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论语在国外的发展》没有像《圣经》一样发展为宗教

39,《圣经》为什么要求献祭?——《闲读圣经和论语
《圣经》的“旧约”第三部分是“利未记”,这一部分由27篇构成,前面1到7篇详细介绍了怎样对上帝进行五种祭的方式、目的等。非常有趣的是,在《圣经》作者看来,只要你能祭神,不管你犯了怎样的罪恶,神都会宽恕你。换句话说,你只要有足够的钱,就能为所欲为,因为你只要用各种东西祭神,蒙神悦纳,神就能宽恕你的一切。书中明确写到,“祭
司 要 按 献 给 耶 和 华 火 祭 的 条 例 , 烧 在 坛 上 。 至 于 所 犯 的 罪 , 祭 司 要 为 他 赎 了 ,
他 必 蒙 赦 免 。”(利未记4,35)
《圣经》作者所表达的这一赎罪观与其他宗教和其他文化的赎罪观大不相同。通常,其他宗教或文化对于罪恶,一是处罚,一是反省,很少有用钱财来赎罪的。如果一个宗教组织居然可以通过替神收取财物来为人赎罪的话,那么这实在是一个利用宗教赚钱的最佳捷径,同时客观上也起到了包庇犯罪的作用。事实上《圣经》作者发明的这一利用宗教赚钱的理论,后来被基督教发挥得淋漓尽致,甚至专门印刷大量的“赎罪券”直接拿去出售敛财,为人类宗教组织留下最丑恶的一页。
香港曾经有一部电影《最后判决》,对基督教的这一赎罪观进行过入木三分的谴责和讽刺,说的是两男一女三个人,曾志伟扮演的金先生是黑社会老大,刘青云扮演的李是一个神父,李若彤扮演的乔红是个律师。李神父迷恋肉欲陷阱,被控强奸,但本人却并不感觉犯诫。没有人相信他是清白的,只有两个人因为需要他而来帮助他。一个是金先生,一个是乔红律师。金先生是个满手血腥的黑帮头子,每次行凶后便到教堂告解,再心安理得地去作恶。乔红律师是个唯利是图的讼棍,只认钱不认法。于是我们看到金先生在电影□□称他们这样的“神父、律师、黑社会”是最佳三人组合。
用钱来为所犯的罪恶赎罪的宗教只能让人堕落,上帝只要收了祭奉的钱财就赦免了人所犯的罪,这与法官收了罪犯的钱财就判他无罪有什么本质的不同?如果连上帝也是可以收买的,那么还有什么不可以收买?孔子在《论语》中告诫我们,如果人类失去了知耻之心才是最可怕的:“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为政2.3』
也就是说,即使是通过法律去制裁犯罪,也无法杜绝犯罪,更何况犯了罪只要付钱就可以免罪,岂不是更加纵容犯罪?所以《圣经》中的这一赎罪理论不但不能提高人的道德修养,反而是在引人堕落。在这一点上,《论语》要比《圣经》高尚许多。用钱可以赎罪,犯罪怎么还会有知耻之心,一个无耻的信徒,素质又怎么可能提高?
“利未记”介绍的五种祭的名称如下:燔祭 , 素祭 , 赎罪祭 , 赎愆祭 ,
和平安祭。燔祭,是以没有残疾的牛羊等牲畜以及各种鸟等,通过书中指定的方式和步骤,屠宰之后,烧在坛上。素祭,是以细面,加油,加乳香,加盐,做成面饼,烧在坛上,而烧不完的,可以归祭司享用。此外,赎罪祭、赎愆祭、平安祭,都是用没有残疾的牛羊,通过书中指定的不同方式和步骤,屠宰加工后,烧在坛上。
素祭是为了在丰收时感激上帝,平安祭当然是祈求上帝保佑平安,这与其他宗教烧香拜佛大同小异。不同的是所谓的“燔祭、赎罪祭、赎愆祭”,这些是在犯罪或犯了错误时必须用牲畜或银子来赎罪的,这样的罪或错随时随地可以在你无意中犯下,比如书中写道:
“有 人 摸 了 不 洁 的 物 , 无 论 是 不 洁 的 死 兽 , 是 不 洁 的 死 畜 , 是 不 洁 的 死 虫 , 他
却 不 知 道 , 因 此 成 了 不 洁 , 就 有 了 罪 。或 是 他 摸 了 别 人 的 污 秽 , 无 论 是 染 了 什
么 污 秽 , 他 却 不 知 道 , 一 知 道 了 就 有 了 罪 。”(利未记5,2-3)
也就是说,那怕你无意之中碰到了一个被《圣经》的作者认为是不洁的东西,你就有罪了,你就必须拿出家中的牲畜或银子来为你赎罪。即使你穷到拿不出一头牲畜来赎罪,作为游牧民来说,如果连一头牲畜都拿不出来,已经是到了赤贫的地步了,但还不能被放过,书中明确写道:
“他 的 力 量 若 不 够 献 一 只 羊 羔 , 就 要 因 所 犯 的 罪 , 把 两 只 斑 鸠 或 是 两 只 雏 鸽 带
到 耶 和 华 面 前 为 赎 愆 祭 , 一 只 作 赎 罪 祭 , 一 只 作 燔 祭 。”(利未记5,7)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这些可怜的信徒已经被他们信奉的宗教剥削压榨到了怎样的程度!即便他穷到只拥有两只雏鸽,贪婪的上帝也不放过!
