟我老婆嘛,谈这么久了,无话不谈,又不像那些才认识的小年轻,我们这么熟,有什么好刻意的,不就想说什么说什么嘛~现在我慢慢明白了,谈的再久,哪怕以后结婚,有些时候也不能任着自己性子说,往大了说,是情商,是说话之前体会对方的感受。往小了说,是跟人相处给人的感觉“舒服不舒服”的基本条件。又想到好几个以前的傻逼事迹。。。简直是想打死我自己啊。某次,我老婆学校搞年终晚会什么的,选主持人,她参加了,我之前说晚会那天我过去的,后来有点事过不去,偏偏她又没被选上主持人,还是被其他女生黑下来的那种。然后给我打电话,带着哭腔,说没选上。我又傻逼的说……哦,那还好我没过去,不然白跑了。某次,她爷爷去世了,她心情比较沉重,跟我一块在江边散步,我这人不是太会安慰人(现在依旧是…),然后看到有个人脱了衣服在准备跳江冬泳,我当时心里想安慰她一下,不知道为什么,我傻逼的说……你看,那个人去找你爷爷去了。这他妈的以前说话真是傻逼到不行啊!!!现在好多了。。已经能跟丈母娘和谐相处谈天论地了。不过依然需要改进。。
工作上会说话其实就是该装B的时候装B,该怂的时候怂,我个人不是太擅长那种大场面第一次见面的客套官场寒暄,但是我比较擅长一对一的建立感情。太官方的话我一直不太会说,加上我不会抽烟不会喝酒,想融为一体往往就只能依靠跟个别人物之间建立联系。
刚工作一年不到,我所在的造价公司被甲方委托去跟踪审计一个大型还建房工程,甲方是城投公司,算是半个政府单位了。我是全权负责这个项目——这是说得好听的说法,实际上是因为造价公司人不多,我就是当个跑腿儿的用的。因为其他人手上业务太多,哪有时间天天耗在工地上跟踪这项目?
于是每次监理例会,我都跟个傻逼似的跑去“开会”,头两次我们经理还跟我一起,后来他忙,也不来了,就我一个人作为“审计方代表”去开会。大家懂得,这工地上,甲方又是有政府背景的单位,呵呵,呵呵。一开始难免会说你,说我每次开会就带个耳朵(意思是说我不发言来了没作用)。会议室是个椭圆桌,位子有限,一开始都不好意思上桌子坐,就搬个椅子坐桌子后面一排。后来被批评之后,我费着心思想该怎么装逼好,因为我不敢随便乱说,毕竟懂得太少,可是又得说几句,于是只好事前多看看资料,去工地转一圈,心里打点草稿。====================================================================== 更新2.0以下为更细内容,接着上文继续。======================================================================心里大概有点内容之后,就可以装模作样的说了,这种发言你懂得,嗯嗯啊啊我强调我发现我再次强调一点我再补充一点,这些短语夹杂着用呗,5分钟的内容说个10分钟不是问题,说白了其实真的没有太多需要说的,毕竟你不是工程部,真的没多少事。糊弄糊弄场面很轻松,如果你真的太腼腆太害羞说话结巴什么的那没办法。但是,有时候会遇到别人提问你的情况,怎么办?我一般是先稳住,不要慌,先给出一个“并没有把话说死的结论”,比如突然有人问你,XXXX费是甲方出还是乙方出?这XXXX费我听都没听过,怎么办呢。反正话都是活的,先说个大概,“这个XXX费,我记得在2006年全国清单计价规范/2010年造价师培训资料/我前年搞得那个XX工程里遇到过,这个费用应该是甲方/乙方出的,这两年国家在重新修订清单,不知道这块改没改,我回去再查证一下看看?”,其实这话说了跟没说基本没两样,但是一定不要说:我不清楚/我不知道。而且你回去查证了后,下次开会,又有个一个事情可以说了,一举两得,多好~
