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谁知道中国(株洲)株洲轨道交通产业园国际峰会几号召开啊,想去看看!

主题:2016中国(株洲)轨道交通产业国际峰会新闻发布会
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处处长
株洲市委副书记、市长
株洲市委副书记、市长阳卫国发布新闻
株洲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黄芳回答记者提问
2016中国(株洲)轨道交通产业国际峰会新闻发布会
发布时间:日【字体:大&&中&&小】
  各位来宾、各位媒体记者朋友们:
  欢迎大家参加2016轨道交通产业国际峰会新闻发布会。2016轨道交通产业国际峰会定于日至27日在株洲举行。下面,我就峰会的有关情况向大家作简要介绍。
  2016轨道交通产业国际峰会,是对接“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战略,加快轨道交通产业发展的一次交流合作活动。峰会以“融合、创新、共赢”为主题,致力于汇聚全球行业智慧,共同推动轨道交通产业做大做强,进一步提升株洲在全球轨道交通产业中的知名度、影响力和竞争力。
  本次峰会是由中国中车集团和株洲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峰会得到了国家有关部委和湖南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及国内外轨道交通行业相关单位的大力支持。届时,将有500多位各级领导和业内嘉宾出席峰会,包括:国家发改委、住建部、交通运输部、铁路总公司、城市轨道交通管理部门领导;省政府及有关厅局领导;国内外轨道交通规划、设计和咨询相关机构,国内城市轨道交通投资、施工建设有关单位,机车车辆、通信信号、综合监控及相关配套企业代表;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及行业协会代表;中外主流和专业媒体代表。
  本次峰会会期两天,会址设在株洲市神农大剧院和美的万豪酒店。会议报到时间为11月25日。11月25日晚上,株洲市领导将宴请贵宾。26日上午9:00将在株洲神农大剧院举行开幕式。开幕式后,共安排了25场形式多样、议题丰富的演讲报告会,26日、27日下午将安排与会嘉宾在株洲市内参观考察。
  峰会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是产业雄厚,基础扎实。轨道交通装备产业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中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一带一路” “中国制造2025”“工业强基工程”等国家战略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湖南省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建设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重要支撑。株洲历来享有“中国电力机车的摇篮”“中国电力机车之都”的美誉,轨道交通既是株洲的支柱产业,更是打造“株洲o中国动力谷”的标志性产业。目前,株洲电力机车产品已占全球市场的27%,市场份额全球第一,株洲成为国内最大的轨道交通装备生产和出口基地。2015年,株洲轨道交通产业产值首次突破1000亿元,达到1003.7亿元。这不仅是株洲首个千亿产业集群,也是全国首个过千亿的轨道交通产业集群。当前,我们正按照“产业高端化、产品系列化、配套本土化、市场全球化、产城一体化”原则,充分发挥株洲轨道交通产业在技术、人才、品牌等方面的优势,加快建设国际一流的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基地,力争到2020年产值突破2000亿元。株洲雄厚的轨道交通产业基础为我们举办轨道交通国际峰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峰会立足株洲特色,聚焦全球视野,顺应发展趋势,做了大量精心策划准备。通过与中国中车等行业优秀力量联手,汇聚了来自政、产、学、研、用等各界的权威专家和知名机构共襄盛举,包括傅志寰、刘友梅、丁荣军、钱清泉4位业内院士;有来自中国中车、西门子、阿尔斯通等公司的高层;有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代表、各省市地铁公司的高管;还有来自西南交通大学、铁科院、日本贸易振兴机构、台湾铁路管理局等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可谓精英云集、群英荟萃,必将为我们呈现一场思想深刻、内涵丰富的精彩盛会。在内容安排方面,25位主旨演讲嘉宾将围绕宏观产业政策解读、行业趋势分析、发展模式探讨、单项先进技术介绍等14个方面进行深刻解读、分析和探讨,基本涵盖了轨道交通产业发展的各个环节。在形式表现方面,峰会将以“开幕论坛”“巅峰对话”“专题报告”“院士论坛”“合作对接”“参观考察”等多种形式呈现,通过思想互动碰撞,激发思维活力,引发深层思考,借鉴先进经验,推动蓝图落地,是一次兼具思想和行动、理论和实践的品牌峰会。