任何宗教为了生存下去,在自愿的基础上,向信徒适当收取费用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像《圣经》作者这样如此厚颜无耻地盘剥信徒,实在是绝无仅有。《圣经》的作者把被犹太教和基督教宣称为无所不能的上帝,描写成如此贪婪地追求世俗的财物,几乎到了骇人听闻的程度,连贫穷到连一只羊羔也拿不出来的信徒也不放过。这样塑造出来的上帝与以普通人自居的孔子相比起来,实在是相差得太远了。
《论语》“述而篇第七 ”之(16)中写到,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圣经》的作者把上帝描写得如此贪财,作为人的孔子却淡薄物质需求,两相比较,熟高熟低,已经不言自明。
孔子淡薄对物质财富的需求,并且强烈谴责那种通过不义的手段得来的富贵。这也是儒家思想所崇尚的安贫乐道的精神,为了精神上的追求,不做物欲的奴隶。
(未完待续)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为什么《圣经》里所说的和现代科学所证明的很不相同?? 谢谢要怎样看待和理解《圣经》。???
是否可以理解为:现实世界里没有“上帝”,“上帝”只在人的心里面? 或者“上帝”只是人想象出来的???
麻花疼不疼4272
圣经的一切都是真实的 绝对无假这个问题问的有些奇怪..请问..圣经里哪跟现在科学证明不同了?现实世界有上帝 是人看不到上帝在现实 也在人心里面 上帝是自有永有的 不是人想象出来的LZ这么说的话 满怪的哦..科学并没有证明世界没有上帝啊 很多科学家自己都信上帝 怎么说没有呢
为您推荐:
1 《佛教的精神与特色》 遍看全世界各个宗教,除了佛教之外,没有一个宗教的教主不是以超人的‘神’格自居的。这个神能够呼风唤雨,点石成金;他主宰着人类的吉凶祸福,它操纵着万物的生死荣辱。人类只有匍匐在他的面前,赞美与讴歌,把一切成功与荣耀归于万能的神,信仰他的才能上天堂,反对他的只有堕入地狱,绝无抗辩申诉的余地。 而佛教的教主——释迦牟尼,他来到人间的第一句话就说:‘天上天下,唯...
圣经是一段神话历史。你既可以当神话也可以当历史。因为当时人们局限性,可能是真实的因为表述不清楚而看错神话。
因为是宗教都是假的
约14:6c 耶稣说,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借着我。没有人能到父那里去。
如果以我这种小学没有毕业的人水平来创造宗教,我也会说自己创造了万物。什么东西都是我创造的,因为我不知道以后会发展成什么样的,所以会否定以后的一切,并且会说些模棱两可的话来骗我的信徒。我想《圣经》也是如此。
请先把圣经看明白在提问有关他的问题
回答者: 栾智舒,请你了解基督教和圣经后,再来发言!
呵呵,现代科学是有漏洞的!比方达尔文的进化论等。
对啊!我也想知道!为什么现在的科学越来越向佛学、儒学和道学靠拢,没有上帝什么事呢?
你所指的圣经和现代科学证明很不相同,可以举例说明吗?上帝不是人心里想象出来的。人心里想象出来的“上帝”也不是真正的上帝。很多人用一生的时间去研究圣经,比如科学家牛顿用在研究圣经的时间要多于研究科学的时间。你认真读过圣经了吗?...