恍如隔世。又如南柯一梦。夜深人静,盘点我过往的经历时才发现,我选择的职业改变了我的性格,直接影响了我关键的选择。毕业前,我风华正茂,帅气算不上,至少算是阳光。那时跟同学一起创业,在单位实习,帮师兄招聘,金融街和上地有很多熟悉的学长学姐,我们在柏拉图通宵杀人,在Mix闭眼瞎蹦,跟三五好友出去旅行,定期去跳Salsa。那时玉兰花开的正好。那时我拿到NI的现场工程师,华为的技术工程师,IBM的销售三个Offer。而被《圈子圈套》《浮沉》《做单》洗脑的我,满怀对销售行业的向往与崇拜,义无反顾的跳进了IBM这个大坑。性格从阳光转向小心翼翼,转向谨小慎微,更转向患得患失。当年所幻想的外企销售的巨大平台、五星级酒店和灯红酒绿在工作半年后便黯然失色。每天纠结的是如何获得客户关爱的眼神,如何做出成绩,如何让领导欣赏,如何协调供应商的关系;如何在每周SSL(销售会议)上拿出像样的成绩,如何弄到资源去维护客户关系。在客户面前装孙子,在合作伙伴面前装牛人,在老板面前装胸有成足——《论销售员的自我修养》。无论我获得了多少经验和收入,都无法改变这个事实:这份工作让我习惯点头哈腰,习惯讨好,习惯带着面具。而我大手大脚觥筹交错惯了以后,只懂吃喝玩乐,缺乏技术积累,难以跳出这一行。(幸好我当时业余还在写代码)================================甲方的工作经历给我机会体会被恭维被伺候被讨好的感受,标准的换位思考,不是么?用了近两年的时间,我再次挺直了腰杆,找到了自己的价值。性格从小心翼翼的讨好变成了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冷漠。因为我非常清楚那些跑来跟我做朋友的销售人员的目的和出发点。我更愿意跟技术专家直接沟通方案,而不是跟Sales吃喝玩乐;我不在乎Sales请我吃的那顿饭,因为我请人吃过更好的;我不需要Sales讨好我,因为我也这样讨好过人。我只希望自己能够靠眼光、能力和经验被人认可,不需要夹杂利益关系。(幸好我当时闲着没事,考了PMP)================================在这家单位已经一年半了,我变成了同事眼里某个领域的专家(伪)。我有了团队,有了项目,有了证书,有了经费。性格从拒人于千里之外变成了君子之交淡如水。我当年做Sales时候的经验,让我能够非常容易获得他人的好感,但是我就是享受独处。我现在终于能够靠自己的能力获得领导的欣赏和同事的友情,而我也只欣赏有能力的人。就这样。我还是怀念校园时代那个二逼呵呵的我,还有我的生活。没办法。对于年轻人来说,人生中每个关键的决定,都是在似懂非懂中做出来的。直到三十而立时,才知道自己是否错过机会。不过,35年的职场马拉松,才刚刚开始。与诸君共勉。
暴躁。根本谈不上有什么生活可言,生活的全部除了工作还是工作。每天不是在办公室加班,就是在出差的路上……住我隔壁的邻居曾经试过连续几个月见不到我的面,偶尔匆匆遇见,他们说每次看见我阳台上晾满了衣服就知道我回来过,可就是见不到我的人。因为就算回趟家也是月黑风高才到家,换一箱干净衣服,第二天天还没亮又出发了。我的单身宿舍居然比我还孤单寂寞冷,因为我很少在自己的宿舍住,常常出差,常常住在外面,我说的这个『外面』,不要想多了,不是每次都住得上宾馆酒店,很多时候都是风餐露宿在原始森林里或者小山村里寒风料峭四面透风的农家茅草屋。常年高强度工作,全年无休,24小时候命,只要一接到报告,说走就走。那时候,如果工作需要,每天步行近百里是经常的事,不是趟平地,而是翻山越岭在深山老林里钻,什么毒蛇猛兽,人都已经累成狗只剩下喘气的劲了,谁还顾得上害怕那么娇气的感受,就算碰到毒蛇猛兽那也是一枪打死当下酒菜……忙得吃不上饭,没时间睡觉,连打个盹的功夫都没有,吃饭睡觉都得争分夺秒,有时候是一边吃饭一边开会,狼吞虎咽吃完饭,散会,各就各位继续投入工作……这种情况下,如果再有人不停地问一些弱智问题,不管对方是谁,都绝对得不着我的好态度,谁有耐心一个字一个字给他们解释,第一遍用讲的,再问,就用吼了。久而久之,就变得越来越暴躁,然后就以暴躁闻名,再然后就因此臭名远扬……这真是一个悲伤的故事……