  三是定位精准,意义重大。当前,全球轨道交通市场持续稳定增长,我国轨道交通的发展规模和发展速度居世界前列,轨道交通成为国家实施 “走出去”战略的重点支持产业。2015年,我国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238亿元,投资新线9531公里;国务院已批准39个城市修建地铁,总规划里程超过7300公里;据相关机构数据显示,2018年,轨道交通装备全球市场容量将突破1900亿欧元,加快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发展恰逢其时、前景广阔。在此背景下,峰会秉承国际性、专业性、高端性的特点,围绕办成一次深化国际合作、擦亮产业品牌、展示株洲形象的轨道交通领域行业峰会的定位,聚焦产业前沿,汇聚高端智慧,必将对进一步推进株洲轨道交通产业加快发展、提升株洲轨道交通产业在全国乃至全球知名度,进一步打造中国自主创办的轨道交通全球论坛品牌、扩大我国轨道交通产业国际影响力产生重要而积极的推动作用。
  女士们,先生们,媒体界的各位朋友,2016轨道交通产业国际峰会是一次加强交流合作、凝聚行业共识、共谋产业发展的重要活动。现在距离峰会召开还有两天时间,各项筹备工作已基本就绪。希望各位媒体记者用你们独特的视角,报道峰会亮点,宣传株洲形象。让我们共同期待本次峰会取得圆满成功。
信息来源:湖南省政府门户网站
责任编辑:巢嘉[湖南新闻联播]2016中国(株洲)轨道交通产业国际峰会本周末在株洲举行
24小时排行榜
编辑:刘一 2016轨道交通产业国际峰会在湖南株洲召开
央广网株洲11月26日消息(记者邓文辉)打造动力谷,建设轨道交通城。今天(26日), 2016轨道交通产业国际峰会在动力之都湖南株洲召开。包括4位院士在内的500多位国内外领导、专家、学者和嘉宾,共同审视、把脉中国轨道交通产业发展成果,共商轨道产业生态未来。这是中国轨道交通行业举办的规格最高、规模最大一次的国际峰会。
本次峰会由中国中车集团和株洲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得到了国家发改委、国家商务部,湖南省委、省政府及相关局委办,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中国企业联合会等政府、行业机构的大力支持,同时还邀请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10余位驻华使节,西门子、阿尔斯通、卡巴斯基等多家跨国企业以及国内50多个城市代表、10余家国内著名高校院所等总计近1000人。
随着“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战略的深入推进,轨道交通产业已成为最具经济活力和市场竞争力的高端装备产业实体。在国家产业转型升级和高铁“走出去”的战略指引下,“中国制造”正由向“中国智造”转变,为我国轨道交通产业的发展带来更加广阔的前景和动力。
峰会以“融合、创新、共赢”为主题,邀请了傅志寰、刘友梅、丁荣军、钱清泉4位中国工程院院士等重量级嘉宾,也有中国中车、西门子、阿尔斯通等全球轨道装备制造巨头的高层代表,同时还吸引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代表、国内50多个城市代表、地铁公司的高官,还有来自西南交通大学、铁科院、贸易振兴机构、台湾铁路管理局等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可谓是政、产、学、研、用等业内“大腕”云集。
原铁道部部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傅志寰认为,我国乃至全球轨道交通建设方兴未艾,株洲应该应势而为,乘势而上,加快发展轨道交通产业,加快建设轨道交通城,打造成富有竞争力、影响力的世界电力牵引中心或世界轨道交通产业之都。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友梅在主题报告建议,把长株潭打造成为“全球轨道交通博物馆”,以株洲田心为核心,建设全球轨道梦工厂,将株洲轨道交通产业打造成为全球“烫金名片”。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南交通大学牵引动力国家实验室主任钱清泉就磁悬浮交通发表主旨报告,他认为未来交通方式应该是多样化的,磁浮交通将是其中重要交通方式之一,要充分利用中国既有的创新优势和能力,大力发展磁悬浮交通,推动中国在该项技术及产业化上走在世界前列。
议题设置也是本届峰会的一大亮点。株洲轨道交通城建设是本届峰会的重要议题。以傅志寰、刘友梅、丁荣军、钱清泉领衔的院士专家团就如何构建、提质株洲轨道交通产业集群,提升株洲在全球轨道交通版图的竞争力、影响力,加快株洲轨道交通产业转型发展,做大做强轨道交通产业等问题进行精准把脉,积极献言献策。
株洲市委副书记、市长阳卫国介绍,株洲轨道交通产业实力雄厚、基础优良,这是能够吸引多位重量级嘉宾,举办此次峰会的重要因素,经过80多年的发展,株洲已成为国内最大的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发展集聚区,无论是产业积淀、还是创新能力,株洲轨道交通产业不仅引领着湖南省和全国的发展,在世界范围内也是不可多见。
目前,株洲轨道交通产业发展已呈现产业规模大、产业集聚度高、创新能力强、发展机遇好等诸多优势,已经成为了全市产业“龙头”、增长“引擎”。株洲集聚了中车集团旗下中车株机、中车株洲所、中车电机、中车投资控股等四家子公司以及轨道交通装备制造配套企业30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62家,拥有机车轨道牵引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变流技术国家工程中心等23家省级以上研发机构、2名中国工程院院士、46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科技专家等万余名轨道交通装备产业技术人才队伍,研制出了世界最大功率的六轴电力机车,世界首台储能式电力牵引轻轨车,国内首列商业化运营的中低速磁悬浮列车等创新成果,已形成集产品研发—生产制造—售后服务—物流配套于一体的完整成熟的产业链条,本地配套率达70%以上,产品出口已覆盖北美、南美、东欧、东南亚以及等70多个国家和地区,株洲已成为国内最大的轨道交通装备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株洲电力机车产品已占全球市场的27%,市场份额全球第一。