扫描下载二维码高中语文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儒学的“半宗教半哲学”的特质(节选)李泽厚中国没有像基督教或者伊斯兰教那样的宗教。对人格神,许多士大夫经常处于似信非信之间,采取的似乎仍然是
 试题类型:
 试题难度:
 试题内容: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儒学的“半宗教半哲学”的特质(节选)李泽厚中国没有像基督教或者伊斯兰教那样的宗教。对人格神,许多士大夫经常处于似信非信之间,采取的似乎仍然是孔老夫子“敬鬼神而远之”,“祭如在,祭神如神在”的态度。在民间,则表现为多元而浮浅的信仰和崇拜。其对象,可以是关公、妈祖、观音菩萨、玉皇大帝等等,而且大都为了求福避祸,去灾治病,有着非常现实的世俗目的。重要的是,即使在这种多元而浮浅的民间宗教中,奇迹宣传也并不突出,主要的部分仍然是在倡导儒学的人伦秩序和道德理念。如在台湾,我拜会过影响极大的证严法师,她曾赞赏病人死在有亲属在旁的家中,而不必死在医院护士等陌生人手里。这也使我颇为吃惊,因为这里表现出的,似乎仍然是以亲子为核心的强烈的儒学人际关系,而佛家本应该是看破尘缘六亲不认的。这也使我想到,尽管中国历史上有过儒佛道三教的激烈争辩,但毕竟是少数事例;相反“三教合一”倒一直是文化主流。孔子、老子、释加牟尼三大神圣和平共处,既出现在近千年前宋代文人的画卷中,也仍然保存在今日民间的寺庙中。中国从来没有真正的宗教战争,便是世界文化史上的一大奇迹。之所以能够如此,我以为与儒学的包容性有很大关系。儒学不重奇迹、神秘,却并不排斥宗教信仰;在“三教合一”中,它不动声色地渗入其他宗教,化为它们的重要内容和实质成分。而儒学之所以能这样,其原因又在于它本身原来就不止是“处世格言”“普通常识”,而具有“终极关怀”的宗教品格。它执着地追求人生意义,有对超道德、伦理的“天地境界” 的体认、追求和启悟。从而在现实生活中,儒学的这种品德和功能,可以成为人们安身立命、精神皈依的归宿。它是没有人格神,没有魔法、奇迹的“半宗教”。同时,它又是“半哲学”。儒学不重思辨体系和逻辑构造,孔子很少抽象思辨和“纯粹”伦理。孔子讲“仁”讲“礼”,都非常具体。但这些非常实用的回答和讲述,却仍然是一种深沉的理性思索,是对理性和理性范畴的探求、论证和发现。例如,“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是对人生意义的执着和追求,等等。而所有这些都并非柏拉图式的理性品格,也不是黑格尔式的逻辑建构,却同样充分具有哲学的理性品格,而且充满了诗意的情感内容。它是中国实用理性的哲学。正因为靠理性、哲学而不靠奇迹、信仰来指引人们,所以孔子毕竟不是耶稣,《论语》不是《圣经》。也正是因为不是空中楼阁或纸上谈兵,而要求并已经在广大人们生活中直接起现实作用,所以孔子不是柏拉图。1.对作者提到证严法师的作用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可知中国宗教的主要内容仍是倡导儒学的人伦秩序和道德理念。B.可以说明中国宗教与儒学既有区别但也有不小的相似性。C.严证法师的观点说明儒学实质上完全具有宗教的性质。D.可知中国宗教有现实世俗目的,并非完全看破尘缘。2.对“中国从没有真正的宗教战争”原因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A.在中国,儒学的广泛影响使得中国无法发生宗教战争。B.“三教合一”的现实使得宗教战争没有发生的土壤。C.儒学本身就有宗教特质,而它又在中国占主导地位。D.儒学的包容性不排斥宗教,与宗教冲突并不很大。3.有关儒学“半宗教半哲学”的特质,下列说法不正确一项是:A.儒学与中国宗教彼此融合,中国宗教吸纳了许多儒学的内容,因而,儒学自然也就具有了宗教的一些特质。B.儒学虽无柏拉图式的理性品格也无黑格尔式的逻辑建构,但实用理性的一面却同样具有哲学特质。C.儒学“终极关怀”的品格使它能够成为人们安身立命、精神皈依的归宿,这点与宗教的功能相同。D.儒学没有宗教里的奇迹、魔法、人格神,但它可靠其理性在精神上指引人们,这点和宗教也相似。4.根据文中信息,对“《论语》不是《圣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论语》的哲学、理性特质决定了它没有《圣经》里的神秘与奇迹。B.《论语》讲究人伦秩序和道德理念,这和《圣经》教义有根本不同。C.《论语》不是宗教教义,虽然它也具有“终极关怀”的宗教品格。D.《论语》不倡导“怪力乱神”,《圣经》却会突出人格神的宣传。
试题答案:
1.C2.D3.A4.B
试题解析 :
1.C/只能说具有宗教的一些特质,“完全”不妥当。2.D/A.B.C.三项均有理,但不如D项说到根本上。从“之所以能够如此,我以为与儒学的包容性有很大关系。儒学不重奇迹、神秘,却并不排斥宗教信仰;在“三教合一”中,它不动声色地渗入其他宗教,化为它们的重要内容和实质成分。”可看出。这里的“它们”指宗教,既然儒学的内容已化为宗教的重要内容,自然不可能产生宗教战争。 3. A/从文中看不出“儒学与中国宗教彼此融合”,只是说儒学不排斥宗教,而且不动身色地渗入了其他宗教。4.B/“根本不同”从原文所给信息中推论不出。
1.C/只能说具有宗教的一些特质,“完全”不妥当。2.D/A.B.C.三项均有理,但不如D项说到根本上。从“之所以能够如此,我以为与儒学的包容性有很大关系。儒学不重奇迹、神秘,却并不排斥宗教信仰;在“三教合一”中,它不动声色地渗入其他宗教,化为它们的重要内容和实质成分。”可看出。这里的“它们”指宗教,既然儒学的内容已化为宗教的重要内容,自然不可能产生宗教战争。 3. A/从文中看不出“儒学与中国宗教彼此融合”,只是说儒学不排斥宗教,而且不动身色地渗入了其他宗教。4.B/“根本不同”从原文所给信息中推论不出。
更多与文本相关内容,请查看 【
】 栏目    
------分隔线----------------------------
------分隔线----------------------------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阅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圣经和论语 的文章

 

随机推荐