我没在国内工作过,所以也不知道自己的经验和别人是不是一样。1. 对别人微笑是一种礼貌,和心情没有关系。反正在我工作的环境里,工作的时候不允许有不好的心情。句号。不管生活中发生了什么事,被老板骂了,和家人吵架了,生病了,离婚了,亲人去世了,遇到别人时都还是要微笑着面对。别人不是导致你生活中的这些不如意的原因,没有必要因为你心情不好而看你的愁眉苦脸。2. 越是激烈的吵架,越是面带微笑,声音轻柔,语速缓慢。被人指责,与人争吵的时候,情形越是难堪,心中越是委屈,越是要微笑着平心静气地说话。不能大声,不能哭,否则会被人认为是人际能力差,情绪控制能力差的表现,是非常损害评价的行为。3. 只有品尝过痛苦滋味的人,才懂得将心比心的对他人温柔,这和软弱是不一样的。这句话我觉得大多数上知乎的人没法有刻骨的理解,毕竟知乎的用户属于中国社会里的上层阶级了,很难体会到绝望和痛苦的滋味。所以顺便放在最后。我指的绝望和痛苦大概是这种:死亡的恐惧,饥荒的绝望,路明明难走得根本走不下去但不得不走下去的无助,无边无际的孤独,寂寞,无论多么努力都还是没有办法改变命运的绝望。人生的小烦恼小清新,工作学习失恋什么的就别提了。这句话,是需要年龄+阅历才能理解的。有的人一辈子普普通通地过下来了,所以一辈子不能理解。其实是一种幸福。-------------------------------------------------------------知乎用户肯定算是上层阶级了……只是人不愿意对自己的生活觉得满足而已……如果你的月收入多于3500块(年收入多于四万块),你就已经是社会顶层的的0.24亿人的一员了。想想中国一共有几亿人。怎么那么多人纠结上层阶级的问题。事实就是这个世界上能上网的人都算是平均以上的了,能上知乎的是上层阶级中的上层阶级,世界上的大部分人赚的钱不到你的零头。是的你每个月赚3500但是怎么也省不下来钱,但是人家收入千万的人说不定不但省不下来钱而且还欠着几千万的贷款呢,难道人家就是穷人了?你的阶层是由收入和生活水平决定的,不是根据你剩下来的钱决定的,也不是根据你周围人的收入决定的。没有人觉得自己的生活是容易的,不意味着你不是上帝眷顾的幸运的那群人。附以下:SAY: We have divided world’s population into 10 equal parts. Each person here represents 700 million people – 1/10th of the world’s population. This example uses rough approximates because not every number divides evenly. (Explain what each person represents – the poorest, the average, the wealthiest.) Now, consider where you think you would be in this lineup. If we picked 10 people from across the globe at random and you were one of them... which percentage do you think you would fall into? The majority of people think they’re about average. Now we’ll go down the line and see where we fall.10 percent (the poorest): Have never received medical care, either from lack of access to a doctor or lack of money to pay for one. This 10% is malnourished. They are unable to meet their basic food needs and are hungry most of the time.最底层的10%:营养不良,吃不饱饭,常年饿肚子,从没看过医生。20%: Have inadequate housing. They live in shacks/tents/or no house at all. Live on less than $1 a day.20%: 没住的地方,或者住在帐篷里。每天的收入少于1美金 (aka月收入少于180人民币)30%: No safe source of drinking water. No toilets. No sanitation.30%:没有安全的水。