2015年,株洲轨道交通产业总量达到1003.7亿元。这不仅是株洲首个千亿产业集群,也是全国首个过千亿的轨道交通产业集群。
同时,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蓝图的推进,也为株洲轨道交通产业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株洲市已经出台行动计划,确立了“建设一座城、打造三中心、实现两千亿”的战略目标,即建设“株洲轨道交通城”,打造世界一流的轨道交通装备研发中心、世界一流的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中心、全国最大的轨道交通产业服务中心,力争到2020年,实现产值2000亿元以上目标。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球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环球时报系产品
扫描关注环球网官方微信
扫描关注 这里是美国微信公众号
扫描关注更多环球微信公众号2016轨道交通产业国际峰会在株洲召开|轨道交通|株洲|产业_新浪新闻
  原标题:2016轨道交通产业国际峰会在株洲召开  建设全球轨道交通梦工厂
  2016轨道交通产业国际峰会在株洲召开,专家把脉产业发展
  红网株洲11月27日讯(潇湘晨报记者 梁美兰 实习生 徐扬)打造中国动力谷,建设轨道交通城。11月26日到27日,2016轨道交通产业国际峰会在株洲召开,湖南省副省长张剑飞出席开幕式并发表讲话。
  本次峰会邀请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10余位驻华使节,西门子、阿尔斯通、卡巴斯基等多家跨国企业代表以及国内50多个城市代表、10余家国内著名高校院所等总计近1000人参加,共同审视、把脉中国轨道交通产业发展成果,共商轨道产业生态未来。中国工程院院士傅志寰、刘友梅、丁荣军出席。
  “37年前我从娄底坐火车到上海念大学,没有座位一直站到鹰潭。1992年我买不到票只能从车窗里爬进去。如今,全国的高铁已突破了两万公里,轨道交通也在各个城市大力地发展。”在讲话中,张剑飞一边讲述亲身经历,一边感叹轨道交通的飞速发展给人们带来的极大便利。
  他说,在国家轨道交通大发展的浪潮中,湖南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从机车车辆到地铁再到磁悬浮,这反映了株机人敢于担当、探索、创新的精神。
  株洲轨道交通城建设是本届峰会的重要议题。3位院士领衔的专家团就如何构建、提质株洲轨道交通产业集群等问题进行精准把脉。
  原铁道部部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傅志寰认为,株洲应该应势而为,乘势而上,加快发展轨道交通产业,加快建设轨道交通城。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友梅在主题报告中建议,把长株潭打造成为“全球轨道交通博物馆”,以株洲田心为核心,建设全球轨道交通梦工厂,将株洲轨道交通产业打造成为全球“烫金名片”。
  峰会期间还举行了25场主旨演讲报告会。据悉,除了本届峰会外,为打造好株洲·中国动力谷,株洲还初步计划围绕三大动力产业,每年定期举办系列峰会。
  技术创新可走绿色智能道路
  “2015年,株洲的轨道交通产业集群已破千亿元,希望这个产业集群能够成为2千亿集群,分享全球轨道交通装备1900亿欧元的市场。”11月26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专家委主任刘友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株洲要着力打造轨道交通全球品牌,“打造中国动力谷,非常合时宜。”
  刘友梅认为,高速是有限的,重载也是有限的,但是科技创新是无限的。技术创新应该怎么走?刘友梅提出要走一条“绿色智能”的道路。
  “绿色不仅仅是要解决排放问题,绿色还包括产品的质量、产品全寿命周期,能源循环利用等方面的智能化,”他解释,“株机公司在自主研发的我国首列低速磁浮列车后,又着力研发推广储能式轨道交通。”
  储能从机械储能发展到化学储能,到现在实现了物理储能。刘友梅认为,如何利用储能解决能量循环利用问题,是轨道交通创新发展的一大前沿课题。
在最近几十年,美国各州政党更替对政策变迁的影响增长了一倍。这种变化,折射了精英之间、选民之间的意识形态对立程度的加剧。
自己做秘书期间的那一件件事却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也许是专注,也许是压力,也许是自己赋予的使命。
回过头来看,一定要记住“在变应变”四个字,在变化中应对变化,其中,最重要的是自己要随时改变。
关键是要实施教授治校,如果做到了教授治校,高等院校才能真正做到去行政化。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株洲轨道交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