没有厕所。没有卫生消毒。40%: Live without electricity. No lights, no fridge, no freezer, no microwave, no TV, no electronic appliances or devices.40%:没有通电。没点灯,没冰箱,没冰柜,没微波炉,没电视,没有任何用电的产品。50%: Live in developing Third World countries, and survive on approximately $2 a day or less.50%: 每天收入少于2美金(月收入少于360人民币)AKA如果你月收入多于360人民币,你的收入已经是中上了。60%: You cannot be in this group if you have a cell phone, or a land line, or in fact if you have ever even made a phone call.60%:没手机,没电话,不能打电话。70%: You do not fit in this category if you have a bank account or savings of any kind.70%:没存款,没银行账户80%: You are richer than everyone in this group if you have things in storage - whether that be a garage, an attic, a pantry, a closet. If you have an accumulation of stuff anywhere, you can’t be in this group.80%:这个组里的人没有任何积存下来的东西90%: No one in this group has a car, or a computer. The yearly salary for the top end of this group is about $25 K. (A side note: The poverty threshold set by the US Government for a family of 5 living in the United States is $25,790!)90%:这个组里没人拥有电脑和私家车。年收入不多于两万五美金aka15万人民币(在美国,一个五口之家年收入少于16万人民币才能被划定为贫困户。)100%: Cars are owned by the top 8% in this group. Within this category, only the top 3% of the richest people on earth have access to the internet from their home.全世界最富有的3%的人口才能坐在家里上网。
面对并接受自己的缺点,而不再为了追求某个目标而勉改变自己,假装别人。 比以前少了许多浮夸, 活得越来越真实。懂得好高骛远和志存高远的区别。对于人的理解比以前深入了些,不再过度地在乎,或者完全忽略他人。懂得了"事业不是一切"这个说法,幸福的人生是多方面平衡的结果。不再迷信权威,尝试自己去思考。意识到一切矛盾都是利益冲突或者误会。所以学会求同存异,宽待他人。
毕业至今五年半。三年银行;半年考研;一年流浪;一年目前的系统集成。1、三年银行变得开朗一点点;觉得安抚领导烦躁的心情也是我的工作之一;觉得每天早上给人泡一杯茶,并不是谄媚,而是想表达我对他的敬意却不会说;觉得及时汇报要比被动回答强一百倍;觉得每天微笑着工作,100%比阎王脸要好;懂得了什么叫做”有钱大家一起赚“;最重要一点,觉得如果一件事你觉得自己可能做的很差,其实不做也行,那么一定要做,这是“有无”的问题。2、半年考研(没考上)乐观开朗的面对了自己裸辞然后没考上的结局;在最困难的时候,想的都是原来老行长跟我说的那句:最困难的时候,一定要挺住!懂得道理:锦上添花的人才,比比皆是,我要做那个能带领大家,或者至少是带领我自己逆水行舟的男人!3、一年流浪除了工人之外的几大类社会底层职业,都做一遍。带着1000块,流浪了四个省份,七八个城市,每到一个地方,就打杂工。一有时间,就带上干粮(馒头榨菜,加糖的雪碧,煮鸡蛋),去周边游——浙江、湖南、重庆、广州,这四个省市真是要海有海,要山有山,要水有水。认识一屁股底层人士,没事喝酒,讲荤段子,我教他们YP;认识十多个商人,那种中小企业的老板,跟他们混了不少日子,酒也没少喝;认识两个算是很牛逼的人物了,受益颇深。我很庆幸认识以上的朋友、大哥们,这是我的幸运,在我最低谷时候峰回路转的幸运。认识深刻:当年在银行工作稳定时,总是觉得自己离不开银行,害怕自己变成社会底层,没有自信,觉得自己出了银行,就废了;结果做了一年底层工作,觉得最差不过如此,回家后,在职业工作上,放的非常开。最重要一点:要尊重人,要跟人交流,不要尊重职位、跟职位交流;无论多牛逼董事长、理事长、局长,在跟你没有直接利益瓜葛的时候,都仅仅是一个人。即便有直接利益关系,也是两个人交流,而不是两个经理、一个经理一个员交流。4、转行成功因为知识不足,所以白天上班打下手,晚上回来学知识。半年后,自己可以做一个小方案了。现在,我可以自己做一些技术比较单一的中小型方案了。 最近接的方案多了起来,都是各种各样的,很开心。总结:在对自己设立高知识标准的同时,注意不要成为”知识控“,知识永远学不完,够用就好。那些最产生价值的部分,永远都是以够用的知识作为基础、与人愉快的交流沟通,才会获得最大的受益。一开始是知识重要,并且一辈子一直重要,保持自己的知识与时俱进的够用,然后多沟通多交流。
内心有一个很大很大的世界,情绪因此变得很小很小。
10年参加社会工作,直到现在,约莫要6,7年了。我不擅长在公众社交平台上写有关自己细致经历的东西,那样让我觉得赧然。只是有天,有位陌生人给我留言,说,偶尔写下的东西,或许有天可以拯救自己。略有所悟,想要浅尝解剖。可能人背负太多心事前进,难免会步履维艰。对于这个话题,我还是很敏感的。其实我年纪不大,如果只是和我身边的同龄人相比之下,我个人经历上可能真的很不一样,或许用“蒙了层灰”更合适。出于保护个人隐私的需要,我会对事件,人物采取模糊化处理,只为娱乐大众,而非舆论大众。这些经历像刀像剑,慢慢雕塑出了我的社会面目和性格。管中窥豹,可见一斑。我一直有着记日志的习惯,从09年至今,最为直观的变化就是笔记的改变。那折射的是一种观念,一种心境。10年,我19岁。性格和大多数少女一样,阳光,小娇羞,青涩,敢于尝试,又略怕犯错。如果一定要用一句话来形容,就是心无旁骛,却又为赋新词强说愁。来来回回就是那些少女情怀。虽是不值一提,但却也是那美好的十几岁里的心动往事。10-13年,一边求学,一边参与部分社会分工,集中体现在是娱乐文化产业偏边缘化的的行业内折腾。当时做礼仪模特,拍淘宝平面。这些经历完完全全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写到这里我就进入了一个很迷惘的状态,太多太多感受是无法用基于文本的东西来描述的。它们是我的骨架,我身体的一部分。而我需要脱掉衣服,剔除血肉,扒开伤口,用手剜去腐肉,给你看,那些植入我骨髓里的东西。好沉重。性格是经历的产物。敏感,取悦于人,乖巧,动手掌掴人,主动热情,不懂制怒,爱憎分明,易被感动,哭闹不休,卑微,脸皮厚,嘴甜哄人,走极端,玲珑懂事,情绪化,不记仇,易和解,不成熟,易动情,做事比较随心。总而言之,就是会把小姑娘身上本身具备的情绪放大处理,而且是用一种不够科学的方式处理。20出头的年级,活得很认真也很随性。那会儿我觉得我也算是学霸和业霸。学习上拿过5次二等和三等奖学金,大大小小的演讲、征文、竞赛活动也有小奖,校园实践如合唱、献血、聚会、扶贫、运动会、大扫除也踊跃参与。社会兼职上也拿过tga的冠军,三年下来做过很多活动,赚钱不多,但是养活1.5个自己毫无问题。那是也很随性。穿着花花绿绿的衣服,画着稚嫩可爱的妆容,有时候回来很晚就拖了高跟鞋光着脚走回寝室,有时在公交车上睡着,钱包被偷了从静安寺哭到南京东路,拿到经纪结算的工资欢乐得像黄鹂鸟,看到喜欢的师兄扭扭妮妮地跟着他后面亦步亦趋,工作的时候蹲在地上吃着加卤蛋的盒饭也津津有味,看到镁光灯打在自己身上腼腆而开心。很多心酸,很多无助,很多开心,也有很多对未来的憧憬。13年毕业,参加工作,至今。董秘。这个职位改变我性格很多。首先是这个岗位不是一个低起点的职位,服务人群相对来说具备一定社会地位,甚至有一些高净值人群。所以需要调动很多智力,反应能力,礼仪,情商以及技能去接待。有时候某些专业的技能尚未加身,只能自己去开发,去学习,去探究。性格需要大方得体,四平八稳,机敏灵活,玲珑圆润,伏低通融,还得察言观色,见人下菜。见人要笑,见鬼也要笑。需要收敛很多情绪,保持一副观音姐姐的端庄样子。碰见好的老板,会像导师一样善待你的工作和生活,碰到不好的老板,天崩地裂。之前有两位老板就是素质不好,动手动脚,严重的一次差点被qj。我一直以为我内心修炼已猛于虎,事实证明,那一天我还是哭得人间崩盘,万物毁灭。工作上的潜规则,生活上也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经济上的窘迫,家里人的冷漠,恋爱上踩着道德底线的失意,情感上的抑郁,他人离开时的悲伤,依靠药物治疗的无助,甚至是自残带给我的微弱快感,都带了我的很多绝望。性格转变:两极分化。热情的时候像火,冷漠的时候像冰。有着很强烈且极其不稳定的情绪,带给他人很多伤害,自己也是。很依赖他人,又很抗拒他人。现有的经历和价值观,无法将好和坏两极融合,无法对世界产生统一和综合的观念。极其缺乏安全感,具备一定的认知人格障碍。融合性。和很多人、很多事产生链接,知道表现出他们想要的样子,不费劲,能够很快并且精准讨得他人欢心。无论是使用技巧还是感情,都能知进退,守分寸,维护好秩序。准确的说,包容心更强了,更有耐心了,懂得低头和忍让;谈不上有容乃大,幕天席地,但是明白做人得姿态放低点儿,各有各的难处,还是得饶人处且饶人。趋于理智。做一件事会考虑结果。从前想做的事,心一横就去做。现在会考虑可行性,变做一个略带功利色彩的实用主义者。比如我好想学习跳舞,我会先想一想,这个兴趣爱好对于我的生活有没有实际转换率。目前希望的是做一件事,我会想一想它对于我的发展是否具备功效。如果不具备,我宁愿把时间放在阅读和写作上。因为这个随时随地可以得到转换。情绪化。如果说情绪化是每个女人都有的妇科病,我一定病的很重。性格仍是容易走极端,会自残,靠药物缓解,去封闭自我,去撕毁日记本,去大哭一场。甚至我会把我的各项密码写在本子里,减少我离开之后的手续流程。悲伤。不管我在为什么写作,不管我写的是什么。字里行间之中再也没有了20岁的那种明亮,反而多了很多难以言喻的忧愁。讨食于生活,讨爱于人间。那种浓浓淡淡的忧愁,像一团雾气,散不开。想到邦柏妮还是毕淑敏的一句话,泥沙俱下的生活。我在承受一切好与不好的东西,一切又在沉淀我的情感。人格障碍。容易与人建立关系,但是在亲密关系上一直有障碍。这里恐怕衍生出来的另一个话题是边缘性人格障碍,我不知这是本我抑或是造业,这是归因还是结果。但是这是我性格上最大的缺陷所在,我会去习得,然后修缮。最后一点,共情。这是一个有关理解力的词汇,这个词语也是感性的延展。看见过很多不幸的人,经历过很多心酸的事,碰着过很多无奈而无力改变的事。对于人多了份理解,对于事多了一份见地。小小年纪,不过一些不足挂齿的感悟。但对于我来说,有时却也能跳跃过人的性格、品质和表象,直接获取对ta内心的认知与感受。这是受爱的能力,是理解的悟性。我之前想写一些有影响的人和事,后来觉得并没有必要。跌宕起伏,起承转合,皆化作人间感受。今天心情很糟糕,很沮丧。一天没心思上班,想打游戏,完了游戏不对我胃口,想睡觉,经理来来回回;最后还是写了很大篇幅的知乎,解忧。办公室里就我一人了,同事临走前骗我说这里有鬼。我说我就是鬼。难道不是吗,我一直觉得我的心啊,就像一个飘忽不定的女鬼,找不到它归属的地方。偶尔能通过写作,寄予一些情怀。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工作不是生活的全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